當前位置:首頁 » 上海指南 » 上海地傑路58號屬於哪個鎮
擴展閱讀
廣州北站去石井坐什麼車 2025-09-08 22:53:39
廣州漢溪長隆鬼屋怎麼去 2025-09-08 22:41:50

上海地傑路58號屬於哪個鎮

發布時間: 2025-09-08 10:41:14

⑴ 上海垃圾場在哪上海有幾個垃圾場

上海垃圾場包括:江橋垃圾焚燒廠(綏德路800號)。御橋垃圾發電廠(浦東御橋路869號)。老港垃圾填埋廠(南匯中港鎮東首垃圾碼頭)。截止到2019年1月,上海一共有3個垃圾場。

在垃圾場管理中的注意事項:

1、垃圾運輸及治理車輛必須經常檢查,防止出現故障,影響清運及治理。

2、必須按照垃圾場治理要求進行作業,及時按要求覆土並嚴防垃圾場著火。

3、垃圾運輸和治理必須符合地方及公司環保部門的相關要求,避免二次污染。


(1)上海地傑路58號屬於哪個鎮擴展閱讀:

垃圾場的日常管理制度:

1、認真做好防火工作,禁止閑雜人員進場,嚴禁帶火種進場。

2、認真做好防盜工作,確保場區的大門、監控設施、場邊的圍欄網、告示牌等設施的安全。

3、草地生長良好,無明顯雜草,適時修剪。

4、圍欄網內非堆填區,定期清理雜草、雜生的樹木,藤蔓。

5、適時對場內的螞蟻包、蚊、蠅、鼠等進行消殺,每半個月例行一次全面消殺。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垃圾場

⑵ 鬆口鎮的名勝古跡

鬆口山川靈秀,有獅(山)象(山)守水口之贊。由於風景優美,故素有「鬆口八景」或「鬆口十景」之說,但眾說不一。如今可供游覽的鬆口名勝古跡按景區劃分,把各處的旅遊景點簡略介紹。
1、涼傘岌景區
獅象把水口
涼傘岌附近的梅江河兩岸,沿江南北各有一個小山包。在元魁塔順江而下約1公里處眺望酷似獅、象扼守著鬆口的大門,此處是鬆口的一個景觀。獅子伏於南,叫獅山。象在北岸(溪北)北鼻伸向江心,叫象山,獅象協同把守梅江水,李二何贊「獅象灘頭浪滾雷」,何等壯麗。
元魁塔
元魁塔由邑人李二何倡建築於明末,公元1619年動工,歷十年始竣工。李二何親自題刻門聯門聯,門聯僅數字描繪塔的形象而又表達了李二何自已的抱負。塔高九層,高約五十多米,聳立於岌頂,以懸崖作基座,以潭水作基腳,崖高塔更高,雄偉秀麗,游者不絕。元魁塔是粵東一勝景。廣東省郵局於1982年以十大名塔作郵資票花,元魁塔為其中之一。
元魁塔下,稱塔下潭。當江水漲滿,崖下江水滿潭,水漲時捲起千堆雪,洶涌澎湃,萬馬奔騰,景色極為壯觀。
謝逸橋紀念碑
謝逸橋紀念碑建在元魁塔附近。1905年,愛國僑賢謝逸橋,謝良牧昆仲協助孫中山籌組中國革命同盟會,成為首批會員。逸橋被派遣回粵東開展活動,發展組織。逸橋先生,愛國愛民愛家鄉,在他逝世後人們在此立碑紀念.。
赤面石
涼傘岌正面,峭壁懸崖,呈赤褐色,長數里,稱「赤面石」,是「丹霞地貌」。懸崖山頂,卻又綠樹成陰,更描畫了涼傘岌的雄偉壯麗。此地還是古戰場遺址。
2、銅琶橋景區
磐安橋北,有歷四百年風雨的世德堂,再北走,有孫中山視察鬆口的住地愛春樓,磐安橋西有鬆口最古老的石拱五龍橋,附近有一座五顯宮。現分別敘述如下。
磐安橋
磐安橋建於松源河進入梅江的出口處,用花崗石條砌成,全橋有8墩9孔,每孔由9條各長8米,寬厚各近半米的花崗石條排列而成。81條巨重的長石條,在當時只能手提肩挑的生產力下,怎樣才能從河面抬上6米高的橋墩上,而且整齊得線縫直對呢?現在橋面鋪了水泥,到橋底下才可以觀看這巧妙的工藝。這些花崗石建材,一般產自鄰縣大埔,人力運送,艱苦也是難以想像的!建橋費用由華僑謝益卿、謝夢池父子首倡,張榕軒、張耀軒兄弟贊助而建成。
世德堂
世德堂建於明末,距今四百多年,規模巨大,至今保存完好,是客家三堂四點金式,三圍城的半圍龍屋,此屋有72個天井,24個門樓,二百餘間房子,裡面分為各個獨立住宅區,有門相通,正堂上中下3個大廳連成一體,可擺150張桌,供千人就餐。外圍二層,設有崗樓,。這又是抵禦外侵,可以節節退守的軍事堡壘。此屋蘊藏著豐富的客家人文資源,是研究客家建築文化的活教材,吸引了許多中外專家學者和遊客前來考察參觀。
愛春樓
愛春樓是清末華僑巨商謝逸橋、謝良牧兄弟故居,兄弟倆協助孫中山推翻封建王朝立功至偉。孫中山先生於1918年5月末,專程到鬆口視察,看望謝氏兄弟,住在愛春樓。他親為愛春樓題一副對聯:「博愛從吾志,宜春有此家」和「愛國愛民,玉樹芝蘭佳子弟春風春雨,朱樓畫棟好家居」。題詞給謝氏兄弟。
五龍橋
五龍橋(俗稱五顯宮橋)為清康熙九年李椅所建,是鬆口最早的石拱橋之一,橋長17米,寬3米,為雙層上下單孔,建築至今三百多年半個世紀,就讀學生數以萬計數。它又是獲得孫中山《旌義狀》的梁密庵祖居地。
仍完好無損。
五顯宮(顯光寺)
五顯宮,建於康熙九年,年久失修崩塌,1980年後,華僑捐資重建,現仍存刻有「五顯大帝」的石香爐為古物。五顯宮門前約100米處,有一棵古老的木棉樹,樹中又長出一棵榕樹。更顯得古老的風貌。
下店竹林勝景
磐安橋與新銅琶橋(1969年建的公路橋)處的松源河道中有一塊長約1公里寬約50——200米的中心壩。中心壩土質肥沃盛長竹子,豐水期間這里壩成了「湖心島」。湖心島北面是新銅琶橋,南臨梅江。人們站在松源河與梅江河交匯處磐安橋上觀景,湖心島上一望無際的竹林鬱郁蔥蔥,風吹竹林綠波盪漾;江河兩岸綠樹成蔭花果飄香,古今民居夾在綠樹叢中錯落有致,蔚為壯觀;江中舟楫往返倒影江心,風景如畫。一幅詩情畫意的美景令人心曠神怡,吸引了眾多遊客留步拍照留念。
3、鬆口鎮景區
明末,李二何攜太子到鬆口,築一簡易行宮,對外稱「書院」。院前有一橋,太子登岸經過,現叫「燈籠橋」實是「登龍橋」。書院正門前登十一級台階,書院顯得雄偉巍峨。書院前築一門樓,左右置大石鼓。進外大廳,兩側有門衛室。過長廊、登幾級台階,進中大廳,廳後有正門、兩側門。再進長廊,又一內大廳,廳後也設一正兩側的門。
古街道
鬆口建鎮較早,於今還保留了各時期的街道建築。梅東橋下,沿江一帶的大街,便於貨運,商業繁榮,店鋪多二三層的沙灰木樓,街道則於民國初年擴寬,是改良式的明清建築。在大街北側,還保留著小街小巷、石板地,如世德新街,基本上是原來的明清街道。上世紀30年代初,華僑投資家鄉建設,在火船碼頭一帶建了一批鋼筋水泥店鋪。其中火船碼頭附近,華僑廖舫州、鍾成材等投資建「騎樓式」的歐陸南洋風格的店鋪,很有特色,可說這時期的代表。
中山公園
1933年,為紀念孫中山到松視察而興建中山公園。現進門,建一座孫中山的石雕像,園內有一「密庵亭」亭內保存孫中山在民國初簽發給梁密庵的《旌義狀》,還有抗戰重慶政府首腦林森、蔣介石等手跡,是其他公園罕有的。還建一「洛陽橋」,紀念抗日烈士李藹的,雅緻美觀。園內綠樹成蔭,遊人眾多。公園側面還有座民國初年建的鬆口圖書館。
金山頂
梅州市梅縣區鬆口中學老校背,是金山頂。鬆口老「八景」、「金山晚眺」的金山。而今建了一個「晉康園」,自然景觀已為人工景觀所代替了。晉康園中休憩的人甚多。
承德樓
承德樓名滿鬆口,是一座堂皇富麗的客家三堂四點金殿堂式建築,保存尚為完好。它建於1908年,歷時十年始建成,用銀18萬光洋,建成的此屋有48廳,18天井,108間,是一座兩層樓房,正堂石柱高6米,雕梁畫棟。屋後果園,仍保存幾棵桂綠荔枝,品味俱佳。承德樓名望高,還在於它提供鬆口中學作教室宿舍半個世紀,就讀學生數以萬計數。它又是獲得孫中山《旌義狀》的梁密庵祖居地。
溫氏精廬
溫氏精廬是1907年鬆口同盟會為培養軍事人才創辦的「鬆口體育傳習所」舊址。學校當時招收嘉應五屬學生120人,培養了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中的饒輔庭、林修明、周增等人。溫氏精廬還是清末翰林,《嘉應州志》主篇溫仲和故居。溫仲和的兒子溫靖侯是孫同盟會粵東的領導人。
甘露亭
甘露亭在鬆口上行2里許,海運未通前,外出的第一站。亭築於河岸上大榕樹旁,迎來送往者,多在此品茗、談敘別情,行人挑夫在此歇肩,喝大碗茶,納涼,是人們休閑的好地方,既熱鬧,也幽靜。所以說「廿露納涼」又說「廿露品茗」。廿露亭臨梅江,南岸有鬆口老八景的潭頭垂鉤,圳頭的竹林,溪南的?隍渡口,以及遠望在南岸的元魁塔和寶蓋寺。鬆口八景,甘露亭觀其中之一。於今梅江上再架三座大橋,甘露亭觀景,既秀麗又壯觀。旁邊有一棵長在梅江北岸邊的古榕,這棵古榕有300多年的歷史。
劉隍喚渡
梅東橋南端隨江下行幾十米,有一水圳,據傳是劉龔時的「護城河」,溪南學校,有說是他駐地,下走幾十步是劉隍渡口。劉龔在此過渡,溪北上岸地,叫登岸樓。劉隍渡口,古榕濃綠幽靜。當夜深入靜,遊人喚渡,高亢迴旋,震湯江水,盤回榕林,有如天籟,加上紀念「劉龔皇帝」,情影交融,更為感人。現在已沒有渡船了,但美景還在,而且建一「居士林」,養心修性,為劉隍增色。
馬房坪
馬房坪,傳說是劉龔駐軍築房牧戰馬的地方。現雖無遺跡,卻是清雍正翰林、乾隆時任監察御史的丘玖華故里,曾以「一本參二相再本御九卿」聞名以時,贊為鐵筆御史。現在還傳著他少年《告倒狗臣公王》的故事。馬房坪也是丘茹雪女士的故里。馬房坪人丘秉敏與德國姑娘結婚,生一女,名茹雪。茹雪頭發全黃,膚白如雪,混合東西人種之美。小時在家上學,人人喜愛。1957年在日本與蔣偉國結婚,1962年生一子蔣孝剛。而今丘如雪(邱愛倫)故居保存完好。
饅頭庵
松南饅頭坑裡,有一饅頭小丘。林木茂密,流泉淙淙,在山谷里築一庵,名福緣,俗稱饅頭庵。庵場雅緻,清靜舒適、香客遊人、絡繹不絕,此庵遠近聞名。
4、仙溪景區
仙溪村離鬆口鎮約4公理,它南向五指峰北倚鰲頭峰,山清水秀,鍾靈毓秀。村中美景引人入勝,蜚聲遐爾。清朝乾隆年間,精通勘輿術的嘉應州州官王者輔曾慕名前來游覽觀賞,他盛贊這里是個風景秀麗、地傑人靈的地方。古今文人墨客多到此游覽。
元代「鯉魚形圍龍屋」
仙口村現還保存一座宋末元初建造的「圍龍屋」,屋名叫「圍里」,它是一座鯉魚形的兩層樓房。據傳,鬆口梁氏開基祖松岡公從福建寧化遷居鬆口時曾住在這里。此屋結構獨特,大門像城樓。它建在二丈高的河岸上,防禦能力很強。因年代久遠,現只留下一半沒倒塌的還有人居住。
仙口塔
仙口塔(又叫文魁塔)建於清朝咸豐四年(1854年),地處仙溪村境內的松源河西岸。它是一座磚木結構的五屋古塔,木質樓梯可通達頂層。塔周圍樹木成蔭,花果飄香,風景幽雅。登上頂層可飽覽松源河沿岸的客家民居和附近的仙溪橋及沿河的竹林秀景。據說,舊時村民為了村中多出文人特集資建塔,以前村中學子考取了功名、學位之後,都要到塔前焚香謝恩。自此塔建成之後,村中考取功名的人逐年增多,據知,科舉時代村中曾有人考取了進士、舉人、秀才,民國年間,仙口村有四人出國留學,四人當過縣長,出了三位將軍。至今為止,約2000人的仙口村,考上大學的有百餘人,這些人中有大學校長、教授、高級工程師、作家、記者、醫生、書畫家等。
仙口竹林
仙口絲竹(竹林)。它在仙溪橋上面的松源河畔,河岸兩邊左邊有一段約1公里長的地帶長滿密密麻麻的楠竹,竹子條條長達數丈,岸上竹林密布,河中水流淙淙。人們站在電站的攔河大壩上眺望竹林和村口的古塔,景緻優美壯觀。
5、雲梅景區
雲橋夜月
鬆口八景,只「雲車夜月」在深山中,而且夜間欣賞。在那月明星稀,月光照在崢嶸的龍山虎山和雲車橋上,清靜的隆文水裡又影出一雲車橋一龍虎山和一輪明月。天上一輪月,水中一輪月,橋在月色反射下,水上水下,又成一園月。形成四面險山,三輪明月的奇景。慕名前來觀賞的人很多。前泰國總理他信的母親的祖居屋就在該處。
吳蘭修故居
吳蘭修是雲車橋石闕里人,清嘉慶年間中舉人。他致力於研究學問,攻詩文、擅算學,精考據,著述甚豐,是我國南漢史著名專家。廣州四大書院諸生研習經史的「學海堂」特聘吳蘭修為第一任學長。現他故居里,還保存他的墨寶等遺物。
6、松南景區
橫西古榕
橫西古榕,樹身粗根扎地,群枝指空,龍騰虎躍,綠蔭大地。經考證,古榕樹側,是葉劍英亢帥的父親贊祥公經營「致和」商號舊址,葉帥童年生活的地方。榕樹北面「孔聖棚」,是葉帥啟蒙的學堂。榕樹下的橫西小學,是葉劍英東山中學畢業教一年書的「新群學校」。
三斤狗故居遺址
三斤狗是松南小黃沙石壁渡人。年老貧困,一個除夕半夜,他出南洋的兒子回來了。喜出望外,不覺天將亮了,他又發愁,拿什麼敬祖公。他的兒子拿出三大笸籮花邊(銀元)代替三牲。一進祠堂,眾人吃驚,忙笑臉相迎:「三伯公,恭喜恭喜;」都向三斤狗講好話。三斤狗笑道:「我長得真快,上夜三斤狗,下夜三伯斤(百斤)。」眾人也附和「對對」,圍著他轉。三斤狗建了座大屋,後來被一場火燒掉了,遺址今存。
丹竹窩電站
丹竹窩欄江築電站,梅江出平湖,橫山添景色,沿岸亮明珠。
7、松東景區
青龍寺
松東中井村有座寺廟叫青龍寺,它座落在崇山峻嶺中的青龍崗上,有300多年歷史。寺前右側有座山,形似白虎。此處青山綠水風景宜人。青龍寺曾是大革命時期松東蘇維埃政府所在地,管轄九鄉。1950年,中央慰問團曾到這里慰問。
梯級電站
松東是的幾村莊都是山區,有三井、三塔、三畲等高山深處的村落。從三井、三塔流出的溪水,到中江村合成一條介溪河注入梅江。當地政府利用這條小河建起了大大小小十座電站,形成梯級。值得游覽的是塔礤角的第一、二站。這里的水流和岩石讓城裡人看看,確實耐人尋味。澗田村口有兩棵300多年的古櫞樹和山門晨天然石筍奇觀。還有待開發的南山裡風景區。
鬆口古街-中國歷史文化名街
經過「中國歷史文化名街」專家評審委員會初評、公眾投票及專家終評,從20多個省區市申報的近百條街道中脫穎而出的10條街區入選第五屆「中國歷史文化名街」,廣東省鬆口鎮鬆口古街榜上有名。
這10條「中國歷史文化名街」分別是廣東省廣州市沙面街、上海市靜安區陝西北路、河南省濮陽縣古十字街、江西省鉛山縣河口明清古街、安徽省績溪縣龍川水街、廣東省珠海市斗門鎮斗門舊街、福建省石獅市永寧鎮永寧老街、廣東省梅州市梅縣區鬆口鎮鬆口古街、江蘇省泰興市黃橋老街、四川省大邑縣新場古鎮上下正街。
「中國歷史文化名街」評選推介活動,經文化部、國家文物局批准,由中國文化報社、中國文物報社聯合主辦,自2008年啟動至今,已評選出50條歷史風貌保護較好且具有代表性的歷史文化街區。故宮博物院院長、專家評審委員會主任單霽翔在此前的專家評審會上對「中國歷史文化名街」評選推介活動走過的5年歷程,尤其是權威、公正、公開的評選機制,及其廣泛倡導民眾參與的做法給予了高度肯定。他說,現在城鎮化速度加快,歷史文化街區保護又到了一個關鍵的歷史時期,尚存不多的歷史文化街區面臨著重新定位的問題。介紹正確的保護理念和實踐經驗非常重要,對保護歷史文化街區的導向作用非常大。

⑶ 我是沒去過上海的沈陽人,想知道浦東區哪有海鮮市場,農貿市場,小商品城,要詳細地址。

上海市浦東新區龍陽路25號恆大水產品批發市場塘橋分場,
上海浦東新區菜市場|農貿市場|集貿市場名單名:
南碼頭街道

六里恆大農貿市場 浦三路686號

六里小商品市場 浦三路726號

臨沂集貿市場 南碼頭路560號

蘭陵路集貿市場 蘭陵路48號

東明路街道

東明集貿市場 永泰路1155號

上南菜市場 上南路4363號

凌兆菜市場 靈岩南路1134號

西新港集市 上浦路25號

其他菜市場(暫不分街道)

冬融菜市場 冬融路286號

昌蓮菜市場 昌里路80號

長博菜市場 長島路11號

城南菜市場 城南路210號

下南菜市場 下南路480號

洪山菜市場 上南路1251弄31號

櫻花菜市場 櫻花路291號

三林永泰菜市場 永泰路1988號

龍灣菜市場 川沙華夏2路415號

杉林新月菜市場 環林東路879弄66號

凌江菜市場 商城路299號

竹園菜市場 福山路307號

濰坊五村菜市場 嶗山東路濰坊五村546號

楊家渡菜市場 東南新村31號

新副南泉菜市場 南泉路1315號(浦建路.蘭村路)

新副塘橋菜市場 茂興路61號(微山路.塘橋路)

涇東菜市場 崮山路311號

夾浦菜場 浦東大道1613弄28號

棲山市場 巨野路236號

錦安集市 錦安東路240號(東建路)

博文集市 嚴鎮路253號(嚴民路)

東建集市 東建路350號

明星吉雲菜市場 羅山路1500號錦秀路

芳華菜市場 芳華路518號

黃樓集市 為民街30號(周川公路.欄學路)

六團集市 川六公路1789號(普園路50號)

明光集市 新德路260-266號

川北集市 新德路500號(廣夏路橋光中學對面)

太平橋菜市場 川環西路28號

川南集市 川環南路401號(川黃路.川周路)

清夏市場 清夏路200弄3號

妙境集市 妙境路635號(城南路)

江鎮集市 川南奉公路1915弄75號(晚霞路)

施灣集市 施宏路461號

思凡集市 施新路717弄89號

臨沂集市 南碼頭路560(臨沂五村內近東方路)

齊河集市 齊河路27弄35-37號(洪山路)

雲蓮集市 昌里東路738號(浦三路)

昌洪集市 洪山路237弄12號

雲成集市 成山路608弄100支弄

東明集市 永泰路1155號

西新港菜市場 上浦路250號

林博菜場 三林路277號

台兒庄菜市場 台兒庄路19-31號

沿江集市 勞動新村145號/1

華城集市 楊新路南夏家宅28號

楊思集市 上南路楊新路口

靈豐集市 楊思南街331號

三林愛博菜市場 愛博路111號

臨江集市 三林鎮沿江路

天之集市 北艾路227弄8號

紫葉集市 蓮安西路250號

蓮溪集市 北中路383弄353號

地傑菜場 御青路311弄313號

海上菜場 博華路成山路口

香山集市 靈山路1784號(德平路)

金口集市 金口路308弄50號(金楊路.銀山路)

錦楊集市 雲山路1230號(金楊路)

雲山集市 雲山路1375號(靈山路)

羅山集市 棲山路1385號(龍居路.居家橋路)

博山集市 博山東路358號(居家橋路)

金橋集市 金台路248弄36號(金橋路)

峨山菜市場 峨山路488號

東坡苑集市 東坡路258號

江南山水菜市場 壽光路185號(劍津路)

五蓮集市 萊陽路301弄30號

長島集市 長島路1510號(牟平路)

凌河集市 博興路1622(凌河路)

雙橋集市 雙橋路306

綠景苑集市 膠東路518(台兒庄路)

浦興集市 凌河路123號(歸昌路)

連城市場 五蓮路916號(荷澤路)

張橋集市 金高路2075號(東陸路)

曹路集市 顧曹路8號

民建集市 民同路276號

龔路集市 龔路龔新街

顧東集市 顧東鎮胡家弄158號

香楠集市 香楠路251號

益江集市 盛夏路280號

孫橋集市 孫橋路301號

環東集市 三灶路1100號

微電子港菜市場 晨暉路715號

新旺港集市 王港新雅路(虹盛路)

唐安集市 唐鎮路(唐安路)

塘東綜合農貿市場 蔡路塘東街88號

合慶綜合農貿市場 合慶鎮東川公路5943號(慶榮路)

上煉集市 上煉新村後門

春暉集市 春暉路106弄48號

凌橋集市 凌橋影前路32弄

高東集市 光明路321號(高東新路)

楊園集市 鎮南路1號(趙園路)

楊園新村 和園一路190號(新園路)

東溝集市 東高路144-146號

華高集市 金高路1071弄

迎春菜市場 迎春路187號

潼港菜市場 清溪路128號

藍陵菜市場 蘭陵路48號

棗庄菜市場 金楊路632號

凌兆菜市場 靈岩南路1133號

竹園菜市場 張楊路1000弄

王家宅菜市場 東建新村20號

福山菜市場 福山路49弄

培花菜市場 芳草路377號

金橋灣菜市場 長島路1288號

俱進菜市場 俱進路以南新行路以東

尚博菜市場 尚博路650弄20號

萬德菜市場 博山東路90號

長青菜市場 耀華路414弄5號

貝越菜市場 張江鎮建中路242弄198號

金灣菜場

南新佳苑菜市場 萊陽路3415號

綠川菜市場 陳春路299號

西營菜市場 西營路56號

大橋菜市場 東三里橋27號

王家街菜市場 高橋王家街2號

紫薇菜市場 張江鎮紫薇路廣蘭路口

江家宅菜市場 晨陽西路280號

唐興瑞久菜市場 順唐路創新路

錦博苑菜市場 高科西路2111弄158號

南泉菜市場 南泉路1315號

塘橋菜市場 茂興路6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