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現在深圳市特區=關內=擴容了嗎、 什麼時候擴容呀 謝謝!!!!
早就擴容了,擴容的政治意義大於形式上擴容,主要是特區法律適用於以前的關外了。現在深圳特區包括:羅湖、福田、南山、鹽田、寶安、龍崗、光明新區、坪山新區。
『貳』 深圳特區是什麼意思
指深圳經濟特區,包括深圳境內的8個行政區和2個經濟功能區及深汕特別合作區。享受特殊經濟政策,計劃單列。
『叄』 深圳雙區是什麼意思
深圳雙區是指「粵港澳大灣區」和深圳「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
自《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規劃綱要》公布以來,深圳市努力搭建平台,支持海外華僑華人搶抓「灣區時代」機遇,發揮「粵港澳大灣區」和深圳「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雙區疊加」優勢,積極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深圳市僑務部門重點打造「智薈深圳·海外專才深圳行」品牌活動,連續兩年在中國國際人才交流大會期間舉辦,累計吸引了100多位海外專才攜項目來深參加,促成近30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新科技項目意向落地深圳。
(3)深圳擴區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華人華僑產業交易會(簡稱「僑交會」)至今已連續舉辦五屆,自《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規劃綱要》公布以來,「僑交會」就積極關注參與。特別是今年「僑交會」期間,舉辦了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僑商論壇,多層次、多維度解讀《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鼓勵並帶領廣大僑商積極投身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論壇期間還簽訂了《粵港澳大灣區僑商智庫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建立了粵港澳大灣區僑界組織「9+2」協作機制。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深圳:發揮「雙區疊加」優勢 支持大灣區建設
『肆』 前海深港合作區擴容7倍,哪些是新施工圖的關鍵點
隨著前海合作區面積大擴容,多項更有力政策落地,深港合作的平台再獲升級。
9月6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改革開放方案》(下稱《方案》)正式對外發布,前海合作區將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全面深化改革創新試驗平台,建設高水平對外開放門戶樞紐。
《方案》明確,進一步擴展前海合作區發展空間,合作區總面積由14.92平方公里擴展至120.56平方公里。
前海合作區是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30周年之際設立的,目前累計注冊港資企業1.15萬家,注冊資本1.28萬億元人民幣,實際利用港資占前海實際利用外資的92.4%。合作區產業布局以金融、現代物流、信息、科技等為主,充分發揮了香港金融、法律等專業服務業和基礎科研優勢與深圳市場、人才和體制機制優勢。
擴容早有謀劃
前海合作區獲批設立不久,便一直有「擴容」的呼聲。2019年初,深圳市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要推動前海合作區擴區。同年2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也提到,適時修編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總體發展規劃,研究進一步擴展前海發展空間,並在新增范圍內實施前海有關支持政策。
2019年10月,前海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建設工作成果發布會在前海合作區舉行,會上宣布,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前海蛇口自貿片區「雙擴區」已上報國務院。
2020年6月,《廣東省開發區總體發展規劃(2020-2035 年)》提出,以粵港澳深度合作為主題,推動前海合作區實現連片擴區,將蛇口及大小南山片區、寶安中心區及大鏟灣片區、機場及周邊地區、會展新城及海洋新城片區整合納入,並在新擴區域實施前海有關支持政策,疊加自貿試驗區改革創新政策。
而根據《方案》,合作區擴展至以下區域:南側毗鄰的蛇口及大小南山片區〔東至後海大道、近海路、愛榕路、招商路、水灣路,南至深圳灣,西至月亮灣大道、珠江口,北至東濱路,包含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的蛇口區塊〕22.89平方公里;北側毗鄰的會展新城及海洋新城片區(東至松福大道,南至福永河,西至海岸線,北至東寶河、沙井北環路)29.36平方公里,機場及周邊片區(東至寶安大道,南至金灣大道、寶源路、碧灣路,西至海岸線,北至福永河、松福大道、福洲大道)30.07平方公里,寶安中心區及大鏟灣片區(東至寶安大道,南至雙界河,西至海岸線,北至金灣大道、寶源路、碧灣路,另包括大小鏟島、孖洲島)23.32平方公里。總面積由14.92平方公里擴展至120.56平方公里。
「前海大幅擴容是前海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戰略效應進一步放大的需求,(新前海)也是當前『雙區』建設的重要政策支點。」深圳市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熊義剛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新擴片區的產業尤其是製造業基礎雄厚,為未來深港合作從服務業向多業態、多領域拓展奠定了更為扎實的現實基礎、打開了更大的想像空間。
深圳大學經濟學教授鍾堅也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前海擴容後,有利於深圳原特區內外一體化發展,增強深圳的整體實力;有利於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引擎和大灣區國際一流中央商務區,帶動整個大灣區發展;有利於深化粵港澳合作以及前海合作區的規劃與建設。
多項利好政策全區域覆蓋
前海擴容後,《方案》要求,各有關部門要加大業務指導和支持力度,按程序將合作區既有相關支持政策(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除外)覆蓋到本方案明確的全部區域。
在打造全面深化改革創新試驗平台方面,《方案》明確,推進現代服務業創新發展、加快科技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創新、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創新合作區治理模式等。
在建設高水平對外開放門戶樞紐方面,《方案》也明確了四大方面政策措施,包括前海合作區將深化與港澳服務貿易自由化、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提升法律事務對外開放水平、高水平參與國際合作等。
「片區擴大,相應的政策隨之完善,利好力度更大是必然的。」熊義剛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近些年來,前海日新月異,片區現代服務業發展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但也面臨不小的挑戰。此次黨中央、國務院出台《方案》,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力度,是對挑戰的及時戰略應對。而我們也應留意「大門開了、小門不開」的問題,加快中央的部署在深圳落地。
擴容後如何實現新目標
《方案》還提出了前海合作區的階段性目標,到2025年,建立健全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初步形成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營商環境,高端要素集聚、輻射作用突出的現代服務業蓬勃發展,多輪驅動的創新體系成效突出,對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引擎作用日益彰顯。
到2035年,高水平對外開放體制機制更加完善,營商環境達到世界一流水平,建立健全與港澳產業協同聯動、市場互聯互通、創新驅動支撐的發展模式,建成全球資源配置能力強、創新策源能力強、協同發展帶動能力強的高質量發展引擎,改革創新經驗得到廣泛推廣。
前海擴容納入了寶安區的大片區域,如何推動區內多板塊協同發展?鍾堅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涉及到跨行政區的管理問題,城市規劃和公共設施建設宜以行政統籌為主,產業布局和發展還是以市場化運作為好。
熊義剛則提醒應注意以下問題:一是如何與河套、光明科學城等平台協同;二是如何全方位調動港澳積極性;三是如何與寶安區原有產業規劃、社會發展基礎對接;四是如何實施好綜合授權改革,將中央賦予的政策紅利一項項落到細處。
熊義剛表示,改革開放40多年來,我們一直注重通過港澳學習引進國際先進經驗做法,未來40年仍然要重視對外學習,但也要開始創建一些更進步的制度機制,這也是深圳先行示範的使命擔當。
『伍』 深圳前海官宣擴區,擴區的原因是什麼
而且深圳有很好的規劃建設,所以擴區是很有必要,要騰出土地空間,把加大土地整備和城市更新的力度作為當前最緊迫的工作,加快征地拆遷進度,千方百計盤活存量資源,盡快騰挪整備出一定規模的連片土地,為項目落地留足留夠空間,確保企業來了能夠落地。
『陸』 深圳經濟特區的特區擴容
因應特區擴容的臨近,深圳市正在為特區內外一體化發展加緊布排。至於擴容的具體方案,尚不得知。二線鐵絲網是否拆除問題也沒有具體說法。在2010年5月31日召開的深圳市人大會上,代市長王榮將在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專門提及,加大特區外基礎設施投入和建設力度,提高市政管理和公共服務水平,做好城市化過渡期後的體制轉軌工作,大幅度縮小特區內外發展差距,提高城市整體發展水平。 不久前深圳市已經先行公布統一特區內外最低工資標准,這是關外將被納入特區管理的一個信號。 實行關內外同質化,可以把深圳整個城市提升一個平台。不但縮小關內外發展不平衡差距,還將從根本上解決「一市兩法」問題,拓展城市發展空間,為深圳建設國際化大都市掃清障礙。
「一市兩法」將成歷史
深圳人習慣用「關內」和「關外」來區分是否為深圳經濟特區。「關內」是深圳經濟特區,包括羅湖區、福田區、南山區、鹽田區,「關外」則包括寶安區、龍崗區、光明新區。擴容後,原屬關外三個區納入特區之內。
猶如香港和中國內地「一國兩制」的關系,在深圳存在一個城市兩種制度,一個城市兩種法律的問題。
「一市兩法」的尷尬給深圳的行政管理、司法以及公民權益保障等帶來諸多難題。比如,企業在特區內外享受的稅收政策不同;同為深圳市民,特區內外工傷、養老保險的待遇卻迥然不同;特區內外交通管理存在差異,同樣是開車闖紅燈,罰款標准卻不一樣;甚至同一個案子,也因法律適用不一樣,在特區內外的法院判決結果迥異。
深圳擁有特區立法權,但寶安區和龍崗均覆蓋不了,深圳試圖依靠特區立法權進行的某些創新性的城市管理,受制於特區區域的局限而難有大的作為。不但影響了行政管理的統一性,也加大了管理成本。 特區面積擴大,「一市兩法」問題自然迎刃而解。
拓展城市發展空間
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深圳出現了土地和資源難以維系的局面。關內土地告急,導致房價節節高升。人口劇增帶來的交通、土地等的壓力,讓狹小的關內不堪重負。在巨大的土地資源壓力下,向關外擴展,尋求新的城市發展空間成為深圳的必然選擇。也是轉型期的深圳必須要走的一步。
深圳市委書記王榮表示,經濟轉型是深圳未來發展的主線。吸引更多高科技企業來代替勞動密集型企業是深圳正在進行的一項工作。深圳的勞動密集型企業大多聚集在關外,擴容後的大特區將有利於實現產業置換。
特區版圖擴大至全市范圍後,深圳特區的中軸線將會向西移至前海及寶安中心城片區,龍崗、寶安兩區及光明新區的生活、交通、教育等配套將會進入一個新的層面。
建設國際大都市
深圳提出了建設國際化大都市的戰略目標,由於「二線關」的存在,城市的集聚效應和輻射效應受到影響,令深圳的中心城市功能大打折扣。
深圳建設自一開始就沒有把特區內外納入同一發展序列。就深圳城市功能和整體水平來講,離國際化大都市的標准還有相當差距,主要是佔全市六分之五面積的特區外城市化、現代化的水平仍不高,無論是在城市規劃、基礎設施建設,還是在社會管理水平、經濟質量等方面,都嚴重滯後。
特區擴容,按都會型城市統一規劃,貫通路網,協調功能布局和產業結構,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保持城市管理和行政適用法規的一致性。為建設國際大都市鋪平道路。
『柒』 擴大深圳地域面積,對於深圳未來發展有什麼影響
深圳未來擴容的概率有,但只有百分之一.
先看看深圳的第二產業
深圳市是目前中國最大的製造業基地. 大家可以看一下中國前十大城市的工業總產值(注意: 不是工業增加值). 中國前三大製造業城市分別是: 深圳 蘇州 上海.工業產值超過3萬億. 深圳3.6萬億,蘇州和上海都超過3萬億.
所以深圳的第三產業並不發達.還不如其他強二線城市發達,社會消費品總額在十強城市裡排名在尾段.
深圳擴容,發展第三產業? 這個似乎也不是理由.因為深圳第三產業不強.
深圳擴容,很讓一部分人樂此不疲的,就是搞房地產開發,炒房.可以這樣說, 如果不調整現有的政策,深圳無論怎麼再擴容, 房價都會是一個字"漲",從而慢慢會掉入類似於香港的"死胡同". 不過這個需要看國家的態度. 估計不太妙.
『捌』 深圳特區最近要擴大到整個深圳
10月27日下午,在廣東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落實珠三角改革發展規劃綱要新聞發布會上,深圳市常務副市長許勤透露,深圳特區版圖擴大的方案已由省政府提交給國務院。
特區擴容帶給深圳的機遇是明顯的。深圳目前下轄六個行政區和光明新區、坪山新區。1982年建立的特區與非特區管理線,即俗稱的「二線」,將深圳分割為「關內」與「關外」。關內羅湖、福田、南山和鹽田四個區的總面積僅395平方公里,而關外寶安區、龍崗區、光明新區和坪山新區的總面積1553平方公里,約為關內的四倍。最為尷尬的是「一市兩法」,全國人大授予深圳的特區立法權,適用范圍僅限於關內。在新的歷史時期,二線關已制約了深圳社會經濟整體發展的後勁。
『玖』 深圳龍華大道1號|觀瀾高新園片區劃入深圳國家高新區是嗎
4月25日,深圳市政府正式印發了《深圳國家高新區擴區方案》,標志著被視為深圳創新驅動核心引擎的深圳國家高新區(以下簡稱「深圳高新區」)發展將進入一個新層級。
深圳國家高新區原來的規劃面積為11.52平方公里,擴區後深圳高新區總規劃面積為159.48平方公里,形成「一區兩核多園」的高新區發展布局。
其中,深圳高新區新擴園區公布,涉及11個園區及片區,其中就有觀瀾高新園片區。
深圳高新區擴容14倍,觀瀾被點名
涉及11個園區及片區
龍華區:九龍山智能科技城-福民創新園片區、觀瀾高新園片區
規劃主導產業:人工智慧、移動智能終端、生物醫葯
九龍山智能科技城-福民創新園片區由環觀南路、觀瀾大道、觀光路和九龍山合圍而成,面積13.55 平方公里。
觀瀾高新園片區由梅觀高速、機荷高速、環觀南路、坂瀾大道圍合,面積4.23 平方公里。
觀瀾高新園
觀瀾高新園位於「梅觀創新科技走廊」的核心地帶,2017年8月被市政府授予未來7大產業集聚區,該片區也是龍華的6大重點產業片區之一,規劃用地面積4.23平方公里,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生命科學及健康、新材料新能源、先進製造業、智能硬體等領域為主的高新技術產業和先進工業的特色園區。
南山區:留仙洞片區、大學城片區、石壁龍片區
規劃主導產業: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慧、互聯網、生命健康
留仙洞片區東至石鼓路,南至茶光路,西至創科路、打石一路、南坪快速,北至留仙大道,面積1.8 平方公里。
大學城片區東至南方科技大學,南至學苑大道、留仙大道,西至平山一路,麗山路、西麗湖路,北至動物園、麗水路、學苑大道、深圳大學西麗校區、南方科技大學,面積4.48 平方公里。
石壁龍片區東至沙河西路,南至白芒收費站,西至二級水源保護區,北至南山區邊界線,面積2.24 平方公里。
坪山區:坪山園區
規劃主導產業:生命醫葯、新能源汽車、第三代半導體
坪山園區東、北至深惠邊界,南至田頭山,西至高壓走廊及出口加工區。
龍崗區:龍崗園區、寶龍科技片區
規劃主導產業:移動通信、集成電器、醫療器械
坂雪崗科學城片區由梅觀高速、機荷高速、清平高速和南坪快速路圍合成的區域,面積28.51平方公里。
寶龍科技城片區東至東部過境通道、西至深惠高速公路、南至翠寶路、北至丹荷路,18.03 平方公里。
寶安區:尖崗山-石岩南片區、西鄉鐵仔山片區、新橋東片區
規劃主導產業:互聯網、航空航天、智能裝備
尖崗山-石岩南片區北至洲石公路,東至羊台山,南至鐵崗水庫,西至松白路;北至上川路,東至留仙三路,南至留仙一路,西至新安三路,面積8.31 平方公里。
西鄉鐵仔山片區位於西鄉街道中部,東至鐵崗水庫,南至西鄉大道、西至寶安大道、北至航城大道,面積12.98 平方公里。
新橋東片區北至庄村路,東至規劃甘霖路,西至廣深高速,南至鳳凰水廠,2.23 平方公里。
觀瀾高新園:龍華的重點產業片區
園區特點鮮明突出
1
觀瀾高新園——「梅觀創新科技走廊」的核心地帶
觀瀾高新園位於「梅觀創新科技走廊」的核心地帶,2017年8月被市政府授予未來7大產業集聚區,該片區也是龍華的6大重點產業片區之一。
該地帶規劃用地面積4.23平方公里,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生命科學及健康、新材料新能源、先進製造業、智能硬體等領域為主的高新技術產業和先進工業的特色園區。
2
重點布局未來產業
根據《寶安日報》報道,以觀瀾高新園區為核心的觀瀾高新園未來產業集聚區,集聚區規劃用地面積約7.03平方公里,位於梅觀高速以西、環觀南路兩側。
集聚區除觀瀾高新園4.23平方公里外,還包括鷺湖科技文化片區核心區域橫坑水庫周邊2.8平方公里的區域,重點布局生命健康、智能裝備製造等未來產業,引進一批具有帶動作用的生命健康、智能製造龍頭企業和高科技企業總部,打造生命健康和智能製造未來產業集聚區、高新技術企業總部經濟集聚區和自主創新基地。到2020年,形成產值規模超過300億元的集聚區。
龍華的未來在觀瀾
成為城市副中心
吸引外溢需求的最重要因素就是交通,觀瀾作為擁有有軌電車的區域,片區居民可搭乘輕軌至清湖地鐵站換乘地鐵4號線,前往福田、南山、羅湖等中心區域。
到了2020年,觀瀾人民可以直接乘坐地鐵4號線延長線,直達福田中心。此外,觀瀾未來還規劃有地鐵18號線、22號線,22號線預留接駁東莞地鐵條件。
觀瀾片區正在成為龍華熱點區域,未來將以超大規模城市更新體量、交通升級等規劃利好,迎接福田、龍華居住消費力前來紮根。
觀瀾的未來在峰創
深北中軸 意義非凡
在產業格局發生深刻變革的今天,觀瀾片區未來發展戰略,聚焦智能製造、工業物聯、智能建造和人工智慧四大產業,依託政府及自身優勢,用豐富的產業鏈合作及開發經驗、廣泛的科研創新資源,打造世界級產業生態圈。
龍華大道1號立於深北中軸之上、觀瀾核心地位。項目位於規劃中的22號線黎光地鐵站1公里半徑圈內,未來將以逾10萬㎡智創產城,助力觀瀾產業發展,快速跨入後福田中心時代。
『拾』 擴區調區是什麼意思
擴大區域,調整區域。在游戲《紅警》中進行建築的建造時,通常會進行擴區調區,意思就是擴大建築區域或者調整區域,以防止敵人對建築進行摧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