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為什麼會出現一大波年輕人,逃離深圳的現象
這主要是因為在深圳生活的精神壓力和生活壓力實在是太大了。並且也不能夠兼顧到家庭。所以導致越來越多的人一開始的時候想著往深圳去發展,但是最後都會返鄉。
北上廣是大多數年輕人都夢想的地方。很多年輕人都想要去這里發展,因為在這里感覺他們能夠釋放自己的能力,開拓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在這里他們可以發揮自己的才能,能夠賺到自己想要的生活。所以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都會想著往北上廣發展,但是發展過幾年之後,大多數這些年輕人仍然會回到自己的家鄉。
而且在深圳生活雖然掙錢多,但是工作壓力是十分大的。因為深圳是一個不缺乏人才的地方,在這里遍地都是人才。而在公司上班的話,精神壓也會特別大,經常會出現加班的情況,可能到半夜兩三點你才能夠回得到家。這對於大多數年輕人的生活來說,都是一種折磨。
綜上所述,所以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都選擇是回到自己的家鄉。
② 每年都有人說深圳的人少了很多,但為什麼每年學位卻仍告急
因為深圳這方面的缺口太大了,雖然說每年都有不少人離開深圳,少了許多人,但是這也不足以填補這個缺口,依然還有很多人在深圳,有許多人的子女就在深圳上學,這樣的話學位也還是不足以滿足所有有需求的人,許多外來務工的孩子還是不得不回到自己的老家上學的。
而且這幾年東莞隊外來務工者的入戶門檻已經降低了很多,很多外來務工的人員都可以在這邊落戶,這樣小孩子上學就可以受到更多的優待,可以更容易的申請入學而不至於無學可上。而且落戶之後,小孩的九年義務教育也是免費的,這樣大對於外來務工者是非常好的一種激勵作用,讓他們能夠在這邊安居樂業。這是非常好的一個現狀,希望這種情況能夠在往後的日子裡得到更好的改善。讓新莞人在東莞能夠擁有更多的幸福感。
③ 為什麼現在的深圳人口少了這么多,人都在家發展嗎
由於這座城市的房價是我們普通百姓傾家盪產無法承受的。許多人都是工作的城市,才決定了他們生活的城市,但是深圳,你只能工作,卻不能紮根於此。
即使不考慮結婚,深圳的生活仍然很舒適。方便的地鐵交通,空氣質量好,藍天白雲,氣候溫和。如果結婚想買房留下來,不好意思,深圳只歡迎有能力買房的人才。
於是許多人來到深圳工作幾年,到了適婚年齡,也差不多攢夠了錢回老家買房子,在老家也能找到合適的工作,工資低,但生活壓力小,老婆孩子炕頭坐,還能緩解光頭的可能性。
在未來十年內,軌道交通和快速公交系統的建設,將極大地提高城市的連通性。常言道:路修好了,財源滾滾。「路」在現代意義上是三維立體的。深圳雲技術,5 G家庭第一是毫無疑問的。
深圳科技發展,結合5G,未來的想像空間很大。無人車配送,無人機配送,從大型物流到快餐快運應用,甚至未來無人機/無人車應用,這也許首先在深圳實現。
④ 深圳的人是越來越多還是越來越少了深圳的明天會怎樣
深圳的人是越來越多還是越來越少,我覺得這樣理解會更合適,首先,深圳的學位極度短缺,一邊是政府天天建,一邊是市民天天缺,至少從小學生學生數量看,深圳人越來越少的結論是有待商榷的,但是是否就能據此說深圳人越來越多呢?好像也不能,因為深圳的工廠確實在變少,相應的人口也應該在變少,城中村的生意不好做了,為什麼?人少了才會這樣!那人去了哪裡,保障房、人才房、廉租房、關外相對偏遠的小區房、東莞惠州的臨深小區房吸納了相當一批原本在關內城中村和關外比較好的城中村居住的一批人。那麼人到底是多了,還是少了,我覺得應該說適合深圳的人多了,感覺不適合深圳離開的人也多了,所以人多了,人少了應該這么說,走的人多了,來的人也多了,總體上人應該沒有太過劇烈的變動。
針對,深圳的明天會怎麼樣的問題,我個人的態度是充滿信心,相信深圳的明天會更好,醫療會更好,教育會更好,養老會更好,只要能在深圳真正找准自己位置安頓下來踏踏實實努力的逐夢人,明天一定會更好
深圳官方統計 常住人口 數據是 增長 的,但 實有人口 (包括常住人口也包括臨時人口,即居住時間少於半年或短時間過境人員)卻大幅 下降 。
根據深圳市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截止2018年末深圳市常住人口1302.66萬人,比上年末增加49.83萬人。
官方統計的常住人口增長主要得益於戶籍人口的增長,常住戶籍人口增長4.6%,占常住人口比重34.9%;常住非戶籍人口增長3.6%,佔比重65.1%。
深圳產業結構調整,淘汰低端產業,再加上房價以及房租成本較高等原因,實有人口流出比例居一線城市之首,正負疊加更可見流動人口外遷之多,遷出人口最多的流向是東莞。
實有人口的減少對深圳而言也是從側面反映了深圳製造業的短期流失,從2019年第三季度深圳經濟增速大幅放緩可見。但長期來看,產業結構優化,更將吸引高端人才集聚,高端製造業以及先進製造業會得到更長足的發展,總之, 深圳的明天會更好。
要回答深圳未來人越來越多還是越來越少,未來會怎樣,就要知道 歷史 上的深圳是怎樣的!
歷史 上,深圳是一個淘金者聚集的地方,之所以如此,因為深圳的 歷史 和香港的產業轉移有關,也和深圳的手機電子產業的繁榮有關。在深圳這些產業繁榮的二十年間,我就在深圳打工和闖盪過,深深地感受到深圳的傳奇!
打幾個比方:
01年的時候,我做電池廠的主管,下面有一個組長,非常不靠譜,天天混日子,拉幫結派,我警告他多次後毫不猶豫地炒了他魷魚。後來,他借了家裡5萬塊錢,做mp3,才過了一年時間,就開著捷達回廠里炫耀。一年多就賺了二三十萬(那時,主管的月收入在2500左右)。
08年的時候,全球金融危機,而我的老闆從電池成品轉型白牌手機(山寨),一年時間,從電池到轉型手機,再到做到月十萬台。當時的g-five一個公司,原本是給我們公司代工組裝的,後來做到一年50億的營業額。
12年,我和幾個朋友開了一個手機公司,在一個做方案的朋友那裡合作,這個朋友專門做方案和外包,基本上一年在龍華買一套房(當時房價在2萬左右,一套房100平算200多萬),已經持續幾年了知道的就有五六套房了。
而深圳從事手機產業和配套的從業人員大約五十萬人,而僅僅在華強北每天進出的人流就在五十萬人。目前,深圳進入了產業轉型的調整期,典型的特徵,就是我的原來朋友圈都已經逐步退出手機行業轉型別的產業,有的做電子煙,有的做藍牙耳機,有的直接做亞馬遜電商,但是,從手機行業來看,目前基本上已經式微,沒有幾個人堅持做下去或者能夠在這個行業做下去。
而從深圳中小型企業來看,原來的手機產業,更多的人轉型做貿易,而不是原來的產業上游或者中游或者配套,更多的是走向周邊和下游貿易——跳過工廠,做貿易,買貨來賣。
而目前以前海為例,原來的資產管理公司模式,私募模式和p2p行業都出現大量關閉退出和被監管,前海大量的商住樓和寫字樓空置,我的朋友在前海有一層樓的寫字樓,從17年初已經空置幾年的時間,沒有收租——原來15-16年,每個月收租在12萬左右!
而以我的朋友做電池和手機工廠的角度來看,目前基本上都堅持不下去,關閉倒閉和退出,轉型做其他行業或者貿易的大量增加,且維持日漸艱難。
從這些我所接受到的信息來看,目前的深圳和我印象中14年以前的深圳的相關產業繁榮程度差距巨大,甚至有蕭條和萎縮的信號。這主要是深圳房價持續大漲,人工成本持續增長,以及深圳賴以生存的手機產業和電子產業的大幅萎縮導致的深圳內在的產業轉型和調整沒有完成,沒有新的產業和機會替代原有的產業和機會導致的。
但是,我所經歷的深圳繁華的時光,背後是產業和配套的發達和繁榮,以此帶來的巨大的 社會 繁榮和機會的發達,而目前來看,還沒有看到轉型的方向和成功,假以時日,如果轉型成功,方向明朗, 歷史 上諸如我和我的朋友,以及相關的產業從業人員還是會迴流深圳——以我自己的感受來看,離開深圳之後的日子非常難受:
內地不僅僅沒有產業,不僅僅沒有環境,也沒有機會,沒有發達的配套和產業從業人員,也沒有這樣的商業氛圍。生活簡單和枯燥。如果再有產業機會,再有投資機會,我們這些人一定會帶著 歷史 積淀的財富回到深圳淘金——因為其他城市根本沒有機會,沒有產業的配套和產業的足夠空間,更沒有財富效應。
我所說的這些,只有在深圳待過的人才知道,才能感受到,尤其是在深圳感受到,再回到內地的人!
應該是越來越少了,十年前的深圳再邊緣的村子裡都像步行街,人擠人,現在只有在節假日里那邊特定的地方才人擠人,偏僻的都是很冷清的,越來越大都市化,容不下底層的勞動者,工業大部分都遷移分散到內陸的很多地方,深圳夢已經不在是底層勞動者夢,
深圳這邊人越來越少了,我在松崗做實體店17年以來,人一年比一年少,生意也越來越難做,周圍的小工廠都往東莞惠州方向搬,我也准備這兩年看看東莞惠州有沒有發展也去那邊發展,或者回老家發展,這邊房租貴還要什麼喝茶費,針對鋪位來說小小鋪位要10萬8萬喝茶費,要命啊!我就是因為這個搬離原來做的小店
深圳的人口到底是越來越多還是越來越少有兩種不同的統計渠道,一種是官方統計的數據,還有一種是實際的人口數據。
從官方統計的數據來看,深圳的人口數據實際上是增長的。 根據深圳市統計局統計的相關數據顯示,截止2018年末深圳市常住人口1302.66萬人,比上年末增加49.83萬人。其中常住戶籍人口454.70萬人,增長4.6%,占常住人口比重34.9%;常住非戶籍人口847.97萬人,增長3.6%,佔比重65.1%。各區的實際人口分布如下:
從深圳官方統計數據來看,深圳人口增速還是相對比較快的,而深圳的人口增速之所以比較快,主要得益於戶籍人口的增速,比如2018年包括龍崗,龍華,坪山,光明4個區的戶籍人口增速都達到10%以上,其中龍華的人口增速甚至達到了16.8%,深圳也因此成為2018年全國主要城市當中戶籍人口增速最多的一個城市。
當然除了統計局統計的人口數據之外,我們還可以從另外兩個數據去反推深圳人口的增速。
第1個數據是幼兒園在園人數,截止2018年深圳幼兒園在園人數已經達到53萬,這個幼兒園在園人數超過了北京上海等城市,成為全國幼兒園在原來是最多的一個城市。
第2個數據是社保繳納人數。根據深圳市社保局公布的數據顯示, 2014年末深圳醫保參保人數為1157.83 人(其中參加職工醫療保險的人數為1004.16萬人,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參保人數為153.67萬人),但到了2017年末,深圳參保人數已經增加至 1466.92萬人(其中職工醫療保險人數為1151.01萬人,相比2014年增加 14.6%;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參保人數為 245.10萬人,相比2014年增加59.5%)。
從以上各項數據可以看出,深圳的常住人口實際上是一直在增加的,但為何有很多人感覺到深圳目前的人越來越少了?這裡面主要涉及到一個實際管理人口的問題。
從實際管理人口的角度來看,深圳的人口是減少的。實際管理的人口跟常住人口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常住人口就是長期居住在這個城市的人口,而實際管理的人口,包括常住人口,還有一些臨時人口,這些臨時人口包括居住時間少於半年,或者只是短時間過境的人。
雖然深圳官方公布的常住人口只有1300多萬,但從其他統計口徑來看,目前深圳實際管理的人口至少達到2200萬以上。之前廣東移動大數據應用創新中心曾經發布過一個《基於移動大數據的深圳市人口統計研究報告》,這個研究報告利用移動大數據對深圳進行人口統計,統計的結果顯示,截至2017年深圳日常駐人口數大概是在2200萬到2300萬之間。
除此之外,2015年深圳曾經有機構統計過深圳的房子數量,截止2015年,深圳總共有60萬套房子,實際登記的人口數量超過1650萬,如果把那些短暫居住沒有登記的人口計算在內,實際的人口至少在2000萬以上。
所以一直以來深圳實際管理的人口都要比深圳官方公布的常住人口多出800萬左右。
而最近一兩年時間之所以出現深圳官方統計的常住人口一直不斷增長,而大家感覺深圳的人口卻減少了很多,實際上就是這些流動人口大幅減少了。
最近幾年時間隨著深圳不斷地調整產業結構,很多低端產業都被逐漸淘汰掉,再加上房價以及房租成本的不斷上漲,企業的生產成本越來越高,員工的生活成本也越來越高,目前有很多深圳工廠都把廠房搬遷到東莞,惠州或者中山江門等地區,比如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華為把終端搬到了東莞松山湖。大量企業的搬出直接導致工廠越來越少,對應的工人也越來越少。
深圳實際管理人口減少了,對深圳來說會有什麼影響?深圳會朝什麼樣的方向發展?大家都知道過去幾十年我國經濟之所以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這裡面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人口紅利,人口紅利不僅為我國 社會 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廉價的勞動力以及智力支持,同時大量的人口也創造了巨大的消費市場。
可見人口對經濟的發展具有很大的積極作用。那對於深圳來說,實際管理的人口減少,深圳會朝什麼樣的方向發展呢?
首先、短期之內人口的減少對深圳來說會有一定的影響,因為人口的減少不僅僅代表的是一個人口數據的降低,更關鍵的是跟人口一起流失的還有製造業,人口的流失只不過是製造業流失的最直接體現而已。這點可以從2019年第三季度深圳經濟增速大幅放緩看出來。
其次、從長期來看流動人口的減少對深圳來說其實不會有太大的影響,雖然目前深圳實際管理的人口降低了,但是深圳的常住人口實際上每年都在增加,而且對人口的吸引力仍然處於全國前列的位置,而這些新增的人口基本上都是一些相對比較高端的人才,這些人才對深圳產業結構的調整升級,打造以高 科技 為主體的先進製造業是有很大幫助的。
所以從整體來說,雖然短期之內深圳實際管理人口的減少會讓深圳經歷類似2008年那種陣痛期,但是深圳的發展後勁仍然是很足的,特別是在一些高端製造業以及先進製造業方面,深圳仍然處於全國前列的位置。也許現在深圳淘汰了很多落後的產能短期內會對GDP有很大的影響,但從長期來看,我認為這種調整更有利於深圳經濟保持持續 健康 的發展。
很肯定回答你,深圳的人是越來越少了,看了幾個回答都說是越來越多,我不知道這個回答是怎麼來的?現在勞動力密集的工廠很多遷出深圳了,因為在企業來說,深圳的用人成本比別的地方高,房租貴,材料費都要高些。在工人來說。深圳的物價高,房租貴,以前兩口子花三幾百就可以租個單間,現在六七百。各方面的費用算起來很高了。一個月工只有四五千,房租,生活費,還要養家,根本就存不到錢,很多人就選擇了別的地方去打工。最能體現人少了的一點是關外各街道,人流量少了很多。以前出租房基本沒有空的,現在到處都是招租,介紹租客還有傭金!以前每到星期天街上人流都會擁堵,現在跟平時沒差別。還有很多比較熱鬧的街上,沒幾家店面生意能做的好。以前一鋪難求。現在到處都是轉讓!這樣的情況居然還有人說深圳人口比以前更多?
雖然官方的統計數字說人口沒少,但是從我們的居住環境和周邊的商場和道路上看,人口密度沒有以前高了。人員獨步的往原先的關外搬遷。產業升級,房租上漲,還有內地就業待遇的提高,不少人也回老家去發展了。
在深圳絕大部份人買不起房,只能租房子住,然而長租公寓的興起和原先房東每年遞增房租的慣性思維下。打工者生活壓力是一年比一年大。之前的舊廠房、宿舍、農民房,拆的拆,翻新的翻新。搞得富麗堂皇,有點被迫提高消費檔次的感覺。
這么說吧 三個月前 我開車 從龍崗去南山上班 7點出發。到南山要9點。10月底開始 我能7點40出發。8點30多就能到。人多人少大家自己想吧
從公布的數據來看,深圳人口是越來越多的。一般來說,人口又分為戶籍人口和常住人口,不用解釋相信大家也都了解。對於深圳這樣發達的一線城市來說,用戶籍人口來衡量它的人口多少是不客觀的,因為深圳的人口吸引力實在太強,每年會吸引幾百萬外來人口,截止2018年,深圳的戶籍人口只有454.7萬,但常住人口卻高達1302萬,比戶籍人口高了800多萬,因此每年春運,大家回家國年,深圳就成了一座「空城」!這倒不是沒人,只是少了一半人以上,變得蕭條了。目前深圳每年常住人口都以四五十萬的速度增長著,人口增量位居全國城市第一。
但大家可能會感受到深圳人口好像是少了?其實還有一個數據是實際管理人口!常住人口指全年經常在家或在家居住6個月以上的人口,也就是說,那些在深圳待不到半年的人口都不算是常住人口。由於深圳經濟發達,人口流動非常大,因此它的實際管理人口比常住人口更多,超過2000萬,因為近年來深圳實際管理人口趨於飽和或有所下降,再加上電商、外賣行業的崛起,使得很多人足不出戶就可以購物、吃飯,因此導致街上人流少了,讓人產生深圳人口越來越少的景象。
至於深圳的明天會怎樣?可以說是一片光明!今年深圳經濟增速放緩,很多人就炒作它要衰落,其實這種聲音從來就有,在十幾年前,一篇《深圳,你被誰拋棄》的文章曾引起轟動,但至今深圳沒有被拋棄,反而越來越強。短期內經濟發展遇到瓶頸不代表以後它就會一蹶不振,一座城市也不可能永遠保持高速增長。目前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正如火如荼,而深圳被賦予建設中國特色 社會 主義先行示範區,打造全球標桿城市,這樣的城市發展前景怎麼會不好呢?
⑤ 為什麼深圳的外來人越來越少了
最根本的一個原因就是因為那個地方的消費水平太高了,而且如果單位不提供住房的話,可能一個月的工資連租房都不夠。
⑥ 為什麼我建議年輕人不要再來深圳了呢
為什麼我建議年輕人不要再來深圳了呢?
留不下來
而上面的工作問題其實還很簡單,最重要的問題是,你會發現你留不下來。首先阻擋你的就是房價,而這也就是你面前的一座大山。即便是在北上廣,如果說你從事的是普通的行業,而且不是銷售的話,那麼你的收入也不是很高。
你需要用這僅有的幾千塊錢去支付自己的房,自己日常的飲食,還有朋友間的聚會,包括自己的衣服。等到最後你會發現你竟然剩不下錢。最牽動你心情的是房東又要漲500塊錢的房租。
就是這樣的況況況況,你說你想留在深圳,你怎麼留?後來你發現你在這工作那麼多年之後,除了兩手空空,什麼也沒有得到。而當你回到故鄉,你會發現當年你的朋友們現在早已經結婚,買房生子。而你成了別人眼中的剩男剩女。
⑦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逃離北上廣深
大城市激烈的競爭壓力,擁堵的交通,讓許多年輕人紛紛選擇逃離。而真正回到小城市的年輕人,後來為什麼又紛紛逃回北上廣呢。事實證明,在我國的小農村地區,對年輕人來說更難混。為什麼這么說呢?
從「逃回」到「逃離」,充分反映出當前我國小城鎮發展存在的種種問題。尤其是以小城市的「關系」、「人情」、「熟人」讓許多逃回的年輕人發現自身的價值更難實現。甚至在落後的小城市地區,一份薪水可觀的工作都很難找到,不得不讓他們再次選擇漂泊的城市。
⑧ 深圳人口怎麼越來越少了,好像有好多的地方都沒有什麼人,除了地鐵上人多,還有好多的商鋪空的,怎麼了
深圳的人口怎麼越來越少了?好像有好多的地方都沒有什麼人,除了地鐵上人多,還有好多商鋪空了。是因為深圳是一個高消費的地方,房價比較貴。
⑨ 深圳是一線大城市,為什麼如此快的生活節奏,年輕人依然不願意逃離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都會選擇去大城市發展,為了這個夢想即使犧牲自我也不願意放棄。深圳是一線大城市,
一、機遇更大、發展更大對於很多年輕人而言深圳屬於一線大城市,雖然競爭大,壓力大,但是發展的空間更大。大城市不像小城市,選擇的空間小,發展的前景受到局限,大城市有更優越的條件,值得自己去奮斗。如果自己是足夠的優秀和努力,總有一天會擁有很好地未來,這樣對於自己的一切都是值得的。畢竟人追求一生都是希望有一份好的事業,這樣才對得起自己,才會用勇氣面對家人。
有機遇的地方就意味著競爭,即使快節奏,壓力大,但是還是讓很多年輕人無法割捨對深圳的情感。作為一個有志向的青年,就應該果斷的投入到激烈的競爭中去,讓自己努力追求屬於自己的夢想。
⑩ 為什麼感覺廣東的流動人口越來越少了呢
不是感覺少了,而是真的少了。這里以前十來個幾千人的大廠消失了,幾百人的縮小了。新開沒有什麼大廠,都是小廠。以前的大廠房變成了工業園。幾十個很小的廠。實業風雨飄搖。房地產經濟不知道還能支持多久。
這不奇怪,90年代我們內地還沒怎麼開發,我就是那時候去了廣東。但是隨著內地的不斷開發,工資水平也在不斷提高,廣東已經沒什麼吸引力了。現在的我也離開了廣東。
我有個朋友一直在深圳和老公帶著一個兒子生活,就靠老公每月萬元工資過日子,過得緊巴巴,而她很有生意頭腦但無奈身邊沒有親人幫忙也缺少資金。她想回四川老家發展叫我談談看法,那時候已經是10年代初期。
我非常贊成她的想法,感覺深圳的發展已經趨近飽和,四川正處於飛速發展中尤其是重慶,一定會帶動周邊城市發展起來,她這個時候回去一定會找到創業機會。果然,她回去四川後,由於有親人幫忙她就可以出來工作。代理了一種凈水機,後又拓展成凈水安裝工程,這下子發達了!還又生了一兒一女倆孩子,小日子別說有多麼幸福。
看看現在的深圳,房價高得驚人,工資也沒什麼太大優勢,消費又高,一般人還真難以承受。我那朋友如果當初沒有離開深圳,估計很難生存下去。我想,很多人都會像我朋友這樣想也會這么做。廣東的流動人口少也是必然趨勢。
為什麼感覺廣東的流動人口越來越少了呢?
說明之前去的人成功了,留在廣東發展,變成當地的常住人口了,也就是說不流動了,所以你感覺廣東的流動人口少唄!
廣東經濟已經飽和了 ,工資待遇也沒什麼優勢,房租卻一年比一年漲的貴 ,有的都往江浙滬那邊去了,有的直接在老家都能找到事做,所以廣東流動人口當然越來越少了啦!
題主你好,現在廣東省的流動人口越來越少了,主要是來廣東打工的外省人越來越少了,主要原因如下。
高工資是吸引打工者來打工的主要原因之一,隨著浙江,江蘇等地經濟的發展,這兩地工廠特別多,工資已經普遍超過了廣東的工資,吸引了很多外地人去浙江和江蘇省去打工,去廣東省打工的人就會少很多了。
浙江、江蘇兩省的工廠老闆擔心過年後工人不來上班,很多工廠直接包車免費去接工人回來上班,廣東基本上沒有。
現在很多人不願意去工廠打工,很多人選擇做自由職業者,送外賣、跑網約車、做代駕、做自媒體等,也是完成廣東流動人口減少的原因。
最近幾年離開一線城市特別是深圳、廣州的人越來越多。很多人離開廣東去二線城市生活,或者回鄉創業。
廣東的流動人口大多數我們廣東周邊的湖南、廣西、江西。
不是人口越來越少,而是近兩年來疫情影響,有些工廠倒閉,有些人也就不來了。
1、流動人口不流動,都在家裡刷抖音搞直播,大街上的門店關閉了一半,流動最多的是外賣小哥和快遞小哥。
2、廣州城市建設中,加快了城中村的改造,大部分收入底的打工族賴以生存的棲息地越來越少了。
3、產業結構調整,效能底下而勞動力密集的服裝加工業等,逐步被驅離。
其實從去年的人口流入數據來看,珠三角還是比長三角有優勢,特別是年輕人的流入比!
千軍萬馬下廣東的時代已結束了,流動人口大幅減少不奇怪!
應該是少了,以前我老家一個村一個村的男生全部去東莞,現在都沒看到這種狀況了,大概是十年前就開始少了。
全國各地都在開發和發展,當地相關部門的優厚的招商引資環境,減免稅收,提供免費的廠房,讓在外的企業家更加願意選擇回老家發展,人工工資低,廠房租金低等等。工廠工資低,而且沒有太多的自由,部分的工廠想盡辦法扣員工工資,相關規章制度限制員工,讓員工每天不得不面對高強度的工作。另外加上計時計件,固然加班,兩班倒,夜班等等,讓很多年輕人望而止步,不再願意過上這種天還沒亮就出門,天黑還在加班的生活。在家務農,縣城工作工資也相差不大,所以沒必要出來廣東打工賺錢,廣東賺錢廣東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