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搜索三月三的傳說由來習俗英雄人物故事
每年農歷三月初三(以下簡稱「三月三」),大地回春,春陽萌動。我國部分地區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都以各種形式歡度這一傳統節日。三月三源於我國古代的「上巳節(古時以農歷三月上旬巳日為『上巳』,又稱『修鍥節』)」,是周代華夏族民間一祓禍祈福的節日,上巳節原初的意義就是以巫術信仰為依託舉行的乞婚配、求生育習俗活動,後演變成為我國古老的男女相戀的歌節。漢代,三月「上巳」被確定為節日。魏以後,將上巳正式定為夏歷三月初三日,即春楔,作為每年歲時中的重要節令。到晉朝時,上巳修鍥已演變為春遊踏青和水邊宴飲的娛樂性節日。宋元時,上巳節春遊踏青逐步讓位於清明節,流楔游戲已不限於三月三。廣西三月三,有的地方又稱「三月三歌節」,是壯族的傳統歌節;有的地方則是祭祖掃墓、傳統的掃墓拜山節日,別樣的風采,各有來歷與不同的習俗。
一
關於壯族「三月三」歌圩(或叫歌會、歌節)的由來,有好幾種傳說:一說,古老相傳唱歌可以樂神,可以消災除難,求得風調雨順,後來發展為定期的三月三的歌圩。二說,很久以前,有一對青年男女,從小相愛,他們很會唱山歌,談情說愛都是用山歌來表達,但因受到家人反對,他們不能結為夫妻,便雙雙殉情。青年們為了紀念這對堅貞的情侶,每年在他們殉情的日子,聚集起來唱山歌,並逐漸形成三月三歌圩。三說,唐代出了歌仙劉三姐,以山歌歌頌勞動和愛情,並揭露財主們的罪惡,因而財主們懷恨在心,趁她上山砍柴時,派人斬斷山藤,使三姐跌山身亡,後世為了紀念這位歌仙,便在每年農歷三月三——三姐逝世的日子,唱山歌三天三夜,歌圩就此形成。四說,遠古時期,某家有三個很漂亮的女兒,上門求婚的人絡繹不絕,但父母都看不上。後來父親想了個點子——讓求婚的後生仔當場唱歌,誰唱得最好,漂亮的女兒就嫁給誰。結果通過唱歌,三個女兒都找到了如意郎君。從此之後,唱歌成了一種男性求偶的形式,並發展成為歌圩。這幾種傳說,雖不是正史記載,但符合歷史唯物主義觀點。
傳統的三月三歌節,古今各地都舉行不同形式的歌會。有的在峒場坡地舉行歌圩。有的在村頭搭歌棚接歌手。有的沿著公路邊、寨邊舉行歌圩。在歌圩場四周,攤販雲集,民間貿易活躍。較大的歌圩,方圓幾十里成千上萬的男女老少都前來參加,人山人海,歌聲此起彼伏,熱鬧非凡。據初步統計,全區642個歌圩場中,以三月三為歌圩日的有96個,佔14%。分布在東蘭22處、武鳴縣20處、都安19處、忻城7處、馬山和龍州各6處、巴馬5處。桂西較少,只有靖西縣有2處。傳統著名的三月三歌圩有武鳴縣城、那羊、寧武、小陸,東蘭三卡坳,馬山永州,巴馬的盤陽河畔,靖西化峒,都安的棉山、吉發,融水三防三月三,忻城三逢,宜山的下澗、柳州的魚峰山等處。傳統歌圩場上有賽歌、賞歌;也有男女青年對歌交情,對歌、碰蛋,談情說愛,互贈信物,以物定情。此外,還有拋綉球、碰彩蛋、演壯戲等娛樂活動,男女老少在熱鬧非凡的節日氛圍中度過。
當代的三月三歌圩,有的由官方定期連年舉辦。如南寧國際民歌藝術節、武鳴、巴馬、隆安、環江、柳江等縣每年「三月三」都舉行歌節或壯族三月三旅遊節。如武鳴縣自1985年以來,每年都舉行「三月三」壯族歌節,活動內容有千人竹桿陣表演及競賽、廣西第三屆歌王大賽、民族體育競技展演、廣場文藝演出、旅遊美食節等。又如上林縣自2006年以來,成功舉辦了六屆三月三「石門龍母節」。除了官辦以外,更多的是由民間自發組織開展三月三山歌會。如柳城縣崖山景區,荔浦縣五登村,風山縣袍里鄉坡心村、長洲鄉百樂村八龍屯,大化瑤族自治縣北景鄉平方村,鹿寨縣平山鎮石豆屯等等。三月三歌會不僅在廣西舉行,也在外地舉行。如北京、上海、深圳等,每年也以各種形式舉行壯族三月三活動。規模最大、辦得較好的首推上海市。該市自2009年以來,已連續成功舉行五屆「廣西三月三歌圩唱響大中國」系列活動。真是:祖國處處聞歌聲,浪漫歌圩滿中國。
三月三不僅是壯族的傳統歌節,也是廣西漢族、瑤族、侗族、苗族等少數民族傳統節日。漢族地區的玉林市,近年來民間也自發舉行三月三歌會,已連續舉行了五屆,三月三山歌會響徹南流江畔。而三江侗族自治縣富祿苗族鄉每年農歷「三月三」都舉行搶花炮活動,已連續舉行第129屆民族傳統花炮節,是侗鄉獨一無二的傳統文化活動,已有三四百年的歷史。節日期間,有傳統龍獅表演、蘆笙踩堂、侗族大歌、六甲山歌、彩調、桂劇、侗鄉電影、侗戲、傳統扮故事、篝火多耶晚會等表演活動。此外,還有千人品茶、斗雞、斗鳥等表演活動和奇石展、民族服飾展示、商品交易會、侗族香油茶等美食展。與越南一河之隔的邊陲廣西防城區瑤寨高林村瑤族同胞每年「三月三」都舉辦隆重活動。熱情的瑤胞們吹起喃嘟嗬,打起陀螺唱起歌,用香濃的米酒,特色的瑤家菜喜迎八方來客。因此,三月三也是廣西各民族歡慶的歌節。
二
廣西「三月三」不僅是歌節,也是壯族祭祖掃墓節。那一天,桂西崇左、百色等市縣的壯族同胞各家各戶都舉行隆重的一年一度祭祖掃墓。所謂掃墓,就是各家、各家族聚集到墓地祭祀祖宗的墳墓。桂西南壯語稱掃墓為「參墳」,或「碑墳」。掃墓節是壯族一年一度最隆重、最庄嚴的節日,人們認為農歷三月三是最重要的節日,在遠方的人們都會回到家鄉掃墓,這一天是一年之中最多人相聚的日子。在壯族流傳了千百年的《嘹歌》中有《三月歌·蒸黑飯拜山》唱道:「三月逢初三,家家蒸黑飯,分我一二團,拿去拜墳山。」這便是壯族三月三掃墓習俗的記錄。壯族掃墓,內容十分豐富。通常是老少帶著祭品來到墓地,其儀式主要有:除草添土,修整墓地,燒香上墳,供上祭品,跪拜敬酒,焚燒錢物,插標掛錢,燃放鞭炮,祈求祖先保佑家人幸福安康。每當掃墓節,桂西大地滿山遍野,墓頭掛錢飄揚,鞭炮聲聲不息。既是一年一度聚會祭祖,也是開春踏青。
五色糯米飯是壯鄉人們在三月三這天祭祖中必不可少的祭品。至於三月三的五色糯米飯的來歷,傳說有四:一是源於壯族「掘尾龍」傳說中那條化成龍的小花蛇,小花蛇的身上有黑、紅、黃、紫、白五種顏色,所以人們為了紀念這條小花蛇的孝心之舉,就在三月三時用楓葉等各種植物將糯米飯染成黑、紅、黃、紫連同白色的糯米飯一起組成五色糯米飯祭祀先人。二是紀念壯族英雄韋達桂。韋達桂被地主迫害致死後,壯民常拿糯米飯到其墳前參拜,有一天,參拜時忽然風雨大作、電閃雷鳴,墳上各種植物的汁液落入糯米飯中將其染成五顏六色,韋達桂從墳中破土而出,化為巨龍騰空而去。三是有個孝順青年每天上山打柴時都背著殘疾老母親以便照顧,無奈山上的猴子總是搶走青年為母親准備的飯團,為了不讓母親挨餓,青年想出辦法用楓葉將飯團染黑,飯團從此不被猴子搶走,後來人們就用各種植物染飯團。四是一對年輕的夫妻聽到籮筐內的各種穀物抱怨說各種植物都有好看的花衣穿,而稻穀的顏色又單調又難看,於是採摘各種植物於三月三蒸煮糯米飯討好穀物之神,從此以後連年豐收。從這四則傳說來看,其主題分別是感念先輩的功德、孝敬父母和祈求糧食豐收,這些主題是壯民祭祀祖先的重要內容,故五色糯米飯在三月三的祭祖中是不可缺少的享祭。
有關三月三祭祖掃墓節的來歷,有學者歸納為兩種:一是壯族蛇圖騰的祭日。有關這方面的考證,丘振聲先生在《壯鄉蛇故事考》一文中作了論述,他認為「壯族的三月初三祀奉的實際是蛇神,來自蛇圖騰的祭祀日」。筆者考察發現,在左江一帶和大明山一帶都有「三月三,龍拜山」的說法。有這樣兩個壯族民間故事:古時有一個叫桑卡寨的村子,住著一位叫黎體實的壯族老漢,靠挖山打獵為生。他含辛茹苦養著一條白花蛇。後來,白花蛇長大了,脫了一層皮,變成一條大龍,便離開了老漢。老漢病故時,大青龍飛回來吊喪,直至老漢的靈柩埋葬後,才騰空而去。以後每年三月三,大青龍都飛回來給老漢掃墓。鄉親們也來陪伴它,「三月三,龍拜山」就這樣一代代相傳下來。還有一個類似的故事,說一位孤寡老媽媽養了一條斷尾五花蛇(壯語叫特屈,意為短尾人)作伴。她去世那天,特屈颳起一陣狂風把老人遺體送到山岩中安葬。以後,特屈每年三月初三都來掃墓。實際上這是蛇圖騰的祭祀日。二是祭雷神。三月三來自祭雷神。如龍勝壯族三月初三有殺豬祭祀神農氏習俗;雲南省文山壯族則在這一天祭祀雷神,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故又叫祭雷神節;左右江一帶也有一些鄉村有祭神求雨的傳統習俗。有關祭雷神也在布洛陀中有記載。
為什麼同是三月三,廣西一些壯族地區是歌圩節,而部分壯族地區則是掃墓節?丘振聲先生的觀點是:由於人們蛇圖騰意識的淡化,三月三蛇圖騰的祭祀日就逐漸地變成舉行歌圩的日子,以致使後人根本忘記了它最初是蛇圖騰的祭祀日。中央民族大學梁庭望教授也認為,「歌圩實際起源於祭拜祖先的三月三。」筆者認為,三月三掃墓節的「根」既源於壯族民間信仰的蛇圖騰祭祀日,也吸收了中華孝文化的精華。我國三月三上巳節自先秦至唐十分繁盛。從宋元時代開始,寒食、清明、上巳三節呈現合並混同的趨向,最終寒食「並」入清明,上巳「躲」進清明,清明在傳統節日里地位顯赫,外在表現為祭祖掃墓,內里卻依舊是求偶、試婚、求子的上巳內容。在歷代文化傳承中,桂中、桂北部分壯族卻保留了三月三上巳節「依歌擇偶」等文化元素內容,使三月三成為了歌節;而桂西部分市縣卻保留了原生態的三月三上巳節的「祭掃、踏青」文化元素,從而使三月三成為祭掃日。
壯族:吃五色糯米飯。趕歌圩,搭歌棚。祭祖、掃墓、對歌、碰蛋、拋綉球,談情說愛。
漢族:吃地(薺)菜煮雞蛋,祭祀、男女相會、河畔嬉戲、插柳賞花等。民間還有流杯、流卵、流棗、乞子和戴柳圈、探春、踏青、吃清精飯及開歌會等活動。主要流行在台灣、福建等地。
侗族:吃黃糯米飯,搶花炮、鬥牛、斗馬、對歌、踩堂等,亦稱「花炮節」。
瑤族:稱為「乾巴節」,是集體漁獵的節日,並將捕獲的野物魚類按戶分配,共享收獲的歡樂。然後雲集於廣場,唱歌跳舞,歡度佳節。
畲族:吃烏米飯。祭祀祖先、集會對歌。篝火會、趕舞場,火把舞、靈刀舞、竹竿舞、龍燈舞、獅子舞、魚燈舞。還有問凳、操石磉、腹頂棍、操杠、趕野豬等民間競技。
黎族:稱之為「孚念孚」,為預祝「山蘭」(山地旱谷)和打獵豐收的節日,也是青年男女自由交往的日子,人們稱之為「談愛日」。
土家族:情人節。這一天,土家族的阿哥阿妹聚在一起,以山歌為媒,以踩腳定親。
布依族:殺豬祭社神、山神,各寨三四天內不相往來。
其他如水族、苗族、仫佬、毛南族等族都有各自傳統的「三月三」節日習俗。
❷ 深圳3月哪裡好玩的地方
1、紅樹林
龍脈在線皆知紅樹林,因為這是深圳唯一聞名全國乃至世界的自然景觀。這里的真正景色實際上既不是被稱為「活化石」的紅樹林,也不只是蔚藍的海灣,而是體驗當一群群海鷗、白鷺翱翔於碧海藍天時的天地之遼闊。至於為什麼看不到「紅色的樹林」,最好去請教當地的「居民」。
2、農科中心
這是一座龐大而免費觀賞的植物園,園里有許多花木養殖專業戶,筆者家中的步步高、發財樹都是在這里買的。農科中心的東南面有一座水中小島,島上台灣相思樹遮天蔽日,可謂情侶幽會的好去處。
3、筆架山
這是一座離市中心最近的山,由於山體與周圍的現代建築距離過近,因而登山的感覺有點像爬樓梯。每年深秋時節,不少人家老少出動,爬次山的感覺如同吃次團圓飯。
4、蓮花山
公園到蓮花山公園放風箏,已成為龍脈在線的一大時尚。另外,傍晚到蓮花山頂觀落日,夕陽余暉別有一番情調。
5、荔枝公園
位於市政府與市圖書館之間的荔枝公園,作為深圳的「第一公園」,近年有人廣攬海內名流雅士,吟詩作畫並樹碑勒石,體現了龍脈在線不斷提高的文化檔次。
1、東湖公園
先有深圳水庫,後有東湖公園,或者說公園的主體就是深圳水庫。公園里有一座可能是全國最小的山,名為「匙羹山」。酷夏的傍晚,水庫大壩上涼風習習,北望煙波浩渺,山水相連,南望萬家燈火,火樹銀花。
2、人民公園
人民公園佔地15公頃,種植有各種月季,為全國四大月季基地之一。周圍市民可飽了不少眼福。
3、梧桐山
需要提醒的是,人們在羅沙路上看到的只是小梧桐山,其後更高的大梧桐山卻少有人知。
在山的陽面主要有兩條上山路徑:第一條是從畔山花園西側北行,在一家叫做東風防火門窗廠門前循路上山;第二條是在羅沙路南蓮塘加油站的斜對面有一廢棄的採石場,穿過採石場蜿蜒前行約一公里,沿著一條山脊可攀登上山。站在山頂,視野開闊,景色怡人。
1、大小南山
南山,山不在高卻鬱郁蔥蔥,更難得的是海天一色、山城合一。在大南山山頂東望蛇口花園式建築,西瞰鯉魚門海灘,由山脊而下可順路參觀有名的龜山別墅。
2、海上世界
海上世界本身是要門票的,但其附近的女媧補天雕像則是納涼休閑的好去處。
3、赤灣炮台
從海上世界可乘大巴去炮台。赤灣原來有左右有兩個炮台,目前只剩下左炮台了。旅遊點上新建有一座高大的林則徐雕像,與現存的左炮台正好成「犄角之勢」。
4、四海公園
公園由於位居蛇口中心地帶,因此四海公園成為蛇口的大眾娛樂中心。每年的中秋之夜,草坪上聚滿了「舉杯邀明月,低頭思故鄉」的人們。
5、深圳大學
深圳大學被譽為學院派跨世紀建築的代表作,其設計頗具超前意識。宿舍樓都是別墅式建築,取名也非常「典雅」,如邀月齋等。市民若可以在校園的林蔭小道和湖邊走走,感覺一定不錯。
6、杜鵑山
深圳最有名的旅遊點集中在華僑城,但是很少有人發現,華僑城醫院後面有一座杜鵑山。當你站在杜鵑山近觀遠眺時,藍藍的海灣與處處公園融為一體,景色重疊、層次分明,絕對不枉此行。
❸ 深圳哪裡能看日出的地方
深圳哪裡可以看日出的地方?
你見過深圳的日出么?在深圳待了那麼久,有時要不在太陽出來後起床,要不就是太陽還沒出來就起床,總是在陽光已經撒滿大地的時候發現太陽。
1海柴角
這里是深圳的最東點,當然也是深圳每天最早迎來陽光的地點。號稱深圳的第一縷陽光,所以也是很多遊客在深圳看日出的首選之處。
地址:深圳市龍崗區南澳鎮東沖村
乘車路線:乘坐蛇口線,經過6站,到達黃貝嶺站→乘坐大鵬新區假日專線2路,經過9站,到達新大集散中心站→乘坐大鵬新區假日專線5路,經過4站,到達東涌村委站。
自駕路線:自駕:359省路向北行駛至鐵扇關門右轉上村路即可。
2大南山公園
西望媽灣,南望赤灣,東望海上世界,織錦般的朝霞和火紅的朝陽,常常有深圳、香港機場剛剛起飛和准備降落的班機穿越其中,彷彿天空中有雄鷹翱翔。
地址:深圳市南山區明華公寓附近
乘車路線:乘坐蛇口線,經過19站,到達海上世界站(D口出)。
自駕路線:沿濱河大道輔道行駛,朝光明新區/南山/香蜜湖路方向,靠左進入濱河大道→
沿濱河大道行駛,朝南山/深圳灣口岸/沙河西路方向,靠左進入濱海大道→
沿濱海大道行駛,在濱海南海立交橋朝蛇口港/南海大道(南)方向,靠右進入南海大道→
沿南海大道行駛,過左側的南玻科技大廈約後,右轉進入工業三路→
沿工業三路行駛,左轉進入沿山路→
沿沿山路行駛,右轉。
3深圳灣公園
找個周末起個大早,踩著單車至深圳灣公園,耐心等待,終於看見了期待已久的那一幕----一輪紅日在海那邊的山後冉冉升起。
地址:深圳市南山區望海路
乘車路線:乘坐蛇口線,經過16站,到達灣廈站。
乘坐b816路,經過5站,到達日出劇場站。
自駕路線:沿益田路行駛,右轉進入福華路→
沿福華路行駛,朝濱河大道/新洲路(南)方向,靠左進入新洲路→
沿新洲路行駛,在福新立交朝火車站南山/會展中心/濱河大道方向,靠右進入濱河大道輔道→
沿濱河大道輔道行駛,朝光明新區/南山/香蜜湖路方向,靠左進入濱河大道→
沿濱河大道行駛,朝南山/深圳灣口岸/沙河西路方向,靠左進入濱海大道→
沿濱海大道行駛,在濱海沙河西立交橋朝福田深圳灣口岸方向,靠右進入沙河西路→
沿沙河西路行駛,在東濱沙河西立交橋朝S3/望海路方向,直行進入望海路沿望海路行駛,左轉。
4三門島
這是大鵬半島和南海之間的一個美麗小島,在島上的最高點露營,可以看到美麗的日落,也可以看到壯麗的日出。
地址:深圳大亞灣與大鵬灣的交匯處
自駕路線:由深圳市中心至南澳半島各現有碼頭僅需40分鍾車程,深圳市區走羅沙公路到沙頭角-鹽田,走鹽壩高速到南澳。
由深圳機場至三門島對岸各現有碼頭需1小時10分鍾(走機荷高速、深汕高速,不經深圳)。
5小梅沙
黎明時分的海面一片烏藍,讓你分不清海天的邊界,霎時間一道金紅色卻又擁簇著一片紫白金青的橫練,橫卧在水天交接之處,慢慢慢慢升起....
地址:廣東省深圳市鹽田區小梅沙
乘車路線:乘坐m362路,在小梅沙站下車,步行490米至小梅沙
自駕路線:
沿惠深沿海高速公路行駛710米,直行進入鹽壩高速公路→
沿鹽壩高速公路行駛290米,直行進入惠深沿海高速公路→
沿惠深沿海高速公路行駛460米,從小梅沙出口離開稍向右轉上匝道→
沿匝道行駛1.1公里,左轉進入S360→
沿S360行駛20米,過左側的海洋廣場商店約170米後,到達終點。
6
金沙灣
大鵬金沙灣人相對比大、小梅沙少人,但是水也比較干凈。海灘旁邊有民宿可以住,遊客可以選擇靠海的民宿。
地址:深圳市金沙灣海濱旅遊度假區
乘車路線:乘坐蛇口線,經過6站,到達黃貝嶺站。乘坐大鵬新區假日專線2路,經過3站,到達大鵬站。乘坐b752路,經過3站,到達金沙灣大酒店站。
自駕路線:
沿沿河南路行駛,朝S30/鹽田/羅沙路方向,靠右進入羅沙路→
沿羅沙路行駛,在羅沙蓮塘跨線橋朝鹽田/大梅沙/東部華僑城/S30方向,靠右進入惠深沿海高速公路→
沿惠深沿海高速公路行駛,在明珠立交靠左進入鹽壩高速公路→
沿鹽壩高速公路行駛,直行進入惠深沿海高速公路→
沿惠深沿海高速公路行駛,從坪山/龍崗/南澳/大鵬出口離開靠右→
沿坪西路行駛,朝市區/葵涌方向,靠右進入王母立交橋→
沿王母立交橋行駛,在王母立交橋朝金沙灣方向,由環島走第1出口進入金沙路→
沿金沙路行駛靠右。
7梧桐山
它是深圳海拔最高的一座山,雖不足千米,卻也時常雲霧繚繞,氣象萬千。山上雲霧籠罩,好似帽兒戴在山頭上,繼而東方飛白,紅霞滿天之景。
地址:深圳市羅湖區茂仔村
乘車路線:
乘坐觀光線,經過21站,到達海港大廈站。
乘坐358路(或b701路,205路),經過2站,到達鹽田汽車站。
自駕路線:
自駕車輛只能開到梧桐山腳下,在梧桐山村入口處設有停車場。
8
西沖海灘
東、西沖沙灘是看日出的最佳地方,因為沒有完全被開發,沙灘上非常干凈。在這里看日出氛圍極其寧靜,讓人感受不一樣的日出美景。
地址: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南澳西沖2號老船長沙灘自駕游接待處
乘車路線:
從深圳北站乘坐E11號空調大巴,在終點【南澳鎮站】下車→從南澳鎮再搭乘小面到西沖,20分鍾的路程,每人大概10元錢。
更多關於深圳哪裡可以看日出的地方?,進入:https://www.abcgonglue.com/ask/85e82f1615731675.html?zd查看更多內容
❹ 我想問問深圳哪裡的夜景最美
深圳哪裡的夜景最美_深圳夜景最漂亮的地方
你看過這么全的深圳夜景嗎?深圳各區最美夜景奉上,知道該去哪裡看漂亮的夜景了吧。
01鄧小平畫像
沒有小平爺爺,就沒有咱現在的大深圳。很多人慕名而來,只為了緬懷這位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在這里和偉人合張影,照片本身就具備了一種光輝的意義。
地址:福田區深南大道北
附近站台:大劇院地鐵站、市委站
02.深圳市民中心
深圳市民中心是市政府主要辦公機構,同時也是市民娛樂活動的場所,集政府、人大、博物館、會堂等多功能為一體的綜合性建築。是深圳最具有標志性的建築,成為了深圳市政府的形象代言。
地址:深圳市福田區深南大道
附近站台:市民中心站
03.蛇口海上世界景區
海上世界是深圳市蛇口工業區一處以明華輪為中心,集旅遊、美食、娛樂、購物、藝術、酒店為一體的海上旅遊中心。晚上有噴泉、音樂,不管是遠看、近看,俯瞰還是近看,都是美美噠~bling~bling噠。還有水秀看哦~在音樂的配合下,讓夜色不僅美,還有了動感和情調
地址:深圳市南山區海上世界C區
附近站台:海上世界地鐵站、海洋大廈站
04.蓮花山頂觀光廣場
綠色、環保、自然、和諧是蓮花山公園的基調。登上山頂可以看到全程景色。中心區美景盡收眼底,在山頂廣場已成為廣大市民和中外遊人緬懷一代偉人風采、飽覽中心區景色的最好去處。
地址:福田區紅荔路6030號(兒童醫院對面)
附近站台:少年宮地鐵站、商報社站
05.華僑城
集旅遊、購物於一體,錦綉中華、世界之窗、歡樂谷等著名景點都在這里聚集,夜晚的華僑城,熱鬧非凡,燈光璀璨。
地址:深圳市南山區
附近站台:華僑城地鐵站、何香凝美術館站
06.蛇口港
蛇口港可是華南地區重要的糧食、建材集散中心和內貿集裝箱中轉口岸,並擁有深圳地區最大的客運碼頭。無數的船舶和行人來來去去,晚上的船燈在夜色里竟像一幅畫一樣文藝,簡直美哭了!
地址:深圳市南山區港灣一路1號
附近站台:蛇口碼頭站
07.深圳灣公園
坐在紅樹林公園的海濱棧道上,平靜的水面,漫長的大橋,夜晚的深圳灣大橋像一串閃耀的明星,靜靜地灑在海上,倒映在海面,純凈美好。
地址:深圳市南山區
附近站台:濱海中站
08海岸城
集美食、購物、玩樂於一體,海岸風情街建築設計風格現代、簡潔,充分演繹濱海風情,弘揚海洋文化,倡導全新的濱海體驗與時尚,無聊的夜晚似乎也變得有趣可愛起來。
地址:南山區文心五路
附近站台:海岸城站、南山文化中心站、濱海之窗站
09.深圳大劇院廣場
蔡屋圍金融中心區,流光溢彩的摩天樓群,路邊通亮的燈,建築與燈光、馬路、樹木形成一片好月色。慢悠悠行走的路人,都是亮麗的一筆。
地址:羅湖區解放路與深南東路交叉口
附近站台:地王大廈站
10大梅沙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緊鄰華僑城,周圍很多酒店和獨特的建築。踩著柔軟的沙灘,周圍燈火通明,不管是近處的建築還是高處的華僑城,都美得醉心。
地址:鹽田區
附近站台:大梅沙站、海濱浴場站
11.海濱棧道
在這里你可以感受到驚濤拍岸的體驗,這個目前已經建成的部分全長19.5公里的海濱棧道,被稱為世界第一長海濱玉帶。其棧道依山傍海,觀景聽風,極為舒暢。步行道就像一條美麗的綵帶。晚燈初上,別有一番景緻。
12大鵬灣
吃海鮮、看海景,生活就應該這么愜意。位於大陸和香港之間的天然港灣,漁火和或遠或近的燈光交相輝映,給了海灣一點點小熱鬧。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姿色過人,各具特色。
地址:龍崗區大鵬半島
附近站台:大鵬汽車站
13龍崗大運中心
水晶一樣的巨石造型,在夜晚亮起來的時候,簡直美cry~
地址:深圳市龍崗區
附近站台:大運中心西
14.龍城廣場
龍崗區跨世紀城市建設標志性建築。
地址:龍崗區龍崗大道中心城龍翔大道
附近站台:龍城廣場站
15.車公廟
這里有步行街,也有很多好吃的,來品嘗美食和淘寶的人也是絡繹不絕。
地址:福田區
附近站台:車公廟地鐵站、招商銀行大廈站
16.光明大道
光明新區的名片,來來往往的遊客,留下了不一樣的照片和數不清的故事。
地址:寶安區光明新區
附近站台:光明大道路口站
更多關於深圳哪裡的夜景最美,進入:https://www.abcgonglue.com/ask/10c3f41615732426.html?zd查看更多內容
❺ 廣西三月三節日的由來及風俗
關於廣西三月三節日的由來及風俗
「壯族三月三」不僅是廣西壯族重要的傳統習慣節日,也是漢、瑤、苗、侗、仫佬、毛南等世居民族重要的傳統習慣節日。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關於廣西三月三節日的由來及風俗,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廣西三月三節日的由來
農歷三月三又稱"三月三歌節"或"三月歌圩",是壯族的傳統歌節。壯族每年有數次定期的民歌集會,如正月十五、三月三、四月八、八月十五等,其中以三月三為最隆重。
每年農歷三月初三(以下簡稱「三月三」),大地回春,春陽蔭動。我國部分地區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都以各種形式歡度這一傳統節日。三月三源於我國古代的「上巳節(古時以農歷三月上旬巳日為「上巳」,又稱『修鍥節』)」,是周代華夏族民間一祓禍祈幅的節日,上巳節原初的意義就是以巫術信仰為依託舉行的乞婚配、求生育習俗活動,後演變成為我國古老的男女相戀的歌節。漢代,三月「上已」被確定為節日。魏以後,將上巳正式定為夏歷三月初三日
①即春楔,作為每年歲時中的重要令節。到晉朝時,上巳修鍥巳演變為春遊踏青和水邊宴飲的娛樂性節日。宋元時,上已節春遊踏青逐步讓位於清明節,流楔游戲已不限於三月三。廣西三月三,有的地方又稱「三月三歌節」,是壯族的傳統歌節;有的地方則是祭祖掃墓,是傳統的掃墓拜山節日,別樣的風采,各有來歷與不同的習俗。
關於壯族「三月三」歌圩(或叫歌會、歌節)的由來,有好幾種傳說:一說,古老相傳唱歌可以樂神,可以消災除難,求得風調雨順,後來發展為定期的三月三的歌圩。二說,很久以前,有一對青年男女,從小相愛,他們很會唱山歌,談情說愛都是用山歌來表達,但因受到家人反對,他們不能結為夫妻,便雙雙殉情。青年們為了紀念這對堅貞的情侶,每年在他們殉情的日子,聚焦起來唱山歌,並逐漸形成三月三歌圩。三說,唐代出了歌仙劉三姐,以山歌歌頌勞動和愛情,並揭露財主們的罪惡,因而財主們懷恨在心,趁她上山砍柴時,派人斬斷山藤,使三姐跌山身亡,後世為了紀念這位歌仙,便在每年農歷三月三――三姐逝世的日子,唱山歌三天三夜,歌圩就此形成。
②四說,遠古時期,某家有三個很漂亮的女兒,上門求婚的人絡繹不絕,但父母都看不上。後來父親想了個點子——讓求婚的後生仔當場唱歌,誰唱得最好,漂亮的女兒就嫁給誰。結果通過唱歌,三個女兒都找到了如意郎君。從此之後,唱歌成了一種男性求偶的形式,並發展成為歌圩。
③這幾種傳說,雖不是正史記載,但符合歷史唯物主義觀點。
傳統的三月三歌節,古今各地都舉行不同形式的歌會。有的以峒場坡地舉行歌圩。有的在村頭搭歌棚接歌手。有的沿著公路邊、寨邊舉行歌圩。在歌圩場四周,攤販雲集,民間貿易活躍。較大的歌圩,方圓幾十里成千上萬的男女老少都前來參加,人山人海,歌聲此起彼伏,熱鬧非凡。據初步統計,全區642個歌圩場中,以三月三為歌圩日的有96個,佔14%。分布在東蘭22處、武鳴縣20處、都安19處、忻城7處、馬山和龍州各6處、巴馬5處。桂西較少,只有靖西縣有2處。
④傳統著名的三月三歌圩有武鳴縣城、那羊、寧武、小陸,東蘭三卡坳,馬山永州,巴馬的盤陽河畔,靖西化峒,都安的棉山、吉發,融水三防三月三,忻城三逢,宜山的下澗、柳州的魚峰山等處。傳統歌圩場上有賽歌、賞歌;也有男女青年對歌交情,對歌、碰蛋,談情說愛,互贈信物,以物定情。此外,還有拋綉球、碰彩蛋、演壯戲等娛樂活動,男女老少在熱鬧非凡的節日氛圍中度過。
當代的三月三歌圩,有的由官方定期連年舉辦。如南寧國際民歌藝術節、武鳴、巴馬、隆安、環江、柳江等縣每年「三月三」都舉行歌節或壯族三月三旅遊節。如武鳴縣自1985年以來,每年都舉行「三月三」壯族歌節,活動內容有千人竹杠陣表演及競賽、廣西第三屆歌王大賽、民族體育競技展演、廣場文藝演出、旅遊美食節等。又如上林縣自2006年以來,成功舉辦了六屆三月三「石門龍母節」。除了官辦以外,更多的是由民間自發組織開展三月三山歌會。如柳城縣崖山景區,荔浦縣五登村,風山縣袍里鄉坡心村、長洲鄉百樂村八龍屯,大化瑤族自治縣北景鄉平方村,鹿寨縣平山鎮石豆屯等等。三月三歌會不僅在廣西舉行,也在外地舉行。如北京、上海、深圳等,每年也以各種形式舉行壯族三月三活動。規模最大、辦得較好的首推上海市。該市自2009年以來,已連續成功舉行五屆「廣西三月三歌圩唱響大中國」系列活動。真是:祖國處處聞歌聲,浪漫歌圩滿中國。
三月三不僅是壯族的傳統歌節,也是廣西漢族、侗族、苗族等少數民族傳統節日。漢族地區的玉林市,近年來民間也自發舉行三月三歌會,已連續舉行了五屆,三月三山歌會響徹南流江畔。而三江侗族自治縣富祿苗族鄉每年農歷「三月三」都舉行搶花炮活動,已連續舉行第129屆民族傳統花炮節,是侗鄉獨一無二的傳統文化活動,已有三四百年的歷史。節日期間,有傳統龍獅表演、蘆笙踩堂、侗族大歌、六甲山歌、彩調、桂劇、侗鄉電影、侗戲、傳統扮故事、篝火多耶晚會等表演活動。此外,還有千人品茶、斗雞、斗鳥等表演活動和奇石展、民族服飾展示、商品交易會、侗族香油茶等美食展。
廣西「三月三」不僅是歌節,也是壯族祭祖掃墓節。那一天,桂西崇左、百色等市縣的壯族同胞各家各戶都舉行隆重的一年一度祭祖掃墓。所謂掃墓,就是各家、各家族聚焦到墓地祭祀祖宗的墳墓。桂西南壯語稱掃墓為「參墳」,或「碑墳」。掃墓節是壯族一年一度最隆重、最庄嚴的節日,人們認為農歷三月三是最重要的節日,在遠方的人們都會回到家鄉掃墓,這一天是一年之中最多人相聚的日子。在壯族流傳了千百年的《嘹歌》中有《三月歌·蒸黑飯拜山》唱道:「三月逢初三,家家蒸黑飯,分我一二團,拿去拜墳山。」這便是壯族三月三掃墓習俗的記錄。壯族掃墓,內容十分豐富。通常是老少帶著祭品來到墓地,其儀式主要有:除草添土,修整墓地,燒香上墳,供上祭品,跪拜敬酒,焚燒錢物,插標掛錢,燃放鞭炮,祈求祖先保佑家人幸福安康。每當掃墓節,桂西大地滿山遍野,墓頭掛錢飄揚,鞭炮聲聲不息。既是一年一度聚會祭祖,也是開春踏青。
五色糯米飯是壯鄉人們在三月三這天祭祖中必不可少的祭品。至於三月三的五色糯米飯的來歷,傳說有四:一是源於壯族「掘尾龍」傳說中那條化成龍的小花蛇,小花蛇的身上有黑、紅、黃、紫、白五種顏色,所以人們為了紀念這條小花蛇的孝心之舉,就在三月三時用楓葉等各種植物將糯米飯染成黑、紅、黃、紫連同白色的糯米飯一起組成五色糯米飯祭祀先人。二是紀念壯族英雄韋達桂。韋達桂被地主迫害致死後,壯民常拿糯米飯到其墳前參拜,有一天,參拜時忽然風雨大作、電閃雷鳴,墳上各種植物的汁液落入糯米飯中將其染成五顏六色,韋達桂從墳中破土而出,化為巨龍騰空而去。三是有個孝順青年每天上山打柴時都背著殘疾老母親以便照顧,無奈山上的猴子總是搶走青年為母親准備的'飯團,為了不讓母親挨餓,青年想出辦法用楓葉將飯團染黑,飯團從此不被猴子搶走,後來人們就用各種植物染飯團。四是一對年輕的夫妻聽到籮筐內的各種穀物抱怨說各種植物都有好看的花衣穿,而稻穀的顏色又單調又難看,於是採摘各種植物於三月三蒸煮糯米飯討好穀物之神,從此以後連年豐收。從這四則傳說來看,其主題分別是感念先輩的功德、孝敬父母和祈求糧食豐收,這些主題是壯民祭祀祖先的重要內容,故五色糯米飯在三月三的祭祖中是不可缺少的享祭。
廣西三月三節日的來歷
有關三月三祭祖掃墓節的來歷,有學者歸納為兩種:一是壯族蛇圖騰的祭日。有關這方面的考證,丘振聲先生在《壯鄉蛇故事考》一文中作了論述,他認為「壯族的三月初三祀奉的實際是蛇神,來自蛇圖騰的祭祀日」。左江一帶和大明山一帶都有「三月三,龍拜山」的說法。有這樣兩個壯族民間故事:古時有一個叫桑卡寨的村子,住著一位叫黎體實壯族老漢,靠挖山打獵為生。他含辛茹苦養著一條白花蛇。後來,白花蛇長大了,脫了一層皮,變成一條大龍,便離開了老漢。老漢病故時,大青龍飛回來吊喪,直至老漢的靈柩埋葬後,才騰空而去。以後每年三月三,大青龍都飛回來給老漢掃墓。鄉親們也來陪伴它,「三月三,龍拜山」就這樣一代代相傳下來。還有一個類似的故事,說一位孤寡老媽媽養了一條斷尾五花蛇(壯語叫特屈,意為短尾人)作伴。她去世那天,特屈颳起一陣狂風把老人遺體送到山岩中安葬。以後,特屈每年三月初三都來掃墓。實際上這是蛇圖騰的祭祀日。二是祭雷神。覃聖敏先生認為三月三來自祭雷神。龍勝壯族三月初三有殺豬祭祀神農氏習俗;雲南省文山壯族則在這一天祭祀雷神,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故又叫祭雷神節。有關祭雷神也在布洛陀中有記載。
為什麼同是三月三,廣西一些壯族地區是歌圩節,而部分壯族地區則是掃墓節?丘振聲先生回答是:由於人們蛇圖騰意識的淡化,三月三蛇圖騰的祭祀日就逐漸地變成舉行歌圩的日子,以致使後人根本忘記了它的最初是蛇圖騰的祭祀日。梁庭望教授也認為,「歌圩實際起源於祭拜祖先的三月三。」筆者認為,三月三掃墓節的「根」既源於壯族的蛇圖騰祭祀日,也吸收了中華孝文化的精華。正如翁敏華教授所說的那樣:三月三上巳節自先秦至唐十分繁盛。從宋元時代開始,寒食、清明、上巳三節呈現合並混同的趨向,最終寒食「並」入清明,上巳「躲」進清明,清明在傳統節日里地位顯赫,外在表現為祭祖掃墓,內里卻依舊是求偶、試婚、求子的上巳內容。上巳節從漢族中心區域退到周邊地區,至今仍豐富多彩地保留在少數民族地區。因此,民間智慧和民間力量是保護傳統文化的根本。
拓展閱讀
壯族三月三是廣西打造的展現民族文化魅力、推動經濟發展、促進民族團結、凝聚發展動力的盛會。每年「壯族三月三」期間全區開展1000多項歡慶活動。
節日活動
「壯族三月三」不僅是廣西壯族重要的傳統習慣節日,也是漢、瑤、苗、侗、仫佬、毛南等世居民族重要的傳統習慣節日。主要集中在南寧、柳州、百色、河池、崇左、來賓、欽州、防城港等少數民族聚居地區和梧州、玉林、賀州等一些漢族地區。多年來,這些地方的各族幹部群眾一直有將「壯族三月三」作為廣西民族傳統節日並予以放假的願望。近年來,先後有100多位自治區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提出建議和提案,要求將「三月三」確定為廣西的民族習慣節日並予以放假。特別是2013年自治區「兩會」期間,有32位人大代表和32位政協委員分別提交了相關建議和提案。
自治區黨委和自治區政府經過認真研究,決定將「壯族三月三」確定為廣西民族傳統習慣節日並放假兩天,這將有利於繼承和弘揚廣西優秀的民族傳統文化,有利於加強廣西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進一步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促進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也是順應民心,是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的具體體現,是自治區黨委、政府貫徹落實黨的民族政策,貫徹落實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成果。
民族文化
自治區政府作出決定:「壯族三月三」是廣西少數民族習慣節日,從2014年開始,「壯族三月三」廣西全體公民放假兩天。
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2014年1月7日召開第23次常務會議,已基本審議確定了「壯族三月三」放假兩天的《辦法(草案)》。
這次審議確定放假兩天的《廣西壯族自治區少數民族節假日放像辦法(草案)》,適用於自治區內全體公民。《辦法(草案)》稱,確定為兩天的假期,可以通過與周六、周日相連形成一個小長假,能夠滿足廣西群眾祭祖等相關活動要求。
之所以稱「壯族三月三」,是因為它是廣西各族人民的習慣節日,具有濃厚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為體現節日的民族特徵和民族文化特色,突出節日作為壯族自治區的民族特色,應當在節日名稱中冠以廣西的主體民族即壯族的名稱。
;❻ 深圳會展中心2021年展會排期表在哪裡可以看
深圳會展中心2021年展會排期表可以在其官方網站進行查看。打開其官方網站以後點擊展會排期,在該頁面的下方即可看到其官方網站公布的2021年展會排期。具體的查看方法如下:
1、在電腦的網路上輸入深圳會展中心,找到其官方網站以後點擊進入。
❼ 深圳哪裡好玩旅遊景區免費的
深圳好玩的免費旅遊景區:
1、荷蘭花卉小鎮
所屬區域:南山。
特色:特色花店、咖啡店、寵物店、花卉博物館。
荷蘭風情花卉小鎮主打「花文化」,是一個集休閑、科普、展覽、商業為一體的特色公園。在這里市民可以欣賞到有代表性的荷蘭古建築物,地道的「荷蘭三寶」———木鞋、風車、鬱金香。
❽ 深圳3-4月有什麼花可以看在哪裡最好是成遍的,不是幾棵。。
現在是流花山公園在成遍的紫荊花,近深圳灣口岸
去華僑城創意園有成遍的杜鵑花
現在深圳已經進入花海了
十字路口也能看到成遍的杜鵑,木棉花等。
❾ 陽歷三月三是什麼節日
陽歷三月三是什麼節日
中國幾千年的文化博大精深,流傳下來的習俗也非常的多。三月三是其中的一個傳統節日,以壯族最為重視。每年的這一天,各個地方都會有一系列的活動來慶祝。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陽歷三月三是什麼節日,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陽歷三月三是什麼節日 篇1
三月三是中國多個民族的傳統節日,時在農歷三月初三。其中以壯族為典型,一提到三月三,人們就會聯想到「中國廣西壯族」,2014年「壯族三月三」申遺成功, 三月三將廣西壯族及各民族文化推上了國際舞台,每年三月三廣西全區人民享有兩天假期。
三月三不僅是壯族的傳統歌節,也是廣西漢族、瑤族、侗族、苗族等少數民族傳統節日。廣西素有「歌海」之稱,壯族每年有數次定期的民歌集會,其中以農歷三月初三為隆重。這一天,家家戶戶製作五色糯飯,染紅彩蛋,歡度節日,有的持續兩三天。歌節不僅是弘揚民族文化的盛會,亦是民族經濟交流的盛會。據記載,歌圩節已有上千年歷史。宋人著的《太平寰宇記》中,已有壯族「男女盛服……聚會作歌」的記載。宋元以後,壯族山歌的發展尤為突出,歌會十分盛行。到了清代,形成了數百人以致數千人聚唱的大規模「歌墟」。
陽歷三月三是什麼節日 篇2
漢族有吃地(薺)菜煮雞蛋的習俗。
該日民間有流杯、流卵、流棗、乞子和戴柳圈、探春、踏青、吃清精飯以及歌會等活動。
漢族過三月三,除了祭祀之外,後期陸續發展為河畔嬉戲、男女相會、插柳賞花等民俗活動。唐代大詩人杜甫寫有「三月三日氣象新,長安水邊多麗人」這樣的詩句。宋代歐陽修也在一首詞中寫道:「清明上巳西湖好,滿目繁華。爭道誰家。綠柳朱輪走鈿車。遊人日暮相將去,醒醉喧嘩。」這些都說明,三月三的習俗,唐宋時期仍在盛行。同時這個節日也是男男女女出遊踏青的日子,亦被稱為中國的情人節,女兒節。
台灣、福建地區三月三為「三月節」,「采鼠麹(曲)草,合米粉為粿以祀其先」(清乾隆帝《台灣府志》),部分人士會選在三月初三的上巳節掃墓,兼具踏青、除去不祥的意思。
四川忠縣等地有「三月會」,舉行紀念抗敵將領巴蔓子的盛大活動,是日,群眾抬巴蔓子的偶像繞城遊行,後跟社火隊,玩龍燈、舞獅子,家家張燈結綵,燃放爆竹,熱鬧非凡。
壯族,多於三月三趕歌圩,搭歌棚,舉辦歌會,青年男女們對歌、碰蛋、拋綉球,談情說愛。相傳為紀念壯族歌仙劉三姐而形成的節日,故又稱歌仙節(見下文"三月歌圩節")。壯族多於三月三來掃墓,通常在三月三時蒸五色糯米飯。
侗族,多於節日舉行搶花炮、鬥牛、斗馬、對歌、踩堂等活動,亦稱「花炮節」。
布依族,於節日殺豬祭社神、山神,吃黃糯米飯,各寨三四天內不相往來。瑤族以三月三為「乾巴節」,是集體漁獵的節日,並將捕獲的野物魚類按戶分配,共享收獲的歡樂,後雲集於廣場,唱歌跳舞,歡度佳節。
畲族以三月三為穀米的生日,家家吃烏米飯。傳說,唐代畲族英雄雷萬興率起義軍抗擊官軍圍剿,以烏稔果充飢而軍威大振,於三月三這天突圍成功,連戰連捷。畲民為紀念此事,每年三月三要吃烏米飯,集會對歌。在畲族民眾中,三月三是可以與春節相提並論的重大節日。此日,家家宰殺牲口,祭祀祖先。許多人家往往選擇這一天舉辦婚禮。節日里吃烏米飯。夜幕降臨時,則舉行篝火會,競相對歌。畲民善對歌,此日往往要邀請省內外各地的畲族歌手登台獻藝,場面十分熱烈。節日里還要趕舞場,跳起火把舞、木拍靈刀舞、竹竿舞、龍燈舞、獅子舞、魚燈舞。同時還有問凳、操石磉、腹頂棍、操杠、趕野豬等畲族民間競技。「三月三」節日活動是畲族人文歷史的縮影,具有鮮明的民族特徵和濃郁的鄉土氣息,在建設新農村和加強民族團結等方面都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價值。由於畲族以大分散小聚居的方式居住在東南沿海欠發達地區,隨著現代化進程和畲族居住環境的改變,畲族的語言、服飾、歌舞正在逐漸漢化,「三月三」傳統節日活動也趨於萎縮,亟待加強保護。
黎族稱三月三為「孚念孚」,為預祝「山蘭」(山地旱谷)和打獵豐收的節日,也是青年男女自由交往的日子,人們稱它為談愛日。關於它的來歷,有個美麗的傳說故事(見下文"黎族「孚念孚」的傳說")。
土家族的三月三,則是土家族的情人節了。三月三的那天,土家族的阿哥阿妹聚在一起,以山歌為媒,以踩腳定親。
「三月三、踏沙灘」是象山石浦鎮的一種民俗。關於它的由來,有幾種說法。其中一種說法與生產勞動有關:當地農歷三月初三前後,地溫和水溫開始升高,淺海辣螺爭相爬上灘頭繁殖。當地人便在這個季節去沙灘拾螺,由此產生 「三月三、踏沙灘」的勞動場景。
如今,雖然灘頭資源逐漸枯竭,當地老人仍耐不住在這個日子帶著晚輩趕沙灘,重溫昔日拾螺的場面。「三月三、踏沙灘」的勞動場景,也逐漸形成一個全新意的民俗文化活動。
如今的「三月三、踏沙灘」,在當地已經形成了以民間民俗文化活動為主體,以體育、漁業競技項目以及所邀外地歌舞、雜技節目為陪襯的特點。其中的文藝表演多種多樣,除了跑馬燈、舞龍燈、彩閣巡遊等,還有據《辣螺姑娘招親》等民間故事改編的越劇表演,以及 「辣螺姑娘拋綵球」在觀眾中招親等娛樂活動。這些活動具有民俗性、群眾性、參與性和娛樂性等特點。
陽歷三月三是什麼節日 篇3
農歷三月三,是民族的傳統節日。2014年,「壯族三月三」申遺成功,讓這一傳統節日被更多人關注。今年的農歷三月三剛好與清明假期連起來,廣西放假六天。期間,廣西將舉辦各具特色的旅遊活動,特色民俗游、鄉村游最受全國遊客青睞。
廣西人周邊游需求旺盛 廣東、海南、湖南成熱門目的地
驢媽媽大數據顯示,三月三期間廣西人本地游、周邊游需求最為旺盛,與長線游相比,75%的遊客選擇周邊游。驢媽媽景區玩樂事業群總經理方騰飛表示,廣西三月三放假安排公布後,驢媽媽也推出了廣西及周邊省份景區、線路的特惠,驢媽媽線上平台和線下門店的廣西周邊旅遊產品咨詢量、預訂量迅速升溫。廣西本地和周邊廣東、海南、湖南等省份成為最熱門的旅遊目的地,兩江四湖成為廣西區內最具人氣的景區。在周邊省份景區中,湖南衡山、廣州塔、長隆野生動物世界、珠海長隆海洋王國、深圳歡樂谷、海南南山寺、海南西島、長隆歡樂世界、錦綉中華民俗村等最受熱捧。
全國遊客游廣西 三月三特色民俗游最受青睞
「桂林山水甲天下」,廣西擁有得天獨厚的旅遊資源,國家A級旅遊景區數量達到353家,其中包括5家5A級景區。除了有陽朔、灕江、象鼻山等奇特的喀斯特地貌景區外,三江歌圩節等少數民族風情濃郁的活動更是已成為廣西品牌旅遊項目,南寧、北海,德天瀑布、明仕田園等地也因熱播影視劇《花千骨》走紅,再加上近年來北海潿洲島和中越邊境口岸城市旅遊業的火熱,進一步鞏固了廣西作為旅遊大省的地位。
記者獲悉,今年「壯族三月三」節慶期間,廣西各地主要景區和鄉村旅遊區將開展「三月三圩日活動」和鄉村旅遊精品線路推介體驗游惠民活動。包括南寧「桂風壯韻」特色文化系列活動、柳州的「魚峰歌圩」山歌嘉年華、玉林「壯族三月三」五彩田園好風光-首屆廣西鄉村旅遊文化節、百色布洛陀民俗文化旅遊節、崇左壯族三月三·花山國際文化旅遊節等在內的300餘項主題活動,將為來自國內外的遊客打造一場既熱鬧又傳統的「民俗大餐」。
「我想去桂林啊,我想去桂林,可是有了錢的時候沒時間,有時間的時候沒有錢。」當年那首《我想去桂林》的歌風靡了大江南北,現如今有錢又有時間的人群越來越多。方騰飛提到,今年「壯族三月三」假期恰好連著清明節,為全國遊客來廣西旅遊提供了一個好的契機。驢媽媽數據顯示,預訂三月三、清明節期間廣西周邊旅遊產品的遊客,主要來自於廣東、上海、雲南、江蘇、湖南、北京、江西等地,其中涵蓋三月三歌圩節民俗活動在類的線路產品預訂量同比約有2成左右上漲,顯示出民俗游、鄉村游的強大吸引力。
陽歷三月三是什麼節日 篇4
三月三,古稱「上巳節」,古時以三月第一個巳日為「上巳」,這天人們都到江水邊洗掉身上的污垢,消災除邪等。三月三是中華民族獨有的節日,其間豐富多彩的民俗活動,給人們帶來許多快樂。讓人感到生機盎然,耳目一新。2013年12月16日,廣西區黨委常委會審議通過了該區農歷「三月三」放假的建議。自此,農歷三月三正式確定為該區的民族傳統節日。
廣西首個地方性法定節假日「三月三」
2日,在壯族文明重要發祥地之一的廣西武鳴縣,一年一度的三月三歌圩活動如期開幕。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三月三」成為廣西全體公民享受的`首個地方性法定節假日。
今年,自治區政府作出決定,「壯族三月三」是廣西少數民族習慣節日。從今年開始,「壯族三月三」廣西全體公民放假兩天。
記者當日在2014年中國壯鄉·武鳴「三月三」歌圩暨駱越文化旅遊節現場看到,雖然下著雨,但前來參加文化旅遊節的遊客非常多。今年文化旅遊節的活動更為豐富,各類文化、體育、旅遊活動多達22項。當天,廣西其他一些地方也舉行了豐富多彩的慶祝活動。
廣西民間文藝家協會名譽主席農冠品表示,傳統民族節日歷經數百年上千年,是傳統文化的延續,在此基礎上設立地方性假日體現了政府對於民族文化習俗的重視,有利於民族文化的傳承。
陽歷三月三是什麼節日 篇5
農歷三月初三,是時天氣暖和,大地返青,河水開流的季節。那麼這天究竟是什麼節日呢?
三月三是廣西法定假日
三月三古稱上巳(sì)節,是一個紀念黃帝的節日。相傳三月三是黃帝的誕辰,中國自古有「二月二,龍抬頭;三月三,生軒轅」的說法。魏晉以後,上巳節改為三月三,後代沿襲,遂成水邊飲宴、郊外游春的節日。農歷三月三日,也是道教神仙真武大帝的壽誕。真武大帝全稱「北鎮天真武玄天大帝」,又稱玄天上帝,玄武,真武真君。生於上古軒轅之世,農歷三月三日。
三月三是壯族人民的傳統節日,是壯族最古老的情人節,古代壯鄉(包括受壯文化影響的壯區各族)少年少女趕歌坡,拋綉球,「山歌傳情,綉球傳愛」。壯族人也稱「窩埠坡」或「窩坡」,原意為到垌外、田間去唱歌,所以也稱「歌圩節」也有稱是為紀念劉三姐,因此也叫「歌仙會」。
來歷
三月三可推到追念伏羲氏。伏羲和其妹女媧摶[tuán]土造人,繁衍後代,豫東一帶尊稱伏羲為「人祖爺」,在淮陽(伏羲建都地)建起太昊陵古廟,由農歷二月二到三月三為太昊陵廟會,善男信女,南船北馬,都雲集陵區,朝拜人祖。
農歷三月三,還是傳說中王母娘娘開蟠桃會的日子。晚清《都門雜詠》里有一首七言詩是這樣描寫當年廟會之盛況的:「三月初三春正長,蟠桃宮里看燒香;沿河一帶風微起,十丈紅塵匝地揚。」傳說西王母原是我國西部一個原始部落的保護神。她有兩個法寶:一是吃了可以長生不老的仙丹,二是吃了能延年益壽的仙桃——蟠桃。神話傳說中的嫦娥,就是偷吃了丈夫後羿弄來的西王母仙丹後飛上月宮的。此後,在一些志怪小說中,又把西王母說成是福壽之神。
農歷三月三日,也是道教真武大帝的壽誕。真武大帝全稱「北鎮天真武玄天大帝」,又稱玄天上帝,玄武,真武真君。生於上古軒轅之世,華歷三月三日,是道教中主管軍事與戰爭的正神。各地的道教宮觀(如:湖北武當山、江西龍虎山、安徽齊雲山、四川青城山)在三月三日這一天都要舉行盛大的法會,道教信徒們也會在這一天到宮觀廟宇中燒香祈福,或在家裡頌經祈禱。「真武山太上真武碑記」對真武大帝的來歷和國內主要的真武道場以及真武「救軍旅之禍」的「仁人之心」都作了簡明而藝術地闡釋。說明了人們在三月三紀念真武大帝的來由和意義。
古時以三月第一個巳日為「上巳」,漢代定為節日。「是月上巳,官民皆絜(潔)於東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病),為大絜」(《後漢書·禮儀志上》)。後又增加了臨水宴賓、踏青的內容。晚上,家家戶戶在自己家裡每個房間放鞭炮炸鬼,傳說這天鬼魂到處出沒。
農歷三月三也是通靈人士,如女巫、神漢等宴請鬼神的日子。在這一天通靈人士常聚在一起歡慶,並擺宴席宴請鬼神,以感謝他們賦予自己的神通能力。
三月三是廣西法定假日
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常務會議上獲悉:每年農歷「三月三」將成為廣西公眾假日,自治區全區放假兩天。具體放假時間,將由自治區政府辦公廳每年年初確定後公布。
2014年的三月三,廣西壯族自治區定於三月初三、初四放假兩天,全區放假。
2015年的三月三,廣西壯族自治區定於4月20、21(三月初二、初三)全區放假兩天,與周末湊成4天小長假。
2016年的三月三,廣西壯族自治區區內全體公民放假2天,放假時間為4月9日(周六)、10日(周日),即農歷三月初三、初四。因為今年「三月三」放假時間正逢周末,所以4月8日(周五)、11日(周一)補休,湊成4天小長假。
「壯族三月三」不僅是廣西壯族的重要節日,也是當地漢、瑤、苗等民族的重要節日,在廣西各族群眾心目中的地位不亞於春節。每年,廣西12個世代居住民族中有2700多萬人採取不同方式歡度「壯族三月三」,佔全區總人口的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