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深圳gdp2021年總量是多少
深圳gdp2021年總量是30664.85億元。
比上年增長6.7%,兩年平均增長4.9%。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為26.59億元,同比增長5.1%,兩年平均增長0.9%;第二產業增加值為11338.59億元,同比增長4.9%,兩年平均增長3.4%;第三產業增加值為19299.67億元,同比增長7.8%,兩年平均增長5.8%。
深證發展分析
記者了解到,2021年深圳經濟社會持續恢復,在高質量發展的引領下,經濟韌性不斷增強,經濟環更加暢通,主要指標實現了預期目標,實現「十四五」良好開局。
2021年,我市第二產業增加值11338.59億元,同比增長4.9%,兩年平均增長3.4%;第三產業增加值19299.67億元,同比增長7.8%,兩年平均增長5.8%。
製造業向陽生長,工業生產穩定恢復,是深圳經濟的柱石。2021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4.7%,兩年平均增長3.3%。超八成工業行業實現正增長,其中,通用設備製造業、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5.3%、13.3%。
主要高技術產品產量快速增長,其中,新能源汽車、工業機器人、智能手機、3D列印設備分別增長173.9%、60.5%、40.9%、21.2%。這一系列數據表明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蓬勃發展,發展的動能更加強勁。
⑵ 2020年城市GDP出爐是什麼
1、2020年上海GDP為38700.58億元。
2、2020年北京GDP為36102.6億元。
3、2020年深圳GDP為27670.24億元。
4、2020年廣州GDP為25019.11億元。
5、2020年重慶GDP為25002.79億元。
6、2020年蘇州GDP為20170.5億元。
7、2020年成都GDP為17716.7億元。
8、2020年杭州GDP為16106億元。
9、2020年武漢GDP為15616.1億元。
10、2020年南京GDP為14817.95億元。
11、2020年天津GDP為14083.73億元。
12、2020年寧波GDP為12408.7億元。
13、2020年青島GDP為12400.56億元。
14、2020年無錫GDP為12370.48億元。
15、2020年長沙GDP為12142.52億元。
16、2020年鄭州GDP為12003億元。
17、2020年佛山GDP為10816.47億元。
18、2020年泉州GDP為10158.66億元。
19、2020年濟南GDP為10141.91億元。
20、2020年合肥GDP為10045.72億元。
21、2020年南通GDP為10036.31億元。
22、2020年西安GDP為10020.39億元。
23、2020年福州GDP為10020.02億元。
24、2020年東莞GDP為9650.19億元。
25、2020年煙台GDP為7816.42億元。
26、2020年常州GDP為7805.3億元。
27、2020年徐州GDP為7319.77億元。
28、2020年唐山GDP為7210.9億元。
29、2020年大連GDP為7030.4億元。
30、2020年溫州GDP為6870.9億元。
(2)深圳2020gdp增長多少擴展閱讀
2020年城市GDP出爐後30強城市包括上海、北京、重慶、天津這四大直轄市,廣州、成都、杭州、武漢、南京、長沙、鄭州、濟南、合肥、西安和福州這11個省會城市,深圳、寧波、青島、大連4個計劃單列市,以及蘇州、無錫、佛山、泉州、南通、東莞、煙台、常州、徐州、唐山和溫州這11個普通地級市。
數據顯示,上述30強城市GDP之和達到了43.73萬億元,佔全國GDP的43%。從入圍門檻來看,第30名的溫州2020年GDP達到了6870.9億元。
⑶ 深圳今年GDP多少
在2018年上半年,深圳市的GDP總量約為11009.38億元。2018年全年,深圳市的GDP約為24221.98億元人民幣,同比實際增長7.6%。我們可以簡單計算出,2018年上半年深圳市的GDP約為全年總量的45.45%。
這是一個很正常的比例,畢竟在中國,大部分城市的上半年GDP都要比下半年更低。原因也比較好理解。一方面是因為第一季度有春節,差不多有近15天的時間各企業、工廠都不怎麼「生產」;另外一個原因,就是第四季度,往往要完成全年的目標,導致「生產旺盛」。
再看2019年上半年,深圳市的GDP同比實際增長7.4%,完成的GDP約為12133.92億元人民幣。如果今年上半年深圳市的GDP佔全年的比例也和去年差不多——都是45.45%,那可推測出2019年全年深圳市的GDP為2.67萬億元。
⑷ 2020年GDP百強城市出爐:6城首入GDP萬億俱樂部,深圳人均GDP全國第一
2月28日,國家統計局正式公布, 2020年我國經濟總量首次站上百萬億元,達到101.6萬億元,同比增長2.3%,是去年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唯一實現正增長的經濟體。
與此同時,全國31個省區市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GDP也相繼出爐。盡管,較2019年各地市GDP增速均有所下滑,但與去年一季度經濟罕見地大幅下降相比,絕大部分城市經濟增速已由負轉正並逐季加速度增長。
從地域方面來看,隨著我國對中西部貧困地區精準扶貧的不斷推進,中西部城市經濟受疫情影響較小,增速恢復較快,832個國家級貧困縣也全部脫貧摘帽。
相較之下,受海外疫情持續、貿易進出口需求下降等因素影響,我國東部、東南部地區外向型經濟城市經濟恢復較緩慢,有的甚至低於全國增速。
因此,我國的城市經濟格局與發展趨勢也有了新的變化。
GDP萬億俱樂部增至23城,南京首入GDP十強
隨著江蘇南通、安徽合肥、陝西西安、山東濟南、福建泉州和福州先後披露2020年GDP突破萬億元的經濟數據, GDP萬億俱樂部得以迅速擴容,猛增至23座城市,新增城市數量為史上最多。
據時代數據統計,這23座GDP萬億俱樂部城市的經濟總量達到38.36萬億元,佔中國GDP總量的37.76%,接近四成。 從所在省份來看,江蘇省擁有的GDP萬億俱樂部城市最多,達到4座,分別是蘇州、南京、無錫和南通;其次是廣東,分別是深圳、廣州和佛山。
從省會方面來看,在2020年新增濟南、合肥、西安、福州4座省會城市後,GDP萬億俱樂部城市中省會城市數量已激增至11城,「強省會」區域發展格局的越趨明顯。其中,成都已是西南地區的經濟龍頭,與重慶一起協同發展;西安則是整個西北地區的經濟支柱。
從單個城市GDP來看,一線城市依然占據榜單前四;天津GDP相對出現了「縮水」,掉出榜單前十;南京則經過不懈努力,2020年GDP實現4.6%的中高速增長,首次闖入GDP全國十強。
此外,重慶2020年GDP首次突破2.5萬億元,與一線城市廣州的經濟總量僅差16.32億元;蘇州2020年GDP首次突破2萬億元,GDP2萬億+城市擴容至6城。
深圳人均GDP首超克拉瑪依列全國第一
從城市人均GDP方面來看,以2019年末常住人口數量計算, 深圳人均GDP繼續保持正增長,由2019年的20.04萬元增至20.59萬元,首次超越石油之城克拉瑪依成為全國第一 ;克拉瑪依人均GDP則下滑至19.18萬元,位列全國第二;來自江蘇的無錫、蘇州、南京分列三至五位。
此外,內蒙古煤城鄂爾多斯人均GDP也有所下滑,由2019年的17.27萬元降至16.93萬元,掉出人均GDP全國前五;廣州人均GDP達到16.35萬元,進入全國前十;上海人均GDP增速減緩,掉出全國前十。
舟山GDP增速領跑全國,西部增速普遍較高
從城市經濟增速方面來看,浙江舟山GDP增速繼續領跑全國,達到12%,並創下12年來新高。 作為長江三角洲中心區27城之一,舟山背靠上海、杭州、寧波等大中型城市、面朝太平洋,區位優勢明顯。藉助浙江自貿區以及國家石油儲備基地的優勢,舟山加快石油貿易及其全產業鏈的發展,其中,石油化工業、機械製造業、船舶修造業和水泥及製品業等4個行業產值同比分別增長232.8%、24.3%、21.7%和14.1%,合計產值約佔全市規上工業總產值的四分之三。
其後, 甘肅金昌和廣西梧州是為數不多全年增速達到8%的兩座城市,2020年GDP增速分別為8.7%和8%。 金昌市地處我國西北地區,鎳資源豐富,素有中國鎳都的美譽,並圍繞現有資源大力推進工業強市的發展戰略,工業增加值逐年遞增,其下轄永昌縣原為國家級貧困縣之一,已於2018年10月脫貧摘帽退出貧困縣序列。
梧州市地處廣西東部,位於潯江、桂江、西江三江交匯處,是廣西的東大門,也是西部大開發12個省市區中距離粵港澳大灣區最近的城市,工業發展迅速,主要圍繞冶金新材料產業,加快鋼鐵管材、不銹鋼、再生資源、陶瓷、鈦白、石材、林木等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並興建產業園區推進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其下轄龍圩區、蒙山縣、蒼梧縣、藤縣4個國家級貧困縣也全部脫貧摘帽。
此外,經濟增速較快的城市主要集中在廣西、雲南、西藏、新疆、甘肅、寧夏等西部地區。在經濟Top21座城市中,除浙江舟山、山西晉城、福建寧德和廈門4城均來自中西部地區外,其餘均來自西部地區,單廣西就有6座城市增速在6%以上。
江蘇13城全數進入GDP百強名單
盡管中東部地區經濟增速趨緩,但中東部地區城市GDP依舊強勁,在GDP百強城市佔據較大比例。其中, 江蘇下轄的13座城市GDP均超過3200億元,全部進入GDP百強城市 ;山東有11座城市進入GDP百強城市;廣東有10座城市進入GDP百強城市。
同時,中部經濟強省河南有9座城市進入GDP百強城市;東部經濟強省浙江有8座城市進入GDP百強城市。此外,四個直轄市北京、上海、重慶、天津均入圍;海南、寧夏、青海、西藏4個省市區無一城市進入。
2020年GDP百強城市總榜
總體上來看,2020年GDP百強城市與2019年的百強城市名單相差無幾,但排名變動較為明顯的是廣東東莞、河南焦作、內蒙古呼和浩特及包頭。 其中,廣東東莞排名下滑5位,跌出20強;河南焦作下滑39位、內蒙古呼和浩特及包頭分別下滑6位和3位,跌出100強。此外,雲南曲靖上升13位進入百強城市;福建龍岩及四川宜賓分別上升8位和7位進入百強行列。
據時代數據統計,GDP百強城市的經濟總量達到72.05萬億元,佔中國GDP總量的70.82%,超過七成。 同時,2020年GDP百強城市的入圍門檻也有所提高,從2019年的第100位2705億元提升至2019年的第100位2802.12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