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深圳資訊 » 深圳擴容政策什麼意思
擴展閱讀
福州哪裡有鋼筋鉗賣 2025-05-21 20:24:47
杭州回廣元怎麼回 2025-05-21 20:23:57
深圳什麼東西賣的好 2025-05-21 20:09:27

深圳擴容政策什麼意思

發布時間: 2023-07-17 08:14:02

『壹』 2022深圳還會擴容嗎

通戚蘆族過查詢相關資料顯示,2022深圳還會擴容。因為深圳是廣東省副高弊省級市、計劃單列市、超大城市,該市2022年為了更好的發展經濟,還會進行擴嘩滲容。

『貳』 深圳擴容有可能方案

深圳擴容有可能方案
那麼如果在2020年深圳經濟特區成立40周年之際,深圳擴容的設想嘩咐得以實現那麼有可能方案是什麼呢?
1、東莞、惠州等臨深板塊的可能性是的,全部劃入的可能性不大,但是部分區域劃入的可能性還是很大的。根據深圳擴容幾種方案可行性的高低,可以分為以下三類。
2、可能性:鳳崗,因為鳳崗離深圳中心近,從行政區劃版圖就能看出,鳳崗都是直接接壤深圳的一線臨深區域,它三面被觀瀾、平局此湖、大運包圍,天然與深圳融為一體。所以鳳崗被擴容的概率是的。
3、可能性一般:塘廈、清溪、長安、大亞灣,在東莞惠州距離深圳30公里范圍內區域,都是極有可能劃入深圳的。
4、可能性比較低:黃江、松山湖、虎門、沙田、惠陽、惠東等城市,如果想要一次性亂臘純解決深圳發展的瓶頸問題,則「深莞惠」合並是的,但是如此大的動作,實現的可能性比較低。

『叄』 深圳人才政策調整背後:大城市人口競爭將轉向公共服務「擴容」

隨著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揭曉,迅速有城市調整了戶籍及人才政策。
5月底,深圳市人社局宣布,對2021年9月1日及之後新引進人才不再受理發放租房和生活補貼;對2021年9月1日及之後新引進入戶並在深圳全職工作的35歲以下的博士另行制定生活補貼政策。這或意味著,未來本科生和碩士研究生落戶深圳,將不再享受15000元和25000元的一次性租房和生活補貼。
此前幾天,深圳還發布《戶籍遷入若干規定(徵求意見稿)》和《居住社保積分入戶辦法(徵求意見稿)》,其中擬將人才落戶的學歷底線要求由大專調整為全日制本科,居住社保積分入戶基本年限由5年調整至10年,老人隨遷將子女入深戶時間要求由8年調整為15年等,也引發廣泛關注。
時間回到幾年前,深圳率先給落戶大學生發放補貼,並將人才直接核准落戶的門檻降至大專學歷,這一套「組合拳」曾拉開了全國重點城市的「搶人」大幕,引起了諸多城市跟隨效仿。
觀察人士指出,在人才政策方面,深圳一直走在全國前列。那麼,此次深圳率先收緊入戶政策和提高人才補貼標准之後,是否又代表著一次轉向?其它城市會否跟進深圳的做法?作為過去10年常住人口增量最大城市,深圳此番提高入戶門檻,未來10年城市的人才爭奪格局是否將進入到一個新的階段?
重點城市離規劃人口「上限」還有多遠?
2020年,深圳常住人口達到1756萬。由於深圳最新版的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尚未出台,暫無法得知當前與2035年預期的人口目標之間還有多大的「差額」空間。但是,深圳此前曾在「十三五」規劃中提出,到2020年全市人口發展預期目標為1480萬。如今實際情況已大大超出預期,這或是深圳此番收緊入戶政策的主要背景。
一些城市或面臨著與深圳類似的處境,2020年廣州常住人口達1868萬,對比10年前增加了598萬,增量僅次於深圳。廣州曾在《城市總體規劃(2017-2035年)》草案中提出,2035年常住人口規模要控制在2000萬人左右,同時按2500萬管理服務人口進行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配套。目前來看,廣州還剩下132萬增量空間。
深圳、廣州兩個一線城市之外,包括成都、西安、鄭州、杭州、長沙、武漢、蘇州等在內的新一線城市,對比2010年新增人口均超過了200萬人。這些新一線城市,還剩下多大的人口增量空間?
常住人口首次跨過2000萬門檻的成都,曾在其《城市總體規劃(2016-2035年)》草案中提出,至2035年市域常住人口規模控制在2300萬人以內。即未來15年,成都人口還可新增206萬,而過去10年成都人口增加了582萬。
鄭州2020年常住人口達到1260萬,首次超過武漢,成為中部常住人口第一大城市。2020年,鄭州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負責人在匯報《鄭州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0-2035年)》時透露,基於城市定位,規劃測算到2035年鄭州人口將會達到1800萬。對比來看,鄭州還有540萬的人口增長「余額」,年均可增加36萬,但是對於鄭州而言,1800萬或許並不完全是一個人口上限約束值,也可能是需要努力實現的目標。
5月31日,杭州發布《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草案),提出至2035年常住人口規模1500萬人左右,服務管理人口規模2000萬人左右。按當前杭州1194萬常住人口計,則還有306萬的人口增長空間。
華南城市研究會副會長孫不熟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如果以各地國土空間規劃中2035年人口目標作為依據,一些城市可能希望人口增速有所放緩,從而一定程度收緊戶籍制度;但像鄭州、武漢等城市,未來還將有較大人口增長空間,特別是鄭州,有著河南全省近億的人口腹地。
他繼而指出,接下來新一線城市的戶籍、人口政策並不會一刀切,而更可能是「分城施策」。
大城市面臨增加公共服務挑戰
常住人口規模直接影響一國或一個區域內的基本公共服務人均財政投入等指標,而一些重點城市人口數據對比2019年出現大幅增加,這意味著此前人口數量被低估,相應地,城市公共服務資源需求也有必要重新測算。
以深圳為例,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公共政策與社會治理研究中心主任王梅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深圳已是國內人口密度最大的城市,調整人口政策也是希望人口增長與資源環境承載、公共服務配置之間的關系更加協調、有序,「應該看到深圳的特殊性,它面積僅2000平方公里,有限的土地空間使公共服務供給受限」。
深圳教育局此前曾解釋過新增高中學位存在「落地難」問題,主要就包括用地選址難、土地整備慢等。
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深圳收緊了入戶政策,但對本科以上學歷且符合一定年齡條件的人士仍然敞開了戶籍大門,可以預見,深圳常住人口仍會繼續增加。王梅也表示,除了要補齊存量人口公共服務缺口,還要應對未來新增人口的需求,深圳面臨著比較大的挑戰。
不只是深圳,諸多常住人口達到千萬級體量的城市,都或多或少都有類似挑戰。尤其是按照新型城鎮化以及「十四五」規劃綱要的精神,城市按照常住人口來配置公共服務,將是改革的大勢所趨。
上海交通大學特聘教授、中國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陸銘此前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公共服務的建設在方向上明確了要增加供給,但在技術上,例如城市預留用地等方面還有短板,通過提高落戶門檻適當緩解矛盾,可以理解,但不應該是長期趨勢。
陸銘同時表示,深圳提醒了其它大城市,應該盡早注意增加公共服務供給,特別是在城市用地方面,盡早預留適應未來人口增長的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空間。
增加公共服務供給,不僅僅是滿足人口增加後的客觀需求,包括教育、醫療等在內的綜合配套,將可能越來越多地成為就業吸引力之外,另一個影響「搶人」成效的關鍵因素。
廣東省社會科學院省人才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副主任周仲高向記者表示,他在調查中發現,優質公共服務的供給對人口吸引的作用越來越明顯,人口集聚動因正由父代的「經濟動力」(獲得較高經濟收入和發展機會等)轉向子代的「社會動力」(獲得更優質的教育條件和成長機會等),城市提供更具包容性和公平性的公共服務將成為人口吸引力的核心要素之一。

『肆』 擴大深圳管轄面積,對於整個廣東的經濟影響有哪些呢

擴大深圳管轄面積,毫無疑問,對於整個廣東的經濟發展將會帶來極大的影響。

深圳由一個小漁村成為現代化的國際大都市,得益於政府政策及全國人民的支持,當然也離不開深圳優越的區位優勢。

關於深圳即將擴容的新聞,這幾年一直在網張絡上出現,但一直塵埃未定。按現在網路流傳的兩種方案,第一種方案是將深圳與東莞合並,第二種方案是深圳與惠州的一部分合並。因為東莞的經濟發展也比較好,深圳合並東莞的方案顯然不太可能,這樣看來,深圳與惠州的部分合並倒是有可能實現的。

對此,你是怎麼看的呢?

『伍』 面積翻8倍!深圳前海突然擴容,影響有多大

兩天里,粵港澳大灣區迎來了兩個大禮包。

昨天,新華社播發了《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全文,將珠海橫琴島欽點為粵澳深度合作區。

由此,橫琴正式成為特區中的特區。珠海本身就是與深圳、廈門、汕頭、海南並肩的國家經濟特區,如今橫琴島被劃定為粵澳共同管理,而且澳門權重更大,這個片區將成為介於經濟特區與行政特區之間的中間地帶,是特區中的特區。

這個特區中的特區,享有與行政特區一樣的免稅福利。

只要不明確禁止,國際貨物進入橫琴是免稅的,只有在進入內地的時候才需要補交稅款。內地貨物進入橫琴合作區視同出口,可以享受退稅。

主要是支持澳門融入內地發展,澳門地方太小了,此前一直申請中央撥地,現在將橫琴讓粵澳共同管理,一方面算是澳門擴容了,另一方面也讓澳門與內地聯系得更加緊密,這對於澳門、對橫琴、對珠海都是利好,尤其是對橫琴的房價,以及橫琴島的十字門片區房價,都有刺激作用。

昨天給完橫琴大禮包後,今天又給了廣東另一個自貿區深圳前海一個超級利好。下一個會是南沙嗎?

9月6日下午,新華社播發了《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改革開放方案》,這份方案中最大的亮點,就是將前海擴容了:

擴容後的前海合作區面積,是原來的8倍。

基本上是沿著珠江入海口擴容,往東南將蛇口和大小南山片區22.89平方公里、往西北將寶安中心區域大鏟灣片區23.32平方公里、機場及周邊片區30.07平方公里與會展新城及海洋新城片區29.36平方公里納入前海版圖。

關鍵問題來了,為啥要對前海擴容?這個答案,其實可以從發布的這份《方案》中找到答案。

在《方案》中,管理層明確提出:

昨天發布的《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是為了促進澳門更好地融入內地,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戰略,同時利用好澳門的資源優勢,為內地 科技 創新賦能。

今天發布的《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改革開放方案》,目的同樣在於此,是為了讓香港更好地融入大灣區發展戰略,利用好香港的金融與窗口優勢,為深圳的 科技 創新賦能,最終帶動中國的 科技 創新。

所不同的是,橫琴是粵澳共同管理,且澳門占據主導權。而前海仍是深圳管理,只不過,在前海這個地方,賦予了更大的開放權力。

比如,在《方案》中提到,在不危害國家安全、風險可控前提下,在內地與香港、澳門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的安排(CEPA)框架內,支持前海合作區對港澳擴大服務領域開放。

這個開放,包括敏感的金融業。《方案》明確提到,將全面提升「國家金融業對外開放試驗示範窗口」和「跨境人民幣業務創新試驗區」的功能。

要知道,此前我們的金融、通信等領域一直偏向保守,並未全面開放,只是在個別地方劃定了一些區域,試點開放。

而這次前海,不是一般程度上的金融開放,而是要做金融開放的示範窗口和跨境人民幣業務創新試驗區。

這兩點,均符合中央對深圳的城市定位。深圳首先是個經濟特區,經濟特區的本質,就是作為國家一切經濟政策的試驗田。同時,深圳又是中國特色 社會 主義先行示範區,要起到示範作用。

如此,深圳的金融力量,將變得更強。目前,深圳的金融實力,在內地僅次於上海、北京。

同時,在提升法律事務對外開放水平,深化前海合作區內地與港澳律師事務所合夥聯營機制改革,支持鼓勵外國和港澳律師事務所在前海合作區設立代表機構。支持前海法院 探索 擴大涉外商事案件受案范圍,支持香港法律專家在前海法院出庭提供法律查明協助,保護進行跨境商業投資的企業與個人的合法權益。

在支持前海合作區高水平參與國際合作方面,也明確提出充分利用香港全面與國際接軌的專業服務,支持前海合作區企業走出去。

幾乎所有的支持,都帶上了香港。由此可見,這份《方案》對於前海、對於深圳是利好(深圳的地位已經非常高,現在前海的地位也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對於香港更是利好。

這對於此前一些關於香港要衰弱的論斷,可以休矣了。

正如上面說到的,管理層對前海擴容,一方面是要提升前海和深圳的地位,讓這里成為內地對外開放的窗口示範區。

另一方面則是要促進香港全面融入內地發展、融入大灣區發展大戰略。因為香港太重要了。

香港與內地是兩種制度,這決定了香港無可取代的地位,它的功能,就是內地與世界連接的窗口。

盡管香港的經濟已經被上海、北京、深圳、廣州超越,港交所的成交量也無法與上交所、深交所相比,而且資金總量也被上海、北京超越,被深圳逼近。

但香港這個內地與世界中轉站的功能,沒有哪座城市可以取代。

要知道,目前海外對內地投資超過65%是通過香港進行的,中國內地對海外的投資,接近60%也是通過香港進行的。

正因如此,香港融入內地的發展,無比重要。

『陸』 2020年深圳10月擴容

2020年深圳10月擴容
2020年飢扮信可以說是深圳意義非凡的一年,因為深圳經濟特區於1980年8月正式成立,2020年是深圳經濟特區成立40周年。同時2020年也是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和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全面鋪開、縱深推進的關鍵之年,是高質量全面建成缺擾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
土地資源短缺是深圳面臨的問題,也是亟需解決的重大難題,制約著深圳的發展。所以網上有人猜測,在2020年深圳特區成立40周年的時候,深圳會在10月實現擴容。但是這個猜測是否能成為現實,還有等到10月份的到來才可以知曉真假。
關於深圳擴容的猜想,因為之前深圳發展的方向一路爛輪向西,但隨著深圳1.4萬億東進戰略的實施,「龍崗-坪山」東部新中心的崛起與深汕合作區的建立,深圳未來發展方向必在東邊。所以深圳如果要擴容,惠陽很可能成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