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天津資料 » 天津古代老城寺廟有哪些
擴展閱讀
杭州市中學有哪些 2025-05-12 07:43:08
廣州抽屜彩盒包裝有哪些 2025-05-12 07:01:06
上海哪裡可以學習微整形 2025-05-12 07:01:04

天津古代老城寺廟有哪些

發布時間: 2022-07-07 21:29:48

A. 天津市裡有什麼比較出名的寺廟嗎

薊縣獨樂寺 位於天津市薊縣城內武定街41號

盤山萬松寺 天津市薊縣盤山風景區

盤山天成寺 天津市薊縣盤山風景區蓮花嶺北

盤山多寶佛塔 天津薊縣盤山風景名勝區少林寺東

盤山千像寺 天津市薊縣盤山風景名勝區盤山園陵東

掛月峰雲罩寺 天津市薊縣盤山風景名勝區掛月峰山崖上

B. 誰能告訴我天津哪裡有寺廟,具體的地理位置

薊縣獨樂寺,獨樂寺位於
天津薊縣
城西門內。
漁陽觀音寺塔,
天津市薊縣
城內西南隅。
寶坻石幢,在
寶坻縣城十字街
中心。
掛甲寺,河西區掛甲寺街。
薦福庵,
天津市河東區小孫庄
富貴里。
薦福觀音寺,
天津市河東區大直沽
,津塘公路與
大直沽中路交口
處。
葯王廟,
天津市西青區大寺鎮王村

潮音寺,
塘沽區西大沽
海河入海口南岸。
大悲禪院,
天津市河北區天緯路

盤山萬松寺,
天津市薊縣盤山風景名勝區

盤山天成寺
,位於
天津薊縣盤山風景名勝區蓮花
嶺北。
掛月峰雲罩寺,位於
天津市薊縣盤山風景名勝區
掛月峰山崖上。
盤山多寶佛塔,
天津薊縣盤山風景名勝區少林寺
東。
盤山千像寺,位於
天津市薊縣盤山風景名勝區
的盤山園陵東。

C. 天津出名的寺院

天津市靜海縣良王莊鄉四小屯村的奶奶廟,僅次於河北區的大悲院。此廟專門鎮壓臟東西的。

D. 天津有幾個文廟

兩座文廟。

天津文廟博物館位於天津市南開區東門里大街。始建於明正統元年(1436年),天津衛指揮使朱勝將住居一所施為學宮,首建堂齋、公廨。明正統十二年(1447年)大成殿落成,始稱衛學,為天津地方教育官學和尊孔的廟宇。後清雍正三年(1725年),天津衛改天津州,清雍正九年(1731年)升州為府,另置天津縣。衛學亦改為州學。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在府學兩側增建縣學,形成府、縣學宮並列的格局,後在府學東側擴建明倫堂,佔地13000平方米,建築面積3000多平方米。文廟是天津地區現存最完整、規模最宏大的古建築群。
文廟又稱孔廟,是尊崇和紀念孔子的廟宇,因與祭祀歷代名將的武廟相對,故稱文廟。文廟也是天津的學宮所在。明、清兩代曾多次對文廟進行修繕、增建,其中規模較大的修建有明朝天順、萬曆,清朝康熙、乾隆等幾次,逐漸形成現在的規模。
文廟的平面布局,承襲了我國傳統的四合宮殿體系,由南至北分別由萬仞宮牆(照壁)、泮池、欞星門、大成門、大成殿、崇聖祠和東、西兩側配殿等組成。其中有些建築名稱是文廟所特有的,如泮池,是座架著石橋的半圓形的水池子,來源於《周禮》的「辟雍」,原意是周天子設置的四面環水的大學堂,人們踏上泮池,就好象進入了最高學府。在清代,對考取秀才的稱「入泮」。欞星門是一座巍然挺立著四根沖天大柱的牌坊。傳說欞星是天上主管文教的神靈,通過欞星門,就可以得到神靈的保佑。
大成殿是天津市文廟博物館的主體建築,位於全廟的中心,是祭孔正殿,落成於明正統十二年(1447年)。殿內供奉著孔子及孟軻、顏回等四配十二哲人的牌位,顯示出孔子之學後繼有人,學子濟濟一堂。舊時每年的祭孔活動都要在此舉行,它是整個祭孔活動的中心。在天津按照舊時的規定,對於孔子,每年農歷春秋各舉行一次祭典。農歷八月二十七是孔子的生日,這時所有的學校都要放假,要集體向孔子行禮,還要吃一頓撈面,聊表紀念「孔誕」之意。另外,東、西兩側配殿供奉孔子的七十二賢人及歷代的名宦、鄉賢等。
崇聖祠就是後殿,為供奉孔子父母和五世祖先的地方。東門內的兩座過街牌樓也是文廟整體建築的一部分,此牌樓為二柱三樓式,木結構,造型奇特。橫額上有鎏金雕龍華板,精巧的斗拱支撐三座「五脊六獸」的四阿瓦頂,加之華士奎書寫的「德配天地」、「道冠古今」墨寶點綴,使牌樓既氣勢雄偉,又玲瓏秀麗。這也是對孔子的頌揚之詞。
文廟作為天津的名勝已保存500餘年。在津門,孔子作為聖人也被祭祀已數百年。
1954年,天津市政府公布文廟為第一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之後又撥巨款多次進行復原保養維修。1985年市政府撥款90萬元修茸並重建縣廟影壁、泮池和欞星門。1987年成立了文廟博物館並與同年十月對外開放。館內陳列有《府廟大成殿復原陳列》和《孔子生平展》,館內現藏文物主要是祭孔禮、樂器。比較重要的有編磬、古琴、古瑟、建鼓、應鼓、搏鼓以及銅爵、竹篚、竹籩等等,這些藏品表現了中華兩千年的傳統文化和儒家思想。館內還不定期舉辦「祭孔古樂演奏」。

文廟是祭祀孔子的地方,故又稱孔廟。薊縣文廟,位於縣城西北隅城關小學院內,現存主體建築大成殿、東、西廡、戟門、泮池、登瀛橋、欞星門、名宦祠和鄉賢祠等建築,是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薊縣的文廟始建於隋,證據有三。其一隋朝曾下詔「令州縣立廟」,薊縣是當時三十六郡之一的漁陽郡,自然應有此設;其二,開科取仕制度自隋唐開始,薊縣作為北方重鎮,文人顯達多得益於儒學;其三,儒學文化是中國文化的主流,其思想居於統治地位,因此,修文廟也被視為培風脈、紀地靈、壯人文、正風俗的義舉。薊縣作為北方重鎮,自然要「衙署齊備,廟堂俱全」;興建文廟,亦屬必然。
金天會年間公元1123—1135年,知州高遽重建大成殿三間和東、西廡。金正隆元年(1156年)漁陽知縣史享吉對文廟進行了修繕;現存當時的《重修宣聖廟碑記》。明朝時,文廟有大成殿、東、西廡、欞星門、戟門、宰牲房、神廚、神庫等建築及設施。明洪武九年重修,明成化十年(1474年),知州汪溥,守備馬宣,重建大成殿九間,新塑聖賢遺像。明嘉靖元年(1522年)知州王遂建欞星門。明末文廟毀於兵火。(《康熙薊州志》有載)到了清朝,歷任知州於際清、胡國佐、董廷恩、余時進、張朝琮、趙錫蒲等屢次重修和增建。重修了大成殿、戟門、欞星門和東、西廡,增建了照壁、泮池、登瀛橋、名宦祠、鄉賢祠、啟聖祠、節孝祠、尊經閣等建築。民國期間,又整修大成殿、東、西廡和欞星門。欞星門外東、西各有「德配天地」、「道冠古今」牌坊兩座,跨越廟前通道(今文安街)。
在民國以前,薊縣文廟每年春秋二季,都有祭祀孔子的大型活動,各種禮儀在清道光《薊州志》和民國《薊縣志》中均有詳細記載。
薊縣文廟現存主體建築大成殿,面闊五間,前後出廊,用七檁。頂部為硬山筒瓦,台基為條石壘砌。殿前有月台,是祭祀孔子的場所。台前石階、甬路與戟門相接。戟門面闊三間,用五檁;頂部硬山筒瓦;台基石料均為大青石。東、西廡台基與月台平,各五間,硬山合瓦。大成殿、東、西廡與戟門構成四合院。院內有五棵古松,雖院落不大,卻給人以寬敞精緻、堂堂正正之感。戟門東側有名宦祠,面闊三間,牆壁上鑲有趙孟書《醉翁亭記》碑。東側為鄉賢祠,戟門前有泮池,池上有並排石拱橋三座,稱登瀛橋,建於康熙三十四年(公元1695年)。泮池前有欞星門、石質、四柱三門。
薊縣山川靈秀,人文天成,科甲鼎盛,代多名達,擅美京東。相傳上古之廣成子修煉於城北崆峒山,黃帝曾兩次問道於此。漢初韓信的謀士蒯徹,三國時隱士田疇均出自薊縣。隋唐以來開科取仕,薊縣更是人文薈萃,榮耀一時;有五代時「教五子,名俱揚」的竇燕山,有「半部《論語》治天下」的宋代第一宰相趙普。在明、清《薊州志》中,列入進士、舉人、貢生、監生名錄的人數達785人。至今,在薊縣城中的魁星樓、文昌宮、學宮、書院、考棚、進士牌樓等舊名遺跡及文物建築,無不反映了古代薊縣人民尊儒奉孔之風尚。

E. 天津十大名勝古跡有哪些可以說說嗎

1、大悲院,是天津地區保存完好、規模較大的佛教寺院。由舊廟和新廟兩部分組成。舊廟為清康熙八年(1669年)重建、殿內珍藏魏晉南北朝至明清各代銅、鐵、木。石造像數百尊。新廟為1940年創建,由天王殿、大雄寶殿、大悲殿、配殿、耳房和迴廊構成。殿內舊有唐僧玄奘靈骨。

8、大沽口炮台遺址,素有津門海防要隘之譽。天津是北京的門戶,清咸豐八年為加強海防,確保京畿安全,在天津建炮台6座,分以威、震、海、門、高5字為名號,另一座建在北岸石壁上。 大沽炮台興建於道光二十年,共有炮台四座,大炮三十尊,駐軍八、九千人。

9、石家大院,是清代津門八大家之一石萬程第四子石元士舊宅。始建於1875年,佔地6000多平方米,由大、小四進院落組成,規模宏大,建造精巧,有「華北第一宅」之稱。

10、五大道小洋樓,天津有近千幢漂亮的小洋樓,古舊韻味引人入勝,英式、法式、德式、俄式、意式等各種不同風格的建築物爭奇斗妍,天津又被稱為「世界建築博物館」。

F. 天津道教寺廟有多少

有呂祖堂,天後宮,玉皇閣三處。其中天後宮,玉皇閣為正一道,呂祖堂為全真道。解放後成立道協。文革時受到打擊,道協被迫解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