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小學科學教育專業畢業可以教什麼
摘要 小學科學教育專業畢業後可以進入小學,進行小學自然科學的授課工作。也可以做班主任、學校管理等工作。
Ⅱ 小學科學的主要任務是什麼
小學科學課程的性質、地位和基本理念
《全日制義務教育科學(3~6年級)課程標准(實驗稿)》的頒布是對現行小學自然教育的一次重大改革。此次改革體現在課程名稱的定位、課程性質的界定,以及基本的思想和觀念的確立等方面,因此,認識課程的性質,理解課程的理念,對全面掌握課程標准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小學科學課程的性質與地位
1.課程名稱的定位
課程標准用「科學」代替了現行大綱中的「自然」。「自然」,往往在字面上易誤解為只是「了解自然的事物、現象及規律」,而未能明確地概括自然課的整體內容,即「指導學生獲得一些淺顯的自然科學基礎知識,同時培養他們的科學志趣,及學科學、用科學的能力」。「自然」改為「科學」之後,能較准確地概括課程的內容,既讓學生獲得科學知識,又讓他們學習科學的探究方法;既培養學生對科學的興趣,又培養他們科學的自然觀。另外,當今世界各國的小學科學課程,大多都取名「科學」,我們吸取國外的經驗,有利於進行國際間的交流。
2.《科學》課程的性質是區別於其他課程的本質特徵
《科學》是「以培養科學素養為宗旨」的啟蒙課程。所謂「宗旨」,是指課程要達到的主要目的。要把小學生培養成具有科學素養的國民,是一個長期的任務,然而,早期的科學教育將對一個人科學素養的形成具有決定性的作用。在小學階段,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的任務:
(1)細心呵護兒童與生俱來的好奇心,培養兒童對科學的興趣
兒童天生就對周圍的事物充滿好奇心,面對兒童提出的「這是什麼?」「那是什麼?」「為什麼?」「怎麼樣?」等問題,科學課程將抱以極大的熱忱,使兒童的思維得以展開,使他們在一系列活動中找到他們想要得到的答案,使好奇心得到最大限度的滿足。
對科學具有好奇心是培養科學興趣最好的心理基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無疑培養學生對科學的興趣是科學教育的必由之路,只有激發起學生對科學的興趣,學生才能積極主動地投入各種科學探究活動,積極主動地學習自然科學知識。小學科學教育的任務就是要使學生的這種好奇心得以保持和發展,逐步形成對科學的興趣和求知慾。 科學課程要培養學生願意親近大自然,愛觀察各種自然事物;要培養學生愛著科普題材的書籍和影視節目;要培養學生愛動腦筋,愛提問題,愛對各種不明白的問題進行探究;要培養學生樂於參加栽培、飼養、製作等實踐活動。
(2)引領兒童學習與周圍世界有關的科學知識
兒童生活在一個物質世界之中,他們周圍的各種各樣的物質都有著各自不同的特徵;各種各樣的物質之間有著各種各樣的聯系;各種物質在不同的條件影響下發生著各種各樣的變化。世界真奇妙!科學課程將引領兒童對周圍世界包括生命世界、物質世界、地球與宇宙三大知識體系的知識進行學習,使兒童在頭腦中形成關於這個世界的輪廓,關於這個世界的模型,形成對於這個世界的初步的理解。
(3)幫助兒童體驗科學活動的過程和方法
科學知識是從哪裡來的?是科學家們經過艱苦的努力,經歷了無數次的觀察、實驗才得出來的。科學課程將帶領兒童去親身經歷、體驗科學發現的過程,學習運用科學的方法,一步步深入,探尋科學的結論。在這個過程中,兒童好像科學家一樣,真刀真槍地搞科學。兒童要自己提出研究的問題;對問題作出有依據的假設;根據自己已有的經驗設計能夠驗證假設的實驗;親自動手做實驗,從而驗證假設的正確與否;分析實驗結果,作出最後結論;最後還將向全班公布、發表自己的研究過程及結果。
(4)使兒童了解科學、技術與社會的關系
人類不斷探索科學的奧秘,目的是要將科學轉化成技術與生產相結合,使人類的物質生活更加趨於文明。科學只有與生產、生活聯系起來了,並在生產或生活中發揮了作用,才能體現其價值所在。
然而科學也是一把雙刃劍,它在給人類帶來福音的同時,也會給人類造成災難和不幸。這一點也應該逐步讓學生領會。
(5)培養兒童樂於與人合作,與環境和諧相處
在科學課程的學習過程中,兒童都分配在一個個小組里進行探究活動,每個人要與同伴進行協商,要聽取同伴的意見,要有分工,集中集體的智慧才能完成好小組的探究活動,在這種環境氛圍里學習,就逐漸培養了兒童與人合作的精神,學會了與人和諧相處,這是人類生存的一種必需的素養。
3.科學課程的地位和作用
科學課程是小學的基礎課程,是科學啟蒙課程。在其他課程(如小學語文)中,也有科學內容的涉及,但那些只是滲透、附帶的,進行科學教育的主渠道主陣地是科學課程。
科學啟蒙教育是科學入門教育,教育對象是對科學領域知之甚少的人,教學內容(知識、觀點、方法等)是最基本的、淺顯的,教學目的旨在使受教育者對科學領域有初步的了解,掌握一些最基本的科學知識,學習一些最基本的科學方法,建立一些基本的科學觀點,形成基本的科學態度。
在小學階段開設科學課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科學啟蒙教育在培養具有科學素養的社會主義國民方面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1)科學啟蒙教育能促進兒童身心健康發展 第一,小學生的身體正處於生長時期,高年級學生開始進入青春期。這是人生長發育的重要階段,這個階段生長發育得好,可以為一生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礎。學生身體的健康成長,當然需要家長和學校對學生的學習和生活進行科學的安排,同時學生自己也需要懂得一些符合科學的衛生保健知識,這樣才能發揮學生在身體保健方面的主動性和自覺性。向學生進行衛生保健教育是科學學科的教學目的之一,衛生保健知識是科學教學的重要內容,例如保護眼睛、保護牙齒、骨骼的鍛煉和保護、關節的鍛煉和保護、營養衛生、飲食衛生、呼吸衛生、保護心臟、青春期保健等。這對學生了解自己的身體、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都有很重要的作用。第二,小學生的智力和動手能力正處在發展時期,教育科學研究和教學實踐都表明,必須從早期對學生進行智力培養和動手能力訓練。小學科學啟蒙教育非常重視對學生觀察能力、實驗能力、邏輯思維能力、想像能力、創新精神和動手能力的培養。例如:在觀察能力方面,培養學生有目的地觀察,使學生初步學會用比較的方法和從整體到部分的方法觀察,並培養學生全面、細致等良好的觀察品質;在邏輯思維能力方面,培養學生比較、分析、綜合、抽象、概括、歸納、演繹推理等邏輯思維方法;在動手能力方面,教給學生栽培、飼養、製作等操作方法。這些對促進學生的智力發展和動手能力的發展都會有很好的作用。 第三,小學生的情感、態度、行為、習慣等也正處在形成階段,這些方面更需要早期培養,使其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否則,一旦形成某種不健康的情感、不好的態度、不良的行為習慣,就很難改正。科學啟蒙教育在培養學生愛大自然、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等情感,培養學生實事求是、認真細致、追求新知、與人合作等科學態度,以及良好的行為習慣方面,有著特別重要的作用。
(2)科學啟蒙教育能幫助學生正確認識周圍世界
我們周圍的世界是一個五彩繽紛、氣象萬千的世界,要正確認識周圍世界及其變化的規律,必須具有一定的科學知識、科學方法和科學觀點。例如:要認識周圍常見的動植物,必須有一定的生物知識;要認識四季的星座,必須有一定的天文知識;要發現某種害蟲(農田中的稻蝗蟲或家庭中的蟑螂)出沒的規律,必須採用科學的研究方法;要正確認識人與自然的關系,不僅需要相應的科學知識,而且還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科學方法,建立基本的科學觀點,從而正確地認識周圍世界。
(3)科學啟蒙教育使學生更好地適應學習和生活的需要
第一,科學啟蒙教育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一方面,學生學習科學知識,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其他學科的知識。例如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語文教科書中有關植物、動物、天文等自然事物的課文;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社會課中有關地球、方向、環境保護等方面的知識。另一方面,學生學習的科學方法,可以用於其他學科的學習。例如:學生在科學課學習的觀察法,對於語文課的語言表達和數學思維都有很重要的促進作用;至於學生 在科學課中學習的自行探究、應用知識的過程和方法,更是學生在一生的學習中受用不盡的。
第二,科學啟蒙教育可以提高學生的生活能力。科學技術已經越來越多地進入家庭和學生的生活,學生要適應各種現代生活的需要,必須具備一定的科學知識,科學啟蒙教育則可以為學生奠定這方面的基礎。例如:電的知識可以幫助學生了解各種家用電器的原理,掌握安全用電的方法;力和機械的知識可以幫助學生了解各種家用機械的原理,掌握一些工具的正確用法;燃燒和滅火的知識可以教給學生正確用火、防火的方法;信息科學知識可以幫助 學生更好地使用電話、傳真、電腦等各種現代信息工具。科學知識和科學方法,已經成為人的生活技能的重要組成部分。
Ⅲ 誰知道天津師范大學的小學教育是學什麼的就業方向是什麼就業情況好不好
我是學小學教育的,雖然不是那個學校,但也是全日制本科,學的東西很雜,什麼教育學,心理學,美術,音樂,都學一點,但都是皮毛,如果不想當老師,就業非常難,即使是當老師,現在老師的編制也很難弄到。
不是搞研究,是教學
Ⅳ 小學科學教學方法有哪些
1、鼓勵學生多問「為什麼」和積極思考:小學生的一個行為特點是喜歡問「為什麼」,教師可以利用這一特點,引導學生對生活中的科學現象加以思考。
2、對生活中的科學現象實踐探索:探究活動是觀察、分析、思考與總結的過程,對於生活中的一些現象與問題,很多學生並不是不喜歡動腦,而是缺少正確的引導與指導。教師要盡量為學生創造良好的探究時間與空間,關注學生們提出的科學現象,並引導學生積極探索現象背後的科學知識。
3、將教育環境科學化:學校是學生的主要學習場所,學生在學校學習和成長,校園環境對於學生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為了培養學生科學探究意識,教師應改變嚴肅的教育環境,設計一些具有豐富意義的文化環境,讓學生置身其中並體驗科學知識帶來的樂趣
4、教學與活動服務於科學教育需求:小學生個性活潑好動,很多教師苦惱於怎麼讓小學生端端正正坐在課堂中學習,與其這樣,不如利用小學生的這一天性,通過開展各種各樣的教學活動讓孩子們在實踐與思考中自主探索知識,這種方式所得出的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會更加有效。同時,教學活動不應僅僅局限在課堂上,科學教育更多的應該是走進自然,走出課堂,讓孩子們在實踐中感受科學的神奇。
5、在生活中讓學習成果得到鞏固: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貫徹,新課標在小學教學中的施行,越來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意識到理論與生活相結合的必要性。小學科學教育的目的是讓孩子們對科學知識有一定的了解與興趣,增強科學意識,探索科學奧秘,用知識解釋周圍的科學現象。
因此,教師要幫助學生在生活中鞏固學習成果,並將知識運用在實際的生活中。對於孩子好奇的問題,例如:下雨打雷不要站在樹下,冬天濕衣服晾在室外結冰後仍然可以晾乾,從冰箱拿出的汽水冒白氣等等,這些日常生活現象的背後隱藏著無數的科學知識。
師生之間的互相溝通交流對於知識的鞏固與記憶有很好的效果,教師應注重日常與學生的交流,鼓勵學生對周圍事物有好奇心。教師就可以利用這些生活現象與常識,鼓勵與引導孩子們深入探索,鞏固課堂知識。
Ⅳ 小學科學教育課到底要講些什麼內容
十分有價值,人的世界觀一般就是在上小學這個年齡段萌發出來的,而科學教育課又正是這方面的啟蒙
所以說
小學科學教育課有助於孩子形成良好的世界觀與人生觀,是小學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門課程
作為家長,不只要督促孩子學好課本知識,還要在適當的提升孩子對這一門課程的興趣
Ⅵ 小學科學學科是什麼
科學是小學、初中和高中的一門很重要的學科。
2017年9月1日開始,從小學一年級開始上科學課(未分科);在小學,科學課學習科學知識,培養學生科學素養,激發學生探究世界的興趣,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將科學作為基礎性課程。
在中考中佔有較高的分值(各地的分值不同),其主要包含了物理+化學+生物+地理四科內容。
高中將科學細分成物理、化學、生物,地理四科,在高考中(理科)佔300分。
發展歷史:
小學科學課程是一門以培養學生科學素質為宗旨的義務教育階段的核心課程,在小學課程設置中與其他主要學科一樣,具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在我國小學科學課程的發展史上,其名稱經歷了格致→博物→理科→自然→常識→自然常識→自然→科學的變化。發展歷程大致劃分為四個時期。
科學素質的形成是長期的。早期的科學教育將對一個人科學素質的形成具有決定性的作用。
科學素質一般包括:對自然現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慾,運用基本的科學知識和技能認識自己和周圍世界的能力,具備進行科學探究所必需的科學思維和方法,與自然界和諧相處的生活態度等。
小學科學課程是一門綜合課程,能夠最有效地綜合自然科學各個領域(如物質科學、生物科學、地球與環境科學)和技術領域中最基礎的知識和技能。
小學科學課程是一門具有活動性質的課程,能夠最大限度地將科學探究活動過程呈現在課程內容中。
Ⅶ 小學科學老師教什麼
小學科學老師教的是一些物理小實驗,還有就是一些物理化學方面的知識,都是很基礎的知識。
老師又作教師是一種職業,古已有之,指傳授學生知識的人員,有各種教育類型(幼兒老師、小學老師、初中老師、大學老師等)。
師德師風
2019年12月16日,教育部舉辦新聞發布會,教師工作司負責人指出,要注重日常管理,將師德師風要求融入教師管理各環節。
將師德師風建設工作做在日常、嚴在日常,在教師的招聘引進、考核評價、日常監督與違規懲處等方面,嚴格師德師風要求,突出師德師風第一標准。
師德考核注重對教師行為的約束和提醒。健全教師入職查詢制度和有關違法犯罪人員從教限制制度,對於有嚴重違規行為的教師,終身禁止從教。
Ⅷ 小學科學課程包括哪些方面
新科學課程標准主要內容:
1、科學課程內容
物質科學
生命科學
地球與宇宙科學
技術與工程
2、課程基本理念
面向全體學生,為每個學生提供合適的、公平的學習機會。
2.倡導探究式學習,促進學生主動探究。
3.保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4.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教育部發布通知指出,2017年9月起,全國小學科學課程起始年級調整為一年級,也就是說,從2017年9月份開始,小學一年級就要開設科學課了。
通知要求小學一年級要單獨開設科學課,每周安排不小於1課時,三至六年級的課時數保持不變。新修訂的《義務教育教育小學科學課程標准》也同時發布。
(8)天津小學科學教什麼擴展閱讀:
建設世界科技強國最關鍵的要素是科技人才,而科學教育是培養科技人才的主要途徑。2017年1月19日,教育部發布了《教育部關於印發〈義務教育小學科學課程標准〉的通知》,這是自2001年頒布《小學科學課程標准(實驗稿)》16年後,正式發布義務教育小學科學課程標准。根據《通知》的要求,今後的小學科學教育將有哪些變化呢?
變化之一:小學從一年級開始開設科學課,保障一二年級學生每周至少一課時,三至六年級的科學課學時保持不變。這不僅對於從小激發和保護兒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具有重要的意義,同時也與國際上K-12(從幼兒園到高中畢業)科學教育的主流一致。許多發達國家早在20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就從小學一年級開始開設科學課。
也就是說,從2017年秋季學期開始,我國一年級的小朋友們每周都將上至少一節科學課。同時,小學階段科學課時總量的增加也意味著課程內容的擴充,具體變化和效果還有待新版課程標准深入實施後一探究竟。
變化之二:科學教學實施方面注重實驗教學和實踐探究過程,單獨強調了要增強學生的問題意識。基於科學教育研究專家諾曼·萊德曼教授的研究成果,真正的科學探究一定是從問題開始,探究過程以要解決的問題為主線開展。增強學生問題意識,就是要引導學生樂於發問、善於發問、提出可通過探究來回答的科學問題。單獨強調問題意識,注重實踐探究過程,這些對於提升兒童的科學探究能力將起到重要作用。
變化之三:合理配置科學教師;加大經費投入,保證實驗室建設等需要。小學科學教師的師資問題是困擾我國小學科學教育的瓶頸,不少地區都面臨小學科學教師缺乏理科背景和職業發展受限的問題。而課程內容的擴充和實踐探究的強化很可能為一線小學科學教師帶來新的挑戰。
《通知》中指出要合理配置科學教師,對於加強小學科學教育師資具有重要的指導性意義,也是新的課程標准順利推進實施的重要保障。這意味著,今後越來越多的孩子有專業的科學教師,而加大經費投入將能夠保證滿足孩子們開展科學實驗的需要。
應該說,《通知》對小學科學課程設置、內容、教學實施及師資環境都做了明確的要求,必將引發小學科學教育的一系列變化。我們拭目以待,小學科學教育開啟新時代
Ⅸ 現在天津小學科學教科書的版本和版本號是多少最好拍照片看下
中國小學英語教材 1.PEP小學英語 2.新版小學英語 3.新起點小學英語 4.靈通英語 5.新派英語 上面這些都是 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