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介紹一下大帥府。
張氏帥府(英語:Commander Zhang's Mansion),又稱「大帥府」或「少帥府」,位於遼寧省沈陽市,是張作霖及其長子張學良的官邸和私宅。
張氏帥府始建於民國三年(1914年),總佔地3.6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為2.76萬平方米。2002年更名為張氏帥府博物館暨遼寧近現代史博物館,主要有大、小青樓、西院紅樓群及趙四小姐樓等。
張氏帥府由張作霖興建,民國五年(1916年)入住。以後又不斷擴建,逐步形成了由東院、中院、西院和院外建築等四個部分組成的的建築體系,各個建築風格各異,有中國傳統式、中西合璧式、羅馬式、北歐式、日本式。
Ⅱ 孫中山大元帥府的資料
孫中山大元帥府舊址因孫中山1917-1925年間兩次在這里建立大元帥府而得名。
孫中山大元帥府前身為廣東士敏土(cement)廠,始建於清光緒33年(1907年),生產規模僅次於天津開平水泥廠,是當時我國第二大水泥廠。
1917年7月,孫中山率領部分海軍南下,在廣州召開國會非常會議,建立中華民國軍政府,開展護法運動。1918年5月,由於受盤踞在廣東的桂系軍閥及政學系的破壞和干擾,孫中山辭海陸軍大元帥職離開廣州,護法運動以失敗而告終。1923年2月孫中山重返廣州,建立陸海軍大元帥大本營。大本營成立初期先後平定了沈鴻英叛亂和東江叛亂,進一步鞏固了廣東革命根據地。這一時期孫中山的思想和政策發生了重大轉變,在共產國際和中國共產黨的幫助下,改組國民黨、實現國共合作、開展國民革命。1924年11月孫中山應邀北上商談國是,於次年3月12日在北京病逝。1925年7月1日,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在廣州正式成立,大本營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
孫中山逝世後,這里又作為國父文化教育館兩廣分館、國父紀念館等。廣州解放後,該處先後成為部隊和省有關部門的辦公用房,1964-1998年成為廣東省農業機械供應公司辦公、居住用房。1998年10月,大元帥府舊址被移交給廣州市文物管理部門,籌建孫中山大元帥府紀念館。
Ⅲ 大元帥府的基本簡介
大元帥府位於廣州市海珠區紡織路東沙街18號,因孫中山1917和1923年兩次在這里建立革命政權而得名。
1923年至1925年間廣州成立大元帥府,孫中山先生擔任大元帥,在南方發動民眾領導革命准備北伐 。後來中山先生北上,臨時指定胡漢民為「代帥」,當時一切軍政經費的開支,都靠廣東一省全力支持 。
大元帥府前身為始建於清光緒33年(1907年)的廣東士敏土(cement)廠,也就是廣東水泥廠。廣東水泥廠是當時我國第二大水泥廠,其生產規模僅次於天津開平水泥廠。1917年7月,孫中山來到廣州,建立中華民國軍政府,任海陸軍大元帥,開展護法運動的時候,徵用這里作為大元帥府;1923年2月,孫中山重返廣州進行革命活動,同樣也在這里建立陸海軍大元帥大本營。孫中山逝世後,這里曾作為國父文化教育館兩廣分館、國父紀念館等。廣州解放後,該處先後成為部隊和省有關部門的辦公用房,在1964年後成為廣東省農業機械供應公司辦公和居住用房。1998年10月,大元帥府的舊址被移交給廣州市文物管理部門,籌建孫中山大元帥府紀念館。 大元帥府在1983年8月被廣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989年6月被廣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11月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Ⅳ 孫中山大元帥府的歷史沿革
因孫中山1917-1925年間兩次在這里建立大元帥府而得名。
皖系軍閥段祺瑞擔任國務總理,控制了北京政府,孫中山為了與封建軍閥進行斗爭,於1917年南下廣東進行維護《臨時約法》活動,三次在廣州建立革命政權 。其中兩次在廣州河南(今海珠區)設立軍政府大元帥府 。
孫中山大元帥府前身為廣東士敏土(cement)廠,始建於清光緒33年(1907年),生產規模僅次於天津開平水泥廠,是當時我國第二大水泥廠。
1917年7月,孫中山率領部分海軍南下,在廣州召開國會非常會議,建立中華民國軍政府,開展護法運動。
1917年9月10日,孫中山就任軍政府海陸軍大元帥 。軍政府最初在東郊黃埔公園設大元帥府,從9月16日起,大元帥府遷到廣州河南石沖口碼頭附近的原士敏土廠(現紡織路東沙街18號)辦公 。
1918年5月,由於受盤踞在廣東的桂系軍閥及政學系的破壞和干擾,孫中山辭海陸軍大元帥職離開廣州,護法運動以失敗而告終。
1920年秋末,援閩粵軍陳炯明部下鄧仲元、何貫中等將領在黨國元老、孫中山粵軍總司令部參議何子淵等人多方斡旋下,奉孫中山之命,回師平叛桂系軍閥莫榮新,同年10月收復廣州,1921年初孫中山重掌帥印;隨後組建粵軍第一師;同年被推舉為非常大總統,致力北伐。
1923年2月孫中山重返廣州,建立陸海軍大元帥大本營,
大本營成立初期先後平定了沈鴻英叛亂和東江叛亂,進一步鞏固了廣東革命根據地。這一時期孫中山的思想和政策發生了重大轉變,在共產國際和中國共產黨的幫助下,改組國民黨、實現國共合作、開展國民革命。1924年11月孫中山應邀北上商談國是,於次年3月12日在北京病逝。1925年7月1日,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在廣州正式成立,大本營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
孫中山逝世後,這里又作為國父文化教育館兩廣分館、國父紀念館等。廣州解放後,該處先後成為部隊和省有關部門的辦公用房,1964-1998年成為廣東省農業機械供應公司辦公、居住用房。1998年10月,大元帥府舊址被移交給廣州市文物管理部門,籌建孫中山大元帥府紀念館。1983年8月孫中山大元帥府舊址被廣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989年6月被廣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11月被國務院公布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從上世紀80年代初開始,省內各級政協部門及文化單位不斷提交各種提案,呼籲加強對大元帥府的保護和修復,得到政府部門的重視。1999年,廣州市投資3200萬元對舊址進行清理、拆除和維修,並以大元帥府舊址為依託,建起了大元帥府紀念館。2000年前後,廣州又投資近1500萬元,對大元帥府進行修復和裝飾,恢復了其靚麗的外觀。今年1月,大元帥府的「帥府華暉」被評為「海珠十景」之首。
Ⅳ 沈陽的大帥府介紹
沈陽的大帥府也叫張氏宅邸。位於遼寧省沈陽市瀋河區朝陽街少帥巷四十六號。這是張作霖和長子張學良的官邸和私人住宅。
張帥公館成立於民國九月份,總面積36000平方米,總建築面積27600平方米。民國五年,張作霖正式遷入,並不斷擴張,逐步形成了由四部分組成的建築體系,即東院、中院、西院及院外建築。
每種建築風格都不同,包括中國傳統風格、中國西式風格、羅馬風格、北歐風格和日本風格。主要建築有大綠樓、小綠樓、西院紅樓群和趙小姐四號樓。
(5)天津大帥府是哪個公司擴展閱讀:
張氏帥府是仿王府式建築。從圍牆內的建築來看,整個帥府是以東、中、西三路南北縱向排列布局,營造府的氛圍。
為將府宅建得和沈陽故宮一樣氣派,張作霖將帥府前部營造成一個過渡空間前庭院,由東西走向並排的東、中、西三座轅門和一座大型影壁構成的1500平方米的前庭院是進入帥府的導入區。
張氏帥府的府院坐北朝南呈目字型,共有11棟57間,建築面積1768平方米。 四合院正門南側有一座起脊挑檐的影壁。
Ⅵ 張作霖作為民國軍閥首富,他到底有多少資產
張作霖是叱吒風雲的民國軍閥,也是家喻戶曉的大富翁,甚至被稱為民國軍閥首富,那麼,張作霖到底有多少資產?
據張學良晚年回憶,他說:「你要知道我在東北的家產有多大,我沒講過。我在那個時候的錢,雖然不能說稱億吧,反正我有五六千萬家產。」
張學良認為,他的家產,也就是張作霖的資產,大概在5000萬到1億元之間。
當然,這只是一個估計的數目。
可能因為家產太多,而且分布太散,張學良也不是特別清楚家裡到底有多少錢。
Ⅶ 張氏帥府的文物價值
張氏帥府的木雕有兩個重要特色:一是與石雕密切配合;二是反映了張作霖的喜好。張氏帥府的木雕作品共有158件,不含大青樓木雕枋。其中,四合院正門上有39件,垂花門樓上有64件,二進院門樓上有25件,小青樓有30件。這些木雕多用於帥府建築裝飾,尤以正門門楣上合儀門上的木雕最有特點。
張氏帥府的磚雕藝術也堪稱一絕。在中院和東院里,共有磚雕116種,主要集中在一進院、門房和小青樓。既有鏤雕在磚上的,也有浮刻在磚上的,但無論在牆壁上,還是房山樁頭上,對建築的裝飾作用都是非常突出的。裝飾花紋圖案在帥府的磚雕中占的面積最大,內容也最豐富,有大麗花、盤腸花、葫蘆、葡萄等圖案,主要分布在大牆、照壁、花牆等牆壁上,布局對稱、嚴謹。 中國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保存最為完整的民國時期老建築群沈陽張氏帥府建築群已經「四分五裂」,其中原張氏帥府辦事處被遼寧省煤炭監察局及私人佔用50餘年。
2011年11月15日,沈陽市政府緊急組織市文物局、消防局、公安局、工商局、安監局、房產局、城管局等單位就此進行實地勘察並召開會商會議。原張氏帥府辦事處主樓完全改變了用途,現為遼寧煤炭監察局衛生院及老幹部處。一樓大廳為醫生辦公室及患者治療室,二樓為老人活動室及庫房,整個樓非常破舊。
沈陽市文物局表示,目前,這座老建築產權歸張氏帥府,其主樓現由遼寧煤炭監察局老幹部處和衛生室使用,裙樓平房由遼煤集團責任有限公司使用。其中有的閑置,也有的出租給了個人。
據張氏帥府館長郭俊勝介紹,帥府辦事處面積達1630平方米,原來主樓的裙樓有700多平方米,現已有257平方米被損毀。郭館長說,該建築已有許多地方殘缺不全,掉邊破角。由於極少維護,整個建築消防設備缺乏,主樓內電線電纜、燈具都已老化和部分損壞,部分給水、排水設施陳舊,夏天地下室有積水發生。 2001年8月,遼寧省人民政府興資6000萬元,開始整修大青樓。在整個整修過程中,為了能夠修舊如舊,有關部門在民間廣泛收集當年「帥府」的文物,實在找不到,就在文物市場買一個與原物相近的補上,其中張作霖辦公室內的銅床就是在天津的文物市場買到的。
2003年,「趙四小姐樓」進行全面修繕後,正式對外開放。內設會客廳、舞廳、餐廳、琴房、起居室、書房、辦公室等多個房間的復原陳列,真實再現了趙四小姐與張學良將軍共同生活的真實場景,演繹著他們動人的愛情故事。
2004年3月底開始,小青樓開始了自1918年建成後規模最大的一次修繕。除了對樓外表的彩繪等外部修繕工作,內部的木牆裙、木窗框、地板也都按照歷史原貌修繕,並恢復室內的傢具、裝飾擺件。
2008年,根據收藏在北京中國電影資料館的一部拍攝於上世紀80年前張氏帥府家中的紀錄片,沈陽「張氏帥府」博物館成功修葺復原了部分景觀,包括帥府大門門神、垂花儀門和多處匾額等。其中帥府大門門神、垂花儀門和多處匾額再現了昔日光彩。
2009年4月,張氏帥府博物館不僅恢復了帥府花園和張學良卧室,還將消失了數十年的八角涼亭、荷花池、園中花廳等帥府花園重現。
Ⅷ 孫中山大元帥府在哪個區
孫中山大元帥府舊址位於廣州市海珠區紡織路東沙街18號,因孫中山1917-1925年間兩次在這里建立大元帥府而得名。 孫中山大元帥府前身為廣東士敏土(cement)廠,始建於清光緒33年(1907年),生產規模僅次於天津開平水泥廠,是當時我國第二大水泥廠。 1917年7月,孫中山率領部分海軍南下,在廣州召開國會非常會議,建立中華民國軍政府,開展護法運動。 1918年5月,由於受盤踞在廣東的桂系軍閥及政學系的破壞和干擾,孫中山辭海陸軍大元帥職離開廣州,護法運動以失敗而告終。1923年2月孫中山重返廣州,建立陸海軍大元帥大本營, 大本營成立初期先後平定了沈鴻英叛亂和東江叛亂,進一步鞏固了廣東革命根據地。這一時期孫中山的思想和政策發生了重大轉變,在共產國際和中國共產黨的幫助下,改組國民黨、實現國共合作、開展國民革命。1924年11月孫中山應邀北上商談國是,於次年3月12日在北京病逝。1925年7月1日,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在廣州正式成立,大本營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 孫中山逝世後,這里又作為國父文化教育館兩廣分館、國父紀念館等。廣州解放後,該處先後成為部隊和省有關部門的辦公用房,1964-1998年成為廣東省農業機械供應公司辦公、居住用房。1998年10月,大元帥府舊址被移交給廣州市文物管理部門,籌建孫中山大元帥府紀念館。 1983年8月孫中山大元帥府舊址被廣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989年6月被廣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11月被國務院公布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大元帥府總佔地面積為8020平方米,由南北兩座主體大樓、東、西廣場和正門等組成。兩座主體大樓為三層券拱的殖民地式建築。廣東省農業機械公司1964年進駐大元帥府舊址後,在保護范圍內修建了三幢居民宿舍樓,其中正門處的六層居民宿舍樓,直接騎壓了大元帥府的原門樓,但殘存的門柱和基石仍清晰可見。西邊兩幢八層宿舍樓則為大元帥府廚房、衛兵房等所在地。廣州市人民政府2001年決定投入1500萬搬遷六層居民宿舍樓,並復建大元帥府門樓。 目前,大元帥府舊址主體建築的維修復原,原址籌建孫中山大元帥府紀念館,已於2001年底對社會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