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我想知道天津殯葬的所有風俗及整個殯葬儀式的全部流程~!如果有哪位大哥姐姐知道請幫幫忙~!謝謝~~
天津傳統白事風俗
在天津辦喪事是一件非常隆重的儀式,准備工作就很麻煩,人一咽氣,喪家馬上找到近親近友研究辦理。所有一切准備不外是花錢的路數.
程序如下(以漢族葬禮儀式為例)
在老人煙氣之前,要請大了(liao三聲)負責整套喪葬儀式的布置安排及調遣。
小殮:
直系親屬站立老人兩旁,開始進行小殮(為老人理發、刮臉、凈身,女性要梳好頭),穿壽衣,在穿壽衣的同時,兩旁兒女的眼淚不可以滴到壽衣上。
壽衣:
天津辦喪事的壽衣一般男性共穿七件:布質單褲褂一身,綢質月色上有小圓壽字的棉襖褲一身,藍色綢質壽字長袍一件,綉花平金花袍一件,天素色褂子一件。上衣都沒有領子,不釘扣絆,頭上戴紅纓子官帽,腳穿朝靴,內有棉襪子,戴朝珠。女性也是七件,內穿布褲褂、棉褲襖、大棉襖、氅衣、裙子,外衣都是平金綉花,頭戴鳳冠,披霞帔,還要蓮花墜一個、如意簪一支、九連環一個、鑲珍珠耳環一副,上述都是赤金的。其鳳冠有用點翠珠花的,九連環有用檀香木製的
,這種排場也不過是顯示其闊綽,別無涵意。再就是所謂「鋪金蓋銀」。黃色綢子壽字棉褥子一件,白綢子壽字寢單一件,另備海褥海被各一件,都是紅綠綢綉花平金,上綉海水江牙(涯),分七雲、九雲,雲越多價錢越貴。海被上邊有一圓孔,可將死人臉部露出,上再敷陀羅被一件(用黃色綢子上印佛像及往生咒花紋等),再就是頭枕、腳枕,都用黃綢子作成,立體、浮貼蓮花,並用各色綾子包鑲在蓮花瓣上。女姓壽衣則為漢裝,也有的按清宮皇後服飾扮裝。
倒頭或叫入殮:
穿好壽衣並待老人即將咽氣時,由床上抬到吉祥板(俗稱床板)上,腳要頂牆,牆上面要掛紗簾。在炎熱的夏季可以在杠房租賃冷藏棺來停放,避免屍體腐爛,然後由大了在亡靈口中放一枚金錢,為了是讓死者順利地渡過冥河,冥河上有舟子負責撐船,亡靈口含的錢就是付給冥河舟子的船費,另有說法是投胎的時候 要給孟婆的湯錢。在其袖內放燒餅一個,在其腳下放兩捆整打的燒紙,還要在海被的四個角上放四枚錢幣,在左手放一個金元寶,右手放一個銀元寶。
靈堂布置:
亡靈頭前擺放供桌,上面正中央放亡靈的遺像,右邊放狹食罐子(亡靈的飯碗),在前面正中央擺放香爐,裡面點3隻香,快燒完時再點燃3隻,兩旁為可以燒48小時的白蠟,以及貢品,最前面放一隻油燈,不可以熄滅,供桌前面放一個火盆,供孝子賢孫為亡靈燒錢所用,亡靈腿兩邊擺放直系親屬敬獻的花籃,(所有花籃或花圈應該掛黑色輓聯,右邊為上款一般寫父親大人千古或母親大人千古,左邊為落款一般為晚輩xx敬輓)要按照輩分排列,還要擺放紙活童男童女,和兩捆卷好的燒紙。屋裡所有鏡子、懸掛的字畫、箱櫃上的銅活全用白單子蒙上或糊上,桌上擺的帶有彩花的擺設都轉向後面。所有房間的燈不可以關閉。
孝服:
兒女親友要穿孝服(一般是在亡靈咽氣前買的,也可以請鄰居街坊一起手工縫制)男子著孝帽子,帽子上有金錢及麻繩(男左女右)孝褲子,褲帶(系在孝褲上),腰帶(系在上衣外面),腿帶子(系在孝褲腿上)黑紗(男左女右)女婿們佩戴白紗,有的地方穿孝還要有綳鞋步,女性沒有孝帽子,要帶頭帶子,包裹在前額上,後面兩根帶子要過腰,未婚女性佩戴短頭帶,並且頭帶上有花楞,孫(女)輩分的要分別在孝帽子,黑紗或綳鞋布上的正中位置佩戴一枚紅絨球,外孫(女)輩分的要將紅絨球佩戴在偏邊,曾孫輩分的紅絨球應為兩枚。孝服材料為粗白布,女婿們的孝服為漂白布。其他非親屬關系的弔唁者,只佩戴一隻黑紗,所有第3天准備到火化場送行的弔唁者都要在胸前佩戴白花
門前布置:
請杠房(棚鋪)師傅在門前搭棚,棚子內點長明燈,不可關閉,還可以擺放一些整打的燒紙,還有紙牛紙馬(死者男性要扎紙馬,女性要扎紙牛)死者年齡超過60歲還要有一抬紙轎,棚子內也可以供親友們休息。大門兩旁擺放旁系親屬和其他親朋好友敬獻的花籃和花圈,門前立挑錢紙(在白蠟木桿上頭裝白銅如意鉤,掛上刻有錢印的白紙一縷上,每串三條,角相連,下端剪成尖頭形為男性或凹形為女姓。按死者年歲而定條數。插在木座上,以男左女右放置)大門旁邊的牆上要貼門報上書「恕報不周 x宅之喪」字樣,來通知別人家中正在辦喪事,意思是請寬恕我們沒有及時通知您,事情沒有考慮周全,多擔待的意思。門前還要點長明燈,一般都是普通燈泡,也是不可關閉 。
燒紙:
燒紙為長方形草紙,上面用月子以橫7豎5的排列方式刻上錢印,錢印輪廓要清晰可見,橫著將每張燒紙捲起時,錢印要鼓起。
(在陰間每個錢印面值為35銀錢,每張燒紙的面值為1225銀錢7x5=35,35x35=1225)老人咽氣的時候由兒女在火盆內燒幾張燒紙打路,使亡靈能夠順利通過鬼門關,然後每6小時燒一次(6點和12點)並且口中要念叨爸爸(媽媽)拿錢啦,保佑全家平安之類的吉祥話。
念經:
有條件的家庭可以請4棚經,即僧道禪尼來念,沒有條件的可以請師傅經,一般都是杠房師傅代念,不過念的絕對是正經經文並非相聲版本。
一般以《拔一切業障根本得生凈土陀羅尼》《地藏菩薩本願經》《阿彌陀經》《心經》 《金剛經》 《大悲咒》等經文來為亡靈超度。
行禮:
在亡靈頭前行禮,所有直系和旁系的晚輩行大禮,磕4個頭,同時杠房師傅叫號「一叩首,二叩首,三叩首,再叩首」直系晚輩行禮後要跪在亡靈兩旁陪禮。旁系晚輩給亡靈叩首時,亡靈兩旁的所有直系晚輩應陪叩4個頭,小輩給亡靈叩頭時候,只有直系小輩陪叩。
所有朋友以及街坊鄰居行禮鞠躬禮,鞠4個躬,同時杠房師傅叫號「一鞠躬,二鞠躬,三鞠躬,再鞠躬,孝子謝禮」此時跪在亡靈兩旁的所有直系親屬應磕1個頭還禮。所有晚輩在接待自己前來弔唁的朋友時,應立即出門迎接,並且下跪磕1個頭表示感謝人家。
吃飯:
喪事吃飯也很有說法,不可以吃餅類,如烙餅,燒餅,煎餅,餡餅等等,也不可以吃條狀食物,如面條,粉絲等等,只可以吃饅頭或米飯,主要以饅頭為主。然後燉一鍋肉,供大家吃 但是第3天亡靈火化後,辦喪事的主家應該大排宴席款待所有弔唁者,可以請廚師來到家中料理或者到飯店宴請大家,主食依然是饅頭或米飯。
送路:
倒頭的轉天晚上9點或者10點進行送路儀式,儀式第一項為開光,所有親屬站在一旁觀看,由杠房師傅代理,用棉花沾酒精擦拭亡靈的眼睛耳朵和嘴,開眼光開耳光和開嘴光,接下來是開全光,開光時杠房師傅要念吉祥話,開光結束後杠房師傅會詢問親屬是否滿意,然後用一面小鏡子由亡靈頭部照到腳部,讓亡靈自己「看」一遍,最後把小鏡子摔碎。第二項就是送路,由親朋好友搭著紙牛紙馬,紙轎子,童男童女,和一部分花籃花圈,其他人都拿著一隻點燃的香,同時還要念經,一起浩浩盪盪來到十字路口或大路上,然後點燃所有紙活和花圈,全晚輩按照輩分跪列兩個縱向,面向火堆磕4個頭,然後從另一條路回到靈堂,回靈堂的途中,所有的人不可以回頭觀看,更不可以望向火堆。送路的時候天上最好有星光和月光,那麼亡靈可以順利的通過望鄉台
辭靈和出殯:
送路的轉天早上就要出殯了,如果送路之前沒有進行開光儀式,那麼出殯之前進行也可以,所有準備參加出殯的人員每人拿一個小饅頭和一枚硬幣,亡靈的長子(女)扛著寫有「西方接引」的陰魂幡,兒媳(或女婿)雙手托著骨灰盒,長孫(女)雙手拖著亡靈的遺像,亡靈的次子(女)手持「哭喪棒」所有準備參加出殯的晚輩在跟在後面走出門外,在出門之後有親朋好友在靈堂燃放鞭炮,其他留守在門前按照輩分面對面跪為兩個縱向,男女各一個縱向,長子面前放一個用紅紙包裹的磚頭,手裡拿一個泥碗或普通飯碗,當杠房師傅們將亡靈抬出大門時候,長子將泥碗摔碎在磚頭上,口念「爸爸(媽媽)留財」,然後全體晚輩磕4個頭,直系親屬跟隨著棺材一起上靈車
其他親朋好友上其他車輛,一同開往殯儀館,途中過地道,過路口,上橋下橋的時候坐在靈車裡面的親屬要撒買路錢(白紙錢和花瓣)
到了殯儀館首先亡靈的長子持《居民死亡殯葬證》辦理火化手續,然後所有親屬來到悼念大廳進行悼念儀式,奏響哀樂全體人員默哀,默哀完畢後緩緩圍繞亡靈一圈告別。最後所有人員來到殯儀館的焚化園焚化剩下的花圈花籃,同時所有晚輩下跪磕4個頭,全體人員將手中的小饅頭和硬幣以及胸前的白花擲向焚化園,所有不參加圓墳的人員斯扯自己身上的孝服也投向焚化園。所有人回到家後,有人在門前點起火盆,所有人邁過火盆,然後拿一個小的糖饅頭和一塊冰糖吃掉。
圓墳:
火化的第3天,參加園墳的親友依然著孝服(或不著)去殯儀館取骨灰,殯儀館一般都有圓墳的場地稱為祭奠園,也有專業人員或非專業人員指點,一般家屬都會給這些人員一些錢和香煙,親友們把骨灰盒放好,要點燃整股的香,還要燒紙錢、上供品,所有晚輩按照備份磕4個頭(或鞠躬),然後燒掉死者的遺物,並由死者未婚的孫子和孫女繞墳正轉3圈,反轉3圈進行「開門」人們認為開門後便可以和死者交流感情、敘述衷腸,死者也可接到晚輩們的祭奠和送去的金錢、食物等,在陰間生活富足,不愁錢花,最後燃放鞭炮。離開祭奠園的時候不可以回頭。圓墳後,將骨灰暫存在殯儀館的骨灰存放處,至此葬禮基本結束。
燒期(七)紙
死者的直系和旁系親屬每隔7天的晚上燒一次紙,共燒7次 地點在十字路口或大路上,最好還是有星光和月光。
更加完善的答案請網路我用戶名
② 關於天津葬禮習俗知多少
世界的各個民族都有自己獨具地方特色的喪葬習俗。喪葬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歷史文化中的一部分。在 天津文化 中,天津人民非常注重喪葬,在天津辦喪事是一件很隆重的儀式,工序非常的繁瑣,不過充滿了濃郁的地方特色。那麼,關於天津葬禮習俗知多少?一起來看看吧。
在天津辦喪事是一件非常隆重的儀式,准備工作就很麻煩,人一咽氣,喪家馬上找到近親近友研究辦理。所有一切准備不外是花錢的路數。
通常所說的「白事知賓」,在天津就稱為「大了」,是對婚喪嫁娶組織者的一個稱呼。按照天津老例,婚喪嫁娶的程序極其煩瑣,可一般老百姓家庭要麼是不太清楚,要麼是當事者迷,生怕組織不好讓親朋好友挑理,所以一般這樣的大事都要請大了,一切聽從大了的安排。可是隨著現代婚慶業務的興起,一部分大了轉入了「正規軍」。現在真正的大了作用發揮的領域主要集中在白事上,所以現在一提大了,狹義的指向就成了喪事的組織者。
倒頭或叫入殮
穿好壽衣並待老人即將咽氣時,由床上抬到吉祥板(俗稱床板)上,腳要頂牆,牆上面要掛紗簾。在炎熱的夏季可以在杠房租賃冷藏棺來停放,避免屍體腐爛,然後由大了在亡靈口中放一枚金錢,為了是讓死者順利地渡過冥河,冥河上有舟子負責撐船,亡靈口含的錢就是付給冥河舟子的船費,另有說法是投胎的時候要給孟婆的湯錢。在其袖內放燒餅一個,在其腳下放兩捆整打的燒紙,還要在海被的四個角上放四枚錢幣,在左手放一個金元寶,右手放一個銀元寶。
孝服:
兒女親友要穿孝服(一般是在亡靈咽氣前買的,也可以請鄰居街坊一起手工縫制)男子著孝帽子,帽子上有金錢及麻繩(男左女右)孝褲子,褲帶(系在孝褲上),腰帶(系在上衣外面),腿帶子(系在孝褲腿上)黑紗(男左女右)女婿們佩戴白紗,有的地方穿孝還要有綳鞋步,女性沒有孝帽子,要帶頭帶子,包裹在前額上,後面兩根帶子要過腰,未婚女性佩戴短頭帶,並且頭帶上有花楞,孫(女)輩分的要分別在孝帽子,黑紗或綳鞋布上的正中位置佩戴一枚紅絨球,外孫(女)輩分的要將紅絨球佩戴在偏邊,曾孫輩分的紅絨球應為兩枚。孝服材料為粗白布,女婿們的孝服為漂白布。其他非親屬關系的弔唁者,只佩戴一隻黑紗,所有第3天准備到火化場送行的弔唁者都要在胸前佩戴白花
燒紙:
燒紙為長方形草紙,上面用月子以橫7豎5的排列方式刻上錢印,錢印輪廓要清晰可見,橫著將每張燒紙捲起時,錢印要鼓起。老人咽氣的時候由兒女在火盆內燒幾張燒紙打路,使亡靈能夠順利通過鬼門關,然後每6小時燒一次(6點和12點)並且口中要念叨爸爸(媽媽)拿錢啦,保佑全家平安之類的吉祥話。
念經:
有條件的家庭可以請4棚經,即僧道禪尼來念,沒有條件的可以請師傅經,一般都是杠房師傅代念,不過念的絕對是正經經文並非相聲版本。
③ 天津給老人辦白事過了五七後,回禮應該准備些什麼比較體面
一般都是4個蘋果和2和煙或者4個蘋果一盒茶。送什麼都無所謂,關鍵看你自己的。
④ 辦白事都要用到哪些東西辦喪事需要注意什麼有什麼忌諱
多少少明白點,這是一種文化,更是一種傳承。這不是封建迷信。是人類世界中的延續……!
喪家操辦喪事會涉及到一些比較程式化的具體事項,也就是說,要辦好喪事並非容易。不少家庭由於事先缺乏這方面的知識,一旦事情發生了,往往會手忙腳亂,無所適從,結果使傷心事留下了遺憾。今天老於給朋友們祥細道來……!這知識都學雜啦!
圖片發自簡書App
一、投訴(報喪):家裡亡故了老人,主事人請事戶族長輩協同料理幾日發殯。夏秋一至三日,冬春三至七日都可。如有子女在遠方需候,在夏天也不能超過五天。孝子出門報訴,身著孝服,手執喪棒,有一熟悉亡者親屬的人領著前去報訴,孝子每到一家側跪門邊,等被請的人見面,孝子叩頭後再離開。絕對不能進家門。
二、超薦。(做道場、行大禮),道場分僧人道場、陰陽道場兩種。僧、陰陽道場可在同一靈場堂念誦,但須僧念道停,輪換開進行,僧人超薦不破土、不上墳,送葬素齋素食不收報酬,但不是佛門子弟不去念經。陰陽道場有隨堂食、三報食、鐵罐食三種形式。凡家族少、兒孫少、家庭貧寒者多舉行隨堂食吊喪形式;家庭經濟較富裕,亡人生前積恩布德、生財有道、勤儉持家好,眾人尊敬的人家多舉行三報食(報大地、報祖先、報父母養育恩)的吊喪道場;極少數家庭經濟殷富。房舍數院、田地數頃,亡人生前為官清廉、威望高,年已過「壽喜」(七十歲)眾人尊敬,後輩兒孫又在官場為官的,老人歿後兒孫為亡者「鐵罐食」場面雄偉熱鬧,(有三個高貢,五個道士組成的念經道場)吹、念、紙活、輓聯、出喪都十分講究。
三、香蠟。靈堂要點香,日夜不停,絕對不能斷了香火,蠟燭也一個道理。每天吃飯時間要先敬逝者,把飯盛好放於靈前桌上,筷子要豎插,不能橫放。
四、卧草(跪草)。老人去世後,亡靈停放靈堂內,吊喪期間家庭婦女(妻、兒媳、出嫁女兒)跪於靈前門外兩側麥草上致哀,有吊喪者一來即大哭不止,哭聲時斷時續,直至客走為止。夜間有兒子守靈。
五、移靈。移靈過程中,親屬哭泣切忌淚水掉在逝者臉上,移靈過程中打傘擋住頭部。
六、燒轎。出門的頭天夜裡23點至1點(子時),將逝者衣物、紙糊的童男童女、聚寶盆、搖錢樹、現代人還加了電器等,在外邊燒掉,意思是送行、探路。
七、出殯不能走回頭路,去和回要選不同的路線。
八、出殯時孝子執白幡,隔一段時間面向幫忙者跪下謝恩。
九、入土後,不能哭(入土為安),要圍繞墓地轉三圈。
圖片發自簡書App
家裡辦喪事的禁忌
一、逝者安葬的禁忌
1、逝者的服裝忌諱用緞子面料
老人們習慣把去世後穿的衣服稱為「壽衣」,過了六十歲後就有老人開始准備壽衣了。
壽衣的件數、質地都是很有講究的。件數一般是五、七、九等單數,而不會是雙數;材質上則多用綢子,因為「綢子」和「稠子」諧音,寓意後世兒孫多子,而忌諱用緞子,因為「緞子」與「斷子」諧音。
2、棺木忌諱用柳木
棺木忌諱用柳木,相傳是因為柳樹不結籽,擔心會絕後。
聲明:圖片由網友上傳,來源網路,如有侵權,敬請告知!
二、葬禮的日期忌諱選在重喪日
重喪,重,重復,雙重之意,意思是不止一起喪事,指的是一個人去世後近則百日內,遠則一年左右,家人或者親戚中又有人相繼去世的情形。
習俗講究,舉行葬禮的日子一定要避開重喪日,以免家中再發生親人去世的情形。
三、熱孝期間忌諱走親訪友,尤其是參加喜事
直系親屬去世一百天內,最好在家守孝,除非必須,不要外出旅遊、探親訪友等,以免將自身的悲傷氣息帶給他人。
尤其是婚禮、開業、慶賀小寶寶出生等喜事,最好不要參加。
四、守孝期間,子女忌穿紅帶綠
守孝期間,古代的子女講究披麻戴孝,百日內穿白色的孝服;百日之後,穿黑色、藍色等暗色的衣服來守孝,忌諱穿紅戴綠,濃妝艷抹。
現代社會,雖然因為工作生活等原因,很多朋友不穿那麼長時間的孝服,而用佩戴「孝」字以代替;但是,還是不可穿紅帶綠。
五、守孝期間,子女忌參加娛樂活動
古時候父母去世,子女要一般要守孝三年,在這三年守孝期間,不可以舉行婚嫁之事,也不得舉行吉慶之事。
古代講究「以孝治天下」,做官的人,不論官做得多大,父母去世後,都要請假回祖籍守孝,稱為「丁憂」。如果官員不回鄉守孝,就可能受到御史彈劾,受到處分,嚴重者甚至會永不錄用。如果官員在丁憂期間,有嫁娶、生子、分家、作樂等行為,都被視為不孝,也是會受到彈劾的。現代社會,很多人們將守孝時間縮短,為一年甚至更短,但是都忌諱子女尋歡作樂。
六、直系親屬去世第一年,春節門前忌貼紅對聯
過年貼紅對聯是我國大多數地區的習俗。
但如果家中有直系親屬去世,第一年春節,門前是忌諱貼紅對聯的。
圖片發自簡書App
民間喪葬風俗習慣有哪些
1、指路 ——人死後要舉行宗教事儀、指路,在此期間,同時舉行系列的活動,讓死者到民間認為那裡沒有灰塵,是享福的地方。
2、喪服——死者一般都穿藍褲、白布衫。人們以白為純潔,以藍為民族本色。布用平紋,不穿棉衣。兒女伸手給死者穿衣。死者遺留衣服、生活用品,都將焚燒掉,不能遺留。
3、停靈——在民間停靈時間一般不超過三天,在殯儀館舉行追悼儀式,對死者進行告別,但有些區域根據死者的生辰,讓當地的「先生」選適合的日期進行追悼會。
4、出殯——出殯時,親屬批麻帶孝,靈車上不是死者頭朝前,而是腳朝前。現在隨著殯葬改革均按火化的習俗。火化後,把骨灰碎骨裝入布袋,再裝人壇罐或骨灰盒中,一般將骨灰盒的正面朝前。
5、死牲——死了人,無論窮富都要死牲祭獻,根據窮富不同,大至豬牛,小至雞。在一定程度上是古代 殺殉、血祭的遺俗,死者如年歲高,供品被視為福物。供品要分給親族人們。祭獻的雞,多留給送靈下葬的人們出殯回來後食用。
6、合葬——夫妻合葬是男在左,女在右。(蒙古族其相反)若合葬一起有小輩則在西側,長輩在東側。在西方國家,則以先死先葬在下方,後死者以重疊的方式在上方。在我國的部分地區,夫妻合葬有一方先死亡下葬,待另一方逝世下葬時需將先下葬者挖出,見面祭拜後再同時下葬。
7、朝向——最古老的習俗為土葬,朝向是南北豎向,現骨灰盒是面南背北,如今有些墓穴參照最古老的習俗南北豎向安葬——引用「百年好合」(在民間常用百年好合來祝福婚姻永恆,但對逝者所指人生的歸宿——永恆的安祥)
8、焚燒——人們傳統焚燒錫箔、黃紙、相形的生活用品(如:汽車、房子、電視等);早時蒙古族是燒些死者生前喜歡吃的食品。焚燒食用後的畜骨為死者祝福,焚燒錫箔等是受漢族的影響。
9、服喪——古時有守孝習俗。(北史·室韋傳)載:你父死,男女聚哭三年。近代變為祭七 (首七至五七、或七七 )家設靈堂、祭百日、周年。服喪期間,穿素服、食素食。
圖片發自簡書App
安葬注意事項
(一):在給先人下葬之前,陽世後人如果信仰虛空法界一說,那麼務必要找自己信得過的堂口師傅,做好風水地理查看和擇吉安葬等相關事宜。陰宅風水一說,傳承千年,源遠流長,在虛空法界里有極其重要的位置。好的龍穴旺地,子時下葬,丑時後人即可沐得福報;壞的凶穴煞地,一日下葬,禍延千年。陰宅風水,務必慎重處理,萬萬不可,自已為是,胡亂安葬,最後不光先人無法安息,後人也霉運連連。
(二):在給先人下葬時,禁忌「熱死熱埋」。無論先人年紀大小,無論死亡原因,均應在死亡12小時至72小時以內妥善安葬為佳,年紀越大的,停放的時間應越長,譬如常說的「大三天」、「小三天」講的就是這個意思。如遇特殊情況,如客死他鄉、後人未歸等原因則除外。這里還要說一點,就是如非特殊情況,在先人故去後,最好不要放入冰棺,因為這個時候故去先人屬於中陰身期,某些思維意識尚存,冒然的將遺體安放在冰棺內,容易導致先人墮寒冰地獄及餓鬼道。
(三):在給先人下葬時,均應盡早「入土為安」。如有特殊信仰的先人,也可以進行天葬和水葬。現今社會,不光活人住的樓價飆高不下,就連死人的墓地也是價格不菲。尤其是生活在大都市裡的人,因在故去後很難找到合適的墓地,故皆需要在殯儀館、火葬場等地暫存骨灰。在這里建議所有的陽世後人,在自己條件允許的前提下,還是將先人盡早「入土為安」為萬全之策,大善之舉。
(四):在給先人下葬時,無論土葬或是火葬,均應「打傘遮陽」及「喊山引魂」。「打傘遮陽」就是在下葬時,先人的遺體、骨灰等均不能直接被陽光照見,需由後人打一把黑傘或是席棚遮陽,以免陽光爆嗮先人遺體,導致先人魂飛魄散。「喊山引魂」指的是在下葬之前,後人要高喊先人的姓名、生辰和死祭,以助於先人魂魄歸來,安於陵寢。
(五):在給先人下葬前,墓穴內,務必暖炕,不可冷穴,不可被日光、月光、星光照見。挖好墓穴後,搭好土龍,擺放七星完畢之後,就要在墓穴內焚化暖炕錢,待燃盡後,方可下葬。挖好的墓穴上方,同樣是需要用黑傘或席棚來遮當日光、月光和星光。
(六):在給先人下葬前,墓穴內,不可留有任何活人腳印、手印、身影等。如果不小心留下了活人的手印、腳印,應馬上用紙錢將印記抹平後,再行下葬。更要注意的是,活人的身影不可映在墓穴中和棺木上,以免氣場沖撞,死人壓活人,導致犯呼不斷。
(七):在給先人下葬時,若有孕婦、產婦、生肖犯沖者必須迴避大吉。這點在先人的葬禮時同樣需要禁忌。犯沖主要以本命沖和六沖為主。本命沖,就是和先人相同生肖的活人在先人穿衣、入殮、開光和下葬時都必須轉身迴避;六沖,就是和先人相差六歲及【六的倍數】年紀的活人,在以上情況時,同樣需要轉身迴避大吉。
(八):再給先人下葬後,所有人回家時,均不可回頭。以免看見不該看見的東西,尤其是那些身體虛弱及具備靈異體質的後人,禁忌回頭觀望。
(九):在給先人下葬後,所有人回家進門前,務必洗手、照鏡、除穢。洗手之後,一定要照照鏡子,這樣喪氣、晦氣、煞氣等就不會干擾活人了。
⑤ 天津辦喪事的用品都有什麼呢喪葬用品大全詳細介紹一下!
朋友,先節哀,這個有很多的。
⑥ 親人過世要准備些什麼
准備壽衣、喪葬物品(製作遺像照、靈位牌、黑紗或孝牌、白花、白布、花圈、燒紙、香和香爐、瓦盆、電子蠟燭、簡易靈堂用品等)。
傳統上一般會由親人為逝者穿戴壽衣。男性通常由兒子和女兒來料理,女性則由女兒和兒媳來料理。壽衣一般不用皮毛或獸皮製作,多用絹棉做成,取「眷戀緬懷」之意。
戴孝的禮儀
直系晚輩親屬系白孝帶,長七尺,寬一尺二至一尺三寸五不等。孝子、孝女可將孝布直接系於腰間,孝女也可以對折後,縫成孝帽子帶於頭頂,女兒孝帽子右半邊長,兒媳孝帽子左半邊長。
其中長子、長媳也可各用14尺白色孝布做成孝袍守孝均可。平輩戴黑紗。孫輩在白孝帶上和黑紗上縫一小塊紅布。其他來賓戴白花。孝牌是近年新型殯葬用品,孫子輩和重孫子輩分別是紅色、黃色鑲邊,也都是男於左手臂、女於右手臂佩戴。
孝布的佩戴時間是出殯後,即可摘下,燒七日、燒百日時仍需佩戴上,過百日後不用佩戴。黑紗和孝牌的佩戴時間是連續一百天,到先人燒百日時,摘下即可。
禁忌的事項時,帶孝人百日內不可去洞房,如必須參加,需「除服」方可。更不能戴孝去別人家,如必須到別人家,也需「除服」方可。
⑦ 辦白事都要用到哪些東西
1、遺像:事先准備好放大照片一張,購買專用像框一個,置黑綢帶。
2、供桌供奉:五穀一碗(用五樣谷類),香爐一個,備香若干,時鮮水果、糕點舊式也供奉米飯一滿碗,上插筷子一雙,供大饅頭等。
3、采購喪葬物品:黑紗、白花、白布、紅布、燒紙、瓦盆(底部有孔)。
4、紙活:公雞、白幡、紙馬(女用紙牛)、別墅、金銀庫。逝世當日晚,由家屬在瓦盆內燒紙,親友來訪也要燒紙。
(7)天津辦喪事用品有哪些擴展閱讀:
1、出殯之前逝者的家屬不能串門
辦「白事」的時候,在逝者出殯之前,家屬是絕對不能到別人家串門的。按照農村的習俗,「白事」家屬都必須穿孝服,這時家屬穿著孝服去別人家串門,意味著會帶來晦氣,這樣別人肯定是不歡迎的。
2、幫忙抬棺材時不能說重、慢這樣的話
在幫忙抬棺材時切記不能亂說話,尤其是像「棺材重」、「走的慢」、「很累人」這樣的話,一是說這話是對逝者的不尊重,二是聽老人說,你說的話小鬼都能聽見,這樣就會讓棺材越來越重,人走的越來越慢,讓人越來越累。
因此在農村,幫忙抬棺材的伙計們,主家會好吃好喝的招待著,事後也會給很重的禮物。
3、逝者下葬後回途的路上不能回頭、不能哭泣。
逝者下葬時,親朋好友可以放聲大哭。但是下葬後,回家的路上是不能再回頭也不能哭泣,要表現的比較決絕,聽老人講,如果哭著回來或者回頭,會讓逝者傷心不已,內心不忍,會跟著回家。
⑧ 辦喪事需要准備什麼
漢族喪事需要准備:
送終:長輩絕氣前,晚輩守在身旁,直到咽氣,謂之「送終」。
更衣:死者在彌留之際,脫下舊衣,更換壽衣,用白線扎腿,根數與卒年齡相等。
報喪:人死後立即派人去親友家送信,謂之「報喪」。
燒倒頭車:人死後,全家痛哭,將屍體停放在靈床上,靈床前設香案,擺供品,孝女燒紙七刀半(1刀紙100張),在門外燒紙車、紙馬,謂之「燒倒頭車」。
送紙:孝子手捧有香、酒、紙錢的小簸箕至五道廟祭祀神鬼,其他親人隨孝子後面痛哭,謂之「送紙」,亦稱「報廟」。
吊紙:(即弔唁) 人死後,鄉親鄰里人買些「燒紙」前去弔唁,並寬慰家屬,吊紙者多為女性。由死者兒媳行禮、陪祭。
磕孝頭:親友靈前吊喪,孝子磕孝頭。意為老人死亡,晚輩有罪,以磕頭來向親友謝罪。
批榜 :死者家中掛命紙殃榜於門側,男左女右。父亡,殃榜上書「故先考享年月日,壽終正寢」;母亡殃榜上書「故先妣,享年月日,壽終正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