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天津資料 » 天津包子王和南京小籠包哪個好吃
擴展閱讀
北京小金星幼兒園怎麼樣 2025-07-08 09:36:20
天津武關在哪個區 2025-07-08 09:36:09

天津包子王和南京小籠包哪個好吃

發布時間: 2022-09-07 08:50:29

❶ 哪個地方的小籠包最好吃

上海南翔小籠包已經有100多年歷史,因其形態小巧,皮薄呈半透明狀,以特製的小竹籠蒸熟,故稱「小籠包」。以皮薄、餡多、鹵重、味鮮而聞名,深受國內外顧客喜愛的風味小吃。嵊州小籠包,也就是杭州小籠包,全國有名,味道一絕,皮薄餡足,回味無窮,小籠包邊蒸邊吃味道最美,配上白粥鹹菜是早餐一絕,小籠包分生粉小籠,不發酵,皮比較硬湯水足,要乘熱吃,第一家是在鄭州,在鄭大一附院西邊的一個店裡,位置在稍偏辟的一個小街道上,第二家在廈門湖濱南汽車站邊上,上次去看已經搬走了。

取意「源於無錫、盛於無錫」的熙盛源,雖非百年老店,但因其獨到的傳統口味,常年占據著無錫食客的口碑榜單。要說小籠饅頭(小籠饅頭才是無錫小籠包的正確叫法)正不正宗,先不說味道怎麼樣,單看外形,正宗的無錫小籠饅頭應該是臍眼收口,就是說在小籠饅頭的正中央應該有一個凹陷的窩窩。

❷ 小籠包那裡的好吃

你好!!

上海南翔小籠包,天下第一!!

特點:

具有濃郁的本幫特色,素以皮薄、鹵重、汁鮮、肉嫩、餡豐而著稱,而且會隨著季節的不同添加不同的餡,春季加竹筍,初夏加蝦仁,秋季加蟹肉、蟹黃、蟹油等,包子內容變化多樣,口味也就十分豐富。

南翔小籠包為上海郊區南翔鎮的傳統名點,地道的小籠包還得去南翔鎮老店品嘗為佳。

老城隍廟附近的南翔饅頭店和西藏路口的古漪園點心店是市內兩家製作小籠包的著名店鋪。

這里有小籠包的圖:
http://cookbook.cookgod.com/html/24939.html

謝謝!!

❸ 天津的小籠包憑什麼能成為中國最有名的「小籠包」

天津最著名的是「狗不理」包子。狗不理包子以其美味聞名全國,在國內外都很有名。狗不理包子很受歡迎。關鍵在於精美的材料和精湛的工藝。在選材、配方、混合、揉捏和軋制方面有一定的獨特技能。工藝上也有明確的規格。尤其是包子有勻稱的褶襇。每個包子有18個褶。剛從抽屜里拿出來的包子大小整齊,顏色潔白,表面柔軟。它們看起來像霧中的秋菊賞心悅目,咬一口有油水旺旺,芳香但不油膩。一直贏得世界各地群眾和朋友的青睞。2011年11月,國務院公布了第三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其中包括「狗不理包子傳統手工工藝」項目。

高貴友初創「德聚號」小吃店時,將新鮮豬肉與適量的水混合,配以豬排湯或肚湯,然後與磨碎的芝麻油、特製醬油、薑末、蔥花和調味料混合,形成餡料。包子皮由半發製成,揉搓並加入葯劑後,捲成直徑約8.5厘米、厚度均勻的圓形皮。包裹餡料,小心地用手指捏和折疊,同時用力擰褶。褶皺密度均勻,如白色菊花狀。最後,在爐子上用硬氣蒸制而成。

1916年(民國五年),高貴友的兒子高金銘繼承了遺產,並於明年在南市東街建立了分號。1932年(民國21年),把侯家後老號遷到北大關橋口。1937年(民國26年),舊號和分號被合並,搬到天翔商場(現遼寧路)的後門,設立新號碼「德聚號」。1947年(民國36年),高金銘的兒子高煥文繼承了這個行業,直到1952年才停業。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6年天津將狗不理包子收歸國有,將其店鋪遷至和平區山東路,後來在南市美食街設立了分店。2001年,「狗不理」總部擴大了。隨著狗不理的發展,它經營的包子品種也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進行了創新,逐步形成了6大類98個品種的包子。技術人員精心研製了「金針袋」、「龍鳳袋」、「鴛鴦袋」、「香芹袋」、「什錦袋」和「大蝦韭菜包」,以雞肉、鴨肉、魚肉、海鮮、時令蔬菜、野菜和真菌為原料,採用蒸、煮、烤、烙等多種烹飪技術。

❹ 哪裡小籠包最好吃

小籠包是上海,常州,無錫,江西,杭州,南京,蕪湖等江南地區著名的小吃,起源自上海南翔。常州味鮮,無錫味甜。要做到皮薄餡靚是有秘訣的。做皮時開粉要用滾水淥熟,皮才軟滑,若用生粉就會太幹了。餡要有汁才好吃,但餡料有水份會很難包,配好後放進雪櫃片刻,使油和水份都凝固才包,蒸熟後的小籠包就會很好吃了。 小籠包的歷史 小籠包究竟誕生於何時何地,目前已經難以准確考證。比較集中的觀點是誕生於清代中期,在今常州、無錫一帶。清朝時期無錫縣歸屬常州府統轄,小籠包是這一地區美食文化的共同體現。 無錫的小籠包,當地人又稱小籠饅頭,以皮薄鹵多而譽遍滬、寧、杭一帶,是無錫傳統名點,已有百年歷史。 它選用上等麵粉製作、選料精細、小籠蒸煮,南方口味。具有夾起不破皮,翻身不漏底,一吮滿口鹵,味鮮不油膩等特色。 饅頭緊酵皮薄、餡多鹵足、鮮嫩味香,秋冬時,餡心中加入熬熟的蟹黃油,即為著名的「蟹粉小籠」,食時鮮美可口。此點不僅可即席食用,還可作饋贈親朋的禮品。「游龍」美稱的清代乾隆皇帝,曾遍游名山大川,尤其酷愛江南的佳山秀水、園林古跡和民風民俗。他曾六次下江南巡遊,乾隆下江南之旅,沿南京、揚州、常州、無錫、蘇州、杭州一線,乾隆皇帝第一次南巡,於1751年舊歷二月十九日到無錫,宿北營盤(石塘灣北)的龍舟上。他早在出巡前就決定要到無錫秦園(寄暢園)。二十日晨,御駕從黃埠墩換乘小船到秦園。就品嘗了當地的小籠包,之後小籠包名氣很旺一直留傳至今。探訪乾隆的足跡,聆聽乾隆的軼聞趣事,品嘗乾隆所稱頌的美味佳餚「無錫小籠包」。 真正成型的小籠包誕生於清·道光年間的江蘇常州,為小河沿浮橋南堍的萬華茶樓首創,即著名的加蟹小籠 包。後來小籠包工藝推廣到附近的無錫、上海、南京等地,並與當地風俗相融合改進,成為江浙一帶的特色小吃。 常州的加蟹小籠包是小籠包中的代表。常州人都知道,吃小籠包要到「迎桂」。迎桂茶社創建於1911年,由於經營得法,注重質量而使其聞名遐邇,深受市民喜愛。產品具有「皮薄透明、鹵汁豐富、蟹香撲鼻、肥而不膩、汁水濃郁、肉餡鮮嫩」的特點,輔以香醋、嫩姜,風味更佳,堪稱常州一絕。1985年被評為市優質產品,並編入「江蘇省小吃食譜」,1990年被常州市政府列為十大名點之一。 上海的南翔小籠包有百年歷史。最初的創始人是一家點心店――日華軒點心店的老闆黃明賢,後來他的兒子在豫園老城隍廟開設了分店。也就是在這繁華喧鬧的豫園。 南翔小籠包初名「南翔大肉饅頭」,後稱「南翔大饅頭」,再稱「古猗園小籠」,現叫「南翔小籠」。大肉饅頭採取「重餡薄皮,以大改小」的方 法,選用精白麵粉擀成薄皮;又以精肉為餡,不用味精,用雞湯煮肉皮取凍拌入,以取其鮮,灑入少量研細的芝麻,以取其香;還根據不同節令取蟹粉或春竹、蝦仁和入肉餡,每隻饅頭折襇十四隻以上,一兩麵粉製作十隻,形如荸薺呈半透明狀,小巧玲瓏。 美食本來就是一門藝術,中國人發明的包子可算是這門藝術中的一個傑作,而南翔小籠包更是把這一藝術發展到了一個極致。南翔小籠製作精細,它以精白麵粉發酵為皮,選取豬腿精肉為餡,而最獨特的是要用隔年老母雞燉湯,再和豬肉皮煮在一起,然後做成皮凍,拌入餡內。 揪出的面團大小均等,還用食用油抹其表面,這樣會使口感更好。要把胚子拉到底,差不多大小,包的時候手要向上拉,它的優勢是皮薄,肉嫩,豐滿。熱騰騰的霧氣直往上冒,小籠包蒸好了,此時的小籠包一個個雪白晶瑩,如玉兔一般,惹人喜愛。戳破麵皮,滑溜溜的汁水一下子流出來。雪白的麵皮,透亮的汁液,粉嫩的肉餡,誘人到極致。如果吃時佐以姜絲、香醋,配上一碗蛋絲湯,其味更佳。南翔小籠包的餡心還可以隨季節變化而變化,如初夏加蝦仁,秋季加蟹肉、蟹黃,蟹油。 南翔小籠包味美細膩,受到了越來越多的人的喜愛。 從當年第一次在南翔小鎮石舫上零售,到今天分店遍及全國各地甚至國外,南翔小籠的變化令人矚目,然而,它的那份原汁原味、自然淳樸卻始終不變,始終吸引著一批又一批的食客。戳破麵皮,蘸上香醋,就著姜絲,咬一口南翔小籠,然後細細品味,品味上海傳統的飲食文化,品味遠離喧囂都市的那份「鄉野」之情,品味好吃的南翔小籠。

❺ 最正宗最好吃的小籠包,你知道是哪裡的嗎

天津的狗不理是「天津三絕」之首,是中華老字型大小之一。用料精細,製作講究,在選料、配方、攪拌有明確的規格標准。但不是每個嵊州人做的小籠包都好吃,只要你找對了師傅包你滿足你的口味,嵊州不光是小籠包有名,嵊州炒年糕,嵊州餛飩,嵊州煎餃也是很美味的,到嵊州一定要嘗嘗哦。


❻ 哪裡的包子好吃

松月樓

素菜包(2元一個)著名的包子啊,內陷果然扎實,有青菜豆乾麵筋香菇倒是少的可憐,口感不錯,油了點.

❼ 外國人評選中國「最好吃」的包子憑什麼會是天津小籠包

可能是我們口味和外國人的口味存在差異。中國著名的包子有很多種,我們都覺得好吃。但是這次是外國人進行評選「最好吃」的包子。可能是天津小籠包比較符合外國人的飲食口味。如果是我們中國人評選「最好吃」的包子,那麼可能天津小籠包就會落選。而我們中國有特別多好吃的包子,給大家介紹介紹吧。

除了奶黃包,還有叉燒包。叉燒包中使用的餡料是南方美味的叉燒。它嘗起來又甜又咸,這是許多北方人不習慣的。但是對外國人來說,他們特別喜歡叉燒包的味道。此外,叉燒包的尺寸仍然相對較大。一般來說,我們只需要兩個叉燒包就能解決一頓飯,的確真的很不錯。

❽ 哪個小籠包的牌子比較好吃,有推薦嗎

不知道LZ是說速凍的那種嗎?如果是的話,我個人覺得廣州酒家的香菇灌湯包很好吃,除此之外還可以到哆售購上看看,上面有很多種類和口味,我推薦以下幾款:

  1. 知味觀的杭州小籠包

  2. 安井 香菇素菜包

  3. 狗不理包子 經典豬肉餡

  4. 避風塘 香菇菜包

  5. 思念包子 早餐鮮汁豬肉包子

  6. 沈大成上海老字型大小 鮮肉湯包

  7. 廣州酒家 香菇灌湯包

❾ 什麼地方做的包子最好吃

我國幅員遼闊,地大物博,飲食上也有所差異,但無論遠在北方的漠河,還是在南方的海南,各個地方都會做的一種麵食--包子,包子在我國有著1800多年的歷史,隨著時間的推移,各個地方也有了自己獨特的包子做法,現如今交通便利,隨著人口的流動,各地的美食也被帶入不同的區域,作為主食的包子讓人看得眼花繚亂,各種不同包法,不同口味的包子。下面就盤點下做包子最好吃的7個地方,看看有沒有你的家鄉,有沒有都吃過的。

1、開封灌湯包

開封作為「七朝古都」,北宋王朝的都城,有許許多多的特色小吃。但其中最負盛名的非灌湯包子莫屬,以小巧玲瓏、皮薄餡多、灌湯流油、鮮香利口、色香味俱佳著稱,夾起不破皮,翻身不漏底,一吮滿口汁也是它的特色。咬上一口,湯汁就會立即湧入口中,甜味、鹹味、鮮味、香味,混合起來刺激著味蕾,在唇齒間留香徘徊,讓人情不自禁的開始吮吸,直至最後一滴湯汁被吸入口中,意猶未盡之餘。

開封灌湯包製作上主要是拌餡,其與普通包子的區別就在於餡中的湯,漢餐的灌湯包多採用皮凍,皮凍餡受熱就會成為湯;清真灌湯包則用鮮骨髓湯打餡,雞湯也是可以的,用骨頭湯拌餡湯汁更多,而且餡心松軟。吃開封灌湯包的口訣:「輕輕提,慢慢移,先開窗,再喝湯,一掃光,滿口香。」

2、廣東叉燒包

叉燒包是廣東具代表性的點心之一,是粵式早茶的「四大天王(蝦餃,干蒸燒賣,叉燒包,蛋撻)」之一,與干蒸燒賣、蝦餃、蛋撻同譽。以切成小塊的叉燒,加入蚝油等調味成為餡料,外面以麵粉包裹,放在蒸籠內蒸熟而成。叉燒包一般大小約為直徑五公分左右,一籠通常為三或四個。好的叉燒包採用肥瘦適中的叉燒作餡, 包皮蒸熟後軟滑剛好,稍為裂開露出叉燒餡料,滲發出陣陣叉燒的香味。

3、上海小籠包

這個就比較普遍了,很多地方都有,尤其是一些早餐店,皮很薄,湯汁也飽滿,還有很多種類的餡,小籠包是中國傳統特色小吃,起源自上海南翔,早餐來一屜再喝上一碗小米粥,最美味又健康的搭配了,深受大家的喜歡。

4、山東水煎包

水煎包是魯西南名吃之一,在當地人們簡稱它為「煎包」,水煎包,起源於山東,不僅被當地人喜歡,而且也被外地人所喜歡。這種包子,和我們往常吃的包子不太一樣,我們吃的包子是蒸出來的,而這個水煎包,是煎出來的。所以它非常美味,脆而不硬,香而不膩。

5、四川韓包子

韓包子是四川成都地方傳統小吃之一,從創業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了。其特色是:花紋清晰,皮薄餡飽,松軟細嫩。咬上一口,鮮美的汁液流出,鮮亮透明,油而不膩,咸中帶鮮。韓包子味道上沒的說,唯一不足就是豬油太大,對健康不利。其它我給滿分。

6、杭州小籠包

小編去杭州出差時第一個想吃的就是杭州小籠包,畢竟全國知名,但找了半天才到一家包子鋪,後來才知道,杭州小籠包的招牌是在外地打響的,本地店鋪少之又少。據考證,杭州小籠包拷貝的是古代開封的工藝,豬皮凍剁細,與餡料混合,皮凍遇熱化為汁水,這正是小籠包湯汁豐盈、口感濃郁的奧秘。杭州小籠包是「灌湯包」的一種,灌湯包最先是出現在河南開封。後來,這種「灌湯的饅頭」被傳到了江南,成為了江浙一代的特色小吃。

7、東北酸菜肉包子

家門口有一家東北館子,每到早晨快上班時間段那裡人總是爆滿,排隊買包子的人排了長長的隊伍。我總愛吃東北館子正宗的東北酸菜餡肉包子,酸菜非常的爽口,肉也含有滿滿的湯汁,一口咬下去那味道妙不可言。酸菜特別吸油,和五花肉一起就是絕配呀,酸菜吸收了肉香,不膩特別香。酸菜包餡吃也是非常好的方式,沒吃過的完全體會不到那種美妙。

這7種最好吃的包子分享完了,可能有人會問,為什麼沒有天津狗不理包子和北京慶豐包子,小編整理時也想寫上,但如今的這兩種包子真是不敢恭維了,口味已不復存在,自從被國營收購後人氣已不再,主要是味道的變了,畢竟好吃與否是靠消費者評判的,名氣不能當飯吃。如今本地人都不吃,只是一些旅遊的外地遊客去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