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天津五大道上的名人故居
睦南道,長2.08公里,有風貌建築74幢,名人故居22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4處。道路兩旁綠樹掩映著風格各異的小洋樓,漫步其間,使人感到路、房、樹的空間尺度恰到好處。睦南道20號為孫殿英舊宅。建於1930年,為三層帶地下室的西洋古典公館,頗為豪華氣派。24號為中國近代外交家顏惠慶舊居,建築具有歐洲古典建築風格。28號的羅馬柱廊意式公館為天津八大家「李善人」的後代李叔福舊居,李曾任天津殖業銀行經理。50號為張學良二弟張學酩舊居,紅磚清水牆,坡瓦頂,具有英國庭院別墅風格。
五大道上還有兩座中西合璧的公館。一是大理道3號、5號的蔡成勛舊居。3號是主樓,外觀法國羅曼式,內裝修使用中式木雕。5號為中式四合院家廟,垂花門及門窗隔扇,磚、木、石雕,無一不精。另一是重慶道55號慶王府。為清朝慶親王載振的公館,主樓平面由二層樓的四合院構成,西式外檐,中式天井和裝修,頂層為祖先堂。庭院東部為中式花園,有假山、石洞和六角涼亭。
五大道上的軍政要人公館還有曹錕、徐世昌、顧維鈞的舊居。還有文化醫學界名人嚴修、方先之、范權的宅邸等。這些建築現在仍保存完好。 天津「五大道」馳名海內外,但具體指哪五條道,說法不一。一種說法,指馬場道、睦南道、大理道、常德道、重慶道。另一種說法,指馬場道、睦南道、大理道、重慶道、成都道。五大道地區,作為天津租界市政園林和民居建築的典型代表而別具特色———第一,它形成了姿態萬千的西式建築群體景觀;第二,建築的私密性構成了深幽寂靜的街市風格;第三,近代許多政客買辦、達官顯貴居於此,使五大道成為近代名人薈萃之地。
B. 天津周邊旅遊景點(遺址故居)
天津周邊旅遊景點(遺址故居)
指以旅遊及其相關活動為主要功能或主要功能之一的區域場所,能夠滿足遊客參觀游覽、休閑度假、康樂健身等旅遊需求,具備相應的旅遊設施並提供相應的旅遊服務的獨立管理區。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天津周邊旅遊景點(遺址故居)相關內容,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大家!
1,吉鴻昌故居:
是一座三層小洋樓。有樓房11間,平房 2間,磚木結構。1933年吉鴻昌回天津在這所住宅樓內進行秘密革命活動。
位置:天津市和平區花園路5號。
2,張學良故居:
磚木結構樓房,造型集仿西洋風格,豪華美觀。前樓三層,後樓兩層。系張學良將軍1927年至1932年間的常住寓所。
位置:天津市和平區赤峰道78號。
3,平津戰役紀念館
全面介紹平津戰役的現代化展館。由演示館、紀念廣場、戰役決策廳、戰役實施廳、英烈業績廳等組成。
位置:天津市紅橋區。觀光巴士、37路、860路可到。
門票:25元(含兩廳),展覽廳10元。
4,義和團呂祖堂壇口遺址
因供奉呂洞賓而得名。義和團運動時期,"乾字團"在此設總壇口。是天津地區義和團活動的大本營。
位置:天津市紅橋區如意庵大街何家胡同18號。
5,玉皇閣
始建於明,原為道觀,現僅存主體建築清虛閣。閣面闊五間,分上下兩層,是市區登高佳處。
位置:天津市南開區玉皇閣大街。
6,天津文廟
天津市區保存完整、規模最大的古代建築群。大殿始建於明。
位置:天津市南開區東門內大街。4、24、633、878等路公交可到。
門票:4元。
7,周恩來青年時代在津活動舊址
舊址為周恩來在南開讀書時所在的`東樓。有大量珍貴文物、文獻資料。
位置:天津市南開區四馬路南開中學內。
8,周鄧紀念館
包括瞻仰廳、生平廳、情懷廳以及竹刻楹聯廳和書畫藝術廳。已徵集文物、文獻、照片及其他資料8000餘件。
位置:天津市河西區水上樂園北側,觀光2路、94、904等路公交可到。
門票:10元。開放時間:8:30-16:30。
9,袁世凱故居
袁世凱在天津的舊宅有許多處,但惟獨海河東路的住所尤其別致,極具歐洲古典情調。
位置:天津市河北區海河東路。
10,大悲院
全國重點佛教寺院。寺分新舊兩部分,新廟主要建築天王殿、大雄寶殿、大悲殿等,現已為全寺主體部分。
位置:天津市河北區天緯路26號。
門票:10元。
11,覺悟社舊址
一座七間青磚平房組成的小宅院。"五四"運動時期,周恩來、鄧穎超等在此組織"覺悟社"。鄧穎超親自題寫館名。
位置:天津市河北區宙緯路三戒里4號。
12,梁啟超故居:飲冰室書齋
故居是一幢兩層意式建築。飲冰室在寓所西側,梁啟超後期許多重要著作也是在這里寫就的。
位置:天津市河北區民族路44號。
13,文昌閣
始建於明。閣中供奉魁星。為磚木結構,三層,六角形,通高15米。
14,天津前線指揮部舊址
清末民宅,青磚四合院。天津戰役前,曾在此多次召開高級軍事會議,部署作戰方案,指揮作戰。
15,霍元甲紀念館
包括故居和陵園兩部分,故居內陳設霍元甲當年生活用具及生平。陵園中牌坊上"尚武精神"四字為孫中山題寫。
位置:天津市西青區南河鎮小南河村。157、162路公交可到。
門票:8元。
16,中華醫聖文化苑
也叫峰山葯王廟(俗稱風窩廟),始建於唐。廟宇由前殿、中殿、後殿、東西後殿及鍾樓和鼓樓等組成。
位置:天津市西青區大寺鎮王村。
17,大沽口炮台
素有津門海防要隘之譽。清咸豐八年在天津建炮台6座,現尚存"海、威、鎮"三座。
位置:天津市塘沽區海河入海口。塘沽的110路公交可到。
門票:5元。
18,獨樂寺
國內僅存的三大遼代寺院之一,是國內現存最古老的木結構建築之一。主要建築有山門和觀音閣。觀音閣是我國現存雙層樓閣建築中最高的一座,堅固無比,久震不倒,閣內觀音塑像高達16米。
位置:薊縣城關鎮西門內。2路公交可到。
門票:18元。
19,薊縣白塔
明嘉靖十二年修建,塔身白色,平面呈八角形,通高30.6米。此塔下部為密檐塔型,上部砌作覆缽式。塔基壺門內有浮雕舞樂伎,刻工精細。塔身南面設門,內置佛龕。
位置:薊縣城關鎮西南隅,獨樂寺正南300米。
20,古海岸遺跡
在天津東南沿海的貝殼堤和牡蠣灘,是由海生貝殼、牡蠣殼和砂土組成的堤狀地貌堆積體,是世界上迄今發現的規模最大、分布最廣、序列最清晰的古海岸遺跡。
位置:天津市東南沿海。
;C. 天津現在有哪些名人故居對外開放
1、曹禺故居
曹禺故居,坐落在河北區民主道上,坐東朝西,是一座磚木結構的二層小樓,館內收藏了大量歷史資料和近3000張館藏照片,可以讓大家很清晰的看到曾經的曹禺故居全貌。
2、梁啟超故居
梁啟超故居及「飲冰室」書齋坐落在天津河北區民族路44、46號,佔地2500平方米。2002年10月在梁啟超原寓所修建成「天津梁啟超紀念館」。梁啟超1912年在結束了長達15年流亡生活歸過後,於1915年定居天津。
3、溥儀的靜園
溥儀的靜園位於天津市和平區鞍山道上,內部裝飾很優雅,經過翻修後恢復了它當初的模樣,是3A景區。
4、張學良故居
張學良故居坐落法租界32號路(今和平區赤峰道78號),是一所西洋集仿式樓房,張氏在二、三十年代來津常住此處。
5、霍元甲故居
霍元甲故居紀念館整體建築為軸線對稱式布局,由神道、石獅、享殿、石牌坊、寢園組成。陵園還設有霍元甲生平事跡陳列館。展覽包括四部分:幽燕之初露鋒芒;奮發智勇,永雪國恥;創建精武,強國強種;愛國精神,發揚光大。
D. 天津的十大名勝古跡有哪些
天津的十大名勝古跡有:海河、張學良故居、大悲禪院、鼓樓、古文化街、五大道小洋樓、海河意式風情區、薊縣風光、七裏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靜園。
海河:
座落在河北區南端,曾是天津近代史上義大利租借地的中心區,已有近百年歷史,原有街區及建築基本保持原貌,是至今中國乃至東北亞地區最大的也是唯一的義大利文化集中地。在這個區域的周圍有諸多著名的近代和現代歷史名人故居,有梁啟超飲冰室、李叔同故居、曹禺故居和袁世凱、馮國璋宅邸等。
薊縣風光:
薊縣居津京唐承四市的腹心,古稱漁陽,是天津的歷史文化古城,境內山青水秀、峰巒疊翠、名勝古跡遍布全縣。有聞名遐邇的盤山、黃崖關長城、翠屏湖、石趣園、遼代白塔、唐代獨樂寺;還有以「八仙」在此野餐小憩的神話故事命名的八仙山、號稱「天津第一高峰」的九山頂、有觀賞與科研價值的中上元古界地層剖面、水伴石生的大峽谷。
七裏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七裏海是1992年經國務院批准建立的國家級海洋類型自然保護區,位於寧河縣西北部,是海退後形成的古瀉湖潮窪地。潮白河南北貫穿,將濕地分為東、西七裏海,總面積約為9500公頃。七裏海生物物種多樣,是許多珍稀和瀕危野生動物遷徙、棲息、繁殖的基地。水生植物涉及12群落,植物200多種,國家保護三類植物3種,主要植物為蘆葦;動物有100多種,其中國家保護一類動物11種,二類動物14種,國家重點保護鳥類達10多種。
E. 天津附近有什麼紅色旅遊景點啊
天津附近的紅色旅遊景點如下:
1、周鄧紀念館
周恩來鄧穎超紀念館位於天津水上公園風景區,建於1998年2月28日,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全國廉政教育基地和國家一級博物館;
主展廳內有:周恩來生平展「人民總理周恩來」、鄧穎超專題展「鄧穎超—20世紀中國婦女運動的先驅」;
西花廳專題陳列廳設有復原陳列和主題文物展「偉大的情懷」;專機陳列廳陳列著蘇聯政府贈送給周恩來總理的伊爾-14型678號專機,為國家二級文物。
2、平津戰役紀念館
平津戰役紀念館,位於天津市紅橋區,是一座全面介紹平津戰役的現代化展館,於1997年建成,佔地4.7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4萬平方米,由勝利廣場、主展館、多維演示館和軍威園四部分組成;
平津戰役紀念館基本陳列包括:戰役決策、戰役實施、人民支前、偉大勝利、英烈業績五個部分。該館是反映中國解放戰爭三大戰役之-平津戰役的專題紀念館。聶榮臻元帥為紀念館題寫了館名。2017年12月,入選教育部第一批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營地名單。
3、白洋淀
北洋軍閥統治時期,一些早期加入黨組織的共產黨員就在淀區開展農民運動,播撒革命火種,日本侵華,資源物產豐富,航運發達,交通便利,戰略意義極其重要的白洋淀淪陷;
在黨組織領導下,淀區人民建立起抗日武裝隊伍「雁翎隊」,展開了機智勇敢和頑強不屈的抗日斗爭,白洋淀周圍的安新、高陽、任丘、蠡縣等縣,組織抗日游擊隊,白洋淀成為當時冀中華北地區最重要的敵後抗日根據地之一。
4、盤山烈士陵園
其入選《全國紅色旅遊景點景區名錄》,建築物宏偉壯觀,富有民族風格。園內松柏蒼郁,肅穆庄嚴,紀念碑用漢白玉石塊砌成,四周碑文分別是聶榮臻題寫的「光榮烈士永垂不朽」;
謝覺哉題寫的「永遠活在人民心中」、李運昌題寫的「為人民革命事業而犧牲的英雄們永垂不朽」、宋劭文題寫的「抗日英雄浩氣常存」,烈士紀念館內有毛澤東主席的題詞和烈士遺像、傳略及烈士英名錄。
5、八路軍一二九師司令部
1940年八路軍為抗擊侵華日軍,揮師挺進太行山區,一二九師司令部12月底遷駐赤岸村,劉伯承師長、鄧小平政委、李達參謀長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此領導廣大軍民,徹底粉碎了日軍對根據地的殘酷掃盪;
解放戰爭中,在這里指揮了上黨、平漢等戰役,為取得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勝利作出了巨大的貢獻。1945年12月遷至武安,一二九師共在這里生活、戰鬥了五年的時間,與當地人民結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誼;
在紀念抗戰勝利50周年之際,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軍委副主席劉華清揮筆書寫了「勿忘一二九師,激發愛國精神」,贈給涉縣人民,如今,一二九師司令部舊址已被河北省委、省政府確定為全省首批18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之一。
F. 求天津市內名人故居具體地址。越多越好。十一出去玩。有回答好的會加分的。
飲冰室
梁啟超是中國近代維新派領導人之一,廣東新會人。和康有為一起,倡導變法維新,並稱"康梁"。早年所作政論文,流利暢達,感情奔放,頗有特色。其著作編為《飲冰室合集》。梁啟超故居位於天津河北區民族路44號,飲冰室位於河北區民族路46號。這兩所住宅是民國初年梁啟超購買周國賢舊意租界西馬路空地所建。民族路寓所為意式兩層磚木結構樓房,建於1914年。主樓為水泥外牆,塑有花飾,異型紅色瓦頂,石砌高台階,建築面積1121平方米;書齋"飲冰室"為淺灰色兩層洋樓,建於1924年。首層為其書房,二樓做卧室和會客。梁啟超後期著述均於此完成。"飲冰室"系義大利建築師白羅尼歐專為其設計,造型別致典雅。建築面積949.50平方米。
吉鴻昌故居
吉鴻昌故居坐落法租界40號路(今和平區花園路5號),是一座三層小洋樓。初建於1917年,由沙得利工程司設計,共有樓房11間,平房2間,建築面積1000多平方米,磚木結構,紅機磚清水牆。
吉鴻昌,河南省扶溝人。生於光緒二十一年(1895),1913年從軍,歷任團、師、軍長,寧夏省主席、二十二路軍總指揮等職。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因反對內戰,拒絕執行蔣介石向紅軍發動軍事進攻被迫解職,攜眷出國考察。1932年「一二八」上海淞滬之戰爆發後毅然回國。1933年與馮玉祥、方振武在察哈爾組建抗日同盟軍,任前敵指揮,曾收復多倫。
吉鴻昌於1930年以有餘堂名義買下法租界40號路這座樓房。1933年抗日同盟軍在蔣介石與日本侵略軍夾擊下失敗,吉鴻昌返回天津住在這里,繼續進行抗日活動。他在這所住宅樓內籌措經費,搜集武器,進行秘密革命活動。為了適應地下工作需要,將這所樓房進行改造,將二樓的三個門改成七個門,使樓內門門相通,間間相連。樓上南側做客廳,牆壁上懸掛吉氏親筆所書條幅:松間明月長如此;身外浮雲何足論。三樓是地下黨秘密印刷室,樓下為接待地下黨員住房。院牆爬滿藤蘿,使這座紅樓熠熠生輝。
張學良故居
張學良故居坐落法租界32號路(今和平區赤峰道78號),是一所西洋集仿式樓房。張氏在二、三十年代來津常住此處。
張學良,字漢卿,遼寧省海城人,光緒二十七年(1901)生。東北講武學堂畢業,歷任旅、師、軍長,軍團司令、東北保安司令、東北邊防司令長官、全國陸海空軍副總司令、北平綏靖主任、軍事委員會北平分會委員長、西北「剿匪」總司令等職。1936年張學良與西北軍楊虎城發動了震驚中外的雙十二(193年十二月十二日)「西安事變」,扣押蔣介石,逼蔣抗日,奠定了第二次國共合作、全民抗戰基礎。
張氏故居有前後兩幢磚木結構樓房,前樓建於1921年,為三層帶地下室;後樓為二層,建於1926年。兩幢共有樓房42間,建築面積1270.4平方米。建築總面積1401.65平方米,總佔地面積1.495市畝。
該所建築造型豪華、美觀、大方。前樓正面二、三層設有屋頂平台;室內寬大考究,內部樓梯、地板、門窗等均採用菲律賓木料;衛生設備具全,院內廣植草坪。
該樓以張壽懿(張作霖五夫人)名義購自法國領事館。1949年後張壽懿去香港,由其子張學銓管理出租。1956年進行私房改造後由國家經營,1960年改按公產掌管。
張自忠故居
張自忠故居先後有兩處。一處在河北大經路天津市政府內後院(現河北區金鋼橋醫院);另一處在英租界倫敦道(今和平區成都道60號)。
張自忠,字藎忱,山東臨清人。生於光緒十七年(1891),宣統三年(1911)考入天津法政學堂,1914年從軍,曾先後任西北軍團、旅、師長,開封軍官學校校長。九一八事變後,日軍侵犯長城,二十九軍奮起抵抗,張氏率三十八師在喜峰口、羅文峪大敗日軍。七七事變後,張又化裝出走後方,任五十九軍軍長,在臨沂、台兒庄戰役中功勛卓著,後升為三十三集團軍司令,轉戰鄂西、豫南等地。1940年5月在湖北宜城、襄河一線截擊日軍主力,身陷重圍,壯烈犧牲。
張氏在任天津市長期間,於1936年8月以慶安堂名義購得英租界倫敦道厚德堂川記空地一塊,計4.356市畝,建成樓房一所(成都道60號)。主樓三層,後樓二層,共16間,院內另有平房14間,建築總面積1400餘平方米。主樓一樓有會議室;二樓設兩座平台;三樓有屋頂平台;後樓一樓為餐廳,二樓為書房。進大門右側平房也設有會議室,左側平房為傭人住房及門房。這所住宅現為天津市民政局辦公宋哲元故居
宋哲元,字明軒,山東樂陵人,光緒十一年(1885)生。光緒三十三年(1907)從軍,北京武衛右軍隨營武備學堂畢業,歷任團、旅、師、軍長,方面軍總指揮、集團軍總司令、戰區副司令長官等職,並先後兼任熱河、陝西、察哈爾、河北省長,平津衛戍司令兼北平市長、冀察政務委員會委員長。
宋氏在九一八事變後於1933年率二十九軍在長城抗擊日寇,取得重大勝利。七七蘆溝橋事變,宋哲元率部打響了抗日戰爭第一槍。此後轉戰平漢、津浦沿線。
宋氏在津住所有英租界17號路與29號路兩處(今和平區新華路231號與南京路86號)。其中17號路(今新華路231號)是宋哲元於1932年以明仁堂名義購自英商先農公司經營產業,是一座二層磚木結構樓房,有樓房21間,平房8間,廈子兩條,建築面積763平方米。該樓沿新華路一側從上到下帶玻璃窗。宋氏於1932~1937年來津期間,攜夫人及子女即寓居此處。
此外,南京路86號(英租界29號路)是宋氏於1934年以德蔭堂宋名義購自義品公司,佔地2.326市畝,是一所帶地下室的西式平房,共11間,過道5間,地窨子10間,磚瓦平房2間;磚木平房4間,建築面積700餘平方米。院內有花壇,廣植樹木,是宋氏專做會客、開會與小憩之所用房。
周學熙故居
周學熙故居周學熙,安徽至德(今安徽東至)人,同治四年(1865)生,近代著名實業家。曾任開灤礦務局總辦、直隸候補道。袁世凱任直隸總督時委派周氏創辦銀元局、直隸工藝總局、高等工業學堂等。光緒三十二年(1906)在唐山創辦啟新洋灰公司、灤州礦務局。光緒三十四年( 1908 )又在北京創辦京師自來水公司。辛亥革命以後於1912年與1915年兩次出任北洋政府財政總長,創辦華新紡織公司,在天津、青島、唐山、衛輝創辦四個華新紗廠。
周氏故居在英租界32號路(今南京路)及38號路(今澳門路)。該處系周氏於1912~1921年先後購買三塊地皮約12市畝,修建成三組住宅(今南京路三多里及澳門路1-3-5-7號),人稱「周公館」。
孫仲凱故居
孫仲凱,天津人,光緒十九年(1893)生。天津「新八大家」之一(辛亥革命後,天津流行「新八大家」的說法,其中如元隆孫家、敦慶隆紀家、周益興范家、瑞興益金家等多屬於新興資產階級)。孫家以經營棉紗致富,是天津著名的綢緞庄——元隆東家。1921年後又開辦慶生棉紗店,包銷裕元紗廠全部棉紗,並先後投資元聚、元裕、通成興、隆生等棉紗庄及普豐、祥豐、慶益等銀號、慶義米面庄等,是天津著名的商業資本家。
孫氏故居在法租界樊主教路(今和平區新華路120號)。1933年孫家在這里購得空地一塊,計3.96市畝,委託中國工程司閻子亨建築師設計。
孫氏故居有一個大的院落,大門為屋字式門樓,門洞前後側設計為古典式雙圓柱。東西向長方形庭院,按坐北朝南順序排列三幢三層(局部四層)樓房,磚木結構、大筒瓦頂(局部為平頂),機磚清水牆(局部為混水牆),木樓板。除中樓正面外檐為玻璃門窗、混凝土樓梯外,其餘均為菲律賓木門窗、樓梯。室內裝飾豪華,設備齊全。中樓底層中間部突出,頂子做成紅缸磚面層,作為二樓門廳的平台,兩側有弧形單跑仿青石刷石階梯。院內建有門房、車房、廚房、儲藏室及一座小花園。
石元仕故居
石元仕故居石元仕是天津著名的八大家之一(「八大家」是天津近代的巨富豪門。相傳在咸豐年間開始流傳有關「八大家」的口訣:「韓、高、石、劉、穆、黃、楊、益照臨」。韓是指天成號韓家;高是指益德裕高家;石是指楊柳青石家;劉是指土城劉家;穆是指正興德穆家;黃是指振德黃家;楊是指長源楊家及益照臨張家),人稱「楊柳青石家」,是一個大地主兼大資本家。
石家大院位於楊柳青鎮估衣街--河沿街,始建於光緒元年(1875)。其後又陸續擴建,形成一所大的莊院,佔地6000平方米,南北長96米,東西寬62米,有房屋200餘間,建築面積2960平方米。
石家大院建築宏偉。在院中間以四角垂花門樓串通的甬道為中軸線,把整座建築分割為
東西兩部分,排列成五進院。西部由北往南第一進院是北客廳;第二進院是串廊院,與南面鴛鴦樓相接;第三進院有戲台一座,並建有南客廳;第四進院南面為花廳接待貴賓,北面大廳陳設古玩、字畫;過月亮門進入第五進院建有外帳房。迎面南門有一座磚雕大影壁。東部由北往南第一進院為內帳房與北客廳;第二、三、四進院為住宅和女客廳;第五進院是南書房。通過東部院子的東側甬道,建有廚房、車棚、馬廄、傭人住房等。
石家大院全部建築均採用楠、樟、柏等優質木材;石料為大青細石,建築主體是磨磚對縫,彩繪油漆、雕梁畫棟,富麗堂皇。工藝裝飾除我國傳統風格外,還兼收西方造型,使整座建築顯得色彩斑斕。
曹錕故居
曹錕,直系軍閥首領。1938年5月在天津病故。他是北洋政府的最後一個大總統,在天津有四處豪華住宅。
其一,在河北五馬路、黃緯路,叫「曹家花園」,這所住宅原系買辦孫中英於光緒二十九年(1903)所建。1922年轉賣給曹錕後又大興土木,增建廊廡、亭池、島榭,建成一座豪華的園林別墅。佔地面積200餘市畝,樓、平房4000多平方米。
其二,在英租界19號路(今和平區河北路211號),1922年建,有前後兩道院。前院建中西結合二層帶地下室主樓一座,磚木結構,高台階;後院建三座二層小洋樓,並列建一座花牆將前後院分開。三所小樓中右側是少爺樓;左側為小姐樓;中間是賓客樓。靠兩側院牆建兩座條形帶地下室小樓,是男女傭人住房。中有一個地下室建有水牢(男牢)、旱牢(女牢),整所住宅共有樓房78間,平房27間,建築面積2370平方米。
其三,在英租界43號路(今和平區洛陽道45號)。1923年建,為西式二層磚瓦樓房,帶地下室,共有樓、平房42間,建築面積1153平方米。主樓前檐有四棵鋼筋混凝土立柱,塑有花紋。外牆鑲黃色瓷磚,內部裝飾考究,全所樓房富麗堂皇。
其四,在意租界二馬路(今河北區民主道27~29號),1919~1920年修建,前後共兩幢二層帶地下室磚木結構西式小洋樓,佔地面積5.66市畝,共有樓、平房月間,建築面積2468平方米。
G. 天津五大道有哪些名人故居它們背後有哪些歷史呢
今天上官將為大家介紹位於天津市和平區的五大道景區,在1860年鴉片戰爭爆發以後,天津被劃為通商口岸,隨即英、法、美、德、日等九國相繼在天津劃分租界,簽訂北京條約。當年在九國租界中面積最大的美英租界就是五大道景區。
天津五大道,無數名人故居建於此地,曾居住過兩位總統和多名領導
大理道兩邊各式的歐陸風格的單體小樓是非常有特色的,首先是大理道三號蔡成勛舊居。蔡成勛是天津人,曾任北洋政府陸軍總長。這座小洋樓是在西式風格的庭院中建起了中式祠堂,成為五大道風貌建築中的一景。是大理道57號有一棟英式建築,它就是潛伏諜報博物館,據說電視劇潛伏中的原型人物活動地點就是這里了。位於大理道66號的是和平賓館,原是孫振芳的舊居,解放以後改為政府招待所。
H. 天津都有那些名人故居
吉鴻昌故居
吉鴻昌故居坐落法租界40號路(今和平區花園路5號),是一座三層小洋樓。初建於1917年,由沙得利工程司設計,共有樓房11間,平房2間,建築面積1000多平方米,磚木結構,紅機磚清水牆。
吉鴻昌,河南省扶溝人。生於光緒二十一年(1895),1913年從軍,歷任團、師、軍長,寧夏省主席、二十二路軍總指揮等職。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因反對內戰,拒絕執行蔣介石向紅軍發動軍事進攻被迫解職,攜眷出國考察。1932年「一二八」上海淞滬之戰爆發後毅然回國。1933年與馮玉祥、方振武在察哈爾組建抗日同盟軍,任前敵指揮,曾收復多倫。吉鴻昌於1930年以有餘堂名義買下法租界40號路這座樓房。1933年抗日同盟軍在蔣介石與日本侵略軍夾擊下失敗,吉鴻昌返回天津住在這里,繼續進行抗日活動。他在這所住宅樓內籌措經費,搜集武器,進行秘密革命活動。為了適應地下工作需要,將這所樓房進行改造,將二樓的三個門改成七個門,使樓內門門相通,間間相連。樓上南側做客廳,牆壁上懸掛吉氏親筆所書條幅:松間明月長如此;身外浮雲何足論。三樓是地下黨秘密印刷室,樓下為接待地下黨員住房。院牆爬滿藤蘿,使這座紅樓熠熠生輝。
霍元甲故居陵園
精武元祖霍元甲,以其精湛的武術技藝、強烈的愛國精神享譽中外。天津西青區小南河村的一座農舍便是霍元甲的故居。這是一個青瓦土坯牆普通農舍式的院落,內有一明兩暗的三間土坯房,房屋內陳設著當年的生活用具及當時情況的簡介,堂屋內霍元甲的遺像是19O9年在津拍攝的,兩側的唁聯「一生俠義、蓋世英雄」是他的次子霍東閣所寫,東屬為霍元甲生前的卧室。
霍元甲(1869-1909年),出生於天津的武術世家,自幼苦練武功。他的武功不僅繼承了祖傳絕技,而且旁參各派,博採眾長,練就了超群武藝,曾打敗了當時號稱天下無敵的俄國大力土和英國大力士,力挫日本柔道隊,大振國威。為了強國強民,他在上海創辦了上海精武體育會,孫中山曾為之題寫「尚武精神」幾個大字。後來,霍元甲被人以治病為名投毒害死。他死後,其弟子扶樞歸里,將他葬於小南河村南。霍元甲雖英年早逝,但是他所倡導的精武精神卻得以流傳和發揚。
目前,精武體育會已遍布國內外,尤其在東南亞等地更為盛行。為了紀念這位精武元祖,家鄉人民為他修建起陵園,在墓前的漢白玉牌坊上刻有孫中山先生題寫的「尚武精神」四個金字,霍元甲的半身塑像屹立於陵園的花木叢中。
張學良故居
張學良故居坐落法租界32號路(今和平區赤峰道78號),是一所西洋集仿式樓房。張氏在二、三十年代來津常住此處。
張學良,字漢卿,遼寧省海城人,光緒二十七年(1901)生。東北講武學堂畢業,歷任旅、師、軍長,軍團司令、東北保安司令、東北邊防司令長官、全國陸海空軍副總司令、北平綏靖主任、軍事委員會北平分會委員長、西北「剿匪」總司令等職。1936年張學良與西北軍楊虎城發動了震驚中外的雙十二(193年十二月十二日)「西安事變」,扣押蔣介石,逼蔣抗日,奠定了第二次國共合作、全民抗戰基礎。
張氏故居有前後兩幢磚木結構樓房,前樓建於1921年,為三層帶地下室;後樓為二層,建於1926年。兩幢共有樓房42間,建築面積1270.4平方米。建築總面積1401.65平方米,總佔地面積1.495市畝。該所建築造型豪華、美觀、大方。前樓正面二、三層設有屋頂平台;室內寬大考究,內部樓梯、地板、門窗等均採用菲律賓木料;衛生設備具全,院內廣植草坪。
該樓以張壽懿(張作霖五夫人)名義購自法國領事館。1949年後張壽懿去香港,由其子張學銓管理出租。1956年進行私房改造後由國家經營,1960年改按公產掌管。
徐世昌故居
徐世昌,字卜五,天津人,咸豐五年(1855)生。清末曾兩次出任軍機大臣。辛亥以後,於1918年任北洋政府大總統,1922年被曹錕逼迫下台隱居津門。
徐氏在津置有多處房產,其中在英租界牛津道(今和平區新華南路與睦南道、馬場道交口),購得空地一塊15.3市畝,修建了九所樓房共計181間,建築面積4347平方米。這九座樓房雖然建在一塊宅基上,但自成體系,徐氏自住一所,其餘為眷屬分住。
徐氏自住的是一個獨立大院,佔地6.35市畝,共有樓房26間,平房4間,建築面積1085平方米,是一所西式三層樓,混合結構,紅磚瓦頂。樓門前四磴台階、平台,紅缸磚砌面,一樓有客廳、休息室、更衣室、餐廳、洗澡間等;二樓為卧室、書房、辦公室、內客廳;三樓為頂子間。
此外,徐世昌還有一所住宅,在英租界咪哆士道(今和平區泰安道),是他在1927年化名徐弢喬購買漢森洋行宅地9市畝,修建成西式磚瓦三層樓房一座,計27間,平房17間。這所建築是花園住宅,造型美觀,庭院內有假山、亭子、魚池、花窖等。
黎元洪故居
黎元洪,湖北黃陵人,同治三年(1864)生。辛亥武昌起義後被擁戴為領袖,藉此聲譽,先後於1916年與1922年出任民國政府大總統。下台後隱居天津,他在津有兩處住宅。
其一,在英租界盛茂道(今和平區河北路219號)是他1912與1918年先後以黎大德堂名義購自英租界工部局,土地共三塊8.096市畝,後又購自張金鑒堂上地4.69市畝。黎氏在買進這些土地後,委託一個外國建築師,先後建成東樓、中樓、西樓、戲樓與花園等,共建房171間,建築面積8516.5平方米。其中樓房150間,平房21間。東樓房是一所西式二層帶地下室混合結構,機磚、瓦頂,雙槽門窗,菲律賓木地板;西樓為法式三層樓房,高台階,樓上有平台、涼亭、裝飾富麗堂皇。中樓又叫鴛鴦樓,也是一所西式二層樓房,前後被花園圍繞。戲樓有休息廳、客廳,一些著名的演員在此唱過堂會。
其二,在德租界威廉路(今河西區解放南路256號),是黎氏1917年以宋卿府君名義購置的一塊3.72市畝房產,經拆除後修建成一所花園住宅,共有房44間,建築面積1878平方米是一所西式三層洋樓,磚混結構,混水牆,砂石面,尖形瓦頂,大理石台階,整座建築與室內裝飾都十分講究。院內有噴水池、方亭、石雕仙人像等,黎氏於1928年即死於這寓所。以上兩所住宅幾經拆改建,原建築不復存在。
梁啟超故居
梁啟超,字卓如,號任公,又號飲冰室主人,是戊戍變法主要成員之一,與康有為齊名,近代史稱「康梁變法」。辛亥革命後曾先後出任北洋政府司法總長、幣制局總裁、財政部長等職。
梁啟超是中國近代很有影響的人物,一生著作甚豐。他於民國初年在天津意租界西馬路(今河北區民族路)購得一塊地皮,面積約4市畝,於1914年建成一所住宅,此後又建一所書齋--飲冰室,住宅為二層西式樓房,前後共有兩幢。前樓為主樓,帶地下室。一、二層各有9間居室。整體建築分為兩部分,東半部為梁氏專用,有小書房、客廳、起居室等;西半部是家屬住房。後樓為附屬建築,有廚房、鍋爐房、貯藏室、傭人住房等。前樓與後樓有走廊、天橋連接。整所建築面積1100餘平方米,主樓為磚木結構,水泥罩面,塑有花紋,異形紅色瓦頂,石砌高台階,雙槽門窗,整所建築相當講究,有花園、汽車房、傳達室。
飲冰室在今河北區民族路46號,與住宅(民族路44號)相連,建於1924年,是一所淺灰色兩層小洋樓。樓內正面有三個小拱廳,門前兩側是石台階,當中有蓄水池,池中雕一座石獸,口中噴水常年不斷。一樓正中為大廳,大廳周圍5間房子除1間為雜房外,其餘為書房和圖書室。二樓靠西北角也是1間大廳,靠東南角有幾間主要作卧室或圖書資料室。梁氏後期就住在這里從事著述。
梁氏的飲冰定由義大利建築師白羅尼歐設計,為天井外廊式帶封閉罩棚。建築造型別致,正中大廳實際是天井院的罩棚,罩棚高出屋頂,用花玻璃鑲成。該所建築共有房34間,建築面積949.5平方米。
張自忠故居
張自忠故居先後有兩處。一處在河北大經路天津市政府內後院(現河北區金鋼橋醫院);另一處在英租界倫敦道(今和平區成都道60號)。
張自忠,字藎忱,山東臨清人。生於光緒十七年(1891),宣統三年(1911)考入天津法政學堂,1914年從軍,曾先後任西北軍團、旅、師長,開封軍官學校校長。九一八事變後,日軍侵犯長城,二十九軍奮起抵抗,張氏率三十八師在喜峰口、羅文峪大敗日軍。七七事變後,張又化裝出走後方,任五十九軍軍長,在臨沂、台兒庄戰役中功勛卓著,後升為三十三集團軍司令,轉戰鄂西、豫南等地。1940年5月在湖北宜城、襄河一線截擊日軍主力,身陷重圍,壯烈犧牲。張氏在任天津市長期間,於1936年8月以慶安堂名義購得英租界倫敦道厚德堂川記空地一塊,計4.356市畝,建成樓房一所(成都道60號)。主樓三層,後樓二層,共16間,院內另有平房14間,建築總面積1400餘平方米。主樓一樓有會議室;二樓設兩座平台;三樓有屋頂平台;後樓一樓為餐廳,二樓為書房。進大門右側平房也設有會議室,左側平房為傭人住房及門房。這所住宅現為天津市民政局辦公用房。
天津靜園
靜園位於和平區鞍山道70號,建於1921年。主要建築為前後兩幢磚木結構二層西式小樓及書房、庫房等,佔地3360平方米,建築面積2062平方米。其內部裝修為日式住宅。園內曲徑長廊,怪石清泉,設有地燈。周圍庄牆環繞,裝飾講究,顯示出一個「靜」字。該建築原名乾園,是民國時期參議院議員、駐日公使陸宗輿的住宅。1929年7月,清帝溥儀攜婉容、文秀由張園遷此居住。因溥儀的「靜觀變化、靜待時機」,故得名靜園。靜園現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李叔同故居
李叔同生於天津,祖籍浙江平湖人,出身富商兼書香門第。自幼酷愛文學藝術,以擅長書法、繪畫、音樂、篆刻而聞名中外。後來他目睹北洋軍閥禍國殃民,心灰意冷,出家為僧,法號弘一,世人尊稱「弘一法師」。李叔同故居位於海河岸邊的河北區糧店後街60號院內。這座呈「田」字形的清代建築距今已有150餘年的歷史。為了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紀念這位生長在天津的中國近代文化大師,1990年10月23日李叔同書法碑林河北區宙緯路揭幕。碑林系古典園林式建築,鐫刻著大師中晚期書法80多件,一座1.2米高的大師銅塑像巍然矗立其間。碑林還刻有眾多著名書法家的詠懷之作。
I. 梁啟超故居的天津故居
梁啟超故居位於天津河北區民族路44號 ,飲冰室位於河北路46號。這兩所住宅是民國初年梁啟超購買周國賢舊意租界西馬路空地所建。民族路寓所為意式兩層磚木結構樓房,建於1914年。主樓為水泥外牆,塑有花飾,異型紅色瓦頂,石砌高台階,建築面積1121平方米;書齋飲冰室為淺灰色兩層洋樓,建於1924年。首層為其書房,二樓做卧室和會客。梁啟超後期著述均於此完成。飲冰室系義大利建築師白羅尼歐專為其設計,造型別致典雅。建築面積949.50平方米.梁啟超是中國近代很有影響的人物,一生著作甚豐。他於民國初年在天津意租界西馬路 ( 今河北區民族路 ) 購得一塊地皮,面積約4 市畝,於 1914 年建成一所住宅,此後又建一所書齋 -- 飲冰室,住宅為二層西式樓房,前後共有兩幢。前樓為主樓,帶地下室。一、二層各有 9 間居室。整體建築分為兩部分,東半部為梁氏專用,有小書房、客廳、起居室等;西半部是家屬住房。後樓為附屬建築,有廚房、鍋爐房、貯藏室、傭人住房等。前樓與後樓有走廊、天橋連接。整所建築面積 1100 余平方米,主樓為磚木結構,水泥罩面,塑有花紋,異形紅色瓦頂,石砌高台階,雙槽門窗,整所建築相當講究,有花園、汽車房、傳達室。飲冰室在今河北區民族路46號,與住宅(民族路44號)相連,建於1924年,是一所淺灰色兩層小洋樓。樓內正面有三個小拱廳,門前兩側是石台階,當中有蓄水池,池中雕一座石獸,口中噴水常年不斷。一樓正中為大廳,大廳周圍5間房子除1間為雜房外,其餘為書房和圖書室。二樓靠西北角也是1間大廳,靠東南角有幾間主要作卧室或圖書資料室。梁氏後期就住在這里從事著述。
梁氏的飲冰室由義大利建築師白羅尼歐設計,為天井外廊式帶封閉罩棚。建築造型別致,正中大廳實際是天井院的罩棚,罩棚高出屋頂,用花玻璃鑲成。該所建築共有房34間,建築面積949.5平方米。
J. 天津近代史上的遺址或者建築都有哪些
1.天後宮:中國最北媽祖廟,世界三大媽祖廟之一
2.意式風情區:是義大利本國以外在世界上唯一一處大型建築群(推薦)
3.天津博物館,即銀河廣場
4.周恩來鄧穎超紀念館、平津戰役紀念館等 (推薦)
5.薊縣的盤山風景區、薊縣獨樂寺
6.霍元甲紀念館
7.楊柳青博物館,即石家大院,安家大院(推薦)
8.小站練兵場:袁世凱練兵之地
9.大沽口炮台
10.古文化街:津門十景之一,街內有近百家店堂(推薦)
11.海河旁邊故居群:曹禺故居、梁啟超飲冰室、曹錕故居、馮國璋故居、華世奎故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