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天津資料 » 天津三絕是什麼以及他們的故事
擴展閱讀
福州倉山科拓車場在哪裡 2025-07-01 13:39:19
z24深圳哪個站 2025-07-01 12:49:42

天津三絕是什麼以及他們的故事

發布時間: 2023-02-14 15:43:44

㈠ 「天津三絕」美食是哪三絕

天津三 絕美食又稱天津風味食品三絕,是指「狗 不理包子」、「十八街麻花」、「耳朵眼 炸 糕」,天津三種傳統美食。

狗 不理包子

天津賣包子的多種多樣,除有北門西劉記牛肉包,東馬路恩發德羊肉包,宮南大街石頭門坎素包,還有侯家後狗不理豬肉包。沿傳到今天,論聲名的遠揚和營業的興旺,則以狗 不理包子為個中之最。他冠 居天津三 絕之首。

十八街麻花

當時天津賣炸麻花的店攤可不少,層次質量各不相同,創始人為與其他人競爭,獨出心裁精心設計,除將炸麻花的面改為半發面外,他還在麻花白條中間加一條含有桂花、糖、桃仁、青紅絲、冰糖等各種小料的酥餡。

耳朵眼炸糕

耳朵眼炸糕的「耳朵眼」三字與狗 不理包子的「狗 不理」三字一樣,全不是真正的商店字型大小名稱。耳朵眼炸糕因為賣這個炸糕的店鋪處在一個狹窄的小胡同口,這條胡同正好名叫耳朵眼胡同,因而得名。

㈡ 美食「天津三絕」究竟是指的哪三絕它們各自有什麼由來

世界上的美味特別多,如果你吃得不夠多,那就是你沒有認真的去發掘。雖然世界上的美食很多,但是小吳覺得我們中國的美食才是最好吃的。而且中國擁有八大菜系,甚至飲食文化擁有千年的歷史,相信沒有任何國家敢跟中國比美食。

剛做好的包子吃起來鮮而不膩,清香適口。甚至還是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遺產。第二道美食就是耳朵眼炸糕,這道美食也是在1900年清朝時期出現的。舊時因店緊靠耳朵眼胡同而得名。耳朵眼炸糕也是需要精選材料,物美價廉,還贏得「炸糕劉」此稱號。

最後一道美食就是十八街麻花,桂發祥十八屆麻花是傳統名點,而且還與天津狗不理包子和耳朵眼炸糕並稱「天津三絕」,在1996年的時候,就被命名為「中華老字型大小」,還得到了國家授權的金獎。不知道你們都吃過哪一些呢?

對此,小編想說,不管是不是中華老字型大小的小吃,都不要太成功,在沒有保證質量的情況下哄抬價格。長此以往,會消耗大家的信任。你覺得呢?歡迎評論留言!

㈢ 天津三絕是什麼

天津「三絕」享譽天下

天津的狗不理包子、耳朵眼炸糕和十八街大麻花,被人們稱為天津風味小吃中的「三絕」,不僅有名沽上,享譽全國,而且受到國際友人的贊揚。

回顧這三絕的創始人,別看他們出身貧寒,但他們都有志氣,不斷鑽研烹飪技術,特別重視投料標准,絕不自欺欺人,故製做出了顧客信得過的食品,這三種絕品小吃直至現在仍是天津人的驕傲。

先說狗不理包子。天津賣包子的多種多樣,除有北門西劉記牛肉包,東馬路恩發德羊肉包,宮南大街石頭門坎素包,還有侯家後狗不理豬肉包。沿傳到今天,論聲名的遠揚和營業的興旺,則以狗不理包子為個中之最,它冠居天津三絕之首。

「狗不理」始創於1858年。清咸豐年間,河北武清縣一農家,四十得子,為求平安取名「狗子」,期望像小狗一樣好養活(按照北方習俗,此名飽含著淳樸的摯愛親情)。狗子14歲來津學藝,在一家蒸食鋪做小伙計。狗子心靈手巧又勤奮好學,練就一手好活,不甘寄人籬下,自己擺起了包子攤。包子是以水餡兒半發面、口感柔軟、鮮香不膩、形似菊花、色香味形都獨具特色,引得十里百里的人都來吃包子,生意十分興隆,狗子忙得顧不上跟顧客說話。這樣一來,吃包子的人都說「狗子賣包子不理人」,日久天長,都叫他「狗不理」。

當年,袁世凱在天津編練新軍,將狗不理包子帶入皇宮,敬獻慈禧,太後膳畢大悅,曰:山中走獸雲中燕,腹地牛羊海底鮮,不及狗不理香矣,食之長壽也。從此,狗不理名聲大振。狗不理的特點主要體現在調餡、和面以及蒸包火候等方面,它有嚴格的投料標准和操作規程,經過精細製作,蒸出的包子水分大,營養豐富,看著鮮美柔軟,吃著肥而不膩,清香適口,易於消化,所以多年來受到中外顧客的贊賞。狗不理包子鋪老字型大小在天津開設了四個分店。從1980年以來,先後同國內的北京、杭州、桂林、哈爾濱、石家莊、泊頭市、包頭、滄州、邢台、北戴河等20多個地區進行聯營,開設分店。在日本東京也開辦了狗不理包子分號,其名聲已經傳向世界。

再說耳朵眼炸糕。耳朵眼炸糕的「耳朵眼」三字,與狗不理包子的「狗不理」三字一樣,全不是真正的商店字型大小名稱。耳朵眼炸糕因為賣這個炸糕的店鋪地處在一個狹窄的小胡同口,這條胡同正好名叫耳朵眼胡同,因而得名。耳朵眼炸糕的創始人是一位回民名叫劉萬春,也是窮苦人家出身。劉萬春在清末光緒年間湊了些錢,購置一盤小石磨、一口鍋和一輛小推車。他同妻子和孩子們一齊動手,有的磨面、和面,有的做餡,然後推著小車到估衣街、南門外各處走街串巷,現炸現賣。劉萬春在小車上掛著一塊小木牌,牌上寫著「回民劉記」四個字,這就是他最早賣炸糕的標記。當時每天可賣二三十斤面的炸糕,賴此維持全家生活。

劉萬春這樣風吹日曬地在街頭生活了好幾年,到1892年時,他開始在北門外路東找了一間小門臉,後來擴為兩間,又租用隔壁鄰居的兩間樓上,成為一個炸糕鋪。

劉萬春經營炸糕鋪,雖是小本營業,但他精心操作,以貨贏人。選料謹嚴,製作精細,採用北河、西河產的好黏黃米,經水泡脹,用石磨磨成粥狀,盛在布袋中,淋水發酵後兌入適量鹼當做皮面。另選用上好的硃砂紅小豆煮開花後放一點食鹼,撈出過籮、搓沙、去皮,同時用優質紅糖熬好糖汁兌入豆沙,調和均勻,下鍋炒至不粘手時即成豆餡,更要摻上少許桂花提味。包時要大小均勻,厚薄適度,絕不能在炸時露出餡來。成品炸糕色澤金黃,外皮酥脆,內餡松軟,香氣醇郁,聞之令人垂涎欲滴。

耳朵眼炸糕能存放多日不壞,即使在盛暑季節,雖經歷幾天,也不會變質,用溫火略烤一下,味道仍是鮮美。人們為了買到可口的耳朵眼炸糕,常常不惜排隊久候,盡管如此,還是有人買不到,失望而歸。來到天津的外地顧客為飽口福,多是想方設法,希望能買些耳朵眼炸糕嘗嘗。

最後說十八街大麻花。當時天津賣炸麻花的店攤可不少,層次質量各不相同。范桂林為與別人競爭,獨出心裁,精心設計,除將炸麻花的面改為半發面外,他還在麻花白條中間夾一條含有桂花、糖、桃仁、青紅絲、冰糖等各種小料的酥餡。經過這樣設計,炸出來的麻花酥脆香甜,味美適口。而且存放乾燥處雖經多日仍能保持酥脆味道。另一方面,范桂林炸的麻花尺寸較大,能炸出幾斤重的大麻花,並且里外一樣酥脆,這是一般人難以做到的。這些大麻花不僅是美食美味,而且是絕妙的藝術品。

㈣ 什麼是「天津三絕」,都有什麼特點,排行第一的是哪個美食

天津市的三種傳統美食,不但名揚沽上,享譽全國各地,並且遭受國際友人的青睞。狗不理包子有100很多年的歷史時間。創辦人高貴友,乳名「狗狗」,以其小籠包味美,消費者迎門,他既當店家,又當員工,沒有時間和人多說話,本地人嘲笑他:狗狗賣包子,一概不理。之後小籠包便以「狗不理包子」出了名。狗不理包子的突出特點是餡足油多,芳香鮮美,食而不膩;皮用半發面,綿軟耐嚼;外觀設計美觀大方,每一個小籠包18個褶,親疏一致,宛如一朵綻放的白色菊花。狗不理包子是中國璀璨美食文化里的國粹,

吃起來口味鬆脆,美味可口。桂發祥十八街麻花都是津門三絕之一,由於其店面在天津市大沽南路十八街,因此我們習慣性叫其為十八街麻花。桂發祥十八街麻花製做講究,選料細致,做出來之後香甜可口、味兒爽口。桂發祥十八街麻花在國內第一屆特色小吃評定大會上被評定為「特色美食小吃」,並被評定為馳名商標、天津知名品牌及天津知名商標。炸糕天津市的炸糕焦黃內嫩,甘甜可口,也是美得不可方物,它同狗不理包子一樣,全是特色美食小吃之一。不僅以上講解的,天津市還有很多別的著名小吃,例如杜贊不絕口火烤、綠豆粉、豆腐、水爆肚、花式餜子等,有去天津市的小夥伴們一定要試一下,特別是天津三絕,也是不可錯過。

㈤ 天津衛三絕指哪三絕

外省人來咱哏都大天津,往往指名道姓要吃「狗不理」,總以為狗不理乃是代表津門特色的名吃。

沒錯,天津衛確有「三絕」,分別是狗不理包子,耳朵眼炸糕,十八街麻花。可這些東西,真正的津門土著壓根就不吃,甚至於都不拿正眼看一眼。


您要走在天津衛的街頭,隨便攔下一個土生土長的津門土著,您就問他:「嘛好吃?」

他保准連波兒都不打,順口搭音兒告訴您:「還能有嘛,煎餅果子啊!」

聽聽,這才是地道的天津人最標準的回答。要回答「貼餑餑熬小魚」、「嘎巴菜」、「大餅卷一切」,倒也算及格,但唯獨「煎餅果子」能給滿分。

在天津衛吃煎餅果子,非得吃那種小推車上帶倆爐子眼兒的,先問一句:「要蔥花么?」

等把綠豆面兒攤開了,再加一句:「要辣子么?」

末了再問一句:「要餜子還是餜箅兒?」

如是,恭喜您吃到正宗天津衛煎餅餜子了。


反之,要分辨吃煎餅的那人是不是津門土著,請上眼往他們的手裡面看,舉凡自帶雞蛋到煎餅攤兒攤煎餅的,甭細問,十個之中起碼有九個是津門土著,剩下一個是入鄉隨俗的。

自個兒不帶雞蛋上煎餅攤兒——「您老介不似打鑔嗎?」

再給點經驗之談,您要到了天津衛的旅遊寶地古文化街,聽到那些字正腔圓,管「嘎巴菜」叫「鍋巴菜」的;又或是那種口音裡面不帶兒化音,把「驢打滾兒」叫「驢打滾」的,您老最好別靠前,管保吃進肚子裡面的不是正經玩意兒。甭管是漿子、麵茶、老豆腐、煎餅果子、嘎巴菜,乃至大餅卷一切,都透著濃濃的商業氣息,偏偏少了煙火味兒。您大可以放心大膽的吃,但絕不是「津味兒」。

您要吃津味兒就得是犄角旮旯的小推車,或者隱於鬧市的「狗食館兒」,別在意環境,在意的是味道,嘛叫「老爆三」,嘛叫「獨麵筋」,嘛叫「醋溜木須」,嘿,爺們兒,得著吧您吶。


白話大半天,我究竟要說嘛呢?我呀,想要說一說煎餅果子與蒲松齡之間的關系。

此言一出,那位朋友說了:「快別找樂了,人家蒲松齡是山東的,跟你天津衛的煎餅果子有嘛關系?你可別跟那韓國人似的,甭管逮著嘛,都往自個兒身上貼金。咱都是千年老狐狸,就別玩聊齋了。」

非也,非也,說這種話啊,您就嫩了。煎餅果子與蒲松齡之間還真就有剪不斷理還亂的關系。不信啊,您就聽「大獅」接著跟您瞎白話。

話說,三百年前,寫過《聊齋志異》的蒲松齡老先生,曾於康熙年間寫過一篇《煎餅賦》。

㈥ 天津三絕指的是什麼

天津三絕歷來有兩種說法:
其一是被稱為天津風味小吃「三絕」的狗不理包子、耳朵眼炸糕和十八街大麻花;
其二是被稱為天津民間工藝「三絕」的泥人張彩塑、楊柳青年畫和風箏魏風箏。

㈦ 狗不理包子為「天津三絕」之首,名字背後有什麼故事

說到天津小吃,人們自然會想到狗不理饅頭,為什麼叫這個名字呢?狗不理,從字面上看,是連狗都不理的發髻。

這就是狗不理的由來,據說,袁世凱被任命為直隸省長,在天津訓練新軍時,皇後嘗了一口:「山中野鵝,雲中動物,陸地上的牛羊,海下新鮮,不如狗香他們的壽命很長。」此後,狗不理包子名聲大噪,並在許多地方設置了分號。

狗不理饅頭被譽為「金門老字型大小,中國第一包」,其生產工藝極其精湛,用料精細,標准嚴格,每個饅頭有18個褶,用料考究,有季節性、季節性和新鮮感。如果季節不對,你就不想吃了。品嘗正宗的狗不理饅頭,選擇合適的季節也是至關重要的。

㈧ 「津門三絕」指的是什麼,分別有什麼來歷

狗不理包子

十八街麻花名字的由來和耳朵眼炸糕一樣,都是用地名來命名的。十八街麻花的店鋪曾坐落大沽南路十八街處,所以人們習慣稱其為十八街麻花。其創始人叫劉老八,在清朝末年,劉老八在十八街開了一家麻花鋪子,命名為“桂發祥”,因為桂發祥的炸的麻花用的都是真材實料,物美價廉,所以鋪子總是顧客盈門,劉老八在傳統麻花的基礎上又創新出了很多新花樣,深受老百姓喜愛,漸漸成為了天津大麻花的代表品牌。

㈨ 天津三絕是什麼

天津三絕:
狗不理包子:薄皮餡大,15褶,有點小貴;
十八街麻花:南市食品街到處都是賣的,屬於油炸的,含有桂花,閔姜,桃仁,瓜條,麻花酥軟香甜
耳朵眼炸糕:歷史比較悠久,軟糯的口感

㈩ 天津三絕是哪三絕

天津三絕指的是天津風味食品三絕,是指狗不理包子、十八街麻花、耳朵眼炸糕三種天津傳統美食。狗不理包子始創於公元1858年,有100多年歷史,該小吃為「天津三絕」之首,是中華老字型大小之一。狗不理包子的面、餡選料精細,製作工藝嚴格,外形美觀,特別是包子褶花勻稱,每個包子都不少於15個褶。

狗不理包子有100多年的歷史。創始人高貴友,小名「狗子」,因其包子味美,顧客盈門,他既當掌櫃,又當伙計,無暇與人多說話,當地人取笑他:狗子賣包子,一概不理。後來包子便以「狗不理」出了名。剛出籠的包子,鮮而不膩,清香適口。狗不理包子以鮮肉包為主,兼有三鮮包、海鮮包、醬肉包、素包子等6大類、98個品種。

桂發祥十八街麻花因店鋪曾坐落大沽南路十八街處,人們習慣稱其為十八街麻花,十八街改造後又在距原址200米處,新建了桂發祥大沽南路店。每個桂發祥麻花中心夾有一棵由芝麻、桃仁、瓜籽仁、青梅、桂花、青紅絲及香精水等小料配製的什錦餡酥條。麻花成型後,放進花生油鍋里在微火上炸透,再夾上冰糖塊,撒上青紅絲、瓜條等小料。

耳朵眼炸糕起源於晚清光緒年間,由回民劉萬春創制,炸糕選料精、製作細,物美價廉,贏得「炸糕劉」的綽號。耳朵眼炸糕用糯米作皮面,紅小豆、赤白砂糖炒製成餡,以香油炸制而成。成品外型呈扁球狀,淡金黃色,餡心黑紅細膩,是津門特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