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天津菜是屬於那種菜系
天津菜就是天津菜系唄~!那湯類的就是天津湯系唄~!
2. 天津飯是中國菜嗎
天津飯到了是中國菜的一種了
中國有八大菜系,天氣並不算是其中的一種
但是本地把天津菜叫做津菜
3. 你知道中國八大菜系都有哪些嗎
中國的八大菜系:一、四川菜系,簡稱川菜。特色:它以麻辣、魚香、家常、怪味、酸辣、椒麻、醋椒為主要特點。二、廣東菜系,簡稱粵菜。特色:它以選料廣泛,講究鮮、嫩、爽、滑、濃為主要特點。它主要由廣東菜、潮州菜和東江菜組成。三、山東菜系,簡稱魯菜。特色:選料精細、刀法細膩,注重實惠,花色多樣,善用蔥姜。
4. 北方有哪些著名菜系
北方的風土人情、北方的豪放不羈、乾乾脆脆,最主要的一個詞兒就是「利索」,什麼事都干凈利索從不願意拖泥帶水,而我們的北方菜也是這樣的。濃厚的情、十足的量、厚重的味,都是北方菜的一大特色,如果形容北方的人是「利索」,那麼形容北方的菜就是「過癮」了。
首先再從區域說一下北方菜。北方菜是以黃河流域以北廣大地區,華北地區、京津地區、東北三省、內蒙古地區、晉、陝等大部地區,都是北方菜的范圍,是以四大菜系之一的山東菜為主幹。我總覺得這個北方菜越往北越純正的。在這里向大家介紹幾款我們北方人引以為豪、耳熟能詳、喜聞樂見的典型北方菜。
東北方當然以麵食、豆類、豬羊肉為主要的家常食譜。
在寒冷的北方的冬天,每年固定的時段每家每戶都會一大家子人一起去置辦冬菜,主要有大白菜、蘿卜等等。大白菜用來續冬或者腌制獨到的酸菜。蘿卜可以用來銼絲做湯或者榨丸子。而雪裡蕻可以腌製成小菜,每頓早飯前從罐子里撈出切塊兒,那一小碟,用來配白米粥(我們這叫稀飯)喝是最爽口的了。說起雪裡蕻,不得不說說雪裡蕻燉豆腐這道菜,豬油,熱鍋下蔥,薑末肉絲熗鍋,下豆腐,最後放入切成小塊兒的雪裡蕻同燉,沒開鍋呢,便會香氣撲鼻了。
關於我們續整整一冬的大白菜,我們也有很多家常的做法第一,可以洗凈去水份,並加入相應的調料放入一口缸中,最後在缸口加放一塊大石頭,腌成酸菜,這個在北方幾乎每家到了冬天都會腌,想吃的時候就撈出一棵,放肉或豆腐或粉條一起燉了,酸中透著爽朗。
大白菜燉粉條子(子發e的音),是光是念起來都覺得過癮的一道菜,北方的家常菜里喜歡放粉條,什麼菜都可以放,豬肉燉粉條、大白菜燉粉條、酸菜燉粉條、雲豆燉粉條……不一而同。吃慣了魚肉的北方人,在家裡吃點爽口的大白菜燉粉條子是一種難得的享受。
辣白菜。北方人很少吃辣,但是似乎對辣白菜卻是情有獨鍾。每年冬天也有人家腌制辣白菜,但是沒有腌酸菜那麼普遍。辣白菜的腌制可謂是一家一個味,最正宗的要屬以前我們的老鄰居,一家朝鮮人作的辣白菜了。鮮美爽口、辣味又剛到好處,每年兩個舅舅都會幫忙承包他們家的白菜,這樣,我們家也有一冬天的正宗辣白菜可吃了。
亂燉說了幾個北方菜,可以得出,北方菜似乎以燉聞名,說到北方的燉就不得不說說亂燉這道菜了。土豆、雲豆、茄子、粉條、肉塊兒在同燉,也可以是你想到的東西都放到里邊燉,這才應了亂燉的名字。
還有一種湯,媽媽以前常做的,暖胃去寒,不知名字,姑且叫做亂燉湯吧。就是把大頭菜(甘藍)切絲、土豆切塊兒、一罐豬肉或牛肉罐頭、粉條自是必不可少,放入同燉,最好是拿高湯燉味道更是鮮美,一碗亂燉湯、一碗米飯,便是一頓飯。
地瓜在北方也有很多種做法地瓜小米粥是很好的暖胃粥,里邊放一點點糖,小時候是經常喝的,盛上一碗,乖乖的做在桌前用小勺舀著喝,不一定哪一勺就會舀到個地瓜,抿一口甜甜的。
拔絲地瓜也是很好吃的北方菜,吃過最好吃的一次是在哈爾濱吃的,8塊錢,滿滿的一盤,裹著糖漿熱氣騰騰的被端上來,旁邊是一小碗水,吃的時候需要把地瓜放到盤子里蘸一下,關鍵的是用筷子夾住地瓜塊兒時拉出的長長的湯絲,拉的越長證明師傅的菜做的越好,當然糖漿中不能吃出苦味,然後蘸在水裡拿出時,軟軟的理不斷的絲就會凝結,好象冰糖葫蘆外邊的糖衣,咬一口脆脆的,再吃里邊的地瓜,外脆內軟,還有些燙口。
白肉燉血腸這是一道典型的殺豬菜,就是在北方的農村有重大節日時要殺豬宰羊,新鮮的豬肉據說是不能吃的,可能是因為太新鮮了……。肉靜好後可以做成回鍋肉、紅燒肉、肉蘸醬等等,而豬血就可以罐成血腸。靜好後切成段放到白菜鍋里和白肉同煮,味道好的不得了。血腸還可以蒸透後蘸蒜醬吃,每一塊兒、每一口都值得回味。據說吃血腸還有清腸胃的功效。
北方的北面盛產蘑菇,猴頭菇、雞爪菇、香菇都鮮美無比。小雞燉蘑菇也是北方的特色菜。鮮嫩的小雞一隻、蘑菇一把,粉皮一張,就能燉出很補的小雞燉蘑菇,這道菜的營養價值極為豐富,是連湯都要喝凈的一道美味。
北方的寒冷促使我們隔段時間就要吃一頓涮羊肉,這隨說是北京的特色菜,不過內蒙、北京菜同屬北方菜嘛。除了幾間象樣的「東來順」、「皇城老媽」外,自己的家裡也可以吃到地道的涮鍋,超市裡專門的涮鍋底料、幾斤羊肉、茼蒿、寬粉、牛喉、金針蘑、魚丸、甚至是蝦、魚、螃蟹都可以涮著吃,材料易准備、粉條夠勁道、肉夠嫩、湯又鮮美,是冬日裡家庭菜里的偷懶的一招。
北方的主食是以麵食為主的,隨不及南方能做出各個式樣的花式來,但看起來更直觀、吃起來更實在成為一大特色。最主要的有饅頭、蔥花花捲、玉米餅、蔥油餅、吊爐餅等等,不一一列舉。
說到菜和主食也順便提提北方的酒。印象最深的是爺爺喝的燒酒,偷偷嘗過一口,辣辣的但暖暖的。還有一點就是北方人是不屑喝52度以下的酒的。
其實大連曾經有家不錯的東北菜館,叫做「八大碗」,記得那裡的菜都是拿碗裝的,很有氣息,菜味又好,可以和家裡的燉菜媲美了……只是後來居然「黃」(倒閉)了,一直想不通為什麼那麼好吃的餐館居然會黃,直到寫這篇文的時候我才意識到,那家餐館做的是地道的北方燉菜,那些我們平常就可以在家裡吃到的美食,我們有什麼理由笨的要到外邊去吃?
一桌子家常菜、一壺燒酒、幾張餅成就了北方人家的一餐。一家子人坐在一起吃熱氣騰騰的燉菜,其樂融融,所以說過節還是要到北方來過,因為這里的節日氣氛濃,而最重要的還是有情深意濃的北方菜。
北方菜的特色
北方菜是以黃河流域以北廣大地區,華北地區、京津地區、東北三省、內蒙古地區、晉、陝等大部
地區,都是北方菜的范圍,是以四大菜系之一的山東菜為主幹。
京津菜,即北京、天津菜的簡稱。早在先秦時期,北京即有諸侯的建置,周武王封召公於北燕,即
舊幽州的薊縣之地。自隋唐開鑿京杭大運河以來,天津作為大運河與海河的交匯點,造成了中古時期的
相對繁榮的農業經濟;公元1404年,明成祖在此築城設衛,賜名天津,加速了這里的城市化,作為城市
經濟而出現。北魏賈思勰的《齊民要術》,詳細論述了黃河中下游家畜、家禽的飼養,果樹、菜蔬的栽
培,說明北京、天津這一地區用於製作飲食的原料是有豐富來源的。
北京菜的形成應在宋元以後。據正史記載,宋對宴飲、賜脯及鄉飲規定得很詳細。遼金南末,在許
多方面吸收了漢人禮儀的成法,因而促進了北京地區漢與滿蒙等少數民族食風食俗的融合。宋遼金元之
際的女真人、蒙古人,曾先後在北京建都,加之公元七世紀後許多回族人也遷居於此,這便形成了北京
地區多民族聚居雜處的歷史狀況。元朝時期的大都即北京就有適應於各種民族的商人就餐的各種風味的
餐館。北京現在有名的烤肉,曾被稱為「帳篷食品」。
明清時期,山東菜占據重要地位。山東菜從明代進入北京,經過六百餘年的發展演變,已完全適應
北京人的口味。經過歷代文人、官員的指點幫助,加上廚師的辛勤勞動,使原山東菜逐步演變成技法不
凡、口味純正的北京風味菜。現在北京有許多風味名菜,如蔥燒海參、醬爆雞丁、燴烏魚蛋、糟溜三白
、醋椒魚、砂鍋散丹、芙蓉雞片、干燒冬筍等,都是出自豐澤園、全聚德、萃華樓、東興樓、泰豐樓、
同和居、便宜坊等著名的山東菜館。
康熙初年,漕運稅收衙門巡鹽御使衙門等自京移駐於此,官府增多,商業、飲食業發達,出現了最
早的大型飯庄,經營的菜品以本地民間風味菜為基礎,吸收了元、明,特別是清朝宮廷菜的精華,形成
津菜的特色。特別是咸豐十年,天津被辟為開放商埠,設置直隸總督衙門、北洋通商大臣、十一國領事
衙門、數十家洋行後,外來資本大量輸入,民族資產階級開始興起,飲食業隨之達到鼎盛時期。以「八
大成」為代表的大型高級飯庄,還出現了眾多的各類餐館,一批特色菜品與名特民間小吃紛紛應市,如
天津大麻花、狗不理包子、耳朵眼炸糕、水餃、鍋帖等。清真菜在北京是在公元七、八世紀,回族在北
京定居,公元1279年,元代在北京建立帝都,回民食品開始普及。經過近七百年的發展變化,漸已為北京
人所接受,許多回民菜館如烤肉季、東來順、瑞珍厚、園和軒等都已在北京落戶數十年乃至百年以上。
天津的清真菜,是以「十二摟」為代表。宮廷菜原本來自民間,進入皇宮後,選料更精,加工更細,
並且在菜式和配套餐具、用具方面,又增加了皇宮特色。宮廷菜回到民間後,經多次實踐,成為北京最
具代表性的菜餚。
5. 天津菜的基本概況
天津菜,簡稱「津菜」,是具有天津風味的地方菜系。它起源於民間,得勢於地利,發展於兼取,憑借於天津地區富饒的物產,特別是質優量大的河海兩鮮、飛禽野味和「喜嘗鮮、好美食」、「俗尚奢華」的民風食俗,在明末清初逐漸形成。
經過二百多年的兼收並蓄,不斷豐富、完善,於光緒年間達到鼎盛階段。
民國初年,繼續維持繁榮局面,特別是津菜中的清真菜和素席菜,有了很大的發展。同時,各地風味開始湧入津門,逐步「津化」,使津菜形成多元的風格,由簡便、實惠、質朴的民間本色發展成為以咸鮮為主、酸甜為輔、小辣微麻、復合烹調、風格獨特的地方菜系,成為北方大都市、大商埠之時尚。
6. 天津人喜歡吃什麼口味菜
口味多變,以咸鮮清淡為主。「津菜」口味不拘一格,富於變化,較常的味型有酸甜、酸甜咸、酸辣、咸甜、咸甜辣、酸咸辣、甜咸辣等數十味,尤以咸鮮清淡為主。
天津人大部分天津風味的地方菜系
1、技法全面且獨特,擅長勺扒。「津菜」除見長炸、烹、爆、燒、熬、煎、靠、燴等技法外,勺扒、軟溜、清炒、清蒸等技法最為獨特,尤以「勺扒」堪稱津門烹調之絕技。
2、用料廣泛,擅烹河海兩鮮及野禽。津門物產豐富,更盛產魚、蝦、蟹,因此「津菜」廚師對烹制河海水產品極為講究。各類原料均按季節選取,數十種烹調技法無所不用。
天津三絕:天津三絕歷來有兩種說法:其一是被稱為天津風味小吃「三絕」的狗不理包子、十八街麻花和耳朵眼炸糕;其二是被稱為天津民間工藝「三絕」的泥人張彩塑、楊柳青年畫和風箏魏風箏。
特色小吃:糖礅、大餅雞蛋、茶湯兒、果仁張、崩豆張、麵茶、楊村糕乾。
特色早點:煎餅餜子、鍋巴菜、老豆腐、果子、燙面炸糕、卷圈、荷包蛋、糖果子、果篦兒。
天津特產:天津甘栗、天津冬菜、天津大白菜、獨流老醋、狗不理包子、十八街麻花、耳朵眼炸糕。
1955年全國評選八大菜系時,津菜遺憾落選,但餐桌上可見到的津菜菜品達到190多種,經津菜大師們不斷改良和提煉,日前已申報為津菜系招牌菜式的有「鮑魚蝦」、「溜南北筍」、「蝦腦扒白菜」、「酸沙魚扇」、「扒全素」、「罾嘣鯉魚」、「扒通天魚翅」、「雞茸燕菜」、「煎烹大蝦」、「炒青蝦仁」、「酸沙紫蟹」、「高麗銀魚」等12道菜品。
7. 中國菜是分為八大菜系還是四大菜系各是什麼
四大菜系:川、魯、淮揚、粵。
八大菜系(川、粵、蘇、閩、浙、湘、徽、魯)是後來加的,和爭先恐後申遺是一個道理。
8. 天津菜屬於什麼菜系啊 就是天津大眾生活里的菜
天津菜就是天津菜
什麼菜系都不屬於
因為天津人喜歡吃
所以從各地吃過看過的好吃的菜都搜集回來
經過自己的改良加工
形成自己的菜系
9. 天津屬於哪種菜系
天津菜綜合了魯菜和川菜的特點,現在應該演變成了一種獨有的菜系了
10. 五大菜系和八大菜系
組成魯、川、粵、蘇、閩、浙、湘、徽
別稱幫菜
製作工藝炒、爆、熘、炸、烹、煮、燉
八大菜系是魯、川、粵、蘇、閩、浙、湘、徽菜的合稱,是指在選料、切配、烹飪等技藝方面,經長期演變而自成體系,具有鮮明的地方風味特色,並為社會所公認的中國飲食的菜餚流派。 早在商周時期中國的膳食文化已有雛形,發展到清代初期時,魯菜、川菜、粵菜、蘇菜 ,成為當時最有影響的地方菜,被稱作「四大菜系」。到清末時,浙菜、閩菜、湘菜、徽菜四大新地方菜系分化形成,共同構成中國傳統飲食的「八大菜系」。
中國人發明了炒(爆、熘)、燒(燜、煨、燴、鹵)、煎(溻、貼)、炸(烹)、煮(氽、燉、煲)、蒸、烤(腌、熏、風干)、涼拌、淋等烹飪方式,又向其他民族學習了扒、涮等方式,用來製作各種菜餚。經歷代名廚傳承至今,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菜系:除影響較大的魯菜(山東)、川菜(四川)、粵菜(廣東)、蘇菜(江蘇)、閩菜(福建)、浙菜(浙江)、湘菜(湖南)、徽菜(徽州)[1]八大菜系外,還有葯膳(魯菜系的起源)、東北菜(東北)、贛菜(江西)、京菜(北京)、津菜(天津),豫菜(河南)冀菜(河北)、鄂菜(湖北)、本幫菜(上海)、客家菜等地方特色菜系,代表了各地色、香、味、形俱佳的傳統特色烹飪技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