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天津資料 » 天津港怎麼樣
擴展閱讀
福州雙截棍哪裡可以學 2025-05-14 15:20:42
廈門送安溪什麼快遞 2025-05-14 14:56:30
廈門房子哪裡的不限購 2025-05-14 14:55:42

天津港怎麼樣

發布時間: 2022-06-01 03:50:59

Ⅰ 600717天津港這只股票怎麼樣

挺好的。天津港(600717),今日凈流進480.2萬元,市場排名第1581位 ; ; 近期的平均成本為3.90元,股價在成本上方運行。空頭行情中,目前正處於反彈階段,投資者可適當關注。已發現中線買入信號。該股資金方面呈流出狀態,投資者請謹慎投資。該公司運營狀況尚可,多數機構認為該股長期投資價值較高,投資者可加強關注。
短期趨勢:弱勢下跌過程中,可逢高賣出,暫不考慮買進。中期趨勢:已發現中線買入信號。長期趨勢:迄今為止,共10家主力機構,持倉量總計17.44億股,占流通A股60.25%。
天津港股份有限公司(原名為"天津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根據公司2003年度股東大會決議公司於2004年7月5日更名為"天津港股份有限公司")前身是天津港儲運股份有限公司,1992年經天津市經濟體制改革委員會津體改委字(1992)37號文件批准,實行股份制試點,通過定向募集股份設立股份有限公司。
經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監發審字(1996)49號文件審核通過,並經上海證券交易所審核批准,公司股票於1996年6月14日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交易,公司正式成為上市公。
主營業務:
商品儲存;中轉聯運、汽車運輸;裝卸搬運;集裝箱搬運、拆裝箱及相關業務;貨運代理;勞務服務;商業及各類物資的批發、零售;經濟信息咨詢服務等。
天津港股份有限公司的主要業務是商品儲存;中轉聯運、汽車運輸;裝卸搬運;集裝箱搬運、拆裝箱及相關業務;貨運代理;勞務服務;商業及各類物資的批發、零售;經濟信息咨詢服務等。公司主要貨類包括散雜貨、集裝箱等。公司屬於交通運輸行業,主要包括裝卸搬運、商品儲存、中轉聯運、貨運代理、商品銷售及港口綜合。2018年公司完成科技經費投入11,583.32萬元,科技項目228項;榮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1項;申請國家專利71項,其中發明專利14項;授權國家專利40項,其中發明專利4項。

Ⅱ 天津港待遇

天津港集團分好多公司,以及還有好多和外商合資的公司,都是隸屬於天津港集團,但卻有都是獨立核算,自負盈虧的。一到六公司里,四五六公司普遍要比一二三公司待遇好,四五六公司里五六公司最好,如果你是一線的正式員工的話,基本可以保證月薪5000元以上;一二三公司里我個人認為一公司不錯,是最早的一個分公司,一線正式員工的工資一般能在3000~4000元;另外在南疆的那些合資公司待遇也行,但是本人認為和外商合作的公司有些風險,外商一撤股效益就差了很多,可能人員的流動性就大了,說回家就回家。
另:所有員工都最少上五險一金,有的上八險一金!!

Ⅲ 天津港股票怎麼樣

21是個很好的價錢了,可以買。因為天津以後發展潛力很大,天津港作為國內的大港口之一,並且作為天津這個百業待興的大城市的貨物吞吐的主要媒介,未來趨勢值得樂觀,如果到了21或者以下我也會買的!但是我建議中長期持有

Ⅳ 天津港股票怎麼樣還值得持有嗎我是8.89買的

天津在爭取自貿區的名額,天津港作為天津對外的門戶,首當其沖,炒作還將繼續,個人認為可以持股,從走勢形態看也是支出這樣的觀點。

Ⅳ 有沒有在天津港工作的活或者對天津港比較熟悉的仁兄幫幫我

我大學剛畢業的時候到的天津港某個單位,不過現在已經從天津港分離出來了,我不是天津人,不過我對象是港務局的,所以我了解點天津港.天津港在北方算是發展最好的一個港口,剛到天津港的大學生都會去一個黨校培訓三個星期.天津港有個傳統以前,就是員工子弟+大學本科+4級證可以進.不過現在可能不行了,沒人的話只能進益港,然後他在分配人到各分公司,這樣待遇就大不如那些直接進去的了.要是有人的話,什麼事都好辦了.來天津港現在有兩個比較好的分公司,集裝箱和5公司,你可以向這方面努力.說了這么多不知道對你有幫助沒,有什麼不懂的再提問吧

Ⅵ 現在買入天津港股票長期持有怎麼樣

時機不錯,目前看正是低位。。。長線持有更沒問題了。。。目前航運形勢到了低谷,你拿住了,等到下一周期時,不翻10倍都有點說不過去。。。

Ⅶ 天津港怎麼樣急急急

天津港集團是2004-07-29注冊成立的。

天津港集團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120166,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天津港集團,本省范圍內,當前企業的注冊資本屬於一般。

通過網路企業信用查看天津港集團更多信息和資訊。

Ⅷ 天津港的發展史是如何發展的

天津港的歷史最早可以上溯到漢代,自唐代以來形成海港。1860年正式對外開埠,是我國最早對外通商的港口之一。塘沽新港始建於1939年,建國後經過3年恢復性建設,於1952年10月17日重新開港通航。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天津港的港口生產實現了跨越式的發展。90年代中後期,天津港以每年1000萬噸的增長速度進入了快速發展期,2001年,天津港吞吐量首次超過億噸,成為我國北方的第一個億噸大港,此後,又以每年3000萬噸的增長速度高速發展,2004年突破2億噸,集裝箱超過380萬標准箱,吞吐量進入世界港口前十名,集裝箱排名第十八位。2005年港口吞吐量達到2.4億噸,集裝箱吞吐量480萬標箱。2006年吞吐量達到2.58億噸,集裝箱吞吐量達到595萬標准箱。天津港已經形成了以集裝箱、原油及製品、礦石、煤炭為「四大支柱」、以鋼材、糧食等為「一群重點」的貨源結構。
目前,天津港吞吐量位居世界港口第六位,國內港口第四位,北方港口第一位;集裝箱吞吐量位居世界港口第十六位,國內港口第六位。在2006年全國500強企業評選中,天津港位居第409位,港口行業第二位。
2008年1-11月份,天津港累計完成貨物吞吐量32,995萬噸,位居國內第三位
[寧波-舟山港 48,158萬噸(寧波港域33398.5萬噸,舟山港域14865.4萬噸)上海港 47,401萬噸]
累計完成集裝箱吞吐量776.06萬標箱 ,位居國內第六位
[上海2,578.79萬標箱 深圳 1,973.25萬標箱 寧波-舟山 1,016.62萬標箱(寧波1,008.4萬標箱,舟山8萬標箱) 廣州 1,031.20萬標箱 青島 919.65萬標箱] 1.古、近代天津地區因港興城的歷史回顧

從歷史上看,天津是一個因港而建、由港而興的城市。由於天津地區特殊的自然地理環境以及政治、經濟的歷史變革,造成天津港區中心的3次歷史變遷,而每一次變遷都在天津歷史上引發了因港興城的歷史過程。天津港不僅催生了天津城,而且港區變遷拉動天津發展重心的轉移。

唐《通典》將位於永濟渠、滹沱河和潞河三水匯流的入海處,稱為三會海口,即現今的軍糧城一帶。因守衛邊境地區的軍事需要,三會海口成為唐代向北部邊境各地轉運軍糧的必經之路,使這里成為具有泊船、裝卸、中轉和倉儲功能的天津最早的海港。由於三會海口港的興盛,促使當時的軍糧城成為一個繁華的港口名鎮。這是天津歷史上最早的一次因港興城的歷史過程。

從金朝開始至元、明、清的700多年間,中國出現了南北統一的盛勢。而且這幾個朝代均定都北京。由此,北京成為全國最大的消費中心,各項所需用品,從全國各地籌運至京都。直沽(今三叉口至大直沽一帶)騎河臨海,位於南北運河交匯入海河的三叉河口,河船、海船在此處向京城轉運貨物較為方便,又因此處地勢較高,適於興建各種陸上建築,遂成為漕運樞紐。從元朝起,直沽港開始興盛。1316年元朝特設「海津鎮」,天津步入了鄰港築城,以港興城的起步階段。1404年(永樂二年)明成祖因直沽是海運、河運及商船往來之要沖,令在三叉口西南側築城設衛,調沿海諸軍士屯守,並賜名「天津」。至清初,繼承明制,戰事不多,國力強盛,漕運進一步發展,當時自天津城西北角經北大關至天後宮一帶,商賈雲集,人聲鼎沸,屋瓦鱗次,店鋪林立,形成了以港口為中心繁華的商業區和城市經濟活動中心。直沽港的興盛,使天津成為京都附近一個大型的門戶城市。

1860年,天津被辟為通商口岸。1861年1月20日正式對外開埠。此後,英、法、美3國開始在天津紫竹林租界一帶沿河築港,紫竹林港區開始繁榮。由於外國航運業的侵入,使天津港口的規模和職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主要是:傳統的漕船運輸逐漸被大型輪船取代;河運為主逐漸被海運取代;單一的漕糧為主貨類逐漸被多樣的外貿件雜貨(洋貨)取代;主權港淪為殖民性港口。此時,由於直沽港河窄淤淺,大型輪船不能上溯,興盛了700多年的直沽港區逐漸失去了轉運的功能開始衰落,港區中心開始東移至紫竹林一帶。隨著紫竹林港區和對外貿易航運的發展,帶動了天津各業的興旺,拉動城市重心向租界地區轉移,最終促成了近代天津城市的基本景象,即以租界中心地帶解放路兩側為主的商務辦公區;以五大道為主的豪華住宅區;以小白樓和勸業場為主的商業區。天津在開埠後的80多年間,一躍成為國內第二大城市,其發展的核心動力就是港口水運通衢五洲,廣聯四海功能的發揮。

為了適應航運業船舶大型化的發展,港區向海河下游東移至入海口處是一個必然趨勢。導致天津港區逐漸東移的直接原因有:(1)1900年帝國主義入侵中國佔領塘沽後,為停泊軍艦、運送物資和軍隊,各國開始在塘沽地區相繼構築碼頭。(2)自1886年開始,海河出現了幾次嚴重淤淺,促使中外航商在海河入海口處塘沽構築碼頭。當海河淤淺時,船舶可在塘沽接卸。(3)1880年,清政府在塘沽開辦北洋水師大沽船塢;1888年京山鐵路修至塘沽並由此延伸到天津,為塘沽地區發展近代工業提供了有利條件;1914年,愛國實業家范旭東等人在塘沽籌建我國第一家生產精鹽企業--久大精鹽廠,後來又建起亞洲第一家鹼廠--永利鹼廠(今天津鹼廠)。塘沽近代工業的發展客觀地要求發展港口。(4)日本侵略中國時期,為掠奪華北資源,在海河口北岸的沉積海岸上開始修建塘沽新港。日本人原計劃修建一個年吞吐量為2750萬t的港口,由於侵略戰爭的接連失利,計劃再三壓縮,到日本投降時,工程量僅完成修訂計劃的30%。1945年國民黨政府接收後,也只能維持殘局,再由於國民黨軍隊撤離時的破壞,新港變成了百孔千瘡的死港。

2.新中國成立後港口管理體制的演變和港口對天津城市發展的拉動作用

2.1 1984年以前天津新港的發展和港口管理體制

解放後,人民政府接收了新港。黨中央、國務院對新港的建設給予了高度重視。新港分別於1951年至1952年,1958年至1961年實施了2期建設工程,不僅使新港得以恢復使用,而且擴建了碼頭泊位、庫場,完善了其他配套設施,為港口生產的順利進行奠定了較好條件。尤其是,為實現周恩來總理提出的「要在三年內改變港口面貌」的指示,於1973年3月開始的第3期大規模建港工程,使新港進入了快速發展時期,為其成為北方第一大港奠定了前提條件。自此,天津港區中心開始定位於塘沽的海河口。紫竹林港區日漸衰落。1977年12月30日天津海河「四新橋」(現名光華橋)建成,海河斷航,紫竹林港廢棄,當年繁華的港區被改造成海河帶狀公園。

新中國成立後,天津港與其他沿海港口一樣實行中央管理體制。根據1954年1月政務院頒發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港管理暫行條例》的規定,港務局歸交通部海運總局統一領導,港口實行政企合一的管理體制,港口生產納入國家計劃,由交通部負責港口的生產、經營、建設以及主要人事任免等事項。1958年6月至1961年5月,天津港曾下放河北省政府管理(此間天津市下放河北省為省轄市)。1961年5月,中央為了加強對經濟的調控力度,重新將港口劃歸交通部直接領導。

在計劃經濟體制時期,特別是受港口行業特殊管理體制的制約,天津的港口與城市在體制上處於分離狀態。雖然新港的建設、發展取得了巨大成績,但是港口未能與城市的經濟發展融為一體。這一時期港口與城市的互動發展,特別是港口拉動城市發展的效應尚未得到充分發揮。這種狀況大體持續到1984年。

2.2 港口管理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和港口對城市發展重心的拉動作用

1984年6月,按照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天津港實行體制改革試點的批復》精神,天津港下放天津市政府管理,將由中央政府直接管理的港口領導體制改為由中央和地方政府「雙重領導,以地方為主」的管理體制;實行「以收抵支,以港養港,」的財政管理體制。從發展進程和實踐來看,這種管理體制相對於中央管理體制來講,具有的優點是:(1)將港口與天津市綜合經濟體制改革、建立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市場經濟緊密地結合起來,促進了港口向社會的全面開放,為旅客、貨主、船公司提供全面服務,推動了港口由封閉型生產向開放型經營管理轉化,從單一服務向全面服務、多功能服務轉化;(2)使港口在基本建設上既可以得到交通部的直接支持,又可在港口與地方的諸多關繫上得到天津市政府的支持,有利於港口自身的發展,有利於港口與地區經濟的融合,為區域經濟的發展服務。

天津港實行這一管理體制改革的10多年中,港口現代化建設在泊位數量、吞吐量等硬體和軟體方面取得了很大發展。港城關系得到了較好的協調。港口拉動城市發展的引摯作用開始發揮,在天津發展的歷史上又一次掀起臨港興城的壯麗過程。(1)經廣泛調研、論證天津市政府決定在港口西側原塘沽鹽場3分場地界上闢建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1984年12月6日經國務院批准正式成立。港口拉動天津經濟發展中心戰略東移的序幕由此啟動。(2)1991年5月12日,經國務院批准在港區內建立天津港保稅區。(3)1994年2月,天津市十二屆人大二次會議通過決議,決定「用10年左右的時間基本建成天津濱海新區」,確定把濱海新區建設成以港口為中心的國際貿易區。該宏偉目標已基本經實現。

港城互動的蓬勃發展,實現了天津經濟發展重心的戰略東移,為天津城市發展的目標定位奠定了基礎。1997年12月20日至21日原國務院總理李鵬考察天津,並正式宣布中央對天津的城市功能定位,即「天津市是環渤海的經濟中心,要努力建設成現代化的港口城市和我國北方重要的經濟中心。」

經過10多年的實踐,特別是在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過程中,「雙重領導,以地方為主」的管理體制和經營機制,也存在一些弊端。在這種管理體制下,港城協調發展關系仍不明晰。(1)港口究竟是中央所屬還是地方所屬關系不清。名義上是以地方為主,但實際上仍是屬於中央政府。由於權力分割,職責不明,誰也代表不了國家行使所有者的職能,實際造成所有者主體「缺位」;(2)港口行政管理職能不到位。天津市政府只是在行政管理上對港口有一定的影響,即天津市政府僅對港口的人事、公安和財務實行管理權,而重大投資和經營決策權仍由中央政府決定。港口管理權下放不徹底,使城市難以全面履行對港口的行政管理和監督,致使港口的生產經營不能全面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滿足不了城市現代化建設和區域經濟發展對港口的需要。因此,港口管理體制需要進一步改革。

2.3 現代企業制度改革的全面實施,港口作為城市發展核心戰略資源的地位得到突顯

2001年11月,國務院決定對「雙重領導」港口管理體制進行新一輪改革。其核心是將「雙重領導」的港口改為地方政府直接管理,並實行政企分開,加強港口的行政管理,促進港口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進一步解放和發展港口生產力。2003年6月28日第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港口法》,並於2004年1月1日起實施。《港口法》立足於港口對國民經濟的基礎作用,著眼於我國港口的長遠發展,確立了中央宏觀調控、地方政府進行具體管理的港口管理體制,實行「一城一港一政」。以法律形式將港口管理模式確定下來。根據《港口法》的規定,港口管理體制的基本框架是:交通部作為中央政府行政主管部門,對全國港口實行統一的宏觀管理;天津市港口管理部門按照「一港一政」的原則依法對港口實行統一的行政管理;港口企業作為獨立的市場主體,依法從事經營。在新一輪改革中,天津港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改革不斷地得到貫徹實施,2004年6月3日天津港正式掛牌成立天津港集團有限公司,成為符合現代企業制度要求的港口企業集團。這標志著天津港從計劃經濟時期政企合一的單位,轉制為市場經濟條件下符合現代企業制度要求的國有特大型企業。

在新一輪改革進程中,天津的港城關系發生了可喜變化,為「港為城用,城以港興」效應的發揮提供了法制保障。天津市政府從全市發展的戰略高度明確地指出,港口是全市的核心戰略資源,天津港的功能和等級影響乃至決定天津的城市定位,必須擺上突出位置加快發展。天津市於2003年5月27日和2004年8月6日專門召開了兩次港口建設工作會議,並採取一系列重大舉措,加大對港口及其城市配套設施的建設力度,揭開了天津港城關系發展史上新的篇章,為天津港實現建成世界一流大港的宏偉目標提供了前提保障。

Ⅸ 天津港的經濟在金融危機之後恢復的怎麼樣

受全球經濟衰退影響,天津港港口生產受到了明顯影響,2009 年上半年公司完成吞吐量總計11,764 萬噸,同比下降11.08%。其中散雜貨吞吐量9,888 萬噸,同比下降9.91%,主要是鋼鐵、煤炭等貨類受到沖擊較大,而受中國進口鐵礦石大幅增長推動,公司鐵礦石吞吐量較大幅增長。公司集裝箱吞吐量198.40 萬TEU,比上年同期下降1.44%。 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427,452.02 萬元,下降25.74 %;營業成本為314,833.25萬元,下降26.58%;利潤總額54,222.61 萬元,下降37.25%;歸屬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為34,517.59 萬元,下降40.79%;每股收益0.21元。 二季度天津港區生產業務量較一季度明顯好轉,集裝箱、煤炭、金屬礦石吞吐量比一季度分別提高16%、11%、10.5%。業績方面,二季度股份公司收入及歸屬母公司股東凈利潤分別為24億元、2.29億元,比一季度分別增長29%、99%。

希望採納

Ⅹ 天津港(集團)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天津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其前身是天津港儲運股份有限公司。1992年,經天津市經濟體制改革委員會津體改委字(1992)37號文件批准,天津港儲運公司實行股份制試點,由天津港務局作為獨家發起人,通過定向募集股份設立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日期1992年12月21日。
法定代表人:張銳鋼
成立時間:1996-07-26
注冊資本:360090.6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120000000002648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國有獨資)
公司地址:天津市濱海新區塘沽新港二號路3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