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廈門資訊 » 廈門絲瓜長什麼樣
擴展閱讀
上海模板粉碎機多少錢 2025-05-29 05:56:16
廣州齊家網裝修怎麼樣 2025-05-29 05:51:25

廈門絲瓜長什麼樣

發布時間: 2022-06-12 19:40:09

『壹』 絲瓜長什麼樣子,有幾種類型

絲瓜果實圓柱狀,直或稍彎,長15-30厘米,直徑5-8厘米,表面平滑,通常有深色縱條紋,未熟時肉質,成熟後乾燥,裡面呈網狀纖維,由頂端蓋裂。

絲瓜有兩種類型

一是普通絲瓜,瓜為細長園筒形或長棒形,嫩瓜有茸毛,無棱,皮光滑或具有細皺紋,肉柔嫩,種子扁而光滑,黑色有翅狀邊緣,如南京長絲瓜,湖北的肉絲瓜等。

二是稜角絲瓜,我市所謂的洋絲瓜,瓜形一般較短,棒形而無茸毛,有棱,嫩瓜肉脆,種子稍厚無邊緣,如廣東的稜角絲瓜,棱園絲瓜。

絲瓜生長習性

光照:絲瓜為短日照作物,喜較強陽光,而且較耐弱光。在幼苗期,以短日照大溫差處理之,利於雌花芽分化,可提早結果和豐產。整個生育期當中較短的日照、較高的溫度、有利於莖葉生長發育,能維持營養生長健壯,有利於開花座果、幼瓜發育和產量的提高。

溫度:絲瓜屬喜溫、耐熱性作物,絲瓜生長發育的適宜溫度為20-30℃,絲瓜種子發芽的適宜溫度為28-30℃,30-35℃時發芽迅速。

水分:絲瓜喜濕、怕乾旱,土壤濕度較高、含水量在70%以上時生長良好,低於50%時生長緩慢,空氣濕度不宜小於60%。75%-85%時,生長速度快、結瓜多,短時間內空氣濕度達到飽和時,仍可正常地生長發育。

土壤:絲瓜是適應性較強、對土壤要求不嚴格的蔬菜作物,在各類土壤中,都能栽培。但是為獲取高額產量,應選擇土層厚、有機質含量高、透氣性良好、保水保肥能力強的壤土、砂壤土為好。

『貳』 絲瓜是什麼啊

一、絲瓜(學名:Luffa cylindrica (L.) Roem. )葫蘆科一年生攀援藤本;莖、枝粗糙,有棱溝,被微柔毛。卷須稍粗壯,被短柔毛,通常2-4歧。葉柄粗糙,近無毛;葉片三角形或近圓形,通常掌狀5-7裂,裂片三角形上面深綠色,粗糙,有疣點,下面淺綠色,有短柔毛,脈掌狀,具白色的短柔毛。雌雄同株。雄花通常15-20朵花,生於總狀花序上部;雄蕊通常5,花初開放時稍靠合,最後完全分離。雌花單生,花梗長2-10厘米;子房長圓柱狀,有柔毛,柱頭膨大。果實圓柱狀,直或稍彎,表面平滑,通常有深色縱條紋,未熟時肉質,成熟後乾燥,裡面呈網狀纖維。種子多數,黑色,卵形,平滑,邊緣狹翼狀。花果期夏、秋季。
中國南、北各地普遍栽培。也廣泛栽培於世界溫帶、熱帶地區。雲南南部有野生,但果較短小。
二、果為夏季蔬菜,成熟時裡面的網狀纖維稱絲瓜絡,可代替海綿用作洗刷灶具及傢具;還可供葯用,有清涼、利尿、活血、通經、解毒之效。

『叄』 絲瓜長什麼樣子

絲瓜如圖。

『肆』 絲瓜有幾種有圖片嗎

絲瓜常見栽培品種有:蛇形絲瓜和棒絲瓜。
1、蛇形絲瓜
蛇形絲瓜又稱線絲瓜,瓜條細長,有的可達1米多,中下部略粗,綠色,瓜皮稍粗糙,常有細密的皺褶,品質中等。該品種瓜條細長、肉質厚、纖維少,耐熱、抗病、豐產、優質,是不可多得的「堵缺補淡」品種。
蛇形絲瓜植株生長勢強,主蔓7~8節出現第一雌花,此後連續出現雌花。瓜長棒狀,長130~170厘米,橫徑3~5厘米,似蛇瓜樣。外皮綠色,肉質柔嫩,纖維少,品質優良。可試作日光溫室的栽培用種。
2、棒絲瓜
棒絲瓜又稱肉絲瓜,瓜棍從短圓筒形至長棒形,下部略粗,前端漸細,長35厘米左右,橫徑3-5厘米,瓜皮以綠色為主。
棒絲瓜是北京市地方品種。植株蔓生,長勢強,葉為掌狀裂葉。花單生,瓜棍棒狀,尾部略粗,長33~37厘米,橫徑3~3.6厘米,外皮綠色,有10條綠色線狀凸起,多絨毛。肉厚0.5~0.6厘米,白色,肉質細軟,品質中等。單瓜重150克左右。
每公頃產量22500~30000千克。該品種耐熱性強,不耐寒,較耐濕,可作為日光溫室秋冬茬栽培用。
(4)廈門絲瓜長什麼樣擴展閱讀
棒絲瓜的種植時間為春季。一般為3月上旬,利用棚室進行絲瓜育苗,4月中旬覆膜移栽,30--35天進入採摘期。棒絲瓜比傳統品種提早30天左右採摘,經濟效益顯著,但是品質中等,肉質細軟。耐性主要體現在耐潮濕的環境。
而蛇形絲瓜植株生長勢強,播種後120天左右始收,結果性強,有時節節結瓜,比棒絲瓜耐熱性強,在30℃以上高溫下仍能正常生長,肉質加厚,是優良品質的絲瓜。蛇形絲瓜的耐性主要體現在耐高溫的環境。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網路-絲瓜

『伍』 絲瓜是長什麼樣圖片有嗎

絲瓜有很多種類,把常見的三種發一下:

帶棱絲瓜

『陸』 絲瓜有哪些特徵

(龐阿土)

絲瓜〔Luffa cylindrica(L.)Roem.〕別名絲瓜絡、絲瓜筋、天羅等。為葫蘆科一年生攀緣草本。分布於長江流域或南方各省、全國各地均有栽培。主產浙江、上海、江西、江蘇、湖北等省市。以成熟果實纖維供葯用。中葯稱絲瓜絡。絲瓜絡含木聚糖、纖維素;還含甘露聚糖、半乳聚糖及木質素。經葯理試驗,絲瓜絡有止咳、化痰、平喘作用。味甘,性涼。有鎮咳、祛痰、涼血解毒、通經絡、行血脈等功能。主治筋骨酸痛、胸肋痛、經閉、乳汁不通、水腫、痰喘咳嗽等症。

一、形態特徵

莖柔弱、粗糙。幼時全株密被柔毛;卷須通常3歧,葉互生;葉片呈三角狀或圓心形,通常掌狀3—7裂,邊緣有細鋸齒,幼時具刺毛。花單性,雌雄同株,雄花總狀花序,雄蕊5枚,花葯2室,多彎曲呈「S」形;雌花單生,花萼5裂,裂片卵狀披針形,花冠具5闊倒卵形裂片,黃色;子房下位,3室。果實圓筒形或棒形,有縱向淺槽或條紋,果實成熟後有網狀纖維。種子黑色、扁平而光滑(圖15—21)。

圖15—21 絲瓜形態圖

1.果實 2.花

二、生育特性

絲瓜原產東印度。根系發達、主根入土深,分布在30cm表土層中,深翻土地,有利於根的生長。主蔓長達12m以上,分枝力強。在主蔓10節左右開始長出雌花,以後每節都能著生雌花。前期以主蔓結瓜為主,後期側蔓結瓜。雄花著生在每個葉腋內,為防止雄花開放時消耗過多的養分,在生產上常將雄花摘除。

絲瓜喜溫怕冷。種子發芽溫度在12℃以上,發芽最適溫度25—30℃。幼苗在15℃以上才能生長,低於10℃停止生長。絲瓜生長最適溫為18—24℃,開花結果盛期要求更高的溫度,才有利於生長。

三、栽培技術

(一)選地整地

絲瓜對土壤適應范圍廣,應選擇土層深厚、肥沃、排水良好土地種植。3月下旬翻地,作畦寬40—60cm。在農村城鎮可利用河邊、房前屋後、田邊地角承種植,也能獲得較高產量。在翻地時每畝施欄肥1500—2000kg作基肥。

(二)播種育苗

用種子繁殖。長江流域一般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播種。育苗時宜選籽大、飽滿、黑色而扁的種子。播種可在保溫苗床中進行。在苗床上蓋肥土或焦泥灰,厚約3—4cm。將種子尖端插入床土內約1/3,再蓋上肥土或焦泥灰,以蓋沒種子為宜,再澆水,保持苗床濕潤,然後蓋上薄膜,以後視床土溫度可澆水1—2次。種子出苗後要進行幼苗鍛煉,白天將薄膜二端揭開,進行通風,晚上覆蓋好,以防凍害。在移栽前逐步揭去薄膜,加大通風,至4月下旬或5月初苗高5—7cm即可進行移栽。移苗前應將苗床土澆透水後稍等1小時左右,再帶土定植,這樣返苗快,成活率高。

(三)田間管理

1.中耕除草

定植成活後,在上棚架前可進行一次中耕,可深些。注意清除雜草。搭棚後,可適當增加中耕次數,宜淺不宜深,以免損傷根部。當蔓葉布滿天棚後,棚下陽光減弱,除草也可減少。每次中耕除草時,可同培土工作結合進行。

2.施肥

幼苗定植後須每天傍晚澆入稀人糞,直至成活。以後視幼苗生長情況,可每周追一次肥。植株開始結瓜後,是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時期,養分消耗較多,須加大追肥量,才能滿足其正常生長和開花結果的需要。一般追肥3—4次,5月下旬苗高15—20cm,每畝施人糞700—1000kg;6月中下旬搭棚後每畝施人糞1000—1500kg;在果實形成後每畝施人糞1500—2000kg。

3.灌水抗旱

絲瓜喜濕潤怕乾旱。幼果形成需要較多水分,特別進入盛果期需要更多水分。倘若出現旱情,應及時灌水,以滿足其對水分的要求。灌水時不淹沒畦面,否則影響土壤結構、田間管理及果實採收。

4.搭棚引蔓

6月中下旬主蔓已生長到30—40cm時,可用小竹或毛竹等材料及時搭好棚架。其好處:(1)提高土地利用率。(2)避免烈日照射,減少果日燒病。(3)改善通風透光條件,有利結瓜。(4)果實形狀好,品質佳。棚架的形式有籬笆型、人字型、天棚型三種,各地因地制宜選用。棚架不宜太高,一般以150—170cm為宜,要堅固實用。在平面架上用稻草繩或塑料系成井字形,為瓜蔓攀緣。引蔓工作在中午進行為好,這時瓜蔓柔軟好攀。如在早晨進行因水分較多易折斷瓜蔓。主蔓側蔓上棚後,應注意避免相互重疊,影響光合作用進行。

絲瓜主蔓側蔓都能結瓜,為了不影響主蔓生長和結果,一般在未上棚架以前可摘除側蔓,上棚後一般就不再進行,只有在過密情況下,才將瘦弱的側蔓摘除。發現絲蔓倒掛要及時將瓜蔓縛牢,如果實擱置架上時應將果實放下使垂直向下,減少果實彎曲或畸形,以提高果實品質。

5.去雄花

絲瓜雄花多而密,應及時摘除過多雄花,減少養分消耗。

(四)病蟲害及其防治

1.霜霉病

(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Berk,et Curt.)Rostov.〕

5月開始發病,6月較重,田間濕度大,發病嚴重。發病初期先在葉片上出現淡黃色小斑點,然後逐漸擴大成多角形淡褐色病斑,並在葉背生長出暗灰色或紫色的絨毛狀霉,不久病葉乾枯。防治方法:培育壯苗,提高植株抗病力;開溝排水,降低田間濕度;及時摘除病葉,發病始期噴40%乙磷鋁300倍液或1∶1∶200波爾多液,交替進行,效果更好。隔7—10天噴一次,連續3—4次。

2.白粉病〔Erysiphe cichoracearum DC.和fuliginea(Schlecht.)Poll.〕 6月上中旬開始發生,7月發病較重。罹病始期在葉背或葉面生有白色圓形粉狀斑點,不斷擴大,呈白粉狀一片,嚴重時葉片枯黃。此病在潮濕情況下較易發生。,防治方法:加強肥水管理,培育壯苗,增強植株抗病能力;冬季清除殘株病葉,減少越冬菌原;發病始期可噴50%托布津800倍液或25%粉銹寧4000倍液,隔10天一次,連續噴3—4次。

3.黃守瓜黃足亞種

(Aulacophora femoralis chinensis Weise)

成蟲4月開始發生,5—6月為害嚴重,成蟲咬食葉片,嚴重時可使全葉食盡。幼蟲為害根。防治方法:冬季清園,處理殘株和雜草,減少越冬蟲口;瓜苗移栽前後,噴90%敵百蟲800—1000倍液;瓜苗附近土面撒石灰粉,防止成蟲產卵。

4.瓜蚜

(Aphis gossypii Glover)

又稱棉蚜。5月開始發生,群集在葉背,為害嫩莖,致使葉片卷縮,生長緩慢,結瓜期縮短,嚴重時植株枯萎死亡。防治方法,加強田間管理,及時中耕除草;噴40%氧化樂果1000—2000倍液。

四、採收與加工

(一)留種

應選擇健壯,無病蟲害植株,以主蔓第二次結的瓜為好,因生長時間長,種子飽滿,其後代生活力強。選果柄肥大,果形直,選定後做上標記。待果皮變枯黃,硬化時採收,掛在通風處,使種子更加飽滿充實,把瓜曬干後倒出種子裝入布袋,放於陰涼乾燥處。

(二)採收

從6月開始到10月底止採收果實。由於採收季節不同,果實有霉瓜、伏瓜、秋瓜之分。霉瓜長得細小;伏瓜較堅實且大;秋瓜長而稍軟,組織密緻,品質好。當瓜蒂柄部皮色稍黃,脈紋粗壯,便可採摘。伏瓜採摘要及時(除留種外),否則要影響秋瓜的生長。選晴天用剪刀從果柄處剪下,按大小分檔,把10—20個捆成一把,以便進行加工。

(三)加工

采後果實,用重物壓浸在河水中、溪溝內或缸中,使果實全部浸沒在水中,促使果皮腐爛。浸泡時間視氣溫高低而定,一般7—10天,待果皮全部腐爛後,然後拆開瓜捆,分別在清水中搓擦,洗至出現潔白的瓜絡為止。將瓜絡曝曬4—5天,直至完全乾燥,曬干後倒出種子。把瓜絡成捆掛起,放於通風乾燥處。一般畝產75—100kg。

商品規格,條干挺直,絡軟瘦均,潔白輕松,無籽蟲。

『柒』 絲瓜有幾種種類帶圖片解說功效

絲瓜常見栽培品種有:蛇形絲瓜和棒絲瓜。

1、蛇形絲瓜

蛇形絲瓜又稱線絲瓜,瓜條細長,有的可達1米多,中下部略粗,綠色,瓜皮稍粗糙,常有細密的皺褶,品質中等。該品種瓜條細長、肉質厚、纖維少,耐熱、抗病、豐產、優質,是不可多得的「堵缺補淡」品種。

蛇形絲瓜植株生長勢強,主蔓7~8節出現第一雌花,此後連續出現雌花。瓜長棒狀,長130~170厘米,橫徑3~5厘米,似蛇瓜樣。外皮綠色,肉質柔嫩,纖維少,品質優良。可試作日光溫室的栽培用種。

(7)廈門絲瓜長什麼樣擴展閱讀

棒絲瓜的種植時間為春季。一般為3月上旬,利用棚室進行絲瓜育苗,4月中旬覆膜移栽,30--35天進入採摘期。棒絲瓜比傳統品種提早30天左右採摘,經濟效益顯著,但是品質中等,肉質細軟。耐性主要體現在耐潮濕的環境。

而蛇形絲瓜植株生長勢強,播種後120天左右始收,結果性強,有時節節結瓜,比棒絲瓜耐熱性強,在30℃以上高溫下仍能正常生長,肉質加厚,是優良品質的絲瓜。蛇形絲瓜的耐性主要體現在耐高溫的環境。

『捌』 絲瓜藤和絲瓜的樣子

絲瓜為一年生攀援草本。莖枝粗糙,有棱溝,有微柔毛。莖須粗壯,通常2-4枝。葉互生,葉柄粗糙,長10-12cm,近無毛,葉片三角形或近圓形通常掌狀5-7裂,裂片三角形,中間較長,洗端尖,邊緣有鋸齒,基部深心形,上面深綠色,下面淺綠以,有短柔毛,脈掌狀,具白色長柔毛。

(8)廈門絲瓜長什麼樣擴展閱讀

絲瓜葫蘆科一年生攀援藤本;莖、枝粗糙,有棱溝,被微柔毛。卷須稍粗壯,被短柔毛,通常2-4歧。葉柄粗糙,近無毛;葉片三角形或近圓形,通常掌狀5-7裂,裂片三角形上面深綠色,粗糙,有疣點,下面淺綠色,有短柔毛,脈掌狀,具白色的短柔毛。

雌雄同株。雄花通常15-20朵花,生於總狀花序上部;雄蕊通常5,花初開放時稍靠合,最後完全分離。雌花單生,花梗長2-10厘米;子房長圓柱狀,有柔毛,柱頭膨大。果實圓柱狀,直或稍彎,表面平滑,通常有深色縱條紋,未熟時肉質,成熟後乾燥,裡面呈網狀纖維。

種子多數,黑色,卵形,平滑,邊緣狹翼狀。花果期夏、秋季。

『玖』 絲瓜長什麼樣

和黃瓜差不多,不過比黃瓜顏色淺,表面有豎條紋沒有像黃瓜表面一樣的刺,質地也比黃瓜軟

『拾』 絲瓜外形是什麼樣的

絲瓜葉片三角形或近圓形,長、寬約10-20厘米,通常掌狀5-7裂,裂片三角形,中間的較長,長8-12厘米,頂端急尖或漸尖,邊緣有鋸齒,基部深心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