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廈門資訊 » 廈門這個名字怎麼樣啊
擴展閱讀
天津住賓館哪裡最便宜 2025-05-14 23:07:46

廈門這個名字怎麼樣啊

發布時間: 2022-08-24 12:42:27

⑴ 廈門名字的由來

相傳在遠古的時候,常有成群的白鷺棲息在廈門島上,因此,人稱廈門島為鷺島,廈鼓海峽又稱為鷺江。人類生活在廈門島上,可以追朔到距今三四千年的新石器時代晚期。

而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則始自唐朝中期,至今已有1140多年了。唐朝天寶年間,漢族人薛姓和陳姓從閩東的福安和閩南的漳州移民入島分別在洪濟山下的南北麓聚族而居。

廈門市的行政建制始於宋朝,屬泉州府同安縣。明初洪武二十年(1387年),朝遷開始在島上築城寨,置衛所,城名「廈門」意寓「祖國大廈之門」。廈門的地名,從此確立。

(1)廈門這個名字怎麼樣啊擴展閱讀:

歷史沿革

遠古時為白鷺棲息之地,故又稱「鷺島」。

先秦時期,廈門屬百越之地;《漢書·地理志》記載,百越的分布「自交趾至會稽七八千里,百越雜處,各有種姓」。

西晉,太康三年(282年)置同安縣,屬晉安郡,不久裁撤,並入南安縣,直到600多年後才再次設縣建制:閩國933年龍啟元年時升為同安縣,再次設縣,屬泉州,州駐地在晉江縣。

唐朝,貞元十九年(803年)析南安縣西南部置大同場,唐光啟二年(886年),王潮克泉州為刺史,至947年,南唐滅閩國,同安地為王潮和閩國治地,歷時61年。

王潮、王審知兄弟先後為威武軍節度使,同安為其治地,閩國開平元年(909年),王審知為閩王,立閩國,都福州,大同場為其轄地。 保大七年(949年),南唐升泉州為清源軍(轄今泉州、莆田、廈門、漳州)。

乾德元年(963年),宋改清源軍為平海軍,以陳洪進為節度使,同安縣屬平海軍。北宋太平興國三年(978年),陳洪進納土於宋,同安縣始隨平海軍納人宋土。同年,宋復平海軍為泉州。宋屬平海軍、泉州。

元朝,屬泉州路。

明朝,實行里都圖制,廈門為嘉禾里,下設四個都,每個都下轄兩個圖。

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永寧衛的中、左兩個千戶所移駐嘉禾嶼,並築廈門城,此後遂以中左所作為廈門島的代稱。

永曆九年(清順治十二年,1655年),鄭成功改中左所為思明州,所轄境域包括廈門島、鼓浪嶼、浯洲(大金門)、烈嶼(小金門)等島嶼。

清朝,康熙十九年(1680年)清軍攻佔思明州。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福建水師提督移駐廈門,翌年設立台廈兵備道(雍正五年(1727年)改為台灣道),管理台灣、廈門兩地政務。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泉州府海防同知移駐廈門。

雍正五年(1727年)分守興泉道移駐廈門,雍正十二年(1734年)改稱興泉永道,管轄興化府(今莆田)、泉州府和永春州。至此,廈門成為福建東南沿海的軍事、政治、經濟中心。鴉片戰爭之後,清政府被迫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廈門成為《南京條約》中規定的五個通商口岸之一。

興泉道道署駐地(興化府府城圖中有興泉道道台駐地)

興泉道道署駐地(興化府府城圖中有興泉道道台駐地)

道光二十三年九月十一日(1843年11月2日),廈門正式開埠。

光緒二十八年十月二十二日(1902年11月21日),清政府正式批准《廈門鼓浪嶼租界土地章程》,鼓浪嶼成為「萬國租界」。

中華民國二年(1913年)興泉永道改名為南路道,轄區不變,後增轄金門縣,

中華民國三年(1914年)改名廈門道(民國十四年(1925年)廢)。

中華民國四年(1915年)分出金門、大小嶝設金門縣。

中華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即「福建人民政府」)設廈門特別市,旋廢。

中華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1月「閩變」失敗後,廈門特別市政府和興泉省隨之撤銷,廈門恢復思明縣建制,與同安縣均屬福建省政府直轄。

中華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同安、思明縣屬第五行政督察區(駐同安)。

中華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4月以廈門及鼓浪嶼等7個島嶼設廈門市,撤銷思明縣設禾山特種區,與同安縣同屬第四行政督察區(駐同安,轄今泉州、莆田、廈門)。

中華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5月至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9月淪陷,10月恢復廈門市建制,設中心(後改思明)、開元、鼓浪嶼、禾山4區。抗日戰爭勝利,國民政府恢復廈門市政府建制,直屬福建省政府管轄。

1949年09月,同安縣、廈門市分別解放,同安縣屬第五專區(1950年改泉州專區、晉江專區),廈門為福建省轄市。

1950年10月,廈門市設開元、思明、鼓浪嶼、廈港(後廢)、禾山5區。

1953年,同安縣集美鎮歸廈門市轄。

1958年01月,撤禾山區,改設郊區。

1958年08月,同安縣由晉江專區劃屬廈門。

1958年08月,金門炮戰爆發,廈門為主戰場之一。

1966年08月,開元、思明區更名東風、向陽區(1979年10月復原名)。

1970年02月,同安縣劃屬晉江專區(地區)。

1973年06月,同安縣再歸廈門市。

1978年09月,設杏林區。

1979年0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部長徐向前發表了《停止炮擊大、小金門等島嶼的聲明》,歷時21年的金門炮戰正式劃上句號。

1987年,增設湖裡區,郊區更名集美區。

1994年02月,國務院批准廈門市行政級別升格為副省級。

1997年05月,同安改縣為區。至此,廈門市轄思明區、開元區、杏林區、湖裡區、集美區、同安區6個區。

1996年11月,同安撤縣改區,

1997年05月,廈門市同安區人民政府正式掛牌。

2003年05月,經國務院批准,福建省人民政府頒發《關於廈門市調整部分行政區劃的批復》,同意撤銷廈門市鼓浪嶼區和開元區,其行政區域劃歸思明區管轄,杏林區更名為海滄區,設立翔安區。行政區調整後,廈門市下轄思明、湖裡、集美、海滄、同安和翔安6個區,至2016年12月底不變。

2014年12月,國務院決定設立中國(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其中廈門片區共43.78平方公里。

⑵ 廈門名稱的歷史由來

夏」與「廈」,古字相通。所謂「大廈門」、「廈門」,在當時是作為象徵性城名。因為,中國在古代稱為「夏」。張行孚在《說文發疑》中按《說文》說:「夏,中國之人也。所謂中國者,以天下言之,則中原為中國,以列國言之,則王都為中國。」屈原《楚辭·九辯》中有「君子之門九重」,就是說天子有九個城門,天子威儀中國之意。所以說,「大廈門」、「夏門」是表示所鎮的土地是中國區域,或中國領土。再從當年修築「海上長城」來看,金門原名浯洲,又名浯將,周德興在島上築城時,借用「金城湯池」之意將浯洲改為金門,以示「固若金湯」島嶼之內涵。廈門原名嘉禾嶼,又名鷺島,別稱鷺江

⑶ 廈門給你的第一印象是什麼

在沒來廈門之前的第一印象是:大海
到過廈門後,看到「廈門」 第一印象是:美麗
在廈門待了兩年,看到「廈門」第一印象是:溫情

每個人的體驗都不一樣的,但是廈門的人文環境還是挺不錯的~小贊一下

⑷ 廈門為什麼叫廈門

廈門的由來

廈門以前是一座孤島,古時交通不便,所以到唐朝以前廈門一直是一座無名島嶼。唐朝開元至天寶年間,大陸陳、薛兩大姓氏漢人先後渡海入島。陳氏族人住南邊,薛氏住北邊。

廈門由「下門」雅化而來,「下門」之名,在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建城之前已經存在。「門」是地名的通稱。古時船戶、漁民把江河入海處有山崖的地方,形象化地稱之為「門」。「海門」在九龍江進入廈門港海域這間,往下到鼓浪嶼和廈門島,是海潮進出的通道,像護域河河水進出的門,也就是「濠門」。「濠門」以下的一個門叫「下門」。1935年4月,廈門正式設立廈門市,成為福建省首個真正意義上的城市。

以前看過一本《朱熹傳》,書中有記載朱熹曾任同安縣知,當時同安縣管轄的廈門只是個小海島,估計沒正式名稱。明朝朱元璋派他的大將周德興駐防閩浙,在福建修建很多海防衛所,如今尚保存完好的惠安崇武古城跟廈門衛所都是那一批同期修建設立的。為便於軍事管轄,取名廈門,意思是國家大廈的門戶。明末清初鄭成功駐兵廈門跟清朝對抗,把廈門老城區取名思明,意思很明顯就是想恢復大明。清末廈門被西方列強納入通商口岸,他們紛紛在廈門的鼓浪嶼島上修房駐扎,於是鼓浪嶼有了萬國建築博覽會的名頭,這次鼓浪嶼申報世遺成功跟這些老式歐美建築群的關系很大。解放戰爭時,解放軍是乘坐小漁船攻下廈門島,那時還想一鼓作氣把廈門島的外島金門島也拿下,可惜兵敗。解放後,為早日解放台灣,鐵道兵修建鷹廈鐵路,把廈門島和集美之間的海溝填成海堤,火車能直接開進廈門島。此後廈門成為半島,不再游離大陸之外。廈門的大發展歸結於改革開放,1982年鄧公視察廈門,不久中央就批准設立廈門特區,從戰爭前線變為改革開放前沿。明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廈門的巨變

就是一個很好的縮影!

看到很多人以訛傳訛,還是來說一下。

廈門島最早叫嘉禾嶼,是因為這個島嶼種植稻穀出現一株多穗所以叫嘉禾。從唐的陳氏開墾開始這個名稱就慢慢流傳了,從而成為固定稱呼。

到了明朝事情有了變化,洪武年間為了海防需要,朝廷在嘉禾嶼上設置了中左千戶所,並築一城來做拱衛之用。而這座城是級別很小的衛城,所以面積很小坐落於嘉禾嶼上一個叫廈門社的地方上。而這座城官方叫法是中左千戶所,民間因為在廈門社的地盤上就叫他廈門城。這個民間的叫法到了萬曆年間就被注到同安地圖上了,不過這個島的名字還是叫嘉禾嶼,而衛城才叫廈門城。

到了鄭成功時代在嘉禾嶼上設置了思明州,廈門城仍舊是一個如崇武古城那樣的小衛城,仍舊是不上檯面的名稱而已。嘉禾嶼歸清朝以後清朝取消思明州的叫法,改稱禾山。

到了雍正年間設置了軍事機構台廈兵備道,駐地廈門城。這個時候廈門這個名稱才真正站上 歷史 舞台而入典冊。隨後成立興泉道,道治從莆田遷到泉州府城再遷移到嘉禾嶼的廈門城內,使廈門城成為延續到清朝末年的軍事組織興泉永道的道治所在。這段時間廈門城擴大了地盤,成為嘉禾嶼篔簹港與五老峰之間那片區域的統稱。這個時候民間也有將這個島叫廈門島,但實際上廈門這個名稱還是廈門城及周邊街道和港口的稱呼而已。

而五口通商口岸的簽訂則正式將這片區域定名為廈門港,而這個島也正式叫廈門島。而民國五年後,南路道更名為廈門道,道治設廈門城治理興泉兩府地界。因港興因道治而旺從而給了廈門快速發展的機會。1927年國民政府取消道州府的管理體系,但是廈門因為之前打下的基礎仍舊快速發展,到了1934年國民政府在此設立了福建省第一個市政府,廈門市。不久廈門淪陷,廈門島被日本竊據。1949年廈門解放後仍舊是按照獨立市建制,1958年劃同安入廈門,在70年代同安在晉江地區與廈門市之間轉換了一圈,之後廈門的轄區就沒再大的調整。

而1997年之前廈門人的廈門還一直是 歷史 上那個廈門,就是廈門港起到中山路不跨文灶和篔簹港的那一小片區域,其他地方其實都還是習慣叫禾山。

而網路上經常有說法說因為在海門島下游,所以叫下門島後雅化成廈門。這種說法是荒謬的,因為這個島一直叫嘉禾嶼,而廈門是那個城的名稱。一個城怎麼可能因為上游有一個島叫海門所以叫廈門城。能對等的只能是島嶼與島嶼,但是這個島嶼一直就叫嘉禾嶼。再說中國一般講究對等或者門當戶對,一個廈門島是一個海門島的幾倍大,怎麼可能因為一個小島而命名一個大島呢?所以這個說法謬誤!

至於說廈門是華夏之門,或者大廈之門,這種說法更不值得一駁,那是現代之人附和只說而已。

廈門之所以叫廈門,就是因為一個廈門社築城而一步步演化而來的。

廈門是我國的副省級城市,位於福建省東南沿海地區。

其實最早廈門並不是市,過去是歸屬泉州進行管轄,直到1935年廈門才設立了廈門市,隨後經過了一系列的轉變和時代的更替才發展到了今天的廈門6區,島內思明、湖裡,島外海滄、翔安、同安、集美。

那麼廈門為什麼叫廈門呢?其實這個是有原因的,廈門其實最早上叫下門,後面因為門是地名的通稱,又因為廈門處於福建閩南地區,當地盛行閩南話,在閩南話中的廈和下的讀音是沒有什麼區別的,所以廈門的廈其實是靠下字慢慢演變過來的,當然這也是文人雅化的,當地人也慢慢的都叫廈門了。

廈門其實名字特別是優雅,當地還有鷺島之稱,因為有很多白鷺在廈門島內,所以廈門又稱為鷺島!歡迎大家來廈門 旅遊 參觀哦!

廈門古稱嘉禾里屬同安縣,明屬泉州府,之前同安是泉州的一個縣,直到明朝才被擱置出去成立廈門

1387年建築廈門城,寓意大廈之門,廈門 歷史 正式開啟

說到廈門我想要順便講下廈門和泉州的 歷史 交融,廈門 歷史 上長期是屬於泉州管轄,也是泉州下轄的一個縣「同安縣」所管, 歷史 上,在明洪武之前,廈門島只是同安地區的一個小島,直到鄭成功駐軍廈門,廈門才迎來自己的真正 歷史 ,如今泉州和廈門之爭,更多體現在文化 歷史 ,信仰風俗起源之爭,因為廈門是泉州的一個管轄區域,所以閩南文化、小吃風俗還有 歷史 來源,都是來自泉州,跟泉州有脫離不了的關系,而如今泉州的經濟又是廈門之上,廈門的經濟很大一部分是泉州貢獻,那麼兩市之爭就更加的激烈,因為泉州不認可廈門超越自己,而事實上泉州在經濟、文化、 歷史 等方面不知道秒殺廈門多少條街,所以,就是所以…

也有人說,鄭成功對於廈門重要性很強,的確如今的思明就是鄭成功為了紀念明朝而取名,廈門的 歷史 人物也以鄭成功為主,鄭成功收復台灣,駐軍廈門改變了廈門和廈門海上的貿易地位,泉州領先一千多年的海港地位在明朝後期就被廈門超過了,這就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吧,自此泉州年輕人的出路也跳板到廈門去發展,這就是近現代廈門在國際地位和港口貿易還有知名度上超過泉州的根本性原因,而創造這一切的仍然是泉州南安人-鄭成功!所以說泉州文化是很包容的,足以容納廈門的 歷史 和文化!如果沒有泉州文化和泉州的發展,就沒有現在的廈門,你們說呢,懂 歷史 和文化的來辯論!

而鄭成功之所以選擇廈門完全是因為為了收復台灣,泉州 歷史 上很多名人都有國家情懷甚至出現很多時代英雄,這也是時代選擇,鄭成功去廈門完全是因為廈門離台灣近!

所以廈門,大廈之門,乃是鄭成功對國家和民族的期待和祝語!我門的 歷史 應該被銘記,也應該記得這是泉州人創造的驕傲和輝煌!不應該抹去我們的筆墨和光輝的 歷史 !


廈門為什麼叫廈門而不是下門或者夏門呢?

據說廈門城始建於明洪武二十七年(公元1394年)。廈門城建成之後,「廈門」之稱才開始見著於文字資料上。「廈」是從「下」字演變過來的,門是海峽的意思,「下門」大意是海門島底下的一個海峽,「廈門」是對「下門」一詞的雅化。在民間,廈門島也被稱作「嘉禾嶼」。

大廈之門

廈門為什麼叫廈(xia)門?

廈門,自282年置同安縣到公元933年同安屬泉州以來,都是一座名不見經傳的島嶼。1100前,唐代先民給給它取了個好記的名字「新城」;1279年,元朝第一次在嘉禾嶼設置軍事機構--嘉禾千戶所;明代洪武年間,設 衛所 。「所」為「中左」,「城」名為「廈門」

(圖:廈門古城地圖)

廈門 不 讀作廈(sha)門

先來看廈門地名的演變,其實都是以閩南話「下」的發音為依據的。所以才會出現廈門的讀音會與普通話中「下」的讀音一致,而不讀成大廈的廈(sha)。

(圖:廈門古城彩繪版)

廈門地名由來:下門-夏門-雅化為「廈門」

一、 「廈門」,最早見於文獻記載的 是在《廈門志.卷二.沿革》(清道光)里。在這本《廈門志》里記載了明代江夏侯周德興經營福建時的一段話:

「城 廈門 ,移永寧衛中、左二所兵戍守,為 中左所 」

二、 而嘉禾嶼為什麼會演變成廈門

(圖:海門與下門的地理位置)

以上就是廈門地名的由來,以及廈門為什麼叫廈門。

廈門導游給您解答,廈門早期叫嘉禾嶼,小島上盛產稻穀一禾多穗,所以人們稱之為嘉禾嶼,島上居民早期都以漁民為主,人數不足500名,為什麼叫廈門,有兩種說法:

一,下門,是指:下面的門戶,中國地形像一隻雄雞,廈門地理位置位於雄雞腹部低下的島嶼。所有早期有:下邊的門戶之說,後改名雅稱為現在的「廈門」廈門和金門原先隸屬同安縣管轄,1997年05月01日同安撤縣設區。

二,廈門城,早期為了防禦倭寇,李鴻章與周德興在嘉禾嶼島上修建圍城「不容倭寇侵襲攏」,城牆稱之為「廈門城」後以 城市名稱以 廈門命名沿用至今,

廈門地處亞熱帶,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海域廣闊多姿,陸上奇岩重疊,草木終年生長,鮮花四季常開。花木建築具有南國情調,古剎遺址引人入勝,素有海上花園之稱。鼓浪嶼全島面積為1.84平方公里,山上怪石嵯峨,迭成洞壑,洞內海風撲面,濤聲雷鳴。明清兩代重修的蓮花庵旁,有明人題刻「鼓浪洞天」四個大字於巨石上,為廈門八景之一。島上樹木蓊鬱,四季長春,亭台樓閣,掩映錯落,有日光岩,菽庄花園、海濱浴場等 旅遊 地。

⑸ 廈門這個城市怎麼樣啊說的詳細點。呵呵。

廈門(又名:鷺島)是一座四面環水而且美麗的城市,其中鼓浪嶼位於廈門島西南面,與廈門島只隔一條寬600米的鷺江,輪渡5分鍾可達。

鼓浪嶼原名"圓沙洲",別名"圓洲仔",明朝改稱"鼓浪嶼"。乃因島西南方有一礁石,每當漲潮水涌,浪擊礁石,聲似擂鼓,人們稱"鼓浪石",鼓浪嶼因此而得名。

明末,民族英雄鄭成功曾屯兵於此,日光岩上尚存水操台、石寨門故址。1842年,鴉片戰爭後,英、美、法、日、德、西、葡、荷等13個國家曾在島上設立領事館,同時,商人、傳教士、人販子紛紛踏上鼓浪嶼,建公館、設教堂、辦洋行、建醫院、辦學校,炒地皮、販勞工,成立"領事團",設"工部局"和"會審公堂",把鼓浪嶼變為"公共租界"。一些華僑富商也相繼來興建住宅、別墅,辦電話、自來水事業。1942年12月,日本獨占鼓浪嶼;抗日戰爭勝利後,鼓浪嶼才結束一百多年殖民統治的歷史。

鼓浪嶼面積僅1.91平方公里,是廈門最大的一個衛星島,常住居民2萬人。島上岩石崢嶸,挺拔雄秀,因長年受海浪撲打,形成許多幽谷和峭崖,沙灘、礁石、峭壁、岩峰,相映成趣。

鼓浪嶼街道短小,縱橫交錯,清潔幽靜,空氣新鮮,島上樹木蒼翠,繁花似錦,特別是小樓紅瓦與綠樹相映,顯得格外漂亮。

鼓浪嶼樓房鱗次櫛比,掩映在熱帶、亞熱帶林木里,日光岩奇峰突起,群鷗騰飛……組成一幅美麗的畫卷。

鼓浪嶼是"音樂家搖籃","鋼琴之島",小小鼓浪嶼有鋼琴600台,其密度居全國之冠。只要你漫步在各個角落小道上,就會不時聽到悅耳的鋼琴聲,悠揚的小提琴聲,輕快的吉他聲,動人優美的歌聲,加以海浪的節拍,環境特別迷人。音樂,已成為鼓浪嶼的特別絢麗的風景線。

鼓浪嶼有許多鋼琴世家,那裡有音樂學校、音樂廳、交響樂團、鋼琴博物館。每逢假、節日,常舉行家庭音樂會,有的一家祖孫三代一起演出,使家庭、團體、社會充滿音樂氣氛。

鼓浪嶼音樂人才輩出,蜚聲中外樂壇的有鋼琴家殷承宗、許斐星、許斐平、許興艾等。中國第一位女聲樂家、指揮家周淑安,聲樂家、歌唱家林俊卿,男低音歌唱家吳天球,著名指揮陳佐湟,還有李嘉祿、卓一龍等,可謂群星璀璨。

鼓浪嶼是"建築博覽館",許多建築有濃烈的歐陸風格,古希臘的三大柱式陶立克、愛奧尼克、科林斯各展其姿,羅馬式的圓柱,哥特式的尖頂,伊斯蘭圓頂,巴洛克式的浮雕,門樓壁爐、陽台、鉤欄、突拱窗。爭相鬥妍,異彩紛呈,洋溢著古典主義和浪漫主義的色彩。

鼓浪嶼已修好一條環島路,全長6公里,由道路、隧道、曲橋組成,以電瓶車代步。

環島路以輪渡碼頭為起點,向東往皓月園-大德記浴場-觀海園-菽庄花園-港仔後浴場-英雄山隧道-鼓浪石-鼓浪別墅-華僑亞熱帶植物引種園-工藝美術學校-內厝澳-燕尾山-三丘田旅遊碼頭-海底世界-輪渡碼頭;向西反之亦然。

鼓浪嶼的夜顯得清靜幽雅。尤其是夜景工程建設後,代表著自然景象的日光岩、代表著異國建築風格的八卦樓、代表著音樂島鋼琴造型的候船廳和矗立在覆鼎岩上的鄭成功雕像等,在各色燈光映照下透明通亮,熠熠發光。特別是有幾條激光射線跨越鷺江海空,變幻搖曳,令人眼花了亂。

隔江遠眺鼓浪嶼夜景,猶如一座大花盆聚集著熾目艷麗的花叢,與廈門中山路的霓虹燈、高層建築的射燈和許多彩色聚光燈,交相輝映,閃耀奪目,使島上、海上、天上三維空間燦爛迷人。

⑹ 廈門這名子怎麼來的

相傳遙遠的古代,常有成群的白鷺棲息在廈門島上,因此,廈門又稱為鷺島、鷺洲、鷺嶼、鷺城、鷺津、鷺門,廈鼓海峽稱為鷺江。人類生活在廈門島上,可以追溯到距今三四千年的新石器時代晚期。而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則始自唐朝中時,至今已有1140多年了。

唐朝天寶年間,漢族人薛姓和陳姓從閩東的福安和閩南的漳洲移民入島,分別在洪濟山下的南北面聚族而居,並出現「新城」的地名,旋改名「嘉禾里」,隸屬於情源郡南安縣大同場。五代閩承隆元年(939年),大同場升格建同安縣,嘉禾里歸同安縣管轄。明初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朝廷在島上築城寨,置衛所,城名「廈門」,衛所稱「巾左所」。廈門的地名,從此確立。此後數百年間,廈門也曾改名為「思明州」「思明縣」等。1935年廈門正式得名。

廈門在歷史上曾經有過許多名字。比如中左所。之所以叫中左所,是因為明太祖朱元璋拍周德心,江夏侯兩位官員在閩越這里設置了上,下,左,右,中五個哨所來防禦倭寇。而當時的廈門正好處在中所,左所的位置。所以被稱為中左所。廈門又是九龍江的下游,入海處。所以慢慢又被稱為「下門」。後來才雅化稱現在的「廈門」在1933年以前還被稱為一段思明洲。後來才又改「廈門」。

夏」與「廈」,古字相通。所謂「大廈門」、「廈門」,在當時是作為象徵性城名。因為,中國在古代稱為「夏」。張行孚在《說文發疑》中按《說文》說:「夏,中國之人也。所謂中國者,以天下言之,則中原為中國,以列國言之,則王都為中國。」屈原《楚辭·九辯》中有「君子之門九重」,就是說天子有九個城門,天子威儀中國之意。

所以說,「大廈門」、「夏門」是表示所鎮的土地是中國區域,或中國領土。再從當年修築「海上長城」來看,金門原名浯洲,又名浯將,周德興在島上築城時,借用「金城湯池」之意將浯洲改為金門,以示「固若金湯」島嶼之內涵。廈門原名嘉禾嶼,又名鷺島,別稱鷺江。

⑺ 為什麼「廈門」的英文是Amoy

是根據當地方言音譯的。

Amoy這是閩南語的音譯,而且Amoy這個名字已經使用了幾百年了。早在十五世紀末的時候,遠洋航行的葡萄牙人來到了廈門,並且用閩南語的葡萄牙語來稱當地為Amoy。

廈門市由廈門本島、鼓浪嶼及其眾多小島嶼和同安、集美、海滄、翔安等組成,陸地面積1699.39平方公里,海域面積約390多平方公里。

(7)廈門這個名字怎麼樣啊擴展閱讀

廈門位於福建省東南端,東與大小金門島、南與龍海市隔海相望,陸地與南安市、安溪縣、長泰縣、龍海市接壤。

廈門由本島廈門本島、離島鼓浪嶼、西岸海滄半島、北岸集美半島、東岸翔安半島、大小嶝島、內陸同安、九龍江等組成,陸地面積1699.39平方公里,海域面積390多平方公里。廈門通行閩南方言,是閩南地區的主要城市,與漳州、泉州並稱廈漳泉閩南金三角經濟區。

廈門地形以濱海平原、台地和丘陵為主。廈門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地勢地貌構成類型多樣,有中山、低山、高丘、低丘、台地、平原、灘塗等。西北部多中低山,其中位於同安與安溪交界處的雲頂山海拔1175.2米,為全市最高的山峰。

從西北往東南,依次分布著高丘、低丘、階地、海積平原和灘塗,南面是廈門島和鼓浪嶼。雲頂山為廈門市最高峰,雲頂岩為廈門島最高峰,日光岩為鼓浪嶼最高峰。

⑻ 廈門地名的由來

相傳遙遠的古代,常有成群的白鷺棲息在廈門島上,因此,
廈門又稱為鷺島、鷺洲、鷺嶼、鷺城、鷺津、鷺門,廈鼓海峽稱
為鷺江。
人類生活在廈門島上,可以追溯到距今三四千年的新石器時
代晚期。而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則始自唐朝中時,至今已有11
40多年了。
唐朝天寶年間,漢族人薛姓和陳姓從閩東的福安和閩南的漳
洲移民入島,分別在洪濟山下的南北面聚族而居,並出現「新城
」的地名,旋改名「嘉禾里」,隸屬於情源郡南安縣大同場。五
代閩承隆元年(939年),大同場升格建同安縣,嘉禾里歸同
安縣管轄。明初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朝廷在島上築城
寨,置衛所,城名「廈門」,衛所稱「巾左所」。廈門的地名,
從此確立。此後數百年間,廈門也曾改名為「思明州」「思明縣
」等。1935年廈門正式得名

⑼ 廈門這個地方怎麼樣

首先:廈門人不錯,廈門環境好,廈門治安相當的好,廈門房價高,廈門交通方便,廈門消費有點高,有能力的話發展前途當然有了,這個看你自己了,一般租個一室一廳在市區的話800左右,我指的是生活區單身公寓,我不知道你是找什麼工作,公司的話廈門很少包吃住,像我一個月房租,電話費和吃飯一個月差不多1000-1200不包括買東西等,如果在廠里的話應該會更省一些,廠里有包吃,住也可以和別人合租.所以看你自己了....我在廈門生活近五年,真的不錯.下次你來了就明白...想再了解廈門可以上網去找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