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廈門資訊 » 曹德旺怎麼評價廈門
擴展閱讀
北京哪些地方比較有名 2025-07-11 21:18:35
看耳朵北京去哪個醫院 2025-07-11 21:16:36

曹德旺怎麼評價廈門

發布時間: 2022-09-08 00:50:34

『壹』 曹德旺的個人經歷

曹德旺,1946年5月出生,福建省福州福清市人,福耀玻璃集團創始人、董事長。

1987年成立福耀玻璃集團,目前是中國第一、世界第二大汽車玻璃供應商。他是不行賄的企業家,自稱「沒送過一盒月餅」,以人格做事;他是行善的佛教徒,從1983年第一次捐款至今,曹德旺累計個人捐款已達80億元,認為財施不過是「小善」。

2009年5月,曹德旺登頂企業界奧斯卡之稱的「安永全球企業家大獎」,是首位華人獲得者。

2014年12月,首部自傳性著作《心若菩提》正式出版。

2018年9月,曹德旺入選「世界最具影響力十大華商人物」。

2018年10月24日,入選中央統戰部、全國工商聯《改革開放40年百名傑出民營企業家名單》。

(1)曹德旺怎麼評價廈門擴展閱讀:

曹德旺的」自信「:

「沒有能力自信,一切都是廢話」曹德旺有一次跟高盛亞洲董事長吃飯的時候,對方給曹德旺一個非常高的評價:「你是我見到中國人最自信的一個。」但這樣的自信需要背後經過千錘百煉的能力來支撐。

從1976年到2000年,整整花了24年的時間才學會怎麼做玻璃。到最近這幾年,福耀開始飛速發展靠的都是過去幾十年如一日的技術錘煉,打好基礎才有了今天。

創業初期,曹德旺招不到大學生,於是就自己去學習管融資、管資本,管報稅、資金調度、收款,會計管核算……曹德旺說,後來當了總經理,有人想要忽悠他的時候,被他一句話就問倒了,他笑著說:「他知道完蛋了。」

但對於企業經營這件事情,曹德旺十分嚴肅,「要去創造一個偉大企業必須具備的條件,這個就是作為一名企業家必須具備的能力自信,沒有能力自信,一切都是廢話。」

『貳』 關於曹德旺的故事

曹德旺,中國企業家。1987年成立福耀玻璃有限公司。2009年獲得“安永全球企業家大獎”。2014年獲得年度華人經濟領袖大獎。下面我就帶大家一起來詳細了解下吧。

曹德旺的創業故事

曹德旺,1946年出生於福建福清 ,是福耀玻璃集團的創始人、董事長。1987年成立福耀玻璃集團,目前是中國第一、世界第二大汽車玻璃製造商。他是不行賄的企業家,自稱沒“送過一盒月餅”,以人格做事;他是行善的佛教徒,從1983年第一次捐款至今,曹德旺累計個人捐款已達50億元,認為財施不過是“小善”。2009年5月30日,曹德旺獲得安永全球企業家大獎。

“我很像《貧民窟的百萬富翁》那個主人公。”曹德旺曾這樣形容自己。他是國內的“玻璃大王”和“慈善大王”,9歲才上學,到14歲就被迫輟學。

回顧曹德旺的創業歷程,為了謀生,在街頭賣過煙絲、販過水果、拉過板車、修過自行車,經年累月一日兩餐食不果腹,在歧視者的白眼下艱難謀生,嘗遍了常人難以想像的艱辛。

早年的這些苦難,讓曹德旺過早地體會到了人世間的冷暖,也磨礪了他堅韌的性格。他堅信,靠勤勞的雙手能改變命運,他要讓全家人“把日子過得好一點”。

“我 的父親曾經是上海著名的永安百貨的股東之一。因時局動盪,父母親決定舉家遷回老家——福建福清。離開上海時,父親帶全家坐油輪,財產全部放在另一條運輸船 上。等人到家之後,全部家當卻沒有回來,只得到一句答復,說是那條船沉了!兵荒馬亂的年月中,一家人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眼睜睜地看著家中頓時變得一貧如洗。”

在他的記憶中,有很長一段時間,家裡一天只能吃兩餐,兩餐里也只是些湯湯水水,難以頂飢耐寒。那時他們就常常覺得餓,做母親的變不出吃的,但卻總是柔聲鼓勵著孩子們:“要抬起頭來微笑,不要說肚子餓,要有骨氣、有志氣!”

“飯可少吃,衣可簡穿,書還是要讀。”受過教育的父母想盡辦法要讓他們讀點書。9歲時他走進了學堂,念到14歲,因為家境太艱難不得不輟學回家放牛。但是當時,一有空他就愛撿起哥哥的舊課本,邊放牛邊津津有味地讀上幾頁。

1976 年,曹德旺開始在福清市高山鎮異形玻璃廠當采購員,他的工作是為這家鄉鎮企業推銷人稱“大陸貨”的水表玻璃。1983年,曹德旺承包了這家年年虧損的鄉鎮小廠,賺到人生第一桶金。1985年,將主業迅速轉向汽車玻璃,徹底改變了中國汽車玻璃市場100%依賴進口的歷史。1987年,成立福耀玻璃有限公司。 1993年,福耀玻璃登陸國內A股。是中國第一家引入獨立董事的公司。是中國股市唯一一家現金分紅是募集資金高達7倍的上市公司。

2001 年——2005年,曹德旺帶領福耀團隊艱苦奮戰,歷時數年,花費一億多元,相繼打贏了加拿大、美國兩個反傾銷案,震驚世界。福耀玻璃也成為中國第一家狀告美國商務部並贏得勝利的中國企業。2009年5月30日,曹德旺獲得了有著企業界奧斯卡之稱的“安永全球企業家大獎”,這也是該獎項設立以來,首位華人企業家獲此殊榮,授予歷年來全球最成功及最富創新精神的傑出企業家。

“作為企業家,在准備創大業時一定要記住,做小事情靠技巧,大事靠眼光和人格魅力。”在這二十多年的企業家生涯中,他認為自己的成功,最大的經驗就是做事如同做人,不論做人做事,還是做產品,都要始終“以誠為本”。

作為一名商界領袖的同時,曹德旺也用自己的方式回報社會。他以不行賄自居,自稱沒“送過一盒月餅”,以人格做事;他亦是行善的佛教徒,從1983年第一次捐款至今,曹德旺累計個人捐款已達50億元,認為財施不過是“小善”。

曹德旺的愛情故事

曹德旺自述的和老婆陳鳳英的愛情

我現在的老婆就是結發夫妻,她沒有讀過書,叫陳鳳英,人很好,幾十年來,煮飯,幫我管小孩,連電話都不接,她覺得自己普通話講不好,所以不接,怕人家會笑她,她穿的衣服鞋子都是我幫她買的,家裡的東西也都是我買的,她不會買東西。

但是,我這個家現在所有財產都記在她的名下,我的控股公司也是她在當董事長,都是她的,不是我的,人家說這個公司是曹德旺的,但實際上從法律關繫上說是我太太的。

我為什麼要做這樣的安排呢?這是因為在我還沒有富起來的時候,我曾經對婚姻徘徊過。

我今年57歲了,從23歲結婚算到現在,也過了幾十年,俗話說“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席”,意思就是說要彼此珍惜,不要輕易去改變。這裡面的道理也是我後來慢慢悟到的。

我的老婆嫁給我的時候,還是一個少女,我們的結合完全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結婚前兩個人連面都沒有見過,僅僅看過一張很小的黑白照片,所以我們沒有經歷過談戀愛的過程。

那一年是1969年,我們非常窮,生活很苦,母親又生病了,所以家裡人就希望我先結婚,找個老婆照顧我母親。我答應了,就是這樣。

我們剛一結婚,我就把她的嫁妝全部賣掉了。她一句怨言也沒有,她認為嫁給你了,你就說了算。我們30幾年的婚姻生活,她一直是這樣的,再苦再難也不會抱怨。

她有1/4的馬來血統,非常純朴。新婚,嫁妝賣光,錢全給我拿去做本錢,她在家裡伺候我生病的母親,我在外面跑生意,一年到頭兩個人在一起的時間很少,這就是我們的“新婚燕爾”,談不上浪漫,“貧賤夫妻百事哀”,有些事情經歷了才知道裡面的甘苦,所以說我們是患難夫妻。

我賣掉她的嫁妝之後就有了一點錢,這些錢就是我做生意最初的本錢。然後我就開始種白木耳,再拿到江西去賣,來回一趟可以賺七、八百元錢。這樣跑來跑去,沒有想到,才跑到第四趟,貨就被人家扣了,不但本錢賠了進去,還欠了村裡人1000多元,這要是別的女人又會怎樣哭鬧?

當時很多人來向我要債,家裡能賣的東西全都賣掉了,最後只剩下一小間房子,我對那些上門要債的人說:“你們要是能夠拿,也拿去。”

這個時候生產隊上又來人找我,他們說我跑去做生意,欠了做水庫的義務工,大概20幾個工日,如果不去做,要按照一個工一天三塊五交錢,我一算又是100多塊錢了。我想我在家裡也沒有事做,去做一個工一天還能賺到三塊五,還不如去做工。

結果沒有想到,原來整個生產隊都沒人願意去做,這樣就我一個人去做,等於是我去替別人出工,做了工以後按照一天三塊五的價錢賣給他們

工地很遠,我走之前,送我老婆去她的娘家。她一個女人帶一個孩子,丈夫又不在身邊,家裡一貧如洗。所以我就對她說:“我現在一無所有,只餘下一個人,如果實在不行,你可以再嫁人。”我丈母娘說:“你胡說八道,你這么聰明,困難一定會渡過的,你放心回去吧,你老婆孩子我給你帶著。”

我和我老婆就是這樣的感情,平平淡淡,無論你好無論你壞,她都相信你,她從來不跟我吵架。

在我年輕的時候,我曾經遇到過另一個不同的女人,那是一個讓我想把家都扔掉的女人。

那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在明溪遇到的。當時我寫信給我的太太,她不認識字,所以信是我妹妹讀給她聽的。

後來等我回到家,她見了我也只是說:“我知道我配不上你,知道你是會走掉的,你要是真走了,那麼把房子和三個孩子留下來給我。”我聽了以後非常傷心,我覺得自己非常對不起我的太太。我那個時候非常痛苦,當時我們的生活已經有了很大好轉,不像剛結婚時那樣拮據。

不過,雖然我做推銷賺到一些錢,但只是一個富裕起來的農民而已,還沒有像現在這樣有能被稱得上是事業的企業。

就在那個時候,我愛上了一個女人,她是我的女朋友,那是真正的相愛。她為了幫助我,給我做了很多事情,當時她很年輕,大約二十四、五歲,已經結婚,有兩個孩子,我們都很投入,彼此覺得找到了一生的知音。

可是,那是什麼年代啊?80年代初,尤其是在福清這樣的地方,她的壓力有多大是可想而知的。

可是她很勇敢,我和她的事情被她的一些好姐妹知道了,那些姐妹就勸她,說:“你怎麼這樣,什麼人不好找,找一個農民,瘦瘦的,黑黑的。”她就跟那些姐妹說:“我們談得來,我相信他是一個非凡的人,他將來一定會有成就,會飛黃騰達的。

我面臨著一個選擇。一面是我的結發妻子,她為我默默地奉獻了這么多年,吃了那麼多苦,純朴善良,永遠無條件地信任我;另一面是我的紅顏知己,我們有刻骨銘心的感情,有共同語言。我真的很苦悶,不知道以後的路應該怎樣走。

後來我就去做調查,去了解別人的生活。我選了100對有代表性的夫妻,有工人,醫生,幹部,有做老師的,也有老闆,我發現並不是我一個人對自己的家庭不滿意,而是這100對夫妻中沒有1對夫妻對自己的家庭是滿意的。

給我感觸比較深的是福州水表廠的一個朋友,他和太太兩個人,一個是科長,一個是團幹部,郎才女貌,是談了3年戀愛才結婚的,在我看來,他們應該幸福得不得了。

沒有想到,也是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在我跟他們成了很好的朋友以後,有幾次,喝酒聊天說深了,才知道他們雙方都對家庭不太滿意,兩個人互相指責起來,一點不比我的少。

當時是1980年。我對我能搜集到的婚姻樣本進行統計分析比較,得出的結論是:沒有一個家庭是絕對幸福的家庭。

於是我開始思考,為什麼會是這樣?

後來我想通了——兩個人,來自不同的家庭,有著不同的教育,這樣就會形成各自不同的觀念,談戀愛的時候,可能是求同存異,一旦真正生活到一起,就會有很多問題。

所以我覺得,幸福這東西講起來都是大同小異的,就是有吃有喝,子孫滿堂這些東西,可是如果往深層去想,世界上有絕對的幸福嗎?沒有,所以也不會有絕對幸福的家庭,絕對完美的婚姻,既然是這樣,我認為我是不需要再去考慮什麼換家庭的事情了,再換換,就是換1000個照樣也沒有用啊。這些都是過去的事情了,現在那個女人已經當奶奶了。

不過,說起這段往事,我依然會感到非常傷感,人生總是有很多傷感的事情,怎麼努力都是不能避免的。經歷得多了,心就會堅強起來,人也會豐富起來。

有的時候,聽到有人說“每個成功的男人背後都有一個女人在支持他”,我就會很有感觸,我和我那個女朋友雖然最後沒有走到一起,但是我如今的成功和她有一定的關系。

我一生最重大的轉變在明溪,我在那裡遇到了她,又在那裡放棄了她,但是當時我在心裡暗暗發誓,這輩子一定要為她爭一口氣,讓她的姐妹們說起她的時候,能夠說她愛的是一個像樣的人,一個值得愛的人。

這樣我就回到家鄉專心去辦我的玻璃廠,也許因為有這種心情,因此我把我所有的精力都貢獻在這個事業上了。

現在社會上有一種流行的說法,叫“男人有錢會變壞,女人變壞會有錢”,我覺得這不是絕對的,這是人的心地問題。

我童年的生活很苦,三年自然災害的時候,我媽就是快要餓死掉了,也沒有變壞,她原來也是一個大家閨秀,人長得也很漂亮啊。

至於男人,一個男人要是心地好,對家有責任感,用我們老家的話說“就是四個腳都被別人吃掉了,心還是在家裡的”,這一點是肯定的。

對於我來說,我覺得家庭是一個避風的港灣。兩個人素昧平生然後成為一家人,同在一個屋檐下,這是緣分,應該好好珍惜和睦相處,有困難的時候同舟共濟,這就可以了。

我有一個看法,就是男女之間還是要有真的感情,像我和我的妻子,雖然直到現在我們也很少有時間交流感情,可是她和我是患難夫妻,我們一起經過多少事情!

這就是感情,在我被人家追債追到連房子都要賣掉的時候,她還是信任我,跟著我,現在我發達了,她不管我有多少錢,也不勢利,你有多少錢怎麼花我也不管,反正我相信你。這是一種始終如一的感情。

很多感情不是真的感情,是因為沒有建立在一個牢固的基礎上。

我的女兒剛結婚,我怕人家是因為她有我這個有錢的爸爸而娶她,所以不同意。我跟我女兒說:他是廈門大學畢業的,人又很帥,父親還是一個省教委主任,人家這么好的條件會娶你?你又不是本科畢業。

現在他們夫妻為了證明我這句話是錯的,兩個人在澳大利亞自食其力,邊打工邊開店。

其實我這么做的目的就是想弄清楚那個男孩子娶我女兒的目的,我給他們施加壓力是對他們好。雖然按照我們這邊的習俗,女兒是嫁出去的,是男人當家,但我的財產沒有因為她是女兒而不給她一份,有她一份。

我現在年紀大了,過幾年不做企業了就去周遊世界。我想也許有一天我會把我這一生的經驗體會都寫出來,寫成一本書,給後人一些借鑒。

中國有兩句話,好像是孔子的一位弟子說過的,“百善孝為先,論心不論跡,論跡貧家無孝道;萬惡淫為首,論跡不論心,論跡世上無完人”,什麼意思呢?

第一句講的是“孝道”,說看一個人是不是符合“孝道”,不是看他有沒有給老人貴重的東西,而是要看他心裡有沒有老人,如果論財富,窮人家難道就沒有孝道可言了?

第二句說的就是“性情”,只要是人,就不會對異性沒有感覺,但是有感覺是一回事,是在心裡的。

“論心世上無完人”說的就是不能以“心裡有沒有感覺”作為依據,如果以這一點做依據,世界上就沒有好人了。

一想到她嫁給我的時候是那樣一個純朴的少女,這么多年,無論什麼樣的事情發生,都始終如一地聽從我的安排,我就覺得有義務要盡到自己的責任。

所以我的所有財產,我的公司都是她的名字,我要讓她覺得安心,這輩子有依靠。我們雖然沒有那些激情如火的海誓山盟,但是我們畢竟是從年輕到白發,中間所有的悲傷和快樂都是連在一起的,這是一種血脈相連的感情,沒有經歷過的人體會不到。

許多人為了做事業,經常要處理家庭和工作的矛盾,可是對於我來說,這個矛盾根本不存在。

我的老婆從來不會要求我這個要求我那個,她不需要我去哄她,現在想一想,這種安靜本分的感情難道不是一個專心做事的人最需要的感情嗎?


『叄』 對於現在的一些「公知」,曹德旺是如何評價他們的

曹德旺說過,民眾不壞,壞就壞在精英。曹德旺是中國企業家中的一個意外的存在,大部分我們所了解到的企業家哪個不是涉獵好幾個商業領域,他們都會為了自己而謀利。一旦自己所存在的領域,不賺錢,不能再盈利,那麼他們就會轉戰別的領域。

三、公知的影響力

在他看來,公知和精英的每一句話都有可能成為影響大多數人的話語,甚至會被人奉為真理。因為相較於普為什麼曹德旺敢於這么說這些話呢?因為他認為中國壞就是壞在精英,精英們,作為社會上的意見領袖,當他們一旦有了什麼錯誤的發言,那麼就是可能會導致大多數人的意見跟隨,而導致企業家的昕豫透支。所以他也希望以此來警醒企業家們。普通人們更願意直接相信意見領袖以及作為商業大佬的他們的話語,所以公知、精英更應該管好自己的每一句話。

『肆』 廈門大學德旺商學院大樓動建,對廈門大學招生有哪些影響

2021年4月正值廈門大學百年校慶之際,廈大德旺商學院大樓正式開始動建。而此消息一經在社交媒體披露之後,便引起了網民們的廣泛關注與討論。

部分網民們認為大學之魂不在於“大”,而在於“學”,因此此類消息不值得去進行深入討論;而也有一些網民認為,廈大作為百年名校德旺商學院的進一步發展將對廈門大學的招生以及未來的發展都具有積極的影響。而筆者認為,德旺商學院大樓的動建其資金是來源於著名企業家曹德旺先生的捐贈,如此巍峨大樓的創建,它體現了曹德旺先生的拳拳愛心,它將不僅完善廈門大學的基礎設施,而且對於廈門大學的招生也必然會有積極的影響。

一、讓以會計、管理而聞名的“南方之強”再次屹立於風口浪尖

廈門大學德旺商學院是由曹德旺所捐建,而曹德旺所擁有的福耀集團則是福建的本土企業,此次廈門大學德旺商學院大樓動建,其實進一步也可以反映出廈大與福建本土的進一步融合,而實際上一所大學與其所處的地域之間,其實是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如南開大學,坐落於天津,它即有著津河之畔允公允能的氣質;哈爾濱工業大學坐落於哈爾濱,便以其穩扎穩打,做好基本功的氣質而受人們的青睞。廈門大學此次與本土的進一步融合,其實更深一步也表現出了廈大所擁有的福建人敢闖敢拼的這樣一種氣質。

『伍』 曹德旺的人物評價

從商30年,曹德旺的成就足以令中國所有企業家側目。福耀玻璃占據國內市場70%以上份額,全球市場30%份額,給賓利、寶馬、賓士、奧迪、通用、豐田等世界八大汽車廠供貨。2011年福耀玻璃佔有率排名世界第二,2012年估計會升到第一。

曹德旺是中國企業家中的異數。30年來,他專心在汽車玻璃一個領域,沒有做過房地產、互聯網、礦山,沒有做過股票二級市場投資。臨近退休,也沒有用自己龐大的資金,以及修煉成精的眼光和判斷力去做眼下最熱門的PE,為自己的百億身價繼續添磚加瓦。

企業家是當下社會鎂光燈追逐的真正明星,他們出席各種論壇、頒獎典禮、發布言論,顛倒眾生;他們參加各種俱樂部,呼朋喚友,互通有無。這裡面從來看不到曹德旺,他甚至不和這些企業家、經濟學家深度結交,坦言「沒意思」。

人物榮譽:

2020年11月28日,當選2020中國經濟新聞人物。

2020年11月,獲得「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民營經濟先進個人」榮譽稱號。

2020年12月15日,入選第十一屆「中華慈善獎」擬表彰名單。

2020年12月18日,位列《2020中國品牌人物500強》第8位。

2021年2月4日,入選「中國捐贈百傑榜」課題組發布的十年致敬人物。

2021年4月,福布斯全球富豪榜發布,曹德旺以41億美元財富位列榜單第705名。

『陸』 如何看待福建玻璃大王曹德旺將出資 100 億元建立福耀科技大學

談辦學初衷

「助力解決中國製造業應用型、技術技能型人才斷檔的問題」

新京報:河仁基金會公告中提到,共同探索新型公辦大學的辦學模式。設立福耀科技大學是由你提出來的還是由福建省政府提出?

曹德旺:辦學的事情是我主動向福建省委省政府提出來的,省委省政府對這個事情很支持,省領導召開了好幾次會議,專門討論辦學的事情。

新京報:怎麼想到要發起設立一所大學?

曹德旺:其實這個事情我已經計劃了好幾年了,辦學這件事是受多方面的啟發:

第一,目前中國製造業存在高級管理人才斷檔的問題。這幾年很多製造業企業到處找高級工程師、工廠管理幹部,企業之間挖來挖去,我們公司也有一些高級工程師,比如質量工程師、銷售工程師、設計工程師等,被其他企業挖走了。製造業高級人才被挖來挖去導致了企業成本的直線上升,也對我們整個國家的產業發展不利。與此同時存在的另一個現象是,現在很多大學畢業生找不到工作,沒有地方就業。我就想著設立一所大學,招聘優秀的本科畢業生,培養他們成為中國製造業企業需要的專門的匠師級管理人才,助力中國製造業解決應用型、技術技能型人才斷檔的問題。

第二,目前我們國內大學培養人才的模式偏標准化,而且我們國內大學存在重虛擬經濟、輕實體經濟的傾向,這也是改革開放後我們的大學學習美國辦學出現的一個結果。現在很多大學熱衷於為虛擬經濟培養人才,學科重點瞄向互聯網、金融、MBA(工商管理碩士)等,而一些培養製造業人才的學科卻跟不上市場需求和產業發展要求,一些製造業真正需要的高端人才沒有地方培養。當前中國製造業和中國經濟正處在轉型升級的重要階段,如果製造業人才的培養跟不上來,就會影響我們製造業結構和經濟結構的轉型升級。

第三,辦學還受德國教育模式的啟發。我前段時間去德國,又考察調研了慕尼黑工業大學、亞琛工業大學,他們培養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方式和我們不一樣,我非常羨慕他們能夠那樣辦學。我覺得德國的教育方式有很多的地方值得我們學習,德國培養出來的人才很好用。比如,德國的大學聘請的教授都有工廠實踐經驗,我有一位朋友在德國去應聘一所大學的教授,但是沒有被聘用,因為他沒有在工廠工作的經歷。在德國的大學里,有工廠工作經歷的專家教授會教學生如何做實驗、如何把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學生畢業進入工廠可以直接上手。而咱們這里則是,大學生畢業後進入工廠,公司要花幾年時間的嚴格訓練,才能培養出上手的技術工人,而在德國不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