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廈門個人所得稅為什麼一開始交170左右,後面交500
個人所得稅是累進稅率,收入越高稅率越高,按收入分類,經營所得、綜合所得累進稅率也不同。
『貳』 個人所得稅上的工資為什麼和實際工資高
法律分析:因為個稅裡面申報的工資可能會包括個人繳納的社保和個人應該繳納的個人所得稅,實際到手的工資應該減去這些。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
第一條 為了加強稅收徵收管理,規范稅收徵收和繳納行為,保障國家稅收收入,保護納稅人的合法權益,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制定本法。
第二條 凡依法由稅務機關徵收的各種稅收的徵收管理,均適用本法。
第三條 稅收的開征、停徵以及減稅、免稅、退稅、補稅,依照法律的規定執行律授權國務院規定的,依照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的規定執行。任何機關、單位和個人不得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擅自作出稅收開征、停徵以及減稅、免稅、退稅、補稅和其他同稅收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的決定。
第四條 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負有納稅義務的單位和個人為納稅人。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負有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義務的單位和個人為扣繳義務人。納稅人、扣繳義務人必須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繳納稅款、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
『叄』 個人所得稅為什麼這么高
稅收是國家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 ,不交稅的話,國家將無法正常運作。有國才有家,交個人所得稅是用來調節個人收入差距的,目的是防止收入差距過大,國家現階段開征個人所得稅的主要目的仍然是調節收入,特別是調節高收入。
個人所得稅是調整征稅機關與自然人(居民、非居民人)之間在個人所得稅的征納與管理過程中所發生的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個人所得稅的納稅義務人,既包括居民納稅義務人,也包括非居民納稅義務人。居民納稅義務人負有完全納稅的義務,必須就其來源於中國境內、境外的全部所得繳納個人所得稅;而非居民納稅義務人僅就其來源於中國境內的所得,繳納個人所得稅。
個人所得稅是國家對本國公民、居住在本國境內的個人的所得和境外個人來源於本國的所得徵收的一種所得稅。在有些國家,個人所得稅是主體稅種,在財政收入中占較大比重,對經濟亦有較大影響。
2018年6月19日,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草案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次會議審議,這是個稅法自1980年出台以來第七次大修。 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修改個人所得稅法的決定草案2018年8月27日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審議。依據決定草案,基本減除費用標准擬確定為每年6萬元,即每月5000元,3%到45%的新稅率級距不變。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
第二條 下列各項個人所得,應當繳納個人所得稅:
(一)工資、薪金所得;
(二)勞務報酬所得;
(三)稿酬所得;
(四)特許權使用費所得;
(五)經營所得;
(六)利息、股息、紅利所得;
(七)財產租賃所得;
(八)財產轉讓所得;
(九)偶然所得。
居民個人取得前款第一項至第四項所得(以下稱綜合所得),按納稅年度合並計算個人所得稅;非居民個人取得前款第一項至第四項所得,按月或者按次分項計算個人所得稅。納稅人取得前款第五項至第九項所得,依照本法規定分別計算個人所得稅。
『肆』 個人所得稅這么高
法律分析:個人所得稅的納稅義務人,既包括居民納稅義務人,也包括非居民納稅義務人。居民納稅義務人負有完全納稅的義務,必須就其來源於中國境內、境外的全部所得繳納個人所得稅;而非居民納稅義務人僅就其來源於中國境內的所得,繳納個人所得稅。
個人所得稅是國家對本國公民、居住在本國境內的個人的所得和境外個人來源於本國的所得徵收的一種所得稅。在有些國家,個人所得稅是主體稅種,在財政收入中占較大比重,對經濟亦有較大影響。
2011年9月1日起,中國內地個稅免徵額調至3500元。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 第二條 下列各項個人所得,應當繳納個人所得稅:
(一)工資、薪金所得
(二)勞務報酬所得
(三)稿酬所得
(四)特許權使用費所得
(五)經營所得
(六)利息、股息、紅利所得
(七)財產租賃所得
(八)財產轉讓所得
(九)偶然所得。
居民個人取得前款第一項至第四項所得(以下稱綜合所得),按納稅年度合並計算個人所得稅居民個人取得前款第一項至第四項所得,按月或者按次分項計算個人所得稅。納稅人取得前款第五項至第九項所得,依照本法規定分別計算個人所得稅。
第三條個人所得稅的稅率:
(一)綜合所得,適用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的超額累進稅率(稅率表附後)
(二)經營所得,適用百分之五至百分之三十五的超額累進稅率(稅率表附後)
(三)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產租賃所得,財產轉讓所得和偶然所得,適用比例稅率,稅率為百分之二十。
『伍』 為什麼個人所得稅這么高
1、 什麼是個人所得稅?
答:個人所得稅是對個人(自然人)取得的各項應稅所得徵收的一種稅。
2、 徵收個人所得稅意義有那些?
答:調節收入分配,實現共同富裕;增加財政收入,支援經濟建設,改善人民生活;維護國家稅收權益;增加公民納稅意識。
3、 我國憲法規定公民在稅收上具有什麼義務?
答:依法納稅的義務。
4、 個人所得稅法將納稅人依據哪兩個標准,區分為居民納稅人和非居民納稅人?
答:住所和居住時間兩個標准
5、 個人所得稅稅率設置分為哪兩種類型?
答:比例稅率和超額累進稅率。
6、個人所得稅以什麼為納稅義務人,以什麼為扣繳義務人?
答:個人所得稅以所得人為納稅義務人,以支付所得的單位或個人為扣繳義務人。
7、個人所得稅的徵收採取什麼方式?
答:個人所得稅的徵收採取扣繳義務人代扣代繳為主、納稅義務人自行申報納稅為輔的方式。
8、 個人所得稅有哪兩類納稅人?
答:居民納稅人和非居民納稅人
9、什麼是居民納稅人和非居民納稅人?
答:根據個人所得稅法的規定,在中國境內有住所,或者無住所而在境內居住滿一年的個人,為居民納稅人;在中國境內無住所又不居住或無住所而在境內居住不滿一年的個人,為非居民納稅人。
10、個人的那些所得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
答:(1)工資薪金所得;(2)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3)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4)勞務報酬所得;(5)稿酬所得;(6)特許權使用費所得;(7)利息、股息、紅利所得;(8)財產轉讓所得;(9)財產租賃所得;(10)偶然所得(11)經國務院財政部門確定征稅的其他所得。
11、 個人取得不同時期、不同項目的勞務報酬如何征稅?
答:勞務報酬所得,屬於一次性收入的,以取得該項收入為一次,屬於同一項目連續性收入的,以一個月取得的收入為一次。
12、 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個人共同取得同一項所得,如何計算個人所得稅?
答:應對每個人取得的收入分別減除費用,並計算各自應納的稅款。
13、 個人所得為實物的怎樣計算個人所得稅?
答:個人取得的應納稅所得為實物的,應按取得的憑證上所註明的價格計算應納稅所得額,無憑證的實物或憑證上註明的價格明顯偏低的,主管稅務機關參照當地市場價格核定應納稅所得額。
14、 個人所得為有價證券的怎樣計算個人所得稅?
答:個人取得的應納稅所得為有價證券的,由主管稅務機關根據票面價格和市場價格核定應納稅所得額。
15、 個人一次取得數月獎金或年終加薪、勞動分紅如何征稅?
答:個人一次取得數月獎金或年終加薪、勞動分紅,應全額作為應納稅所得額直接按適用稅率計算應納稅款。但如果納稅人取得上述收入當月的工資、薪金不是800元以上的,可將其收入減除"當月工資與800元的差額"後的余額作為應納稅所得額,並據以計算應納稅款。
16、 工資薪金所得個人所得稅的納稅期限是如何規定的?
答:工資薪金所得應納稅款,按月計算,由扣繳義務人或納稅義務人在次月7日前繳入國庫。
17、 哪些項目所得的個人所得稅按次徵收?
答: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產轉讓所得、財產租賃所得、偶然所得、其他所得實行按次徵收。
18、 個人所得稅的納稅年度是怎樣規定的?
答:個人所得稅的納稅年度是公歷1月1日至12月31日。
19、 那些利息免徵個人所得稅?
答:國債和國家發行的金融債券利息。
20、 哪些補貼、津貼免徵個人所得稅?
答:按照規定發放的政府特殊津貼;獨生子女補貼;差旅費津貼、誤餐補助費、托兒補助費、住房公積金本息、醫療保險金、養老保險金等。
21、 對工資薪金所得的納稅期限是怎樣規定的?
答:工資薪金所得應納稅款,按月計算,由扣繳義務人或納稅義務人在次月7日內將應納稅款或所扣稅款繳入國庫。
22、 個人取得應稅所得的形式有哪些?
答:個人取得應稅所得的形式有現金、實物和有價證券。
23、 在哪些情況下,納稅人必須自行向稅務機關申報納稅?
答:(1)沒有扣繳義務人的;(2)在兩處或兩處以上取得工資、薪金所得的。
『陸』 個人所得稅為什麼那麼高
你要先搞清楚稅是什麼?再看看個人所得稅具體政策。稅收政策肯定不是針對你一個人制定的,個人所得稅只要符合條件的都會徵收。個稅是對個人收入而不是家族人均收入。
『柒』 個人所得稅怎麼稅率這么高
國個人所得稅這種高稅率,至少帶來四方面危害。
一是工薪階層尤其專業技術人才,由於收入來源單一、稅收由單位代扣代繳而成為個人所得稅收入的主力,這個佔比已升至70%左右,而美國個人所得稅的70%左右來自10%的高收入者。相比之下,我國高收入群體避稅動機很強、方式很多,比如採取「工作在大陸、工資在海外」或者「錢在企業、不拿工資」等方式避稅。因此,高稅率並沒有給我們帶來相應高稅收。去年,我國個人所得稅占總稅收的7.7%,遠低於發達國家30%、發展中國家15%左右的水平。
二是不利於吸引和集聚高素質人才。
當前,我國人才供求結構失衡,高技能、高層次人才短缺。吸引高端人才,加快人口紅利向人才紅利轉變,需要好的稅收環境。許多跨國公司在亞太區的收入一半以上來自我國,但其亞太總部大部分設在香港、新加坡,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我國個人所得稅的稅率過高,達到鄰近國家或地區的兩倍多,同時也沒有合理的退免稅政策,使得不少企業和專業人才望而卻步。
三是抑制居民消費。
工薪階層邊際消費傾向高,消費大多在國內、以自主品牌為主,是拉動內需的主體力量。過高的個人所得稅率,微觀上不利於擴大居民消費支出、制約消費升級,宏觀上不利於中等收入群體壯大。
四是不利於縮小貧富差距。
個人所得稅有調節收入分配功能。我國這一制度設立之初,全國職工每月平均工資只有63.5塊,一般人達不到800塊納稅門檻,能按45%稅率繳的屈指可數,政策聚焦作用非常明顯。現在,「調高調不到、擴中擴不了」,等於讓窮人為富人「掏腰包」。
『捌』 為什麼個人所得稅會這么高
從我們業內人士認為我國個人所得稅的徵收機制還不夠完善,現在交稅的還是主要以中等收入人群為主。這和我們的社保機制、銀行管理、戶籍管理以及其他綜合因素有很大關系。
個人所得稅(personal income tax)是調整征稅機關與自然人(居民、非居民人)之間在個人所得稅的征納與管理過程中所發生的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個人所得稅的納稅義務人,既包括居民納稅義務人,也包括非居民納稅義務人。居民納稅義務人負有完全納稅的義務,必須就其來源於中國境內、境外的全部所得繳納個人所得稅;而非居民納稅義務人僅就其來源於中國境內的所得,繳納個人所得稅。
個人所得稅是國家對本國公民、居住在本國境內的個人的所得和境外個人來源於本國的所得徵收的一種所得稅。在有些國家,個人所得稅是主體稅種,在財政收入中占較大比重,對經濟亦有較大影響。
2011年9月1日起,中國內地個稅免徵額調至35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