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廈門資訊 » 廈門r3線什麼時候開工造
擴展閱讀
上海最大超市在哪個區 2025-07-09 01:22:12

廈門r3線什麼時候開工造

發布時間: 2022-09-22 17:22:21

Ⅰ 廈漳海底隧道的作用

根據規劃,漳州—港尾—廈門城際鐵路(R3線)從漳州站出發,經漳州城區引入港尾鐵路支線,至島內廈門站,這條線路走向需要經過海底隧道。
廈漳海底隧道是廈漳城際鐵的總要組成部分,是廈漳泉同城化同城化總要部分。構建廈漳泉大都市區,是省委、省政府著眼於推動我省科學發展、跨越發展而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對於三市共同拓展發展空間、擴大發展機遇,在更大平台上集聚競爭優勢、打造引領跨越發展的強大區域增長極,具有重要意義。
2015年11月18日,福建省「十三五」規劃建議(以下簡稱《規劃》)全文發布,作為全省未來五年建設的綱領性文件,「十三五」規劃特別提出要優化全省的發展空間格局,加快廈漳泉的同城化步伐。並於2016年2月22日漳州開發區2016年工作會中,漳州市副市長王毅群做出發言「備受關注的R3線廈漳城際軌道項目已經於2015年9月得到國家發改委的立項批復,項目一期工程(從漳州北站到漳州開發區雙魚島站),全長69.9公里,將於今年6月開工建設」

Ⅱ 廈漳泉大都市區是否已走入歷史

我認為閩南大都市區確實走入 歷史 了!

自從泉州市政府喊出淡出閩東南,建設大泉州就將閩南金三角的大都市區砸破了。當然這個本來就是廈門牽頭福建省支持推動下做的事情,一直是不慍不火的發展了十來年。為什麼發展不行,因為廈門當核泉州不願意不支持,而泉州本身自己就沒核更不要說帶動漳州和廈門發展,而漳州是想和廈門同城,可是廈門出不起同城的全部或大部分資本,所以廈門和龍海同城了,但是仍舊是有限的同城。

現在福建喊出了三核心發展!所以泉州一大部分人彈冠相慶了,終於泉州也獲得省級支持了,也是和福州廈門平等的核心城市了。但是幾年之後閩南人會發現現在的三核發展,現在閩南分拆發展有多麼的可笑。過幾年後就可以發現福建的經濟中心由閩南重新回到了福州,而泉州保持二十來年的福建經濟總量第一變成了福州。廈門在福建的經濟份量更低了,而漳州中心更加靠近廈門了但是仍舊在福建無感。

為什麼會這樣,因為福州有更強大的政策和資金支持,本身政治地位高。而廈門沒擴大轄地,而且還限制人口流入,雖然政策仍有但是限制發展,其實已經被棄。而泉州就會給口頭的名號而已,真正的支持還只是讓泉州自己靠自己,而且還不能與廈門融合,也不讓泉州內縣市改區自己內部融合。幾年之後福州自然而然脫穎而出,這樣福建省內才能有城市參與到國內的大城市競爭中。這樣的猜想其實在2017已經露出端倪:泉州給了個核心城的名號,但是沒給政策也沒給資金也沒有單獨的國家級重點項目。而福州這幾年的政策支持已經非常明顯了,特別是經濟上也開始發力了,與泉州經濟總量的差距也明顯的縮小了。

不過這也不能說福州或者省府怎樣!給了閩南三市十來年時間,一直沒有實質性提升融合,而區域內內斗明顯,誰都不服誰,區域融合連口頭上都難以統一更不要說實質性做到。福建處於長三角和珠三角之間不能有效的積聚財富和政策,繼續等只能讓福建慢慢連中部地區都比不上,沒辦法只能造一個真核來參與國內的區域競爭。選誰?泉州經濟總量有但是散而無核,沒有強有力的中心城區,一直以來政治地位低,要提拔到國家中心城的地位困難極大成功機率低。而廈門地小人少,轄地調整擴大涉及面太大,風險大成功率仍舊比較低,而且已經給廈門10來年的機會了,整合不起閩南只能棄!所以三核心,真正支持和有機會發展起來參與國內中心城市競爭的就剩福州啦。而全力支持福州就只能打壓廈門忽悠泉州,讓閩南同城化破局,這樣才能讓福州脫穎而出。

希望閩南人能認清形勢,助力福州參與國內競爭,不要壞事,整省沉淪對自己無益!

筆者集美土著人!

廈門、漳州和泉州的同城化,建立廈漳泉大都市區,這是一個老命題
廈門、漳州、泉州,人們稱它們為:閩南金三角。構建廈漳泉大都市區是福建省科學發展、跨越發展而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而三城合一對 共同拓展發展空間、擴大發展機遇,在更大平台上集聚競爭優勢、打造引領跨越發展的強大區域增長極,具有重要意義。屆時 海峽東岸有台北都會區,海峽西岸則有廈漳泉大都市區。

被稱為閩南「金三角」的廈漳泉,語言、文化、習俗等相近,經濟交往、人員往來更是頻繁,要素的密集度、發展的繁榮度、聯系的緊密度,堪稱全省之最,廈漳泉大都市區同城化因應形勢而生。 廈門無疑扮演主要角色,它將以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的絕對龍頭老大地位,左右兩翼對接漳州和泉州,形成一個位居長三角與珠三角之間的東南沿海具有千萬人口的大都市區,這或許就是未來大廈門的藍圖。 隨著廈門島內外一體化建設步伐的加快、福廈動車的開通、輕軌項目的啟動,特別是翔安隧道、翔安大道、廈漳大橋的接連開通,廈門正從海島型城市向海灣型城市迅速轉型,並形成以廈門—泉州—漳州為中心城市的價值高地。

規劃方向 ;廈漳泉大都市區同城化,准備規劃形成「一核、三帶、兩軸」的空間格局。所謂的「一核」指廈漳泉大都市核心區。「三帶」指:廈漳泉三市沿海地區的沿海產業城鎮聚集帶.「兩軸」,即廈漳龍贛發展軸和廈泉-三明-撫州發展軸。

具體措施 :都市區城市將開通軌道交通, 讓邊界學生三市享同等待遇, 建立社保信息及服務共享, 推出「都市區市民一卡通」, 實現門診病歷「一本通」, 建設對台離岸金融結算中心。種種互動措施共同促進廈漳泉大都市區同城化。

現狀問題 :廈漳泉大都市區同城化的最大問題就是三城誰主誰輔的問題:泉州經濟總量領先,經濟活力突出。廈門知名度高, 旅遊 名片突出,人均GDP全省第一。漳州生態名城,全國現代農業基地,經濟潛力大。三城都對以己為主有想法。
發展方向 : 求同存異 共同發展,就廈漳泉大都市區同城化自身而言,廈門有魅力,泉州有活力,漳州有潛力,「合則三利,分則三傷。」不管最後由誰主導,有利於城市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才是王道。

這本就是十幾年的偽命題,首先,廈門沒有力量,也沒意願犧牲自已去發展泉漳!廈門一畝三分地都搞不好,還帶動了誰?但廈門的眼光放得遠!拒絕引進污染,勞動力密集型企業,PX海滄遷到漳州古雷,兩叄千億化工集群GDP棄之如履,若不是如此,廈門早破萬億了!但也為廈門成為高 科技 ,金融服務中心奠定牢靠基礎,後勁十足。泉州轉型艱難,本想晉華晶圓做為突破囗,可惜被川建國破壞,如今技術,資金轉圓難上加難!漳州有人有地,但缺人才,缺資金,缺城市美譽度,引資引大企業目前不可能!三城僵持著,破局主看廈門,泉州如晉華能突破西方封鎖,當存有與廈門爭龍頭一線機會,若再拖個五到八年,泉州唯有困成廈門外圍城市,而下南安,晉江,石獅,安溪將不保,很有可能被廈門吞並!僅剩東北方向的惠安,德化,永春,和仙游莆田被泉州兼並,依然可維持萬億城市虛名。這樣,福建將擁有福州,泉州,廈門三個萬億城市。但在台灣未統一之前,國資不會巨量進入福廈,前景在統一之後,金門將並入廈門市,鑒於統一前期台灣本土治安與供電穩定問題,台灣高 科技 企業將湧入廈金,成為國家半導體發展高地!廈門前景無比輝煌!

感謝網友信任暨邀請回答:「廈漳泉大都市區是否走入 歷史 」這一問題,個人觀點如下:

①廈漳泉大都市區格局由福建省戰略演變為國家級戰略「海西經濟區」,屬於承前啟後式的定位轉變並提升綜合定位及規格。

②廈漳泉指廈門、漳州、泉州。三市2018年經濟總量占據福建近一半,在省內的綜合實力一直高居不下,為了起到更大的帶動作用,廈漳泉一體化進程上升至國家層面整體規劃,被列入海峽西岸經濟區的核心組成部分。
經常關注經濟發展的朋友應該也注意到,廈漳泉一體化盡管在東南沿海地帶有著巨大影響力,但終歸僅限於福建省內。

海峽西岸經濟區一經面世就引起不同凡響,從區域級城市群一躍而起至國家級城市群,我認為這是一種進步。而且海西經濟區戰略同樣包括廈漳泉一體化的規劃,意味著廈漳泉不僅沒有走向 歷史 ,還迎來了春天!

據悉,海峽西岸經濟區幅況福建、浙江、江西、廣東四省,海西經濟區具備成為中國第六大城市群的潛質,未來的發展格局得到全面規劃,潛力無限。況且海西經濟區的中心正是廈漳泉和福州。

一、地處閩南金三角東翼的廈門,是福建唯一的國家副省級計劃單列市與經濟特區,東南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港口與風景 旅遊 城市。廈門是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自由貿易試驗區,海峽兩岸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合作示範區、兩岸區域性金融服務中心和兩岸貿易中心。中國東南沿海國際航運中心城市。廈門面積1699平方公里,人口401萬人/下轄六區,GDP產值4351億元(全省居三),人均產值108504元,居全省之首。 二、地處閩南金三角北翼的泉州擁有面積11085平方公里,人口865萬人(福建居首)/下轄四區、五縣三市,GDP產值7548億元(全省居首),人均產值87942元(全省九地市居三)。泉州是福建民企最發達的地區,是福建的品牌之都。泉州擁有晉江、石獅、南安、惠安四個全國百強縣(市),其中晉江GDP產值1981億元,超過泉州四區1759億元,是典型的縣(市)強而市區弱的城市。 三、地處閩南金三角南翼的漳州擁有面積1.26萬平方公里,人口505萬人(福建居三)/下轄二區八縣一市,GDP產值3563億元(全省居四),人均產值70564元(全省第七位)。漳州是著名的"漁米花果之鄉",漳州平原是福建最大的平原。漳州是廈深鐵路、龍廈鐵路、鷹廈鐵路、福廈高鐵的交通樞紐城市。 閩南強則福建強。閩南寄託著福建太多的期望。廈漳泉一體化顯然更加有利於閩南更快更好發展,是 歷史 發展的必然, 歷史 潮流不可逆,任何個人阻擋不了 歷史 發展的步伐…

泉廈漳同城化是個偽命題,因為發展方向不一樣,不可能走到一起,廈門自己的發展已走入死胡同,小島意思非常嚴重,大家看看同安就一清二楚了,廈門房價奇高,人口流失十分嚴重,這幾年 旅遊 業也不行了,漳州主要以農業花卉為主,掙不了多少錢,只有泉州的各行各業的發展如日中天,泉州有154個著名商標,有眾多的實體產業,泉州的口號是淡出閩東南,發展大泉州。

說的好像廈門真能帶動周邊一樣,三地合一塊,漳州就是廈門的農場,泉州就是廈門的工廠,世界人民都來我大廈門玩,來花錢,都說泉州不想搞大都市是泉州自私,你們知道廈門當年提這個沒有點花花腸子?

現在廈漳泉大都市區已經根本沒有意義了!「廈漳泉」閩南金三角提出來時應該是前十年左右,那時中國各區域還不是很成熟,如果聯合出一個閩南區還是有影響力的,但是現在上有長三角,下有珠三角,在提廈漳泉已經沒點影響力了,已經浙江提出杭州灣大區,廣東提出廣深港澳大灣區……!這些都是世界級的了。

福建今後要從世界的角度來規劃,必須放棄原有的福寧莆,廈漳泉的區塊。應該是聯合台灣,江西,浙江南部,粵東區域,規劃出一個世界級的經濟帶,統稱「台海大灣區」

看看就好了,大都市區這個提法本身就不對,福建這地方能出什麼大都市,廈漳泉城市群才是確切的,廈門島內稍大,泉州市區漳州市區次之,周邊環繞廈門島外的集美海滄幾個新城,加上南安晉江石獅龍海這幾個強縣級市區,再次之有安海水頭角美這些具有一定規模的強鎮,形成一個廈漳泉城市集群。

我覺得並沒有走入 歷史 。一者,廈漳泉三地還沒達成共識還沒一條心。二者,目前機遇還沒成熟。

怎麼講呢?所謂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請聽我細細道來。

先說廈門,福建計劃單列市廈門完全就是一座「小而美」的城市,其2017年GDP僅為4351億元,在全國城市中連前40名都排不進去。廈門作為福建省唯一的副省級城市,島內高度發達,而島外至今還有大面積的土地沒有開發,2018年被中央巡視組點名「引領帶動作用不夠」,存在明顯的「小島意識」。

泉州雖然經濟總量全省最大,但以傳統工業為主,而且大量依賴下面的晉江、石獅、南安等強縣,自身中心城區體量不夠,屬於典型的「縣強市弱」。

再說漳州,所謂的廈門、漳州、泉州同城化(廈漳泉一體化)實際上並沒有想像的那麼好協調。第一,對於廈門和漳州。廈門地少人多,漳州地廣、經濟較差,兩地毗鄰、各取所需、共同發展,同城化進程本應順風順水,但結果卻不如人意。廈漳海底隧道(R3線),早在2011年就確定為同城化項目,但是至今仍未開工。該隧道暫定在廈門島與漳州最接近處進行連接。如果按原方案建成,則漳州開發區可以直達廈門島內,比目前廈門島外的翔安區、同安區離廈門島還近、通勤更方面。換句話說,如果R3線建成,最大的受益者是漳州開發區。然而,廈門自已的翔安區、同安區都還沒開發好,哪有空管漳州開發區。所以,對於R3線,廈門是不願意做的,廈漳同城化仍然任重道遠。

總之,對於廈門和泉州。廈泉兩市一體化難以進行,主要原因在於廈泉兩地誰都想做老大。在 歷史 上,泉州才是真正的 歷史 名城,而廈門一直都是泉州府下的一個小小的里,如今反而要讓曾經的小弟做老大,不僅泉州很難接受這個事實,廈門也很難承擔起這個重擔。

Ⅲ 海底隧道在哪個城市

我國的廈門、青島膠州、香港、汕頭等城市有海底隧道。

具體如下:

一、廈門海底隧道:

1、翔安海底隧道(東通道):

大陸第一條海底隧道。全長8.695公里,隧道全長6.05公里,隧道洞總長5.9公里,海域段4.2公里,最深處位於海平面下約70米。兩個主洞分別寬17.2米,雙向六車道。2005年4月30日正式動工,2009年6月13日15時58分,右線貫通,2009年11月5日,全線貫通,2010年4月26日建成通車。

2、海滄海底隧道(第二西通道):

全長7.102公里,其中隧道長6.306公里,海域隧道長度2.8公里,最深處位於海平面下約72.6米,雙向六車道。2016年3月28日動工,預計2020年建成通車。

3、第三東通道:

廈門正推進廈門島至翔安機場的第三東通道前期研究工作,進一步強化本島與翔安機場的聯系。

4、廈門軌道交通2號線、3號線過海鐵路隧道,廈漳泉城際軌道交通R3線過海鐵路隧道廈漳海底隧道。

二、青島膠州灣隧道:

膠州灣隧道(又稱膠州灣海底隧道)是大陸第二條海底隧道,是國內長度第一、世界排名第三的海底隧道。隧道及其接線工程全長9.47公里,其中隧道長度7.808公里,隧道海域段長度4.095公里,工程概算總投資為70.62億元。隧道設計基準期為100年,工程於2007年08月正式開工,2011年4月竣工,2011年06月30日正式通車。

三、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

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由33節沉管對接而成,含28節直線段沉管和5節曲線段沉管,總長5664米,是我國第一條外海沉管隧道,也是世界最長的公路沉管隧道和唯一深埋沉管隧道。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剩餘沉管安裝預計將於2017年上半年全部完成,實現整條海底隧道全線貫通。

四、汕頭蘇埃灣海灣隧道:

為進一步完善汕頭干線公路網和市政基礎設施建設,汕頭市以超前眼光,高起點、高標准、高效能推進蘇埃隧道建設。規劃建設的蘇埃隧道項目路線全長6.8公里,其中北岸接線長0.5公里、隧道長4.95公里、南岸接線長1.35公里,隧道按雙向六車道、行車速度為時速60公里、地震基本烈度Ⅷ度一級安全等級設計,工程總投資約38.45億元。2015年2月2日正式開工。

五、深中大橋海底隧道:

深中大橋按照「東隧西橋」方案,跨海橋隧工程全長22.09公里,採用橋隧組合方案,共設兩處通航孔,穿越深圳機場支航道與礬石水道處採用海底沉管隧道,隧道總長6.72公里。項目於2016年12月30日正式開工,在西人工島施工開始,預計2024年建成通車。預計先完成西人工島陸域成形;再實現東人工島工程開工;最後實現主體隧道工程全面開工。

六、大連灣海底隧道:

大連灣海底隧道和光明路延伸工程全長12.1千米,雙向六車道,設計標准為城市快速路。其中海底隧道主線長5.1千米,共需安裝大型沉管18節,標准管節長180米,重量約6萬噸;光明路延伸主線長7千米,順接大連灣海底隧道,北至201國道,建設內容包括道路、橋梁和隧道。

Ⅳ 廈漳城際軌道r3線採用什麼列車

這個我在12345問過了 國鐵 走CRH車型 不出意外的話 應該是CRH6

Ⅳ 廈門R3線還要不要建.如果要建什麼時候開始動工

我蔚 a8968w 加我下付ね

Ⅵ 廈門r1線不動工原因

廈漳城際軌道在深化r3線項目前期工作。r1線是廈漳泉城際軌道交通骨幹線路,設計時速160公里,運行8輛編組城際列車組。r1線規劃可快速銜接翔安新機場、廈門東站、新高崎站等區域交通設施,全長185.6公里,其中泉州段88公里,廈門段51.5公里,漳州段46.1公里,將設車站33座。r3線是廈泉漳城際軌道交通線網規劃9條線當中的3號線,連接漳州中心城區,經過九龍江南岸,連接漳州開發區、南太武新區等具有發展潛力的城市組團,最後到達廈門火車站。

Ⅶ 東莞R3線不建了嗎

根據國家發改委批復的我市城市軌道建設規劃,3號線一期工程已確定為近期建設項目,目前我市正在加快推進3號線一期工程的工程可行性研究工作,具體開工時間暫時未確定。

根據市政府批復的《東莞市城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調整(2017-2020年)》,從3號線長安汽車總站引出3號線支線與深圳11號線連接。

1號線和3號線的規劃調整:

1號線現規劃:共設21個站點:

望洪站——道滘站——道滘東站——人民醫院站——汽車總站——濱江體育館站——莞太路站——鴻福路站——新源路站——東城南站——水濂山站——大嶺山北站——大嶺山站——大嶺山東站——松山湖站——大朗西站——大朗站——濕地公園站——黃江北站——黃牛埔站——黃江中心站。

1號線規劃調整:共設24個站點:

莞穗邊界(銜接廣州5號線)——還有一站——望洪站——道滘站——道滘東站——人民醫院站——汽車總站——濱江體育館站——莞太路站——鴻福路站——新源路站——東城南站——水濂山站——大嶺山北站——大嶺山站——大嶺山東站——松山湖站。

大朗西站——大朗站——濕地公園站——富民南路(新增,註:支線起點站)——黃江北站——黃牛埔站——黃江中心站——莞深邊界(銜接深圳6號線支線)。

1號線支線:起點位於1號線富民南路站(新增),途經贛深高鐵東莞南站,終點為塘廈南站,線路全長約31公里,設站9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