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香港佛教的發展歷程
香港原屬廣東新安縣,唐代時為南海貿易、交通必經之地,古稱屯門。一八四二 年,清廷割讓給英國,始為英屬地。迄今,已成為國際知名的東方港口。
香港佛教,遠在西元四二八年中國魏晉南北朝時代就由中國大陸傳入。此地最早的佛教史跡為唐代杯度禪師駐錫的道場,有杯度庵與靈渡寺,到今天還有杯度洞、杯度井等遺跡。當地幾乎與廣州同時有佛教的存在。
自一八四二年英人接管香港以後,人口日漸增多,慢慢發展成今日聞名於世的世界大商港。一直到一九一六年,學佛人士才開始發起佛學會,兩年後又設立極樂院。 一九二○年,太虛大師應邀前來說法,開香港宣講佛學的風氣。一九二五年,真言宗人士籌組居士林。兩年後,茂峰法師專程前往弘揚天台教義,帶動了很多人學佛。於是有心人士開設蟠桃天、衛樂國、小隻園等素食館,兼流通法器佛經,積極傳揚佛教。一九二八年,「哆哆佛學社」設立,專弘凈土。翌年,又有竹林禪寺、鹿野苑、女子佛學院創立,一時素食、講經、弘法的風氣頗盛,遂有一九三一年「香港佛教聯合會」,一九三二年「香港佛教青年會」的相繼成立,以及一九三五年《人海燈》月刊的發行。一九三六年,虛雲和尚主持由東華醫院舉辦的香港有史以來第一次的「萬善眾緣水陸法會」。至此,天台、凈土、禪宗、密宗,乃至法相等宗都在香港次第展開,奠定了佛教相當的基礎。自一九四九年至一九五六年,數百名僧侶陸續由大陸南來,一時全港約四十所的寺院都顯得非常擁擠,可以說是人才濟濟。到了一九六○年,寺院的增建已達一百二十餘所。
目前全港最大寺院為大嶼山寶蓮禪寺,夙有「香港第一禪林」之稱,清末宣統年間(一九○九至一九一一),大悅、頓修二禪師自江蘇金山來此開山。一九一二年以後,大雄寶殿歷經多次擴建,到一九六九年落成,該寺遂成為東南亞著名佛寺之一。又該寺興建有全世界最大的銅制佛像一尊,高二十六尺,重二百四十八噸,於一九九四年開光。
香港佛教最大特色是以大乘教義為主,各宗並容,其中禪宗、凈土宗、法相宗和密宗最為興盛。據一九八八年香港佛教聯合會提供有關香港佛教近況指出,目前寺院佛堂已有四百五十所、佛教團體三十餘個、佛學院二所、比丘三百人、比丘尼二千人、佛教徒六十五萬多人。
㈡ 寶蓮寺的歷史沿革
寶蓮禪寺初期名為大茅蓬,始建於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由功行大德:大悅、頓修、悅明三位禪師志同道合,自江蘇鎮江金山寺至香港大嶼山昂平,喜見高山平地,堪稱為道埸,於是披荊斬棘,先築小石室,次搭大茅蓬,建立十方道埸。其後十方雲水僧聞風而至,由是種山蔬、置法器,寶行一粒同餐。香港的禪門規范從此創立。
1924年,有紀修和尚(廣東四邑人)從鎮江金山江天寺來山,被寺內僧眾懇請為十方叢林第一任住持,由此改名為寶蓮禪寺。1925年,寶蓮禪寺初次舉行秋期傳戒,是是同住大從共有數十人。三年後,寺內大雄寶殿、方丈室、客堂等相繼落成。翌年又建成五觀堂。1930年,秋期傳戒圓滿後,方丈紀修和尚退居,諸山長老扒舉筏可和尚為第二任住持。自1932年起,先後建成韋馱殿、彌勒殿、山前妙法蓮華經塔、山後羅漢塔、禪堂及東西兩旁石圓門、山門「妙湛總持」牌坊。1935年起,每年正月舉行禪七法會,至今未曾間斷。
寶蓮禪寺在1936年再舉行傳戒後,與青山寺之顯奇老和尚、觀音山凌雲寺妙參和尚共約,三寺輪流傳戒一次,因此寶蓮禪寺每三年一度作傳戒大典。戰後,青山寺與凌雲寺均告停辦傳戒,獨由寶蓮禪寺繼續舉辦,至今已辦過二十五屆。
1937年,地藏殿建成,殿中供奉有地藏菩薩銅像(重400斤)。又鑄2000餘斤銅鍾一口。建立安樂室,作為紀修和尚冥息之所。1938年於南洋請回玉佛一尊,供奉於大殿。又建指月堂,發起在地藏下創辦嶼山佛學院,培育僧才。
1952年,在大殿後面建如是室,是年筏可和尚退居,由增秀和尚蜇報住持。1953年筏可和尚復任住持,建華嚴塔,重建指月堂,改五觀堂為真香閣。同時恢復每三年秋期傳戒,每年元月修禪七法會,並於四、七、九月修大悲法會各一次。從此,律、禪、教、密、凈五宗共同弘布。
1956年,香港佛教聯合會改為董事制,住持筏可和尚任該會首任董事長。此後即修葺愛道堂以供女眾居住院,建成韜光療養食室。1963年開始籌建天壇大雄寶殿,於1970年落成。1972年,筏可和尚圓寂,董事會推請慧命法師任住持,是為寶蓮禪寺第三代。1976年,開始籌建天壇大佛和佛教療養院。七年後,寶蓮禪寺董事會推舉聖一師任住持,為寶蓮禪寺第四代。1986年9月,天壇大佛正式簽署建造合約,大佛鑄造工程正式開始。
1990年,聖一和尚退居,寺董事會推舉初慧法師繼任住持,為寶蓮寺禪第五代。同年12月,香港總督衙奕信為寶蓮禪寺監院智慧法師授勛。智慧法師是香港開埠以來受勛比丘第一人,同時亦蒙新華社任為臨時區議會議員,為地方事務出謀獻策。
目前,寺內有四十多位僧眾,專修禪凈法門,以佛教的出世精神、行人世事業,先後創辦青山學校、大澳筏可中學、昂平安老院等,更在內地偏遠山區捐資辦學四十多所。寺內僧侶,常在本港舉辦佛學講座,勸導民從止惡向善,化戾氣為祥和。也經常應海內外佛教團體邀請,前往各地宣揚佛法。
1993年天壇大佛建成開光,使用權寶蓮寺更成為聞名中外的名剎之一。一般而言,大型佛像多半是坐北朝南,而天壇大佛則是坐南朝北,而且是稍稍偏東,正好朝向北京。全像用202塊青銅鑄造,先在工廠裝嵌,再在現埸焊合安裝,其間由設計、鑄造、迎送到安裝,克服了重重困難,用上了尖端的航天技術數據,建造歷時三年多。集宗教文化、雕塑藝術於一身之最——天壇大佛,巍坐於海拔482米的木魚峰上。這尊大佛身高23米,連基座高度約34米,重202噸,造像壯嚴祥和,焊接天衣無縫。
㈢ 介紹合肥的名勝古跡
旅遊
古剎寺廟
龍泉古寺、明教寺、包公祠、寶蓮禪寺、城隍廟、姚公廟、月潭庵、開福寺、吳王廟、西廬寺、慶復禪寺,清真寺、 甘露寺、龍雲寺、蓮花庵、大關音庵、馬正廟、馬政寺、大山廟、長寧寺、長樂寺、葯王廟、李公祠等。
自然景觀
湯池溫泉、桴槎山、豐樂生態園、紫蓬山國家森林公園、圓通山、四頂山、周公山、大蜀山國家森林公園、雙鳳湖旅遊度假區、冶父山森林公園,岱山湖、大圩都市農業公園、卧龍山、合肥濱湖國家森林公園、佳州生態園、大張圩森林公園、白馬山、南艷湖、翡翠湖、天鵝湖等
人文景觀
逍遙津、周瑜墓、三國遺址公園、包公園、包氏宗祠、袁術古堆墓、合肥大劇院、安徽省博物館、六家畈古民居、歐洲風情街、吳復墓石雕群、三河古鎮、李鴻章故居、安徽名人館、清風閣、瑤崗渡江戰役總前委舊址、大陳墩遺址、劉銘傳故居、李鴻章享堂、渡江戰役紀念館、長臨河古鎮、孫立人故居等。
社會景觀
淮河路文化商業步行街、天鵝湖、翡翠湖、安徽省科技館、徽園、瑤海公園、杏花公園、花沖公園、逍遙津公園、文化遺跡紀念碑、明珠廣場、人民廣場、和平廣場、野生動物園、環城公園、蜀山烈士陵園、合肥科技館、合肥植物園、合肥國際科技創新成果展示館、南艷湖、科學島等。稻香樓游樂園、合肥漢海極地海洋世界、合肥歡樂島、阿酋灣水上樂園、王咀湖游樂園(在建)、合肥萬達文化旅遊城(在建)等。
㈣ 葯師佛在哪座山修行
全國葯師佛道場目錄中國第一座葯師萬佛主殿——江西樟樹市葯王山通慧寺,住持照塵法師發大願:建中國第五個應化道場,耗資1.5億。 葯師古剎座落在黑龍江省牡丹江市鏡泊湖畔 專門弘揚葯師法門的道場—福建省壽寧縣三峰寺 消災延壽葯師佛道場—廈門海滄新陽靈鷲山石室禪院 葯師佛道場—哈爾濱市天恆山卧龍寺 消災延壽葯師佛應跡弘化道場—浙江省文成縣西坑鎮安福寺 東海佛國葯師道場—浙江慈溪市龍山鎮伏龍山伏龍禪寺 葯師七佛道場—海南省普渡寺 寶蓮城葯師佛道場—北京南郊 葯師佛道場—上海洪福寺 東方琉璃世界成道禪寺—山東省煙台海陽市招虎山國家森林公園內 葯師佛道場—湖北黃石青龍寺 13.神農架酒壺坪啟建葯師道場—凈蓮寺,總投資六千萬人民幣14. 九華山甘露寺15.浙江省天台山慈恩寺16.福州市芝山開元寺17.河北贊皇琉璃光凈業寺
㈤ 寶蓮禪寺的佛有那些
寶蓮禪寺有全球最大戶外青銅坐佛,香火旺盛免門票,一路天然美景。此外還有正覺佛、願佛、業報佛、住持佛、化佛等等。
寶蓮禪寺創建於1924年,雖僅70餘年,但因建築規模之大,地形環境的優美,有「南天佛國」之稱,被推選為香港四大禪林之首。
㈥ 香港有那些著名的景點
1、維多利亞港(英語:Victoria Harbour),簡稱維港,是位於香港特別行政區的香港島和九龍半島之間的海港,是亞洲第一、世界第三大海港。由於港闊水深,為天然良港,香港亦因而有「東方之珠」、「世界三大天然良港」及「世界三大夜景」之美譽。
2、國際金融中心是香港作為世界級金融中心的著名地標,位於香港島中環金融街8號,面向維多利亞港。著名美籍建築師CésarPelli及香港建築師嚴迅奇合作設計而成,總樓面面積達43萬6千平方米。現為恆基兆業集團和香港金融管理局的總部所在地。
3、青馬大橋自1997年5月開放通車以來,青馬大橋成為連接大嶼山香港國際機場及市區的干線公路,不單是香港一個主要的建築標志,更是全球最長的行車及鐵路吊橋。它全長2.2公里,壯觀恢宏的氣勢完全超越了美國的金門大橋。
4、金紫荊廣場位於香港會展中心的新冀海旁的博覽海濱花園內。「永遠盛開的紫荊花」雕塑-金紫荊雕像矗立於香港會議展覽中心新翼海旁的博覽海濱花園內。金紫荊廣場位於香港會展中心旁,是為紀念香港回歸祖國而設立。
5、星光大道是香港尖沙咀海岸的一段海濱長廊,位於梳士巴利花園南端至新世界中心之間。香港星光大道整體仿照好萊塢星光大道,為了表揚香港電影界的傑出人士而修建。
㈦ 中國有沒有葯師佛道場和專門修葯師佛的寺廟
全國葯師佛道場目錄
中國第一座葯師萬佛主殿——江西樟樹市葯王山通慧寺,住持照塵法師發大願:建中國第五個應化道場,耗資1.5億。
葯師古剎座落在黑龍江省牡丹江市鏡泊湖畔
專門弘揚葯師法門的道場—福建省壽寧縣三峰寺
消災延壽葯師佛道場—廈門海滄新陽靈鷲山石室禪院
葯師佛道場—哈爾濱市天恆山卧龍寺
消災延壽葯師佛應跡弘化道場—浙江省文成縣西坑鎮安福寺
東海佛國葯師道場—浙江慈溪市龍山鎮伏龍山伏龍禪寺
葯師七佛道場—海南省普渡寺
寶蓮城葯師佛道場—北京南郊
葯師佛道場—上海洪福寺
東方琉璃世界成道禪寺—山東省煙台海陽市招虎山國家森林公園內
葯師佛道場—湖北黃石青龍寺
13.神農架酒壺坪啟建葯師道場—凈蓮寺,總投資六千萬人民幣
14. 九華山甘露寺
15.浙江省天台山慈恩寺
16.福州市芝山開元寺
17.河北贊皇琉璃光凈業寺
㈧ 福州附近有什麼景點是可以一日游的
福州周邊一日游旅遊風景區自助游簡介 天門山峽谷生態旅遊景區 佔地6平方公里最高海拔828米。因山中有一巨石屹立形狀如天門而得名。天門山巍峨秀麗、景點眾多、類型各異。主要景觀有天門、天門洞等,乃自然界天公造物之奇。地下河岩壁上萬年後乳形成的天然「觀音」、「彌勒」顯像,出神入化,栩栩如生。古樸幽奇的鴛鴦林、迎客松、千年藤、百年樟,成群的天然彌猴、羚羊、穿山甲等珍稀動植物和千年園坪、古代染窯、天門寺遺址都有很高的欣賞價值和考古價值。 1、福州五一廣場西側停車場(廣達路與古田路交叉路口)有直達天門山景區的旅遊專線車,每周六、日及黃金周期間上午7:30左右發車,往返車費36元/人。車程:約1小時20分鍾。 2、到福州洪山橋西客站搭乘福州前往永泰的班車(每10分鍾一班),12元左右/人,至天門山景區路口下車,再換乘其他交通工具(兩輪摩的6元/趟,面的7元/人)10分鍾可抵達景區。 3、景區門票:25元/人 莒溪被譽為「小九寨溝」 ,溪水極清,藍天和樹影掩映下呈夢幻般的幽藍色;溪竹夾道,正午時分也難見日光,陰涼愜意。溯莒溪而上,小徑曲折婉轉,竹木茂密。溪水與小徑交錯穿插數十處,過溪皆無橋,需涉水,深者過膝。水急石滑處,險象環生。莒溪上游兩山夾峙,無村落人居,亦無田畝蔬苑,溪水清澈明凈,不受污染,生活著多種珍希魚類,兩棲動物,如「娃娃魚」。石灘處,水流濺濺,聲響里許。幽潭間,樹影婆娑,靜若處子。更有石壁陡如刀削,鷹翔岩頂,飛瀑流泉點綴其間,活生生一幅國畫山水,世外桃源。 1、莒溪位於永泰大樟溪下游,溪口小村名莒口村,到福州洪山橋西客站搭永泰方向公交車至莒口下車(只需購買至永泰塘前的車票,空調大巴9元/人,告訴售票員到莒溪下車即可)車程:約50分鍾 2、莒溪風景區門票15元/人(包括過渡費)。 旗山森林公園 ,位於閩侯南嶼境內,面積3587公頃。距福州市中心僅25公里。公園內千峰競秀,古樹參天,飛禽走獸,奇花民草,碧水青山,瀑布奇石,觸目皆趣,獨具魅力。這里氣侯溫和,雨量充沛,動植物種類繁多,有國家一級保護植物刺桫欏,南方紅豆杉,有百齡的柳杉王、夫妻樹等優美景觀。還有天梯、珠簾、潛龍等落差百米的瀑布群。 1、前往福州洪山橋西客站乘坐福州——南嶼的中巴,至旗山景區路口(告訴司機需前往旗山森林公園,請司機提醒)下車,票價3元/人。約40分鍾。 2、旗山路口下車後,可搭乘小面的(7人座的小面的來回大慨需要90元)或兩輪摩托(單程20元)前往景區。門票20元/人 三疊井森林公園 為國家森林生態保護區.距福州23多公里。縱貫景區的采蘭溪為曇石山古人類文化母親河荊溪的上源,沿途崖壑幽深,潭碧山青,林木蓊鬱,充滿濃郁的原始風貌。景區內景點眾多,類型各異,有深潭飛瀑,怪石峻岩,奇樹古藤.異草香花.尤其是擁有大量國家保護的各種珍稀動植物,具有很高的旅遊觀賞價值。雷霆萬鈞的象鼻瀑布、鴛鴦瀑布,神秘莫測的仙字潭、天書岩,惟妙惟肖的萬壽龜、金蛤蟆,古樸幽奇的奇樹園、百藤灣,沁人心肺的林間空氣,無不令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而精彩絕倫、如詩如畫的天女散花瀑布.更是讓人沉醉在青山綠水之間。驚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瑰奇美妙。 1、前往福州洪山橋西客站乘坐福州——甘蔗的中巴至鐵嶺下車,票價5元/人。約50分鍾。2、鐵嶺下車後,可乘坐小面的前往景區,5元/人。門票15元/人. 兔耳山風景區 位於閩侯、永泰、福清交界處,因在山下大樟溪上可看到一隻活靈活現的兔耳而得名。 兔耳山景區內峰巒疊嶂、崖壁陡峭、潭多瀑美、洞寨險奇,妙趣橫生。每個景點都有一個富有詩意的美麗傳說,如飛天神樹、老嫗趕兔、雙龍搶珠、和尚戀情、黃猴出洞、天狼窺美、水簾洞、飛仙賽、八仙迎客等,饒有趣味。沿溪有許多水潭和瀑布,其中最高處的飛龍瀑布落差有10多米,瀑寬2—3米,蔚為壯觀。值得一提的是山上的飛仙寨景點,它位於一個山頭的近頂處,山勢陡峻,岩洞較多,在約百米的距離內,呈三角形分布著3個岩洞,頗為奇特。 兔耳山深處還有一個700年前古人留下的全國最小的水庫遺址,名為「永通陂」。 1、福州火車站(北)乘坐到永泰的中巴車票18元/人。約50分鍾 2.景區門票:20元/人(含船票) 十八重溪 , 在距福州約20公里的閩侯縣南通鄉境內,發源於縣南古崐崖山尾東麓,為大樟溪下游南岸支流。流域面積約62平方公里,其間崐水平長度500米以上的溪流有24條,取名"十八",形容其多,是第三批省級風景名勝區。全區散布著崐由火山岩構成的峰、岩、崖、谷、洞、石,山水交融,天然渾朴,有崐西溪瀑布、烏龍戲珠、大帽山、文筆峰、寶塔峰、三仙洞等景點。 1、前往福州洪山橋西客站搭乘福州——閩侯南通的中巴,6元/人,至南通鎮下車。約40分鍾.2、南通鎮下車後,可搭乘兩輪摩的或三輪車前往景區,6元/趟。景區門票為12元(可砍價,約8元/人)。 赤壁景區 佔地23平方公里,赤壁溪貫穿景區全境,共有九十九彎、八十八曲,溪水清澈見底,森林植被完好,瀑布凌空飛瀉,奇峰千姿百態,石龍蜿蜒盤旋,石柱直插雲霄。景區內有柳杉王、刺桫欏群等珍稀植物,還有山羊、短尾猴等野生動物。 赤壁景區目前已開發出千米石龍、百米石柱、赤壁瀑布、珠簾瀑布、野外燒烤場天然猴觀賞園、自然生態觀賞區等十大景點和五公里長的赤壁溪漂流項目。其中不惜以高造價修建的千米棧道是福建省景區僅有的風景線。 1、福州五一廣場西側停車場(廣達路與古田路交叉路口)有直達赤壁風景區的旅遊專線車,每周六、日上午7:15左右發車,往返車費36元/人。 2、到福州洪山橋西客站搭乘福州前往永泰的班車(每10分鍾一班),至赤壁大橋頭下車,10元/人。下車後轉乘赤壁景區專線車前往景區,往返10元/人。約1小時 3、景區門票30元/人,漂流108元/人。 青雲山風景名勝區 位於福建省福州市永泰縣嶺路鄉境內,距離永泰縣城10公里,距離福州市區78公里。景區總面積53平方公里,分布著七座千米山峰和九條峽谷溪澗,屬火山岩地貌,由雲天石廊、青龍瀑布、白馬雙溪、水簾宮、桫欏峽谷、天池草甸六個景片組成。境內瀑布秀麗多姿,崖峭峰險,峽谷幽深,溪流回環曲折,潭池澄澈翠綠。青雲山地處中亞熱帶,氣候溫暖濕潤,森林植被類型多樣。 1、福州五一廣場西側停車場(廣達路與古田路交叉路口)有直達青雲山風景區的旅遊專線車,每周六、日上午7:00左右發車,往返車費36元/人。車程:約1小時50分鍾 2、到福州洪山橋西客站搭乘福州前往永泰的班車,至永泰下車,車票15元/人。下車後可搭乘面的前往景區,車票5元/人。景區門票25元/人 宏琳厝 座落在閩清坂東鎮,始建於清乾隆乙卯六十年 (1795),一座飽經三朝滄桑的古宅,以它人文興盛,二百年長久不衰的歷史而享譽八閩大地,這幢古老的廣宅深院,有著別具一格的建築風采,特別是厝內廊迴路轉,縱橫有序而著稱,厝內35個大小廳堂、30個天井、15個花圃、666間居室,知其結構者方能進出自如,整個建築結構精巧,對稱翼檐卷仰,雕梁畫棟,工藝精湛,堪稱民間建築藝術的魄寶。 1、到福州洪山橋西客站搭乘福州前往閩清的班車,至閩清下車,車票13元/人。下車後,搭乘閩清前往坂東的中巴,至宏琳厝下車即可,車票5元/人。約1小時20分鍾. 景區門票:20元/人 2、福州西客站坐班車是17元到閩清縣城,然後轉到塔庄或省潢的車在坂東宏琳厝下車即可(車費是6.5元),另外每天下午大概兩點半在西客站有一部班車是可以直接經過宏琳厝不用轉車的,車費好象是22元 靈石山 位於東張鎮的三星村內,。靈石山以其茂密的森林,優美的風景和悠久的佛教文化而聞名遐邇。著名的有三峰、九疊峰、留雪峰、報雨峰,其中尤以九疊峰挺拔,峻峭,勢若插天。山中有靈石寺,座落於萬綠叢中,始建於唐,初為草庵,後由唐懿宗賜額「靈石俱胝院」。明萬曆四十年,高僧性麟大舉募修,規模乃大,它依山建造,以山為門,大雄寶殿為軸,布局嚴謹,氣勢壯觀。該寺現全部由尼姑管理,堪稱一奇。 靈石山於1992年被國家林業部授予「國家森林公園」,公園內動植物品種豐富,可謂天然生物博館。 1、搭乘福州——福清的班車(汽車北站、南站或白湖亭車站均有往福清方向的班車),至甘厝口下車,車票15元/人。下車後,轉乘班車或小面的至東張鎮,車費1.5元/人,最後搭乘前往靈石山森林公園的小面的即可,車票3元/人左右。約1小時20分鍾,景區門票:10元/人 冶山景區 :在省貿易廳院內,在正對著中山路的大院中軸線上,省商業大廈前面,有一座兩層的中國式建築,這就是中山堂。它建於民國元年(1912),是全國最早的中山紀念堂,也是最早的近代非教會建設的中國式建築。中山堂目前正在維修中,尚未開放。中山堂西有冶山,是福州「三山藏」之一,也是福州最早的城池「冶城」故址之一,福建最早的公園州園故址也在附近。冶山不大,但山上古木參天,題刻眾多,有王壇崗、乾崗岑、玩琴台、獨秀峰、望京山、觀海亭等,民/國海軍上將、代理國務總理薩鎮冰晚年住所「仁壽堂」也在冶山。冶山北面是歐冶池,池在冶山路舊福建省財政廳大院內。相傳為春秋時期著名冶煉家歐冶子鑄劍處,故名。唐代浚池,曾出土銅劍、刀環等,證明這里確實是古代的冶煉工場。古時,池周圍數里,池畔有利澤廟、劍池院、五龍堂、歐冶亭等。後池漸為民居侵蝕,僅存半畝方塘。清道光八年(1828年)購民居重浚,池面擴充數倍,重建歐冶亭於池南。1983年再浚,疏通水源,重整石駁岸,在池中建劍光亭,池北建石肪、喜雨軒等。歐冶池現已列為第二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宋行宮:林浦(又名濂浦)的泰山廟 ,原為趙昰幼帝的行宮,佔地373平方米,位於平山東側,離城約十五華里,與鼓山隔水相望。宮前,建左右金古亭,近階兩邊,建金銀庫。前程古榕三株,虯干盤摯,綠陰翁地。門口石獅幾只,威武雄壯。行宮庄嚴肅穆。牆上人物花卉浮雕栩栩如生,屋頂丹鳳朝陽、雙龍戲珠,維妙維肖。大殿畫棟雕梁,翹角飛檐,有飛禽走獸各種圖案,精美奪目。宋末,元兵攻陷臨安,陸秀夫、陳宜中、張世傑等擁益王趙昰、廣王趙昺南行福州,奉益王為帝,是為端宗,改元景炎(公元1276),號召抗元,又堅持了三年,直到廣王昺在崖山殉國,宋亡。為了紀念南宋末朝的君臣,鄉人把行宮改為泰山廟,在大王廟內重塑帝昰帝昺,康王居中,旁列帝昰,邊塑文天祥、張世傑、陸秀夫塑像,另在丞相詞塑陳宜中像。 行宮周圍還有更樓、文昌閣等與宋行宮有關的遺跡。此外,林浦還有獅山造像白佛與摩崖石刻、斷橋、「七科八進士,三世五尚書」坊、邵歧宋代石塔、邵歧炮台等遺跡。從福州去林浦,有水陸兩條路:一從福廈路乘公交到黃山轉車,可到林浦;一路從福馬路魁岐碼頭渡江,在邵歧碼頭登岸,這碼頭為南宋幼帝泊舟上岸之處,尚存石碇,登陸經御道街步行至行宮。 鼓山白雲洞 :白雲洞位於鼓山西北風池山西側,因洞在海拔700多米處,常常是「白雲混入、咫尺莫辨」故稱「白雲洞」。登鼓山白雲洞,要從永德信山莊的圍牆邊順著山溪旁的石階而上,途中有一株筆直迎客松和古榕樹、古樟樹、積翠庵、卧潭橋、一天門、凡聖寺、印月潭、龍脊道、二天門、三天門、佛頭岩、龍舌岩等,僅從這些景點的名字就可以想像出,這條登山路是如何的險峻! 白雲洞上方由一塊百丈大小的方壁橫蓋,叫「一片岩」。距地面2米多高,作為屋頂,其下面有寬約6米、長約40餘米的石坪,前面圍上石頭,稱為「良心寺」。洞旁有一清泉,一股水流從高澗懸注而下,聲如雷吼,稱「吼雷漱」。白雲洞石圍牆外面有一弓空地,晴天站在此地.大叫一聲,即可聽到對面岩壁返傳過來的不絕迴音,稱之為「空谷傳音」。從白雲洞沿石階而上,經說法台、石棺頭等景點可達鼓嶺。 磨溪 :磨溪發源於鼓山,因水源豐富,過去沿溪處處磨坊,故名「磨溪」。溪中大大小小岩石,被溪水沖刷得乾乾凈凈,不停的流水隨著不同落差,發出各種響聲,有琴聲、鑼聲、鼓聲等。尤其龍潭深邃,水色透明,泉水從高處落下,響聲更加清脆。溪兩旁有種種奇石,這些岩石有的像「山貓」、「天鼠」;有的稱「仙人觀景」、「山龜出頭」、「巨龍仰首」,也有的一組岩石像「鱷魚吃魚頭」,特別是有一處「八戒濯水」,就象是豬八戒下半身浸在溪水裡,只露出頭。從福州乘馬尾的公交,在看到快安開發區的時候下車,路北側沿溪小路進去,即到磨溪。 琅岐? 白雲山?閩江口: 從琅歧鎮乘車,沿著林蔭環島水泥路行駛,十幾分鍾就到了白雲山麓,順著山間小路拾級而上,穿越密密麻麻的小松林,峰迴路轉,二十多分鍾就登上白雲山。山上白雲瑞靄,樹木參天,溪流淙淙,鳥語花香,環境清幽,白雲寺就藏在山巒之中。寺後山巔有觀日台,這里是福州地區最好的觀日地方。福州地區可以觀日的除白雲山外,還有鼓山的另崱峰和連江縣的雲居山、青芝山。但鼓山離海太遠,而雲居山、青芝山太矮,視野有限,唯白雲山最能體會海上日出的佳處。 石牛山 :石牛山位於閩侯縣大湖鄉梧桐里自然村,距福州74公里,因山中有一石牛而得名。主峰1116米,面積2.5平方公里,有自然景點70多處。其景觀以瀑布為最,有「人字」、「三疊」、「落花」、「飛霧」、「水簾」、「卧龍」、「六月飛雪」等,最長的飛瀑達300餘米。石牛山的風景神奇美妙,或臨流,或懸空,或曲徑通幽,或匿於林中,探之令人幽深莫測,退想萬千。山間溪水飛流,溪床上怪石星布,神工鬼斧,千姿百態。山上氣候溫濕,四季常青,奇花異草不勝枚舉。山中老藤古樹,攀掛牽纏,猴子等野生動物悠然其間石,別有一番山林風味,令遊客留連忘返。 靈濟宮: 靈濟宮閩侯青圃,祀南唐二位徐真人,在北京皇城西建有分廟。在明代靈濟宮地位十分顯赫,祭祀規格很高,每年春秋兩祭,均由皇帝派遣「欽差」攜袍服前來與神更換。傳說明代永樂年間,成祖出征漠北,沾染疾病,在昏迷中夢見二位徐真人前來授葯,疾頓愈。遂特派遣大臣率領京師官匠前往重修,建築風格均按營建皇營手法,因此民間有「要看皇帝殿,且看靈濟宮」之說。游覽靈濟宮,可從福州乘車到青口,然後轉車去青圃,或雇小車、摩托車等亦可。 五虎山: 五虎山因山脈五個主峰巍峨聳立,勢如五虎雄踞而得名,距福州35公里,脈延永泰、福清、長樂三縣市,橫隔尚干、南通兩個鄉,是舊時閩縣和侯官縣的天然界線。五虎山壁立千仞,谷口深隘,四峽如門,形勢險要。山中有靈壁岩、天柱峰、魯魚石、鴨母岩等勝景,還有石壇、石床、石棋局等遺跡。尚干鎮琯前村後的虎靈岩和虎頭寺,已成為游覽點。 白岩山: 白岩山位於閩清縣城西南30公里的三溪鄉,因山上岩石色白如玉而得名。白岩山景點以懸崖峭壁、層狀方岩和幽深岩洞而著稱,共有大小景點108個,故又稱「百景岩」。因山巔盛長杜鵑,故又稱「杜鵑山」。白岩山保留不少歷代摩崖石刻,建築物有白岩寺、仙君殿、聖君殿、觀音閣、天橋、一家仙等。白岩寺位於白岩山半山腰三面陡峭的岩石上,始建於唐。據記載南宋朱熹曾手書「八閩岳祖」於岩上,寺前岩峭谷深,十分驚險。此外白岩山上的觀雲瀑布也十分壯觀,為閩中一大奇景。 定海古城 :定海古城位於連江縣東部海邊,為明清時期的沿海邊防重鎮。古城周圍有十三沙灘、三十六礁嶼和馬祖眺勝等自然景觀,還有元代烽火台,明代九龍禪寺、古城堡、抗倭五忠墓、抗倭記事碑、倭頭坡、古琉球商人墓、波斯摩尼教石刻、明清古宅、天後宮、城隍廟、真武殿、三官堂等歷史文化古跡。此外還有那些「備戰年代」遺留下來的幾十公里長,縱橫交錯的掩體、坑道和炮台,別具奇觀。去定海最好先乘車到連江,然後換車到筱埕,再雇車去定海。 定海古城:路線有2條 1:先乘車到連江閩運車站,然後坐摩的或三輪車到一運車站轉車直接到定海。 2:到福州三橋車站坐2:30的分福州到定海的直班車,大概5點多就到 碧岩寺: 位於羅源灣內碧里鄉近海的嶺頭山腰處,巉岩巨石突兄面起,高數十丈,勢欲撐天,其下有天然洞室,宏敞幽藏。洞室高二十餘米,廣約六百平方米,碧岩寺就構築其中。洞內外名勝古跡甚多,寺史悠久,前人題詠多有佳句。數百年來,一直是羅源縣的一處風景勝地,馳名遐爾。 洞戶正上方高處,仰面可見一樹倒懸,卷校垂干。據寺僧說此樹至今已有上千年歷史,雖久歷塵劫,依然繁茂,四季不凋,生機鬱勃。此樹至今未能明其種屬,因恰巧位於山洞中央佛龕之前,特別是九月間開滿白花,其形狀就象是佛前的蓮花燈,俗稱「千葉寶蓮花」。 洞內石縫中,還斜生著一株怪樹。此樹自古以來不沾外界雨露而仍能成活並每年開花結果,果實狀象小梨,味道甜美,名曰「仙果」。 洞頂高高穹隆之上,時時滲出滴滴瀝瀝的泉花,晝夜不絕,微風動處,拋灑如殊,冷然飄墜,素稱「匹岩飛雪」。據說能用嘴接到此水的做生意會發財,但遊客一般都接不到。 匹岩對面一山名卧虎。登臨卧虎山巔,眺望匹岩全貌,恰如醒獅張口銜寺,如鯁在喉,欲吞不下。體育中心有車去碧里,到碧里再雇摩托車去碧岩。 陳太尉宮 :陳太尉宮位於羅源縣北部離城30公里的中房村,建於南宋嘉熙三年(1239年),明嘉靖間毀於倭患,隆慶間(1567—1570年)仍按原結構形式重建。廟宇由正殿、兩廡、戲台、宮門四部分組成,建築面積700平方米,飛檐巍棟,雄偉堂皇。柱之上拱斗相連,構成藻井二米高,圖案優美,設計精巧,造型獨特,歷數百年,飽受風雨侵凌,至今完好,為明代建築藝術傑作之一。去中房必須在羅源轉車。 龍泉寺: 位於長樂縣鶴上鄉沙京村五峰山,大寺院祖師殿中常供的唐代著名高僧、「清規戒律」的創立者百丈神師在此落發,曾與鼓山湧泉寺、福清黃檗寺並稱鼎足。寺院所在的五峰山是平地突兀而起的五個峰巒,分別一其岩石形狀命名:曰卧牛、仙冠、貴品、蓮花、雲梯。山上層岩疊蟑,峰峰崔鬼,林木蔥籠,藤蘿密布。寺後崖壁上還保留著相傳肚臍能出米的「流米佛」,寺周還保存有許多歷代摩崖石刻和古跡,如「露松橋」、「盤谷飛瓊」、「中丞石」等。 福州車站有車直通沙京。 顯應宮: 位於長樂國際機場西南面的樟港鎮,始建於宋代,距今已有850多年的歷史。大約在清光緒年間,該宮在一次自然災害中被深深地掩埋於黃沙之中。1992年6月22日,村民在建房時挖出了「顯應宮」的基址,出土宋代原塑神像50餘尊,色彩依然鮮亮。據民間傳說,古廟出土時,不知從何方飛來上百隻五彩鳳蝶。在這沒有花草的沙丘之地,這些當地居民從未見過的生物的出現,為古宮增添了神秘的色彩,因此民間俗稱此廟為「蝴蝶廟」。 顯應宮基礎和神像出土後,在當地政府的引導下,當地百姓自發籌資重建了該宮。重建的「顯應宮」位於古宮遺址之上,規模宏大,金碧輝煌。在它的地下建有「地下宮」,原神像、柱礎、殘牆、碑刻等均原地原狀保護,供人們研究觀賞。 福州有班車直達漳港,或乘民航班車也可到達。 屏山寺: 位干長樂縣潭頭鎮猴嶼村屏山北麓,距縣城20公里。寺始建於北宋,幾經興廢,因寺前有一巨石如供屏,故出名屏山,寺也稱屏山寺。屏山寺屹立岩中,布局奇特,築有碧玉軒等,殿依山勢,小巧玲瓏,與周圍岩洞山石融成一體。寺周有「滴水泉」、「洞天岩」、「合掌岩」等諸名勝。去猴嶼一般先乘車到長樂潭頭鎮再轉車。 晦翁岩:位於長樂市潭頭鎮二劉村上峰山,宋代名儒朱熹避「偽學」禁,曾寓此講學,故名。因鄉人劉砥、劉勵兄弟拜朱熹為師,讀書於此,又稱二劉岩。晦翁岩四周古木參天,岩洞奇詭,景色清幽宜人,有「曲徑松蔭」、「瀑布飛練」、「海天山月」、「朱劉講席」、「松翠流馨」等諸多景觀,其中最有特色者為「白鹿洞」。相傳朱熹避禁偽學時,匿居此間,有白鹿銜糧充飢。洞中深邃曲折,因年深日久,洞為泥土所塞,近年有熱心鄉民開始清淤,已開辟出「神龜」、「巨型蝙蝠」等石景。游覽晦翁岩,可以從長樂潭頭雇車前往。 瑞岩寺 :位於福清市海口鎮瑞岩山的前岩,始建於北宋,歷經興廢,現大多為清代重建。寺背靠峭岩,面對海口。寺中有天王殿、鍾鼓樓、大雄寶殿、仙君樓等。山下有著名的彌勒造像,為福州地區最大的石雕佛像,盤腿而坐,袒胸露臍,兩眼平視,雙耳垂胃,左手捻珠,笑容可掬。寺的後面是大片岩石景點,有穿雲洞、桃花洞、獨醒石、萬人坐等,山上遍布摩崖石刻。 黃檗寺: 座落於福清市漁溪鎮西北隅,始建於唐,清順治十一年(1654年),該寺主持隱元應日本邀請,率領30多名弟子東渡弘法,在京都建萬福寺,創立了黃檗宗,在日本影響很大,有500多座下院。萬福寺所在的黃檗山,風景秀麗,有五嶺、七石、十五峰和一泓「珠簾瀑布」等自然景觀。 名山石室: 位於永泰縣樟洋鎮旗桿村,始建於唐,有大小自然岩洞5個,分東西兩室,是中國道教72福地中的第七福地。名山室前兩進早年焚於火,今存後院。附近有一座石亭,內供石佛,系元代摩尼教建築。名山室所處的高蓋山,險峻挺拔,古洞清幽,奇峰環繞,計有紫蓋峰、宴玉峰、玉華峰、水簾洞,龍吟池瀑泉、龜台、鳳文峰、飛升台等十大勝景。從福州乘車到永泰縣城,轉樟洋車即經過旗桿村。 闇亭寺: 位於永泰縣蓋洋、長慶毗鄰處的闇峰下,距縣城43公里,素有「闇地生輝」之美譽。寺院度山審勢而建,造型莊重,工藝精湛。闇亭寺後林木森森,但寺屋頂卻無枯枝落葉,據說因為地勢緣故,風吹自凈,不用人掃,被人稱為一奇。寺院四周古樹蒼郁,環境清幽雅靜,澗泉流瀉,鏗鏘悅耳,寺前雄峰列翠,萬笏齊開,寺後帽岫浮青,樟、柯、扁樹、方簍竹叢生並茂,闇然一色,故有「闇山」之稱。山腳下倒流溪有三個深潭日「闇潭」,古有觀音寺。闇亭寺地方較偏,須先乘車到永泰嵩口鎮,再雇車前往。 福州卧龍谷休閑旅遊區 地處福州後花園——晉安區北峰日溪鄉湖裡村,離福州市區30公里車程1小時。卧龍谷佔地1000多畝,坐落於群山迭嶂、古樹參天、雲霧繚繞的卧龍崗,蜿蜒曲折的華林溪如玉帶纏腰,橫貫景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使這里呈現出千姿百態的自然景觀,仰視巍巍群山、俯聽潺潺流水、忘卻滾滾紅塵、得意迷迷仙境,這是人們回歸自然、陶冶性情的綠色樂園。卧龍谷景區現已開放的旅遊項目有滑草、悠波球、射箭、極限攀岩、生態拓展等,在這里,可穿上滑草鞋一試草原雄鷹的豪舉,可坐上滑草車(船)感受風馳電掣的快感,可騎上滑草自行車尋找別樣的單車體驗,可鑽進悠波球品嘗天旋地轉的翻滾滋味,可拉開彎弓演繹射鵰英雄傳,可攀登絕壁一展俠客佐羅的英姿�6�1�6�1�6�1�6�1�6�1�6�1 這是一個登山戲水草上飛、英雄俠客夢里游的豪放天地,這也是好友聚會、舉家休閑、會議商務、團隊拓展的游樂場所。讓我們暫時放下都市的繁華和喧囂,走進卧龍谷,走進大自然,過一次大山深處的簡單生活,當一回離城不遠的鄉野草民! 福州新店舊貨市場坐(福州---日溪鄉村巴士2個小時一班可直達景區。) 福州新店舊貨市場----森林公園——領頭村——菜領村——壽山溪漂流——紅寮村——壽山瀑谷——黃坑——紋洋村——卧龍谷——日溪(密溪)漂流——日溪鄉 : 因該資料出處年代無從考證,故景區門票價格和乘車價格等信息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