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鼓浪嶼在島內還是島外
鼓浪嶼屬於島內。
廈門市分為島內和島外,島外有四個區分別是同安、翔安、集美、海滄。島內有兩個區,分別是思明和湖裡。鼓浪嶼屬於思明區,地域算是廈門島外的,但行政上屬思明區的。
鼓浪嶼位於廈門半島西南隅,與廈門島隔海相望,只隔一條寬600米的鷺江(實為深海),輪渡4.5分鍾可達。面積1.91平方千米,2萬多人,為廈門思明區所轄。
(1)廈門灣海浪在哪裡擴展閱讀:
鼓浪嶼的由來傳說
1、浪擊鼓響
鼓浪嶼原名「圓仔」,島上曾有塊很圓的岩石,在海浪的拍打沖擊下形成一個空洞,每當漲潮浪擊時,總會發出如鳴鼓的聲響,所以叫鼓浪嶼。
2、五龍戲珠傳說
鼓浪嶼原叫五龍嶼,因為整個島的形狀像五龍戲珠,那顆珠就是日光岩,五龍就是島上的五座山(筆架山、兆和山、駱駝山(母龍)、旗尾山(英雄山,公龍)和升旗山),分別從海邊向島中心延伸。
像五條龍從九龍江出海口爬上島,公龍逮雞給下蛋的母龍吃,兩山間的雞蛋糕石就是龍蛋。只因官員聽不懂閩南話,誤把五龍嶼聽成鼓浪嶼。
『貳』 廈門要在哪裡觀海最漂亮最藍呢
環島路~都還不錯...從廈大白城開始,珍珠灣,書法廣場,太陽灣,椰風寨等等,都有木棧道`
一路沿著海邊,風景絕對是最好的...還可以聽見海浪拍打岩石的聲音.
有機會去看看...你肯定不會覺得後悔!
『叄』 廈門冷門的最美海岸線是在哪裡,居然有90%的廈門人都不知道
廈門最冷門,最美的海岸線就是「翔安區」。翔安這條海岸線,說90%廈門人不知道,是有點誇張了。但是大部分廈門人人都不知道,這是肯定的。
對於文學愛好者更加欣慰的是有一座「超曠書院」,這對於書痴來說簡直棒極了了!而且非常只能,圖書館內也是安靜涼爽!翔安區這里不僅有著歲月靜好,而且還有人文歷史,漁村文化供你留戀,海鮮美食等你往返。
『肆』 鼓浪嶼的地理位置在哪
鼓浪嶼位於廈門島西南面,原名「圓沙洲」,別名「圓洲仔」,明朝改稱「鼓浪嶼」。
乃因島西南方有一礁石,每當漲潮水涌,浪擊礁石,聲似擂鼓,人們稱「鼓浪石」,鼓浪嶼因此而得名。鼓浪嶼有許多幽谷和峭崖,沙灘、礁石、峭壁、岩峰,外形奇麗俊秀,其街道縱橫交錯,清潔幽靜,空氣新鮮,島上樹木蒼翠,繁花似錦,小樓紅瓦與綠樹相映,格外漂亮。
鼓浪嶼有許多濃烈的歐陸風格的建築,被稱為是建築的博覽館.鼓浪嶼被稱為是「音樂家搖籃」,「鋼琴之島」,漫步海灘上經常會聽到鋼琴的美妙的音符傳來,鋼琴聲與海浪聲相互應答,音樂,已成為鼓浪嶼一道絢麗的風景線。另外這里還是明末英雄鄭成功屯兵的地方。
『伍』 廈門著名景點鼓浪嶼風景資料簡介
鼓浪嶼代表景點有:日光岩、菽庄花園、皓月園、毓園、鼓浪石、鼓浪嶼鋼琴博物館、鄭成功紀念館、廈門海底世界和天然海濱浴場、海天堂構等。
一、日光岩
日光岩:俗稱「岩仔山」,別名「晃岩」,相傳1641年,鄭成功來到晃岩,看到這里的景色勝過日本的日光山,便把「晃」字拆開,稱之為「日光岩」。日光岩游覽區由日光岩和琴園兩個部分組成。日光岩聳峙於鼓浪嶼中部偏南,是由兩塊巨石一豎一橫相倚而立,成為龍頭山的頂峰,海拔92.7米,為鼓浪嶼最高峰。
二、菽庄花園
坐落在鼓浪嶼港仔後,建於1913年,主人林永嘉,又名叔臧,園名即以他的名字諧音而命名。1894年甲午戰爭清廷失敗,翌年割台灣給日本,林維源及其子叔臧不願當亡國奴,遷到鼓浪嶼居住。其後,叔臧建了這座花園。
菽庄花園總面積20328平方米,其中水域3352平方米,建築物2451平方米。
三、皓月園
位於鼓浪嶼東部的覆鼎岩海濱,佔地3萬平方米,沿鷺江之濱鋪開,這是以海濱沙灘、岩石、綠樹、亭閣展布的庭園。始建於1985年,園以《延平二王集》中「思君寢不寐,皓月透素幃」詩句取名「皓月園」。
四、古避暑洞
兩旁石壁支起從天而降的花崗岩巨石,給人泰山壓頂之感,十分險峻。上面「古避暑洞」四個字是清末台灣文人施士潔題寫的。穿過古避暑洞,向左拐,有一座窈窕小亭,撐起細細腰骨,把岩石當作涼台,名叫「傘亭」可供遊客遮陽避雨。
五、港仔後海濱浴場
港仔後寬闊沙灘上,砂質細軟、坡緩浪平、海水流速小,沒有鯊魚出沒,每年有5個半月海水溫在20℃以上,泳季可達半年之久,每日有兩次潮水,宜泳時間六個多小時,是天然海濱浴場。各種服務設施齊備,並設有遊艇及摩托艇等水上娛樂項目。1998年在此舉辦過全國OP級帆船錦標賽。
『陸』 廈門海邊沙灘哪裡好玩
白城沙灘,白城沙灘位於廈大後門,算是廈門最靠近市中心、人氣最高的沙灘了。
由於交通便利,不要門票,每到旅遊旺季,白城沙灘總之遊人如織,因此環境和水質相比廈門其他沙灘來說,略遜一籌。
另外白城沙灘還有許多有趣的景緻,沙灘上點綴著一隻只巨大的滑鼠,半環型天橋猶如巨大的時鍾,白城遺址上雕刻著各種抽象的方形圖案……融合美麗景色與深厚的文化歷史底蘊於一體。
(6)廈門灣海浪在哪裡擴展閱讀
白城浴場
白城海域是廈門市民喜愛的海水浴場之一。夏天,沙灘邊戲水、游泳的人少則幾百人,多則數千人。這里交通方便,多路公交車在此停靠,而且,這一海域白天任何時間都可找到適合游泳的地方,不受潮水的限制。
浴場接近岸邊的兩塊大礁石為人們所熟知。礁石下連著巨大的礁盤,低潮時露出,高潮時淹沒。 白城浴場的兩塊大礁石已經成為一景,明信片上都有這幾塊石頭。
『柒』 誰知道廈門鼓浪嶼的詳細地址
鼓浪嶼原名圓沙洲、圓洲仔,因海西南有海蝕洞受浪潮沖擊,聲如擂鼓,明朝雅化為今名。由於歷史原因,中外風格各異的建築物在此地被完好地匯集、保留,有「萬國建築博覽」之稱。小島還是音樂的沃土,人才輩出,鋼琴擁有密度居全國之冠,又得美名「鋼琴之島」、「音樂之鄉」。 鼓浪嶼[1]位於廈門島西南隅,與廈門市隔海相望,與廈門島只隔一條寬600米的鷺江,輪渡5分鍾可達。面積1.87平方公里,2萬多人,現為思明區所轄[2]。島上氣候宜人,四季如春,無車馬喧囂,有鳥語花香,素有「海上花園」之譽。主要觀光景點有日光岩、菽庄花園、皓月園,毓園、環島路、鼓浪石、博物館、鄭成功紀念館、海底世界和天然海濱浴場等,融歷史、人文和自然景觀於一體,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福建「十佳」風景區之首,全國35個著名景點之一。隨著廈門經濟特區的騰飛,鼓浪嶼各種旅遊配套服務設施日臻完善,成為觀光、度假、旅遊、購物、休閑、娛樂為一體的綜合性的海島風景文化旅遊區。2007年5月8日,廈門市鼓浪嶼風景名勝區經國家旅遊局正式批准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 鼓浪嶼位於廈門島西南面,與廈門島只隔一條寬600米的鷺江,輪渡5分鍾可達。鼓浪嶼原名"圓沙洲",別名"圓洲仔",明朝改稱"鼓浪嶼"。乃因島西南方有一礁石,每當漲潮水涌,浪擊礁石,聲似擂鼓,人們稱"鼓浪石",鼓浪嶼因此而得名。 明末,民族英雄鄭成功曾屯兵於此,日光岩上尚存水操台、石寨門故址。1842年,鴉片戰爭後,英、美、法、日、德、西、葡、荷等13個國家曾在島上設立領事館,同時,商人、傳教士、人販子紛紛踏上鼓浪嶼,建公館、設教堂、辦洋行、建醫院、辦學校,炒地皮、販勞工,成立"領事團",設"工部局"和"會審公堂",把鼓浪嶼變為"公共租界"。一些華僑富商也相繼來興建住宅、別墅,辦電話、自來水事業。1942年12月,日本獨占鼓浪嶼;抗日戰爭勝利後,鼓浪嶼才結束一百多年殖民統治的歷史。 鼓浪嶼面積僅1.91平方公里,是廈門最大的一個衛星島,常住居民2萬人。島上岩石崢嶸,挺拔雄秀,因長年受海浪撲打,形成許多幽谷和峭崖,沙灘、礁石、峭壁、岩峰,相映成趣。 鼓浪嶼街道短小,縱橫交錯,清潔幽靜,空氣新鮮,島上樹木蒼翠,繁花似錦,特別是小樓紅瓦與綠樹相映,顯得格外漂亮。 鼓浪嶼樓房鱗次櫛比,掩映在熱帶、亞熱帶林木里,日光岩奇峰突起,群鷗騰飛……組成一幅美麗的 鼓浪嶼畫卷。 鼓浪嶼是"音樂家搖籃","鋼琴之島",小小鼓浪嶼有鋼琴600台,其密度居全國之冠。只要你漫步在各個角落小道上,就會不時聽到悅耳的鋼琴聲,悠揚的小提琴聲,輕快的吉他聲,動人優美的歌聲,加以海浪的節拍,環境特別迷人。音樂,已成為鼓浪嶼的特別絢麗的風景線。 鼓浪嶼有許多鋼琴世家,那裡有音樂學校、音樂廳、交響樂團、鋼琴博物館。每逢假、節日,常舉行家庭音樂會,有的一家祖孫三代一起演出,使家庭、團體、社會充滿音樂氣氛。 鼓浪嶼音樂人才輩出,蜚聲中外樂壇的有鋼琴家殷承宗、許斐星、許斐平、許興艾等。中國第一位女聲樂家、指揮家周淑安,聲樂家、歌唱家林俊卿,男低音歌唱家吳天球,著名指揮陳佐湟,還有李嘉祿、卓一龍等,可謂群星璀璨。 鼓浪嶼是"建築博覽館",許多建築有濃烈的歐陸風格,古希臘的三大柱式陶立克、愛奧尼克、科林斯各展其姿,羅馬式的圓柱,哥特式的尖頂,伊斯蘭圓頂,巴洛克式的浮雕,門樓壁爐、陽台、鉤欄、突拱窗。爭相鬥妍,異彩紛呈,洋溢著古典主義和浪漫主義的色彩。 鼓浪嶼已修好一條環島路,全長6公里,由道路、隧道、曲橋組成,以電瓶車代步。 環島路以輪渡碼頭為起點,向東往皓月園-大德記浴場-觀海園-菽庄花園-港仔後浴場-英雄山隧道-鼓浪石-鼓浪別墅-華僑亞熱帶植物引種園-工藝美術學校-內厝澳-燕尾山-三丘田旅遊碼頭-海底世界-輪渡碼頭;向西反之亦然。 鼓浪嶼的夜顯得清靜幽雅。尤其是夜景工程建設後,代表著自然景象的日光岩、代表著異國建築風格的八卦樓、代表著音樂島鋼琴造型的候船廳和矗立在覆鼎岩上的鄭成功雕像等,在各色燈光映照下透明通亮,熠熠發光。特別是有幾條激光射線跨越鷺江海空,變幻搖曳,令人眼花瞭亂。 隔江遠眺鼓浪嶼夜景,猶如一座大花盆聚集著熾目艷麗的花叢,與廈門中山路的霓虹燈、高層建築的射燈和許多彩色聚光燈,交相輝映,閃耀奪目,使島上、海上、天上三維空間燦爛迷人。[3]
『捌』 廈門藍眼淚在哪個海灘
廈門藍眼淚在海滄灣公園沙灘。在海岸邊,隨著海浪陣陣翻湧出現了藍色光芒,吸引不少市民駐足觀看。而這些美麗的藍色光芒,就是「藍眼淚」。據海洋生態專家介紹:「藍眼淚」實際上是由一種稱為夜光藻的浮游生物引起的發光現象,因為夜光藻的身體內有熒光酶和熒光素,受海浪拍打等刺激時發生反應,就會發出藍色的光。
廈門藍眼淚來歷
產生「藍眼淚」的原因就是:夜光藻和海螢自身的發光。其實,無論是夜光藻還是海螢,它們的發光機制都是相類似的。以夜光藻為例,當夜光藻受到海浪的拍打時,它體內細胞質中的熒光素酶就會開始催化熒光素和氧氣的反應,從而產生具有能量的含氧熒光素,從而在釋放能量的過程中產生邃藍的冷光。
『玖』 誰知道廈門鼓浪嶼的景點
日光岩
俗話說「不登日光岩不算到廈門」。日光岩是鼓浪嶼的龍頭景點,包括日光岩和琴園兩部分。龍頭山,聳峙於鼓浪嶼中南部,與廈門的虎頭山隔鷺江相望,史稱「龍虎守江」。龍頭山又稱日光岩,海拔92.7米,是鼓浪嶼的最高峰,成為廈門的象徵。景區奇石疊磊,洞壑天成,海浪拍岸,樹木蔥蘢,繁花似錦,富有亞熱帶浪漫氣息。擁有「一片瓦」、「鷺江龍窟」、「古避暑洞」、「龍頭山寨」、「水操台」、「百米高台」勝景。歷代文人石刻題詠甚多,為名岩增添古風異彩。與日光岩自然景觀形成動與靜、今與古的有機結合。山間蹬道盤旋,迂迴曲折。隨處有詩聯題刻,以明萬曆元年(1573年)丁一中所題「鼓浪洞天」為最早,距今已有400多年了。 日光岩頂就是天風台,是鼓浪嶼的最佳觀景點。放眼四顧,廈門市區、鼓浪嶼全島、環鼓的大海,廈門大學、海滄大橋,九龍江入海口、南太武嶼仔尾漳州港,海滄投資區、湖裡集美東渡港,或遠或近,盡入眼底。游廈門不登日光岩,不算到廈門!民族英雄鄭成功收復台灣時,曾屯兵於此,留下許多動人的傳說。日光岩上有民族英雄鄭成功水師的「龍頭山寨」。寨門、搭架軍帳的梁洞和指揮水師操練的水操台遺址,今均完好。還有「鄭成功紀念館」,藏有鄭成功及其水師驅逐荷蘭殖民者、收復台灣的眾多珍貴文物。
日光岩上的摩崖石刻有八十多處,有張瑞圖、何紹基、鄭成功、丁一中、許世英、蔡元培、蔡廷鍇、蔣鼎文等人的詩文題刻,其中以「鼓浪洞天」、「鷺江第一」、「天風海濤」、「閩海雄風」、「腳力盡時山更好」等,或筆力雄健,或意蘊精深,是日光岩上的一大文化景觀。
[夢琴島溫馨提示]日光岩門票60元/人(含百鳥園),當天有效。聯票80元/人(包括日光岩60元、菽庄花園30元、皓月園15元、風琴博物館20元、刻字館10元,共五個景點)也是當天有效,建議要進景點的朋友從早晨就應該出發,因為大概要花一天的時間(喜歡走馬觀花者除外,)先參觀日光岩---百鳥園---菽庄花園---刻字館(就在菽庄花園的大門口處不遠的地方)---皓月園---風琴博物館。
菽庄花園:
菽庄花園原是台灣富紳林爾嘉的私家花園,50年代氣辟為公園,近年又建了許多設施,面積也擴 大了3000多平方米,是頗有特色的海濱公園。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清廷戰敗後,被迫簽訂了屈辱的《馬關條約》,將台灣割讓給日本。可台灣軍民拒絕割台,總兵劉永福等帶領「黑旗軍」進行抵抗,腐敗的清政府又下令駐台官兵回大陸。時任台灣墾撫兼團防大臣的林維源不敢逆旨,於1895年全家內渡,定居於鼓浪嶼。林維源,原籍龍溪,其先祖於乾隆年間赴台灣淡水墾殖發家,在台北建有「板橋別墅」即林家花園。其子林爾嘉從小就生活在那裡,別墅的一切給他留下了美好的記憶。1905年林維源去世,林爾嘉繼承父業。1913年,他為懷念台北板橋故居,選定鼓浪嶼金帶水之湄,草仔山之下的一面坡,仿造台北板橋別墅,參照江南名園修建花園,取名「菽庄」,乃主人「叔臧」的諧音,也是「稻菽主人庄園」寓意,因為林爾嘉的祖先是以墾殖發家而富甲台灣的。他花1萬銀元的「潤筆」費,請當時的「大總統」徐世昌題寫「菽庄」園匾。
林爾嘉對花園的結構布局精心設計,力求再現台北板橋別墅的風貌,又具江南園林的韻致。他利用一塊不到十畝的坡地,創造出寬闊的空間,把能看到的景色全納入花園的懷抱。花園內設置眉壽堂、壬秋閣、真率亭、四十四橋、聽浪閣、頑石山房、十二洞天、亦愛吾廬、觀潮樓、小蘭亭等十景,小巧別致,自成一格。 菽庄花園集世界園林藝術十大特點中的三個最有藝術個性的特點於一園,是很難得的。
第一個特點是「藏海」:就是人走在路上見不到海,到了花園門口甚至進了門仍見不到海,一堵黃牆擋住了視線,待到轉出月洞門,繞過竹林,突然「海闊天空」,取得突然見海的驚奇效果。
先把海「藏」起來,而後大海奔騰聚至,引人踏海而行,來到海中的「觀潮樓」,觀賞海景,真是豪情滿懷,可惜觀潮樓被台風吹倒後一直未能恢復。瑞士園林專家參觀菽庄花園後說:「我 們只有藏湖,而廈門有藏海,十分難得。」菽庄花園的第二個特點是「巧借」:是林爾嘉把臨海的坡面,海灣里的礁石,漲落的海水全部利用起來,圍地砌階,造橋建亭,使原本十分狹窄的一個小海灣,借四周自然美景為鋪墊,變成涵納大海,頗有層次,視野寬廣的海上花園。這在中國的任一個城市,任何一個公園都無法領略到如此美妙的意境和情趣,這是菽庄花園最秀人的地方。在這里可以看到洶涌激越的海浪,澎湃往返;遠處的南太武,近處的擔嶼、青嶼、浯嶼,煙波浩渺、風姿綽約;前方的日光岩,英雄山乃至海滄的嵩嶼角都成了花園的外景,構成一幅動感的立體畫,十分秀美。菽庄花園的第三個特點是:「動靜結合」:林爾嘉對動與靜的處理也頗為獨到,坡面建一片假山,按地支分裂為「十二洞天」,洞洞相聯,讓孩子們去追玩,顯出跳動出沒的動景;坡邊建有小亭小閣,休息觀景,表現靜雅的環境。海潮的流動,長橋的安卧,岸上花團錦簇,海中百舸爭流,都體現了動與靜的交融與和諧,匠心獨具!還有林爾嘉把台北板橋別墅的小板橋也搬了進來,把眉壽堂,壬秋閣等建得小巧玲瓏,採用重檐歇山頂,飛檐翹角,琉璃粉牆,小橋流水,淡雅高潔,與海色、山色、天色渾然一體。組成了風格統一的中國傳統園林建築群體,使整座花園既有江南園林的秀美,又兼閩南園林的亮麗。真是:片片帆影日邊來,成群鷗鷺乘風去;「世外桃源君小隱,袖中東海我來游」!近幾年菽庄花園的後山新建了「聽濤軒」,設鋼琴博物館,展出世界古鋼琴30台,最名貴的是1810年出品的。他們是鼓浪嶼華僑收藏家胡友義的稀世珍藏。「蛇嶺花苑」展出盆景增添了菽庄的內涵。最後告訴大家林爾嘉的情況吧。林爾嘉,1874年生於廈門,1905年任廈門保商局總辦,廈門總商會總理,發起建設廈門的電話、電燈,自來水等公共事業。清末捐巨款晉升為侍郎。1941年任廈門市政會會長,對廈門的城市建設多有貢獻。曾連任鼓浪嶼工部局「華董」14年。抗戰時從廬山出了香港,抗戰勝利後回台灣定居,1951年去世,終年77歲。
鋼琴博物館 :
2000年1月落成的鼓浪嶼鋼琴博物館位於菽庄花園的"聽濤軒",佔地450平方米,分上下兩層,博物館里陳列了愛國華僑胡友義收藏的40多架古鋼琴,其中有稀世名貴的鎦金鋼琴,有世界最早的四角鋼琴和最早最大的立式鋼琴,有古老的手搖鋼琴、有產自一百年前的腳踏自動演奏鋼琴和八個腳踏的古鋼琴等。
無論是普通的遊客還是音樂家、藝術家,鼓浪嶼鋼琴博物館帶給他們的藝術熏陶和音樂的啟迪都是無盡的。澳大利亞著名鋼琴演奏家傑佛利·托薩是胡友義先生的莫逆之交,他說,"我以我的朋友為榮,他把一份最特殊的禮物獻給了中國。"為慶祝開館,傑佛利·托薩還在鼓浪嶼音樂廳舉辦了專場演奏會。法國鋼琴大師米歇爾·布爾敦克勒參觀了博物館後說:我希望有一天能夠在此舉辦一個國際性的鋼琴藝術節。"我國著名指揮家韓中傑、鄭小瑛,旅美鋼琴家殷承宗等也深深被鋼琴博物館音樂魅力所折服。
風琴博物館 :
2005年1月28日晚,受矚目的國內惟一、世界最大的風琴博物館——鼓浪嶼風琴博物館開始向市民開放,並舉行一場管風琴音樂會。風琴博物館的第一台大型管風琴「諾蔓比爾」「初試啼聲」正式向遊客和市民「亮相」。150多名市民獲得第一批觀賞百年古風琴的美妙琴聲的機會,來自澳大利亞的管風琴演奏家瑞思.博克(男)和瑞爾克.莫里夫婦給鷺島市民帶來了全新的音樂享受。風琴博物館位於鼓浪嶼西北部的八卦樓,是目前國內惟一、世界最大的風琴博物館。與在東南部菽庄花園的鋼琴博物館交相輝映,讓全世界的音樂愛好者都能懷著朝聖的心情來到這座有著無以倫比的美麗的音樂之島。館內收藏有多種款式的風琴 ……
還有很多很多……,你進那個「夢琴島」看看,裡面吃喝住行玩還有像這種景點的具體介紹都有。本想要發幾張圖片給你看看。可是發現我不會傳圖片哈。不好意思。。。夢琴島裡面有個網站,你點進去看下吧。裡面很多資料。對你有幫助。在這里我不能放網址,會被刪的哈。
『拾』 廈門哪裡的海浪最大
這要看什麼季節,秋冬季節五緣灣一帶海浪最大,夏季除了台風天,哪裡都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