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病歷卡是指那個病歷本嗎
患者到醫院就診多數要到掛號室購買兩個東西,一個是病歷本,一個是就診卡。現在醫療條件好的,直接就是就診卡,在上面醫生可以書寫病歷,給患者開具治療方案,檢查措施以及葯品等。
Ⅱ 為什麼醫生寫的病歷大部分人看不明白
大家可能都有這樣的體會,我們在醫院看病的時候,無論是處方,還是門診病歷,似乎我們永遠看不懂。因此,大家就猜測,是不是醫生故意這樣寫,故意讓我們看不懂,甚至大家猜測,是不是為了讓患者只能在醫院拿葯,而不能到別處買葯。其實大家的猜測都是自己主觀想像的,下面張大夫就和大家一起說一說,這到底是為什麼?
張大夫認真的總結了一下,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大概是下面幾個:
第一個就是時間的問題。我們每天上午就4個小時,也就是240分鍾,可能要看50個到60個病人,平均留給每個患者的時間是4到5分鍾,我們的主要目的是診斷疾病並進行有效的治療,因此,我們不會有時間去考慮字好看或者不好看的問題,因此可能會潦草幾筆。
第二個原因就是專業的問題。病歷裡面有很多專業術語,如果沒有受過專業的教育,確實很難理解,因此看不懂也是非常正常的。其中更加會有一些英文縮寫,這對於我們來說看懂就更難了,甚至對於不是這個專業的臨床醫生,都不一定能夠看懂。
第三個原因,就是醫生本身的字跡潦草。醫生雖然具有較高的文憑,在醫學知識上可能有比較好的掌握,但是並不是所有的人寫字都很好,甚至由於經常潦草的書寫,成了習慣,所以會寫出比較亂的病歷,這讓我們很難看懂。
如果大家認為自己的病歷不清楚,大家完全可以和醫生交流,讓他給你出一份清楚的病歷,大家都是平等的,您完全可以去要求。
現在 科技 的進步,體現在我們生活的各個領域,當然也包括在醫學上。目前只要是比較大的醫院,都在信息化中投入了很大精力,這其中就包括門診病歷系統。現在我們都是電子病歷,都是列印出來的字體,應該說非常的整齊和容易辨認。但是可能仍然存在一些專業術語或者英文縮寫,我們不能夠看懂的情況,希望大家能夠理解。
上面就是張大夫想到的一些內容,希望大家能夠正確的理解醫生的行為,而不是沒有依據的猜測甚至謾罵。
醫生手寫的病歷看不懂,有這樣幾個原因1,看不懂的病歷都是西醫手寫的門診病歷卡,住院病歷有很規范的要求,而且是作為醫療檔案存檔的,任何一個醫生不會馬虎潦草書寫,中醫,門診病歷一般文字比較工整易變,馬虎潦草的比較少。2,建國之前和之後的一段時期,西醫都是國外學成歸來或者是師承外國醫學老師的國內大學醫療系的學生,擅長於英文,病歷習慣性的都用英文書寫,直到文革爆發嘎然而止,雖然改用漢字,依然遺風猶存,歲月的流水聲中演變成了今天的英漢潦草體天書。3,今天的中青年醫生,醫術可能自有一番功夫,漢字書寫大多數人是令人不敢恭維,說是蟹爬字並不過分,相信當下的鍵盤手流行發展下去,終有一天會拿筆的手會被驚為外星人了。4,醫生的白大褂裡面藏著無數的醫療神秘,這病歷的本質是一個患者一生 健康 與疾病的發生發展關系過程記錄,是給醫生的檢查、診斷、治療看的,不是給病人看的,雖說法律規定病人與家屬對疾病的診斷治療有知情權,然而,當今天下情況壟斷在別人手裡時候,這個知情權等於零,醫療也不能免俗。因而天書文字的病歷也是一種壟斷心態的表現而已。其實也是,沒有醫學背景的病人看懂了病歷又怎樣呢。醫生文字馬虎潦草,習慣了就好。
有時候人們總是先入為主的用自己的想法去解釋自己不清楚的事情,好像醫生寫的病歷看不清就是因為不想讓患者看懂,卻沒有考過醫生的工作量以及門診給醫生留下的好好寫病歷的時間是否存在,其實我們國家現在有360w執業醫師,但我們的國民有14億人,而且醫療資源分布非常不平均,所以人們總是喜歡擠到醫療水平相對更好的大醫院看病,但這樣醫生的工作量和每一個門診患者能夠分配的時間就非常有限了。有一副漫畫,排隊的患者相互勸對方去私立醫院,那裡服務好,不用排隊,但每一個患者都在說「你先去」。
很少有醫院對來門診的患者嚴格實行限號政策,而且限號也是在實在加不進號,看不完病的情況下才會去做。其實我經歷的大醫院門診很多醫生為了看完自己的門診患者16:30下班後一直要看到18點或者19點才能看完所有的門診患者。這樣的工作強度只有堅持過的人才會知道。當然別的職業也很辛苦,但不會每看一個患者就要獨立的分析這一個患者的情況情況,而且有時候還要從頭到尾分析這個患者的故事,這種精力的付出真的很辛苦,而且高強度的工作也常常會被誤解、詆毀、甚至謾罵。
就好比前兩天門診,本身患者就很多,有個阿姨要求超劑量開安眠葯,跟她解釋她要的葯物是國家精神類管制葯品,按規定一次只能持本人身份證限量開一盒,但這位阿姨非常不理解,就說我們醫生黑,不給開睡覺要,為的就是下星期再來掛號才能開,賺她的掛號費。一個普通門診一天下來,看病開葯要100多個號,還要經常被質疑,費盡口舌解釋也是為了賺她持老年證掛的2塊錢掛號費,然後怎麼樣?還是要悶頭寫我的,因為還有很多患者在等著,咱也惹不起老阿姨。
其實現在的處方一般都是電子的,一些醫院的門診病歷本也是電子的,根本不存在寫病歷看不懂的情況。部分地區可能還保留著首先病歷本或者手寫門診處方的習慣,但現在的醫生大部分只是寫的有些潦草,極少有之前大家熱議的「火星文」那樣的病歷了。至於手寫處方中的一些拉丁,雖然目前的處方也會不建議寫拉丁,但很多醫生還是沿用了幾十年寫拉丁開處方的習慣,老醫生的習慣總是很難改變的。不過可以肯定一點,他們一定是在刻意讓你看不懂,沒有必要那麼做,其實,對於我來說,給患者的病歷本寫的內容也是在記錄患者的病情變化,更多的還是你在給自己做個見證。患者來看病,是這樣的情況,我當時的初步診斷是什麼樣子,處置意見是什麼樣子,是否建議患者住院治療,寫的越詳細,越是對自己的保護。如果沒有病歷本才叫有禮說不清呢。
曾經我們這里有所三甲醫院的門診醫生懷疑患者有心梗前兆,建議患者住院治療,但患者自己拒絕住院,執意回家,結果在回家的路上突發心梗去世了,然後家屬就告到了醫院,然後醫生因為沒有在病歷本上寫明建議住院患者拒絕並讓患者簽字賠了很多錢。所以後來的醫生都知道要好好寫病歷本,不然可能搭上的就是自己的醫生生涯。
醫生寫的病歷,大部分人看不明白。這個看不明白,我覺得,一方面是指字跡不容易辨認,看不清楚;另一方面,是指內容不明白、看不懂吧。
字跡不易辨認,這在醫生手寫的病歷中是很常見的現象。醫生每天上午接診患者達幾十個,所以,寫起字來也是非常得快,速度快了,當然字跡就不容易辨認。
現在,絕大多數醫院都採用了電子病歷,醫生再也不用一個字一個字去寫了。電子處方、電子檢查單、電子病歷,完全都是從電腦上直接列印出來,患者和家屬,再也不會遇到醫生的字是否能夠辨認清楚這個難題了。
另一個意思,大部分人看不懂,我想這是因為醫生的病歷,它也是一種非常專業的文件類型,而不是通俗易懂的醫學科普。醫生的病歷,有著嚴格的式樣、模式、用詞,要求很嚴格,不合格的病歷都入不了檔、都通不過檢查,醫院有專門的部門來檢查病歷。
在病歷中,醫生要使用專業術語,例如在描述病情時可能要用到專業術語:咯血、納差、進行性消瘦等等;在口服葯的服用方法上,可能要用到qd、bid、tid等等這些字母;在描述心電圖檢查時,可能要用到竇性心律、三度房室傳導阻滯、室性早搏等等;在涉及到化驗單時,更多的也是字母和代稱,什麼BuN、Cr、BNP、K、Na、Cl、Ca、CO2Cp、WBC、RBC等等;在涉及到肺的X線檢查時,往往接觸到肺膈角銳利、結節等等字樣……
這些從化驗單、檢驗單,到病情描述,到病情的治療上,一般都要用到專業術語。
這些專業術語,沒有學過醫學專業知識的人,基本上就不怎麼懂了。畢竟,有醫學專業知識的人,在全國所有的人口中,還是占很小一部分。
所以,醫生的病歷拿出去,自然就會有大部分的人看不明白。
病歷是醫務人員在醫療活動過程中形成的包含文字、符號、圖表、影像、病理等資料的醫療文書,包括門(急)病歷和住院病歷。醫生寫的病歷本應該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事實上自從2010年原衛生部頒布了《病歷書寫基本規范》以後,醫生病歷字體潦草的現象已經大大改觀了。因為規范明確規定,病歷書寫應文字工整,字跡清晰,表述准確,語句通順,標點正確。如果醫生違反了規范要求,是要受到處罰的。但在一些私人診所,私立醫院,醫生病歷看不清的現象仍然較多存在。
為什麼醫生寫的病歷大部分人看不明白?
這一問題在老一輩醫生中普遍存在,在《病歷書寫基本規范》還沒有出台以前,醫生們書寫的病歷五花八門,都是比較隨性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幾方面:
1.看病時間限制
由於以前醫生數量相對不足,醫生每天需要看的病人很多,而且醫生收入也與掛號費掛鉤,為了能盡量多看病人,他們就會選擇在一些認為不重要的事情上節省時間,比如書寫病歷,這就造成了病歷字體潦草,語言簡練,甚至使用縮寫的醫學術語。
醫生看病時間不夠這一問題仍然廣泛存在,門診一天數百個病人,醫生怎麼可能慢慢楷書書寫病史、用葯?即使是藉助電子化信息化,他也不能詳細和病人解釋病歷內容啊。這一點呼籲相關部門能重視,解決醫生看病負擔過重問題。
2.個人書寫字體問題和態度問題
有些醫生在醫學生階段就形成了書寫潦草的壞習慣。因為醫學需要學習的東西比其他專業的都要多,需要書寫的記錄也非常多,為了快速完成作業,只能在字體上龍飛鳳舞了,這樣的習慣也一直保留到工作中。
3.為了留住患者
一些個體診所或私立醫院,有些醫生可能為了留住患者,讓患者回來復診,把病歷書寫得只有他自己能看得懂,其他醫生根本看不懂,這樣如果患者需要復診的話,就只能回去找他了。當然,這方面的原因相對比較少。
總之,目前很多綜合醫院都進行信息化建設,實行了電子病歷系統,醫生書寫病歷不再需要手寫,在電腦上打字就能完成,病人也不再看不明白醫生的病歷內容了。而且隨著網路科普的大力宣傳,廣大群眾對醫療相關知識越來越了解,都明白有知情權,相信病歷不清晰看不懂,這方面的問題相信會越來越少。
為什麼大部分人看不懂:
1.字跡潦草, 主要原因字本來寫不好,再加上候診的患者在門口一個接一個,也就顧不上什麼好看了,塗鴉了事!倘若一筆一劃的寫字,候診的病人早就小宇宙爆發了!
2.大量的縮寫和英文簡寫 :西醫是個舶來品,所有很多的專業名稱都有英文縮寫,例如,我們上醫院要查血常規,那就是:Blood-Rt,急性心肌梗塞:AMI,等等等等,不一為足,這還是印刷體,一旦英文遇上我們醫生的手寫體,在外人看來簡直就是不可破譯的絕密電碼!
3.當然醫生的天書病歷問題,也不單單是中國醫生的專利,外國醫生也擅長此道!
改進啦!改進啦!
隨著全國各級醫療機構的信息化改革的推進,門診電子病歷信息系統(HIS)也得以廣泛推廣,在技術層面杜絕了天書的出現,這樣的好處顯而易見,患者能夠很清楚的知道醫生的看診內容/注意事項/開具的葯名,用法,用量!後續接診的醫生很很清楚的知曉前一次的就診情況,有利於患者的醫療安全措施的落實。
為什麼大部分人看不懂:
1.字跡潦草,主要原因字本來寫不好,再加上候診的患者在門口一個接一個,也就顧不上什麼好看了,塗鴉了事!倘若一筆一劃的寫字,候診的病人早就小宇宙爆發了!
2.大量的縮寫和英文簡寫:西醫是個舶來品,所有很多的專業名稱都有英文縮寫,例如,我們上醫院要查血常規,那就是:Blood-Rt,急性心肌梗塞:AMI,等等等等,不一為足,這還是印刷體,一旦英文遇上我們醫生的手寫體,在外人看來簡直就是不可破譯的絕密電碼!
3.當然醫生的天書病歷問題,也不單單是中國醫生的專利,外國醫生也擅長此道!
隨著全國各級醫療機構的信息化改革的推進,門診電子病歷信息系統(HIS)也得以廣泛推廣,在技術層面杜絕了天書的出現,這樣的好處顯而易見,患者能夠很清楚的知道醫生的看診內容/注意事項/開具的葯名,用法,用量!後續接診的醫生很很清楚的知曉前一次的就診情況,有利於患者的醫療安全措施的落實。
主要原因主要是太忙了,每天診斷無數,病例無數,就如同我們自己的名字一樣,每天寫上一百遍,都快吐了,能不潦草,別人看如天書,其實自己很清楚!其次,病人看懂了下次你就自己可以跟自己診斷了……!最後關鍵時候一旦發生個醫療事故,沒人能鑒別出寫的是什麼,責任好撇清啊,現在醫鬧這么厲害,得有一個保全自己的辦法啊!
一般手寫版的太潦草不容易看懂,是因為醫生的門診量太大了,如果寫的整整齊齊的話可能會很耗時,等待的患者可能早已很不耐煩了。所以又要寫病歷,又要迅速完成工作,怎麼辦?這個時候字肯定越寫越亂了,專業術語+縮寫,估計也就自己看得懂了。
所以現在很多醫院都改成了電子病歷,可以保存模板,醫生編輯的快,病人看得懂,一舉兩得。
其實醫生看的重病疑難雜症畢竟還是少的,現在都是電子病歷,看不明白的原因是大部分人文化水平還局限在那裡,特別我國是最不重視 健康 方面的宣教的,所以很多基礎的東西都很多人看不明白。
反而保健品宣傳比政府宣傳真正的 健康 方面的東西還多,甚至某些衛計局的領導,和他們聊天時,說你們有沒那麼厲害,有個民間中醫和他的徒弟靠氣功把關節積液抽出來不需要創口,這些才是我國中醫學到家的表現……我無言以對,就現有中醫學院畢業的或者中醫學院里的教授哪個敢說這個是中醫能做到的?雖然中醫很多不能解釋的東西,其實西醫也很多病不能解釋,但是起碼都符合基本的物理學原理,不可能出現太誇張的東西,而越相信這種東西的往往都是文化水平不高的,越落後的地方越多這種東西,所以也很好解釋了現在吹的越牛逼的越是在小縣城小鄉鎮等相對閉塞的地方。
衛生系統的領導都信這種邪乎的東西,你們覺得我們國內文化水平能達到怎樣。所以看不懂不怪醫生,只能怪自己受這方面教育太少。
Ⅲ 病歷本是什麼
《病歷書寫基本規范》(衛醫政發(2010] 11號)第一條明確規定: 「病歷是指醫務人員在醫療活動過程中形成的文字、符號、圖表、影像、切片等資料的總和,包括門(急)診病歷和住院病歷」。
綜合整理,病歷的定義可歸納為:
①是關於患者疾病發生、 發展、診斷、 治療情況的系統記錄;
②是醫療活動過程中經過歸納、分析、整理,並按規定的格式和要求書寫的檔案及資料總和;
③並不是過程中的所有資料都是病歷,比如一些臨時性的文件(典型的如:入院須知、輔助檢查申請單。報告單屬於病歷,但病理切片、X線片等不屬於,也不會歸入病案保存);
④病歷在經病案管理人員整理後歸檔到病案室,病歷將轉變為病案;
⑤具備法律效應。
(3)廈門第五醫院病歷卡是什麼樣子擴展閱讀
醫院掛號流程
去醫院掛號前,要先了解自己哪個地方不舒服,有沒有傾向性的科室,如果這些都比較了解,到醫院掛號的時候就比較簡單。
如果不了解,也不知道去哪個科室掛號,到了醫院以後有專門的掛號窗口,告訴對方哪裡不舒服,然後對方會告訴患者掛哪個科,拿著掛號條到相應科室的就診台,分診台的護士會告訴患者去哪裡找哪個大夫看,然後等待大夫叫號。
如果需要做哪些檢查,大夫會開檢查單,然後交費去做相應的檢查,等結果出來以後再去找剛才看病的大夫,大夫看了以後如果開葯也是患者先交費,然後到葯房取葯。
Ⅳ 醫療保險病歷本是什麼樣的
醫療保險病歷本如果用完了,有單位的可以向單位人事部門去申請新的病歷本,沒有單位的可以去戶口所在社區申請新的病歷本.
原則上醫療保險病歷本是沒有特別的用處的,只是記錄病例而已,用醫院出售的一般病歷卡也行.
有用的是醫保卡,如有遺失需到社保部門申請補辦.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Ⅳ 什麼是病例卡,病例卡跟病歷有什麼不一樣
病例卡是某個或次的情況
病歷是多次的情況,包括一些記錄
一般看病時用病例卡,招聘等都用病歷材料的。
Ⅵ 不同等級的醫院病歷格式、要求一樣嗎
醫院里的病歷是不公開的
病人想要的話也只能復印化驗單而已啊
格式:
第一頁 是護理站檢測的體溫出入量血壓 是曲線圖的形式
第二頁 是病人入院的大病歷
第三部分 是病人入院的首次病程,包括初步診斷和治療
第四部分 是以後每天的或者病情變化時的病程記錄
第五部分 是粘貼的化驗單
以後就是出院的東西
外科病歷有術前討論 術後小結什麼
能幫您的忙么?
Ⅶ 去醫院看病都要去買一張病歷卡的,請問一下這張病歷卡是干什麼用的,越詳細越好
病歷卡是讓醫生填寫病人生病症狀的;病人再次生病拿病歷卡來就不用掛號了!
Ⅷ 病歷卡是什麼有何作用
是用於記錄你的病史的記錄本,去看病時有助於醫生更加准確地判斷你的病情。
Ⅸ 入職的時候公司就給上了保險,看到報銷需要用到病歷,病歷是什麼有啥要求嗎
一般單位的醫保報銷需要用到病歷的基本是住院或手術,一般拿葯的報銷只需要有葯方底方和發票即可,不需要病歷。
報銷需要的病例不是醫生寫在病歷本上的,而是醫院保存並可以給患者復印出來的的詳細病歷,包括患者自述、醫生問詢、各種檢查單、檢查結論和醫生下的診斷結論,還有治療意見、使用何種葯物、治療方法,治癒或繼續控制病情等情況,很詳細。還包括復檢復查情況、換葯情況,有無並發症、後遺症等等情況。
Ⅹ 醫院開的病歷證明單是什麼樣子的
每個醫院的都不同,你是想看什麼醫院的?希望我能幫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