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廈門資訊 » 為什麼說廈門靠泉州
擴展閱讀
廈門環衛所歸哪個局分管 2025-09-20 00:43:08
有哪些是上海話的說唱 2025-09-20 00:34:36

為什麼說廈門靠泉州

發布時間: 2022-11-20 10:10:41

⑴ 廈門和泉州,哪個城市更發達

廈門是副省會城市,廈門發達。
廈門要是不靠政策。因為貨物出口到國外,中央在福建只制定廈門有這政策。要是沒政策什麼都不是。沒有泉州製造,廈門港就是個空港。現在泉州想自己把自己港建設,再爭取海絲政策。貨物以後從泉州港口運出。到時,各位在說泉州廈門哪個更發達。現在廈門發達,是國家犧牲泉州的利益在發達。
從城市化的角度和國際影響力來說,廈門城市影響力領先泉州一大截的,廈門的城市建設和城市成就也領先泉州,廈門確實更發達,更時尚、更年輕,泉州只能在經濟、人文、文化歷史,海外交流、海絲歷史上占據主導,泉州的古代地位超越廈門,廈門的現代地位超越泉州,但是廈門的城市化貢獻又來自泉州經濟輸出,泉州的城市化貢獻只能自給自足!泉州算是一個拿錢養廈門的角色。。。。。。。。。。。。

⑵ 到外面問福建為什麼都知道泉州廈門,福州不是才是福建的省會嗎

福州屬於閩東,泉州廈門屬於閩南,語言習俗等各方面差異大,類似於廣東的廣府與潮汕,雖同省,不同群;差別是閩南在福建的地位相當於廣府在廣東的地位,福州四周群山環繞,山區城市的氣息濃郁,雖有省會加持,發展卻力不從心,有"劉嬋福「之稱,泉州廈門則是背小山面大海的濱海城市,各方面也更加前沿,福建人口第一、經濟第一、以及最大的城市都是在閩南。

福州跟閩南像是遠房親戚,在名義上勉強沾邊的那種,而閩南的泉州跟廈門呢,像剛分家的兩親兄弟,自廈門島建制開始直至清代之前都一直屬於泉州管轄范圍,泉州府的廈門島自清代開始發展,成為泉州以外的另一個中心其實是泉州人一手推出的,明末鄭成功開始,到清初的施琅都是主導廈門島地位的直接推手,奠定了廈門的地位。近代廈門剛獨立出"泉州府「的發展也是一樣,1933年初廈門市政籌備處成立,並改為思明市政籌備處,由泉州晉江人許友超任處長,許友超在《思明市政籌備處匯刊》說:「思明為閩南要埠,政務煩劇,治理實難。......」申請設市。1933年12月1日廈門市政府成立,廈門獨立設市始於此,泉州晉江人許友超成為廈門歷史上的首任市長。新中國建國後廈門首任市長是泉州永春人梁靈光。從官方到民間泉州對廈門的推動可謂"名正言順「,清末民國時期最初廈門島獨立出泉州的近現代發展中,泉州民間對廈門的推動:如最早開發了大半個廈門島的泉州人黃奕住、李清泉、黃仲訓等等他們開發了大半個鼓浪嶼的別墅,開發了廈門最早的商業區中山路一帶的商住樓,廈門最初的水電、馬路、電話通訊等等基礎設施建設都與他們有關,清末至民國鼓浪嶼上的富商別墅最多數的是泉州人在住,(即使是廈門本土最著名的陳嘉庚在捐建廈門教育方面也沒少得到他女婿泉州人李光前的大力幫助,特別是在1934年陳嘉庚的企業破產後在財力不足的情況下)。到了現在自不用再說了,看看廈門十大富豪大多是哪裡的就知道了,大多是泉州人;廈門其實就是靠泉州府的人自己推動發展起來的,這股力量貫穿了整個廈門島的發展史。

⑶ 泉州和廈門哪個地方經濟實力強,前景哪個好

NO.1廈門:溫馨開放的港口旅遊城市 在中國,也許人們不了解福州,但他肯定認識廈門。這倒不是說福州有多孬,而是,廈門實在是名出得太喧賓奪主了。當國人還沒解決基本的溫飽,還在為外面世界變化感到新奇的年代,廈門在人們心中是新觀念的誕生地,是改革開放的前沿,是中國四個「經濟特區」之一,或者說,那裡還有一所令人嚮往的全國著名大學。

而當中國進入小康社會,人們更關注生活質量,更為關心休閑時,廈門也就成了國人對新生活的一種嚮往,因為那裡有碧海、藍天、沙灘,有日光岩,有湖裡山,和隨風飄渺的,悠悠的鋼琴聲;因為這個城市是2002「國際花園城市」最高級別E級,國內城市從沒獲過這項殊榮的「第一名」,可以這么說,廈門是當下中國乃至世界上最為溫馨浪漫的開放型港口旅遊之都。

港口旅遊城就是廈門的核心競爭力。

先說海港吧,1842年,廈門就被列為五大通商口岸之一。近年來,廈門港的海天、象嶼、海滄國際貨櫃和東渡碼頭競相增開航線,吸引了大量的國際知名船務公司加入,碼頭現代化裝卸設備日益完善。如今,廈門港集裝箱吞吐量突破一百七十萬標箱,提前跨入了亞太干線港的行列,成為了世界干線港口40強。其集裝箱吞吐量比增接近36%,遠遠超過周邊地區其他港口的集裝箱增幅,吞吐量為福建省的七成。
NO.2泉州:富裕愛拼的民營經濟之都相對於廈門是全國的廈門而言,泉州更多的則是福建的泉州。在福建,要是你是都市白領,平時的生活中,你不免會談起泉州人的富裕,談泉州市許多鄉鎮的大街上停滿了高檔轎車或冷不丁,那個小巷裡就是一家四星級賓館等話題;當然,要是你是一個外出打工的山區農民,一年之初,大多情況下,你買的第一張長途車票,就是到泉州的晉江或石獅等經濟發達地區的。
為什麼?原因很簡單,這里民營經濟發達,是福建經濟實力最強大的地方。2002年泉州市國內生產總值在福建省率先突破千億元大關,達1223.06億元,佔全省總量的四分之一強,名列中國內地地級市的第三名;福建8個進入全國百強縣的市縣中,就有五個在泉州,且其所轄縣市全部進入福建省經濟十強、發展十佳。
多年來,泉州人發揚「愛拼敢贏」精神,民營經濟高度發達,成為全省乃至全國發展最快、最具活力的地區之一。如果說,大街上一塊磚頭丟了下來,在福州可能砸到了四個處長,在廈門砸到四個CEO的話,在泉州就可能砸到四個老闆,因為泉州是福建名副其實的民營經濟之都,在泉州自己有個廠的老闆,可以說多如牛毛。
如今的泉州民營經濟不再是當年的「草根經濟」,民營工業步入新一輪發展階段,產生了一大批上規模、競爭力強、效益好的企業,並打造出了「安爾樂」、「七匹狼」、「富貴鳥」、「金鹿」、「安踏」等全國、全省知名品牌。2001年「安踏」牌旅遊鞋市場佔有率達14.7%,「九牧王」牌西褲市場佔有率達23.4%,「七匹狼」牌夾克衫市場佔有率達15.1%。 位居「第一」的還有:潯興集團的SBS拉鏈產量居全國第一,恆安集團的「安爾樂」衛生巾和紙尿褲生產規模全國第一,奔達布櫥在全國同類產品中市場佔有率居首位。在競爭激烈的運動鞋市場,晉江市的「安踏」牌、「愛樂」牌、「亞禮得」牌運動鞋均榮登中國名牌產品榜,佔了該行業中國名牌產品的半數。 泉州市現轄晉江、石獅、南安3個市;鯉城、豐澤、洛江、泉港4個區;惠安、安溪、永春、德化、金門(待統一)5個縣和清蒙科技工業區管委會,人口728萬(不含金門縣),為福建各市之首。2002年完成全市地方財政收入80.88億元,已多年穩坐福建財政收入的頭把交椅。其實,泉州能有如今這樣的大作為,還在於其各縣市經濟發展各具特色,都有自己在全國都是第一的核心競爭力:

「中國鞋都」的晉江市改革開放之初,就以聞名全國的四大模式中的「晉江模式」名聞名遐邇,經濟發展也是蒸蒸日上。特別是小平同志南巡講話後的1993年至1999年,晉江財政收入每年凈增1億元;2000年和2001年每年凈增3億元,到2002年則發展到每年增4億多元,收入突破20億,經濟實力位居全國百強縣第六,福建第一。近年來,隨著中國加入WTO等有利條件的拉動下,晉江在製鞋業方面確更加突現出優勢。據了解,目前晉江全市擁有鞋業生產經營企業3000多家,從業人員超過35萬人,年產量達5億多雙,年產值200億元,出口創匯12億美元,旅遊運動鞋總產量佔全國產量的1/4,世界產量的1/8,全球平均每12個人就擁有一雙晉江鞋,成為中國和世界製鞋工業的重要生產基地和出口基地。目前,僅晉江一個縣級市的財政收入都超過寧德、龍岩、南平、三明中的任何一個地區地方財政收入總和,晉江的經濟可見一斑。

有人說,在每一個從東京開往廈門的航班中,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客人是來自日本的石材商人,而這些人中,大多數的目的地是南安。是的,作為中國建材之鄉的南安,去年包括石材在內的建材產業總產值就超過了100億,多年來名列「八閩經濟總量三強」。

石獅作為中國東南沿海著名的服裝及原輔材料集散地之一,素有「鋪天蓋地萬式裝,有街無處不經商」的美譽。全市現擁有5000多家服裝及配套行業企業,產值90億元,佔全市工農業總值的57%,從業人員20多萬人;以服裝為主的注冊商標近2000個,其周邊地區的服裝企業近2萬家,形成從面料到成衣的「一條龍」專業化服裝生產格局和產業集群,獨具「休閑服飾」。

⑷ 按GDP來算,泉州一直是福建第一,廈門何時超越泉州

廈門GDP超泉州的可能性太低了,下面我們通過數據對比一下廈門與泉州GDP差距:

2018年GDP(預估值):

廈門:5006.54億元,同比增速:7.3%

泉州:8456.97億元,同比增速:7.8%

從數據來分析,廈門的GDP永遠也超不了泉州。

那麼為何廈門GDP超不了泉州呢?

兩個原因:

第一: 廈門的人口和面積相對有限,很難發展成一個超級城市

第二: 泉州的工業體量更大,第二產業才是經濟的增長動力,廈門第三產業相對活躍,所以經濟增速會低一些。

總結:

廈門不需要GDP超過泉州,因為本身廈門就是一個小而美的城市,不需要做大,蔣昊去過幾次廈門,感覺相比深圳,廈門更mini一些,那時候的廈門公交車票價是1元,坐船去鼓浪嶼來回才8元,在廈門海邊吃一頓海鮮,不到200元,住一家民宿,一晚上才300元,我去廈門玩了一個星期,花費不超過3000元。有時候,很想在廈門定居下來,每天就是看書,寫作,自媒體,沒有深圳的壓迫感!可惜現在的願望很難實現了,廈門的房價排在全國第四位,直追深圳,我的「養老」還是選擇了惠州,看春暖花開,潮起潮落!泉州和廈門都傷不起!

老是說生產總值超過廈門,廈門才多大人口才多少,泉州面積是廈門的快10倍,人口比廈門多出2倍多,快900萬人的城市與400萬人的城市比生產總值,我們閩南人說的叫做:歹年冬厚肖狼。知道這年頭不要臉的很多,但沒想到竟然如此之多,佩服得五體投地,為什麼不公布一下人均GDP,這是刻意挑事吧,人均GDP廈門排福建省第一近12萬元,福州排第二10萬左右,泉州才第三9萬多,也別想用深圳的發展來打廈門的臉,那是更加無知到悲哀,八十年代初國家定下四大特區,但國家對深圳與廈門的投資與扶持可以說一個天一個地,深圳主要面對香港澳門,但廈門卻要面對當時還是敵對局勢的台灣。 國家財政人才大力投入深圳發展的同時,廈門卻在那個時候一直到90年代還在為祖國緊張守海防線,還有敵特公交 汽車 炸彈與反動傳單通過空氣球傳過來的事件頻頻出現,那時候山體基本上不敢開發,都是二炮戰備隧道軌道一直是不敢開發的,到2000年兩岸關系和緩實現小三通後才真正發展,等於整整比深圳晚發展了20年。

這個問題問的簡直有點「膨脹」了,廈門不被小弟漳州超越就不錯了,還想超過泉州?

泉州,實業之城,最牛逼的地方在於民營經濟的發達,它幾乎每個縣市都有自己的支柱產業,水頭石材城工業、安溪鐵觀音產業、德化陶瓷文化、石獅服裝產業、晉江鞋業產業、南安水暖產業…就這樣集群整合形成了一個的強大的工業城市,所創造的GDP已經連續20多年雄霸全省,能發展至今全靠自身本事。

反觀廈門,一座集副省級、計劃單列以及經濟特區、自貿區等光環為一身的 旅遊 城市,還壟斷了所有的優質資源,比如高鐵、機場和港口等,然而卻硬生生的把一手好牌打的稀爛,內部缺乏有力的產業支撐,外部環境還被高房價脫垮,人口一直在處在流失狀態(很多人還不願意承認)。未來,如果沒有政策扶持,不知道廈門拿什麼去拼?

可以這么說,在福建省,泉州就是那個負責賺錢養家的,而廈門就是那個負責貌美如花的。

縱觀2018年上半年福建各城市GDP榜單,我們不難發現,福州超越泉州成為福建GDP第一市那是遲早的事,預計也就是未來三五年的事吧,畢竟有著省會優勢以及全省政策資源加持。而廈門想趕超泉州,難度系數太大,不被漳州超越就不錯了。據了解,從2014年開始,漳州的經濟增速在福建的所有省市中就一直排名第一了。

1、GDP的PK其實代表各自城市的人尋找榮譽感和歸屬感的美好意願,是好事;但個人覺得比較城市和城市比拼,更應該去發現、理解和釐清不同城市的稟賦、定位和階段發展策略,才能更好的讓一個大經濟區域的不同城市攜手前進;

2、《山海經》有雲「閩在海中,其西北有山」;根據地理稟賦,除西北的龍岩等地有山地經濟特色,海洋經濟和貿易一直都是福建海西經濟圈的主旋律,也形成了以泉州、福州、廈門為代表的三個主要經濟圈;

3、泉州是海上絲綢之路的 歷史 起點,經商意識濃厚,泉州商人長期是閩商的主要力量;現在的泉州是典型的「輕工產業+貿易」,以國內出色的輕工產業(休閑食品、紡織、鞋服、皮革、紙品等)和知名品牌(達利、安踏、恆安、七匹狼等)為基礎來發展貿易,產業基礎比較扎實;

4、福州近代起就是「五口通商口岸」之一,區位是「山海結合」,這也導致啥都有一些,貿易有一些、產業有一些、品牌有一些,又有省會資源牌的疊加,雖然「多而不強」但「迴旋餘地大」,GDP長期「坐二望一」;

5、廈門太典型了,海中一個島,沒有太多的土地和人口資源進行產業迴旋,海上貿易是廈門最根本的產業(這點和香港在中國南方的存在意義是一樣的),「位置」首先決定了一切,比如廈門國企的代表企業建發、國貿、象嶼都是貿易主業,就很說明問題;由於名氣和開放性,廈門又是福建最能吸引人才和資金的地方,其實是福建最合適搞「高精尖新」產業的地方,比如晶元(聯電在廈門有較大投資)、生物醫葯(現在不大不強)等這樣的產業;

6、釐清三個經濟圈的上述特點和現狀後,再回來回答問題:由於產業的扎實基礎,泉州GDP第一在福建短時間內是難以撼動的,這是好事,產業為王嘛;由於出口貿易的影響,廈門經濟這兩年其實有所下滑,所以更應該著眼於依託泉州和福州,當好福建出口和服務貿易、「高精尖新」產業的龍頭,不要拘泥於爭GDP第一,廈門就應該掙最該掙的大錢;

7、福建這幾年是全國關注的焦點,中央政策給得也多,三個經濟小圈不要只互相盯著,應該合一起看世界,掙世界的錢才是正道!

2017年泉州市實現國內生產總值7548.01億元,同比增長8.4%,連續19年排名全省第一;

2017年廈門市實現國內生產總值4351.18億元,同比增長7.6%,排名全省第三。

從GDP總量上看,泉州遙遙領先廈門,且去年經濟增長速度泉州也比廈門更快,可以預測,至少在10年內,廈門的GDP都難以超越泉州。

我們從以下一組經濟數據來進行分析:

首先,我們知道,GDP主要靠生產創造,在經濟環境差距不大的情況下,人口越多,需求越大,產出越大,GDP就越高。泉州人口總數858萬人,2倍於廈門人口總數,後者人口392萬。人口基數的大小決定了,廈門GDP在數年內,都不足以撼動泉州,這是最重要的一點。

其次,廈門雖然在GDP方面無法與泉州相比,但在財政收入及進出口貿易總值上,廈門是領先泉州的,說明廈門在外向型經濟要比泉州發展得更好。

第三,在對比兩個城市時,我們不應該只看GDP,從數據對比來看,無論是人均GDP,還是人均可支配收入,廈門都輾壓泉州,從三次產業結構來看,泉州還處於工業化階段,而廈門第三產業比重已經連續數年全省最高,說明廈門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成效明顯,服務業結構更合理,泉州服務業水平距離廈門還有很大的差距,這從兩地 旅遊 收入可以看出來。

廈門作為擁有經濟特區、副省級雙重頭銜的城市,是福建省重點發展的嬌兒,知名度更在全國范圍內都響當當,總的來說,泉州在GDP上領先,但廈門的經濟結構更合理,更成熟。泉州在GDP取得重大進步的同時,更要在經濟結構優化、產業升級上加一把勁,爭取為福建經濟的發展做出更多的貢獻。

來回答下:如何沒有重大國家政策調整,廈門永遠不可能超越泉州。

下面我們通過數據對比一下廈門與泉州GDP差距:

2018年GDP:

廈門:5006.54億元,同比增速:7.3%

泉州:8456.97億元,同比增速:7.8%

廈門是一個美麗的城市,是全國知名的 旅遊 城市。但恰恰 如此,證明了廈門這幾十年來走的路都失敗了。廈門作為中國第一批經濟特區,跟珠海,汕頭,海南,深圳是一起發展的。如今只有深圳經濟成功了。而其他城市全部沒落了。廈門在這裡面也就比汕頭好一些。這說明了廈門經濟動力的不足。以前國家給了那麼多號的政策都無法發展起來,如果市場經濟比重越來越高的今天,廈門更不可能有太大的經濟發展了。GDP這塊廈門以目前的情況來看,永遠無法超越泉州了。

泉州作為一個普通地級市,在一窮二白的情況下,發展成為福建GDP第一大市。除了泉州人敢打敢拼的精神以外,最主要的還是優越的地理條件。泉州有 廣闊的腹地,優良的港口,濃厚的 歷史 ,敢拼的精神。這些都促進了泉州在改革開放以後經濟迅猛騰飛。自從大航海時代開啟以來,全世界范圍來看,經濟發達的地方都是沿海的,內陸城市基本上已經很難取得較大發展了。海運是這個世界上運輸成本最低的方式(沒有之一),所有靠海的城市基本上經濟都不會查。而泉州有自己的經濟體:鞋材、服裝、陶瓷、建材等,聞名全國的晉江模式,都為泉州的經濟注入了永不枯竭的活力。

題主單純的問GDP的問題,筆者也是單純的從這方面回答。雖然廈門的GDP不會超過泉州,但不妨礙廈門有自己的特色道路。如今的廈門市福建知名度最高的城市(很多外省人都以為廈門才是省會),島內城建,交通等各方面的完善度應該排第一(比福州還好些)。這些都是廈門的優點。廈門沒有太大的縱深腹地(這也是為什麼一直傳廈門要接管南安,晉江的原因),經濟上以國企為主。本地沒有太大的企業,都是服務業為主。作為新興的城市,在98年遠華案之後,廈門及時調整方向,從經濟特區轉型為 旅遊 城市,如今的發展已經領先全國了,以後廈門 發展也會越來越好,但是GDP這方面想超越泉州,除非有重大國家政策,不然基本無望了。

首先我們得清楚現行我國GDP核算是生產法,指的是最終產成品和服務的增加值。

打個比方,泉州生產一套衛浴產品,記一套衛浴批發銷售的價格500元為GDP;廈門進出口商出口一套衛浴,記利潤30元為GDP,這就是很多城市努力引進 汽車 廠的原因,對GDP貢獻太大了。

可是往往對GDP貢獻大的廠家不掙錢,而經銷商掙錢,這就是為什麼廈門企業納稅額大幅超過泉州的原因,因為你掙錢了。

如果看不懂,請參考廈門最大的三家國企建發、國貿、象嶼(三家的主營均為供應鏈、金融、地產,地產佔比是最低的),三家公司2017年營業額均超過2000億,利潤分別為70億+、200億+、95億+,具體數額可以查到。

所以,GDP方面廈門要超過泉州,基本不可能,財政收入泉州要超過廈門也很難,不是一個類型的城市,各自做好自己就是了。

廈門人口基數少,產業結構特點類似於澳門,若在不合並周邊城市的情況下,未來發展趨勢如同現在的澳門,即使經濟條件持續大幅增速的情況下也不可能達到大城市經濟標准,久而久之只能變成另一個澳門標准。

這就好比福建省為何在經濟總量上大大落後於人口大省是同一個道理,當然,凡事也不是完全不可能的,只能說在沒有強大政策扶持力度下是永遠不可能的,但是省會福州超過泉州的可能性就比較大些,按照近幾年發展趨勢來看,五年內福州將大幅超過泉州,人口也會大幅增長,對照經濟發展來看莆田、漳州、龍岩等地都有可能超越廈門,但是人均方面想超過廈門就非常困難,都說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廈門的軟體硬體條件都非常成熟,即使做不到經濟強市,也是富甲一方的經濟特區。

隨著我國老齡化越加凸顯,勞動比例下降對經濟造成的放慢節奏,未來大陸會借鑒發達經濟國家模式,打造實際性的都市圈模式,至少長三角地區已經在慢慢形成這種模式,福建確認做強做大三核發力海峽都市圈應該也不會離的太遠。

泉州GDP一直是全省老大,可泉州市區如村中城,城區6個區城鎮化人口不足百萬,GDP總和不如轄下縣級市晉江。

泉州城市建設犬牙交錯,以城區中心為圓心、劃一直經十公里圈,晉江、南安、惠安縣、縣級市佔地過半。

一千年前世界第一大港已沒落、泉州港口、海關、空港都成廈門管轄下。

泉州人均財政收入只有廈門3分之1,市政府級別比下廈門低一級。

廈門從市政、港口、貿易、交通、城建等方早已領先泉州很多!

看人均啊,吹總量有什麼用,人均廈門一直福建第一,泉州人均要達到現在廈門水平,至少還要5年

⑸ 廈門和泉州哪個城市更發達

兩個都是位於福建省的城市。都是靠近海邊。我們都知道位於海邊第五城市由於他們的地理位置的有利就會形成經濟的發達。 這就是靠近海的優點,這就是他的利處。俗話說得好,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就是這個意思的了。靠近海邊那麼海上的資源可能就能夠為自己所用。那豈不是很好的發展當地經濟的機會的了。

在我的認知裡面,在這兩個城市裡面,我是更加喜歡廈門,不過要比較這兩者的哪個城市的發達的話,或者說經濟的特點的事情,我就會會選擇,和覺得廈門好,它的經濟更加發達。廈門這所城市或者說知名度比泉州更加高。廈門是在全球來說都是有知名度的。而廈門都是擁有著許多的名勝景點的。 而廈門大學在全國的知名度這可是杠杠的。廈門大學的優美,單憑這一點每年都會吸引著許多的遊客來這里觀賞。而且廈門的鼓浪嶼的知名度也不是蓋的。我們都知道這是很好玩的地方。我們也知道廈門的干凈程度,和文明程度是全國著名的地方。

廈門的經濟在現在的全國的范圍當中,可謂是名列前茅的。而泉州在全國的知名度的遠遠不如廈門,不過他的船的製造業是挺好的。泉州是很好的。不過相對於廈門來說泉州的經濟還是不如他的。所以說在兩者的比較來說,廈門是經濟發達的城市的了。不然近來就不會成為金磚會議的舉辦地的了。這就已經說明是廈門現在的經濟發達的地方的了。而且廈門旅遊業發達。這就足以表明這個城市經濟發展的方向是多方面的了。

⑹ 廈門和泉州哪個城市更發達

單從辨識度來說,似乎現代廈門比泉州似乎更發達,而從明清乃至唐宋來說,泉州應該比廈門更發達,泉州是當時世界著名港口城市,海上絲綢之路首屈一指的起點城市。從八十年代廈門定位經濟特區,計劃單列市,以及行政級別的拔高(副省級城市,比省會福州行政級別都高),廈門經濟等各方面進入快車道,成為對接海峽兩岸經濟的橋頭堡,風頭在福建來說一時無倆。

但是從地域面積,人口總數和經濟總量來說,廈門是比不過泉州的,畢竟泉州下轄晉江等一批經濟實力強悍的縣市,而廈門是國內較早告別下轄縣市的城市,這也體現廈門城市化進度遠遠超過泉州。
發達無分先後,無非定義有別,從人口經濟總量來說,泉州遠比廈門發達,但廈門作為福建乃至國家東南對接寶島的閃亮名片,誠非泉州所及,廈門作為一個旅遊業發達的城市,集國家著力發展兩岸關系的橋頭堡於一身,經濟亦是不遑多讓,更有廈門大學是國內的知名學府,城市化進度單從行政區劃來說就比廈門高出不少。

⑺ 按GDP來算,泉州一直是福建第一,廈門何時超越泉州

說到福建,大部分人第一個想到就是廈門,但其實,廈門的GDP在福建省的排行並不是第一,而泉州截止2018年,已經連續16年坐在福建省GDP排行的頭把交椅。從2018年福建省GDP來看,泉州的GDP總量比廈門多了一倍左右,雖然廈門的經濟建設更好,但從兩者GDP的差異上看來,一時半會兒廈門的GDP還是無法趕上福州的

⑻ 福建廈門,福州、泉州哪裡發展的最好

如果論到發展哪裡最好,個人認為泉州第一。
第一,泉州經濟連續十年領先其他地級市,經濟綜合實力最強。
大家都知道福州作為省會,廈門作為著名的旅遊城市,而泉州大家可能不熟悉,但是他卻是整個中國當中體育品牌生產基地的集中地,例如你我都知道的安踏、鴻星爾克、361度等都有它的生產工廠並最後,泉州的位置優於福州,發展機遇也優於福州。

福州作為福建省重點的省市,依靠的大量的政策傾斜和扶持發展的較快,但是在招商引資和地區建設上面遠沒有泉州這么有實力,並且泉州依靠的較為優越的沿海地理位置,在工業水平、發展態勢、外貿交易金融方面都遠高於福州,福州想追上泉州估計還得好幾年。

⑼ 為什麼廈門建設的比泉州好,高樓又比泉州多,卻還被別人說成廈門沒有泉州發達

第一次聽人這么說。廈門gdp不高只因為太小了,人口雖然密集但還是偏少。泉州跟廈門沒可比性的,對於外省人來說,談到福建首先想到廈門,福州都成了老二。
其實很簡單,一個城市的發達程度看星際酒店和娛樂場所就看的出來。說廈門沒泉州繁華的,那絕對都是泉州人自己意淫

⑽ 如何評價廈門這個城市

2014年來到廈門,在廈門呆了5年,說一下對於廈門的感受吧。

1.島內和島外

感覺廈門主要區分點就是島內和島外了,島內思明區和湖裡區,有著豐富的 娛樂 綜合體(SM廣場、萬象城、羅賓森等等),健全的醫療機構,良好的教育資源等等。總體來說,在島內你可以有很好的休閑、 娛樂 、醫療保障和教育體驗。相對來說,島外的海滄區、集美區、翔安區、同安區雖然也各有特色,但是和島內相比,還存在著一些差距,交通成本很大,目前連接島內島外的交通有海滄大橋、集美大橋、杏林大橋、翔安隧道,都存在擁堵的現象,基礎公共建設也不如島內,但是島外也有島內所沒有的優勢,那就是區域面積,島外的每個區面積都比較大,在未來發展中有更好的多樣性。

2.工資和房價

廈門的工資水平算不上高,卻有著不同於工資水平的房價。相對於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廈門的工資水平顯得被拉下很多。這和廈門這座城市的城市屬性有很大的關系。廈門偏向於一個 旅遊 城市,並沒有大型的工業企業,也沒有高 科技 高技術型公司,廈門的GDP在福建省中也僅僅排在第三左右。但是,因為廈門吸引了很多外地的人,導致很多外地資本流入了房地產市場,造成廈門房價的上升。雖然今年來有發布政策進行限制,但是房價的整體水平依舊很高。

3.舒適

無論是廈門的天氣還是廈門的城市屬性,都讓廈門成為了一座很舒適的城市。除了偶有台風光臨,廈門的天氣都在一個舒適的范圍,早上起來,你就可以看到引入眼簾的綠色,呼吸新鮮的空氣,無聊的時候去海邊走走,爬爬山,嘗嘗廈門的特色食物,或者去 旅遊 景點感受一下人潮的熱情。這是一天之內的都可以幹完的事情,因為島內真的挺小的,還有BRT和地鐵,要是打車就更快了(除了每天的上下班時間,周一早上和周五下午最為擁堵)。

總體而言,廈門算是一個舒適的二線 旅遊 城市吧。歡迎大家自己來看看,切身的體會一下。

因孩子在廈門,我在京著名高校公司退休後去廈門住幾年,我眼裡的廈門。

國家從戰略上規劃針對海東給予廈門特區政策,經多年實踐讓國家失望廈門沒有能力運用好特區政策發屬廈門。同時特區與深圳怎麼差距那麼大呢?是什麼原因廈門沒用好特區政策?

給人認象也是現實,二線城市一線房價,房價在全國排名,北京,上海,深圳,廈門,高於一線廣卅。生存成本與城市不成比例,逼走多少人才。經濟低於臨市泉州, 旅遊 城市「窗戶紙吹啦叭」名聲在外!一個鼓浪嶼沒有特別。一個彈丸小島擠在島內為上等公民,島外為次等公民分級明顯,窄胸觀念有湖裡,思明不叫,喊島內為上島外為下。這樣廈門怎麼會有作為。為抗衡海東給予特區建設多年應是jl舢板幾屆領導團隊無作為,沒把海西特區建設成航空母艦,怎麼不讓國家失望!一個有作為地區沒有大胸懷科學規劃好建設好,廈漳泉一體化喊多年至今分行政個讀個的經,京津冀一體化了,怎麼廈漳泉一體化就那麼難嗎?是心胸太窄的根本原因吧!廈門可能失去對海東特區優勢。我個人分析,國家為了統一海東發展'戰略制定三條針對海東隧橋規劃北福清――平潭島――海東新竹。中莆田――黃粟。南廈門――金門――澎湖――嘉義。將來以中擔南北,廈門將失去發展優勢,這是今後幾十年趨勢,統一趨勢將成為現實。

廈門是特色鮮明的精緻城市:

有深圳不能比的美,

有青島不能比的秀,

有寧波不能比的精,

有大連不能比的暖。

廈門在五大計劃單列市中:

經濟總量最小,

區劃面積最小,

人口數量最小,

城建面積最小。

廈門全市下轄6個區,思明區、湖裡區、集美區、海滄區、同安區、翔安區 ,其中廈門本島只有思明區和湖裡區兩個區,廈門市政府在思明區。 廈門全市總面積1700.6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29萬人 ,戶籍人口261.10萬人,常住外來人口達221萬人。

廈門市,是 福建省唯一的副省級城市,五大計劃單列市之一 ,城市相對的行政級別,經濟許可權要高於省會福州。廈門市是國務院批復確定的 中國經濟特區 ,東南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港口及風景 旅遊 城市。

廈門沒有多麼宏偉的建築群,但卻擁有相對獨特風格的建築體。1700平方公里的廈門頭銜眾多,地位極高。廈門是 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 國家物流樞紐、東南國際航運中心、自由貿易試驗區、國家海洋經濟發展示範區 ,兩 岸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合作示範區、兩岸區域性金融服務中心和兩岸貿易中心。

廈門的許多排名指數位居全國各大城市前列 ,廈門的綜合信用指數在36個省會及副省級城市排名第2,廈門的營商環境居副省級城市第1位,廈門的外貿綜合競爭力居全國第5位,廈門港集裝箱吞吐量位居全球第14位。

廈門擁有絕佳的生態環境和氣候環境, 冬無嚴寒,夏無酷暑 。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讓廈門溫和多雨,年平均氣溫在21 左右。

環境的優美和宜居使得 廈門的房價位居全國第四 ,房價水平僅次於北京、上海、深圳。即便是近年有所回落,但是市區每平方米四五萬的房價仍然比比皆是。仍然是普通老百姓可望而不可及的。

廈門的公共設施,公共綠地及市民休閑運動設施全國領先,快速公交也是全國獨創。廈門自始至終都是敢於創新發展的城市。

一直以來廈門的經濟體量總是被「嘲諷」,身為五大計劃單列市,經濟總量不及煙台,唐山甚至常州。但近年廈門經濟呈現高速增長,追趕勢頭明顯。2020年GDP有望突破6000億元。全國名詞將大幅提升。

絕佳的環境催生了 中國最美的大學~廈門大學 。除了美之外,廈門大學也是985和211工程大學,「雙一流」建設大學。科教水平位居中國大學前二十。

你的廈門印象如何?請寫出你對廈門的愛吧。

廈門是一個不為追求高GDP的城市。無論國內或國外綜合實力都排前17名內,挺可以了。

首先說廈門的經濟,GDP總量不高,但財政收入卻是省內最高的,這就反映出了廈門的GDP是最具含金量,沒有注水。其次廈門的運營環境,人才儲備,文化素質,都對於第三產業打下基礎,最後廈門的國際知名度又非常高,國內外的綜合實力排名又是省內最高,經常舉辦一些出名的洽談會,完全可以給企業提供一些好平台。

那些說廈門靠泉州吸血都是一些無知的人,廈門擁有自己三家世界500強企業,泉州哪一家是?一家都沒呀!泉州就靠400億的這點財稅,怎麼支撐建設搞環境,估計連建地鐵的錢都拿不出來吧,所以GDP總量高有何用,都是有水份,印度GDP總量也高啊,他能比得過歐洲發達小國嗎?還有人說廈門GDP主要靠房地產,更加無知,廈門房地產佔GDP比例都排不進全國20名內。更有人說廈門富豪祖籍大多都是泉州人,但是呢,他們都拋棄了泉州戶口。其實也能理解,廈門城建配套,教育資源,文明素質都遠遠高於泉州,人都是往高處走。當然是選擇去廈門了。哪怕不是去廈門,也會選擇去其他如北京上海。他們應該感謝福建省,至少還有一個廈門可以留住他們。

最最最後說一下,這幾年廈門為了保護環境污染企業確實搬走太多,每年800多億GDP的PX被趕走了,連翔鷺石化也讓搬走了,石化產業基本都關停,沿海沿江地區城市唯一一個沒有石化支柱產業的城市,前年也開始關閉石材廠、礦山,去年連生豬、牛蛙養殖等全部關停,不為了追求高GDP而犧牲環境,走可持續發展道路,這才是正確的!!

廈門加油!打造高顏值,高素質的生態花園城市廈門。

註:(以下奉上圖表,中國社科院,國家機構評的,事實勝於雄辯)

一個包容的小巧玲瓏的花園般的海濱城市。

我在廈門住過一段時間,真的一旦說到廈門,很多人對廈門的印象絕對就是一座文藝小清新的城市。來廈門 旅遊 的遊客也是大部分穿得很文藝清新,就是為了配合廈門這個文藝清新風格還留下一張美照。

確實,文藝小清新就是廈門最好的形容詞。它沒有像其他 旅遊 城市那樣走 歷史 文化路線,而是另闢蹊徑,在國內打著這種現代化的文藝清新風 旅遊 城市除了廈門可能沒有第二個了。

來過廈門的人都知道,廈門環境很好,路都很乾凈,樹木蔥郁,又是沿海的小島,在環島路走著就可以看見大海,碧海藍天綠樹,簡直就是城市裡的大自然,是一個非常宜居的城市。在廈門中山路,曾厝垵,鼓浪嶼這些景點都可以找到很多很可愛很小清新的小玩意,每一處景色,就算是路邊一個小店鋪也是滿滿的文藝氣息,有哪個女生會不喜歡這個城市呢?

不得不承認,廈門確實是一個非常浪漫美好的城市,但是也是一個非常嚴重 旅遊 商業化的城市。盡管說,這可能是每個 旅遊 城市都無法避免的問題,但是還是不免會招人討厭。

我在廈門那麼久,我是很喜歡廈門這個城市的,但是在廈門的路上幾乎一半都是遊客,本地人每天都在和遊客擠公交車,讓廈門變得很沒有生活氣息,因為遊客太多了,在路上你看到的都是一雙雙 探索 的,新奇的眼,如果問路的話,很大幾率那個人會回答你「不好意思,我是來 旅遊 的」。因為遊客變多,很多店鋪都變得很坑,很會賺遊客的錢,有時候你覺得這個東西非常普通,根本不值那麼多錢,但是就是會被賣的很貴,所以有時候真的覺得廈門在美麗外表下,總有股難以抑制的錢味。

很感邀請「如何評價廈門這個城市?」首先,人們愛自己的故鄉是人之常情,「……千好萬好沒有自己的故鄉好!……」特此,有不同的觀點評價廈門,那是很正常的。因為,隨著國家的逐步富強,祖國到處大發展,大開發舊貌換新顏,每個地方都有其獨特的魅力。

比如:廈門(島內)有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彈丸之地、四面環海、氣候宜人,風景秀麗,當地人熱情好客,國際貿易交往越來越頻繁商機無限、物資交往頻繁市場繁榮當地政府很重視民生、投入大量的基礎設施、交通便捷、各方面穩步發展……越來越多的吸引國內外的人來廈門 旅遊 、工作、購房、定居……

從此上的簡單例子引發樓價的攀升就是很多人看好廈門………

鳥瞰思明 黃游新 / 攝

關於廈門這個城市,我聽過一個特別有趣的評價——大陸特別疼愛的小女兒?

為什麼有這樣一個評價呢?跟著我一起來看一看這位評價者是怎麼說吧。


中國有許多海濱城市和半島城市,但海島城市不多,最著名的兩個是香港與廈門。海島城市不多,是因為許多島嶼不適合建城,例如福建四大島——海壇、東山、金門和廈門,面積都達到百餘平方千米,但前面3座是灣外島嶼,孤懸於海岸線外,獨自面對外海的台風和巨浪,自然條件較為嚴酷,只發展為縣級城市。唯獨最小的廈門島屬於灣內島嶼,退縮在海岸線內,三面被大陸溫柔地環抱——抵擋天風海濤,可盡享海洋之利而免受海洋之害。

廈門島安詳地停泊在廈門灣的懷中。天氣晴好時,從山頂眺望整個弧形海灣,你會覺得從大陸奔來的山脈不過摒了一口氣,暫時潛入海底,又在不遠的海水中探出頭來——不壯烈,倒很像頑皮的孩子戲水。

魅力五緣灣 李儲全 / 攝


廈門島就像大陸特別疼愛的小女兒,不忍遠嫁,留在近旁好照顧。她與娘家之間的海灣既窄又淺,木帆船一潮而至;隨著廈門大橋、海滄大橋、杏林大橋、集美大橋和翔安海底隧道的貫通,更多的臍帶將她與母體拉緊,廈門也越來越半島化。這種地理特點帶來的文化心態就是廈門從來沒有過孤島意識。

她原來只是泉州府同安縣綏德鄉嘉禾里(相當於如今的鄉鎮),近現代發達後就反噬了自己的母親——把同安變成她的一個區。現在的廈門市,行政版圖超過廈門島十餘倍,還包括了廈門灣的大陸部分。


老廈門 游小雲 / 攝


因為與母體若即若離,所以你不能指望廈門有多開放,「家教」很嚴;當然也不太保守,畢竟分居獨處。晚清五口通商,廈門既不像廣州與福州那樣仇視洋人,開展轟轟烈烈的「反入城」運動,又不像上海那樣完全敞開,善於就勢,結果是中不溜兒。

改革開放後,廈門作為先行一步的經濟特區,其發展遠遠落後於深圳,排名又是中不溜兒。看廈門街頭的 時尚 ,總是落後上海半拍;文化氛圍,連福州也及不上;廈門的媒體,沒有一家影響超出本地,比較廣州的傳媒業,判若雲泥。

廈門的開發是很晚的。唐宋時期,她還是一個人煙稀少的荒涼海島;明代是大明王朝反走私的海防前哨;清初鄭成功經營廈門,始成重要港口;鴉片戰爭後,名列中國最早開放的五個通商口岸之一。


淡妝濃抹總相宜 王火炎 / 攝


廈門是華夏文明伸向海洋的一塊跳板:鄭成功的軍隊從這里渡海征台,下南洋的華僑在這里最後回望一眼故土。閩人以海為田,廈門人則以海為通途,海水湧向哪裡,她的觸覺就延伸到哪裡。她習慣了驚濤駭浪、生離死別、背井離鄉,也熟知種種亡命天涯和衣錦還鄉的故事。

她的眼界和胸懷像海洋一樣深邃寬廣。在大陸本土,閩南不過彈丸之地,通過廈門港,閩南人的足跡踏遍了世界,南中國海成了閩南文化圈的內海。廈門與泉州、漳州兩個兄長的關系很有意思。


全景廈門 林雙靠 / 攝


泉州是閩南文化的長子,早慧、剛烈、善於經商,宋元時期作為遠東第一大港而盡享繁華,明清時期因港口淤塞而敗落下來,不過憑借底子好,改革開放以後大辦工廠,再次發家致富。次子漳州土地肥沃,傳統以農耕為主,家境比較貧寒,人民質朴、堅韌,明代依託九龍江口的月港搞走私、做海盜,將閩南民間海洋力量推上巔峰。清初月港淤塞,才輪到廈門港出頭,成為閩南主要海港。是故閩南地區的出海口凡三變,先是泉州後渚港,漳州月港次之,最後花落廈門港。

廈門由泉州拉扯長大。原來一個瘦瘦弱弱的黃毛丫頭,因了一個優良的海港而自立門戶,數百年的通商之利,把她滋養成風姿綽約、落落大方的成熟少婦,艷名遠揚,動不動就代表閩南發言。這樣一來,泉州便有些不大服氣了,他老記得這丫頭流鼻涕時的模樣,也不喜歡她那種春風得意的張揚,總認為自己才是老大。漳州呢,人窮志短,無意爭當領袖,但泉州的頤指氣使早讓他不滿,更願意擁戴身邊這個有出息的小妹。閩南金三角——廈門、漳州、泉州,三座城市的關系相當微妙。

集美新城 吳偉澤 / 攝


我們說了廈門沒有孤島意識,說了廈門與大陸和海洋的聯系,最後還要回過頭來,認清一個基本事實:廈門的確是一個海島。

歷史 上的廈門,指的是鷺江邊與鼓浪嶼相對的廈門城一帶,延伸到海邊,像是一片指甲。廈門城最早是明代的軍事城堡,清代擴建,周長約1450米。以廈門城內的福建水師提督府(民國年間改為海軍司令部,現為市公安局)為圓心,畫一個半徑1500米的圓弧,才是老廈門人所說的廈門。


坐在碉堡上遠眺金門,作為海防前線,廈門至今留存著眾多的明碉暗堡


這么一來,廈門島95%以上的土地都非廈門,北邊的美仁宮、東邊的文灶和南邊的沙坡尾,都屬於廈門之外的農村或漁村。如今廈門這個概念大大擴展,但在廈門人心中,廈門還是一座島城,島外是那些名叫海滄、集美、同安和翔安的鄉下,出島就出了廈門。廈門與鄉下的差別反映在房價上面:島內的房價每平方米4萬元,島外僅需一半。

廈門古城僅存的一截城牆


大離浦嶼的海灘,遠處海平線上是廈門高崎


山海交匯,四季如春,廈門的確很美。外地人經常打趣廈門人,說他們天南海北到處 旅遊 ,回來講述見聞,最後都要得出同一個結論:哎,還是廈門好!他們不承認天下還有比這個小島更美妙的地方,還天真地相信所有人都羨慕他們的城市。結果廈門人出門 旅遊 ,並沒有增長見識,倒是增強了對家鄉的熱愛。

有客從福州來,廈門的朋友二話不說,開了車帶他到處兜風,環島路、中山路、鷺江道、海濱公園、鼓浪嶼,又說要帶他去看白鷺洲夜景,多麼多麼有詩意。客人抵擋不住,說你饒了我吧,我都看過多少遍 了。


本文選自蕭春雷「中國的掌紋」系列之《華夏邊城》

當年考大學時,就知道廈門大學超級美,很多同學填報志願時填上了廈大。後來工作後去廈門 旅遊 ,專程去廈大觀光,的確很美。真實廈門的地理位置,環境都是錯的,風景就不用說了,是著名 旅遊 城市。但感覺廈門這兩年有些太「低調"了,發展步伐相對較慢,房價高收入相對較低,希望廈門膽子大一點腳步快一點,提升城市實力,讓美與實力並存。

廈門雙子星塔

顏值極高的廈門大學

說廈門不好的基本是沒買房子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