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廈門八市有哪些值得一吃的老店
談起八市,很多人是「又愛又恨」。愛的是那人間煙火氣,恨的是那缺斤短兩的不良現象。當然,這樣的現象已經在不斷的改善、好轉。
老八市作為老廈門的生活聚居地,地道的 美食 自然不會少,美味永遠不會欺騙你。
每一家我都吃過~良心推薦~
一、鄭記水煎包
內餡豐富
老闆正在製作水煎包
要說鄭記水煎包有什麼特別的,好像也沒有,但是內餡的製作卻是十足閩南風味,少不了其中一味食材:荸薺。剁得碎碎的荸薺清甜可口,爽脆宜人,混合著豬肉的油香、大蔥的蔥香,一個下肚,再來一碗花生湯,齊活兒。
香甜的花生湯
二、鍾麗君滿煎糕
芝麻餡,對面賣花生餡
滿煎糕是起源於福建泉州的 美食 ,用麵粉製作,糕體軟糯扎實有韌勁,中間一般是花生、芝麻等甜味夾餡。她們家的攤位很有意思,相對著擺在道路兩邊,一邊賣花生口味的,一邊是芝麻口味的。無論是芝麻還是花生,都是顆粒感十足的,花生的口感比芝麻更甜一些,芝麻比花生更香。
三、惠源麵包店
忙活的老闆們
種類繁多
這也是八市的一家老網紅店了。生意常年火爆,總有人在不大的店前排起長隊。店裡的麵包總共有十來種,甜咸口都有,其實都是很家常的味道,也說不上有多美味,五指麵包的奶黃餡甚至還有著很濃重的香精味。但也許就是這股子朴實,帶著一代人回到了屬於他們的童年。
四、阿傑五香
金黃的五香條碼的整整齊齊
阿傑五香,自我有印象起他就在這條街上了,因為拍攝 《十二道鋒味》而聲名遠揚。五香條也,是閩南地區的特色小吃,油豆皮包裹著豬肉和其他蔬菜調成的內餡,下油鍋炸,香味四竄。阿傑五香用的是豬肉和洋蔥,洋蔥提甜,肉粒顆粒感十足,不膩人,聽說更正宗的做法是把洋蔥換成荸薺。
五、亞本花生湯
亞本花生湯的門臉
要推薦的是他們家的 麥奶 。第一次喝就覺得很特別。說是奶,其實裡面與奶完全不沾邊。麥子的香氣濃郁,濃稠的麥奶帶著麥子的顆粒,在喉間翻滾。好奇為什麼可以做得這般濃稠,老闆娘一臉神秘,一個字不願透露。
六、鍾家手撕雞
朱記手撕雞已經很火了,但是嘗過之後覺得偏咸,所以反其道而行之,推薦開禾路口那一端的鍾家手撕雞。
圖源:見水印
價位和朱記手撕雞差不多,但是味道比較適中,油香十足,花生粒酥香,雞肉多汁不柴。
八市的美味好像需要時間做尺衡量。如果你看一家店開了很久,去試試吧,准不會錯。
我是 好味你就咂咂嘴
我用文字和鏡頭記錄身邊的 美食 、美人、美景。
不好吃
❷ 馬巷古鎮藏了多少好吃的
馬巷,被稱為閩南四大古鎮之一,與水頭、安海、灌口齊名,也是廈門東部的一個重鎮。
歷史 悠久的馬巷鎮面積達66平方公里,而就在這不大的馬巷中,其實隱藏著不少地方特色小吃,如芋包、春卷、碗仔粿等的小吃,雖說大部分聽起來與廈門島內叫法差不多,但在配方與手法上,或許還會有帶有一些當地特色的風味。以下,我就來說幾種馬巷當地的小吃吧~
1、 芋包
芋包,想必不少小夥伴都吃過,它是以芋為皮,餡料為豬肉、蝦仁、香菇等的一種傳統小吃。
在品嘗的時候,配上廈門甜辣醬、沙茶醬的話會更加美味。
2、 碗仔粿
馬巷的碗仔粿被稱為是當地一絕,廈門島內也稱之為「油蔥粿」。
碗仔粿其實就是把大米磨成漿,配上肉泥、鵪鶉蛋、油蔥等佐料蒸熟。當然吃起來最好配上一些調好的醬料,那樣口感會更加鮮美。
3、 馬花炸
馬花炸,其實長的像短板的油條,福州一般叫它「馬耳」,多以麵粉、花生油等為原料,區別是會加入白糖、芝麻等增加口感。
4、 滿煎糕
滿煎糕這個名字的由來,在於它用煎盤製作,面漿熟後會彌漫覆蓋整個煎盤,煎時在蓋里撒下一層蔗糖、花生仁、芝麻等配料,煎好的滿煎糕呈現金黃色,吃起來口感極佳。
當然,此外還有一些如煎包、大腸血、沙茶麵、燒肉粽等小吃,其實和其他地方也差別不大,在此就不一一介紹了,有興趣的小夥伴可以自行前往饕餮一番哈~
(海峽網 劉微)
一直吃幾十年都不膩的沙茶麵,有些人從黑發吃到了白發,說來真的是有年代的味道呀,這個你肯定有必要嘗一嘗噠
沙茶麵選的是瓦罐湯的湯底,搭配濃厚的沙茶,湯頭帶些甜味很好吃,料有加大腸豆腐皮等等一份十二塊錢,覺得性價比很高而且很有特色,比那些花生蒜蓉湯頭的沙茶麵好吃很多。
婉靜薄餅,這是第二個愛吃的馬巷 美食 薄餅,一卷一卷的薄餅看著很是迷人,在很多來過閩南人的記憶里總是有一頓這樣的薄餅,薄薄的餅皮包著炒飯和菜,這時候再來一碗美味的酸筍湯搭配,很是可口。
咬掉一口的薄餅再喝口酸筍湯。
酸筍湯酸酸很爽口。
阿頭煎包也是不錯的一個 美食 ,煎包大個有肉咬一口裡面的汁炸出來,料豐富。
美味的滿煎糕也是廈門小吃的特色之一,我吃的這家叫做老街口滿煎糕,聽聞滿煎糕可以追溯到末寧宗趙擴時期,為了讓士兵吃飽不擾民就利用福建盛產的蔗糖和花生碾碎,拌在已發酵松軟的煎餅卷內變成煎糕, 歷史 悠久。
再來說說滿煎糕的味道,做好的滿煎糕香味撲鼻,中間夾著花生蔗糖等等,一般出鍋就很香,做的好的就算吃的很飽,還能吃很多。
馬蹄酥是用麵粉、白糖、生油、飴糖、花生仁、白芝麻做成。作好的馬蹄酥一個個金黃金黃的,散發著誘人的香味,吃起來外皮酥脆,內里香甜。令人流年往返。
馬巷封肉也是一道很出名的小吃。由上等豬肉加板栗,香菇等佐料作成。口感甚佳。是家庭飯桌,宴請客人等必不可少的一道菜。
呀,才吃了這六家的 美食 就很撐了,沒事下次再來繼續吃,吃貨不孤單,美味常相伴.....
謝謝,是你讓我知道了這個美麗的地方!
有那麼多的 美食 ,可恨我這個吃貨現在才知道!
真是想一個個的吃一會啊,我要去!
馬巷古鎮硬是把我吃慫了
這個地方可不得了,那是小吃聖地,《舌上的中國》在這沒少拍,許多台灣小吃其實都是在此地傳過去的,好吃的東西實在不勝枚舉。到馬巷後,還下著小雨,我基本蒙圈了,碰上好吃的,我那感覺就立刻就像草一樣不能自拔。看到那些 美食 ,就像瞥見一見鍾情的戀人,立馬忘掉了一應過往情史,無可救葯地在這一場情事里萬劫不復。
先吃令人銷魂的沙茶麵,接著全飯博餅,喝黃翅魚湯;這一組合沒利索那,我又沖到一個胡同深處,這家的海蠣煎極地道,當年那個台灣仔羅致祥拍電影中有做海蠣煎的橋段,這藝可能就從這學的。那軟糯的海蠣煎吃著極可口,那咸鮮的滋味攝人魂魄,再就上一盤土筍凍,靠,任何其他食物跟它比起來,那叫擺設。
唉,本質的大欲這是我們的原罪,《七宗罪》的首宗:貪食;在天上的父,你沒能賜給我俊美的形體,卻補償給我過於發達的腸胃,我想,這是我的宿命,天生一個吃貨。
第三回合更講究了,肉棕,是這家的一絕,對這家的肉粽真叫我一往情深。另輔助以油蔥餜、鹵豆乾、鹵鴨、蚝仔粥、面線糊。。。。。。吃得我特想在鮮香熱辣烹油烈火之中睡去,再從 黯淡清冷寂寞的夜氣中醒來,然後饞涎暗涌,大吃八方,輾轉難眠。
耳邊聞著雨聲,看行人避雨,嘴中嘗著美味,想下一站的 美食 ,這種日子,過得忒令人發指了。哪知,半條街沒到,我們都眼大肚小,望 美食 興嘆,真吃不動了。記著前陣子,給我負責的幾個部門作考核鑒定,看一位同志的總結有句話「特別能吃苦」,我感觸良多,捫心自問在,覺著前四個字我是非常有把握做好的!怎麼現在就熊了那?想到這我立馬化悲傷為食量,准備把剩下半條街解決了。我起身要走,幾個同伴拉著我說:「差不多得了」。我說:「不要拉扯,待我一家家吃將過去」。依稀記得,這句話好像是豬八戒對南山小妖說的。
肥西三河鎮坐落於巢湖之濱,因豐樂河、杭埠河、小南河三水流貫其間而得名,古名鵲渚。這里有千年水鄉古鎮,小橋、流水、人家,廊棚、茶樓、古剎,處處是景;古巷道,青石板,馬頭牆,庭院深深。繁華千載,名噪一時。三河的水豆腐又白又嫩又光滑,像蒸熟的雞蛋白一般,遠近馳名,為人稱道。
水豆腐的原料為周邊地區土產的大黃豆,也就是東北人所稱的「大豆」,用源於大別山脈,清澈、冷冽,無雜質三河水提前把黃豆泡上。
經過泡豆、淘豆、磨漿、篩漿、煮漿、點漿、壓板等一道道工序下來,一塊塊肉嫩,質膩,色白,水豆腐就做成了。 水豆腐最簡單的吃法就是涼拌,用開水略燙,或搭配細嫩的香椿,或撒上青綠的小蔥,或佐著皮蛋,或加把榨菜和蝦米碎。淋上調味油,稍拌一拌就可以動筷子了,清香爽嫩好入口。有歇後語雲:「小蔥拌豆腐,一青二白。」 可見是再日常不過的小菜,滿滿都是家的味道。
❸ 廈門必吃美食推薦,每一種都讓人流連忘返,你吃過哪些廈門美食呢
鼎邊糊芋包是廈門的傳統名小吃,是以香芋為皮來包餡料的。芋包對於廈門老一輩的人的意義,就像水餃對於北方人的意義,那是廈門老一輩人過年必須要吃的食物。盡管剛蒸好的芋包很燙很燙,但你就是會忍不住想咬上一大口。
芋包是老廈門人過年必吃的小食。講究的芋包必須選用生檳榔芋,去皮手工磨成漿,再包上滿滿的餡料。香菇丁、豆乾、肉末……近乎芋泥的表皮口感綿軟,地道的吃法會配上菜頭酸、芫荽、廈門辣醬和芥末,鹹鹹甜甜的口感怎麼吃都不會膩。
❹ 在廈門市區,你可以吃到什麼類的美食
在廈門市區能吃到沙茶麵、海蠣煎、扁食湯、面線糊等多種美食,這些都是價格不高的特色小吃,是人們在廈門市區隨處都可以吃到的美食,除了這些以外,廈門市區的土筍凍、薑母鴨、麻糍也都是值得人們品嘗的美味食品。
面線糊
人們在廈門市區還能吃到清而不濁糊而不爛,味道鮮美的面線糊,它清甜爽滑,就濃郁的閩南地方風味是廈門市區最常見的一種早餐,這種面線糊,搭配當地的油條一起吃,味道特別好。面線糊是以豬骨高湯為湯底,把面線煮熟以後撒入姜絲和芹菜碎,再放入蝦仁鹵蛋等配料製成的一種美食。
❺ 廈門美食有哪些
廈門是海上花園城市,是全國著名的濱海旅遊城市,同時,廈門也是閩南地區美食集中地,在廈門可以吃到很多地道的閩南美食,還可以吃到周邊匯集過來的美食。
在廈門旅遊,推薦的美食有沙茶麵,土筍凍,燒肉粽,魚皮花生,花生湯,鼓浪嶼餡餅,五香卷,同安封肉,灌口薑母鴨,手撕雞,四果湯等。
廈門美食集中在鼓浪嶼嗎,曾厝垵,中山路步行街等重點旅遊景點地區。
沙茶麵
❻ 為什麼在福建,泉州比廈門好吃
-風物君語-
半城煙火半城仙,一世繁華一世鮮
泉州 美食 香又甜,吃了原地蹦上天
當你提起 福建 ,大部分人第一反應肯定是廈門、鼓浪嶼;過了幾秒,他們會想起來:哦,福州才是省會。他們或許還會說,啊閩菜好好吃,啊廈門好好吃……
閩南人聽了,只會淡淡一笑。遊客才去廈門吃, 真正的閩南人,都去泉州吃古早味 。
「古早味」 ,閩南人特別愛用這個詞,來形容他們 嚮往的味道 。
你越是在 美食 江湖中沉浮,就越是懂得舊時滋味的奧妙。早年間,食品工業還不發達,料理講究食材和手工,真實而純粹。當人們為其冠以「古早味」時,已經是一種 含蓄的表揚 。
泉州,閩南文化的核心,閩南人的 舌尖聖地 。這里的 歷史 ,豐富得不可思議;這里的 美食 ,與深厚的 歷史 互為表裡,古老而又繪聲繪影。
一片風土一座城,最容易讓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它的 味道 。
泉州之味,離不開一個 「鮮」 字。一碗面線糊,就能開啟泉州人新鮮的一天。
面線糊,乍眼一看像極了細粉絲,輕嘗一口卻截然不同。它細膩爽滑、鮮醇美味,煮至軟爛的面線,與濃稠重芡的湯汁完美融合,真正的 入口即化 。除了必備的 現炸油條 ,必然要配上幾款加料:蚵仔、醋肉、鴨血、鹵蛋、鹵大腸、拳頭母……最後再加點胡椒和香蔥提味,那感覺,連迎面而來的海風,彷彿都是鮮的。
這碗面線糊,就是泉州風味的 名片 ,更是遊子們念念不忘的故鄉味。它看似簡單,製作起來卻絲毫不能馬虎。先用豬骨和海鮮長時間熬出泛白高湯,再加入略微捻碎的面線,最後用調制好的番薯粉漿勾芡、攪拌燉煮,直到面線徹底軟爛,一鍋至鮮才大功告成。
這一碗故鄉味,既大費功夫,又朴實無華,註定了它在 外鄉難覓其蹤 。
與面線糊絕配的,除了油條,便是 醋肉 ,泉州炸物界的頂樑柱。將豬瘦肉以老醋和香料混合腌制,掛上番薯粉後入鍋炸透,吃起來外酥里嫩,帶著一股淡淡的醋香味,令人 欲罷不能 。它既可以當零食單吃,又能作為配料入菜,從五星級大酒樓到街邊小鋪,都是它的舞台。
醋肉的靈魂,是那一味低調的 永春老醋 。它自北宋傳承千年,配料獨特(糯米、紅粬、芝麻為主),擁有特殊的香氣和獨特的回甜味。它位列四大名醋之一,卻一直默默地留在閩南,低調得令人難以置信;有了它,醋肉便從一眾炸物中脫穎而出,在閩南 獨自閃光 。
若你是 甜黨 ,泉州更不會讓你失望。
「南方包湯圓,北方搖元宵」,這個定律放之四海而皆準,唯獨在泉州不適用。在這里,北方客人看到熟悉的竹篩,必然驚訝萬分:說好的南方吃湯圓,怎麼在泉州是 元宵的天下 ?
不僅如此,泉州元宵的內餡也極為特別, 甜咸兩味的全面融合 :炒熟的花生仁,混合黑芝麻研碎,再拌入白砂糖、蔥頭碎和豬油揉製成餡,最後滾上細糯米粉而成。這樣的元宵,泉州人稱為「上元丸」,以北方元宵的軀殼,包裹了南方的物產,和海納百川、匯聚萬物的靈魂。
泉州地處閩越,是一座古老的移民城市,至今繼承著不少北方先祖的飲食習慣。西晉末年,中原士族衣冠南渡,不僅把此地命名為「晉江」以寄託思念,也保留了搖元宵的習俗,終在南方 獨樹一幟 ,讓過客們驚嘆於 歷史 人文脈絡的 奇妙聯系 。
除了這顆元宵,泉州還有與北方春餅一脈相承的 潤餅 ,同樣的筋道,同樣的輕薄透光,同樣的配料萬千,同樣的情懷滿滿,只是更多了一些海洋的味道。
中原先祖以麵食祭祖,福建小麥匱乏,當地人便用糯米製品代替:
宗廟祭祀,一定要擺上象徵著「發財」和「子孫滿堂」的 發糕 ;婚慶嫁娶,少不了渾身朱紅、喜氣洋洋又甜蜜的 紅龜粿 ;七夕佳節,除了擺上七種水果、七種花卉祭拜「七娘媽」(織女),還要有七碗雪白的 糖粿 ……即便是一般時節,泉州人也愛吃 菜包 ,聽起來像素包子,就是把麵皮換成糯米,清脆的白菜換成了更加清脆的蘿卜絲,變的是身子,不變的還是那個魂。
整個閩南地區,語言音異卻韻律相通,姿態多變卻極為神似。廈門大排檔里的 沙茶麵 、 土筍凍 ,漳州香飄十里的 鹵面 ,潮汕市井常見的 蚝烙 、 粿條 、 功夫茶 ……種種風味追根溯源,往往會殊途同歸,指向它們古老的故鄉—— 泉州 。
泉州自己,也是中原遺民的後裔。它就像家中長子,勤勤勉勉顧著這個家,卻無處訴說自己背負的 歷史 ,只能努力地保持底色, 忘不了本,更忘不了根 。
終究,泉州註定低調,因為它 孤獨 。
面對千里之外的先祖故土,泉州是孤獨的,默然將古老的鄉愁化為飲食風俗。面對萬千世界的百般滋味,泉州是孤獨的,默然守護著自己依山傍海的獨特風味。面對龐雜紛亂的塵世人間,泉州更是孤獨的,它低調得像個 隱士 ,永遠不張揚。
幸好,盡管孤獨,它也是 無比鮮活 的。
一片風土一座城,味道最能留下第一印象。而深度刻畫這種印象的,便是它鮮活的 風格 。
泉州面向大海,自古商賈雲集,如今更是僑鄉,自帶一種神奇的包容氣質。當你走訪泉州古城,你會發現,這里的 寺廟與小吃比鄰而居, 歷史 與現實相映成趣 。
比如,泉州最地道的風味甜食—— 滿煎糕 ,就隱藏在千年古剎開元寺旁邊的裴巷裡。
基礎版的滿煎糕,只需將麵粉、糖和水拌勻,澆在透熱的鐵盤上烘烤,讓麵糊慢慢鼓漲、冒出蜂窩般的空洞,再撒上 紅糖、花生碎 和 黑芝麻 ,起鍋前一對折,趁熱吃松軟無比,放涼了吃則香甜彈牙,還帶著焦糖味和堅果香。高級一點的,就加入 糖冬瓜 ,多一層口感和味道。
從開元寺往南走幾步,就是香火旺盛的泉州天後宮,世界各地的媽祖信眾匯聚於此。參拜完畢,天熱口渴,旁邊就是老店秉正堂,這里有泉州最著名的消暑甜品—— 四果湯 。
最早的四果湯,真的只有四種食材: 紅豆、綠豆、銀耳、仙草 ,用銼刀銼半碗冰,澆上一大勺冰糖水就成了。現在光景好了,人們可以盡情為四果湯加料,別忘了點入 石花膏 ,它又鮮又涼又Q彈,一口下去,清甜與冰涼相互沖撞,再熱的暑氣也跑光光。
塵世俗食的 煙火 ,宗教場所的 熏香 ,兩種性格迥異的氣息,在這座城市緊密交織、並行不悖。它們就像兩股繩索,纏繞出一段段源遠流長的 歷史 ,最後化成了泉州人的一桌茶食—— 蒜蓉枝 。
它看起來,像極了小小的點心麻花,只是外表裹上了一層白色 糖霜 。掰下一小塊,酥得掉渣,輕咬一口,糖霜在嘴裡融化,竟有一股蒜蓉和蔥花的辛香,咸甜共存,令人神往。
市井與宗教,海洋與內陸,生活與 歷史 ,異域與故鄉, 種種奇妙的融合 ,在泉州比比皆是。
隨便走走,你會發現街頭巷尾處處皆有牛排店。泉州人的 牛排 ,可不是油煎火烤、三五分熟的西式牛排,而是以香料、中草葯配合南洋咖喱精心燉制的牛肋排肉。它不配紅酒、不裝檔次、不端著面孔,入得家常、出得廟堂,配上噴香的閩南 咸飯 ,或者酸爽開胃的 牛肉羹 ,美美吃個飽。
泉州人愛吃牛肉,歸功於宋元時期 中亞文化的融入 。當時,阿拉伯與波斯商人,順著海路來到泉州,不僅帶來了異國珍奇之物,也帶來了吃牛肉的習俗。久而久之,在不斷的文化交融中,牛肉飲食生根發芽,牛排、牛肉羹、牛雜湯這組 「牛肉套餐」 ,也成為泉州海納百川的象徵。
你仔細看這牛排就懂了。它以 中式技法 烹飪,除了八角、當歸、老薑、香葉等傳統香料,也加入了南洋地區流行的 咖喱 和 沙茶 ,以及一些中草葯。牛肉本身選用肋排,價格不高、豐儉由人,也能照顧到 不同民族的飲食需要 。
來自異鄉的飲食風俗,最終成為了泉州味道的一部分。一千年前,商人在碼頭卸下 胡椒 ,如今成了面線糊不可缺少的調料;三百年前,南洋歸客帶回了 沙爹 ,被泉州人改良成 沙茶醬 ,成為閩南獨樹一幟的風味;近代以來,海外華僑捎來了 巧克力 , 朱古力燕麥 成了家常早點,還要打上一顆鮮雞蛋……
這便是泉州的魔力。它是一座 美食 孤島 ,卻閃爍著光芒,歡迎五湖四海的 美食 前來朝聖 。
在這里,來自土地的 元宵圓 ,來自海洋的 蚵仔煎 ,共存一巷;本土生長的 燒肉粽 ,海外引入的 沙茶麵 ,共聚一堂;出自廟堂的 紅蟳米糕 ,出自巷尾的 面線糊 ,共成一桌;暖身驅寒的 薑母鴨 ,清爽消暑的 四果湯 ,共生一世。
八大菜系中,閩菜最沒有存在感。這與福建的地理環境有關,它享受著獨特的自然饋贈,也養成了 追求本味、逐鮮而食 的舌尖習慣。福建人的餐桌,從年頭鮮到年尾;因為追求「鮮」,閩菜極度 重視食材 ,反倒沒什麼太復雜的技法,影響力較弱,這決定了閩菜的 地域獨立性 。
同時,閩菜自己也是壁壘分明的。以福州為代表的閩東,以泉州為代表的閩南,以客家文化為代表的閩西, 「三味鼎立」 ,更讓閩菜難以整合,只能大家獨自美麗。
這么好吃的城市,你還不趕緊安排起來?
- END -
文丨水水
封圖 | 歐陽泓略
❼ 廈門和泉州的閩南小吃,哪一個城市更加的正宗
對於全國人民來說,廈門的名聲要比泉州響亮得多,廈門的經濟水平也要高於泉州。但是,對不少福建人來說,泉州的小吃要比廈門品種要多,有些閩南小吃真正的起源是在泉州,後來才慢慢傳到廈門的,然後通過廈門發達的旅遊業傳到全國各地的。這樣,就給不少外地人一種錯覺,廈門的閩南小吃要比泉州更正宗一些。事實其實正好相反,泉州的閩南小吃更正宗一些,下面就給大家盤點一下泉州的一些正宗閩南小吃。
1、土凍筍
到過廈門旅遊的朋友應該大多都吃過這道閩南小吃,這道小吃在廈門是相當流行的。但是這道小吃的真正發源地卻是泉州。土筍凍是一種由特有產品土筍加工而成的凍品,晶瑩透明、鮮嫩脆滑,又以晉江安海的土筍凍味道最為正宗。
以上6道泉州小吃在廈門都可以吃到,在廈門已經是相當的流行,但是其都不是廈門本地的小吃,發源地都是在泉州,想吃到正宗的味道還是必須到泉州去。當然,泉州的小吃還有很多,歡迎大家留言補充。
我是孤塵一粒沙,致力於給大家推薦各地美食,喜歡我就關注我,你的關注是我持續創作的動力!
❽ 來廈門旅遊,最值得推薦的街邊地道、特色美食有哪些呢
廈門是一座海濱旅遊城市,同時也是一座美食集中地,這里不僅有閩南地區特色美食,還集周邊城市美食於一身。在高大上的酒樓餐廳可以吃到當地特色美食,而更多當地美食出現在大街小巷各個角落裡。
廈門這座城市並不大,在廈門能吃到的特色小吃當然不止以上介紹的這些,土筍凍,酸筍面,海蠣煎,沙茶麵等都很美味,旅途中的美食,更需要我們自己去發現。
❾ 除了沙茶麵,廈門還有哪些小吃值得吃
大家聽到廈門可能就會想到鼓浪嶼這個地點,也會想到沙茶麵這種小吃。但是廈門除了沙茶麵還有很多其他好吃的小吃。比如說:海蠣煎、芋包等等。
咱們先來說說這個海蠣煎,如果你是一位海鮮愛好者,那麼你一定會喜歡上這道小吃。海蠣煎可以說是只有在像廈門這種沿海城市才有的吧,可以說是廈門的一大特色之一了。而且因為廈門離海離得近,所以做海蠣煎的食材基本都是很新鮮的。怎麼說也不會砸了自己的招牌吧。
而且除了這些還有很多其他的食物,比如說:炸五香卷、滿煎糕等等。
廈門不僅是一個好看的城市,還是一個吃貨的半個天堂,如果你想吃不一樣的東西的話,真的可以去廈門試一試。
❿ 賣滿煎糕賺錢嗎
可以賺錢的。
滿煎糕是閩南地區的一種傳統糕類早點,廈門八市裡有一家很小的檔口,在這兒把滿煎糕當早餐吃了很多年,吃起來口感松軟彈性,滿嘴的香甜。從之前的1元錢吃到現在2元錢一塊,依舊感覺經濟實惠,據記載滿煎糕的出現與清代左宗棠有關,是給兵勇在海上練兵的軍糧,它容易入口,更容易攜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