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污泥處理的主要方法
污泥處理的方式有濃縮脫水、好氧堆肥、厭氧消化、干化等。污泥處理的主要目的是減少污泥量並使其穩定,便於污泥的運輸和最終處置。
污泥的化學名稱是
污泥是混合物,沒有化學式,污泥是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處理過程中的產物,由固體雜質、懸浮物及膠體物質的漿狀物組成,其實質就是污水中的固體部分。污泥的主要特性是含水率高,有機物含量高,容易腐化發臭,並且顆粒較細,比重較小。
工業廢水污泥還含有有毒有害物質,如重金屬、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等。
指污水一級處理過程中產生的沉澱物剩餘污泥surplussludge;excesssludge由於微生物的代謝和生物合成作用,使得曝氣池中的活性污泥生物量增加,經二次沉澱池沉澱下來的污泥一部分迴流到曝氣池供再處理污水用,多餘的排放到系統之外的部分即剩餘污泥。
㈡ 城市污水處理廠污泥可以如何處理
尼科環境科技有限公司污泥無熱干化NHD™技術,採用不加熱的方式對污泥進行脫水和干化,只需10分鍾就可將污泥的含水率從85%-80%降至55%,後經過不加熱狀態下的強制通風干化技術,將污泥中的含水率持續降至40%,而能耗只有熱干化的10%,並且處理過程不會產生臭氣。
「污泥無熱干化NHD™技術」攻克了污泥干化能耗高、產生臭氣這一世界性難題。取得的另一項驚人的成果是:干化後的泥餅具有相當高的熱值。由於採用不加熱的方式進行干化處理,避免了污泥中有機質的損失。用干化後的泥餅製成的生物質燃料,經權威部門檢測,以秦皇島撫寧區中冶污水處理廠污泥無熱干化項目的實際檢測效果為例,熱值達到4080大卡,高於褐煤,真正做到了變泥為「煤」。實現了國家倡導的循環經濟原則,真正讓污泥處理處置實現了資源再利用。
㈢ 污水處理廠的污泥怎麼處理的
干化焚燒、制復合肥、衛生填埋。1、干化焚燒:污泥干化可使污泥含水率控制在10%~40%,減少了污泥的體積和重量,降低了運輸費和填埋費,而且污泥的臭味大為減少。干化的裝置可分直接干化和間接干化,其能量消耗與污泥成分和水分有關。間接干化一般推薦用立式干化裝置,並選用流化床工藝。
干化焚燒、制復合肥、衛生填埋。
1、干化焚燒:污泥干化可使污泥含水率控制在10%~40%,減少了污泥的體積和重量,降低了運輸費和填埋費,而且污泥的臭味大為減少。干化的裝置可分直接干化和間接干化,其能量消耗與污泥成分和水分有關。間接干化(利用沼氣通過熱交換器)一般推薦用立式干化裝置,並選用流化床工藝。干化與焚燒串聯工藝中,干化的程度取決於污泥的熱值和回收焚燒爐的熱能,使干化的能量盡量平衡,不另外添加燃料。
2、制復合肥:按我國目前的經濟條件,對多數污水廠來說,污泥用於農田是比較可行和現實的方案。污泥中的氮、磷、鉀和微量元素,對農作物有增產作用;污泥中的有機質、腐殖質是良好的土壤改良劑。污泥經適當濃縮、脫水後運至市郊或鄰近省份作為農肥,是許多污水廠採用的方法。但農田施肥有季節性,不需要泥肥時,污水廠會泥滿為患,影響正常運行。於是一些污水廠支付費用,讓農民把污泥拉走,而不問其去向,這會造成二次污染。
3、衛生填埋:污泥衛生填埋起源於上世紀60年代,是在傳統填埋的基礎上從保護環境角度出發,經過科學選址和必要的場地防護處理,需要有嚴格的管理制度的和科學的工程操作方法。目前已經是一項比較成熟的污泥處置技術。基本方式是城市污泥經過簡單的滅菌處理,直接傾倒於低地或谷地製造人工平原。它對前期的污泥處理技術要求較低,一般進行消化減容即可。如不進行消化處理,也可讓其自然干化。因此它需要大面積的場地和量的運輸費用,且地基需作防滲處理以免污染地下水,故近年來污泥填埋處置所佔比例越來越小。但填埋並不能最終避免環境污染,而只是延緩了產生時間。
㈣ 城市污水處理廠污泥可以如何處理
你好,你的問題可以從兩個方面考慮,首先是污泥如何處理,其次是處理後如果處置。
一、污泥處理:污泥經單元工藝組合處理,達到"減量化、穩定化、無害化"目的的全過程。
常見的處理方式有:
1、機械脫水:一般能處理到含水80%;
2、化學調質+板框壓濾:包括加葯加石灰再板框壓濾,一般能處理到含水60%;
3、厭氧發酵:在40度左右溫度下在厭氧發酵罐中進行厭氧發酵,產生沼氣等可利用資源,但是厭氧後的沼渣仍然需要進行後續的處理,常見的後續處理是好氧發酵,投入大,如運行正常,收入也客觀,但是國內目前案例基本運行不理想;
4、好氧發酵:利用好氧發酵原理,可達到污泥含水率40%-45%,殺死大部分的病原菌,後期可用於做農用肥料或者綠化土和填埋場覆土;
5、熱干化:帶式干化、轉盤和轉筒干化、流化床干化,可以將污泥干化至含水60%-90%的區間范圍,根據不同的處置需要選擇不同的干化設備;
二、在最終處置方面,目前有效的只有填埋、焚燒、肥料利用、建築材料原料。
從資源的角度出發,首先考慮的是物料的利用,那麼就是堆肥;然後考慮的是能量的利用,那麼就是干化+焚燒;無法利用的選擇就是填埋,還佔用土地資源。
目前歐洲最常見的處理方式就是堆肥和干化焚燒兩種路線。
回答希望對你有幫助!
㈤ 污泥處理的主要方法是什麼
處理方法
1、污泥濃縮
濃縮是常用的固液分離方法,可通過兩種方式完成:固體上浮至混合液上端,或沉降至混合液底部。前者一般稱為氣浮,後者則稱為重力濃縮。污泥濃縮的目的主要是在進行污泥消化或脫水之前,盡量將多餘的水分從污泥中分離。
一般來說,污泥濃縮可有效減少污泥處理後續單元如消化、脫水所需的處理容量,而後續單元因容積減少所節省的成本,遠高於污泥濃縮單元的設置與運行費用,因此設置污泥濃縮單元有助於降低污泥處理過程的總成本。
2、污泥調理
化學調理
污泥調理的主要目的是促進污泥的固液分離。在目前可利用的技術中,最常用的方式是是在污泥中添加混凝劑,如氯化鐵、石灰或有機高分子絮凝劑,污泥焚化灰渣也可用作污泥調理劑。在混濁的液體如污泥中加入混凝劑,可促進固體物質的凝聚,使其更容易與水分離。
近年來有機高分子絮凝劑在污泥調理方面的應用日漸廣泛,有機高分子絮凝劑易於處理,所佔體積小,使用起來操作簡單,且非常有效。絮凝劑一般在脫水之前注入污泥中,並與污泥充分混合。
3、熱處理
另一種污泥調理方法是將污泥在高溫(175~230℃)及高壓(1000~2000kPa)下加熱,污泥固體中的結合水被釋放出來,因此可改善污泥的脫水特性。熱處理的優點是污泥調理後的脫水性比使用化學調理劑更佳;缺點是系統的操作與維護較為復雜,同時污泥熱處理也會產生高濃度的蒸煮液,當其迴流至污水處理廠時,將明顯增加處理單元的負荷。
(5)廈門城市污泥如何處理擴展閱讀:
污泥作為一種固體廢棄物,已經成為繼城市垃圾污染的第二大固體廢物污染源。傳統的污泥的主要處置方式有填埋、焚燒、排海、農用等。但是傳統的處理方法也存在一些弊端,無法對污泥進行資源化利用,不能滿足現在對污泥處理的技術要求,因此對污泥處理資源化利用新技術的研發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污泥的處理處置應從環境污染、衛生安全和經濟效益等多方面綜合考慮,具備能源回收利用的污泥處理新技術將在污泥處理處置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隨著環保力度的加強和人們對已有污泥處理處置技術局限性的進一步認識,世界各國都在投入重金研發新技術,爭取找到更經濟、更合理的污泥處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