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廈門有什麼名人嗎
北宋宰相、著名政治家、偉大的科學家——蘇頌
愛國將領——陳化成
民族英雄——鄭成功
愛國華僑——陳嘉庚、陳敬賢
卓越的人民醫學家、著名婦產科大夫——林巧稚
著名物理化學家、化學教育家蔡啟瑞
當代朦朧詩女詩人舒婷
清華大學教授馬約翰
乒乓球世界冠軍郭躍華
著名音樂指揮家鄭小瑛
著名音樂家殷承宗、許斐平
民間工藝大師沈錦麗
魚骨藝術家林翰冰
當今中國最有影響力的優秀殘疾人運動員侯斌
㈡ 家鄉的名人 廈門
1.歐陽詹
歐陽詹,字行周,唐泉州晉江潘湖村人。生活在安史之亂後的中唐,歷經肅宗、代宗、德宗三朝,是泉州地區歷史上第一個進士,官至國子監四門助教。
歐陽詹少時聰穎,唯一的愛好是讀書和寫詩作賦,年輕時由於勤學好問,刻苦鑽研,又有獨特見解,寫出來的文章語言優美精闢。德宗貞元初年,他."文詞崛興",聲名大振,浙江、福建一帶許多人都知道歐陽詹的名字。歐陽詹才高學博,著述頗豐,收入《歐陽行周集》里的賦、詩、記、傳、銘、頌、箴、論、述、序、書等各種作品共140多篇。他一生的德行、文章,對福建文化發展有深遠的影響。他是福建文化史上傑出的人物。
2.俞大猷
俞大猷(1503~1580),字志輔,號虛江,出生於泉州河市,是明嘉靖時期著名愛國將領、抗倭民族英雄。俞大猷一生戎馬,最主要功績是領導抗倭斗爭。俞大猷多才多藝。他創造一套用樓船殲滅倭寇的海戰戰術,還發明了一種陸戰用的獨輪車。他精通六經,博學宏文,著有《正氣堂集》30卷,堪稱明朝一代儒將。俞大猷的遺跡文物和民間傳說,留在泉州和閩南等地甚多。晉江磁灶的俞公山有他的陵墓。泉州清源山虎乳泉畔下,旁有其自書寫的'君恩山重"四個大字。廈門、金門、武平、海南島等地,都有俞大猷的讀書軒和紀念祠堂。
3.何朝宗
何朝宗(1522~1573),又名何來,德化縣隆泰鄉後所村人。擅長木雕、彩塑,尤其精於瓷塑,是明代嘉靖,萬曆年間最著名的雕塑藝術家。他的瓷塑作品多見於佛道神像。現存何氏作品寥寥無幾。目前北京故宮和上海、福建、泉州、廣東等地博物館收藏的何氏作品都被定為國家一級文物,歐美、日本、東南亞各國的何氏瓷塑被列為國寶文物。何朝宗在故鄉積極從事瓷塑研究、創作和傳藝活動,為德化瓷塑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為德化瓷塑贏得高度國際聲譽作出了傑出貢獻。
4.李贄
李贄(1527一t602),字宏甫,號卓晉,又號溫陵居士。泉州晉江人,明末傑出思想家和進步史學家。李贄出生在一個回教徒的市民家庭。自幼倔強,善於獨立思考,12歲中舉人,30至54歲為官,先後任河南輝縣教諭、南京刑部員外郎和郎中,最後出任雲南姚安知府。 20多年宦海生涯,使他認識到官場的種種黑暗,以及民反兵變、倭寇騷擾我東南沿侮等現實,深感明王朝內部的腐朽沒落。著有《焚書》、《藏書》等著作。李贄這些進步的主張,在客觀上反映了當時新興市民階層自由發展的願望和要求。
5.何喬遠
何喬遠(1557~1633),字稚孝,號匪莪,晉江人,明末史學家。他博覽群書,里居20餘年,輯明朝十三代遣事成《名山藏》,又纂《閩書》150卷,頗行於世。
何喬遠與喬遷及友人楊文格、陳及卿、惠安詩人黃吾野結社,賦詩唱和,有"溫陵五子"之稱.何喬遠性格剛直不阿,在史學上敢於秉筆直書、發表自己獨特見解。由於何喬遠"立朝持正敢言",因而屢遭權貴排擠。後因痛恨昏暗的官場,被彈劾,只好"自引去",回歸故里專心著書立說。在何喬遠的十幾部鴻著之中,最有創新和建樹的是《閩書》。《四庫全書》把《閩書》和《明文征》收存人目,並作了高度的評價。《閩書》問世幾百年來,一直為中外史學家所重視,如當代我國著名史學家張星火的《中西交通史料匯編》、日本桑原騭藏的,《蒲壽庚考》、法國伯希和的《摩尼教傳人福建考》等名著,都竟相引用《閩書》的資料為證。何喬遠不愧為我國古代傑出的方誌史學家,他治學精神和巨著《閩書》將永垂青史!
6.鄭成功
鄭成功(1624~1662),名森,字明儼,號大木,南安石井人。鄭成功氣宇軒昂,才思敏捷,聰穎過人。21歲時以優異成績名列榜首進南京國子監太學。所作文章立意深遠,詞藻華麗典雅,且常於學余之際舞劍學射,1624年,荷蘭殖民地者侵佔台灣。1661年4月21日,鄭成功率2.5萬將士,經過8個月苦戰,荷蘭士兵彈盡糧絕,陷入絕境,只好掛白旗投降,淪陷了38年的寶島台灣又回到了祖國的懷抱。收復台後,鄭成功制定了一套切合實際並有益於台灣經濟、文化等方面發展的治理政策,為台灣的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民族英雄鄭成功收復台灣的豐功偉業永垂青史!
7.施琅
施琅(1621-1697),字尊侯,號琢公,晉江衙口人。年少時"有識度,膂力絕人",從師"習戰陳擊刺諸技,於兵法無不兼精,遂智勇為萬人敵"。在統一和分裂的大是大非面前,施琅最先站出來要求迅速實現國家統一。施琅這一主張是從實際出發的,符合全國人民要求統一的願望,充分顯示了他急盼國家統一的愛國情懷和高人一籌的政治遠見。施琅入台之後,對鄭氏集團不但不修舊怨,還親自往祭鄭成功之廟,對鄭氏父子開辟台灣的功績作了高度的評價,表示自己率部克台是為國為民盡職,充分表現了施琅坦盪的胸懷。
施琅一生為國家為人民做過許多好事,他是一位愛國將領,也是一個胸懷廣闊的政治家。他的愛國憂民的精神值得我們永久懷念。
8.李光前
李光前(1893~1967),原名玉昆,南安梅山鎮人。新加坡著名華僑實業家、慈善家、教育家。他懷著"取諸社會、用諸社會"的宗旨,數十年如一日,嘔心瀝血,興學辦教,樂育英才,為僑居國和祖國的文化教育事業作出了可貴的貢獻。
李光前出身貧寒,少時在故鄉讀私塾,勤奮刻苦。1908年獲清政府公費人南京暨南學堂,後轉北京清華高等學堂,學業完成後重返新加坡,任教於道南、養正學堂,兼任華文日報電訊翻譯。清朝末年,加入孫中山先生倡組的同盟會。1920年,與陳嘉庚的長女陳愛禮結婚。
1928年,李光前創辦南益橡膠公司。在艱苦創業與發展中,他形成一套融中西文化精粹於一體的經營之道。經過30多年的努力,企業遍布東南亞,成為新馬工商界的傑出人物。李光前不但是成功的企業家,更可貴的是他把經營所得傾心獻給文化教育事業。他認為教育不但在啟發人類智慧,同時也在謀求個人和社會的生存,傳遞和發揚人類文化。為了發展故鄉的教育事業,創辦"國光中學"。50年代初期,他撥出巨資將梅山建成具有幼兒園、小學、中學、醫院、影劇院的僑鄉文化學村。李光前一生奉獻於教育事業,獲鍀祟高的榮譽。華僑教育家李光前名垂青史。
9.李子芳
李子芳(1910~1942),乳名清心,泉州石獅永寧岑兜村人。愛國烈士。出生於一個華僑家庭。17歲隨鄉親飄洋過海,僑居菲律賓。1927年秋,李子芳毅然回國求學。1930年參加 革命,1932年4月,毛澤東率領中央紅軍東路軍攻克漳州城,李子芳趕至漳州石碼參加紅軍。6月,隨東路軍進入中央蘇區。他先後被分配在紅四軍組織部和紅一軍團組織部擔任干 事,經受第四次反"圍剿"激烈戰斗的鍛煉與考驗。1933年4月加人中國共產黨。1934年10月,中央紅軍實行戰略大轉移,李子芳跟隨大軍,參加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征。中央紅軍勝利抵達陝北後,李子芳先後被提升為紅一軍團政治部組織部副部長、部長等職,並當選為軍團黨委候補委員。抗日戰爭爆發後,李子芳擔任新四軍政治部組織部長。1941年 1月,國民黨頑固派製造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李子芳不幸被俘,與葉挺軍長等新四軍數百名指戰員被囚禁於江西上饒集中營。1941年7月,李子芳被押到敵人特設的囚禁室--石底監監獄。同午他們組織的越獄斗爭失敗,敵人加強 了管制措施。1942年5月,李子芳在獄中被殺害,犧牲時年僅32歲。32歲的李子芳,為抗日救國的正義斗爭,為祖國的解放事業獻出了寶貴的生命。他的事跡被收入中央《黨史》一書。
10.司馬文森
司馬文森(1916~1968)原名何應泉,筆名有林娜、林曦等,泉州東街人,我國著名的文學家。9歲時到南洋謀生,12歲返鄉讀了幾年小學。1932年參加革命活動,次年加人中國共產黨,主編地下刊物《農民報》。1934年到上海,加人中國左翼作家聯盟,在《光明》、《作家》、《文學界》等刊物上發表小說、散文。抗戰初期,在上梅文化界救亡協會宣傳部工作。抗戰勝利後,輾轉廣州,恢復《文藝生活》,又辦《文藝新聞》這兩家雜志被查封後,到香港任中共南方局文委委員、香港《文匯報》主編。
抗戰時期著有長篇小說《南洋淘金記》(當時末出版)。1952年被港英當局逮捕,獲釋後回內地,負責籌建作協廣東分會,主編《作品》雜志。I955年後調任外事方面的文化工作。1958年任中國駐印尼大使館文化參贊。1962年回國擔任對外文化聯絡委員會西亞司司長。1964年被任命為駐法國大使館文化參贊。1968年在"文革"中含冤去世。1970年平反,骨灰移葬北京八寶山公墓。他的著作有:
1940年 《一個英雄的經歷》(短篇小說集)
《粵北散記》(短篇小說集)
1941年 《寂寞》(短篇小說集)
1944年 《大時代的小人物》(小說集)
1948年 《蠢貨》(短篇小說集)
1964年 《風雨桐江》(長篇小說)
1968年 《南洋淘金記》(長篇小說)
㈢ 祖籍廈門同安的名人有宰相科學家是哪位愛民如子的又是誰
蘇頌(1020年-1101年),字子容,出身於廈門同安蘆山堂(同安城關)一書香門第,其祖先在唐末隨王潮入閩,世代為閩南望族,其父蘇紳中過進士。蘇頌官至北宋哲宗宰相,為北宋天文學家、葯物學家。是中國古代和中世紀最傑出的博物學家和科學家之一。
愛民如子不知司法說的是吳夲,
吳夲(公元979—1036年),字華基,北宋福建同安白礁鄉(今龍海角美白礁村)人。曾任宋御醫,後懸壺濟世,醫德高尚,深受人們敬仰。去世後被朝廷追封為大道真人、保生大帝。鄉民建廟奉祀尊為醫神。著有《吳夲本草》一書。現在大陸和台灣有數百處供奉吳夲的保生大帝祠堂。
㈣ 出自廈門名人有哪些
著名的科學家蘇頌、盧嘉錫,政治家洪朝選、蔡獻臣、施琅,軍事家陳化成、彭德清,教育家周殿熏、林文慶、王亞南,文學家林鶴年、盧戇章、林語堂,醫學家吳瑞甫、林巧稚,愛國華僑實業家葉清池、黃奕住、陳嘉庚、陳六使,體育家馬約翰,文化名人林爾嘉、邱菽園、王人驥、李禧等等,也有清初海盜蔡牽、鴉片大王葉清和、地方軍閥葉定國等歷史人物
市政府
市 長: 劉賜貴
副市長: 丁國炎 詹滄洲 潘世建 黃菱(女) 葉重耕 裴金佳
秘書長:許明耀
㈤ 廈門鼓浪嶼三大名人
第一位:陳嘉庚
陳嘉庚(1874年10月21日--1961年8月12日),是著名的愛國華僑領袖、企業家、教育家、慈善家、社會活動家,福建省泉州府同安縣集美社人(今廈門市集美區)。1913年,回家鄉集美先後創辦了集美小學、集美中學、師范、水產、航海、商科、農林等校(統稱集美學校)和廈門大學。廈門大學、集美學村各校師生都尊稱其為"校主"。1990年3月11日,國際小行星中心和小行星命名委員會把一顆編號為2963的小行星命名為"陳嘉庚星"。陳嘉庚對於文化事業,也是積極支持。他支援了范長江、夏衍等人主辦的"國際新聞社"和《華商報》等,還匯款支持鄒韜奮復辦《大眾生活》周刊。
第二位:馬約翰
馬約翰(1882—1966),我國著名的體育家,在體育理論、體育教學、運動訓練等方面都作出了可貴的貢獻,博得了人們的尊敬。他自己終生堅持體育鍛煉,身體非常健康,年逾80,鶴發童顏,仍生氣勃勃地工作,被譽為「提倡體育運動的活榜樣」;他畢生在一個崗位上孜孜不倦、勤勤懇懇地工作了52年,而且隨著時代的步伐不斷前進,又被稱為「我國體育界的一面旗幟」。代表作有:《體育運動的遷移價值》、《我們對體育應有的認識》等。
第三位:林巧稚
林巧稚(1901年12月23日-1983年4月22日),醫學家。是中國婦產科學的主要開拓者、奠基人之一。她是北京協和醫院第一位中國籍婦產科主任及首屆中國科學院唯一的女學部委員(院士),雖然一生沒有結婚,卻親自接生了5萬多嬰兒,被尊稱為"萬嬰之母"、"生命天使"、"中國醫學聖母", 又與梁毅文被合稱為"南梁北林"。2019年9月25日,被評選為"最美奮斗者"。
㈥ 知道近代廈門名人有哪些嗎
福建同安人,官至尚書右僕射兼中書門下侍?O。他製造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天文鍾--水運儀象台,還主持編纂了葯物學的專著《本草圖經》。
朱熹(1130-1200)南宋理學家。南宋紹興二十三年(1153)任同安主簿五年,並創辦了紫陽學院,從事教育工作。同安是朱子學說體系的開宗聖地。
鄭成功(1624-1662)明末民族英雄。福建南安人,1646年起兵抗清,以廈門為主要根據地。1661年率軍渡海東征,驅逐荷蘭殖民者,收復台灣。
陳化成(1776-1842)近代民族英雄,福建同安人,官至江南水師提督。鴉片戰爭期間率部在吳淞口抗擊來犯的英國艦隊,因孤軍無援,壯烈犧牲。
楊衢雲(1861-1901)近代民主革命先驅,福建海澄人。1895年與孫中同先生在香港創立興中會總會,並任會長。1901年在香港被清廷刺客殺害。
陳嘉庚(1874-1961)當代愛國華僑領袖,廈門集美人。早年僑居新加坡經營實業,後傾資創辦集美學校和廈門大學,抗戰時期任南洋華僑總會主席。1950年回國定居,歷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全國政協副主席、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全國僑聯主席等職。
馬約翰(1882-1966)當代體育家,福建廈門人。曾任第九屆遠東運動會中國代表團總教練、第十一屆奧運會中國代表團田徑隊總教練。解放後曾任中華全國體育總會主席。
㈦ 廈門籍的歷史名人有哪些(請舉三個)
1、北宋宰相—蘇頌(著名天文學家、葯物學家,先後任刑部尚書、吏部尚書,晚年入閣拜相),為官清廉,他創造的水運儀象台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天文鍾。
2、陳化成(1776-1842)近代民族英雄,福建同安人,官至江南水師提督。鴉片戰爭期間率部在吳淞口抗擊來犯的英國艦隊,因孤軍無援,壯烈犧牲。
3、陳嘉庚(1874-1961)著名愛國華僑領袖,廈門集美人,曾被毛澤東稱譽為「華僑旗幟,民族光輝」。早年僑居新加坡經營實業,後傾資創辦集美學校和廈門大學,抗戰時期任「南洋華僑籌賑祖國難民總會」(簡稱「南僑總會」)主席。1950年回國定居,歷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全國政協副主席、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全國僑聯主席等職。
4、馬約翰(1882-1966)當代中國「體育宗師」、清華大學的體育教授、柏林奧運會中國隊的領隊、中國體育事業的奠基人,福建廈門人。曾任第九屆遠東運動會中國代表團總教練、第十一屆奧運會中國代表團田徑隊總教練。解放後曾任中華全國體育總會主席。
5、林巧稚(1901-1983)當代婦產科專家、北京協和醫科大學教授,福建廈門人,曾任中國醫學科學院副院長、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全國婦聯副主席等職,被稱譽為「萬嬰之母」。 10、
「世界最佳女指揮家」、廈門愛樂樂團總指揮、藝術總監——鄭小瑛 。
6、鋼琴演奏家殷承宗、周淑安、李嘉祿、洪昶、許斐星、許斐平。
㈧ 廈門有哪些歷史名人
一個旅遊勝地一定會有她所沉澱的文化和歷史人物。廈門的歷史上都出過哪些名人呢? 蘇頌(1020-1101)宋代著名政治家、科學家。廈門同安人,官至尚書兼中書門下侍郎。他製造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天文鍾--水運儀象台。還主編了葯物學專著《本草圖經》。 陳化成(1776-1842)近代民族英雄,廈門同安人。官至江南水師提督。鴉片戰爭期間率部抗擊來犯的英國艦隊,因孤軍無緣,壯烈犧牲。 陳嘉庚(1974-1961)當代愛國華僑領袖,廈門集美人。早年僑居新加坡經營實業,後傾資創辦集美學校和廈門大學,抗戰時期任南洋華僑總會主席。1950年回國定居,歷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全國政協副主席、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全國僑聯主席等職。 馬約翰(1882-1966)當代體育家,福建廈門人。曾任第九屆遠東運動會中國代表團總教練、第十一屆奧運會中國代表團田徑隊總教練。解放後曾任中華全國體育總會主席。 林巧稚(1901-1983)當代婦產科學家,福建廈門人,曾任中國醫學科學院副院長,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全國副聯副主席等職。
㈨ 廈門的名人有哪些
北宋宰相、著名政治家、偉大的科學家——蘇頌
愛國將領——陳化成
民族英雄——鄭成功
愛國華僑——陳嘉庚、陳敬賢
卓越的人民醫學家、著名婦產科大夫——林巧稚
著名物理化學家、化學教育家蔡啟瑞
當代朦朧詩女詩人舒婷
清華大學教授馬約翰
乒乓球世界冠軍郭躍華
著名音樂指揮家鄭小瑛
著名音樂家殷承宗、許斐平
民間工藝大師沈錦麗
魚骨藝術家林翰冰
當今中國最有影響力的優秀殘疾人運動員侯斌
㈩ 廈門市有哪些名人 在世名人
廈門名人錄
2010-09-16 13:45:24
1、 北宋宰相—蘇頌(著名天文學家、葯物學家,先後任刑部尚書、吏部尚書,晚年入閣拜相),為官清廉,他創造的水運儀象台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天文鍾。
2、 朱熹(1130-1200)南宋理學家。南宋紹興二十三年(1153)任同安主簿五年,並創辦了紫陽學院,從事教育工作。同安是朱子學說體系的開宗聖地。
3、 鄭成功(1624-1662)明末民族英雄。福建南安人,1646年起兵抗清,以廈門為主要根據地。1661年率軍渡海東征,驅逐荷蘭殖民者,收復台灣。
4、 施琅,清初著名將領。原為鄭成功部將,後為清軍同安副將、同安總兵、福建水師提督,先後率師駐守同安,海澄,廈門,參與清軍對鄭軍的進攻和招撫。由於「施琅背鄭降清」,人們對他的認識存在分歧。統一台灣後,清廷內部對台灣地位的重要性認識不足,施琅上疏力主留台衛台,功不可沒,清廷終於決定在台灣設府縣管理、屯兵戍守。
5、陳化成(1776-1842)近代民族英雄,福建同安人,官至江南水師提督。鴉片戰爭期間率部在吳淞口抗擊來犯的英國艦隊,因孤軍無援,壯烈犧牲。
6、 黃奕住(1868-1945)印尼著名華僑,曾為為印尼爪哇四大糖王之一,福建省南安縣金淘人。1919年4月5日,攜數千萬巨資回到祖國,定居鼓浪嶼,曾任廈門總商會會長,對廈門城市的發展和近代化有重要貢獻。
7、 陳嘉庚(1874-1961)著名愛國華僑領袖,廈門集美人,曾被毛澤東稱譽為「華僑旗幟,民族光輝」。早年僑居新加坡經營實業,後傾資創辦集美學校和廈門大學,抗戰時期任「南洋華僑籌賑祖國難民總會」(簡稱「南僑總會」)主席。1950年回國定居,歷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全國政協副主席、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全國僑聯主席等職。
8、 馬約翰(1882-1966)當代中國「體育宗師」、清華大學的體育教授、柏林奧運會中國隊的領隊、中國體育事業的奠基人,福建廈門人。曾任第九屆遠東運動會中國代表團總教練、第十一屆奧運會中國代表團田徑隊總教練。解放後曾任中華全國體育總會主席。
9、 林巧稚(1901-1983)當代婦產科專家、北京協和醫科大學教授,福建廈門人,曾任中國醫學科學院副院長、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全國婦聯副主席等職,被稱譽為「萬嬰之母」。 10、 「世界最佳女指揮家」、廈門愛樂樂團總指揮、藝術總監——鄭小瑛 。
11、鋼琴演奏家殷承宗、周淑安、李嘉祿、洪昶、許斐星、許斐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