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廈門為何現在才修地鐵
第一:BRT比地鐵的建設周期短;
第二:修建地鐵需要的地址條件高;
第三:投資BRT,比投資地鐵需要的財政支出要低;
第四:能耗低,污染少
但是後來技術成熟了,財政收入也提升了,而且屆時來廈門旅遊的人越來越多,交通也逐漸飽和了,急需要地鐵來緩和這一局面,方便市民的出行,所以廈門政府就開始申報地鐵項目了。
廈門地鐵已經如火如荼開始建設了,廈門一共規劃了5條地鐵線。
2. 廈門海滄南部為什麼沒有地鐵
廈門海滄南部因為地理位置的復雜性,現在修建地鐵的方案還沒出來,所以目前主要還是以島內建設為主,地鐵未能覆蓋的區域,現在就會先安排接駁公交線路。
3. 廈門為什麼不建地鐵而是建 BRT
之前我去廈門玩的時候,我就在想廈門這么大的城市竟然沒有地鐵,心想地鐵去哪裡都比較快啊,但是們在廈門只能做公交。那個時候不太懂什麼叫做BRT。回來之後我就好好了解了一下,為什麼廈門是BRT,而不是地鐵。
利用公交引導城市開發
BRT不僅僅是解決市民上下班擁堵問題,廈門未來的人流量會集中在西客站,BRT將把這部分客源成功運送到島內的火車站等地。
BTR的通車與廈門目前很多政策相呼應。考慮到低收入群體對公共交通的依賴性比較大,廈門BRT的設計和建設盡量把社會保障性住房小區考慮進來,方便保障性住房小區居民的出行。
而廈門市政府一直鼓勵開發商到島外開發樓盤,也鼓勵人們到島外去居住,用當時廈門市規劃局局長趙燕菁的話來說,這是「一個按指印的方式,串起這些指印的則是大規模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統」。
廈門的BRT屬於公交引導開發模式,特點就是在沒有開發但將成為高強度開發的地區形成一個快速的走廊。交通先進去以後,帶動周邊土地升值,待政府把土地出讓以後形成交通的需求。
近幾年,廈門的工業集中區規模不斷擴大,有企業負責人表示,一些BRT鏈接線做起來的話,交通就不成問題,人才招聘上會相對容易得多。
選擇BRT升級輕軌的路徑,雖然降低了投資的門檻,但也會帶來一些問題。其中最大的困難就是,在未來升級時,BRT已成為城市交通的骨幹,喂給系統也已形成。如果停下來再施工,哪怕只有幾個月,也可能帶來全市性的交通影響。但權衡利弊後,他們依然認為這是值得付出的代價。
2005年以來,廈門開始了新一輪跨越式發展,城市固定資產投資超過建國以來幾十年投資的總和。城市的規模隨之全面擴張。這時,如果不及時將交通從傳統的模式,轉向公共交通,特別是大運量交通,廈門將會像世界上許多城市一樣,失去空間結構調整的可能。
這短短的幾年具有關鍵性的意義,這時的選擇,將決定廈門未來數十年甚至上百年城市的空間形態和城市競爭力。
公交線路大調整
廈門公交高直達率、低換乘率的背後,是公交線網的重復系數高達5.6,也就是說平均每公里的道路上,有五六條線路通過。廈禾路火車站路段一度有51條公交線路,雖然經優化整合成30多條,但線路重復率之高仍是國內罕見。
2007年,已完成線路大面積覆蓋的廈門市公交線網,開始進行線路資源優化整合。而有關人士指出,BRT建成後,擁有專用車道,將推動公交快速化,提高公交的運行效率,可彌補高峰期運力缺口。
同時,據預測,BRT和優化後的常規公交線網形成全新的公交網路,將使廈門公交出行分擔率至少提升5%。
如今廈門地鐵1號線、2號線、3號線、4號線建設如火如荼,但有關廈門BRT未來的命運,仍然是個未知數。有人考慮BRT到底要不要升級輕軌,還是跟軌道交通結合互補,抑或是逐漸退出歷史舞台?
我認為,至少在地鐵1、2、3號線通車運營前,BRT仍然是廈門最重要的公共交通工具,每天超30萬人次的客流量,這是誰都代替不了的。哪怕是改造輕軌,中間耽擱個把月,也容易造成嚴重的社會問題。
4. 廈門為什麼不建地鐵而是建 BRT
5. 廈門為什麼不建設地鐵
因為廈門面積太小了,建地鐵不合適,如果建了.從島內到島外,不要10分鍾,不合適,應該不會建
6. 哪幾個城市有地鐵,為什麼廈門沒有,BRT可以代替地鐵嗎,廈門有修地鐵的可能嗎
北京、天津、上海、廣州、台北、香港
廈門地鐵的話,兩個問題吧 ,一個是沿海的地區地下的土質可能不好建地鐵 二則是因為資金的問題,不是說沒錢,而是投資有風險吧 , 關於廈門未能建地鐵一事,眾說紛紜,有說財政實力不夠,有說人口不夠,有說地方太小,還有些人說
廈門地質條件不適合建地鐵。其實連上海那種泥沙沖積平原都能建地鐵,廈門的花崗岩地質怎麼可能建不了地鐵.
那麼真正的原因是什麼呢?
先看以下建設部對城市軌道交通的硬性指標要求:
申報發展地鐵的城市應達到下述基本條件: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在100億元以上,國內生產總值達到
1000億元以上,城區人口在300萬人以上,規劃線路的客流規模達到單向高峰小時3萬人以上;申報建設輕
軌的城市應達到下述基本條件: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在60億元以上,國內生產總值達到600億元以上,
城區人口在150萬人以上,規劃線路客流規模達到單向高峰小時1萬人以上。對經濟條件較好,交通擁堵問
題比較嚴重的特大城市,其城軌交通項目予以優先支持。
從上面的硬性要求來看,廈門的財政收入和GDP都已經達到建地鐵的條件,很明顯的,是人口沒達到要求
。按照國內城市的一般狀況,主城區人口300萬,那麼全市人口最少也得600萬。而廈門全市常住人口真實
的數據最樂觀地估計也才勉強接近300萬,其中島內最樂觀估計不會超過180萬。考慮到地鐵的成本高,對人口基數的要求必然也高。因此
,廈門要建地鐵,總人口起碼要比現在多一倍才能達標。
再看輕軌,從各項指標看廈門已經達標,但是國家依然不批准。原因何在?請看這句:「對經濟條件較好
,交通擁堵問題比較嚴重的特大城市,其城軌交通項目予以優先支持。 」顯然,廈門的城市規模小,是
主要原因。根據最新數據統計,廈門城市建成區的面積勉強達到120平方公里,其中島內主城區大概80平
方公里。而一般允許建軌道交通的城市,其城市建城區面積都在200平方公里以上。也就是說,廈門要建
輕軌,建成區要比現在多一倍。因此,等環東海域與翔安兩個新城的建設初具規模時,廈門才能達到建輕軌的
條件。 BRT的話不能代替地鐵.
7. 廈門為啥不建地鐵的原因,不過現在開建了。
廈門建不了地鐵。不知道你是不是廈門人,生在什麼年代,知不知道今天鷺江賓館對面的東海大廈是怎樣建成的。廈門現在就是一群山裡來的2管著,一切朝山裡看。忽悠忽悠
8. 廈門為什麼不建設地鐵
廈門的人口總量和經濟總量確實需要擴大,問題是兩者的關系如何分清楚.想單純靠房地產的發展來提高人口數量與質量的想法簡直是他媽的沒有頭腦。想一想,如果所謂的兩高人員來廈門居住卻在廈門沒有自己想要的工作的話,誰會長呆呢,有事業,有產業才會有長期的居住。問題又出現了,現在廈門的經濟總量騙小,就業機會與創業機會也便小,對人才的吸引力又不是那麼強。這樣就形成了惡性循環,經濟總量小,人口總量就小,而人口總量小,經濟總量就上不去(沒有人才聚集,產業就不會聚集)。要破解這樣一個惡性循環,如果照張插插的想法,以房地產進行調控,恰恰死得更慘。政府如果單純盯著一畝三分地的土地出讓金來充實自己的腰包的話,只能富一時而不能富一世,典型的短型眼光。現在比較可行的做法應該是,降低人才在廈門的居住人本(衣食住行),吸引人才與人口往廈門聚集,利用這個優勢去吸引大產業,大行業在廈門形成規模優勢,做大經濟總量,做大經濟總量之後,整個城市規模與輻射力上去了,你政府還怕財政沒錢嗎?
9. 廈門為什麼不建地鐵
一是因為小,二是因為地質問題,三是經濟問題。
10. 廈門怎麼不建地下地鐵
廈門地方太小了,而且廈門道路還不是很擁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