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廈門的地理位置及風土人情與飲食習慣
廈門的地理位置:
廈門在中國東南沿海,福建省南部,與漳州、泉州相連,地處閩南金三角中部。
廈門的風土人情:
廈門地形以濱海平原、台地和丘陵為主。廈門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地勢地貌構成類型多樣,有中山、低山、高丘、低丘、台地、平原、灘塗等。
西北部多中低山,其中位於同安與安溪交界處的雲頂山海拔1175.2米,為全市最高的山峰。
人口主要以漢族為主,但另有滿族、壯族、畲族、苗族、高山族等20多個少數民族,由於地理環境和歷史背景的因素,擁有眾多的歸僑、僑眷及廈門籍僑胞和港、澳、台同胞。
廈門的通行語言是閩南方言之廈門話,閩南方言是全國八大方言之一,是一種超地區、超省界的漢語方言。
正月初三忌拜年,廈門傳統習俗正月初三不能登門拜年,要在家裡祭祀亡靈。有諺語曰「初一早,初二早,初三困甲飽」,意思是初三日無客登門,晚起無妨。
廈門的宗教有佛教、基督教、天主教和伊斯蘭教,以佛教為主。
廈門的飲食習慣:
廈門菜餚具有清、鮮、淡、脆、略帶微辣的獨特風味,尤以生猛海鮮、仿古葯膳、普陀素菜、風味小吃著稱。以廈門菜為代表之一的閩菜位列中國八大菜系,兼帶台灣、潮汕風味。
廈門全年盛產海鮮,種類繁多,有龍蝦、鮑魚、螃蟹,還是蝦、螺、貝類等。
特色小吃有:面線糊、沙茶麵、土筍凍、海蠣煎、炸五香、花生湯、燒肉粽等。
(1)廈門為什麼會有佛教擴展閱讀:
中國政府把澳門回歸祖國的日期定在1999年12月20日,是有一定原因的。
眾所周知,中國政府收回香港的日期是1997年7月1日,確定香港回歸的這個日期,主要是考慮到英國根據不平等條約租借香港「新界」99年,其租期將於1997年6月30日屆滿。
但是,澳門問題卻與香港問題不盡相同,在過去的400多年內,葡萄牙是通過各種非法手段逐步佔領澳門的,中葡兩國在歷史上從來沒有任何租約。
因此,收回澳門是中國人民長期以來的強烈願望,中國人民和中國政府有權在任何時候以任何方式恢復對澳門行使主權。
197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葡萄牙共和國正式建立了外交關系,葡萄牙方面已經宣布承認澳門屬於中國的領土,承認中國對澳門擁有主權。
因此,中葡兩國政府實際上對澳門問題已經達成了諒解,雙方都同意通過和平的方式來解決澳門問題。
至於澳門回歸的日期,中國方面明確表示要定在本世紀之前,雙方通過反復的談判和磋商,終於決定將澳門回歸中國的日期定在1999年12月20日。
B. 廈門相信佛的人多嗎
沒有純粹的信佛教,而是有很多民間信仰,如信仰眾多的地方土地公,灶王爺,菩薩,還有保生大帝,這些信仰和佛教有點差別,而是和中國古代的圖騰崇拜有關系,很多神是從道教延伸而來的。
C. 福建佛教的流派有哪些
八閩佛教——福建佛教介紹 本性法師一、福建佛教發展簡史佛教入閩在三國的吳晉之際,至梁代呈迅速發展之勢。表現在:信徒舍宅為寺;興寺建塔;女性出家人及尼庵相繼出現。五代,王潮、王審知兄弟統治福建45年,大建寺塔,大興佛教,於治下5州34縣共添建寺院517座。王審知本人是福州開元寺等的大護法。宋代,佛教在閩達到全盛。表現在:寺院大量發展,據《三山志》載,慶歷年間,僅福州地區佛寺就達1625座;大量刻經,如福州開元寺刻就《毗盧藏》;士大夫與佛教界關系密切。福州太守謝泌曾賦詩曰:湖田種稻重收谷,道路逢人半是僧,城裡三山千簇寺,夜間七塔萬枝燈。《宋史·地理志》亦雲:福建其俗,尚浮屠之教。《八閩通志》則感嘆:佛寺至於宋極矣。及明代,福建佛教歸於平淡。至清代,有復興之勢。士大夫與佛教界交往甚密,如官僚李馥、孟超然、詩人黃任經常與鼓山湧泉寺僧為友,林則徐公餘手書《金剛經》為日課,閩浙總督左宗棠買牛於鼓山湧泉寺放生等。民國時期,一批名僧尊宿在福建弘法,如圓瑛法師曾任福州鼓山湧泉寺、雪峰崇聖寺、北峰林陽寺、泉州開元寺住持;太虛法師住持廈門南普陀寺、創辦閩南佛學院;弘一法師弘律於閩南。從三國吳晉到民國時期,八閩大地,高僧輩出,創宗立派的巨匠亦不乏見,他們如祖藉福清的希運禪師,創立了黃檗宗;祖藉霞浦的靈祐禪師,創立了溈仰宗;祖藉長樂的懷海律師,定立了禪門清規,使佛教律制中國化;祖藉莆田的本寂禪師為曹洞宗的創宗人;祖藉南安的義存禪師,更是禪宗巨擘,嗣法門人遍天下。福建還是中國古代刻經中心之一。宋代,福州東禪寺刻就《崇寧藏》,福州開元寺刻就《毗盧藏》。二、福建佛教界的對外交往由於地緣等原因,自古以來,福建佛教界對外交往頻繁,與日本、東南亞及台灣地區的交往尤為密切。如:唐代泉州超功寺僧曇靜,隨鑒真赴日,擔任戒師;明代漳州名僧覺海赴日任福濟寺住持;福州高僧赴日創崇福寺。其中最具說服力的是福清黃檗山萬福寺僧隱元東渡,不僅帶去了中國佛教,創日本黃檗宗,也帶去了中國文化。日本僧人來閩的亦不少,著名者如空海從霞浦赤岸入唐,參禮霞浦建善寺,又經福州住開元寺,後轉詣長安,留學回國後,創日本真言宗。又如:福州西禪寺微妙法師赴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弘法;鼓山湧泉寺妙蓮法師到南洋弘法,並在馬來西亞檳城創極樂寺;惠安僧賢慧赴新加坡創雙林寺。民國時,閩僧轉道赴新加坡創普陀寺;南安人性願赴菲律賓,先創大乘信願寺後建華藏寺。福州西禪寺永心、醒覺到越南將二府廟、觀音廟合並為西禪寺下院,以後西禪下院寺僧又在越南創南普陀寺。印尼廣化寺、西禪寺與莆田廣化寺、福州西禪寺是廨院與祖庭的關系。三、當代福建佛教略述對福建佛教而言,現在是歷史上最好的時期之一。現有省級佛教團體一個,即福建省佛教協會。地區級佛協9個,市縣級佛協58個。有寺院4185座,其中14座被國務院列為全國漢族地區第一批重點寺院。居士林20多所。全省共有僧尼1.2萬人左右。福州、寧德、莆田、廈門、泉州的佛教較為興旺。有中級佛學院兩所,即福建佛學院、閩南佛學院。福建佛學院由省佛教協會主辦,男眾部設在莆田廣化寺,女眾部設在福州崇福寺。16年來,共培養男女學僧一千多名。閩南佛學院為廈門南普陀寺主辦,由太虛大師於1925年創辦,培養出大批佛門精英,如當代佛學泰斗印順法師等。1984年復辦,男眾部設在南普陀寺,女眾部在紫竹林寺。有6所慈善類基金會(委員會),以福建省佛教協會佛教教育基金委員會、廈門南普陀寺慈善事業基金會規模為最大,每年在慈善方面作了不少的工作。四、福建省佛教協會概況福建省佛教界四眾弟子的愛國團體和教務組織是福建省佛教協會。1958年5月,中國佛教協會福建省分會籌備組組成。經二年,正式成立中國佛教協會福建省分會,公推福慧法師為會長。1990年,根據中國佛教協會有關精神,中國佛教協會福建省分會改名為福建省佛教協會,第二、三屆會長為普雨法師,第四、五屆會長為妙湛法師。1994年,福建省佛教協會召開第六屆代表會議,推選界詮法師為會長,傳常、學誠、理文、妙果、凈慧、如妙、陳珍珍為副會長。同時,禮聘圓拙、妙湛為名譽會長。福建省佛教協會第七屆代表會議於1998年10月在福州召開,151名代表出席會議,為歷屆代表最多的一次。會議推選學誠法師為會長、理文、普法、道元、如妙、心亮、本性為副會長,秘書長由本性兼任。會議還禮請聖輝法師為名譽會長。本屆領導班子呈現年輕化、知識化的特點。在組織結構上,福建省佛教協會下設秘書處、教務處、院校處、辦公室、佛教教育基金委員會。現會址設在福州市法海路1號法海寺。第一章 八閩龍象閩山蒼蒼,閩海泱泱;八閩佛教,源遠流長。如果說,東南沿海的福建,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成就了戚繼光盪倭之威名,並使鄭成功據此收復台灣而得以名垂青史的話。那麼,在歲月的長河中,福建以其寺院之多、僧尼之眾和民風之純和,同樣令人仰慕起敬,萬世矚目。佛教自三國吳、晉之際傳入福建,在其後的一千七百多年中,雖曾興衰莫定幾度沉浮,也曾劫難重重歷盡滄桑。但菩提之種一經播入這塊二十二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地靈人傑的八閩山川,便已再難泯滅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之慧種慧根了。宋代理學大師朱熹在泉州時,曾發過這樣的感慨, 「此地古稱佛國,滿街都是聖人」。而與其同一時代的詩 人謝泌,在福州則吟出這樣的詩句:「湖田種稻重收谷,路上逢人半是僧。城裡三山千簇寺,夜間七塔萬支燈」。「路上逢人半是僧」,雖不免有詩人藝術誇張的成 份,在某種程度上,卻也形象地概述了福建佛教法 輪常轉、龍象輩出的歷史因由。從百丈懷海到溈山靈祐,從雪峰義存到曹山本寂……自古以來,福建多僧,福建多高僧。翻開《五燈會元》或《景德傳燈錄》,我們赫然發現,僅自晚唐至北宋的二百多年間,名列其中與福建有關的著名高僧,竟有近二百人,居同期全國各省份之首。可以說,從初祖菩提達摩到六祖慧能大師一脈承襲的佛教禪宗,乃是印度佛教完成其中國化最為重要的法門。因而和中國所有盛行漢傳佛教的其它地區一樣,禪宗,一直是福建佛教的主流。六祖慧能法嗣眾多,最著名的,當推南嶽懷讓和青原行思。這兩大支系,分別開創了溈仰宗、臨濟宗與曹洞宗、雲門宗和法眼宗。後來臨濟宗又下傳黃龍派和楊岐派,這就是中國禪宗史上最為著名的「五宗七派」。而這盛傳的五宗,卻無一不與福建有著深厚的淵源。這里是福建建陽佛跡嶺,南嶽懷讓最著名的弟子、被後世尊稱為馬祖的道一禪師,曾到此地弘法。後人仰感其德,撰寫這樣的聯句贊嘆:「紹六祖宗風,明心見性;肇七閩禪學,振錫傳燈」。「馬祖興叢林,百丈立清規」,萬語不如一言,短短十字,已足表馬祖道一和百丈懷海在中國佛教史上的不朽功德。福建長樂是懷海禪師的出生地,而蓮花山龍泉寺,則是百丈懷海當年落發出家之所。五宗七派中的溈仰宗,其創始人之一的溈山靈祐,是福建霞浦人,他十五歲出家於家鄉的建善寺,曾到江西參謁百丈懷海,大受贊許,位居參學之首。他長期弘法於湖南溈山,並得到大安禪師的大力輔佐,而大安禪師,則成為福州怡山西禪寺的開山始祖。百丈懷海的另一法嗣黃檗希運,也是福建福清人,出家於本土黃檗山,其入室弟子義玄禪師,後來獨創了臨濟宗一脈。這里是曹山本寂最初的出家之地,本寂禪師是福建莆田人,出家修行得道後,與其師洞山良價合創了曹洞宗。出生於福建南安的義存禪師,在中國佛教禪宗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他十二歲到莆田玉澗寺為童侍,十七歲披剃受戒,後參德山宣鑒而得法,創建雪峰寺,並住持弘法達四十年之久。雪峰崇聖寺廣霖法師訪談:義存祖師是我們雪峰寺的開山祖師,他來到雪峰寺枯木庵,在枯木頭里打坐,後來就來興建雪峰崇聖禪寺。這個塔就是閩王王審知給他做的紀念塔,也是義存祖師的肉身塔,又叫難提塔。義存禪師的嗣法弟子文偃禪師,晚年在廣東乳源雲門山弘法,創建了雲門宗。雪峰義存的另一法嗣玄沙師備,令其徒桂琛在漳州羅漢院大闡法要,桂琛之徒文益禪師,才學卓著,得法後離閩到南京清凈寺弘揚佛法,弟子眾多,一時稱盛,世稱法眼宗。五宗七派之創建,與福建均有莫大因緣,縱譽八閩為佛國,只怕也不為過。即若宋、元、明、清諸朝,無論戰火硝煙四起,還是外族入主中原,福建佛教,始終禪燈不滅,龍象輩出。及至近代,享譽最隆的「近代四大高僧」虛雲、太虛、弘一和圓瑛法師,卻無一例外地在八閩大地,留下了他們的道蹤法影。虛雲長老 1840年出生於福建泉州,十九歲時在福州鼓山湧泉寺依常開禪師出家,次年從妙蓮和尚受具足戒。曾遍參金山、高旻、天童、天寧等名剎朝禮佛教四大名山,行人之所不能行,忍人之所不能忍,一身兼祧禪宗五脈,重振佛門家風,平生百城煙水,重興雲南雞足山、江西雲居山和福建鼓山等名山名剎共達八十餘處。虛雲長老駐錫鼓山時,除整肅寺規、重振宗風和修建叢林外,他還講經弘法,辦學傳戒。這本《鼓山湧泉禪寺經版目錄》,便是虛雲長老囑其弟子觀本法師收集整理而成的。而這本《增校鼓山列祖聯芳集》,更凝聚著虛老的一片心血。
D. 為什麼閩南地區的佛教如此興盛
好像沒有像樓主說的那樣。福建的信仰是多元化的,一個人會同時信仰儒釋道。在寺廟里你也會經常發現同時會有佛教和道教的菩薩。我是覺得媽祖信仰更甚。
E. 廈門的歷史簡介
歷史簡介:廈門遠古時為白鷺棲息之地,故又稱「鷺島」。先秦時期,廈門屬百越之地;《漢書·地理志》記載,百越的分布「自交趾至會稽七八千里,百越雜處,各有種姓」。
西晉,太康三年(282年)置同安縣,屬晉安郡,不久裁撤,並入南安縣,直到600多年後才再次設縣建制:閩國933年龍啟元年時升為同安縣,再次設縣,屬泉州,州駐地在晉江縣 。
唐朝,貞元十九年(803年)析南安縣西南部置大同場,唐光啟二年(886年),王潮克泉州為刺史,至947年,南唐滅閩國,同安地為王潮和閩國治地,歷時61年。
王潮、王審知兄弟先後為威武軍節度使,同安為其治地,閩國開平元年(909年),王審知為閩王,立閩國,都福州,大同場為其轄地。 保大七年(949年),南唐升泉州為清源軍(轄今泉州、莆田、廈門、漳州)。
乾德元年(963年),宋改清源軍為平海軍,以陳洪進為節度使,同安縣屬平海軍。北宋太平興國三年(978年),陳洪進納土於宋,同安縣始隨平海軍納人宋土。同年,宋復平海軍為泉州。宋屬平海軍、泉州。
廈門是中國海濱城市,是中國最早實行對外開放政策的四個經濟特區之一,廈門也是現代化國際性港口風景旅遊城市,擁有第一批國家5A級旅遊景區——鼓浪嶼。美國前總統尼克松曾贊美廈門為「東方夏威夷」。
(5)廈門為什麼會有佛教擴展閱讀
廈門市位於北緯24°23'~24°54'、東經117°53'~118°26',在中國東南沿海,福建省南部,與漳州、泉州相連,地處閩南金三角中部。廈門市由廈門本島、鼓浪嶼及其眾多小島嶼和同安、集美、海滄、翔安等組成。
陸地面積1699.39平方公里,海域面積約390多平方公里。其中廈門島面積約為157.76平方公里(含鼓浪嶼),是福建省的第四大島嶼,全島海岸線約為234公里。
廈門地形以濱海平原、台地和丘陵為主。廈門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地勢地貌構成類型多樣,有中山、低山、高丘、低丘、台地、平原、灘塗等。西北部多中低山,其中位於同安與安溪交界處的雲頂山海拔1175.2米,為全市最高的山峰。
從西北往東南,依次分布著高丘、低丘、階地、海積平原和灘塗,南面是廈門島和鼓浪嶼。雲頂山為廈門市最高峰,雲頂岩為廈門島最高峰,日光岩為鼓浪嶼最高峰。
廈門屬於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溫和多雨,年平均氣溫在21℃左右,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年平均降雨量在1200毫米左右,每年5~8月份雨量最多,風力一般3~4級,常向主導風力為東北風。由於太平洋溫差氣流的關系,每年平均受4~5次台風的影響,且多集中在7~9月份。
F. 三角梅為什麼是廈門的市花
三角梅剛柔並濟,朴實無華,易於栽植,花色較多,可作盆景。因此,以三角梅為市花,廣泛栽種和愛護市花,既可以綠化和美化廈門,又能較好地體現廈門的風貌、廈門人民的性格和廈門經濟特區的騰飛景象。
1986年10月23日,廈門市第八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次會議確定三角梅為廈門市市花。
(6)廈門為什麼會有佛教擴展閱讀:
民俗文化
閩南地區特有的餅文化外延的一種民俗活動。是在中秋節時用於娛樂的一種游戲,用六粒骰子投擲結果組合來決定參與者的獎品。傳統的獎品為大小不同的月餅,專有名為會餅,相傳這種游戲可以預測人未來一年內的運氣。
宗教信仰
廈門的宗教有佛教、基督教、天主教和伊斯蘭教,以佛教為主。閩南
古剎南普陀寺、閩南佛學院在海內外負盛名;基督教新街禮拜堂被稱為「中華第一聖堂」;天主教廈門教區設於鼓浪嶼,是閩南天主教對外交往的中心。
G. 國內眾多的普陀寺和廈門南普陀寺是否有關聯呢
近些年來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的提升,對於旅遊則是越來越熱愛了,很多人認為旅遊是享受生活的一種有效方法,在旅遊的途中人們可以看到不同的景色了解到不一樣的事物,既愉悅了身心又豐富了閱歷。所以當下國內各大城市對於旅遊資源的開發也比較的重視,甚至很多寺廟都被開發成為了旅遊景點。
南普陀寺內有天王殿、大雄寶殿、大悲殿、藏經閣等建築,整個寺院氣勢宏偉,錯落有序。仔細觀察會發現該寺廟內所有的建築採用的都是古代宮殿式的重檐飛脊大屋蓋,飾以杏黃琉瓦,感覺很氣派。
H. 廈門觀音寺來歷
觀音寺,位於福建省廈門市仙岳山東麓,是廈門地區建國以來新創建的第一座大型寺院。
一九九四年,廈門市佛教協會副會長定恆法師主持籌建,至二○○三年完成山門、觀音寺、大悲殿、萬佛塔、五觀堂、香積廚等建設工程,總建築面積近九千平方米。山門屹立於山下,坐西朝東,面向大道,為三間四柱牌樓,琉璃瓦覆頂,中間榜書「觀音寺」。
I. 上萬佛尊的廈門觀音寺有怎樣的布局
福建省廈門觀音寺位於仙岳山東麓,由山門、觀音寺、大悲殿、萬佛塔、五觀堂、香積廚等組成,總建築面積達9000平方米。
山門屹立在仙岳山山下,坐西朝東,是一個三間四柱式的牌樓,有琉璃瓦覆頂,中間榜書「觀音寺」3個大字,色彩絢麗,氣宇軒昂。
觀音寺坐西北向東南,佔地面積為400多平方米,建築面積達到了1000平方米。整座寺院布局合理,構思巧妙,正立面前為二層後為三層,中間二層左右各三層。正面三樓屋頂採用歇山式,坡分前後。兩邊樓屋屋頂也為歇山式,坡分左右。
一層大殿為拜亭,廊檐外凸,殿堂高大宏敞,左右牆壁上裝飾有黃楊木雕刻成的五百羅漢,底襯草綠色的山水圖案,工藝精湛,神態萬千,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殿門上的槅扇、拜亭的額枋都透雕有彩繪的鳥獸花卉。拜亭上一對鏤空透雕的綠岩龍柱,翻騰飛舞,形態逼真。
二層奉祀的是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這三尊佛像都坐在蓮花座上,在佛教教義中,蓮花象徵著出淤泥而不染。阿彌陀佛居中,代表無量的光明、壽命和功德。觀音菩薩陪侍在阿彌陀佛左邊,代表著大慈大悲。大勢至菩薩陪侍在右,代表喜舍。
觀音寺的第三層為藏經閣,是收藏佛教經書的地方。
大悲殿在觀音寺之後,依山勢構築。大悲殿分為兩層,建築面積有700多平方米,底層為寮舍;上層為殿堂,居高臨下,氣勢宏偉。
大悲殿為重檐歇山式,屋面渾健雄大,檐角反翹如大鵬展翅,厚重而碩健。正脊兩端加飾鴟吻,鴟尾捲曲相對。殿堂為5間,中間的立柱剛健雄壯,磅礴大氣,具有明顯的唐代建築風格。
殿內供奉的是觀音菩薩像,高8.8米,端坐在蓮花寶座之上,面容慈祥端莊,擁有至高的法力,能夠「觀」到芸芸眾生的訴苦之音,解救眾生於苦海之中。
萬佛寶塔在觀音寺右側,坐西朝東,規模宏大,塔基佔地面積可以達1600多平方米,整座建築共有13層,連同塔剎通高為78米。
萬佛寶塔的底層為大廳,建築面積有1700多平方米,中間供奉千手觀音,木雕金妝,恬靜庄嚴,熙怡慈悲。
千手觀音全稱「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又稱「千眼千臂觀世音菩薩」,是佛教六大觀音之一。佛教認為,眾生的苦難和煩惱有多種多樣,需求和願望也不盡相同,因此,就應該有眾多的無邊法力和智慧去度濟眾生。
觀世音菩薩為利益一切眾生,變現出如意寶珠、葡萄手、甘露手、白佛手、楊柳枝手等千手千眼。無論眾生是想渴求財富,還是想消災免病,千手觀音都能大發慈悲,解除諸般苦難,廣施百般利樂。
佛教中認為,只要虔誠地信奉千手觀音,就有息災、增益、敬愛和降伏等好處。
在大廳門前還矗立著一對高約4米輝綠岩大石獅,石獅威風凜凜,英氣勃勃,栩栩如生。
萬佛塔的第二層和第三層為念佛堂,面看起來是二層,實際為一層,有600多平方米。上方四周有48幅玻璃彩畫,為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力圖」。左右兩側均為大陽台,四隅各建一座重檐歇山頂小殿。
四層為延壽堂,布滿供奉牌位的龕櫥。龕櫥質地為花梨木,雕飾花紋圖案,十分精細。第四層的頂為平座,四周有欄桿圍繞,欄版剔地浮雕有40幅花鳥圖畫,鋪錦列綉,生動傳神。
中央建塔,為八角九層。塔身由外壁、迴廊和塔心三部分組成,翹檐復宇,迴廊縈繞,樓梯位於塔心室內,旋轉上升。
每層的外壁有欄版,青石影雕有各種蓮花圖案。翹脊斗拱雕飾妙音鳥,八角九層共72尊,各持琵琶、箜篌、笛子、如意、鍾、鈴、引磬等樂器、道具、法器等,仙琚飄拂,神態各異。
妙音鳥左右吊筒,塔轉角倚柱雀替,雕飾滿眼,錯彩鏤金,絢爛耀目。
塔蓋形如金鍾罩,杏黃色琉璃瓦屋面,八角攢尖,造型優美。塔剎高15米,由覆缽、露盤、相輪和仰月寶珠組成。
相輪13圈,為中間大兩頭小的橄欖形,象徵「十三天」。相輪之上有月盤、日盤和寶珠,雋美別致,寓意深刻。
寶塔一共供奉佛菩薩11111尊,每層平均有佛1000餘尊,以供不同信眾的瞻仰和禮拜,故稱「萬佛寶塔」。萬佛寶塔恢偉瑰麗,挺拔俊秀,屹立在仙岳山麓,被譽稱為「廈門佛教第一塔」。
五觀堂、香積廚在萬佛寶塔的右側。五觀堂為兩層,建築面積為1000多平方米,香積廚為三層,400多平方米,屋蓋均為盝頂,雋永大氣。
觀音寺建築群以紅牆黃瓦為基調,富麗堂皇,巍峨壯觀,成為廈門第三大佛教寺院。
觀音寺常年堅持每星期六舉行一次念佛法會,每月農歷十九舉行大悲法會,每年農歷正月和六月各舉辦一次萬佛法會。善男信女長年不斷,香火異常繁盛。
廈門觀音寺大悲殿
廈門觀音寺觀音像
J. 廈門文化特色
廈門文化特色是: 閩南文化 。廈門是閩南文化的中心點,閩南文化的根基是閩南話,如歌仔戲、漆線雕都是閩南文化的代表;廈門閩南文化還有功夫茶、南普陀佛學、飲食文化等;其油畫工藝品、集美學村等也是典型閩南文化。
廈門
廈門通行閩南方言,是閩南地區的主要城市,與漳州、泉州並稱廈漳泉閩南金三角經濟區。
通行語言
地方上使用閩南方言之廈門話,閩南方言是全國八大方言之一,是一種超地區、超省界的漢語方言。它主要通行於閩南地區、粵東的潮汕地區和台灣省的部分地區,海南省和廣東的雷州半島一些地區以及浙江、江西、廣西、江蘇和福建的中部及東北部地區,也有講閩南方言的「福佬話」(屬閩南語「閩台片」)互通。
民俗文化
中秋博餅,閩南地區特有的餅文化外延的一種民俗活動。是在中秋節時用於娛樂的一種游戲,用六粒骰子投擲結果組合來決定參與者的獎品。傳統的獎品為大小不同的月餅,專有名為會餅,相傳這種游戲可以預測人未來一年內的運氣。
宗教信仰
廈門的宗教有佛教、基督教、天主教和伊斯蘭教,以佛教為主。閩南古剎南普陀寺、閩南佛學院在海內外負盛名;基督教新街禮拜堂被稱為「中華第一聖堂」;天主教廈門教區設於鼓浪嶼,是閩南天主教對外交往的中心。
文化遺產
廈門市入選國務院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名錄的有歌仔戲、答嘴鼓、漆線雕、童謠(閩南童謠)、講古、民間信俗(保生大帝信俗)、中秋博餅、民間信俗(閩台送王船)、抬閣(海滄蜈蚣閣)、閩南傳統民居營造技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