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求 優美語段+賞析+作者出處 各300字以上
優美語段:整本的《罪與罰》(以下是部分語段的摘錄) 我只想證明一件事,就是,那時魔鬼引誘我,後來又告訴我,說我沒有權利走那條路,因為我不過是個虱子,和所有其餘的人一樣。 卡捷琳娜·伊萬諾芙娜一動不動地站在那裡,彷彿五雷轟頂,一下子呆住了。她不能理解,彼得·彼特羅維奇怎麼能否認曾經受過她爸爸的款待。既然她臆造了這種款待,自己對此已經深信不疑。彼得·彼特羅維奇那種打官腔似的、冷冰冰的、甚至充滿輕蔑意味的威脅語氣也使她大為震驚。然而他一出現,不知怎的大家都漸漸安靜下來了。此外,這個「精明能幹、神情嚴肅」的人與這兒的這伙人實在太不協調,他們之間的差別實在太顯著了,不僅如此,而且可以看出,他到這里來是有什麼很重要的事情,大概是有什麼很不尋常的原因才使他來到這伙人中間,可見馬上就會發生什麼事情,一定會出事。站在索尼婭身旁的拉斯科利尼科夫走開了,讓他過去;彼得·彼特羅維奇好像根本沒看到他。過了一會兒,列別賈特尼科夫也在門口出現了;他沒進屋裡來,不過也懷著某種特殊的好奇心,幾悔漏乎是帶著驚訝的神情站到門口;他在留心傾聽,不過好像好久都弄不明白,這是怎麼回事。 「對不起,我也許打斷了大家的談話,不過我的事情相當重要,」彼得·彼特羅維奇說,似乎這話是對大家,而不是特別對某一羨扒個人說的,「大家都在這兒,對此我甚至感到高興。阿瑪莉婭·伊萬諾芙娜,我極誠懇地懇求您,以房東的身份,注意聽著我和索菲婭·伊萬諾芙娜下面的談話。索菲婭·伊萬諾芙娜,」他直接對異常驚訝、而且事先就已經感到害怕的索尼婭接著說,「在我的朋友安德烈·謝苗諾維奇·列別賈特尼科夫屋裡,剛才您來過以後,我的一張一百盧布的鈔票從我的桌子上不翼而飛了。如果您不論以任何方式知道它現在在什麼地方,並且告訴我們,那麼我以人格擔保,並請大家作證,這件事情就算了結了。不然的話,我將不得不採取十分嚴厲的措施,到那時……就只能怨您自己了!」 屋裡鴉雀無聲,一片寂靜。就連正在哭著的孩子們也住了聲。索尼婭站在那裡,臉色白得像死人一樣,看著盧任,什麼也不能回答。她似乎還沒聽懂。幾秒鍾過去了。 「嗯,那麼怎麼樣?」盧任凝神注視著她,問。 「我不知道……我什麼也不知道……」最後索尼婭用微弱的聲音說。 「不知道?您不知道?」盧任追問,又沉默了幾秒種。「您想想看,小姐,」他嚴厲地說,不過好像仍然是勸說的口吻,「好好考慮考慮,我同意再給您一些考慮的時間。您要明白,如果我不是這樣深信不疑,當然,憑我的經驗,我決不會冒險這樣直截了當地歸罪於您;因為像這樣直截了當公開指控別人,然而是誣告,或者甚至只不過是弄錯了,在某種意義上,我是要負責的。這一點我是知道的。因為需要,今天早上我把幾張五厘債券兌換成現款,票面總額是三千盧布。這筆帳已經記在了我的皮夾子里。回家以後,--安德烈·謝苗諾維奇可以作證--我開始數錢,點出兩千三百盧布,放進皮夾子里,又把皮夾子裝到了常禮服側面的口袋裡。桌子上還剩下大約五百盧布現鈔,其中有三張票面是一百盧布的。就在這時候,您來了(是我請您來的)--後來您在我那兒的這段時間里,一直很窘,談話中間,您甚至曾三次站起來,不知為什麼急於要走,盡管我們的談話還沒結束。對這一切安德烈·謝苗諾維奇都可以作證。小姐,您自己大概也不會否認,不能不說,我通過安德烈·謝苗諾維奇把您請去,唯一目的是為了和您談談您的親屬卡捷琳娜·伊萬諾芙娜孤苦伶仃、無依無靠的處境(我不能來她這里參加酬客宴),而且商量一下,看能不能做點兒什麼對她有益的事情,譬如募捐、抽彩或者其他這一類的事情。您向我道謝,甚至落淚了(我把這些情況原原本本都說出來,第一,是為了提醒您,第二,是為了讓您明白,就連最小的細節我也沒有忘記)。隨後我從桌子上拿了一張十盧布的鈔票,以我個人的名義送給了您,作為對您親屬的第一次幫助。這一切安德烈·謝苗諾維奇都看見了。隨後我把您送到了房門口,您一直還是那麼窘,--在這以後,就只剩下了我和安德烈·謝苗諾維奇兩個人,我和他談了大約十來分鍾,安德烈·謝苗諾維奇出去了,我又轉身回到放著鈔票的桌子跟前,想把錢點一點,照我早先打算的那樣,把它們碧派爛另外放著。使我大吃一驚的是,其中一張一百盧布的票子不見了。請您想想看:無論如何,對安德烈·謝苗諾維奇我是決不能懷疑的;就連作這樣的猜測,我也感到可恥。我數錯了,這也不可能;因為在您來以前一分鍾,我點完以後,發覺總數是正確的。您自己也應該同意,我回想起您的窘態,回想起您急於要走,回想起您有一會兒曾經把雙手都放在桌子上;而且考慮到您的社會地位,以及與這種地位有連帶關系的習慣,我,可以說是驚恐地,甚至是違反自己的意志,不得不對您產生懷疑,--當然,這懷疑是無情的,不過也是公正的!我要補充一句,再說一遍,盡管我對此深信不疑,可是我也明白,我現在提出的指控,對我來說還是有某種冒險成分。不過。您可以看得出來,我不會就此罷休;我要追查到底,把事情弄個水落石出,而且我要告訴您,這是為了什麼:小姐,唯一的原因就是您忘恩負義!怎麼?我請您去,是為了您那位極端貧困的親屬的利益,我向您表示,願意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周濟您十個盧布,您卻立刻以這樣的行為來報答我!不,這太不像話了!必須給予教訓。請您好好考慮考慮;而且,作為您真正的朋友,我請求您(因為在目前您不可能有更好的朋友了),好好想想吧! 不然的話,我可是鐵面無情的!嗯,怎麼樣?」 「我什麼也沒拿您的,」索尼婭恐懼地低聲說,「您給了我十個盧布,這就是的,您拿回去吧。」索尼婭從口袋裡掏出一塊小手帕,找到上面打的那個結,把它解開,取出那張十盧布的鈔票,遞給盧任。 「另外那一百盧布,您卻不承認嗎?」他責備地堅持說,沒有收下這張鈔票。 索尼婭朝四下里望瞭望。大家都在瞅著她,他們的臉都那麼可怕,那麼嚴厲,帶著嘲諷和憎恨的神情。她朝拉斯科利尼科夫看了一眼,……他站在牆邊,雙手交叉,抱在胸前,目光炯炯,正在看著她。 「噢,上帝啊!」索尼婭突然喊了一聲。(第五章第三節) 賞析:《罪與罰》賞析 2011-11-11 18:20 來源:高中作文 作者:佚名 這部充滿著感人色彩的小說刻畫一個個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小說描寫分困交迫的大學生拉斯柯尼科夫,因痛恨放高利貸的老闆娘的盤剝,憤而行凶,卻自認為是伸張正義。然而良心的譴責,使其飽受心靈的煎熬,最終在朋友、家人和警官的幫助下,投案自首。 陀思妥耶夫斯基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這部小說的作者,他於1821年出生在莫斯科一個醫生家庭,一聲充滿傳奇,是一名激進的農奴解放運動的支持者。28歲時因參與農奴解放運動被沙皇判絞刑,臨刑前一刻鍾被改判到西伯利亞服刑。出獄後,他重返文壇繼續寫作,被人們公認為時與托爾斯泰,屠格涅夫並駕齊驅的俄國文學巨匠。正是陀思妥耶夫斯基有著和主人公相似的經歷,才寫出了如此感人至深。 大學生拉斯柯尼科夫 大學生拉斯柯尼科夫就是這部小說的主人公,也是作者刻畫最細致最成功的人物形象。拉斯柯尼科夫是一名善良窮苦的大學生。在他窮困潦倒的時候,他好不容易弄來的一點錢,當他得知窮苦的人因沒有錢而痛不欲生時,他毫不猶豫地將自己的錢悄無聲息地放在了窮人家的窗檯上。他救助窮困的索妮婭一家,不息一切為妹妹,母親著想。我們不禁要問如此善良的拉斯柯尼科夫為何要殺人呢。原來他經常受到伊萬諾夫老闆娘的盤剝,而被害的人不僅有拉斯柯尼科夫,還有許許多多窮苦的人們,他在痛恨老闆娘之餘,聽到了人人都在罵她,於是他就萌發出了,「大家都正在盼望著一個高尚的人伸張正義,一個勇敢的人去殺死著個放高利貸的老太婆。」的念頭。在除惡以後,他錯就錯在有把無意中看到這一切的老闆娘的妹妹殺掉。但這個故事情節,讓我們讀者感受到一個有血有肉的人真是的心裡反映。殺人以後,拉斯柯尼科夫飽受了心裡的折磨,他生重病,精神崩潰,甚至是失魂落魄,惡夢連連。幸好他遇到了善良的警察官,讓他有了自首的機會;改變他一生的女孩索妮婭,給了他無限的愛;愛他,鼓勵他的妹妹,讓他自首。作者對拉斯柯尼科夫的刻畫,正是在告訴我們,人世間需要愛,人世間充滿愛,愛能感化一切,愛會拯救一切。也證明一個不變的真理:「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一個善良的人,老天爺會給他一個改正錯誤的機會的。 索妮婭 索妮婭這個形象並不是一開始就展現在讀者面前的。拉斯柯尼科夫在無意中認識了索妮婭的父親,並一直幫助他們一家。索妮婭的父親在一場車禍中不幸喪生,由此主人公也就認識了索妮婭。索妮婭是個善良大方,純朴溫柔的女孩,由於家境很窮,她被服裝店的老班刁難,失了業,為了家中的三個弟妹,找不到工作的父親和身患肺病的母親。她無奈之下做了妓女。索妮婭為了家庭受盡了屈辱,可街坊鄰居們不理解她。人們說她玷污了大家的名聲,非要把她趕走,她只好一個人生活。索妮婭遇到拉斯柯尼科夫,發現他是個不錯的人,兩人一見鍾情。在拉斯柯尼科夫落魄的時候,是索妮婭給了他幫助和安慰,最後也是在拉斯柯尼科夫面對生死兩難的時候,鼓勵他去自首,並且在拉斯柯尼科夫被判8年流刑後,毅然陪著他。這時一場曲折、堅固的愛情,經住了一切考驗。我們相信8年以後,拉斯柯尼科夫和索妮婭熱切盼望嶄新的生活會真正到來! 杜妮婭和拉祖米欣 除了拉斯柯尼科夫和索妮婭,還有杜妮婭和拉祖米欣這一對,也是有情人中程眷屬。他們同樣經歷了痛苦和磨難。拉祖米欣是一個善良的窮小子,他在小說中一隻幫助和關心拉斯柯尼科夫,在拉斯柯尼科夫生病發高燒起其間,也是拉祖米欣夜以繼日地幫助他。杜妮婭是個美麗的姑娘,是拉斯柯尼科夫的妹妹,她被幾個無賴追求,但仍然不變自己的愛情觀,最後和拉祖米欣走到了一起。這對愛人完美的愛情結局,證明了真愛的珍貴。 作家出處: 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1881) 俄國19世紀俄國最偉大的小說家之一,他的創作具有極其復雜、矛盾的性質。 陀思妥耶夫斯基生於醫生家庭,自幼喜愛文學。遵父願入大學學工程,但畢業後不久即棄工從文。在法國資產階級革命思潮影響下,他醉心於空想社會主義,參加了彼得堡進步知識分子組織的彼得拉舍夫斯基小組的革命活動,與涅克拉索夫、別林斯基過往甚密。 1846年發表處女作《窮人》,繼承並發展了普希金《驛站長》和果戈里《外套》寫「小人物」的傳統,對他們在物質、精神上備受欺凌、含垢忍辱的悲慘遭遇表示深切同情。喚醒他們抗議這個不合理的社會制度。 《雙重人格》(1846)、《女房東》(1847)、《白晝》(1848)和《脆弱的心》(1848)等幾個中篇小說使陀思妥耶夫斯基與別林斯基分歧日益加劇,乃至關系破裂。後者認為上述小說流露出神秘色彩、病態心理以及為瘋狂而寫瘋狂的傾向,「幻想情調」使小說脫離了當時的進步文學。 1849~1859年陀思妥耶夫斯基因參加革命活動被沙皇政府逮捕並流放西伯利亞。十年苦役、長期脫離進步的社會力量,使他思想中沮喪和悲觀成分加強,從早年的空想社會主義滑到「性惡論」,形成了一套以唯心主義和宗教反對唯物主義和無神論,以溫順妥協反對向專制制度進行革命斗爭的矛盾世界觀。 他流放回來後創作重點逐漸轉向心理悲劇。長篇小說《被侮辱與被損害的》(1861)繼承了「小人物」的主題。《窮人》里偶爾還能發出抗議的善良的人,已成了聽任命運擺布的馴良的人;人道主義為宗教的感傷主義所代替。《死屋手記》(1861~1862)記載了作者對苦役生活的切身感受,小說描寫了苦役犯的優秀道德品質,控訴了苦役制對犯人肉體的、精神的慘無人道的摧殘,無情揭露了沙皇俄國的黑暗統治。 《罪與罰》(1866)是一部使作者獲得世界聲譽的重要作品。 《白痴》(1868)發展了「被侮辱與被損害的」主題,女主人公娜斯塔西亞強烈的叛逆性和作為正面人物的梅什金公爵的善良與純潔,使小說透出光明的色調。但一些用以攻擊革命者的「虛無主義者」形象,削弱了小說的揭露力量。 在《群魔》(1871~1872)中已沒有被侮辱與損害者的形象,而只有對革命者的攻擊了。 最後一部作品《卡拉馬佐夫兄弟》(1880)是作者哲學思考的總結。作者以巨大的藝術力量描寫了無恥、卑鄙的卡拉馬佐夫家族的墮落崩潰。對顛沛流離、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的人們表示深厚同情,但也流露出消極的一面,例如認為只有皈依宗教才能保全道德的價值,只有寬恕和仁慈才能拯救人類社會等說教。 陀思妥耶夫斯基擅長心理剖析,尤其是揭示內心分裂。他對人類肉體與精神痛苦的震撼人心的描寫是其他作家難以企及的。他的小說戲劇性強,情節發展快,接踵而至的災難性事件往往伴隨著復雜激烈的心理斗爭和痛苦的精神危機,以此揭露資產階級關系的紛繁復雜。矛盾重重和深刻的悲劇性。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善惡矛盾性格組合、深層心理活動描寫都對後世作家產生深刻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