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廈門資訊 » 豆角在廈門叫什麼
擴展閱讀
天津奧萊城怎麼樣 2025-05-24 16:37:22
杭州商住房有什麼弊端 2025-05-24 16:34:01

豆角在廈門叫什麼

發布時間: 2023-05-29 02:46:36

『壹』 豆角學名叫什麼

回答
豆角的學名叫豇豆,別稱長角豆、帶豆等。豆角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胡蘿卜素等營養元素,其營養價值高,口感好,是我國北方廣泛昌虧租栽培的大眾化蔬菜之耐兆一,其普及程度在各類蔬菜中空局名列前茅。

『貳』 豆角是什麼東西

豆角(Vigna unguiculata) ,又叫做豇豆茄穗,是夏天盛產的顫沒卜蔬菜。屬豇豆種中能形成長察蘆形豆莢的栽培種,一年生纏繞草本植物。

『叄』 在廈門旅遊,看到很多這種開著紅色的花,長了很多很大的像豆角的樹,想問問這是皂角樹嗎

鳳凰木

鳳凰木(Delonix regia),取名於「葉如飛凰之羽,花若丹鳳之冠」,別名金鳳花、紅花楹樹、火樹、洋楹等。鳳凰木因鮮紅或橙色的花朵配合鮮綠色的羽狀復葉,被譽為世上最色彩鮮艷的樹木之一。鳳凰木是非洲馬達加斯加共和國的國樹、中國廣東汕頭市的市花、福建廈門市、四川攀枝花市的市樹,台灣則於1897年引入,台南市更將其訂為市花,以與「凰鳳城」之別名相稱。鳳凰木植株高大,可達20公尺以上,由於樹冠橫展而下垂,濃密闊大而招風,在熱帶地區擔任遮蔭樹的角色。鳳凰木性喜高溫、多日的環境,必須在陽光充足處方能繁茂生長。鳳凰木分布於中國南部及西南部、原產地馬達加斯加及世界各熱帶地方,現已由人工引種栽培,被廣泛栽種為觀賞樹。[1]

中文名鳳凰木界

植物界

雙子葉植物綱 Dicotyledoneae

豆科 Leguminosae

鳳凰木

亞目

薔薇亞目 Rosineae

族雲實族 Trib. Caesalpinieae拉丁學名

Delonix regia (Boj.) Raf.

被子植物門 Angiospermae

薔薇目 Rosales

屬鳳凰木屬 Delonix亞綱原始花被亞綱 Archichlamydeae亞科雲實亞科 Caesalpinioideae別稱紅花楹樹、鳳凰樹、火樹、紅花楹、影樹、金鳳

『肆』 豆角在你家鄉或現在所在地的俗名叫什麼有什麼吃法有哪些回憶

說到豆角,我可有發言權了,從小就和豆角打交道,現在自家的園子里還種了不少豆角都吃不完。豆角是我們那裡常種的蔬菜之一,這個時候是正當吃的季節。因為地域的不同,對豆角的叫法也大有不同,在我的家鄉我們都叫豆角(jue)子,豆字的讀法是四聲,角(jue)子的讀法全都是平聲,其實我們這里不只是豆角,是這個讀法,就連平常見到的長扁豆,或者是芸豆,都是這個叫法,這種叫法普遍是在農村的老人嘴裡聽到,像是比較年輕的朋友,這些蔬菜還都是區分開來叫的。

喜歡吃豆角的怎樣做都好吃,但是不喜歡吃豆空滾角的無論做成什麼樣,他都不喜歡吃,就像我姐,從小到大就不吃豆角,她總說豆角有一股她很討厭的味道,所以每次和家人吃飯的時候,如果做了豆角的食物,總會給她另外做一份飯菜。你家裡是不是也有這樣一位?

『伍』 什麼是豇豆

1 豇豆(學名 Vigna unguiculata),俗稱角豆、姜豆、帶豆、掛豆角。豇豆分為長豇豆和飯豇兩種,屬豆科植物。豇豆屬豆科一年生植物。莖有矮性、半蔓性和蔓性三種。南方栽培以蔓性為主,矮性次之。蝶形花科一年生纏繞草本植物,小葉3,頂生小葉菱狀卵形,長5~13厘米,寬4~7厘米,頂端急尖,基部近圓形或寬悔轎楔形,兩面無毛,側生小葉斜卵形;托葉卵形,長約1厘米,著生處下延成一短距。萼鍾狀,無毛;花冠淡紫色,長約2厘米,花柱上部裡面有淡黃色須毛。莢果線形,下垂,長可達40厘米。花果期6~9月。
形態特徵

豇豆製作(23張)
一年生纏繞、草質藤本或近直立草本,有時頂端纏繞狀。莖近無毛。羽狀復葉具3小葉;托葉披針形,長約1厘米,著生處下延成一短距,有線紋;小葉卵狀菱形,長5-15厘米,寬4-6厘米,先端急尖,邊全緣或近全緣,有時淡紫色,無毛。總狀花序腋生,具長梗;花2-6朵聚生於花序的頂端,花梗間常有肉質密腺;花萼淺綠色,鍾狀,長6-10毫米,裂齒披針形;花冠黃白色而略帶青紫,長約2厘米,各瓣均具瓣柄,旗瓣扁圓形,寬約2厘米,頂端微凹,基部稍有耳,翼瓣略呈三角形,龍骨瓣稍彎;子房線形,被毛。莢果下垂,直立或斜展,線形,長7.5-70(90)厘米,寬6-10毫米,稍肉質而膨脹或堅實,有種子多顆;種子長橢圓形或圓柱形或稍腎形,長6-12毫米,黃白色、暗紅色或其他顏色。花期5-8月。[1]
葉為三出復葉,自葉腋抽生20~25cm長的花梗,先端著生2~4對花,白、紅、淡紫色或黃色,一般只結兩莢,莢果細長,因品種而異,長約30~70cm,色澤有深綠、淡綠、紅紫或赤斑等。
每莢含種子16~22粒,腎臟形,有紅、黑、紅褐、紅白和黑白雙色籽等,根系發達,根上生有粉紅色根瘤。[2]
植物形態
中國植物圖像庫(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提供並參與編輯

2生長習性編輯

生長的豇豆
豇豆要求高溫,耐熱性強,生長適溫為20~25℃,在夏季35℃以上高溫仍能正常結莢,也不落花,但不耐霜凍,在10℃以下較長時間低溫,生長受抑制。豇豆屬於短日照作物,但作為蔬菜栽培的長豇豆多屬於中光性,對日照要求不甚嚴格,如紅嘴燕、之豇28-2等品種,南方春、夏、秋季均可栽培。豇豆對土壤適應性廣,只要排水良好,土質疏鬆的田塊均可栽植,豆莢柔嫩,結莢期要求肥水充足。
豇豆是攀援植物,所以在幼苗長到30cm以上時需要及時搭建高度約2米的架子, 材料通常選用蘆葦、細竹竿、細木條等,其頂部枝頭具有纏繞攀爬習性,會自行向上攀爬。

3主要品種編輯
豇豆依莖的生長習性可分為蔓生型和矮生型。
蔓生型
蔓生型主蔓側蔓均為無限生長,主蔓高達3~5m,具左旋性,栽培時需設支架。葉腋間可抽生側枝和花序,陸續開花結莢,生長期長,產量高。
莖蔓生長旺盛,長達4~5m以上,栽培時需設支架。豆莢長30~90cm以上,莢壁纖維少,種子部位較膨脹而質柔嫩,專作蔬菜栽培,宜於煮食或加工用,優良品種很多。正在生長期的長豇豆,為掛花,未結實。如早熟品種有紅嘴燕、之豇28-2、四川五葉子、重慶二巴豇,廣州鐵線青、龍眼七葉子、貴州青線豇;中熟品種有四川白胖豆、武漢白鱔魚骨、廣州大葉青;晚熟種有四川白露豇、廣州金山豆、浙江512.貴州胖子豇、江西、廣州八月豇、利農高優4號、之豇14、28-2豇豆和之豇特長80等。

長豇豆詳解圖[1]
紅嘴燕蔓性,以主蔓結莢為主,初花著生於第4~5節,結莢多,嫩莢白綠色、末端紫紅色,莢長55cm左右,品質中等,種子黑色,畝產1250kg左右。
蔓性:主蔓結莢,第一花序著生於第4~5節,第7節後節節有花序。嫩莢淡綠色,結莢多,早熟高產,品質佳,莢輪扒長65~75cm,耐熱性強,適應性廣,抗蚜蟲、花葉病毒病性強,種子紅紫色,春、夏、秋季均可栽臘前昌培,畝產1750~2000kg以上。已成為全國主栽品種之一。
鐵線青蔓性,分枝2~3條,主蔓自第5~6節開始著花,嫩莢深綠色,長45~50cm,末端紅色,種子淺紅色,耐寒性強,品質佳。上旬播種,8~9月陸續採收,品質佳。
鱔魚骨蔓性,分枝性弱,第一花序著生第4~5節,莢長45~66cm,每莢含種子16~22粒,種子土紅色,稍晚熟,不耐旱,耐澇、莢肉厚,脆嫩,不易老化,品質佳。畝產1250kg左右。
矮性型
矮生型主莖4~8節後以花芽封頂,莖直立,植株矮小,株高40~50cm,分枝較多。生長期短,成熟早,收獲期短而集中,產量較低。
株高40~50cm,莢長30~50cm,鮮莢嫩,成熟堅硬,扁圓形。種子部位膨脹不明顯,鮮莢做菜或種粒代糧。如南昌揚子洲黑子和紅子,上海、南京盤香豇,廈門矮豇豆,武漢五月鮮,安徽月月紅等。
盤香豇植株矮生,分枝多,莢長20~26cm,淡綠帶紫色,捲曲如盤香狀,6月下旬播種,9月中旬至10月中旬收嫩莢、品質佳、產量低。
莢長20~25cm,青白色,結莢多每莢含種子12粒左右,種皮淡紅色,極早熟,宜做泡漬,3月下旬至7月可陸續播種,5~10月上市。

4地理分布編輯

豇豆(14張)
原產於印度和緬甸,主要分布於熱帶、亞熱帶和溫帶地區。
中國各地常見栽培。全球熱帶、亞熱帶地區廣泛栽培。

5栽培技術編輯
育苗
豇豆易出芽,一般不需要浸種催芽,育苗的苗床底土宜緊實,以鋪6cm厚壤土最好,以防止主根深入土內,多發須根,移苗時根群損傷大。所以當苗有一對真葉時即可帶土移栽,不宜大苗移植。有條件的可用營養缽或穴盤育苗,每缽兩苗或三苗。
定植
斷霜後定植,苗齡20~25天,定植田要多施腐熟的有機肥,每畝3000~5000kg,過磷酸鈣25~30kg,草木灰50~100kg或硫酸鉀10~20kg,定植密度行距66cm,穴距10~20cm,每畝3000~3500穴,每穴雙株或三株(育苗時即可採用兩、三株的育苗方式,方便以後定植)。定植後澆緩苗水,深中耕蹲苗5~8天,促進根系發達。
直播
斷霜後露地播種,蔓生性品種密度為行距66~70cm,株距20~25cm,每穴4~5粒,留苗2~3株,矮生品種行距50~60cm,株距25~30cm。播後用腳踏實使土和種子充分接觸,吸足水分以利出芽,有70%芽頂土時,輕澆水1次,保證出齊苗。澆水後及時深中耕保墒、增溫蹲苗,促使根系生長。
田間管理基本方法
查苗補苗:當第一對初生葉出現時,就應到田間逐畦查苗補苗。補栽的苗最好用紙缽於溫室大棚內提早3~4天播種育好苗。若育苗移栽,則應在緩苗後進行補苗。
中耕鬆土:直播時苗出齊或定植緩苗後每隔7~10天進行一次中耕,鬆土保墒,蹲苗促根,伸蔓後停止中耕。
澆水追肥:豇豆前期不宜多施肥,以防止肥水過多而引起徒長。一般在活棵後澆一次糞水。現蕾開花和始收後則要加強肥水供應,一般追肥2~3次,每次每畝施人畜糞尿750~1000kg。如因多雨不能澆糞時,可在行距中間穴施尿素5~10kg。秋季栽培的則一促到底。
插架引蔓、整枝打杈:植株吐藤時,就要插架。用人字形架或X字形架。架高2~2.5m,距植株基部10~15cm,每穴插一根,深15~20cm,每兩架相交,從中上部4/5的交叉處放上橫先竿並扎緊。豇豆引蔓上架一般在晴天中午或下午進行,不要在露水未乾或雨進行,避免蔓葉折斷。引蔓要按反時針方向進行。
整枝方法
基部抹芽,主蔓經一花序以下各節位的側芽一律抹掉,促進開花。
主蔓中上部各葉腋中花芽旁混生葉芽時,應及時葉芽抽生側枝打去。
打頂類,當主蔓長2米以上時打頂,以便控制生長,促副花芽的形成,同時也利於採收。
肥水管理
豇豆忌連作,在施足基肥的基礎上,幼苗期需肥量少,要控制肥水,尤其注意氮肥的施用,以免莖葉徒長,分枝增加,開花結莢節位升高,花序數減少,形成中下部空蔓不給莢。盛花結莢期需肥水多,必須重施結莢肥,促使開花結莢增多,並防止早衰,提高產量。以春豇豆為例:齊苗及抽蔓期追施10~20%人糞水1~2次;當植株進入初花期,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同時並進,結果數增多,每畝重施人糞1500~2000kg,促使多開花結莢;採收期間,每隔4~5天施入糞水一次,共3~4次。豇豆耐旱,南方春季雨水較多,不必灌水,而夏秋兩季屬高溫乾旱,應注意施肥灌水,以減少落花落莢,並防止蔓葉生長早衰,以延長結果提高產量。
病蟲害防治
蚜蟲主要在苗期危害,並能傳布豇豆花葉病毒病,用40%樂果每7~10天噴一次。豆野螟一般於7~8月間(夏秋豇豆)大量發生,危害豆莢。花期用敵敵畏800倍每6~10天噴一次,南方夏秋季雨水多時,常會引起豇豆煤霉病危害。發生初期,可用50%多菌靈1000倍液或50%托布津1000倍液噴2~3次即可防治,而豇豆銹病可用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65%代森鋅500倍液。每隔7~10天噴一次,共2~3次。
陽台種植
育苗
[2] 根系再生力弱,多用直播的方法。發芽適溫25~30℃,播種時氣溫應在20℃以上。 ①播種前盆土應澆透水,每穴3~4粒種子,覆土約2~3cm。 ②發芽後間去病弱苗,每穴留2~3株;3~4片真葉時再間苗1次,每穴留1~2株。 若需移栽,發芽後3~4周,長出2片真葉且第1片復葉展開時即可定植,然後澆透水,成活後進入正常管理。
日常管理
5~6片真葉時應設立支架。初期應按逆時針方向將蔓牽引上架並用繩子固定,一般在晴天中午或下午進行;後期纏繞能力很強,無須人工協助。
前期施肥宜少,定植成活後約1周時追施1次稀薄腐熟有機肥即可。現蕾至成攀j熟期,每7~10天施肥1次,注意增加磷鉀肥。鉀肥的比例,連續施肥2~3次。
喜溫暖,生長適溫20~30℃,15℃以下生長緩慢,5℃以下產生凍害,耐高溫,35℃時仍能開花和結莢,但品質不佳。較耐旱而不耐澇,前期應適當控水,當主蔓上約有一半花序開始結莢時,要充分澆水以保證土壤濕潤。
當主蔓長出第一個花序時,花序以下的側枝應全部摘除,花序以上的側枝要進行摘心,基部留2片葉子;當主蔓攀爬滿支架時打頂,以促使下部側枝萌發花芽。
花序總狀,有2~5對花,但常只結l對豆莢,往往第l對豆莢摘下後,第2對花芽才開始發育或結果;如果肥水充足、養護合宜,花序上的所有花朵都可結莢。
開花後7~10天,豆莢飽滿、種子稍顯露時即可採摘。摘時在距離基部約1厘米處折斷,注意不要碰傷其他花朵。
引用:http://ke..com/view/44943.htm?fr=aladdin

『陸』 廈門特色小吃有哪些呢你覺得哪個最好吃

廈門特色小吃有哪些呢?你覺得哪個最好吃?

1.廈門芋包最好吃,廈門芋包是老一輩廈門人過年的必備,就像北方人過年一定要吃餃子一樣。芋頭是用最好的檳榔芋頭,再裹上五花肉、鮮蝦、菱角、冬筍等配料做成的餡料,放入蒸籠蒸熟。這是一種受歡迎的當地小吃。搭配廈門甜辣醬和廈門沙茶醬,味道更佳。

5.廈門面線糊,掛面起源於泉州,是夏泉和台灣的一種地方小吃。它呈糊狀,由細面線和紅薯粉製成,可用於早餐和宵夜。泡油條是最經典的吃法。好吃,甜滑,有閩南地方風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