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廈門翔安機場建起來對周邊有什麼影響
廈門翔安國際機場,是繼廈門經濟特區設立之初期建起的廈門高崎國際機場之後,建起在廈門特區的第二個國際機場。這個國際機場是一個大型國際機場,客流量大,現代化程度高,且是由國家批准填海造成。
要問翔安國際機場建成後
對周邊有什麼重大影響?首先想到的,至少有這么幾條:
一是會大大促進廈門市由島內向島外四區,特別是向翔安區的發展。廈門全市六區共有靣積1700平方公里左右,廈門島內的思明區和湖裡區僅有230平方公里左右,而且島南多山。高崎機場建在島北,交通雖然方便,但嚴重影響了島內的建設和開發,不但開發面積受影響,島內市區建築的高度,密集度和安全度也受影響。原有的好幾個大的城中村,都不敢馬上拆遷開發。翔安機場的開建,不管將來高崎機場是改為修理飛機的機場,或改為城建開發區,對廈門島內的建設和居民生活的改善都是極為有利的。至於機場遠點,建了翔安海底隧道,翔安大橋和多路地鐵之後,最多是延長點車程而已。而翔安機場建成之後,不僅整個大嶝島,小嶝島和填海區都會成為開發區,翔安區全部變建成區,同安區,集美區和海滄區也都會有地鐵和公交通往翔安機場。廈門市政中心將移往翔安。這對徹底開發島外四區是非常有利的。可以預期,翔安機場的建成,將象香港啟德機場遷往島外一樣意義重大。
二是翔安大型國際機場的建成,將大大改善閩南廈,漳,泉金三角的交通狀況,對閩南都市群和海西都市群的大發展非常有利。
三是廈門本來就是經濟特區,計劃單列市,副省級城市和全國全省自由貿易示範區之一,又是中國東南部最大的深水良港,是海西城市群和台灣海峽兩岸城市群中的重要城市。廈門是多年連冠的全國文明城市,全國綠化城市,全國宜居城市和全國 旅遊 城市,廈門是全國影視拍攝和"金雞獎"頒獎城市,是海絲和陸絲銜接發展城市,是全國20個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華東僅青島和廈門二市)。廈門巳成功辦理鼓浪嶼文化申遺,並被評為國際二級城市和國際 旅遊 景點第二名。廈門還成功舉辦了金磚國家會晤城市,現在又被定為金磚國家發展實驗基地。
綜上所述,可以信心十足地預期,廈門翔安國際機場建成後,一定會對擴大廈門作為國際 旅遊 城市,國際綜合交通樞紐和金磚國家發展實驗基地的影響,發揮重大的作用!
沒啥影響,別指望翔安機場能帶動周邊的經濟,旅客下機後始終直接趕往島內,不會在翔安這個荒地過多停留。要說真的有影響的話,就只會讓老百姓更不方便,原本t4機場交通便利,至少相對於各個區來說地理位置更加均衡,你翔安機場處在什麼位置?怎麼不直接建到泉州去?我相信到時會有廈門島內直達翔安機場的地鐵,至於海滄,同安,集美的居民,就只能哭了
廈門翔安國際機場建設【圖 1】是繼民族英雄鄭成功400年前攻克台灣、帶領大漢
民族沖出第一島鏈【圖 2】,真正的控制馬六甲海峽到日本諸島海上戰略交通咽喉
圖 2. 廈門與澎湖列島互為犄角,扼制馬六甲海峽到日本諸島口才上戰略要沖咽喉。
命脈之後,在東亞、南亞地區,尤其是東南亞國家,展示其國際空中戰略位置重要性一次全新的機會【圖 3】和又一次偉大的壯舉。
圖 3. 廈門在東亞海空優越戰略地理位置。
必將加大、加快對台,對東南亞國家的輻射能力和吸引力【圖 4】。尤其是加快閩
圖 4. 明清以來,廈門與東亞、南亞國家緊密政治、經濟、文化聯系以及數千萬閩南、閩西、閩中華工"下南洋"路線路圖。
台人員頻繁交流和兩岸經濟、文化融合的速度。
須知80%台灣同胞原籍閩南【圖 5】,擁有語言、文化、習俗、宗族人文一致的五緣優勢。
圖 5 明清時代,閩南、潮汕、客家開發 台灣的路線路圖
昨天新華社剛剛公布廈門為全國20個國家立體交通樞紐城市【圖 6】,更是正式地
圖 6. 中國未來20個國際綜合交通樞紐.
確立廈門在國家經濟發展地位和我國東南沿海海【圖2、3、4】、陸【圖 7 昌廈高鐵、8 (烏)蘭廈大通道】、空【圖 3、4、8】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的戰略任務與目標;進一步優化大陸與台灣北、中、南部海空通道,加快祖國和平統一的步伐。
圖7. 昌廈高鐵示意圖
圖 8. (烏)蘭廈大通道.
與此同時,廈門翔安國際機場方便閩南金三角、閩中、閩西、贛南、粵東經濟、文化、交通整合與交流,乃至開辟多條直達大洋洲、中東、非洲、北美、南美、西歐國際航線。
更好地完成廈門市黨代會提出:到2035年把廈門市建成國家中心城市的 歷史 任務【圖 9】。
廈門翔安機場建成後對周邊有五大影響:
一是富了拆遷戶。翔安機場及周邊道路、基礎設施、配套設施建設大量佔用建設用地,根據有關規劃,今後幾年將涉及拆遷戶一萬六千餘戶,又將催生一批百萬、千萬中產階層。
二是撬動了翔安及周邊特別是西部、北部經濟的發展。要想富先修路,修機場更是讓本地經濟發展插上了騰飛的翅膀。地價上漲了,增加了政府土地收入。同時,將有利於翔安新區加快發展與空港有關的服務業和航空產業。
三是分流了高崎國際機場的客流,減少了島內的交通壓力。設計年旅客吞吐量7500萬人次,預計將分流高崎國際機場30-40%的客運量。
四是加大了廈門對周邊地市的虹吸效應。翔安機場的建設將使廈門買入「雙機場」俱樂部,進一步加強發展要素攻擊,加快經濟發展速度,對周邊的漳、泉、龍、金等區域人才、物資、資金產生巨大的吸引力。
五是亂了台灣當局的心境。翔安機場離金門只有4公里,飛機天天從他家門過,人家卻無可奈何,何其煩惱?
❷ 廈門市2017翔安區有發展前景嗎
翔安當然有發展前景。如果從長遠來看,翔安應該是廈門潛力最大的地方。
至於你所說的是2017年翔安的發展前景,這要根據你看問題的角度。
從交通方面來看,翔安機場18年建成問題不大。現在正在大規模進行投資建設。翔安的地鐵也已經開挖。第二東通道——翔安大橋也已經開始招標。值得指出的是,翔安的交通設施建設會比島內快非常多,因為很多地都是現成的,政府拆遷力度也很大。
從教育方面來看,廈門大學選擇翔安做校區,絕對有其道理。廈大的入駐,目前已經給翔安帶來了巨大的改變,隨著校區的進一步擴大以及廈大科技園、廈大醫院、廈大附中、附小、附幼等的建設,翔安區的教育會蓬勃發展。
從行政級別來看,廈門特區由於已經擴大至全市,結束了一市兩法的局面,翔安區的地位著重地突出了。因為島內用地已經非常緊張,所有大型的項目都必須往島外尤其是翔安走,因為只有翔安具有足夠大的承載力。
從經濟上來看,廈門要吸收全國的資源,必然需要往北走,不僅進一步提高原本就已經非常密切的泉廈合作,更是用巨大的發展空間來吸收全國人民對特區的投資熱情。千萬不要以為特區的概念已經過時,事實上,如果你去全國各地走一走,你會發現特區政策還是非常管用的。
❸ 廈門的經濟支柱是什麼
最重要的經濟支柱是工業,主要是湖裡區。
當時鄧掌大權的時候主要是因為湖裡的工業才成為經濟特區的。
全年著力重點培育的13條產業鏈共完成產值1786.14億元,其中有6條實現增長,計算機與通訊設備、平板顯示、 汽車 、農副產品與食品加工這4條產業鏈已超百億元,工程機械、現代照明和太陽能、輸配電及控制設備這3條產業鏈接近百億規模;電子、機械、化工三大支柱行業全年共完成產值2049.59億元,比上年下降7.2%,佔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的73.6%。
分享一篇文章:迷失的城市,中國負面城市典型——廈門, 旅遊 城市熱度下的理性
一、袖珍城市
廈門,小清新眼中的聖地。 廈門城市很小,但是名頭很大。 它是中華人民共和國15個副省級城市之一,五個計劃單列市之一,是中國最早實行對外開放政策的四個經濟特區之一,五個開發開放類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之一,再加上海西經濟區和福建自貿區,可以說廈門幾乎站在了每一個變革的風口之上,沒有錯過任何一次發展機遇。
可惜的是,現實中的廈門始終都長著一張袖珍的娃娃臉。 2015年廈門的GDP僅為3466億,在所有副省級城市及計劃單列市裡排名倒數第一。 即便是排名倒數第二的長春,深陷在東北經濟崩塌的坑裡,GDP也還有5530億呢,比廈門的經濟規模大了足足60%。福州被視為中國經濟最差的代表性省會,2015年的GDP也有5618億。在經濟體量問題上,廈門袖珍得恨不得可以被忽略不計。
經濟體量小,增速同樣很低。廈門2000年GDP為501億,2015年的GDP規模是2000年GDP規模的6.9倍,低於全國平均的7.6倍,僅略高於福建省平均的6.6倍。近年來,廈門的經濟增速越來越弱。2013年至2015年,廈門GDP的名義增長率分別為7.1%、8.4%、5.9%;全國為9.5%、11.9%、6.3%;福建為10.4%、10.6%、8.0%。這么對比來看,廈門的經濟增速顯著低於全國和福建全省,真是難看得要命。拿到了這個國家幾乎所有扶持政策的廈門,在經濟建設上交出了一份不及格的成績單,而且成績越來越差。這種成績,無疑給了迷信所謂的優惠政策能救城市的經濟磚家們一記響亮的耳光。現在我們的問題是:是什麼導致了廈門的現狀?廈門經濟在哪裡出了問題?
二、蕭條的產業
我們先來看看廈門的產業經濟數據。雖然外表看來是個小清新 旅遊 城市,但是 廈門其實算得上是一個工業城市 ,2015年廈門第二產業增加值為1509億,佔GDP的比值為43.5%,第三產業增加值1933億,佔比55.8%。第三產業並沒有取得明顯的優勢地位。當然了,2015年第二產業的比值較低,只不過是因為近5年來廈門的製造產業蕭條所致,往前看到2011年,第二產業增加值1304億,佔GDP的比值為51.4%,第三產業增加值1207億,佔比47.6%,工業還占據了優勢地位呢。
2015年廈門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5030億,相對於2011年的4464億,總增幅僅為12.7%,年均增幅只有可憐的3.1%,這恨不得還沒趕上通脹率。2015年的廈門工業企業利潤181億,較2014年的229億下滑21%。 2015年的企業虧損面24%, 比全國13%的平均水平高出差不多一倍。每四家廈門的製造企業,就有一家入不敷出。
工業產量數據也不容樂觀,2015年彩電下滑7%,PC下降19%,行動電話下滑55%,筆記本下降4%,軟飲料下降7%,要不是顯示屏模組等電子配件保持著一定程度的增長,整個廈門的產量數據可以說是一片狼藉。就連港口城市引以為傲的進出口數據,也已經連續兩年萎縮。2014年廈門外貿進出口總值下降了0.6%,2015年又下降了0.2%。最關鍵的是,作為對台經濟合作的窗口城市,廈門的 對台貿易額出現了大幅度下降 。2014年對台貿易額下降了13%,2015年又繼續下降了6%。我大中國人民與台灣人民罵架不斷的同時,相互之間的貿易紐帶關系也在逐步減弱。
廈門的支柱產業是電子和機械,以前還干過化工。細述起來包括通訊設備,交通設備,平板顯示, 汽車 汽配,食品加工,石油石化,工程機械,生物醫葯等等等等,看起來一應俱全,但是實際上, 在任何一個產業門類上,廈門都沒能形成規模化生產, 更像是看什麼熱門就摻和一把的節奏。
縱觀廈門產業發展史,90年代初台灣石化大王王永慶的「海滄計劃」流產;1994年自由港計劃無疾而終;引來柯達、戴爾、泰古飛機,卻突遭遠華案,城市發展被迫停滯,項目中止。直到07年,廈門的小清新市民用腳投票拒絕PX,並將整個城市的石化產業趕上絕路。產業資本一次又一次的帶著希望而來,然後失望而去。而廈門也就在一次又一次的站上發展的風口,然後又無奈的墜落。 拒絕產業進入的結果,就是拒絕了經濟增長。廈門經濟近年來喪失了增長性,其根本原因就在於此。
在廈門的各項統計數據中,最耀眼的就是稅收數據。2015年,在產業經濟日益蕭條,企業普遍虧損之際,廈門的政府收入竟然還實現了10%的增長。2 015年廈門政府 一般預算總收入(包含了上繳中央財政部分)1001億,占當年度GDP3466億的的比值高達29%, 比值排名幾乎是全國第一。我們現在都已經知道了,GDP大致就等於全 社會 所有經營主體的稅前利潤之和。這部分毛利的3成,都被廈門政府收走了,這種宏觀稅負水平真是讓人目瞪口呆。這個數據需要對比,才能讓大家明白有多麼荒謬。福建省會福州市政府2015年一般預算總收入(包含上繳省財政及中央財政部分)848億,只佔當年度5618億GDP的 15% 。泉州政府2015年一般預算總收入804億,占當年度6137億GDP的比值僅為 13% 。而全國的平均水平也只是22%罷了。廈門的經濟體量小得可憐,相對於福州和泉州的GDP規模來說簡直就是腰斬,但1001億的財政收入規模,竟然顯著超過了這兩個城市800來億的水平。 而這種全國排名第一的稅負水平,當然也是廈門的產業經濟始終發展不起來的另一個原因。
最後,說說房地產,廈門2015年商品房銷售均價16121元,在全國所有城市中高居第五名。這算是廈門政府有意引導的結果。在數據上,06年至2015年,廈門固定資產總投資額為11681億元,其中工業投資合計為2343億元,佔比20%;而房地產開發投資合計為4534億元,佔比39%。 房地產投資是工業投資的兩倍! 而廈門小清新聖地的名聲,也令其地產市場具有相對強大的對外吸引力,購房客戶的外地戶籍比例高達 七成 。這種純粹由外地客戶支撐的市場,在全國范圍內還有一個,海南就是。不過現在海南的房地產市場現在處於全面萎縮之中,廈門還能撐多久,大家不妨拭目以待。
好吧,以上就是廈門, 它的實業近年來日益蕭條,還承擔著驚人的高稅負,並表現出明顯的地產依賴症狀,這三種經營城市的致命傷,竟然全都發生在了廈門身上。 廈門,也算是負面城市的典型了。這樣的城市當然沒什麼前途可言。我們在前面講過泉州,堅守傳統的製造業,艱難的維持住了經濟的穩定發展。而廈門,卻在執著的吹泡泡。這兩種城市發展之路,或許,分別是通向天堂和地獄的吧。
工業已經嚴重衰退,大部分工業已經開始搬撤廈門。從2013、2014年開始,房地產已經成為廈門的支柱,Zf開始賣地發財,開發商使勁忽悠,把漳州周邊的房產也是帶動了起來,從2016開始,人才開始慢慢流失,特別是2017年金磚的影響,周邊200公里以內,很多企業整頓停產,工人無工能打,80後開始面對上有老下有小已經清醒,反思廈門是否安居樂業的城市,所以今年去年廈門除了房地產、城市綠化業、公路建設以外,真正農民工只能領到一天1-200元,最後發財的是誰,大家心裡清楚。其他產業已經開始蕭條,比如我們小公司公司今年會虧本300萬,老闆七省八省,依然省不了Zf公關費,具體大家懂的
要不是在觀音山用地換取了周邊城市龍岩、漳州、泉州的大企業進駐所謂的CBD,爭取了一些沒在廈設廠卻能大量開票貢獻GDP的總部企業,相信數據會更難看。在廈門生活久了發現政府懶政,只想短平快,而壟斷土地資源,拉高房價就是條捷徑,但最終卻是讓人才流失、實業越走越遠,真是讓人痛心!小清新廈門再也看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全國每個城市都雷同的高樓大廈。
房地產是廈門的經濟支柱。
為了穩住房地產,城市需要擴容,快速大幅增加常駐人口。增加人口,就需要增加城市綜合服務能力,於是brt,地鐵,機場,各個大通道加速投資建設。這樣帶動就業和拉動投資消費,房地產有效支撐。
我是廈門本地人做過農業服務業也嘗試過工業,除了小飯店賺點生活費其他都虧得一塌糊塗。拚死拼活幾十年不及鄰里蓋幾棟房子出租或者拆遷賠償的收入,現在也老了沒力氣再去拼搏、正准備回鄉下蓋房子養老,因為無業可創!
一、廈門是地處東南沿海,海峽西岸中最美麗的海島城市,是東南沿海地區的中心城市,是中國的四大經濟特區,中國五個富省級計劃單列市,是中國充滿煩惱爭議而依然在繼續發展成長著的港口城市。 二、在中國的四大經濟特區中,深圳擁有中國獨一無二的臨港優勢,應該可以說,沒有香港這座高度國際化的的大都市,就沒有今日深圳的輝煌!珠海對面是澳門,廈門對面是金門,汕頭對面是海峽東岸。除了深圳外的三個經濟特區中,廈門應該屬於優秀吧! 三、廈門是中國少有的海島型城市,在廈門島132.5平方土地中,有機場、火車站、大學、黨政機關、港口與會展中心等大量公共設施,居住著200萬居民。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達15094人,應該是人口密度極大的地區吧,在寸土寸金的廈門島,物以稀為貴,極其有限的土地資源與巨大的市場需求,是導致廈門島內房價居高不下的根源之所在,之必然。 四、廈門應該說是歷經挫折的城市,遠華事件使廈門遭到重大傷害,PS事件使廈門再遭挫折。廈門作為國家計劃單列市,卻只有1699平方公裡面積,是中國面積最小的副省級城市,極大影響了廈門的發展空間,國家應該為廈門經濟的騰飛發展,創造良好的發展空間…
廈門靠吸血產業。它是的代名詞就是吸血。全國人民都知道。把附近的公司總部吸過去,留工廠在泉章。整天想泉漳廈整合。用炒高房子把福建資金吸血過去。因為一個特區的名字國家大力扶持。小島卻整天談一線城市。島內就相當於一個鎮的大小。不要想著大城市。人家澳門比你好十倍,但是沒做你這些鳥事。發展自己就行不要整天吸血想合並
近幾年當然是靠商品房和 旅遊 了,沒什麼講的!計劃就是搞金融和 旅遊 城市,其他實體經濟已經嚴重衰老,從企業的工資收入就可以看出來,已是全國最低水平。國家一直再扶植廈門,希望走出商品房的綁架!
我個人覺得廈門呢工業時代已經過了,房地產時代開始進入泡沫了, 旅遊 呢雖然來的人多,但是消費不起來所以也不能靠 旅遊 了!那到底靠什麼呢就是互聯網了,廈門已經有三個軟體園了,你知道嗎一個軟體園一年可以帶動多少價值答案是幾百億!前幾天因為一款 游戲 王者榮耀市值突破一百多億,你想互聯網的價值和潛力有多大!所以馬雲說這個十年這個十年你的觀念不改變一定會被淘汰!我想也是的如今出門都不帶一分現金就走,就一部手機就夠了,所以說廈門的經濟支柱慢慢會轉為互聯網!房地產呢也是重要的因為現在樓價太高了,但是它不能稱為未來永久支柱!
廈門是福建省副省級城市、經濟特區,東南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港口及風景 旅遊 城市,與漳州、泉州並稱廈漳泉閩南金三角經濟區。。在我看來它就是一個適合居住和 旅遊 的濱海城市。
談到經濟支柱,首先我們的了解什麼是支柱產業?支柱產業值得是它在經濟中生產發展速度較快,對整個經濟起引導和推動作用的先導性產業。支柱產業具有較強的連鎖效應,誘導新產業崛起;對為其提供生產資料的各部門、所處地區的經濟結構和發展變化,有深刻而廣泛的影響。
結合廈門自身的特點、支柱的定義以及我對數據的整理。廈門的經濟支柱主要是:工業、金融、房地產以及 旅遊 業。
目前來看廈門的產業結構比例是: 0.9 : 47.5 : 51.6,顯然是第二和第三產業佔主導。第二產業主要集中在「電子行業、機械行業」。第三產業主要集中在「金融保險、房地產、 旅遊 業等營利性服務業」。
希望對您有幫助……
❹ 廈門翔安:凝心聚力促發展 奮力建設「五個翔安」
6月16日,由中共 廈門市 委宣傳部主辦的“牢記使命奮斗為民”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翔安區專場舉帆虧行。廈門市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市政府新聞辦主任上官軍主持;翔安區委書記黃鶴麟,翔安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陳佳鍛,翔安區副區長顏莉莉出席並發布了翔安區推動高質量發展、保障和改善民生有關情況。
翔安區以拓荒牛的姿態,艱苦創業、團結拼搏,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同時,努力為群眾創造高品質生活——2021年全區GDP為781.79億元,位列全省各縣(市、區)第21名;固定資產投資總量777.65億元,已連續多年位居全省各縣(市、區)第一;居民可支配收入達40062元……
青春翔安、風勁帆滿。明年,翔安將迎來建區20周年。翔安區將繼續牢牢把握廈門市縱深推進“跨島發展”戰略機遇,在推進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在服務跨島發展大局中創造高品質生活,加快建設創新、繁榮、生態、活力、幸態掘神福“五個翔安”,努力將翔安建成宜居宜業、富有活力的現代化國際化產城人融合新標桿,為全市努力率先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作出翔安更大貢獻。
產城融合篇
產業強區以產興城新城崛起以城促產
十年間,隨著天馬、中創新航等重大產業項目相繼引進,電氣硝子、ABB、聯芯等投產擴產,翔安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到434.5億元,年均增長7.7%。
翔安優化新城空間布局,提升新城功能品質。
經過建區19年來的跨越發展,翔安區工業建成面積達18.7平方公里,擁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476家,工業總產值達到1700億元,形成了平板顯示、半導體和集成電路、機械裝備、新材料新能源等四大重點產業鏈群。這其中,平板顯示產業產值778.4億元、佔全市的48.5%,半散纖導體和集成電路產業產值233.6億元,佔全市的48.6%——這兩條產業鏈均占據了全市的“半壁江山”。
此外,翔安區大力發展生物醫葯、健康醫療、海洋經濟、人工智慧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文化創意等現代高端服務業,服務業增加值佔比超過30%。
作為因應“跨島發展”戰略而生的新區,翔安區始終堅持“工業立區、產業強區”,堅持創新驅動戰略,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增強產業新動能和競爭力。
創新驅動更加凸顯。近幾年來,翔安區積極融入廈門科學城、廈門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和金磚國家創新基地的建設,並大力推進了一大批創新平台落戶翔安,比如:全省唯一的海洋高新產業園區、南方海洋研究中心、廈大嘉庚創新實驗室等。同時,翔安區還注重培育和引導企業增強創新意識,目前翔安區已有“三高”企業427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309家、“專精特新”企業66家、重點實驗室23家、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8家,去年,翔安區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已超過50%。
優質項目更加聚集。翔安區歷來都高度重視“招商引資、招大引強”,組建區招商集團,完善“一站式”招商機制,拓展靶向招商、產業鏈招商、基金招商等模式,不斷提高招商質效。目前該區有百億級以上企業7家,十億級以上企業80家,稅收達500萬元以上企業365家。
營商環境更加優化。翔安區建立了區領導掛鉤企業、企業吹哨部門報到等機制,全力做好企業生命周期各階段的要素保障工作,從“項目、平台、政策、人才、服務”五個維度強化與企業的黏性。翔安區還著力深化“放管服”改革,完成全省唯一的區級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試點工作,推動 283個事項實現集中審批,“一趟不用跑”事項實現100%。這兩年營商環境考評均位列全市第一。
經過多年的發展、積累與進步,翔安通過匯聚創新元素、聚集優質項目、優化營商環境等各項有力舉措,已成為廈門重要的先進製造業產業基地、全省最大的光電產業基地。
以產興城,更要以城促產。作為廈門跨島發展的主陣地、主戰場,翔安區大開發大建設如火如荼,119個省市重點項目快速推進,多座新城快速崛起。十年間,翔安區發揮後發優勢,著力優化空間布局,提升功能品質,塑造特色與生態,提升管理效能,扎實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城區發展形成了全新骨架。
十年間,翔安正在成為區域經濟發展中一個不可或缺的重要地點:廈門新機場計劃2026年建成運營,新體育中心、新會展中心將於2023年全面建成,廈門第二東通道預計明年春節前建成通車,第三東通道爭取今年年底開工……一個更加開放包容的活力翔安吸引著更多的目光。
翔安秉持“工業立區、產業強區”,產業核心競爭力持續增強。
治理創新篇
山清水秀好生態開放包容有活力
在大開發大建設的背景下,發展與生態如何兼容,齊頭並進?
翔安區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持續提升環境質量,全面完成15.3萬畝海域退養;依法清退洗砂廠、機磚廠等落後產能,小光山礦區等一批歷史環境頑疾得到解決;近岸海域水質優良率、三大流域水質達標率均達100%……山清水秀的生態翔安,成為轄區居民最大的幸福感所在。
發展的持續推進離不開社會治理的現代化。翔安區創新建立農村基層組織“1152”工作機制,持續整頓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規范整合村居各類專兼職人員,建立了一支有700多名網格員的隊伍,推行網格化管理,獲評省級“平安區”;深化推廣“近鄰”黨建模式,完善社區網格化服務管理體系,打通服務群眾“最後100米”,打造“清風促進會”、鄉賢理事會等基層治理品牌,推動構建自治、法治、德治相融合的鄉村治理體系,不斷提升鄉村文明水平,蓮塘村獲評“國家級鄉村治理示範村”。
同時,翔安區堅持文明創建和社會治理相結合,去年省級文明城區考評全省第五,創歷史最好成績。翔安區很清楚,以文明創建為抓手推動社會治理,必須深化創建為民、惠民、靠民的理念。
強化整治。翔安區全面開展“六個專項整治”行動,以媒體曝光、檢查通報及群眾反映的問題為突破口,緊盯農貿市場、村居環境、老舊小區、背街小巷等重點部位,推行“任務項目化、項目清單化、清單具體化”工作模式,清理亂堆亂放、拆除亂搭亂蓋、規范交通秩序、改造公共設施、治理空中纜線,大力整治不文明現象,以問題整改帶動城區形象提升。
機制帶動。翔安區在完善路長制、片長制等網路化機制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化“大城管”管理機制,健全“一把掃帚掃到底”的環衛保潔辦法,充分運用智能化手段,推廣社區“電子哨兵”,固化創建成果,促進習慣養成;強化“曬比問”工作機制,探索“城中村”治理模式,實行“村居吹哨、部門報到”,切實解決環境臟亂、公共設施破損等突出問題,在全區營造全民參與、比學趕超、奮力爭先的創建氛圍。
引領發動。翔安區開展“美化環境 提升治理”行動,通過區直機關幹部下沉村居創建一線,引領帶動村居群眾共同參與,推動區、鎮街、村居、國企、群眾“五方聯動”,實現共謀共建共治共管共享;發揮“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的陣地作用,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組織開展“潔凈家園”“美麗庭院”評比、“金點子”徵集、尋找“身邊好人、公益達人”等活動,培育志願服務組織,激發群眾“家園情懷”,增強新老市民對文明廈門的歸屬感、認同感。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翔安區堅持城鄉統籌,協調發展,在推進城市化進程的同時,高度重視“三農”工作:大力發展設施農業、生態休閑農業,推動了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如意情、興盛等18家農業龍頭企業產值年均增長超25%,打造了大宅火龍果等“一村一品”和“大帽山境”等生態旅遊特色亮點,全區共接待遊客超3000萬人次,年增長保持17%以上;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提升整治行動,實現全區農村無害化衛生廁所改造、農村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全覆蓋,完成“平改坡”2515棟、裸房整治1962棟,實現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超95%,村容村貌得到較大提升;“三水聯治”、農村建房“四統”模式、垃圾分類“二三四”模式和農房整治“三立三破”等創新做法獲國家和省市點贊推廣。
翔安引名師,建名校,努力辦人民滿意的教育。
民生品質篇
打造高品質生活為人民謀幸福
“人民至上”始終是翔安區發展的關鍵詞——傾情傾智辦好惠民實事,是每一位翔安奮斗者的唯一標尺。
結合轄區建設發展的特點,翔安區突出抓好被征地退養農漁民等重點群體就業,出台轉產就業創業系列政策,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就業4.8萬人次,促進被征地退養農漁民轉移就業超2.5萬人,培育超1.2萬名“致富能手”;大力推進“黨建富民強村”工程,帶動全區106個村居集體經濟收入均超過20萬元,其中13個村居超100萬元,全區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10.48%,高於GDP增速;聚焦“兩不愁、三保障”,動態消除農村“五類重點對象”住房安全問題,全市首創被征地人員基本養老保險“零負擔參保”模式,基本實現參保全覆蓋。
教育方面,翔安區引“名師”、建“名校”,成立全省首個區屬普惠性教育集團,新增各類學位7萬余個,實驗小學、雙十中學、科技中學等一批名校落地辦學,建成30個市級名師工作室,引進高層次教師35名。
醫療方面,同民醫院更名“市第五醫院”並晉升三級醫院,廈門大學附屬翔安醫院建成運營,醫療保障水平顯著提升,設立全市首家老年康養醫學中心和首個福利性托育園,“一老一小”服務體系更加健全。
基礎設施方面,相繼打通舫山東二路、祥福一路等一批斷頭路,新建283條市政道路、長度200公里,新增公共停車位2000餘個,增設優化公交線路28條、地鐵接駁線10條,新裝市政路燈18000多盞,做到“修好市民腳下的路、點亮百姓門前的燈”。
文體設施方面,建設公共體育場館及體育設施738個,社區15分鍾健身圈覆蓋率達98%,建設鄰里書屋及流動圖書站49家,群眾精神文化更富足。
城市綠化方面,建成道路綠地235條、街頭綠地19個,新增公園、廣場26座,打造了下潭尾濕地公園等“網紅打卡點”,綠化面積達到460公頃,讓市民出行“300米見綠、500米見園”。
生活垃圾分類方面,設置1099個生活垃圾分類投放點和397個生活垃圾錯峰直運接駁點,新建40座小區環保垃圾屋,實現分類投放、收運系統全覆蓋,推進85個雨污水管網改造項目,新建改造污水管道122公里,進一步改善新城水環境,提高群眾生活品質。
(來源:南早網)
❺ 廈門市翔安區未來5年的機遇與挑戰
這是學術需要還是政府研究的需要,懸賞好高啊,不過這個話題也很大。
分數有吸引力,花了一個小時講下自己的思路,就用SWOT來分析吧
1、 內部優勢
土地面積:可用面積全市最大,同安、海滄多山;集美屬半老城區,可用腹地不多;島內空間更不必說;唯獨翔安地廣人稀,大有可為之處;
位置:大泉州 金門 閩南核心地帶,新店、新圩、馬巷、內厝、大嶝5個鎮和大帽山農場劃,閩南交通樞紐;
文化語言:是對台工作的前沿,金門以前就屬於同安,語言,生活習慣都相同
地理結構:山、海、平原兼得,五通一平的成本較低,同時具有劉五店港口區及廣闊的海岸線可供外向型發展的需要;
土地片區規劃:最新規劃,預留了發展空間,避免了今後經濟發展中可能遇到的道路、土地徵用、地塊用途沖突等瓶頸問題;
政策導向:與海滄石化為主,集美台資為主相比較,面板、電子等產業的政策優勢非常明顯;
土地成本:新開發區,土地成本優勢非常明顯,土地有很大的增值空間, 僅以土地增值為例,對於目前翔安的230平方公里(2.3億平方米)的可開發使用土地面積來說,若其每平方米因此增值100元,就是數百億元的回報。
具體表現:翔安區2009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 (GDP)125.8億元,增長23.8%,而2010年則力爭達到150億元,增長20%。增速非常迅速,可以對比幾個區的情況,
2、 外部機遇
承接台灣電子產業的機遇;
友達、辰鴻、
接駁泉州主要產業的機遇;
火炬工業園
廈門城市副中心的機遇;
廈大、機場等
對台文化宣傳前沿的機遇
地方產業發展機遇
銀鷺、盛洲等
3、 內部劣勢
資源:水資源不足、電力、勞動力資源
4、 外部威脅
A、福建內部區域泉州、漳州、龍岩、三明等地的挑戰,
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交通:高鐵、高速公路
勞動力:這些個地方勞動力成本低
招商力度:政策優惠
土地成本:
B、廈門內部其他區域的挑戰
集美、同安、海滄工業基礎良好,翔安處於剛起步階段;
C、水、電、交通負荷的挑戰
水資源在人口、工業發展到一定程度面臨很大的瓶頸
D、資金、勞動力的挑戰
相對廈門本島、海滄區、集美區而言,翔安區核心競爭力不強,人力、資金等要素緊缺。」,產業不成規模,對人才的吸引力等;
最大的機遇是承接廈門內部的產業轉移,最大的挑戰就是廈門的產業優勢正在受到其他區域的不斷侵蝕及內部各個區域對各種資源的競爭;
❻ 廈門翔安跨海大橋主橋合龍,通車後將會對當地經濟發展有何影響
根據9月13日消息,廈門市第二東通道——翔安大橋主橋成功合龍。據悉,翔安大橋全長約12公里,其中跨海橋梁長約4.5公里,設計時速80公里,是繼港珠澳大橋之後國內第二座、福建省首座全橋預制裝配化跨海大橋。
翔安大橋建成後,將進一步完善海西經濟區路網和廈門市城市路網,對廈門市加快建設“一帶一路”國家物流新通道和國際綜合交通樞紐城市具有重要意義。
❼ 為什麼廈門翔安區很窮
廈門翔安區很窮的原因是翔安區是近幾年開發的在廈門比較落後,但發展也挺快的。翔安的大嶝島比較有名,當地也在大力發展旅遊業,不久的將來就會富起來。
❽ 廈門又將迎來一座機場,預計投資536億元,這是什麼地方
廈門作為我國的經濟特區,大家肯定都不會說,這里不僅有發達的經濟表現,還有諸多優美的風景,像鼓浪嶼、南普陀寺等,都是當地比較具有代表性的旅遊景區,憑借著如此之多的優美風景,廈門每年都能迎來大批遊客到此觀光。隨著廈門建設的不斷提升,當地又將迎來第二座機場,這座機場便是「廈門翔安國際機場」。
各位觀眾,你們對翔安國際機場還有什麼其他的看法嗎?歡迎大家在留言區內進行回復!
❾ 請問廈門翔安區發展前景怎麼樣
毗鄰廈門大學翔安校區正在建設以「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為目標的「廈門大學附屬翔安醫院」,其它配套的學校,購物等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宜居、商業設施即將完善。翔安人居生活幸福指數的提升,未來指日可待。
❿ 廈門市翔安區的發展前景如何
短期之內翔安區很難有所突破!
島內的兩個大區的實力無所質疑,因為廈門大學本部就在島內。就算有分校等設施的建成,處於心理原因很多人認為師資力量不如本部來的好。這個可能會存在一個很大的「誤區」,所在學院都由本部分出而成,不存在師資力量不足的情況。
翔安區現在處於一個很尷尬的位置。地鐵3號線到5號線才能滿足翔安區的交通問題。眾所周知目前1號線才剛剛完工,大量的配套項目建設仍然還在的緊張的進行當中。
就島內寸土寸金的房價趨勢,也需要其他區來分攤平衡!這已經是短期內可以看到形勢了,不管是在交通上,教育上,生活配套上面。各個區都在逐漸完善當中。島內總有一天處於一個飽和的狀態,各個大區自然會輪到建設發展當中。只是時間的問題。
我比較擔心的還是企業發展、招商引資、就業崗位等等問題。沒有這些的經濟支持。很難完成這么美麗的藍圖!
翔安是未來廈門跨島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打造以科教研發、航空工業、保稅物流加工為主導,配套完善居住功能的綜合型空港配套片區,未來其東部新區的發展向上向好。
從基礎設施建設來看,翔安機場,東部 體育 會展新城等重點項目正緊鑼密布進行,第二東通道翔安大橋工程動工開建,預計2022年投用;與其配套的翔安機場高速公路北段(瀋海高速-翔安南路)、廈門翔安機場快速路南段(翔安南路-大嶝段)等多個項目立項,福建省市重點項目濱海東大道(翔安東路-蓮河段)工程開工建建設,力爭2021年底建成通車。「要想先致富,定要先修通路」,這些基礎設施的落地勢必將翔安推向改革發展的快車道。
從地理位置來看,它與台灣隔海相望,臨近廈門本島、泉州兩個全省經濟最發達的區域,這些經濟發展資源會為翔安經濟發展注入十足的活力,帶來強大的動力。未來入住翔安的居民獨占便利交通,可享休閑 娛樂 的美麗花園海—東山,出省、出國方便便利。
從文化生活看,翔安區 歷史 悠久,人文薈萃。馬巷鎮洋古民居群、大嶝島紅磚古厝群、新圩鎮烏山村的古民居群等古遺跡見證著彼時翔安紅紅火火的發展面貌。當下,這里的大嶝小鎮有國內唯一的對台免稅公園;還有大宅濕地公園、以南音為主題的公園——歐厝帶狀公園,以及廈門市首個由市、區兩級國企特房集團和翔投集團共同牽頭建設的大型休閑農業項目——大帽山境•寨仔尾里田園綜合體一期,這些將掀起翔安人居環境翻天覆地的變化。毗鄰廈門大學翔安校區正在建設以「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為目標的「廈門大學附屬翔安醫院」,其它配套的學校,購物等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宜居、商業設施即將完善。翔安人居生活幸福指數的提升,未來指日可待。
1.翔安大嶝島的國際新機場的投入使用,島內到新機場的機場大道也在同步施工。
2.地鐵3和4號線的也將在未來2到3年內建成使用
3.翔安的文教區匯聚廈門眾多院校,特別是廈大翔安校區的吸引作用。
4.島內名校的翔安分校,已知的 科技 中學今年開始招生,雙十中學的分校也在建設。
5.廈門大學附屬翔安醫院也在今年投入使用
6.翔安新城的新規劃生活園區和翔安大道左側的物流園區也在陸續開發
7.島內工廠的搬遷至翔安和同安兩大區域其中翔安匯聚了ABB工業園和天馬微電子等一批大型企業
以上為筆者的見解,作為新的翔安人讓我們一起期待翔安的發展。
談翔安機場,機場對廈門市意義深遠,翔安的基礎交通也會因此更加完善,長遠角度是利好的,但是目前不是最緊迫的,就算現在建成了,配套都還沒起來,反而起到副作用,就像煮餃子,餡包再好也要等餃子浮起來了才能吃。
建議翔安要走自己獨特的路,不要學海滄集美同安的模式,要有自己的特色,高端會展是一個方向,但目前要考慮國內的競爭有三亞,杭州等,會展方向只能是錦上添花,而不能一錘定音,搞 旅遊 沒有底蘊不適合,打鐵還是自身要硬。金門不是香港,它帶不動翔安經濟,反而金門希望依託我們,通水通電通網,對台我們是強者,要做好大哥才能帶小弟,翔安應該找到自己優勢的光電行業,做強做大,培養幾個獨角獸出來,像深圳華為,騰訊,杭州阿里巴巴這種企業,發展才是第一生產力,形象工程可以少做,扶持引導實體才是王道!
在前幾年的廈門市城市建設規劃會議中,政府已經有明確方向;要把翔安建設成為類似上海的「小浦東新區」,而且現在縱觀整個廈門,有地地區只有翔安了,島內已經日趨飽和,好多政府職能部門五年前後都會搬往翔安(前提是機場和地鐵線包括今年8月要動工的翔安大橋,這些都是為接下來翔安發展做鋪墊,很簡單的一句話:現在廈門那個地方開車,有在翔安大道上開的舒暢?翔安以後的發展肯定超越其他島外區域
一、2005年廈門及翔安區發展概況:
一)廈門面積1609平方公里。1.同安658。2.翔安352。3.集美276。4.海滄176。5.思明75。6.湖裡72。
•廈門島外面積1462平方公里(占廈門面積的90.86%)。翔安占廈門面積的21.88%。
二)、廈門人口225萬人。1.思明區76.8。2.湖裡47.4。3.同安33.9。4.集美31.2。5.翔安25.5。6.海滄10.2。
廈門島外人口100.8萬人(占廈門人口的44.8%)。翔安占廈門人口的11.33%。
三)、GDP產值1029.55億元。1.思明319.11。2.湖裡301.56。3.海滄164.1。4.集美132.87。5.同安73.92。6.翔安38。
廈門島外GDP產值408.89億元(占廈GDP產值的39.7%)。翔安GDP占廈門的3.69%。
四)、廈門人均GDP45758元。1.海滄16.088萬元。2.湖裡63620元。//3.集美42537元。4.思明41551元。5.同安21805元。6.翔安16889元。
翔安人均GDP為廈門人均GDP的36.91%而墊底
二、2019年廈門及翔安發展狀況:
一)、廈門人口429萬人(為2005年人口的190.1%)。1.湖裡102.6(為2005年的海滄216.46%)。2.思明102.3(為2005年的133.2%)。3.集美74.8(為2005年的239.7%)。4.同安66.3(為2005年的195.6%)。5.海滄41.6(為2005年的407.8%)。6.翔安41.4(為2005年的162.4%)。
廈門島外人口224.1萬人,已經超過廈門島內的人口(占廈門總人口的52.24%)。海滄人口快速增長。翔安人口占廈門人口的9.79%而墊底。
二)、GDP產值5995.04億元(為2005年的5.82倍)。1.思明1896.46億元(5.94倍)。2.湖裡1297.29億元(4.3倍)。3.海滄796.87億元(4.86倍)。4.集美789.37億元(5.94倍)。5.翔安663.83億元(17.47倍)。6.同安551.23億元(7.46倍)。
廈門島外的GDP產值2801.3億元(6.85倍)。遠遠快於島內的經濟增長速度。島外經濟佔比由2005年的39.7%升居至46.37%。而翔安經濟在"快速騰飛"。
三)、廈門人均GDP13.97萬元(為2005年的3.05倍)。1.海滄19.16萬元(為2005的1.2倍)。2.思明18.54萬元(2.91倍)。3.翔安16.03萬元(9.49倍)。4.湖裡12.64萬元(1.99倍)。5.集美10.55萬元(2.48倍)。6.同安83142元(3.81倍)。
翔安的人均GDP已經躋身於廈門市前列。
四)、廈門建成區面積475.5平方公里。1.集美105.5。2.同安95.5。3.海滄85.2。4.翔安74.5。5.湖裡58.6。6.思明51.7。
地處閩南金三角地區的翔安,是正在建設中的廈門新國際機場所在地。翔安三面環海,是廈門市的副區域中心和閩南金三角地區重要的"交通樞紐"。2018年翔安躋身全國百強區,翔安正在展翅騰飛…
.
前景看上去很好,但現實確實在打臉:1.人口太少,地方太大,撒胡椒面式的開發,沒有核心區,目前看起來非常像農村,話說他建區時間也不短了;2.到處是斷頭路,區政府和行政服務中心附近也是;3.新城發展緩慢,沒有人氣 大量斷頭路;4.新規劃的學校醫院等設施,都非常偏僻,難以帶動附近的發展;5.因城建落後,難以吸引到人才,外來人口大多學歷低,從事流水線工作。希望新機場能給翔安帶來新氣象
政府慢作為的思維模式如果改變了,改進了,那麼翔安發展前景絕對是下一個上海浦東!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廈門翔安區發展前景不錯,未來可期。
翔安區作為全市「島外大發展」的「主陣地」、「主戰場」、「主力軍」,正以此為契機,搶抓機遇、奮力奔跑,實現經濟 社會 跨越式發展: 11項對標全省指標10項達標,6項指標增速排名全市第一。
今年以來,翔安區更是全力以赴大招商、招大商, 近500個項目簽約落戶,總投資超1000億元,「三高」企業數量增長率全市第一。
上半年,翔安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15.17億元,增長17.1%,總量、增速均為全市第一。 今年6月份翔安區還創下了 一天完成3億元投資 的「翔安速度」。
日前,廈門新機場航站區中央地塊最新藍圖曝光。
站在廈門全方位高質量發展超越「新風口」的翔安, 正在著力建設航空新城、東部 體育 會展新城、環東海域新城、同翔高新產業新城等「四座新城」,加快打造平板顯示、臨空產業、文旅會展等5條區級千億產業鏈, 為全市高質量發展超越提供翔安獨有的「硬核支撐」。
廈門翔安區加大力度招商引資,發展經濟產業,不再是以前荒蕪的一片了。不僅如此,翔安區也和多所學校合作。在9日在翔安區舉辦的教育大會暨教師節慶祝表彰大會上,翔安區教育局與 雙十中學、 科技 中學、五緣實驗學校進行了現場簽約新一輪合作辦學即將展開!
翔安區的教育資源也會越來越優質豐富,趁著目前房價較島內的低,大夥盡早選好房源買房上車比較好。
此外在今年廈洽會期間, 翔安區共對接推動項目55個,投資總額達907億元!
近日,2020廈洽會廈門團市級專場招商項目簽約儀式順利舉行。其中, 8日當天翔安區總計有45個項目完成簽約,總投資額637億元。 涵蓋央企、總部結算、金融 科技 在線經濟、現代服務業、先進製造業生物醫葯及建築產業等行業。
廈門翔安區會發展得越來好的,隨著大型企業紛紛入駐,吸金能力強,越來越多的人也會湧入這座新城,將會帶來住房需求的增長,因此,該區域發展勢頭好,得提前購房才是明智之舉。
目前來說島內已經飽和了,只有往島外發展,個人感覺海滄發展比較好,其次是集美,同安以前是工業區,翔安是最近幾年才開始發展,翔安全是比較落後的,翔安隧道開通後,翔安的房價一路高歌的漲,交通還是需要認真的規劃一下。感覺翔安發展潛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