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福建有哪些書店值得打卡這6個地方各個都是寶藏書店
最近很多福建的小夥伴表示在家呆太久了,是不是可以出去玩玩呢?做好個人防護,帶好口罩是沒問題的,下面給大家推薦6處必須打卡的寶藏書店了,有時間走起。
1、大夢書屋
地址:福州市鼓樓區夢山巷27-1號
書屋隱於福州鬧市區最美麗的湖光山色之間,門前有一條香樟樹遮蔽的林蔭道,是一家藏在森林裡的書店;這里沒有拆一罰十的禁令,只有珍愛書籍的叮嚀,永遠有一本書為讀者開封;在大夢,只要讀者來,就可隨手取書落座。
值得一提的是,大夢書屋還引進了許局脊多文創和多元產業。如大夢書屋餐飲項目,該項目以西餐和咖啡為主,與圖書區混合成具有西餐文化特色的人文空間。不論寧靜的午後還是華燈初上的夜晚,總有一批熟悉的面孔像約好了似的,來到這里展開一場小資味濃烈的文字之旅。
旅途中美景與美食不可少,但如果能與美麗的文字和書籍相遇,定會有更多讀書樂趣與閱讀感動。福州的大夢書屋為城市勾勒一種閱讀生活方式,讓愛書人享受閱讀的快樂,讓書屋成為作者、讀者和出版者聚集的園地和精神領地。
交通攻略:可乘坐公交線路100路、105路、118路、160路、70路、74路、88路至湖頭街公交站下車,往西湖的環路走大概5分鍾。
2、鹿森書店
地址:福州市台江區上下杭85-87號
在福州上下杭歷史文化街區,有一家五年前橫空出世的「網紅」書店,致力於打造具有美學意義的藝文空間,曾上榜全國「年度書店品牌」。走進鹿森書店,復古歐式氣息撲面而來,宛若進入另一個世界。這種格調,吸引了不少文藝青年慕名前來。
「鹿森」之名的靈感來自《詩經·小雅》,「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因此,鹿森書店也似林中探鹿一般,致力於探索本土文化的底蘊與內涵,與熱愛福州文化的書友們,一同見證福州城千年來的歷史過往,發掘塵封已久的文化遺存。
在未來,鹿森還將繼續立足福州,深入挖掘城市文化主題,聚集本土文藝人群,讓書店成為一種生活方式,一座城市的精神縮影。
交通攻略:可乘坐7686閩江之心專線至上下杭歷史文化街區(小橋頭)站下車;地鐵一號線至達道站下車,步行500米到達目的地。
3、從聿書店
地址:廈門市思明區曾厝_北路158號
從聿書店,從名字就可以窺見老闆的誠意。聿,原為筆的本字,聿者,所用書之物也。從聿二字,體現了主理人追求書本身的意義,圍繞書籍所帶來的更多的可能性。遵從內心的想法,自由、孤獨、從容,在不斷的閱讀中找到自己,也許這就是主理人想要傳達給讀者們的理念。
一個人在這里享受閱讀的靜謐時光,感受到真正的舒適和放鬆。清新簡潔的裝修,干凈利落,流露出簡約的風格,彷彿在隨時恭候到來的讀者,暖黃的燈光巧妙地營造出溫馨舒適的氛圍。
一個書店的無論多麼復合式跨界經營,書籍仍然是其最核心所在。從聿的書以人文、社科、藝術及新知類為主,數不清的書籍整齊排開,分門別類,很快就能找到想要的書籍,在這一刻,恍惚覺得把生活過成自己想要的模樣不再是奢侈的願望。
交通攻略:可乘坐J102路在曾厝_李氏宗祠站下車步行150多米到達終點;52路在科技中學站下車步行500多米到達目的地。
4、先鋒廈地水田書店
地址:寧德市屏南縣屏城鄉廈地村
先鋒廈地水田書店位於福建屏南廈地古村村落北側,被一片水田環繞。建築的前身是一座荒廢已久的當地民居。時代洪流滾滾而來,無法阻擋。古老樸素的東西彷彿都在迅速地消失。但偶爾放慢腳步,探尋古老的歷史和文化,可以去一個古老的村莊看一本好書。
書店是閩東北山區的土樓建築。經過設計師改造,有著簡約、樸素的氛圍,十分符合廈地古村的氣質。處於偏遠地區的先鋒書店佇立在鄉村之中,靜靜邂逅有緣人來了解在地鄉村的文化。
老房子里留下的夯土牆和石頭見證著這里曾經發生的一切,鋼結構和玻璃牆引入的光之路,卻用滿滿的陽光照耀著來到書店的每一個人嫌蘆,每一個靈魂。你亦可以在這里發現過去幾代人留下的歷史,讓你想起你的桐者滲過往,想起你最美的家鄉。
交通攻略:寧德周邊城市自駕導航出發至寧德屏南夏地村,車程約2-3小時。
5、_想所
地址:泉州市鯉城區新華北路65號
_想所位於泉州市老城區西街旁,整個空間由整齊劃一的書櫃裝飾著,每個區域不同的功能也採用書櫃區分或者聯系起來,地板採用做舊的鋼板,與書本身形成強烈對比,軟硬結合,空間中的每一處細節都透出樸素寧靜的氣息。
由於科技時代的快速發展,紙質書籍慢慢地被淘汰掉,書店相比以往也減少了很多,想想,你已經多久沒有聽過書本翻頁時的「沙沙聲」。來到_想所,這里便是你的書房,自然而然的設計引導著顧客尋找到屬於自己的小角落,你總會在這里找到一本書,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_想所」,作為一個以閱讀為核心功能,並為之補充一系列豐富多樣的活動空間,使顧客能夠就座、閱讀、學習、參與工作坊以及現場活動;帶來超越傳統售書模式的全新體驗,使該書店成為泉州及其周邊地區的全新生活目的地。就如它的名字一樣,Book
thinkso,強調每個來書店的人都可以停下來想一想。
交通攻略:可乘坐公交線路209路、26路、2路、601路、6路、17路、208路、33路、41路、55路、37路、22路、201路至新華北路公交站下車,步行約100米到達目的地。
6、曉風書屋
地址:漳州市薌城區南昌路金悅巷14-1號
曉風書屋,取意「拂曉之風」「知識之風」。它是改革開放後漳州第一家私營書店,創辦於1987年的夏天。經過7次搬遷,它從一間簡單的書屋蝶變為一方收容無限可能的文化休閑創意空間。經歷31載時光的洗禮,它與一批批讀者同生共長,相伴至今。
「強調個性化、書店經營者的人格魅力、書品與質量,走小而美的路線,傳統書店未必會走向消亡。」是店長堅持的信念。沒有賣過教輔,也沒有賣過咖啡,更沒有精緻的裝潢去激發來客自拍的慾望。可就是這家除了書籍一無所有的書店,在粉絲們的一次次奔走呼號之下存活了下來。
31年,曉風書屋不曾放棄,成為屹立在城市裡的一道光,用31年撐起了漳州的文化氣質。變革是永恆的,曉風書屋也成為了引領漳州書店行業新變革的樣板,將給予人們更多打開曉風書屋的可能性。
交通攻略:可乘坐公交線路32路、V1路內環、V1路外環、V2路內環、V2路外環至僑村公交站下車,步行約180米到達目的地。
② 介紹一下廈門外圖書店的具體情況
廈門·外圖書城
地址:思明區湖濱南路809號國際文化大廈裙樓,湖濱南路東段蓮坂富山展覽西北。
交通:乘坐公交車310路、23路、27路、30路、33路、37路、44路、45路、95路、54等路在蓮坂國貿站下車。
共五層,經營面積達13000平米。地處湖明路與湖濱南路交匯處。外圖·廈門書城是福建省單店經營面積最大的綜合書城,開設藝術、音樂、外文原版以及台灣原版書等特色店,整合了品位餐飲、休閑娛樂、創意產品和文化精品等項目,為消費者提供一站式、多元化的文化消費選擇與體驗。
外圖·廈門書城採用「文化MALL」經營模式,以圖書經營為主體,輔以與圖書文化相關的其他種類,打造出文化休閑與一站式文化消費相組合的經營理念。
一層:休閑閱讀區、暢銷圖書區、數碼電子產品區
二層:經管圖書、法律圖書、音樂圖書、音像世界
三層:文學圖書、史哲圖書、休閑時常類圖書、美術藝術、藝術品
四層:科技圖書、進口圖書、台灣圖書
五層:少兒圖書、教育圖書、外語學習圖書、兒童樂園
③ 廈門的大型書店都有哪些,具體在哪裡湖濱南站附近有嗎
外圖書城!就在湖濱南站附近!還有新華書店啊!中山路有一家,仙岳路口那邊也有一家!
④ 你知道廈門有哪些值得推薦的書店嗎
1不在書店。在華新路老別墅區。這是本人見過最美的獨立書店,老別墅改造,種滿了花花草草,位置比較偏,但還是很多遊客與文青慕名而來,尤其是愛拍照的妹子,還有很多知名劇組來這邊取景,但是書不打折,二樓的書可借閱,是來自五湖四海的朋友捐贈的,提供餐飲,意麵已經小有名氣。書店不定期會有一些簽售會、讀者見面會或者音樂會之類的,周末人蠻多,平時帶上閨蜜或者女友過來會很愜意;
2琥珀書店。在沙坡尾,書店位置也不是很好,但還是吸引了許多愛書之人,店面不大,書會打折,熟客居多。店裡只有一個女老闆跟女店員,老闆信佛,書店的書、音樂和布置也就沾染點佛教氣息,店裡有提供簡單的咖啡和一些飲品,可以坐這里看書或者跟朋友聊聊天。琥珀至今已走過五個年頭,小而美的的書店;
3紙的時代。位於海滄的阿羅海城市廣場。書很便宜,按當當網的價來賣,環境不錯,高高的書架很有特色也很有感覺,可以喝咖啡看看書。書店是房產商打造的文化地標,所以也沒有多大盈利壓力,房產商不屑於通過賣書賺你的錢,重要的是紙的時代能使整個商業廣場逼格提高一檔,這是房產商與客戶之間的雙贏。
4書式生活館。店面不大,有書有喝的,座位不多,就是感覺在賣書上和賣喝的上面都做得不盡興,大概也是因此生意淡淡,營業時間有點隨機(盡管老闆說有固定營業時間╮(╯﹏╰)╭) 位置在廈大西村一帶。
⑤ 廈門最大的書城在哪
現在廈門最大的書店是外圖廈門書城,位於廈門蓮板,富山城達購物廣場對面,你就能開到標志。其次才是廈門新華書店(輪渡店)呵呵。
希望能夠幫到你
⑥ 說說廈門外圖書店
廈門對外圖書交流中心,有三個書店:中心書店(即蓮坂外圖書店),學府路外圖書店,台灣書店。我最熟悉的當然就是學府書店,就在廈門大學附近,光合作用書店旁邊。但是該書店裝修的實在很爛,地板磚都有凸起來的情形,同時該店對書擺放又不在行,且書種類龐雜,這些都使得該書店顯得格調低下。當你走進去,會是這樣的感覺:燈光灰暗,「書臭」撲鼻(很多書發出來的味道實在難聞)。不過,一般還是會逛逛,畢竟里邊也有一些歷史類學術書,此外也是順路,從曉風到光合到這個學府爛書店。還有一個原因是我幾乎翻過大部分架子的書,所以他們的亂放對我而言不是什麼障礙,反而成了樂趣。我曾經就想過在圖書館管理中,通過改變書的位置來提高借閱率與一些書的流通率。實際上書店裡邊也可以如此辦理,這當然屬於管理學中的「空間視線管理」了。我說學府書店「格調」低,旁邊的光合也好不到哪裡去,也是不知書籍編目分類,同時又想品種多,不知道是賣咖啡還是賣書,也能在北京開分店,看來北京的小資們還是比較喜歡這種模式 。曉風書店聽說也在北京某發展,不過估計可能不會經營得太好!
現在再來談談外圖的中心書店,也算慶國慶的一樁事。外圖中心書店的毛病與上文提到的大致差不多,只是書擺放不是太亂。進門後,眼睛難免還是會被「花花綠綠」的流行書(實際上多為紅黃色)沖擊一番。我在一樓圍繞電梯轉了一圈,看到了一套《全宋文》擺在很高的書櫥里(壁櫃那種書櫥),這套書的價格那確實也是高高在上。「全」字頭的書其他還有很多,不過《全宋文》當是最龐大的了。此外一樓我還見到一種貌似不錯的雜志——《兩岸書香》,講兩岸圖書出版資訊。
然後電梯上二樓,主要是經管法律類,沒有心思多看,但是逛了下音像製品,看到一堆風潮唱片,比如有「三顆貓餅干」(何真真),而音箱里邊放的是張惠妹《靈魂的重量》,我就聽出「在我選擇告別以後」這句。此外二樓還有一個卡西歐電子辭典的體驗店,買不起,匆匆路過,上了三樓。
三樓有個台灣書店,就先逛了下這個,書不是很多,它這里的大部分台灣版書我是見過的。比如竺家寧《聲韻學》,周祖謨《漢魏晉南北朝韻部演變研究》。還有一些沒有見過,部分也是新出版的,比如張豐志《南宋鐵錢泉譜》,魏培泉《漢魏六朝稱代詞研究》,侯乃慧《詩情與幽境:唐代文人的園林生活》,何紹奇《讀書析疑與臨證得失》,楊瑞志《訓詁學》,朱歧祥的幾本文字類書,李貞德《女人的中國醫療史》,「出土思想文物與文獻研究叢書」,以及張光直,陶晉生,劉子健,黃寬重等的書,文學方面有「聯經文學經典」,那本《格列佛游記》我挺喜歡的,還有布萊希特《四川好人》等。其他還有一些大陸研究者在台灣出版的書,比如馬克垚主編的《文明史》。總的說來,書數量不是太多,畢竟我看半個小時,文史哲的書名我都基本能記下來了。至於質量,還是有些經典學術書,不過就是太貴,一般的都是一兩百,我記得馬幼垣的《中國小說史論釋》是三百多(或者兩百多,記不準了)。這書廈大圖書館也有,不過護封被取走了,廈大圖書館經常這樣做,以至於我很熟悉的書反而不熟悉了,因為自己見到的都是沒有護封的,見到原書有護封,反而覺得陌生。
看完了台灣書店,再看偉大祖國自己出版的文史方面的書,大部分都早見過,所以只是漫不經心的瀏覽了下,但也有幾本也沒有見過,比如余太山,李錦綉《通典西域文獻要注》,王春瑜《新編日知錄》。
之後買了杯茶,上到五樓,看了會英文辭典方面的書,有《藍登書屋韋氏高階美語英漢雙解詞典》,有COD(牛津簡明英語詞典),SOED(牛津英語大詞典簡編本),新牛津英漢雙解大詞典,還有《藍登書屋韋氏英漢大學詞典》,這書的英文原版倒是好書,收詞比mwcd(韋氏大學詞典)還多一些,可惜這個英漢版價值就不大了。
好了,一直下樓,准備出門後找那個台灣書店,可惜沒有找到,結果從禾祥西路走路到輪渡碼頭,結果就是今天:腿好睏。
當走到輪渡的時候才想起,有三年沒有到過這里了,而第一次,是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