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廈門資訊 » 廈門哪裡可以買衙口花生
擴展閱讀
福州金牌家政哪裡請 2025-05-20 17:36:53
北京旅遊有什麼特產 2025-05-20 17:34:05
天津梅江哪裡有山嗎 2025-05-20 17:33:22

廈門哪裡可以買衙口花生

發布時間: 2025-05-20 14:08:34

❶ 泉州有哪些特色美食

面線糊

福建省泉州市乃至泛閩南地區的小吃。呈糊狀,是由細面線、番薯粉製作成。先將水煮開,放入番薯粉和調料、面線。一般為早餐食用,就著本地的另一種小吃——油條吃。面線糊一般可加入多種配料如大腸、小腸、蝦仁、豬肝、鹵蛋、煎蛋(蛋都是剪碎後加入)、醋肉(炸肉片)、香腸等等。

四果湯 四果湯是福建漳州、泉州一帶人們夏季消暑的重要飲品,每每到夏季街邊就會有很多賣四果湯的小販,也有些比較正規的會開個店面,夏天賣四果湯,冬天賣燒仙草之類的。到小店裡點碗四果湯,吹吹空調也是很愜意的事情。

咸飯

泉州的特色主食,為米飯的一種煮法,種類繁多,有南瓜咸飯、蘿卜咸飯、芥菜咸飯、芋頭咸飯、五花肉丁咸飯等。和炒飯相反,咸飯性涼,夏季火氣大適宜吃。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咸飯是飯的一種而不是粥的一種,小小一碗米飯能做到清涼,實在令人稱奇,不愧是有著濃郁海濱風情的地方。

來自網路

作為地道的泉州人,泉州 美食 還是相當多的,泉州 美食 聞名八閩大地,甚至在海外也是非常有名的,接下來就讓筆者盤點一下泉州有哪些 美食 呢。

塗嶺豬腳

最惹人垂涎的要屬紅燒豬腳。醬紅醬紅的湯汁上漂浮著微微泛黃的油暈。輕風微拂下,油暈在湯里輕輕地來回盪漾,彷彿陶醉在自己的夢里。幾顆快樂的蔥油頭,調皮地晃盪在油暈周圍,時不時大膽地闖進去,攪碎了油暈的清夢,又大搖大擺地盪開。輕倚在盆壁上的幾片樹皮,頗有點「任爾東西南北風,我自巋然不動」的豪邁。

田螺肉碗糕

田螺肉碗糕是在傳統碗糕基礎上發展出來的新品種,它的特點是有傳統碗糕的外形,但田螺肉碗糕外面更光滑,口感又軟又韌,中心還有一塊特別韌、特別香的肉仁,就像田螺肉,所以叫做田螺肉碗糕。田螺肉碗糕比一般的碗糕袖珍,現在的早餐工程攤點上,一般都有出售碗糕和田螺肉碗糕。

官橋豆乾

以安溪官橋鎮的「蓮兜美布包豆乾」,和一般的豆乾大不一樣。它不但香味濃郁,不易掰斷,挺有嚼勁,而且即使高高掉下,也不會糊爛。它還特別耐煎煮,哪怕千滾百沸,也不會變形鬆散。

白粿

製作方法極其古老。選用粘性好的上等白香米,洗凈浸透,放到蒸籠里蒸透,然後倒進石臼春,每臼要春數千下,直至飯粒全都勻化,取出捏成富有韌性而不粘手的大,再用雕花的圓形模印壓成為一個個形如圓月的白粿,上呈現出牡丹或纏枝花等花樣。喜歡吉利的鄉親還在白粿中心點上紅色,便成了請客送禮的佳品了。

湖頭米粉

湖頭最有名的小吃當屬湖頭米粉了,湖頭米粉採用的是優質大米,並取【閬溪】甘泉作為原材料,經手工製作,然後天然曬干而成。湖頭米粉主要有禮盒包裝和袋裝為主,是閩南人常年送禮的佳選,同時也是人們家常必備沒事。每逢婚宴或其他禮節,湖頭米粉也是必備佳餚,之所以這么受大眾喜愛,不僅是因為它好吃不膩,同時使用小孩到老人各層年齡段食用。

深滬魚丸

深滬魚丸是晉江的傳統名點。其形狀有圓、塊狀或魚形。它具有色澤雪白晶亮、下鍋膨脹力強、質地柔軟、入口鮮美細膩等特點,系選用鰻魚、馬加魚等上等魚肉剁碎搗爛,與地瓜粉一起攪合製成。(晉江)

永春白鴨湯

永春的白鴨湯也是當地一種特色菜餚。白鴨香滑細嫩、肥而不膩、湯濃味美和營養豐富名聞遐邇,不僅在石鼓、縣城,而且在泉州、廈門開有石鼓白鴨湯專賣店。它有200多年的 歷史 ,原為農家自用或小作坊生產,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白鴨湯已走進了市場,進行商品化經營,並已逐步成為規模或連鎖店式的經營,它讓吃過的人津津樂道,讓聽說過的人垂涎三尺,顧客盈門,備受青睞。

洪瀨雞爪

洪瀨雞爪是泉州特色名吃.產於南安洪瀨鎮.由雞爪、調味粉和適量辣調適而成,然後經過熱,蒸和熱炒,吃時:雞爪口感潤滑;口可清香;口味微辣;口感滑韌;雞爪抓在手上不粘手,口感很有彈性。有越吃越上口的感覺!

東石海蠣煎

東石海蠣煎 「東石海蠣煎」聞名海內外,其以上等番薯粉,大蒜葉,精鹽與鮮海蠣和水攪拌,有的配以雞蛋和鮮蟹肉,而後於熱油中煎炒而成,可謂色香味俱全。

肉粽

泉州的肉粽,亦為古泉州的應時名點之一,舊歷端午,幾乎普遍要吃肉粽和鹼粽。本文僅談肉粽。肉粽的原料,是以糯米為主,其次為配以半瘦肥的三層豬肉,和以其他的配料,裹以竹葉,用細麻繩系緊。肉粽的配料,上等者除了豬肉,還有香茹、栗子、蝦米、蓮子、雞肉、火腿、雪筍等,十分講究。

湖頭雞卷

湖頭雞卷選料精美,製作講究。通常以瘦豬肉和蔥頭、蝦米、香菇、雞蛋、茴香粉、地瓜粉等混合搗爛,用豬內臟的「網紗」包卷,油炸而成。湖頭「雞卷」顏色黃橙,氣味香噴,口感脆酥,令人胃口頓開,佐以莞荽和黑米醋食用,味道更加濃郁,風味尤顯獨特。

牛肉羹

泉州的牛肉小吃,有非常悠久的 歷史 ,最出名的牛肉羹。牛肉煮羹,醇厚的牛肉香包含在湯里,還有湯里細細的姜絲,兩種香味一混合,香而不膩,口感倍佳。牛肉羹有軟羹和硬羹之分,最大的區別就是牛肉是剁碎了還是切片。像泉州牛肉羹、西湖牛肉羹都屬於軟羹,牛肉是碎末,牛肉羹呈淡紅色。

花生仁湯

泉州有句農諺:「舊歷六月十九日三項新」,新花生就是其中之一。泉州人做花生仁湯,花生仁要粒粒飽滿,先用開水去膜,添足夠的水慢慢燉,直燉至花生仁表面潔白完整,實則爛如泥漿。食時,舀二、三匙花生仁放在碗中,放些白糖,泡以開水就成。

泉州的 美食 就是那麼多,由於閱讀體驗和還有很多 美食 沒有寫入,泉州 美食 是非常多,而且也非常好吃,快去品嘗吧!





文化宮的螺仔,從小吃到大

雞卷/五香卷

從小到大吃不膩的雞卷, 不論是剛蒸出鍋時熱乎乎軟軟的還是切塊裹蛋液下油鍋炸脆脆香香的我都超級喜歡!!尤其是炸出鍋後再蘸點甜辣醬或者番茄醬,簡直了。(流口水中)

蚵仔煎

沿海地區嘛,海產品也不少,海蠣煎應該在台劇里也經常看見吧。印象深的是大s羅志祥演的轉角遇見愛,里頭海蠣煎的戲份可不少。

土筍凍

emmmmm,說來慚愧,本泉州人也不太敢吃這個,但是貌似對身體好,妹妹倒是很喜歡,說像果凍,夏天冰冰涼涼的來幾個很舒服。

面線糊

超級喜歡的面線糊!!!!! 加點大腸、醋肉,加個鹵蛋,配上油條,完美!!!!

炸果

外脆里糯,剛出爐時是鼓鼓的,放一會兒就變成扁扁的,可以放好幾天,涼了會有點點硬,但是反而有嚼勁,不過 有點油!

菜粿

啊啊啊啊啊入口即化!!!我超級喜歡!! 炸的好的外頭脆里頭嫩,一進嘴就融化啦!!!

泉州雖然名氣比不上福州、廈門,但是也是福建一個有特色的城市,其 美食 也很具有代表性。

蚝仔煎: 又名蚝仔烙、海蠣煎,是潮汕台灣地區的特色 美食 。是用加水後的番薯粉漿包裹蚝仔、雞蛋、蟹肉、蔥、香菜等食材所煎成的餅狀物,不僅可以去掉蚝仔的腥味,還可以保留原有的鮮味。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營養豐富的 美食 。

醋肉: 泉州很有人氣的一道小吃,將瘦豬肉用醋腌制後,炸至金黃,吃起來外酥內嫩,還帶有淡淡的醋香,既可以當作零食,還可以搭配面線糊等主食。

土筍凍: 土筍筍一種長約4cm,生在海邊沙子的腔腸動物,清初周亮工的《閩小記》就有記載:「予在閩常食土筍凍,味甚鮮異,但聞其生在海濱,形似蚯蚓,取涼井水,與土筍一起熬煮,身上的膠原蛋白溶化入開水中成粘糊狀,盛出分別置入小盞,冷卻後成凍,即為「土筍凍」,甘甜可口。」

菜頭酸: 將白蘿卜切片,腌制去掉苦味後,加入適量的鹽和糖,就可以得到酸甜可口的菜頭酸了。

面線糊: 將水煮沸後,加入地瓜粉、細面線和調味料,煮成糊狀,味道鮮美,清甜爽滑,可以跟各種小吃搭配。

九重粿: 用上等晚稻米、食用黃色素,紅板糖,明礬,熟花生油經過一系列工序製作而成。淡黃色半透明固狀體,像果凍一般,切開後蘸著白糖吃,或者搭配筍干燉紅燒肉。

捆蹄: 選取豬的帶蹄前腳,去除骨和肉後,將腌制好的豬肉灌充至表皮內,蒸煮時用竹條捆縛其外部,鹵好的捆蹄切成半月形薄片,疊放於盤中,再蘸上調料,味道香醇,不油膩,常與「土筍凍」一起作為拼盤小菜。

鹽燒番鴨: 用整隻帶頭帶爪的番鴨抹上調料腌制,然後將整隻鴨子和薑母盛於帶蓋陶土砂鍋中,再把砂鍋埋入敞口鐵鍋里的沙堆和粗鹽中加熱,慢火精心熬燉。經過煮、炸、燒、熏、煲、燜等烹制過程,鴨肉鮮美多汁,香氣撲鼻,十分誘人。是一道滋而不膩、溫而不燥、香味俱全的 美食 葯膳。

以上,泉州 美食 太多了,就不一一列舉了。

泉州真是個低調的城市,也是一個很用心地經營著自己市井生活的城市。

泉州在煙火氣里認真講究地收拾自己,安穩營生。許多看起來不起眼的美味小吃,殊不知,都是走過風風雨雨之後的積累。

大家都熟知的泉州的蚵仔煎、薑母鴨、線麵糊等,但其實,讓我感覺倍加溫暖的,其實還主要是一些平常小食。

你吃過泉州的鹵面嘛,都說北方人會做面,但吃過泉州的鹵面,才會驚嘆其中的門道!

鮮香濃郁的鹵面中,牛肉帶來了古早風味,加入各種配菜和小海鮮,最特別的是調入了花生醬,湯汁濃稠,滋味鮮美!

面條也是加鹼的,跟熱乾麵的面條頗為相似,但是硬度沒有那麼高。輔料是瘦肉、魷魚須、花蛤和各式綠色菜蔬,還加上一點香菇、蝦、筍絲、芫荽、韭菜、豆芽等,相當之豐富。鹵面調料豐富之外,鹵湯才是精華,口感濃稠滑口,一般用熬制的骨湯或肉湯。撈起裝入碗里,再將鹵料澆在上面,面湯甘滑可口,清香鮮美。

另外,還得強力安利蒸沙蟲。

海邊的孩子都特別喜歡的一道菜,看起來有點怕,但……脆爽,美味,喜歡海鮮的不要錯過。

泉州小吃有很多,像是泉州的燒肉粽、泉州的面線糊、泉州的洪瀨雞爪以及泉州晉江的土筍凍等等。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名小吃的特色吧~
泉州燒肉粽

它味道香甜,油潤不膩,主要是以豬肉、香菇、栗子、糯米等為原料。泉州燒肉粽的特色是把糯米拌上鹵湯和蔥頭油一起放在鍋里炒一下,然後再和肉、香菇等一起攪拌,最後用竹葉包好煮爛,這樣的肉粽還真是只有在泉州才能吃到正宗的。
泉州面線糊

它的主色清淡,口感鮮甜,主要是用泉州的線面外加一些可以自選的配料做成,比如這樣一碗面線里可以加一些外焦里嫩的豆腐或是小腸等等,這是泉州本地人的早餐首選呢,好吃又營養~
泉州洪瀨雞爪

它口感香甜入味,有辣和不辣之分,是泉州本地人最愛的下酒佐餐。洪瀨雞爪主要源自泉州南安洪瀨鎮,因這個鹵煮原料秘方特別,所以很多地方做的洪瀨雞爪口感還是會有差別。

當然,除了以上介紹的名小吃之外,還有很多好吃的,如若有興趣的小夥伴建議可以去當地試試~(海峽網 黃小群)

泉州,「東亞文化之都」,位於福建省東南沿海,下轄四區、三市、五縣和泉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泉州台商投資區。而這些地方的 美食 ,更是數不勝數。

泉州市區有很多的 美食 ,最電影的代表莫過於西街的 美食 。那條街的 美食 ,可以吃一天,包括四果湯、潤餅菜、面線糊、炸醋肉、炸菜粿、菜頭酸、滿煎糕、蒜蓉枝、碗糕、吳氏手工麻糍、豆花……西街還有很多隱藏在巷子里的 美食 ,等待你去發掘。

除了市區的這些 美食 外,晉江有安海土筍凍、衙口花生、豬肉粕、深滬魚丸、深滬拳頭母、深滬馬加羹、深滬壺仔飯等也都很美味的小吃。南安市有蓬華芥菜、曙光甘薯、洪瀨雞爪、英都麻糍等。洪瀨雞爪現在很多地方也都能買到。石獅市有永寧太平洋牡蠣、古浮紫菜、石獅甜粿、蚶江紅膏蟹等。

惠安縣有崇武魚卷、白水豬腳、小岞黃花魚等。德化縣有白斬黑雞、德化十八格黃花菜、豐水梨等。永春縣除了蘆柑還有榜舍龜、蓬壺肉羹湯、石鼓白鴨湯等。安溪縣除了鐵觀音還有湖頭米粉、湖頭油蔥粿、湖頭咸筍包等。

泉港區有泉港浮粿、海蠣餅、塗嶺豬腳、粉猴(地瓜粉團)、口酥、九層糕、麥煎等。其中,泉港浮粿已經很出名了,現在在泉州很多地方都可以吃到。洛江區有河市鎮檳榔芋、虹山紅心地瓜、虹山鼠曲粿、河市松糕、秉尚鐵皮石斛等。

泉州還有很多地方 美食 ,以上這些泉州 美食 的冰山一角。

(閩南網 連培煌)

泉州泉港一帶,浮粿是當地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道家常點心。泉港浮粿呈暗黃色,皮薄酥脆,內勁彈而不黏。剛炸出來的浮粿,用筷子掰開,裡面是香噴噴的海蠣和鮮嫩的瘦肉,美味至極,讓你品賞後齒頰留香。

「泉港浮粿」,又稱「泉港普粿」、「泉港普甲」、「泉港炸糕」,系泉港地方特色風味小吃。浮粿選用最新鮮的海蠣、瘦肉、米粒、包菜、胡蘿卜、以及姜泥和蒜泥和當地特有的地瓜粉等為原料,調製成稠稀適中的浮粿團,用五角模具定型,將浮粿團放到鍋中炸至幾分鍾,顏1人且香氣撲鼻的浮粿就誕生了。出鍋後的浮粿外酥里嫩,入口香氣四溢,鮮味十足。食用時蘸點醬醋,更為香嫩可口。

浮粿在泉港有三種風味,第一種為硬式浮粿,主要流行於後龍鎮、肖厝鎮和峰尾鎮;第二種為軟式浮粿,流行於山腰鎮和前黃鎮;第三種為新式浮粿,主要是惠安、仙游等地借鑒和改良浮粿的製作工藝,以便討好當地口味。

硬式浮粿和軟式浮粿的區別在於對地瓜粉的運用,前者通常地瓜粉更為粘稠,在炸制過程中,油炸時間相比軟式浮粿略久一些,成品呈現稍微焦(但沒有焦味)。硬式浮粿以肖厝漁人碼頭和上西村大隊部對面的老店最為正宗。軟式浮粿則相對較軟,一般需要用筷子夾起才能食用,以原山腰農行下的老店為正宗(已搬走),現在以新民街的浮粿為正宗。

傳統吃浮粿的方法是拿箬葉或者蒲葵葉包裹浮粿食用,食用時,浮粿的油香味和果葉的新鮮香氣混雜一起,實為勞動人民的一大喜愛。建國後,隨著浮粿消費的劇增,通常以報紙來包裹浮粿,不過不太衛生。

浮粿的食用是有講究的,正宗的浮粿食用方法是必須趁熱吃,佐以當地秘制的大腸羹、小腸羹或牛肉羹,實乃饕餮大愛!當然,單吃也是很有愛的!單吃時經常可以配以佐料,如醋,或者把蒜切碎,加點醋蘸味道更佳。

以下是浮果的做法(部分摘自萬能的網路)准備材料材料:地瓜粉、海蠣、瘦肉、蔥花,胡蘿卜、五香粉、米飯、鹽、醋等。

烹飪步驟:

1、海蠣用鹽洗凈,加入適量的五香粉和鹽拌勻;胡蘿卜擦成絲,蔥切末;

2、取適量的地瓜粉,有剩米飯可以放入米飯。

3、加入適量的水到地瓜粉裡面,攪拌均勻米飯和地瓜粉(地瓜粉量要比米飯多);然後放入蔥花和胡蘿卜絲,鹽攪拌均勻(浮果漿不能調太稀,也可以加入適量的老抽調顏色);

4、放入適量海蠣、瘦肉;

5、再舀一點米漿蓋住海蠣;

6、放入油鍋,中小火油炸(油一定要冒過浮果);炸一二分鍾的時候,搖下模具,浮果掉出來,重復進行下個浮果(步驟4~步驟6);

7、浮果油炸中要不時用筷子翻下面,防止焦了;浮果油炸到金黃色,撈起濾油;

8、裝盤,配上醋,不錯的美味(浮果要趁熱吃才好吃,一定要配上醋)。

泉州最早開發於周秦兩漢,公元260年始置東安縣治,唐朝時為世界四大口岸之一,被馬可波羅譽為光明之城,宋元時期為東方第一大港,曾有「市井十洲人」、「漲海聲中萬國商」之盛景。

這么有 歷史 底蘊的城市,好的 出名的小吃不少。

我我作為吃貨帶你逐個篩選。
晉江安海的 土筍凍 看著不可怕 又好吃
土筍凍是起源於福建泉州,一種色香味俱佳的特色傳統風味小吃,是一種由特有產品加工而成的凍品。相傳發明人是民族英雄鄭成功。 它含有膠質,主原料是一種蠕蟲,屬於星蟲動物門,學名可口革囊星蟲(Phascolosoma esculenta),身長二、三寸。經過熬煮,蟲體所含膠質溶入水中,冷卻後即凝結成塊狀,其肉清,味美甘鮮。配上好醬油、永春陳醋、蒜蓉。

土筍被從沙子里逮出,先放養一天,以吐清雜物,然後下鍋熬煮,因為這東西像豬皮一樣具有高度的膠原蛋白,所以熬得一鍋粘粘糊糊,盛出來後裝在小碗中,待其自然冷卻之後,就凝固成一小碗「土筍凍」了。它們個個顏色白潤晶瑩剔透,其肉清,味美甘鮮,清香軟嫩,滑溜爽口。配上好醬油、北醋、甜醬、辣醬、芥辣、蒜蓉、海蜇及芫荽、酸白蘿卜絲、辣椒絲、番茄片等就成了色香味俱佳的風味小吃了。
中山路 鍾樓肉粽 必去
肉粽起源於福建泉州,閩南地區以及台灣東南亞的特色傳統 美食 ,作為端午節節日食俗。其選料講究,配料多樣,製作精細, 歷史 悠久,味道香甜,油潤不膩,色澤紅黃閃亮,以獨有的風味,享譽海內外。清末民國期間,市區有個「肉粽銀」,肉粽最為出名,還有泉州市區浮橋頭觀音亭的許牛制的肉粽,顧客滿座。端午節時泉州家家戶戶備有肉粽,供奉神明先祖。

該店挑選質地柔軟、光澤鮮亮的糯米,配料選用農家豬肉、大蝦仁、香菇、鹵蛋、蓮子混合而成,就連棕葉,也必須經過高湯烹煮。其次是火候的掌握,包括炒米、下料的時間都必須十分准確。

經過一個多小時的細火慢熬,肉粽就可上桌了。解開棕葉,金黃的多角形粽子透著光澤,一股自然清香撲鼻而來,使人頓時食慾大增。將它蘸上花生醬和蒜泥送入口中,粽香就隨熱氣彌漫滿口,讓人回味無窮。
天後宮 秉正堂 四果湯石花膏
四果湯是一道美味可口的名點,屬於閩菜系。味甜爽口,清涼解毒。在很多代人的記憶里都離不開一種伴隨著炎夏和蟬聲的爽口甜蜜,那種爽口香甜源自於一碗流傳已久的四果湯。

石花膏的主要原料石花菜,是生長在台灣海峽中潮或低潮帶礁石上的一種食用海藻,藻體平卧,為不規則的叉狀分支,形狀看上去也頗似珊瑚,很雅觀。石花膏為純手工製作,先以大鍋熬制石花草,後用紗布過濾,冷卻後自然凝固像果凍,透亮清澈,食用時可加入蜜水、糖水。天熱食之可清涼降火氣。
泉州市區城基路 薑母鴨
薑母鴨起源於福建泉州,而後傳至中國其它地區乃至海外,是福建一道地方傳統的名小吃。它既能氣血雙補,同時搭配的鴨肉有滋陰降火功效。 美食 中的葯膳滋而不膩,溫而不燥,適合於秋季和冬季食用。

紅面番鴨1隻約1000克、老薑200克、芝麻油(以黑芝麻油為好)200克、豬棒子骨500克、廣東米酒50克、冰糖20克、白糖30克、醬油150克、干辣椒10克、香蔥20克、精鹽10克、味精15克、特製黑、白葯料包2個(均為粉末狀)、鴨心、鴨肝、鴨胗、鴨腸、鴨血、水發粉絲、洋白菜、水發腐竹各5盤,雜面適量。

❷ 泉州有什麼特產

泉州的特產豐富多樣,包括永春蘆柑、紅膏蟹、浮果、安溪柿餅、高台蜜柚、德化黑雞、泉州龍眼、福眼龍眼、衙口花生、永春椪柑、福前蘆柑、德化陶瓷、紙織畫、泉州刺綉、脫始漆器、惠安木雕、永春漆籃、惠安影雕、安溪鐵觀音、黑烏龍茶、水仙茶、人參烏龍茶、梅占茶、牡丹花茶、永春佛手茶等。這些特產不僅在當地享有盛名,也吸引了眾多外地遊客前來購買品嘗。

泉州位於中國東南沿海,屬於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溫暖濕潤,為當地的農林產品提供了優越的生長環境。這里的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使得各種農產品和手工藝品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

泉州地處中國華東地區,北承福州,南接廈門,東望台灣島,地理位置得天獨厚。這里不僅是閩南民系城市之一,以閩南話為主要方言,還存有莆仙話、客家話等多種方言。泉州的常住外來人口達到204萬,這使得這里不僅有濃郁的本土文化,還有多元的文化交融。

泉州的特產不僅僅代表了當地的農業和手工業水平,更體現了當地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傳統。這些特產在傳承和發展中,也成為了泉州獨特的城市名片。

❸ 廈門到福建泉州晉江市青陽長興路200號利郎工業園怎麼坐車

你在廈門汽車站做車到晉江汽車站,然後做9路車到終點站(利郎)
晉江市區幾乎國內比較大的銀行(農行,中行,建行等)都設有分行。
至於吃的,你可以撥打12580查詢,並下載優惠券。

這里附上晉江小吃:
晉江的小吃
衙口花生

晉江傳統土特產。因產於龍湖衙口,故名。選取種植於沙質土壤中的「小琉球」花生品種,洗凈加入少量食鹽(嚴格掌握下鹽量),用旺火猛煮,時間短,熟得快,出油量少,曬干後密封存放,成為「白曬花生」。衙口花生已有二百多年的歷史,銷量一直不減,是出口的重要土產品。

深滬魚丸

深滬魚丸是晉江的傳統名點。其形狀有圓、塊狀或魚形。它具有色澤雪白晶亮、下鍋膨脹力強、質地柔軟、入口鮮美細膩等特點,系選用鰻魚、馬加魚等上等魚肉剁碎搗爛,與地瓜粉一起攪合製成。

靈水菜脯

晉江傳統食品。因產於安海靈水,故名。以白蘿卜作原料,切成塊狀或條狀,曬干,放入陶缸里,加適量食鹽和紅土,密封儲存三四個月即可食用。相傳明萬曆年間 (1573-1620年),鄉人吳淳夫入朝為官,將「靈水菜脯」帶至朝內分送同僚,獲得好評,後進獻皇帝,又博得皇帝嘉許,欽定為免稅食品,銷行各地。三百多年來產量日增,成為人們佐餐之佳餚。

安海土筍凍

主要原料即「土筍」,又名「海龍」,學名「星蟲」。它生長於閩南沿海灘塗中,狀似蚯吲。「土筍」經由小石滾碾擠出其腹內雜質,洗凈後放入鍋內加適量的水和精鹽煮熟,而後舀入碗中冷卻成膠體狀,即為「土筍凍」。酒桌上「土筍凍」作為小菜,沾著蒜泥醬醋食之,味道極鮮美,營養豐富,且有清涼解毒,滋陰補腎的功效。

安海食珍糕(桔紅糕)

選用優質糯米蒸熟後,配以金桔,白糖等原料經過精湛工藝加工而成。其色澤潔白,質地嫩軟而富有彈性,食之不沾牙齒,香甜可口且具金桔味,可作為宴席上的甜點。

安海肉餡捆蹄

選用帶蹄的豬前腳,剝掉骨頭,然後填上精豬肉,並調配糖、高粱酒、精鹽、香料等佐料,再用紗布包紮,慢火蒸熟而成。食用時用刀切成薄片,其肉餡拘成各種花紋圖案,置於餐盤中甚美觀,其味道香醇,無油膩,常與「土筍凍」作拼盤小菜。

衙口芋丸

以檳榔芋、地瓜粉為主原料,以精豬肉及其他調味料為餡。
衙口芋丸烹飪方法有三:

一為干炒,餅狀無餡的芋丸切成薄片,配以蝦米、海蟶、肉絲等佐料煎炒而成,為宴席上的主食菜餚;

二為煮湯,肉餡芋丸切碎後加肉湯燉煮,可作為宴席上的湯點;

三為甜食,肉餡芋丸蒸熟後,蘸以花生仁末,紅糖拌成的佐料食之,為宴賓的特色風味小吃。

東石海蠔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曾推崇東石海蚝為佳品,因為養殖於海中石頭上的東石海蚝肚圓肉飽,翅六葉,蚝肉甜韌,爽口,且具有軟堅散結、利水、斂汗、固腸、益肝腎功效。

東石海蠣煎 「東石海蠣煎」聞名海內外,其以上等番薯粉,大蒜葉,精鹽與鮮海蠣和水攪拌,有的配以雞蛋和鮮蟹肉,而後於熱油中煎炒而成,可謂色香味俱全。

陳埭泥蟶

「陳埭蟶」是名聞遐邇的鄉味海鮮,過去民間有俗話:「到陳埭就是要挑蟶的」。蟶屬辨鰓類軟體動物,陳埭養蟶已有500多年的歷史了,「陳埭蟶」體大肉肥,味極鮮美,燉、炒、炸、蒸、煮俱佳。現在酒宴中有「陶罐老蟶」的菜餚,即以小陶罐插滿老蟶,配以大蒜、蔥葉、精鹽等佐料蒸熟而成。蟶含有豐富的磷、鈣、鐵、蛋白質等,相傳陳埭蟶老且大者,有益腎補元的功效。

面線糊

面線又稱線面,是用上等麵粉製成,質地潔白纖細。而面線糊,便是用線面煮成的糊,但講究糊而不亂。面線糊,主要依靠湯的滋味,以蝦、牡蠣、海蟶、淡菜等味美質鮮的海產品熬湯製成面線糊,風味極佳。除海鮮外,還常加入鴨血或豬血,或以一大串豬大腸放入面線糊中煮燉,再配上油條、炸蔥花、胡椒末作為調味,吃起來更為濃烈可口

花生湯

花生湯用料簡單,煮法卻考究。花生米先剔去疵粒,用開水浸泡後去膜,加水置砂鍋內以文火熬煮,等花生熟了才能放糖,續熬至花生爛透為止。然後食用時可配佐甜咸點心,如油條、炸棗、韭菜盒、肉包、甜包、糯米炸等均是上品。

龍湖金鱉

生長於晉江淡水湖泊龍湖(福建第三大天然湖泊),因其鱉殼上「鑲金邊」而聞名。龍湖鱉潛伏於湖底沙泥中,長期廝磨,鱉殼上便形成一圈金色光澤。龍湖鱉長大後每隻一斤左右,極其矯健有力,若將其翻背,能即返撲過身來。龍湖鱉一般佐以中葯「四物」「八珍」燉湯食用,味鮮美,極富營養,有滋陰補腎功效。民間將之作為小孩學步或體弱者最佳滋補品。物以稀為貴,酒宴中一道「龍湖金鱉燉湯」得千元以上。

花生卷酥

以炒花生仁加糖、麥芽糖入鍋熬煉,而後取置木砧上,用木棍捶擊、壓、使之薄如皮,放上炒花生末,捲成長條,切成約二寸長的斜形塊,食之極香脆,入口即化,色香俱佳,亦可作宴席上的甜點。

石花膏

為海生植物「海石花」提煉而成的夏日小吃。「海石花」長於海邊礁石上,采後要用石灰水浸泡後再曬干(須多次浸泡曬干),直到「海石花」曬白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