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廈門資訊 » 廈門在哪個縣
擴展閱讀

廈門在哪個縣

發布時間: 2025-08-07 21:40:01

『壹』 廈門名字的由來

相傳在遠古的時候,常有成群的白鷺棲息在廈門島上,因此,人稱廈門島為鷺島,廈鼓海峽又稱為鷺江。人類生活在廈門島上,可以追朔到距今三四千年的新石器時代晚期。

而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則始自唐朝中期,至今已有1140多年了。唐朝天寶年間,漢族人薛姓和陳姓從閩東的福安和閩南的漳州移民入島分別在洪濟山下的南北麓聚族而居。

廈門市的行政建制始於宋朝,屬泉州府同安縣。明初洪武二十年(1387年),朝遷開始在島上築城寨,置衛所,城名「廈門」意寓「祖國大廈之門」。廈門的地名,從此確立。

(1)廈門在哪個縣擴展閱讀:

歷史沿革

遠古時為白鷺棲息之地,故又稱「鷺島」。

先秦時期,廈門屬百越之地;《漢書·地理志》記載,百越的分布「自交趾至會稽七八千里,百越雜處,各有種姓」。

西晉,太康三年(282年)置同安縣,屬晉安郡,不久裁撤,並入南安縣,直到600多年後才再次設縣建制:閩國933年龍啟元年時升為同安縣,再次設縣,屬泉州,州駐地在晉江縣。

唐朝,貞元十九年(803年)析南安縣西南部置大同場,唐光啟二年(886年),王潮克泉州為刺史,至947年,南唐滅閩國,同安地為王潮和閩國治地,歷時61年。

王潮、王審知兄弟先後為威武軍節度使,同安為其治地,閩國開平元年(909年),王審知為閩王,立閩國,都福州,大同場為其轄地。 保大七年(949年),南唐升泉州為清源軍(轄今泉州、莆田、廈門、漳州)。

乾德元年(963年),宋改清源軍為平海軍,以陳洪進為節度使,同安縣屬平海軍。北宋太平興國三年(978年),陳洪進納土於宋,同安縣始隨平海軍納人宋土。同年,宋復平海軍為泉州。宋屬平海軍、泉州。

元朝,屬泉州路。

明朝,實行里都圖制,廈門為嘉禾里,下設四個都,每個都下轄兩個圖。

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永寧衛的中、左兩個千戶所移駐嘉禾嶼,並築廈門城,此後遂以中左所作為廈門島的代稱。

永曆九年(清順治十二年,1655年),鄭成功改中左所為思明州,所轄境域包括廈門島、鼓浪嶼、浯洲(大金門)、烈嶼(小金門)等島嶼。

清朝,康熙十九年(1680年)清軍攻佔思明州。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福建水師提督移駐廈門,翌年設立台廈兵備道(雍正五年(1727年)改為台灣道),管理台灣、廈門兩地政務。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泉州府海防同知移駐廈門。

雍正五年(1727年)分守興泉道移駐廈門,雍正十二年(1734年)改稱興泉永道,管轄興化府(今莆田)、泉州府和永春州。至此,廈門成為福建東南沿海的軍事、政治、經濟中心。鴉片戰爭之後,清政府被迫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廈門成為《南京條約》中規定的五個通商口岸之一。

興泉道道署駐地(興化府府城圖中有興泉道道台駐地)

興泉道道署駐地(興化府府城圖中有興泉道道台駐地)

道光二十三年九月十一日(1843年11月2日),廈門正式開埠。

光緒二十八年十月二十二日(1902年11月21日),清政府正式批准《廈門鼓浪嶼租界土地章程》,鼓浪嶼成為「萬國租界」。

中華民國二年(1913年)興泉永道改名為南路道,轄區不變,後增轄金門縣,

中華民國三年(1914年)改名廈門道(民國十四年(1925年)廢)。

中華民國四年(1915年)分出金門、大小嶝設金門縣。

中華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即「福建人民政府」)設廈門特別市,旋廢。

中華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1月「閩變」失敗後,廈門特別市政府和興泉省隨之撤銷,廈門恢復思明縣建制,與同安縣均屬福建省政府直轄。

中華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同安、思明縣屬第五行政督察區(駐同安)。

中華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4月以廈門及鼓浪嶼等7個島嶼設廈門市,撤銷思明縣設禾山特種區,與同安縣同屬第四行政督察區(駐同安,轄今泉州、莆田、廈門)。

中華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5月至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9月淪陷,10月恢復廈門市建制,設中心(後改思明)、開元、鼓浪嶼、禾山4區。抗日戰爭勝利,國民政府恢復廈門市政府建制,直屬福建省政府管轄。

1949年09月,同安縣、廈門市分別解放,同安縣屬第五專區(1950年改泉州專區、晉江專區),廈門為福建省轄市。

1950年10月,廈門市設開元、思明、鼓浪嶼、廈港(後廢)、禾山5區。

1953年,同安縣集美鎮歸廈門市轄。

1958年01月,撤禾山區,改設郊區。

1958年08月,同安縣由晉江專區劃屬廈門。

1958年08月,金門炮戰爆發,廈門為主戰場之一。

1966年08月,開元、思明區更名東風、向陽區(1979年10月復原名)。

1970年02月,同安縣劃屬晉江專區(地區)。

1973年06月,同安縣再歸廈門市。

1978年09月,設杏林區。

1979年0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部長徐向前發表了《停止炮擊大、小金門等島嶼的聲明》,歷時21年的金門炮戰正式劃上句號。

1987年,增設湖裡區,郊區更名集美區。

1994年02月,國務院批准廈門市行政級別升格為副省級。

1997年05月,同安改縣為區。至此,廈門市轄思明區、開元區、杏林區、湖裡區、集美區、同安區6個區。

1996年11月,同安撤縣改區,

1997年05月,廈門市同安區人民政府正式掛牌。

2003年05月,經國務院批准,福建省人民政府頒發《關於廈門市調整部分行政區劃的批復》,同意撤銷廈門市鼓浪嶼區和開元區,其行政區域劃歸思明區管轄,杏林區更名為海滄區,設立翔安區。行政區調整後,廈門市下轄思明、湖裡、集美、海滄、同安和翔安6個區,至2016年12月底不變。

2014年12月,國務院決定設立中國(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其中廈門片區共43.78平方公里。

『貳』 廈門在哪裡屬於哪個省

廈門位於福建省東南部沿海地區,地處台灣海峽西岸、閩南金三角的中心,是福建省轄地級市、副省級市、計劃單列市。

廈門市境域包括沿廈門灣的大陸地區和廈門島、鼓浪嶼等島嶼以及廈門灣,陸域面積1700.61平方千米,海域面積約390平方千米。其地理坐標處於東經117°52′—118°26′,北緯24°23′—24°54′之間。東與大小金門島、南與龍海市隔海相望,陸地與南安市、安溪縣、長泰縣、龍海市接壤。

廈門是中國首批實行對外開放的四個經濟特區之一,也是國際性港口風景旅遊城市、「海絲」戰略支點城市,擁有鼓浪嶼、園林博覽苑等知名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