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廈門資訊 » 廈門的正西有哪些國家
擴展閱讀
從南通怎麼去深圳 2025-09-23 06:56:45
廈門醫院醫保怎麼用 2025-09-23 06:48:03

廈門的正西有哪些國家

發布時間: 2025-09-23 05:42:22

『壹』 廈門附近的大城市有哪些

廈門附近的大城市有泉州、漳州。具體介紹如下:

1、泉州

泉州,福建省東南沿海地級市,別名鯉城、刺桐城,地處福建省東南沿海、台灣海峽西岸,北承福州,南接廈門,東望台灣島。

泉州位於東經117°25′-119°05′,北緯24°30′-25°56′,離台灣最近處僅距97海里,距金門最近處僅5.61海里,東西寬153千米,南北長157千米,陸域面積11014.78平方千米(包括金門島),約佔全省陸地面積的9.08%。

2、漳州

漳州地處東經117°-118°、北緯23.8°-25°之間,陸域南北長187公里,東西寬127公里,面積12607平方公里。博平嶺橫亘於西北,戴雲山余脈深入北部境內。平和縣的大芹山主峰海拔1544.5米,為漳州市第一高峰。

漳州海域面積略大於陸域面積。大陸岸線519公里,島嶼岸線112公里,正面寬約128公里,呈北東走向。零米高程以上灘塗面積285.5平方公里,可利用水產養殖面積117.2平方公里。

(1)廈門的正西有哪些國家擴展閱讀

廈門的地理環境:

廈門市位於北緯24°23'~24°54'、東經117°53'~118°26',在中國東南沿海,福建省南部,與漳州、泉州相連,地處閩南金三角中部。

廈門市由廈門半島、鼓浪嶼及其眾多小島嶼、島礁和同安、集美、海滄、翔安、杏林灣、馬鑾灣、同安灣等組成,陸地面積1699.39平方公里,海域面積約390多平方公里。其中廈門島面積約為157.76平方公里(含鼓浪嶼),是福建省的第四大島嶼,全島海岸線約為234公里。

廈門地形以濱海平原、台地和丘陵為主。廈門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地勢地貌構成類型多樣,有中山、低山、高丘、低丘、台地、平原、灘塗等。西北部多中低山,其中位於同安與安溪交界處的雲頂山海拔1175.2米,為全市最高的山峰。

『貳』 福建省漳州是廈門五緣灣的什麼方向

漳州市是在廈門市五緣灣濕地公園的正西方向,兩地相隔車程62--64公里。

『叄』 福建廈門的身份證號碼開頭是多少

福建廈門的身份證號碼開頭如下:

(3)廈門的正西有哪些國家擴展閱讀

身份證號碼的結構和形式

1.號碼的結構

公民身份號碼是特徵組合碼,由十七位數字本體碼和一位校驗碼組成。排列順序從左至右依次為:六位數字地址碼,八位數字出生日期碼,三位數字順序碼和一位數字校驗碼。

2.地址碼

表示編碼對象常住戶口所在縣(市、旗、區)的行政區劃代碼,按GB/T2260的規定執行。

3.出生日期碼

表示編碼對象出生的年、月、日,按GB/T7408的規定執行,年、月、日代碼之間不用分隔符。

4.順序碼

表示在同一地址碼所標識的區域范圍內,對同年、同月、同日出生的人編定的順序號,順序碼的奇數分配給男性,偶數分配給女性。

5.校驗碼

根據前面十七位數字碼,按照ISO 7064:1983.MOD 11-2校驗碼計算出來的檢驗碼。

『肆』 鼓浪嶼被哪13個國家殖民過

英國、美國、德國、法國、西班牙、丹麥、荷蘭、瑞挪聯盟、日本、挪威、奧地利葡萄牙、瑞典。

1895年中日甲午戰爭後,日本佔領台灣,為避免日本進一步覬覦廈門,清朝政府決定尋求「國際保護」,請列強「兼護廈門」。

1902年1月10日(光緒二十七年十二月初一日),英國、美國、德國、法國、西班牙、丹麥、荷蘭、瑞挪聯盟、日本等9國駐廈門領事與清朝福建省興泉永道台延年在鼓浪嶼日本領事館簽訂《廈門鼓浪嶼公共地界章程》,鼓浪嶼淪為公共租界[3],次年1月,鼓浪嶼公共租界工部局成立。在此前後,陸續有英、美、法、德、日等13個國家先後在島上設立領事館。

(4)廈門的正西有哪些國家擴展閱讀:

鼓浪嶼的近現代歷史:

1840年~1860年,外國列強勢力對廈門和鼓浪嶼的侵略已全面展開,且迅速地擴展和深化。

1844年,倫敦差會在鼓浪嶼成立教會。

1850年,大英長老會也於在鼓浪嶼扎住腳跟。

1848年,美國歸正教會的「中華第一聖堂」建造在廈門新街仔。15年後,英 國教會也在鼓浪嶼建造了專供外國人祈禱的「協和禮拜堂」(在今第一醫院內)

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惟鼓浪嶼保已淪為「公共租界「。

1915年,分出金門、大小嶝設金門縣。

1933年 「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即「福建人民政府」)設廈門市,廈門市成立,旋改特別市,同安縣和廈門市隸屬興泉省 ,興泉省轄今泉州、莆田、廈門, 翌年1月「閩變」失敗後,廈門特別市政府和興泉省撤銷,廈門島內恢復思明縣建制,與同安縣均屬福建省政府直轄。

1935年4月,國民政府福建政府以廈門及鼓浪嶼等7個島嶼復設廈門市,撤銷思明縣設禾山特種區,與同安縣同屬第四行政督察區(駐同安,轄今泉州、莆田、廈門)。

1941年12月7日,日軍獨占鼓浪嶼,直至我國抗戰勝利。

1949年9月初,隸屬於福建省第五行政督察專員公署,管轄泉州、莆田、廈門,後改隸於廈門市至今。

1949年,中國人民解放軍進入福建,9月攻入廈門,後金門戰役、金門炮戰,參見金門戰役、金門炮戰等相關文章和詞條。

1949年10月17日,鼓浪嶼地區解放。

1958年,金門炮戰爆發。

1979年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部長徐向前發表了《停止炮擊大、小金門等島嶼的聲明》,歷時21年的金門炮擊,劃上了句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