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廈門資訊 » 為什麼重慶北至廈門北隧道很多
擴展閱讀
福州考a3證在哪裡考 2025-09-23 12:56:29
公司如何申請搖深圳號 2025-09-23 12:46:19

為什麼重慶北至廈門北隧道很多

發布時間: 2025-09-23 11:01:56

❶ 廈門五橋兩隧指什麼

廈門五橋指的是「新海堤大橋(公路/軌道兩用橋)」、「廈門大橋」、「海滄大橋」、「集美大橋」、「杏林大橋」。

廈門兩隧指的是「海滄隧道」、「翔安隧道」。

新海堤大橋(公路/軌道兩用橋)

1953年6月高集海堤動工,1955年秋竣工,2010年開口改造為橋梁。

高集海堤將廈門島上的高崎與集美街道相連,總長2212米,寬29米。在1990年以前,海堤是廈門對外聯系的唯一通道。2010年改造為公鐵兩用的海堤大橋,其中公路橋規劃雙向兩車道,設有機動車道和人行道,機動車道寬7.5米,人行道寬5米;軌道橋獨立於公路橋採用全線高架方式,軌道交通1號線從這里駛過,途徑集美學村站和園博苑站。

翔安隧道

2005年9月動工建設,2010年4月建成通車。翔安隧道位於廈門東海域,連接廈門島內五通與翔安區西濱,線路總長8695米,隧道長6050米,跨海域寬約4200米,採用三孔隧道形式,設雙向6車道,設計行車速度80km/h,工程總投資40.7億元。

翔安隧道是國內第一座海底隧道,也是迄今為止世界最大斷面鑽爆法海底隧道,翔安隧道是廈門東部唯一的進出島通道,可全天候24小時運營,它的建成通車極大完善了廈門進出島車輛通行方式,使廈門進出島通道形成了從海上到海底的立體交通格局,對台風多發的廈門具有特殊的重要意義。

❷ 廈門由於歷史原因,島上隧道很多,那麼比較出名的隧道都有哪些呢

廈門,不僅是一個海濱城市,同時,廈門也是一個多山的城市。

廈門多隧道的歷史、地理原因

歷史原因:

上世紀6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廈門是昔日的海防前線,城市內修建了一批以坑、地道為主的防空洞,目的為廈門人抵擋戰火和空襲。

地理原因:

據統計,廈門的山有382座!為了方便通行,就開辟了很多山洞隧道,而已運營的公路隧道有60多座,僅島內隧道就有18座,所以廈門也號稱隧道博物館。

廈門擁有眾多公路隧道,同時還有一些有韻味的人行隧道,各自都有特色。

廈門最有名的8條人行隧道(4座在廈門本島,4座在鼓浪嶼)

1、廈大芙蓉隧道

英雄山防空洞位於鼓浪嶼鼓聲路5號,這里也是鼓浪嶼貝殼博物館。在戰爭時代,這里是鼓浪嶼居民的避難場所,現在經改造後,這里成為島上又一處新景點(需要買門票)。

據了解,館內共有6800餘種珍稀貝殼,這些貝殼來自美國、澳大利亞、東南亞等多個國家和地區,覆蓋了亞洲、歐洲、南美洲、北美洲以及南北兩極,包括海生、淡水和陸生。

部分老隧道改造後重獲新生

在特殊的年代,特殊的歷史背景,廈門每個隧道都有自己的特殊使命。

進入20世紀,防空洞的功能與城市建設脫軌,而廈門市有計劃、因地制宜的對這些隧道進行改造利用,將部分防空洞創新升級為文化旅遊項目,老隧道又重獲新生。

❸ 海底隧道在哪個城市

我國的廈門、青島膠州、香港、汕頭等城市有海底隧道。

具體如下:

一、廈門海底隧道:

1、翔安海底隧道(東通道):

大陸第一條海底隧道。全長8.695公里,隧道全長6.05公里,隧道洞總長5.9公里,海域段4.2公里,最深處位於海平面下約70米。兩個主洞分別寬17.2米,雙向六車道。2005年4月30日正式動工,2009年6月13日15時58分,右線貫通,2009年11月5日,全線貫通,2010年4月26日建成通車。

2、海滄海底隧道(第二西通道):

全長7.102公里,其中隧道長6.306公里,海域隧道長度2.8公里,最深處位於海平面下約72.6米,雙向六車道。2016年3月28日動工,預計2020年建成通車。

3、第三東通道:

廈門正推進廈門島至翔安機場的第三東通道前期研究工作,進一步強化本島與翔安機場的聯系。

4、廈門軌道交通2號線、3號線過海鐵路隧道,廈漳泉城際軌道交通R3線過海鐵路隧道廈漳海底隧道。

二、青島膠州灣隧道:

膠州灣隧道(又稱膠州灣海底隧道)是大陸第二條海底隧道,是國內長度第一、世界排名第三的海底隧道。隧道及其接線工程全長9.47公里,其中隧道長度7.808公里,隧道海域段長度4.095公里,工程概算總投資為70.62億元。隧道設計基準期為100年,工程於2007年08月正式開工,2011年4月竣工,2011年06月30日正式通車。

三、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

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由33節沉管對接而成,含28節直線段沉管和5節曲線段沉管,總長5664米,是我國第一條外海沉管隧道,也是世界最長的公路沉管隧道和唯一深埋沉管隧道。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剩餘沉管安裝預計將於2017年上半年全部完成,實現整條海底隧道全線貫通。

四、汕頭蘇埃灣海灣隧道:

為進一步完善汕頭干線公路網和市政基礎設施建設,汕頭市以超前眼光,高起點、高標准、高效能推進蘇埃隧道建設。規劃建設的蘇埃隧道項目路線全長6.8公里,其中北岸接線長0.5公里、隧道長4.95公里、南岸接線長1.35公里,隧道按雙向六車道、行車速度為時速60公里、地震基本烈度Ⅷ度一級安全等級設計,工程總投資約38.45億元。2015年2月2日正式開工。

五、深中大橋海底隧道:

深中大橋按照「東隧西橋」方案,跨海橋隧工程全長22.09公里,採用橋隧組合方案,共設兩處通航孔,穿越深圳機場支航道與礬石水道處採用海底沉管隧道,隧道總長6.72公里。項目於2016年12月30日正式開工,在西人工島施工開始,預計2024年建成通車。預計先完成西人工島陸域成形;再實現東人工島工程開工;最後實現主體隧道工程全面開工。

六、大連灣海底隧道:

大連灣海底隧道和光明路延伸工程全長12.1千米,雙向六車道,設計標准為城市快速路。其中海底隧道主線長5.1千米,共需安裝大型沉管18節,標准管節長180米,重量約6萬噸;光明路延伸主線長7千米,順接大連灣海底隧道,北至201國道,建設內容包括道路、橋梁和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