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廈門大部分是講什麼話 鼓浪嶼也是一樣嗎
廈門話、閩南語。鼓浪嶼也是。
1、閩南語廈門話,屬於閩南語當中泉漳片,屬於泉州話和漳州話的混合音,與台灣話(台語)有著高度的相似性。但在口語方面,雖與台灣話同為漳泉腔,在音韻上也有著極高度的對應,但由於分化時間的早晚以及歷史背景的不同,仍有著細部的差異,特別是在詞彙方面較為明顯。
2、"閩南語"一詞有廣義、狹義之分,廣義學術上泛指閩南語的集合,狹義則僅指閩台之閩南語。台灣及西方學者多認為是一種語言,屬漢藏語系漢語族閩語支。在大陸語言學的分類上,屬漢語族中閩語的一種。
閩南語在各地有不同稱呼,例如在中國大陸常被稱為泉州話、漳州話、廈門話、福建話、河洛話(古代河南話)、學佬話、等;在台灣亦被稱為台語、台灣話、河洛話或福佬話,在東南亞的海外華人則稱為福建話(Hokkien)或咱人話(台閩字寫作咱儂話)。
(1)廈門為什麼講台語擴展閱讀:
廈門話的形成由來:
1842年中英《南京條約》簽定,廈門被迫開埠成為通商口岸,廈門島和鼓浪嶼迅速發展,吸引泉州、漳州等各地閩南人口流入,口音融合,促使了現代廈門話的形成,近代成為了閩南語的代表音,屬於閩南語當中的漳泉腔,因形成歷史雷同而與台灣話有著高度的相似性。
閩南語傳入廣東、東南亞及海外者稱為福建話,通行范圍包括泉州、廈門、漳州三市及其所轄的縣市和台灣地區、廣東海陸豐及惠東部分地區共有3千8百多萬人說閩南話。
此外,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度尼西亞、泰國、香港以及散居在世界各地的閩南籍華僑、華裔也有說閩南話的,雖然各地的閩南話有一些腔調差異,但是基本上能彼此通話無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