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北京的歷史文物古跡都有哪
1、故宮
京杭大運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長、工程最大的古代運河,也是最古老的運河之一,與長城、坎兒井並稱為中國古代的三項偉大工程,並且使用至今,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一項偉大工程,是中國文化地位的象徵之一。
春秋吳國為伐齊國而開鑿,隋朝大幅度擴修並貫通至都城洛陽且連涿郡,元朝翻修時棄洛陽而取直至北京。開鑿到現在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2002年,大運河被納入了「南水北調」東線工程。2014年6月22日,第38屆世界遺產大會宣布,中國大運河項目成功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成為中國第46個世界遺產項目。
(1)北京文物有什麼擴展閱讀:
北京,簡稱「京」,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直轄市、國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國際大都市,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是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所在地,也是中部戰區司令部駐地。
北京是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和世界上擁有世界文化遺產數最多的城市,三千多年的歷史孕育了故宮、天壇、八達嶺長城、頤和園等眾多名勝古跡。早在七十萬年前,北京周口店地區就出現了原始人群部落「北京人」。公元前1045年,北京成為薊、燕等諸侯國的都城。公元938年以來,北京先後成為遼陪都、金中都、元大都、明、清國都、中華民國北洋政府首都,1949年10月1日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
參考資料:網路-北京
⑵ 北京有哪些傳統染織服裝文物
明益庄王妃首飾
中國古代服飾文化展展品中有數十件館藏一級品,包含極少展出的宋《中興四將圖》、明益庄王妃首飾、定陵出土首飾,清《皇朝禮器圖》、康熙帝朝服等。其中,5件明代岐陽王世家文物(《隴西恭獻王李貞像》《孝親曹國長公主像》《贈南京錦衣衛指揮使李佑像》《太保襲臨淮侯李言恭像》和《臨淮侯夫人史氏像》)在古代服飾史研究領域具有較高知名度,均為首次展出。
據了解,中國國家博物館藏有豐富的古代服飾相關文物,沈從文、孫機等人先後在服飾考古、服飾史論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在中國古代服飾文化的研究方面形成了較為深厚的學術積累,堪稱中國古代服飾研究的重鎮。通過參觀此次展覽,觀眾不僅能對不同歷史時期古代服飾形制留下印象,也能更深刻地理解中華文化在繼承傳統與交流互鑒中不斷發展的歷史經驗,更加堅定文化自信。
⑶ 北京故宮最有名的文物
北京故宮博物院十大必看國寶
《平復帖》
《平復帖》為西晉陸機書法作品,是傳世年代最早的名家法帖,也是歷史上第一件流傳有序的法帖墨跡。有「法帖之祖」的美譽,被評為九大「鎮國之寶」。
陸機(261年~303年),字士衡,吳縣華亭(今上海市松江區)人。祖陸遜、父陸抗,都是東吳名將。少負才名,工詩文,與其弟陸雲合稱「二陸」,是西晉著名的文學家。代表作為《文賦》,另有《君子行》、《辨亡論》等詩賦著述。
《平復帖》牙色麻紙本墨跡,共9行84字,用禿筆寫於麻紙之上,墨色微綠。筆意婉轉,風格平淡質朴,其字體為草隸書。其內容是寫給友人的一個信札,其中有病體「恐難平復」字樣,故名。《平復帖》在中國書法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同時對研究文字和書法變遷方面都有參考價值。
《平復帖》本為清宮舊藏,嘉慶帝將其賞給親王。後幾經轉手落入英國,名士張伯駒以4萬大洋購入,從而使文物得以保全。
《梅鵲圖》
沈子蕃緙絲《梅鵲圖》軸,圖軸縱104cm,寬36cm,為故宮織綉的代表作品,中國古代緙絲被認為是絲織工藝中最為高貴的品種,古人以「一寸緙絲一寸金」言緙絲作品之珍貴。
沈子蕃,南宋人,吳郡(今江蘇蘇州)人。沈子蕃的緙絲作品以書畫為粉本,設色高雅古樸,生動傳神,令人嘆為觀止。原清宮養心殿所藏花鳥圖軸、重華宮沈子蕃緙絲梅雀圖軸等均為其傳世佳作。
緙(kè)絲又稱「刻絲」,是中國傳統絲綢藝術品中的精華。緙絲之高貴,首先因其耗費工時巨大,以萬縷千絲成其工巧,「如婦人一衣,終歲方成」。其次,緙技易學難精,雖摹緙書畫,並非簡單的照葫蘆畫瓢,而需要純熟的工藝技巧和相當的書畫藝術修養,許多緙絲書畫具有很高的藝術鑒賞價值。
酗亞方樽
方樽傳世較少,酗亞方樽為故宮青銅器的代表作品。
酗亞方樽,高45.5cm,寬38cm,口徑33.6×33.4cm,重21.5kg,尊方形,侈口,肩上四角各飾一象首,象首間夾飾獸頭,頸、腹、足均飾八條棱脊。獸面紋和夔紋是其主體紋飾,以雷紋作地。口內側鑄銘文2行9字:亞(音酗)者(音司)以大子尊彞。銘文大意:亞族祭祀諸位王後和太子的寶器。
青銅器的產生是古代中國從野蠻時代走向文明時代的重要標志之一,樽是盛酒弦紋樽器,流行於商早期至春秋戰國時期。上世紀70年代在山東益都蘇埠屯出土了幾件帶有亞銘文的青銅器,從挖掘的墓穴來看,規模都不小,加上眾多帶有亞銘記的器物,說明它們所代表的可能是一個大族。
清明上河圖
清明上河圖為北宋風俗畫,最早的版本為北宋畫家張擇端所作,原畫長528厘米,高24.8厘米,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是中國繪畫史上的無價之寶,被譽為「中華第一神品」,屬國寶級文物。
張擇端,字正道,漢族,琅琊東武(今山東諸城)人,居住於東京(今河南開封),北宋畫家,存世作品有《清明上河圖》、《金明池爭標圖》(尚存爭議)等,皆為我國古代的藝術珍品。
《清明上河圖》描繪北宋京城汴梁及汴河兩岸的繁華和熱鬧的景象和優美的自然風光。作品以長卷形式,採用散點透視的構圖法,將繁雜的景物納入統一而富於變化的畫卷中,畫中主要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農村,另一部分是市集,是一幅具有重要歷史價值的風俗長卷,為後世了解研究宋朝城市社會生活提供了重要的歷史資料。
青玉雲龍紋爐
青玉雲龍紋爐為宋代出品,高7.9cm,口徑12.8cm.爐青玉質,是故宮玉器的代表作品。
青玉雲龍紋爐通體以「工」字紋為底,上飾游龍、祥雲和海水紋。器內底陰刻乾隆七言詩一首:「何年廟器贊天經,刻作飛龍殿四靈。毛伯邢侯異周制,祖丁父癸似商形。依然韞櫝閱桑海,所惜從薪遇丙叮土氣羊脂胥變幻,只余雲水淡拖青。」末署「乾隆戊戌孟秋御題」。
清乾隆金嵌寶金甌永固杯
清乾隆金嵌寶金甌永固杯乃故宮金器,是清宮內不多見的皇帝專用飲酒器,金甌永固杯,金甌永固杯寓意大清的疆土、政權永固。
清乾隆金嵌寶金甌永固杯高12.5cm,口徑8cm,足高5cm,用八成金製成;杯為圓形口,口邊刻有回紋。杯口邊鑄有「金甌永固」 、「乾隆年制」篆書;通體鏨刻纏枝花卉,其上鑲嵌數十顆碩大珍珠,紅、藍寶石和粉色碧璽。杯兩側為雙立夔耳,夔龍頭各嵌珍珠一顆;底部是三象首為足,外形呈鼎式。
目前所知存世的四件「金甌永固」杯為倫敦華萊士收藏館的金杯、鎏金銅杯各一件,兩岸故宮金杯各一件。北京故宮博物院的金嵌寶金甌永固杯為乾隆六十二年所作,在藝術風格、鑲嵌位置數量上與華萊士金杯接近,後因陳列補粘而造成部分寶石錯配或錯位。
根據清「內務府活計檔」記載,乾隆皇帝對此杯的製作十分重視,不僅調用內庫黃金、珍珠、寶石等珍貴材料,而且精工細作,曾多次修改,直至皇帝滿意為止。因此,該杯一直被清代皇帝視為珍貴的祖傳法寶。
張成造款雕漆雲紋盤
漆器之寶張成造款雕漆雲紋盤為故宮漆器的代表作品。
張成造款雕漆雲紋盤高3.3cm,口徑19.2cm,盤木胎黑漆,內外均雕雲紋,堆漆甚厚,晶瑩照人,刻工圓潤。
張成是元代雕漆大家,其傳世作品被一致認為是雕漆作品裡的珍品,但署張成款的一些雕漆器物,被疑是偽作。此件具款的剔犀圓盤可知張成不僅是剔紅高手,剔犀技巧也精湛至極,此盤為研究元代剔犀工藝提供了可靠而精美的實例。
郎窯紅釉穿帶直口瓶
陶瓷之寶郎窯紅釉穿帶直口瓶由清代康熙時期江西巡撫郎廷極(1663—1715年)督理景德鎮窯務時所創燒,故名郎窯紅,為故宮陶瓷的代表作品。
郎廷極(1663-1715),清代隸漢軍鑲黃旗,奉天廣寧(今遼寧北鎮)人。湖南布政使、山東巡撫郎永清子,累擢江西巡撫,督造官窯瓷器,世稱郎窯,官終漕運總督。
景德鎮流傳一句話「若要窮,燒郎紅」,因為其燒制極為困難,數百窯亦難燒成一件。康熙紅釉是在當時景德鎮督窯官朗廷極主持下仿燒宣德寶石紅的紅釉器,而且仿得十分出色,故將康熙紅釉稱之為「郎窯紅」。郎窯紅色澤艷麗深沉,就如初凝之牛血一般腥紅,又稱之為「牛血紅」。
清康熙郎窯紅釉穿帶直口瓶,高20.8cm,口徑6.1cm,足徑9.1cm。瓶直口,長頸,垂腹,圈足外撇。足外牆兩側各有一長方形穿孔,可穿系繩帶。該器通體施紅釉,因釉質在高溫燒造時垂流而使口部顯露出白色胎體,底部紅釉凝聚,釉色濃重。外底施白釉並鐫刻乾隆御制詩:「暈如雨後霽霞紅,出火還加微炙工。
掐絲琺琅纏枝蓮紋象耳爐
元掐絲琺琅纏枝蓮紋象耳爐是一件元代文物,為故宮舊藏器中的琺琅珍品。「景泰藍」已成為掐絲琺琅工藝的俗名。
元掐絲琺琅纏枝蓮紋象耳爐元代出品,通高13.9cm,口徑16cm,足徑13.5cm,爐銅胎,圓形,鼓腹,象首卷鼻耳,圈足。爐頸部淺藍釉地,飾黃、白、紅、紫四色菊花12朵。腹部寶藍釉地,飾紅、白、黃三色掐絲琺琅纏枝蓮花6朵。其下飾蓮瓣紋一周。
此器釉質瑩潤,有的部分釉質呈玻璃般的透明狀,琺琅色澤渾厚諧調,富麗典雅,是一件高水平的元代掐絲琺琅作品,唯其銅膽和象耳為後配。
彩漆描金樓閣式自開門群仙祝壽御制鍾
鍾表之寶彩漆描金樓閣式自開門群仙祝壽御制鍾為故宮鍾表的代表作。
鍾表之寶彩漆描金樓閣式自開門群仙祝壽御制鍾高185cm,面寬102cm,側寬70cm.此鍾共有7套機械繫統,分別控制走時、報時、景箱內的活動裝置等,技術水準相當高。
17世紀前,中國皇宮一直以銅壺滴漏計時,義大利傳教士利瑪竇帶著兩個西洋自鳴鍾叩開了中國宮廷的大門。根據記錄,鍾表之寶彩漆描金樓閣式自開門群仙祝壽御制鍾從乾隆八年接旨著手設計到十四年完工,歷時五年多。
⑷ 北京的博物館有哪些文物
北京的博物館有各種各樣的文物。
光北京故宮的博物館就有:
有書畫15萬件左右,約佔世界公立博物館所藏中國古代書畫的1/4,其中約1/3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和欣賞價值,有近420件元以前的繪畫,310件元以前的書法。
北京故宮有陶瓷類文物35萬件,一級品1100多件,二級品約5.6萬件。
北京故宮藏歷代青銅器、銅器1.5萬餘件,其中先秦青銅器約1萬件,有銘文的1600餘件,是國內外收藏中國青銅器數量最多的博物館。
北京故宮藏有玉器28461件; 漆器、琺琅、玻璃、金銀器、竹木牙角雕刻,以及筆墨紙硯等「雜項」,則有101355件。
北京故宮具極大優勢,從代表皇權的典制文物到皇家日常生活用品文物,無所不藏。例如清代玉璽「二十五寶」、鹵簿儀仗等為台北故宮所無,帝後冠服也最為齊全。
北京故宮所存數量不多的宋元版書多已撥交國家圖書館,但現存的明清抄、刻本,品種、數量眾多。
⑸ 故宮博物館的文物資料
故宮的文物被分了25個大類、200多個類別。比如繪畫,《千里江山圖》《五牛圖》還有《韓熙載夜宴圖》《清明上河圖》這些都是重要的繪畫,一共53,000件。書法,像《蘭亭序》、《中秋帖》、《伯遠帖》這樣的重要藏品一共有75,000件。還有2,800 件碑帖。
這三項一共156,000件,是世界上無與倫比的、紙式文物最集中的一個收藏。故宮博物院是收藏銅器世界上最多的博物館,一共16萬件,其中特別珍貴的有1,670件帶先秦銘文的青銅器。還有11,000件金銀器、19,000件漆器、6,600件琺琅器,這些都是傳世的藝術品。
玉石器是故宮博物院收藏的驕傲,中華5000年文明,甚至上溯8000年的歷史,通過故宮的玉石器收藏,可以把它串聯起來,串聯一個完整的歷史鏈條。
陶瓷,故宮是世界收藏陶瓷最多的一座博物館,是個天文數字,一共有367,000件,95%以上都是出品於景德鎮的御窯瓷器。
故宮收藏有11,000件雕刻工藝、13,000件其它工藝。在我們的藏品中要精心保管、比較難以保管的就是這種盆景,半米高,枝幹是寶石做的、花瓣是玉片做的,支楞起來的那些樹葉是象牙染的,染牙。
文房四寶、紙墨筆硯一共是68,000件,數量也很多。還有6,200件明清傢具,非紫檀即黃花梨。
大量的通過「一帶一路」的使臣納貢、商品貿易、文化交流的實物保管在故宮博物院裡面。比如西洋鍾表,18世紀的西洋鍾表收藏最多、品質最好的在故宮博物院,收藏著2,200架西洋鍾表。
武備儀仗,太和殿前盛典、慶典使用的那些裝備,包括鍾和韶樂,數量也很大,33,000件。
銘刻是非常重要的一類文物,大家知道有文字的文物,比沒有文字的文物更直接述說歷史。十面石鼓就是我們國家國寶中的國寶。出土於安陽殷墟的甲骨,大家查故宮博物院的網站會知道,收藏了4,700片。實際上我們的庫房裡收藏了23,000片。
⑹ 北京故宮博物院里都有什麼文物
故宮博物院常設展覽 《珍寶館——故宮藏珍貴文物展》—皇極殿廡房 養性殿 樂壽堂 頤和軒 《石鼓館——秦國石鼓專題陳列》—皇極殿東廡 《鍾表館——故宮收藏鍾表展》—奉先殿(館內11點和14點有鍾表演示) 《青銅器館》—承乾宮 《清宮戲曲展》—暢音閣 閱是樓 《溥儀生活展》—麗景軒 《清代妃嬪生活展》—永壽宮 《皇朝禮樂展》—弘義閣 《清宮鹵簿儀仗展》—太和門西廡 《天府永藏展》—保和殿西廡 《清代武備展》—弘義閣迤南西廡 《萬壽慶典展》-乾清宮西廡 《皇帝大婚展》-乾清宮東廡
⑺ 故宮有哪些珍貴文物
故宮一共有1807,558件套文物。珍貴文物佔93.2%、一般文物佔6.4%、資料只佔0.4%,幾乎件件都是珍貴文物。
故宮今天這些文物被分了25個大類、200多個類別。
比如繪畫,大家看到的《千里江山圖》《五牛圖》還有《韓熙載夜宴圖》《清明上河圖》這些都是重要的繪畫,一共53,000件。書法,像《蘭亭序》、《中秋帖》、《伯遠帖》這樣的重要藏品一共有75,000件。
故宮博物院是收藏銅器世界上最多的博物館,一共16萬件,其中特別珍貴的有1,670件帶先秦銘文的青銅器。如,毛公鼎、散氏盤、宗周鍾。還有11,000件金銀器、19,000件漆器、6,600件琺琅器,這些都是傳世的藝術品。
玉石器是故宮博物院收藏的驕傲,中華5000年文明,甚至上溯8000年的歷史,通過故宮的玉石器收藏,可以把它串聯起來,串聯一個完整的歷史鏈條。如,黃玉勾連谷紋劍首(戰國),白玉鳳紋環(漢),乾隆款帶皮白玉桐蔭仕女圖山子。
陶瓷,故宮是世界收藏陶瓷最多的一座博物館,是個天文數字,一共有367,000件,95%以上都是出品於景德鎮的御窯瓷器。如,德化窯白釉達摩立像等等。
此外,故宮還收藏有11,000件雕刻工藝、13,000件其它工藝。有一類非常有趣的藏品,叫生活用具。還有一些食品,比如中葯、比如普洱茶。
還有一些奇奇怪怪的東西,比如下面一個炕席,兩米一六長,居然是用象牙做的炕席。文房四寶、紙墨筆硯一共是68,000件,數量也很多。我們還有6,200件明清傢具,非紫檀即黃花梨。
今天我們所說的「一帶一路」,故宮是明清時期「一帶一路」的重要的支點。大量的通過「一帶一路」的使臣納貢、商品貿易、文化交流的實物保管在故宮博物院裡面。比如西洋鍾表,18世紀的西洋鍾表收藏最多、品質最好的在故宮博物院,收藏著2,200架西洋鍾表。如,銅鍍金自開門人打鍾。
(7)北京文物有什麼擴展閱讀:
故宮文物的保護,2015年,故宮與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建築歷史研究所合作編制的《故宮保護總體規劃》面世並征詢意見。
《規劃》的保護對象為故宮及其產權歸屬單位,包括紫禁城、端門、大高玄殿、皇史宬和稽查內務府御史衙門,共5處明清皇家建築群,總佔地面積為106公頃。規劃范圍與故宮的世界文化遺產緩沖區,即故宮周邊區域等同,預計於2025年實現目標。[76]
故宮以1500萬人次的年接待觀眾數量,位居世界所有博物館和世界文化遺產之首。自2015年6月13日起,故宮試行每日限流8萬人與實名制售票。[76]
2016年8月22日,故宮在京宣布養心殿研究性修復項目科研課題全面啟動。養心殿研究性修復項目是中國首個可移動文物與不可移動文物的綜合研究性修復項目,故宮博物院將以此項目為契機,通過機制創新,建立文化遺產修復的科學規范,在國內創立文物修復與保護的典範。[77]
⑻ 北京常見的特色文物有
北京常見的特色文物有,問號,北京是古都城市有千百年的歷史名勝古跡,文物太多太多,北京的故故宮,圓明園,頤和園,八達嶺長城,13陵地下宮殿,北京博物院,等等等等
⑼ 北京大學有哪些著名的文物
北大有哪些著名的文物要說起北大文物可不少,比如說1922年燕大的學生在北大立了一個植樹名碑,上面刻了很多甄選出來的詩詞,有很多詩詞,然後還有很多學校已經存在了上百年的石橋台階,很多埋藏在校園角落裡的東西。
北京大學清華大學都是最頂級的院校,不光是這些學校有很優秀的師資力量,有很好的現代化設施,更因為他們有悠久的歷史,有團結的這個凝聚力一個學校,一個社會甚至說一個國家有足夠強大的凝聚力,它才能快速發展,遇到困難的時候,第一時間想的是我能做些什麼,而不是說我該往哪跑啊,只有有凝聚力的地方它才能快速發展。
⑽ 北京有哪些著名的歷史文物
1、 東城區:故宮、金水橋、天安門、午門、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養心殿、石鼓、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御花園、寧壽宮花園、文淵閣、神武門、天安門廣場、人民英雄紀念碑、人民大會堂、中國歷史博物館、中國革命博物館、毛主席紀念堂、正陽門、太廟、文天祥祠、於謙祠、孔廟、雍和宮、鼓樓、鍾樓、國子監、辟雍、古觀象台、皇史宬、柏林寺、智化寺、東四清真寺、王府井、地壇、崇禮住宅、北京大學紅樓、北京城東南角樓、孫中山行館、茅盾故居、老舍故居;
2、 西城區:北海、團城、太液池、瓊華島、白塔、悅心殿、閱古樓、漪瀾堂、濠濮澗、畫舫齋、靜心齋、九龍壁、鐵影壁、五龍亭、金鰲玉蝀橋、玉瓮、景山、中南海、瀛台、豐澤園、社稷壇、蘭亭碑亭、歷代帝王廟、什剎海、宋慶齡故居、恭王府、恭王府花園、護國寺、梅蘭芳故居、郭沫若故居、徐悲鴻紀念館、魯迅故居、齊白石故居、西什庫教堂、李大釗故居、白雲觀、月壇、利瑪竇墓、妙應寺白塔、大高玄殿、德勝門箭樓;
3、 崇文區:天壇、圜丘壇、祈年殿、北京自然博物館;
4、 宣武區:大柵欄、同仁堂、琉璃廠、榮寶齋、陶然亭、先農壇、牛街禮拜寺、天寧寺塔、法源寺、大觀園;
5、 朝陽區:日壇、北京東岳廟、北京工人體育館、北京工人體育場、全國農業展覽館、西黃寺、元大都土城遺址、中華民族園、國家奧林匹克運動中心、亞運村;
6、 海淀區: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釣魚台、玉淵潭、慈壽寺塔、真覺寺金剛寶座塔、大慧寺、覺生寺、薊門煙樹碑、紫竹院、國家圖書館、斯諾墓、圓明園遺址、頤和園、萬壽山、昆明湖、仁壽殿、耶律楚材墓、青芝岫、長廊、排雲殿、佛香閣、萬壽山昆明湖石碑、石舫、諧趣園、黑龍潭、大覺寺、玉泉山、魏太和造像、景泰陵、李大釗墓、香山、碧雲寺、十方普覺寺、櫻桃溝、顯龍山摩崖石刻、王國維碑;
7、 石景山區:西山風景區、西山八大處、石景山冰川擦痕、法海寺;
8、 門頭溝區:戒台寺、潭柘寺、妙峰山、百花山、龍門澗;
9、 豐台區:盧溝橋、燕墩、大葆台漢墓、金中都土城遺址、世界公園;
10、房山區:周口店遺址、上方山雲水洞、房山雲居寺塔、雲居寺塔石經、十渡、萬佛堂、孔水洞、銀狐洞、琉璃河遺址;
11、延慶縣:龍慶峽、千家店木化石群、松山、延慶石穴;
12、八達嶺至十三陵風景名勝區:萬里長城、八達嶺、詹天佑銅像、居庸關、雲台、關溝七十二景、十三陵、長陵、定陵;
13、昌平縣:小湯山溫泉、銀山塔林、溝崖、北京航空博物館;
14、懷柔縣:慕田峪長城、紅螺寺;
15、密雲縣:雲蒙山、白龍潭、黑龍潭、京都第一瀑、雲岫谷、古北口、司馬台長城、楊業祠;
16、平谷縣:金海公園;
17、大興縣:團河行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