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北京知識 » 北京是哪裡的方言
擴展閱讀
福州銅錢鑒定在哪裡 2025-09-05 18:32:29
上海有哪些工廠收暑假工 2025-09-05 18:00:16

北京是哪裡的方言

發布時間: 2022-06-27 02:06:00

Ⅰ 北京方言

雞賊----小氣,吝嗇,暗藏私心。

砸窯----為了不與大家分享偷偷藏起來。

局器----仗義,大方,豪爽。

果兒----被泡的女孩。

尖果----漂亮的女孩。

蒼果(或澀果)----難看的女孩。

戲果----跟泡妞,嗅蜜一個意思,台灣話叫泡馬子。

孫兒----被泡的男孩。

尖孫----漂亮的男孩。

傍家兒(音尖兒)----情婦,現在官稱二奶。

土鱉----形容沒見過世面不開眼的人。

小力笨兒----在店鋪或車站碼頭做粗活、雜活的學徒。

水三兒----老北京對送水的稱呼,多為山東人。

點卯----北京土話,到那兒報到或看一眼,打個照面兒的意思。

言語(音元義)----北京的口語,即說話、打個招呼的意思。

翻車----北京土話,即翻臉的意思。

(1)北京是哪裡的方言擴展閱讀

中國通行的國語是以北京話為准,但北京土語則是縮在北京這個圈子裡,不是中國通行的。如隨便翻閱舉幾個例子:奔飯、冰核兒、煤核兒、不走字兒、車匪、吃瓦片兒、吃柱子等。


Ⅱ 北京地區的方言又被稱為什麼


北京話,亦稱北京方言,屬於北京官話的京師片,流傳於北京市區。

說話人帶有明顯的兒化尾音,有人把北京話的濃重口音稱為「京片子」、

「京腔」。

其實嚴格來說,北京官話並不等於普通話,而北京方言則更是與普

通話存在不少差異,不過很多人都認為學習了普通話約等於掌握北京話。


北京官話在清代中後期逐漸取代,南京官話成為中國的標准語,現在

稱為「國語」或「普通話」。

Ⅲ 北京有什麼方言

北京方言大全

01、雞賊—小氣,吝嗇,暗藏私心。
02、砸窯—為了不與大家分享偷偷藏起來。
03、局器—仗義,大方,豪爽。
04、果兒—被泡的女孩。
05、尖果—漂亮的女孩。

06、蒼果(或澀果)—難看的女孩。
07、戲果—跟泡妞,嗅蜜一個意思,台灣話叫把馬子。
08、孫兒—被泡的男孩。
09、尖孫—漂亮的男孩。
10、傍家兒—情婦,現在官稱二奶。

11、土鱉—形容沒見過世面不開眼的人。
12、小力笨兒---在店鋪或車站碼頭做粗活、雜活的學徒。
13、水三兒---老北京對送水的稱呼,多為山東人。
14、點卯---北京土話,到那兒報到或看一眼,打個照面兒的意思。
15、言語---北京的口語,即說話的意思,言語的讀音是元義。

16、翻車---北京土話,即翻臉的意思。
17、炸了廟---北京土話,驚愕,急眼的意思。
18、練家子---北京土話,練武術的人。
19、理門兒---老北京一種禁煙酒的民間社會組織,形式近似reee,有"理門公所"管 理事務,加入者稱為"在理兒",對外人推辭煙酒時說"我有'門坎'。"
20、瞎了---北京土話,即倒霉了、完了的意思。

21、出現場---gongan人員趕到事發現場,處理問題。
22、念央兒---北京土話,跟人說自己的意思,但又故意讓旁邊的人聽見。
23、摔咧子---北京土話,發脾氣的意思。
24、雞---野雞的簡稱,也被稱為"雞婆",就是暗娼。
25、這程子---北京土話,這一段時間的意思。

Ⅳ 北京方言有什麼特點

1 、兒化音強烈。

2、狸語及稱呼方式相對多。

普通話以北京語音為標准音,指的是以北京音系為標准,北京的土音不包括在內。徐世榮先生說,北京土音就是在北京話里,不正常的語音,是在普通話21個聲母、39個韻母之外的,「偶現、狹隘、訛變、混亂」四類現象。

(4)北京是哪裡的方言擴展閱讀

北京話的加兒話音的標准大概可以分為下面幾類

1、 表示細小、喜愛、親昵的語義色彩:如發小兒、老伴兒、家雀兒發小兒指的是從小一起長大的朋友,帶上兒話音更顯親切。家雀兒指的是麻雀,加兒化之後有一種人對物的喜愛之情在裡面。

2、 表示靈巧、俏皮、詼諧等語義特徵:比如北京兒歌中,「小小子兒,坐門墩兒」,小孩的頑皮在兒話音中有了充分體現,去掉兒話音靈巧俏皮感全無。

3、 帶有輕蔑、鄙視、厭惡等感情色彩:如光棍兒,老泡兒、窯姐兒、傻冒兒在北京對於地名的稱呼上也可見一斑:對於城門 (東直門、朝陽門)皇家園林(如頤和園、故宮)等重要地點不能兒化,對於菜市口等民間地界全兒化為「東便門兒」「菜市口兒」。

Ⅳ 「北京話」就是普通話嗎被稱為「普通話之鄉」的到底是哪裡

普通話也就是最近100多年以內的事情,清末的時候,就開始推廣以普通話為主的官話,主要是為了方便易懂,當然官話作為歷史,其實發展就要很深遠了,歷朝歷代對於官話的規定都不同,但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以國都附近的語音作為全國官話推廣,比如明代的時候,就曾經以南京話為官話推廣。

說回普通話,其實普通話是糅合了中國各地不同的方言的發展,才逐漸形成今天我們所聽到的普通話的,清代一直都是以北京話作為官話的,但是在辛亥革命以後,民國矯正普通話,對於封建王朝以北京話為主的官話產生了質疑,所以批判吸收了當時各方建議,雖然仍然是以北京話為主,但是卻吸收了南京話的一些特點,講究兼顧南北平衡。

北京話雖然是普通話的基礎,但是北京話也有一定地方特色,那就是兒化音太重,雖然無傷大雅,但是偶爾有些時候,略顯輕佻,不莊重,尤其是在各種正式場合的時候,1953年由中央人民政府派出的語言專家趕赴灤平縣,發現當地民眾發音語速適中,氣流連貫,韻味充足,而且吐字發音清晰,便於傳播和推廣,尤其是適用於各種重要場合。

語言專家認為,灤平話比北京話說話要「硬」一些,並且易於平常學習,所以專家在灤平近兩年的時間,先後採集了各種標準的音調,因此才形成了我們今天所說的標准普通話,當然在客觀上,實際上也就是灤平話,因為當我們前往灤平縣的時候,幾乎那裡無論大人小孩兒,都能說一口流利的普通話,這在全國幾乎都很罕見。也有不少國外友人,為了學習標準的普通話,前往灤平,一字一句地向當地大爺大媽請教,在灤平縣有一塊巨石,上面刻著「普通話之鄉」,足以見灤平話對普通話的影響程度。

Ⅵ 北京話來源於哪裡

北京的歷史很長,但是真正北京話的歷史並不長,只有400年左右。中國國土廣闊,各地均有方言,為交流、行政、管理等需要,四千年前夏代便產生了"雅言",不同時代的"雅言"均不一樣,特別是晉代、宋代兩次衣冠南渡,變化尤多,但原則上都以伊洛地區方言為標准,比如金代的北京人,就以讀書音為正音。在歷史上,北京話既和當地少數民族語言(主要是阿爾泰語系的語言)不斷產生交流,也和各地的漢語方言有頻繁的接觸,一千多年來,北京話就是始終處在這種十分開放的環境之中的。現代的北京話和漢語其他方言比較,可以說是發展最迅速的漢語方言。從遼至金,北京的政治、經濟地位迅速上升,大量的北方少數民族涌進北京,原住在北京的漢族人被迫或自願和他們雜居在一起,加強了和他們的聯系,和宋朝統治的中原地區廣大的漢族人民反而在政治上完全分離,交往也受到嚴重影響,這種情況一直延續達300年之久。和外族語言長期密切接觸,和廣大中原地區的本族語言反而關系疏遠,北京話從一千多年以前就開始處於這種和其他漢語方言完全不同的特殊語言環境中。這種語言背景對北京話的發展起了很大的作用,使得北京話在遼金時期就可能已經成為我國發展最快、結構最簡單的漢語方言。元代北京成了首都,但官方場合所用仍是中原口音,只是與本地方言有所結合,形成了大都話。清中期,隨著對漢臣的倚重,且為提高辦公效率,清宮上朝一律改用北京話,滿語仍是國語,但不再充當官話。清朝官場上的官方語言,實際上是滿漢雙語制。滿族人進入北京後學說漢語北京官話,又把自己的滿語音韻和發音習慣、特色文化詞彙帶入自己的滿式漢語,於清末形成滿漢語言成分融合的京腔旗人話,使其成為現代標准北京語音(普通話的前身)。1956年2月6日,國務院發出關於推廣普通話的指示,把普通話的定義增補為"以北京語音為標准音,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以典範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范的現代漢民族共同語。

Ⅶ 北京方言特點是什麼

  • 北京話有三大特點:快,發音較含混,兒化音很多。

  • 比方說,當你找不到方向時,別人會說你"暈菜"了;你吹牛吹大了別人會讓你"歇菜"。

Ⅷ 地方方言是什麼

1、北京方言。

這種北京腔調的官話是在北京話和北方話的基礎上發展的,是官話的一個分支,雖名稱中有「北京」二字,但並非北京話。更准確的說北京官話是熱河地區的方言,主要分布於北京市、河北省承德市、廊坊市、涿州市,內蒙古赤峰市,遼寧省朝陽市、葫蘆島市建昌縣、阜新市部分地區。

四川話,又稱巴蜀方言,屬漢語西南官話。現今四川話形成於清朝康熙年間的「湖廣填四川」的大移民運動時期,是由明之前流行於四川地區的蜀語和來自湖廣、廣東、江西等地的各地移民方言逐漸演變融合而形成的。

Ⅸ 北京人說什麼語言

說漢語,或者北京話。中國通行的國語是以北京話為准,但北京土語則是縮在北京這個圈子裡,不是中國通行的。如隨便翻閱舉幾個例子:奔飯、冰核兒、煤核兒、不走字兒、車匪、吃瓦片兒、吃柱子等。

北京土語的來源很廣,因為北京建都數百年,各地人人來人往,因此留下了各地的話,蒙古、滿洲、古漢語等等,再加上文化作品如元曲傳奇、《紅樓夢》、《兒女英雄傳》中所用的土語,一直都留在北京人的口中,所以北京人的語言可謂豐富極了。

當今影響

北京人都為有自己的方言——北京話感到自豪。一般的方言都在當地流行,北京話可不然,它通行中國,哪個地方的人都能聽得懂,而且還都學著說。

把北京人說的北京話去掉京味兒,就成為了普通話。比方說,把「今兒個天兒不賴」改說成「今天天氣不錯」就成了普通話,可就是京味兒就沒了。北京話從總的來說比其他方言更接近普通話,但是北京話不等於普通話,北京話是北京土話,和其他方言一樣是一種方言。

在《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國際公約》中,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范圍被定義為人類口述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北京的方言土語正屬於這個范疇。

有些語言在民間活態傳承已經不現實了,所以將它保護下來是很有必要的。」一位專家說。在外來文化的沖擊面前,京味兒從形式到語言都面臨著巨大的考驗,讓人惶然的是京味兒這面旗幟還能扛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