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北京知識 » 北京建築有名建築物怎麼畫
擴展閱讀
廈門同安區封閉還要多久 2025-09-08 17:14:59
天津生肌的葯叫什麼名字 2025-09-08 16:43:56
廈門跑快車怎麼樣 2025-09-08 15:50:45

北京建築有名建築物怎麼畫

發布時間: 2022-06-27 07:56:54

1. 北京最有名的建築是什麼

是鳥巢、水立方、天安門、長城、頤和園等 。


鳥巢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主體育場。由2001年普利茨克獎獲得者赫爾佐格、德梅隆與中國建築師合作完成的巨型體育場設計,形態如同孕育生命的「巢」,它更像一個搖籃, 寄託著人類對未來的希望。設計者們對這個國家體育場沒有做任何多餘的處理,只是坦率地把結構暴露在外,因而自然形成了建築的外觀。

水立方作為一個摹寫水的建築,水立方紛繁自由的結構形式,源自對規劃體系巧妙而簡單的變異,簡潔純凈的體形謙虛地與宏偉的主場對話,不同氣質的對比使各自的靈性得到趣味盎然的共生。椰樹、沙灘、人造海浪……將奧林匹克的競技場升華為世人心目中永遠的水上樂園。

長城是世界的奇跡,是個偉大的奇跡,因為它深受各國人民的仰慕和贊嘆。 站在長城上,不論是春花秋月、夏雲冬雪,還是看長城內外蒼茫的還山、連天的衰草,都有一股濃重的思古幽情油然而生。

2. 建築物的畫法

畫樹法樹在山水畫里也稱為林木,在傳統山水畫中佔有相當重要的位置,即使只畫樹,也能成為一張完整的作品。畫樹宜先觀察樹的整體特徵,再觀察樹枝,因樹木種類繁多枝的生態也不盡相同。初學者應從枯樹或冬天的落葉樹作為練習的對象,沒有葉子的樹枝結構清楚,姿態鮮明,容易了解各種樹的生長規律與基本結構。

(一)樹枝樹枝的結構大致可分成三大類,一為向上升長的類型,傳統的畫論中稱為鹿角枝,這種類型最常見,如柳樹、相思樹、樟樹等。二為向下彎曲的類型,稱為蟹爪枝,如龍爪。三為平生橫出的類型,可稱為長臂枝,如松、杉、木棉等。亦有介於前述兩者或三者之間的形態。寫生樹枝前先圍繞樹的四面,細心觀察,選擇最美的樹干與最合適的角度。先把主幹粗枝勾好,再加細枝,畫時首先要注意樹分四歧的原則,即樹干前後左右四面八方出枝的情形,切忌如同魚骨,二二並生,缺乏錯落的風致。其次注意疏密與氣勢的安排,可略加取捨,其實小枝與樹梢可大膽的捨去,應從藝術的角度選擇合於美的原理原則者進行寫生。另外必須留意用筆,要挺拔,每一樹枝都要與樹干或粗枝連接,不能凌空生長,而樹枝理愈越長愈細,不能把尾部寫粗或枝粗干細,違反植物生態。

(二)樹皮,樹根樹的面貌,個性和特徵有時可以從樹皮的紋理分辨出來,每一種樹皮都有不同的紋理組織,如松樹皮呈鱗狀紋,柳樹皮成斜裂人字紋,櫻急杏的樹皮成橫紋,博樹皮呈扭曲紋,尚有許多難以用文字形容的紋理,在寫生之前需仔細觀察。畫樹干時,除了注意樹皮的紋理之外,尚需畫出立體的感覺,皴樹皮時靠近兩側的紋理要密窄,(或墨較濃),靠近樹中央的紋理可疏闊(或墨較淡),這樣就合乎透視的原理.畫完枝幹以後即畫根部,至於畫不畫樹根可依土石的多寡或樹的種賴類而定,通常石多土少的情型,以露跟居多;土多石少的情形,則以藏根居多,又如榕樹多露根。然而畫的時候也可以不計土石的分野,依畫面的需要而決定藏根或露根,但要畫出從土中崛起,堅韌穩固的特性,不可畫成如插在土面,一推即倒的感覺。

(三)樹葉樹葉的排列法與結構亦因種類而異,不管畫哪一種樹,先要近看了解葉的形狀與排列原則,再遠看整體的姿態與感覺。下圖的十二種樹葉是台灣常見的。大自然的數木是最佳的畫譜,變化多端,讓我們畫之不盡,平時應多做觀察,勤加寫生。古人畫樹以夾葉(勾葉法)首先被廣泛的使用,將每一片葉子用兩筆以上的線勾出後再填上色彩。水墨興盛後,夾葉漸少,單葉(點葉法)逐漸增多,簡化以一筆象徵一片或一組葉子,並依其形狀有胡椒點、字點、介字點、梅花點、鼠足點、垂藤點、松葉點、竹葉點、…。等許多不同的符號,然而這些符號都是前人從自然的觀察里提煉而成,既概括又寫實,並非憑空捏造。除了松、竹、柳、梧、等具有鮮明形象特點的葉子外,其他特徵不甚明顯者,通稱為雜樹。點葉時需注意樹頂受陽光葉子較多,靠樹干處葉子通常較稀疏。

(四)松樹畫法松樹象徵人類之君子風度與長壽。古人多喜愛畫松,表現出松之挺拔蒼勁,頂天立地的氣概。松皮呈鱗狀,畫松皮要蒼勁,毛而不光,忌諱太規則的排列。松葉如針狀,有半圓、圓形、馬尾形、鋸齒形等多種不同的畫法,松干本直,生於石隙崖叢則曲。

(五)柳樹畫法古人常說:畫人難畫手,畫樹難畫柳,一畫便出醜。柳樹體態嫵媚,有向水邊傾斜的特徵,柳干蒼老而柳條柔嫩。畫柳條要微帶粗細,不露鋒芒,筆緩勢連,柔中帶剛,如點柳葉,要蓬鬆富有變化。
(六)竹林畫法山水中的竹,多以竹林(叢林)之形態出現,葉可分下垂竹葉與上仰竹葉(晴林新篁)等兩大形態。畫時可先畫竹干,枝幹皆略成弧狀,注意疏密穿插,竹葉的排列不宜態工整,須考慮整體之意趣、虛實與遠近的關系。

簡單的說欣賞一幅建築效果圖就和欣賞一幅有主題的畫是一樣的道理。

1。畫面構圖,色彩搭配,光影關系。而建築效果圖還要注意遠中近景處理的好壞。
2。是否突出里畫面的主題,也就是建築主體的特點。是否有把建築設計過程中的細小缺憾和不和諧的地方用藝術的處理方式遮蓋或弱化掉。畢竟建築表現主要還是表現建築特點的藝術畫。將特點突出,缺點弱化是基本的常識。
3。以何種方式表現,表現的方式大概有意境(偏重與藝術表現,主要借鑒一些山水畫,西方畫法等)和寫實與誇張特效(如加強視覺沖擊力的漸變景深效果)的。主要看錶現的手法是否更好的突出里建築的特點,符合建築主體的文化內涵。打個比方,就好比一天現代化的商業街,如果用山水畫等的藝術表現手法就不如寫實或誇張特效的表現手法有張力和表現力。
總的來說。判斷一幅效果圖的好壞主要看錶現的手法是否符合建築的主題,構圖是否符合建築的形體趨向,環境顏色是否協調好了建築主體顏色,近中遠三景的處理是否將畫面的層次表現出來。

3. 怎樣畫好建築物

用0.2的針管筆最方便,一次性的針管筆不會擔心墨水的問題,我用起來較為得心應手。不知道樓主是不是也喜歡。

4. 求世界各國標志性建築的簡筆畫

如圖所示分別是:帕特農神廟、自由女神像、大本鍾、獅身人面像、倫敦塔橋、莫斯科紅場、泰姬陵、羅馬角斗場、天安門

5. 北京標志性建築物有哪些

北京標志性建築物有:人民大會堂、國家大劇院、鳥巢、水立方和中央電視台總部大樓等:

1、人民大會堂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政府人民大會堂位於中國北京市天安門廣場西側,西長安街南側。人民大會堂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開會地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辦公場所,是黨、國家和各人民團體舉行政治活動的重要場所。

6. 畫北京的建築,我要看圖片

各種軟體畫出來的圖形顏色顯示不一樣,有些軟體一些特殊形狀的構件畫不出顯示不出。

7. 頤和園著名建築物的簡筆畫步驟

頤和園是清代的皇家花園和行宮,前身清漪園,頤和園是三山五園中最後興建的一座園林,始建於1750年,1764年建成,面積290公頃(4400畝),水面約佔四分之三。乾隆繼位以前,在北京西郊一帶,已建起了四座大型皇家園林,從海淀到香山這四座園林自成體系,相互間缺乏有機的聯系,中間的「瓮山泊」成了一片空曠地帶,乾隆決定在瓮山一帶動用巨額銀兩興建清漪園,以此為中心把兩邊的四個園子連成一體,形成了從現清華園到香山長達二十公里的皇家園林區。 清漪園1860年被焚毀1866年重建,改名頤和園,1900年,頤和園又遭八國聯軍嚴重破壞,1902年再次修復。頤和園主要由萬壽山和昆明湖組成,水面佔全園的四分之三。集中了全國園林藝術的精華,構思最巧妙、最有特色的是她的長達728米的長廊,長廊和廊中的繪畫本身就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另外她還起到了將園內各個景點有機地聯系起來的作用,烘托出園林整體的美。再一個設計特色是她的西堤和堤上的橋。西堤本是一條不寬的堤岸,沒有什麼實際作用,可是設計者偏要將平坦的堤岸人為地斷開,在堤岸上建起「西堤六橋」,形成優美的「六橋煙柳」,景色絲毫不亞於杭州西湖的蘇堤,六座橋中最美的是玉帶橋。 昆明湖的南邊是建園時有意保留下來的小島,人們也叫它龍王廟,用十七孔橋將它與湖的東岸連接起來。 由十七孔橋、龍王廟和西堤將昆明湖裝點起來,又巧妙地利用了中國園林藝術的借景手法,將遠處的西山和玉泉山群峰納入遊人的視線,湖光山色,交相輝映,美不勝收。 頤和園的第三個特色是她的後湖景區,依*後湖使萬壽山形成三面環水的格局,後湖起到了觀賞、游覽和防火的三個功能,特別是將防火功能巧妙地與園林設計巧妙地相結合,其作用類似於城牆四周的護城河。 頤和園造園藝術很有特色,這座巨大的園林依山面水,昆明湖約佔全園面積的3/4,但它的水面並不單調,除了湖的四周點綴著各種建築物外,湖中有一座南湖島,由一座美麗的十七孔橋和岸上相連。在湖的西部,有一西堤,堤上修有六座造形優美的橋。頤和園里有許多景點是效法了江南園林的一些優點。如諧趣園就是仿無錫寄暢園建造的。西堤,是仿杭州西湖的蘇堤。頤和園前山的正中,是一組巨大的建築群,自山頂的智慧海,往下為佛香閣、德輝殿、排雲殿、排雲門、雲輝玉宇坊,構成一條明顯的中軸線。在中軸線的兩邊,又有許多陪襯的建築物。順山勢而下,又有許多假山隧洞,遊人可以上下穿行。頤和園的後山,其設計格局則與前山迥然而異。前山的風格是宏偉、壯麗,而後山則是以松林幽徑和小橋曲水取勝。頤和園的大門叫東宮門。以東宮門內的仁壽殿為中心的一組建築物,是當時的政治活動區。仁壽殿原名勤政殿,是皇帝坐朝聽政的大殿。慈禧、光緒曾多次在此召見群臣,接待外國使節。現在中部還保存著清代的原來陳設。展前陳設的銅龍、銅鳳、銅鼎等,雕制均極精美。仁壽殿之北,有一組戲園建築。在頤和園里,幾乎集中了所有古代建築的形式,亭台樓閣、殿堂廳室、廊館軒榭、塔舫橋關,應有盡有,除了木建築以外,還有銅鑄、石砌、琉璃鑲嵌等。主要建築有:佛香閣、排雲殿、仁壽殿、十七孔橋等。

8. 怎樣做古建築繪畫

你說的是古建彩繪。在古代漢族建築中,古建彩繪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彩繪就是俗稱的丹青,而古建彩繪就是古代漢族勞動人民在古建築物上繪制裝飾畫,不僅美觀,而且有一定的防水性,增加建築物壽命。
古建築彩畫顏料包括兩部分,一部分是圖案大面積使用的顏料,彩畫行業稱之為大色;一部分是繪畫部分用量較少的顏料,彩畫行業中稱之為小色。大色全是礦物質顏料,小色有礦物質顏料也有植物質顏料和其他化學顏料。
彩畫在繪制前顏料分為若干層次,同一種顏色,分為深淺不同的幾個層次,其中在原顏料中加白調和成的較淺的顏色稱為暈色;加入白色較少,比暈色深的顏色稱為二色。暈色、二色用量較大,但不稱為大色,用在體量小的部位上則稱為小色,同樣是由礦物質顏料調成。
顏料種類
(一)白色
1、鈦白,化學性能穩定,遮蓋及著色力很強。由於質地優良,現在彩畫中常作為主要白色運用。
2、鉛白,不溶於水和稀酸,有良好的耐氣候性。國產鉛白粉具有很好的質量,為區別於立德粉,彩畫中稱為「中國粉」。傳統彩畫以這種白色用量最大。
3、立德粉,遮蓋力比鋅白強,次於鈦白。
(二)紅色
1、銀朱,具有相當高的遮蓋力和著色力及高度耐酸、鹼性。彩畫對銀朱的用量較大,因其色彩純正,是主要的紅色顏料。國產銀朱有上海銀朱和佛山銀朱及山東銀朱。
2、章丹,又名紅丹、鉛丹,色澤鮮艷,遮蓋力強,不怕日曬,經久不褪色,彩畫中大量運用。
3、丹砂,又名硃砂。大者成塊,小者成六角形的結晶體。彩畫中做小色用,使用時研細,現有成品出售。
4、胭脂,紅色顏料之一。現均用市場出售的成品。
(三)黃色
1、石黃,又名雄黃。彩畫用石黃出產與我國廣東、雲南、甘肅等地,現在彩畫中對一些色彩純正、細膩、遮蓋力強價格低廉的礦物質黃顏料稱為石黃。
2、藤黃,植物質顏料,有毒,可以直接用水調和,耐光性差,彩畫中做小色用。
(四)藍色
1、群青,半透明鮮艷的藍色顏料。彩畫中對這種顏料使用量很大。市場出售的廣告色群青,色彩灰暗,彩畫中很少用。
2、石青,天然產銅的化合物,色彩鮮艷美麗,遮蓋力強,經久不褪色,是古代彩畫的主要藍色顏料,現在彩畫中做小色。國畫顏料中的頭青、二青均可。
3、普蘭,又名鐵藍,色彩深重而艷麗,在彩畫中做小色。
4、花青,植物質顏料,由靛藍加工而成。顏色深艷,沉穩凝重。
(五)綠色
1、巴黎綠,又名洋綠,產於德國。色彩鮮艷,明度高,遮蓋力強,用於室外經久不褪色。巴黎綠是目前彩畫大量塗刷綠色的主要品種。
2、砂綠,比巴黎綠色彩發黑,耐日曬,價格便宜。彩畫中一般不用原品種砂綠,多用洋綠或佛青調和替代砂綠。
3、石綠,又名孔雀石,顏色鮮艷。將石綠搗研成細末,用水漂之,分輕重取用。色淡的為綠華;稍深的為三綠;更深的為二綠;最重的為大綠。在彩畫中做小色。
(六)黑色
黑色,又名烏煙、黑煙子。遮蓋力強、耐氣候性強、耐日曬,在彩畫中運用有悠久的歷史。
項目二、彩畫顏料調配訓練
一、大色的調配
彩畫所用大色均用原單一顏料加膠調配。但因大色的性能不同,所以調配方法也各異。彩畫在施工前首先調各種大色,其他色如二色、暈色、小色可用大色相互配對,調配彩畫顏料的方法取決於顏料的相對密度,一般相對密度大的顏料為中國粉、章丹、洋綠、紅土子、群青(佛青)等色,相對密度小的顏料主要指炭黑煙子、銀朱兩色,但有些相對密度較大的顏料也因顏料性能不同,在調用時可先進行某些處理。
1、群青調配
調群青方法極簡單,將顏料放入容器加入適量膠液,由少至多逐漸攪拌成稠糊狀,之後再加入足夠的膠和少量的水稀化,即可使用。
2、洋綠調配
傳統調洋綠色之前,都用開水將其沖解,之後靜置數小時再將水澄出,加膠。目前調巴黎綠均不用水沏,直接加膠與顏料調和,方法同調群青。
3、章丹調配
傳統認為章丹中含有某些有害成分,故加膠前也用開水沏,有時沏二至三遍,之後漂凈浮水,再加入膠液,目前多直接加入膠液,開始量少,攪和均勻後,再加足量膠液。
4、中國鉛粉調配
中國原箱鉛粉,內為塊狀與粉狀顏料混合體,所以事前需將其碾碎、過篩,再加膠調和。調中國粉有多種方法,其目的都是為使顏料與膠能很好結合,細膩好用。傳統方法為:將中國粉與少量膠液揉合均勻,如同和面,之後搓成條或團,放入清水中浸泡,在浸泡過程中膠水與顏料會進一步結合,使用時浮去部分清水,將顏料搗解、攪拌均勻。這種方法如果用熱膠揉合中國粉,效果更好,揉成團後同樣放人清水中浸泡。存水中浸泡時間約一日即可。用這種方法調和的顏料,有時表面浮起一層泡沫,影響使用,需用紙將浮起的泡沫刮、粘、濾掉。另一種方法,可不將中國粉塊事先砸碎,而直接用入量的開水沏,粉塊隨即癱解,靜置數小時,水涼之後浮去清水再加膠即可使用。如果粉塊純正,其中無雜質,可全部化開,也不需過籮,可直接使用。
5、黑煙子調配
黑煙子體質極輕,極易飄散,而且不易與膠結合,故在加膠時應先少加,可從占黑煙子體積的5%~1 0%的膠量加起,之後輕輕用木棍攪和,也如同和面,使膠液將黑煙子全部粘裹其中,再加足膠液並加適量清水稀釋之後使用。丌始時少入膠液為調配黑煙子的關鍵,否則黑煙子極輕,漂在膠液上面就很難與膠結合。
6、銀朱調配
銀朱加膠方法介於黑煙子與佛青之間,銀朱多體松輕,所以入膠量也先由少到多。銀朱加膠量的多少影響銀朱的色彩,加膠多,色彩濃重,反之色淡而輕飄,所以彩畫俗有「要想銀朱紅,必須入膠濃」的說法。
7、氧化鐵紅(紅土、廣紅土) 調配
氧化鐵紅調法同佛青,直接加膠即可。
8、石黃調配
方法同氧化鐵紅。
9、香色調配
香色即上黃色,有深淺之分,彩畫不直接用土黃色顏料加膠調制,而是用石黃加少許紅、黑或藍調成燒的香的顏色,因此無固定色標,常分深香色與淺香色兩種。香色既可以作為大色用於大量的底色塗刷,也可做小色運用,淺香色也可以與深香色對照做為暈色運用。
10、石山青調配
即淺藍、偏綠的藍色,用綠加群青再加適量白調成,石山青不常做大色調配,只在某種彩畫需要時調用。
二、暈色及小色的調配
暈色比人色淺若干層次,當然要與白色有明顯的差別,暈色都是用已調好的大色加已調好的白配製,暈色包括三青、三綠、硝紅、粉紫、淺香色等。
1、三青調配
與國畫顏料(小色)中的三青不同,是用群青加白調成,三青暈色不宜偏重,否則彩畫畫面色調不明快。
2、三綠調配
也不是國畫中的三綠,是用洋綠,現指巴黎綠加白調成,三綠暈色不宜太淺,否則發白,色略比三青重,塗上可使彩畫更加艷麗,故彩畫調暈色有「淺三青、深三綠」之說,但是暈色應與原綠有明顯的色差。
3、硝紅調配
即粉紅色,用銀朱加白調成,色不宜過重。
4、粉紫
有兩種配法:一種用氧化鐵紅加白調制,一種用銀朱加群青再加白調制,前者方法簡單,但色彩不鮮艷,後者色彩鮮艷,近似俗稱的藕荷色,後者由於其中紅與群青的比例不同,有偏藍與偏紅兩種紫的效果。
彩畫中的二色實際也是暈色,但運用中不稱暈色,稱二色,比暈色深,所以加白要少,調法與暈色相同,常用的二色為二青二綠。其他繪畫用的小色傳統多用原顏料研製,如研毛藍、研赭石、泡藤黃塊、泡桃紅等,由於費工費時,現已改用各種成品繪畫顏料,如廣告色和國畫色中的赭石、藤黃、酞青藍、硃砂、朱膘、胭脂等,主要用國畫顏料。
顏料調配施工中的注意事項
1、彩畫中的很多顏料含有毒性,有些甚至為劇毒品,如洋綠、藤黃、石黃、鉛粉、章丹等,其中洋綠和藤黃毒性最大,從材料調配時就應注意,對於質量差的綠,傳統需將其碾壓,過籮之後再用。加工過程中,吸入粉塵會使人口鼻發干、流血,接觸後,會對皮膚某些部位如汗腺產生過敏反應,紅腫騷癢,因此要注意防護。如篩綠時將其放在特製的箱子里進行,必須帶手套、口罩,穿防護服,並隨時注意洗手等。一旦入口,嚴重者會致死。
2、彩畫的膠傳統多為骨膠,骨膠及其骨膠所調制的顏料在夏季炎熱天會發霉變質,產生腐臭味,故在運用時應按需分階段調用,不可一次調制過量,如有用不完的膠,每日均需重新熬沸。用不完的顏料需出膠,出膠方法是將顏料用開水沏,再使顏料沉澱將膠液澄出,使用時再重新入膠。另外,由於夏天天氣炎熱,膠的性能也隨之改變,即黏性減弱。有時不出膠,材料也無腐味,使用前也需另補少量新膠液,以保證其黏度。
目前彩畫大量使用乳液膠調各種大色,乳膠色不會霉腐變質,因此不需出膠,但剩餘的乳膠色干後不能再用。這是因為干後的乳膠色用水泡不開,所以也應按需配製,以免浪費。
3、各種顏料入膠量按層次而定,一般底色膠量可大些,上層色的膠應小些,否則易出現起皮、崩裂。
彩畫施工中的色彩標識
彩畫圖案由多種色彩間雜排列,彩畫圖案繁密復雜,種類較多,施工時什麼地方塗什麼色很容易出現差錯,傳統彩畫施工無設計圖紙,什麼部位塗什麼色不能照圖「施工」。為了避免這種現象和表達設計人的色彩安排,傳統常在構件的圖案之間和譜子花紋之中標以色彩加以說明。人們使用中用文字、數字和偏旁來代替漢字表達各種色。彩畫用的色有青、綠、香、紫、黑、白、紅、黃、章丹、金色,分別用七、六、三、九、十、白、工、八、丹、金錶示。對於較淺的色如三青、三綠,可用三七、三六表示,但彩畫施工時遇這種情況多不標注,即使標注仍用六、七表示綠青,施工中根據圖案的形式就可確認應塗(先塗或後塗)深色或淺色,標注淺色代號只在進行淺調子的彩畫時運用,如「新式彩畫」,多為淺調子,如用淺藍可標三七、二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