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北京知識 » 北京朝陽的人朝和清朝哪個好
擴展閱讀
福州哪裡有買2手車 2025-09-08 00:18:03
北京的星伴客在哪個區 2025-09-08 00:08:20

北京朝陽的人朝和清朝哪個好

發布時間: 2022-06-27 08:40:56

❶ 明朝和清朝哪個好呢

作為前後相差300年的王朝,清朝有什麼理由不比明朝更強?這是歷史發展的必然,不是隨著人們的意志為轉移的。

假設將明朝和清朝的位置對調,那麼毫無疑問明朝要比清朝要強大!

很多人老是拿著明朝初期的壯舉對比清朝後期的被動挨打,以此來說明明朝確實比清朝要強大,這種說法是非常片面和無恥的!

關於明朝和清朝相比的所謂數據,網路上有一大堆,無外乎明朝由多少藩屬國,而清朝有多少個不平等條約。謊言說多了自然有人信,而靜夜史想要強調的,不是這些空洞的數據,而是幾個基本的認知問題,包括:

之所以乾隆皇帝只允許英國人從廣州上岸,是因為廣州距離北京遠。因為英國人等西方殖民者不遵守清朝的律令,所以為了保衛北京安全,不遜於西方船隻停靠北方港口。馬嘎爾尼是特許在天津登陸,除此之外清朝還特許荷蘭人在北部沿海港口停靠,比如朝鮮半島和日本!

之所以大規模的對外交流沒有給清朝帶來改變,主要原因在於清朝建立的封建制度,而且資本主義制度是官方絕對不能觸碰的底線,所以,清朝不可能學到先進的東西。

再加上當時的西方殖民者在全世界進行激烈爭奪,工業革命也是方興未艾,在這樣的條件下,清朝是不可能學到多少所謂的先進技術的!

❷ 人朝和人朝分哪個好

人朝好。
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朝陽學校(簡稱「人朝」)是北京市朝陽區教委與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聯合創辦的一所十二年一貫制現代化學校。學校秉承人大附中先進的辦學思想和辦學理念,全方位共享人大附中的優質教育資源。學校擁有一流的現代化教育教學設施。
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朝陽分校(簡稱「人朝分」)是一所全日制民辦性質的完全中學,是人大附中聯合學校總校的成員校。學校將繼承和發揚人大附中的辦學思想、辦學理念和管理模式。

❸ 人朝和清朝高中哪個好

人朝。
人大附中朝陽學校是朝陽區教委為優化教育供給,由人大附中承辦的擁有小學、初中、高中三個學部的公立學校。學校自2014年有首屆畢業生以來中、高考畢業生在歷年"入口"成績基礎上,畢業時"出口"的平均分、高分率、本科率均獲得超出預期的大幅度提高。

❹ 人朝和清朝高中哪個好

都比較好。
人大附中朝陽學校;
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朝陽學校是朝陽區為引進人大附中優質教育資源,與人大附中合辦的一所由小學、初中、高中三個學段構成公立學校。學校呈"一校三址"的地理格局,地處交通便利的地鐵十號線芍葯居站兩側,在校生3000餘人。
小班制+成長導師制:為尊重與愛護學生個性化發展,提升學生學習幸福感,人大附中朝陽學校在初、高中全部實行小班化教學,每班學生人數42人左右。實行"學生成長導師制",在學生和教師雙向選擇的基礎上,每一位學生都有一名成長指導教師。
作業量
作業量一般,孩子回到家後一兩個小時就能完成,基本上超過10點的情況沒有出現過。
食宿安排
學校食堂外包提供一日三餐,飯菜質量佳口碑好,早餐從6:30開始供應。東區食堂目前午餐是按照年級從低年級到高年級分時段進餐。學校是公辦校消費較低,標准餐費是160元,自己刷卡消費。
清華附中朝陽學校;
清華附中朝陽學校成立於2010年5月,是一所12年學制的學校。是北京市朝陽區最先以「合作辦學」模式引進的優質資源校。學校地處三元橋地區,校園佔地94畝,分設「新源里、新源西里、柳芳、三元橋、小學部」五個校區,共有小學、初中、高中教學班77個,學生2300餘人。
作業量
有家長這樣說:初一的時候孩子每天一個小時左右就可以完成作業,初二的時候在一個半小時,初三的時候作業量就比較大了,我孩子算手比較快的都需要兩個半多小時。
食宿安排
學校自辦食堂,提供早餐和午餐。住宿生提供晚餐,伙食不錯。早餐:6:30-7:00,午飯強制要求必須在食堂吃,自己帶飯學生食堂可提供微波爐加熱。
住宿:新源西里是專門給初一和初二住宿的校區,比較小,但是住宿條件聽學生反應還不錯。每個房間4人或6人,房間較大,每人一個櫃子,兩人一張大桌子,上下鋪,能洗澡。

❺ 清朝和人朝,哪個好

想問的是清朝和元朝哪個好吧?
共性是都是少數民族統治的政權。都在王朝的後期沒有遵循祖輩的勵精圖治,剝削人民,引起武裝反動,最後王朝傾覆。
要說哪個好,這個沒有什麼可比性,都是歷史進程的必然結果。

❻ 明朝和清朝哪一個好

首先,必須明確一個大前提,明朝和清朝都是我們歷史的一部分,無論哪個朝代好,都是我們的歷史和祖先

其次,說一個朝代的好壞,要從不同的方面看。比如清朝的版圖比明朝大,明朝在科技地位比清朝的強,清朝的經濟總體上優於明朝(萬曆年間的資本萌芽除外),明朝的對外戰爭結果明顯好於清朝。

再次,明朝和清朝都有一些很好或者很不好的東西,好的方面比如明、清時期小說得到了極大的發展,再比如明朝的鄭和下西洋促進了一些生活用品傳入我國等等;不好的方面比如明朝的錦衣衛、東廠,清朝的文字獄等等。如果緊盯著一個朝代不好的方面,然後和另一個朝代好的方面去比較,很容易得出一個朝代好於另一個朝代的結論,但是這個結論很片面。

又次,要辯證的看待一個問題,比如鄭和下西洋,總評價當然是好,但是消耗了大量人力、財力、物力,增加了人民的負擔;再比如清朝的剃發,總評當然是不好,歷史的倒退,但是不能否認客觀上促進了民族融合。所以籠統的說一件事情的好與不好都很難,何況評價一個朝代。

最後,要警惕某些觀點,現在一些人不顧實際的抬高宋朝、明朝,竭盡全力貶低元朝、清朝,甚至宣傳「宋朝以後無**,明朝以後無**」的謬論,這是極度錯誤的觀點,妄圖割裂我們的歷史,唐宋元明清,是我們歷史文化的傳承,都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所以,一定要說明朝好,還是清朝好,那就是都挺好的。

❼ 為什麼北京人對元朝和清朝的印象往往比較好

滿蒙人口太多了

❽ 明朝和清朝哪個好

明朝和滿清相比,有些獨特的特點.
1、明朝皇帝多是性情中人,除洪武皇帝外,幼年都受過良好的宮廷教育,但由於常年深處深宮,經常與幼時的宦官和宮女為伴,難免寵信宦官.另朝臣都是飽學之士,皇帝難免有些自卑,寵信宦官正好求得心裡滿足.但太監的權利一旦危及皇帝的權利,皇帝會立即下詔將其處死,例如:劉瑾,魏忠賢等人.
2、明朝皇帝個人能力強的不多,如朱元璋,朱棣,特別昏聵的也不是很多,如:天啟帝,後期的萬曆帝.基本上都是守城之君,雖然例如嘉靖帝幾十年不上朝,但消息卻一點都不閉塞,感覺明朝是將官員的能力發揮的最好的朝代,明朝的官員如同齒輪運轉著一台國家的機器,雖然有時候齒輪也會發皺(例如碰到個差一些的皇帝),但還是能繼續運行.細分析起來,明朝官員的工資和乾的活是不成比例的,縣官每月只有1100元工資(按照現在標准折和成人民幣),那時又沒有計劃生育,婦女不工作,這些錢簡直就不夠花.貪污就很正常.象海瑞那樣的清官只是個特例.可以說,中國幾千年的官場就是個淘汰清官的制度.
3、明朝拿政府工資的官員不多,例如衙役,國家是不發工資的,只發給每天2-3文的飯補,國家的列支費用並不多.當然弊端就是貪污就成為必然.
4、明朝的國家安全機構較為完善,其潛伏,卧底,化裝,跟蹤技能遠遠超過現代,且都直接對皇帝負責.皇帝雖然不上朝,但哪位大臣在家做了首詩的內容都是知道的.可見明朝的情報工作還是很出色的.
5、明朝在造船,火器上的差距與世界相比,差距不大,有些還是當時領先的.且在明末已經有了資本主義的萌芽.
6、明朝的皇帝對大臣,尤其是直諫的大臣都比較憷頭,但還是能多多少少納諫的.嘉靖帝為了自己的生母名分問題與朝臣頂了8年才獲得勝利.史稱"大禮儀之爭".曾經有過大臣跪在皇宮前不走的情況.皇帝並沒有直接下詔命封自己的母親,而是希望朝臣的認同.海瑞上折痛斥嘉靖帝的昏聵,嘉靖帝雖把奏章扔在地上,暴跳如雷,聲言要誅海瑞,但聽說海瑞已經准備了棺材,皇帝也只是嘆氣後,將奏摺又撿起來,翻來復去看了好幾邊.
7、明朝的皇帝對外來入侵都是堅決抵抗,不遷都,寧可玉碎,也不瓦全.更有崇禎皇帝以身殉國.
8、明朝的文字獄相對較少.
9、明朝的疆土也不小,南到曾母暗沙,北到努爾干都司,曾經在斯里蘭卡。馬六甲。緬甸北部建立行政機關。明朝也沒有向外國侵略者割讓過領土,沒向外國侵略者賠過款.沒與外國侵略者簽定過不平等條約,沒讓外國侵略者在自己的皇宮閱過兵,沒讓外國侵略者大肆盜取,搶劫我中華之瑰寶,沒讓外國侵略者強租領土99年,沒讓外國侵略者在中國劃分勢力范圍,沒讓兩個外國侵略國家在大明土地上開戰,而自己宣稱"中立".沒讓外國侵略者在土地上大肆掠奪資源.
10、明朝並沒有完全的海禁,也注重向西方學習相關的知識和技術.
明朝人口超過1億,到清初至少減了一半。勇猛的、堅強的、有骨氣的中國人全被殺或自殺了。剩下的人又被滿清奴化,我們民族的素質從此大大降低。多少我們該學學日本人神風決死的精神和韓國人身土不二的作風。我們央視在演一部又一部大辮子清宮戲還珠雍正和康熙。而日本的NHK確在上演的北條時宗一劇中描述蒙元蒙古人對中原漢人的姦淫燒殺,這一次他們倒一點也不隱瞞歷史了,倒是我們這些亡國滅種之後,還傻得令人絕望地在歌頌屠殺我們祖宗的大辯子康熙和忽必烈。這樣的民族,上帝會幫嗎?
論經濟、文化、科技,明朝和滿清一個在天上,一個在地下!明朝經濟十分發達,有人稱萬曆年間中國GDP佔世界的80%。當時江南等地已經出現資本主義商品經濟。而且明朝重農抑商的思想較少,不象落後的滿清貴族,完全延緩了中國的發展。明朝科技十分發達,軍事上已經出現了類似於現代坦克和地雷的武器。而且願和外國交流,引進了當時世界海上強國葡萄牙的大炮。明亡後,葡萄牙傳教士還曾請求蒲國政府出兵幫助明朝。曾有人指出,有一種人在中國歷朝歷代都有,惟獨滿清沒有!這就是大思想家。與之相對的,是明朝產生了王陽明、李贄、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等空前的大思想家。中國歷史上重量級的思想家,明朝至少佔了一半,而滿清一個都沒有,只有讀死書的老儒。
為什麼?因為滿清是滿清建立的,本來就是落後的野蠻民族,帶來的是奴隸制思想,決不允許人們、特別是漢人有獨立的思想。有的人贊揚滿清,貶低明朝,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滿清表面上武功極盛。其實,滿清的卑弱、對內兇狠,對外屈膝的丑態貫穿了整個王朝的始終!康熙皇帝明明打敗了俄羅斯人,卻把大片土地讓出去。雍正對漢人實行恐怖統治,對外邦卻友好得很,領土繼續退縮。到了清末,不平等條約簽了無數,把老祖宗的家底全賠光了,中國人落得個一窮二白。明朝建國不久,太祖就派徐達、藍玉北征,焚毀蒙古老巢和林。成祖五次親征蒙古,這是歷代漢人帝王中唯一一個親征塞外的例子。終明一代,始終在與北方野蠻民族抗爭。就連英宗那樣的懦弱、武宗那樣的荒嘻(其實不是,而是他敢娶平民女為皇妃所以名聲不好),也敢親自率50萬大軍抗擊瓦剌。盡管英宗失敗被俘,但明朝毫不屈服,而是另立新君,終於打敗敵人。明朝還與日本發生兩次戰爭,均取得了勝利,而且這都還是在與北方野蠻民族對抗的情況下。直到明末,崇禎皇帝在內憂外患中還拼力支起幾十萬軍隊,決不與滿清妥協!南明幾個皇帝東奔西走,顛沛流離,直到永曆帝被緬甸王出賣,他們沒有一個怕死投降!和宋、清相比,明朝不管面臨多大的壓力,從來沒有向敵人屈服,從沒有簽定過不平等條約!只遷過一次都,還是主動遷到前線去的。西藏在明朝仍屬中央政府管轄之下,西藏官員升遷任免由中央政府直接決定。明朝向西達到了新疆哈密,而南方的緬甸、越南等中南半島完全是明朝控制中。就是滿洲人的老巢,也本是明朝的軍事區。
滿洲人本是明朝臣民而已。再說對外戰爭。明萬曆年間和清光緒年間何其相似,都是已經腐敗沒落的王朝晚期,都遇到了日本人的挑釁。可是,明朝主動出擊,打敗了日本;滿清一退再退,釀就了甲午奇恥。兩相比較,誰更沒用?清朝在蒙古、新疆等地的確拓寬了疆域,可是,相比較而言,被滿清丟棄的故土(明朝曾有效管轄)庫頁島、外興安嶺、台灣、澎湖在海洋時代更顯珍貴!面對個別滿族人的挑釁,我們漢人不要妄自菲薄。如果不是李自成之亂,滿洲根本不可能入關。漢族直到明末依然生氣勃勃,完全是滿清篡改史書,讓後人都覺得漢人懦弱、無能、沒用,大家不要中了圈套。漢人並非人們想像的懦弱。清軍入關後大肆屠殺漢人,一改衣冠服飾,嚴重打擊了漢人的民族自尊心。再加上他們篡改史籍,讓人們以為明朝真的糟頭了,遺毒至今。明朝和滿清誰腐敗?看看中國歷史上最大的貪官和坤在哪個朝代就知道了!漢人和滿人誰更有戰鬥力?看看滿清最後幾十年的歷史就知道了!完全是湘軍和淮軍在支持,八旗和蒙古兵早不堪一擊了!滿清對中國人的精神和心靈損害有多嚴重?看看清末老照片就知道了!那一個個面黃肌瘦、有氣無力、萎靡不振的東亞病夫!明朝人口超過1億,到清初至少減了一半。勇猛的、堅強的、有骨氣的中國人全被殺或自殺了。剩下的人又被滿清奴化,我們民族的素質從此大大降低。

❾ 朝陽人朝相當於西城的哪個高中

北師大附中。
人朝全稱是:人大附中朝陽學校。
是一所公立的完全學校,包含了小學部,初中部,高中部。
就教學水平來說相當於北師大附中。
人朝目前的高中要搬到木偶劇院後面,他的高中招人太少,18年計劃招生198人,不到30一個班的小班教學,8年高中高考人數只有164人,18年小升初寄宿招人就招了216個,人朝從小學部直升上來的人數和別的小學單校劃片的人數我沒查到,不過17年幼升小收了將近582個左右的孩子,18年也差不多這個數字。

❿ 客觀的分析下清朝的好與壞,明朝好還是清朝好,或者說百姓生活在清朝好還是明朝好

明朝比清朝強多了。
明朝時期的杭州「人無擔石之儲,然亦不以儲蓄為意,即輿夫仆隸奔勞終日,夜則歸市餚酒,夫婦團醉而後己,明日又別為計」。

順天府的市民也是「家無擔石而飲食服飾擬於巨室」。

山東博平縣明朝嘉靖中葉以後「以歡宴放飲為豁達,以珍味艷色為盛禮」。

鄆城縣百姓「貧者亦捶牛擊鮮,合饗群祀,與富者斗豪華,至倒囊不計。……胥吏之徒亦華侈相高,日用服食擬於仕宦。……里中無老少,見敦厚儉朴者窘且笑之」。

南直隸通州,在明朝萬曆時期,「鄉里之人無故宴客者一月凡幾」菜餚十分豐盛,「稍賤則懼其瀆客」。

浙江桐鄉縣的青鎮「其俗尚侈,日用會社婚葬皆以儉省為恥,貧人負擔之徒,妻多好飾,夜必飲酒」。

明代的社會還興起了「攢盒」,盒內分為不同形狀的格子,將各種各種食物攢集為一盒,可攜帶外出遊山玩水。「設席用攢盒,始於隆慶,濫於萬曆。初止仕宦用之,今年即仆婦龜子皆用攢盒飲酒游山,郡城內外始有裝攢盒店,而答應官府,反稱便矣」。

明代的何良俊曾往嘉興訪一友人,「見其家設客,用銀水火爐,金滴嗉,是日客有二十餘人。每客皆金台盤一副,是雙螭虎大金杯,每副約有十五六兩」。

到明朝萬曆時期,更加厲害「士庶之家,初登仕版,即犀玉酒器以華賓宴,……且以象筷玉杯為常,仕古奢淫之主所不敢輕用,而今寒素之士所不肯深惜也」(如果節儉到極點的崇禎皇帝知道他的臣民許多人都比他闊氣百倍千倍,不知道做何感想)

在服飾方面,明代人的富裕也同樣驚人。

在明朝弘治,正德年間,禮科都給事中周璽就上疏說「靡麗奢華彼此相尚,借貸費用,習以為常,首飾則濫用金寶,市井光棍以錦綉緣襪,工匠技藝之人任意製造,殊不畏憚」。

著名文學家李夢陽(1473-1530)這樣描繪明代商人的富裕程度「今商賈之家,策肥而乘堅,衣文綉綺觳,……其富與王侯同也。」

揚州商人資本雄厚,更是「無不盛宮室、美衣服,侈飲食、飾輿馬及諸攤錢之戲」。

連山東博平縣這樣的小城也是「至正德,嘉靖年間而古風漸渺,……市井販鬻廝隸走卒亦多纓帽湘鞋紗裙細絝」。

南通州在萬曆時期,「里中子弟謂羅綺不足珍,及求遠方吳綢、宋錦、雲廉,駝褐價高而美麗者以為衣,下逮絝襪亦皆純采。向所謂羊腸葛,本色布者久不鬻於市,以其無人服之也。至於庸流賤品,亦帶方頭巾,莫知厲禁。其俳優隸卒、窮居負販之徒,躡雲頭履行上道者鍾相接,而人不以為異」。

全國很多地方都出現了「不絲帛不衣,不金線不巾,不雲頭不履」的現象。在南直隸松江,「奴隸爭尚華麗」「女裝皆鍾娼妓」「大家奴皆用三穰官履,與仕宦漫無分別」。在河南內丘「門快輿皂無非雲履,醫卜星相莫非方巾」。在福建福安「方巾盈路,士大夫名器為村富所竊,而屠販奴隸亦著雲履而白領緣」。杭州居民「服食器用月異而歲不同,毋論富豪貴介,紈綺相望,即貧乏者,強飾華麗,揚揚矜詡,為富貴容」。甚至連清操自命的寒士也要趕時髦「布袍乃儒家常服,邇年鄙為寒酸,貧者必用稠娟色衣,謂之薄華麗,……上海生員,冬必服絨道袍,暑必用琮巾綠傘,雖貧如思丹亦不能免。」(明代范濂的《雲間據目抄》)「不衣文采而赴鄉人之會,則鄉人竊笑之,不置之上座」(萬曆《通州志》)

以上內容摘錄自滕新才著《明代中後期商品經濟》《明代中後期飲食文化》《明代中後期服飾文化》。

明代客店的規模大到什麼程度,不下與現在的五星級賓館。

明代的著名文學家張岱這樣描繪泰安州的客店:

「投店者,先至一廳事,上簿掛號,人納店例銀三錢八分,又人納稅山銀一錢八分。店房三等。……賀亦三等:……。計其店中,演戲者二十餘處,彈唱者不勝計;庖廚炊燠亦二十餘所,奔走服役者一二百人。……客日日至,而新舊客房不相襲,葷素庖廚不相混,迎送廝役不相兼,是則不可測識之矣」。

「客店至泰安者,不復敢以客店目之」。

泰安州的客店之所以如此發達,正是因為明代的旅遊業空前發達的原因,泰山是旅遊勝地,正因為如此,有如此巨大規模的客店。

後人只知道明代有徐霞客,卻不知道徐霞客僅僅是明代中後期幾乎全民狂熱的旅遊熱潮中特別突出的一個而已,事實上明代中後期,旅遊幾乎已經成為上至達官貴人,文人學者,下至平民百姓都熱衷的一項活動。有許多人為了旅遊甚至放棄了科舉考試。

關於明代中期後期旅遊業繁榮的程度,我這里沒有辦法一一詳細介紹,大家可以去看看滕新才寫的《明朝中後期旅遊文化論》看看明代旅遊究竟繁榮到什麼程度。

如果總結一下的話, 別的朝代都是越到晚期,民間越貧困,而惟獨明朝的中國,越到晚期民間越是富裕。

如果按照富裕程度來說的話,滿清最富裕的康熙、乾隆時期,所謂的康乾盛世,人民的生活水平還遠遠低於明代已經處於衰弱時期的萬曆晚期。如果按照康乾所謂盛世的標准,明代將近300年的歷史中,倒是至少有250年都是超級盛世!

明範濂《雲間據目抄》中有這樣一條:「細木傢伙,如書桌禪椅之類,余少年曾不一見,民間止用銀杏金漆方桌。自莫廷韓與顧、宋兩家公子,用細木數件,亦從吳門購之。隆、萬以來,雖奴隸快甲之家,皆用細器,而徽之小木匠,爭列肆於郡治中,即嫁妝雜器,俱屬之類。紈褲豪奢,又以椐木不足貴,凡床櫥幾桌,皆用花梨、癭木,烏木、相思木與黃楊木,及其貴巧,動費萬錢,亦俗之一靡也。尤可怪可,如皂快偶得居止,即整一小憩,以木板裝鋪,庭蓄瓮魚雜卉,內則細桌拂塵,號稱書房,竟不知皂快所讀何書也。」

大家可以看一下,明代的普通百姓究竟富裕到什麼程度,連小小的皂快都可以有這樣的生活水準:「尤可怪可,如皂快偶得居止,即整一小憩,以木板裝鋪,庭蓄瓮魚雜卉,內則細桌拂塵,號稱書房,竟不知皂快所讀何書也」。

客觀而論,如果不考慮科技進步帶來的家用電器,以及其他便利,僅僅從衣、食、住這三個方面來考慮,明代普通百姓的生活水平是超過今天中國的。

如果大家覺得明代人自己的記載不可靠,還可以看一下當時到達中國的外國傳教士的記載,基本上也差不多,甚至更好。(

明末西方傳教士還在贊揚中國物產極為豐富,物質生產能力遠勝歐洲,聲稱「大明人」是「衣飾華美,風度翩翩,富於文明和教養」,「中國人爽快的贊頌鄰國的任何德行,勇敢的自承不如,而其他國家的人,除了自己國家的東西以外,不喜歡別的東西。中國人看見來自歐洲的產品,即使並不精巧,仍然發出一聲贊嘆。這種謙遜態度真值得稱羨,特別表現在一個才能超越他人的民族上,對於那些有眼無珠、故意貶低所見的人來說這是一個羞辱。」

而英國特使馬戛爾尼在乾隆時期的出使日記中卻說:「自從滿洲韃靼征服(中國)以來,至少在過去150年裡,沒有改善,沒有前進,或者更確切地說反而倒退了;當我們每天都在藝術和科學領域前進時,他們實際上正在變成半野蠻人」。「遍地都是驚人的貧困」,「人們衣衫襤褸甚至裸體」,「象叫花子一樣破破爛爛的軍隊」,「我們扔掉的垃圾都被人搶著吃」,「我們在北京的大街上行走時,竟然有個男人就在我們的面前蹲下來解大便」。〔許滌新、吳承明《中國資本主義萌芽》(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四章第一節〕,這就是西方史書中記載的所謂「康乾盛世」。滿清對明朝的征服在某種意義上講是宣告了中華文化的再次中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