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北京知識 » 北京魯迅文學院怎麼樣
擴展閱讀
北京哪個送餐公司好 2025-08-27 23:58:50
廣州到武當山多少里程 2025-08-27 23:57:03

北京魯迅文學院怎麼樣

發布時間: 2022-07-04 10:05:55

⑴ 請問關於魯迅文學院

魯迅文學院

一、 簡介:

魯迅文學院的創辦歷史可追溯到延安魯藝時期,建國後的魯院前身是由文化部和中國文聯共同創辦的中央文學研究所,成立於一九五○年。一九五四年歸屬中國作家協會,更名為中央文學講習所,一九八四年正式定名為魯迅文學院。魯院是中國第一所也是唯一的一所專門培養作家的高等學府。
曾在魯院任教的著名人士有:茅盾、郭沫若、周揚、葉聖陶、鄭振鐸、張光年、丁玲、老舍、馮至、馮牧、艾青、曹禺、趙樹理、肖軍、嚴文井、秦兆陽、馮雪峰、胡風、肖三、葉君健、黃葯眠、田間、吳伯簫、梁斌、呂叔湘等。

二、 組織機構:
魯迅文學院歷屆主要負責人名單
魯迅文學院專任教師、客座教授以及現任外聘教師名單
魯迅文學院歷年來培養的部分知名作家名單和學員及工作人員獲全國性文學獎名單
曾經擔任魯迅文學院專職和外聘教師的部分人員名單

三、魯迅文學院章程:
為了規范學院的辦學活動,保障教育教學工作的順利實施,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根據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制定本章程。……
五、 聯系地址: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八里庄南里27號
郵編:100025
傳真:85830597
http://www.chinawriter.com.cn/zuoxe/zsdw/lswxy/lswxy.htm

⑵ 魯迅文學院的介紹

魯迅文學院是一所招收中青年作家、文學評論家、文學理論家、文學編輯家和文學翻譯家等進行研究性學習的專業培訓機構,是中國作家協會直屬的局級事業單位。前身是由文化部和中國文聯共同創辦的中央文學研究所,成立於1950年;1954年更名為中國作家協會文學講習所;1958年停辦;1980年經批准恢復為中國作家協會文學講習所;1984年正式定名為魯迅文學院。學院組織有大批國內第一流的作家、評論家、學者、教授參與教學。自2002年春季起,魯迅文學院將接受有關部門的委託和直接指導,創辦高級研討班。用若干年時間,為國家培養出一大批優秀的作家等。

⑶ 魯迅文學院什麼級別

魯迅文學院是一所招收中青年作家、文學理論評論家、文學編輯家和文學翻譯家等進行研究性學習的專業培訓機構,是中國作家協會直屬的局級事業單位。前身是由文化部和中國文聯共同創辦的中央文學研究所,成立於1950年;1954年更名為中國作家協會文學講習所;1958年停辦;1980年經批准恢復為中國作家協會文學講習所;1984年正式定名為魯迅文學院。學院組織有大批國內第一流的作家、評論家、學者、教授參與教學。自2002年春季起,魯迅文學院將接受有關部門的委託和直接指導,創辦高級研討班。用若干年時間,為國家培養出一大批優秀的作家等。

⑷ 請問如何才能的到魯迅文學院學習的機會

是這樣的。
魯迅文學院開過三次免費的班。就是免去學費和生活費。總共辦過三次,第一屆是作家班,第二屆是編輯班,第三屆是作家班。都是各省推薦作家,把資料報給魯迅文學院,然後由他們選擇。我老爹是第三屆的學員。他那屆總共50個人,北京的作家就有14個,外地只有36個名額,很難的。全憑實力。後來好像還辦過一屆。
還有就是收學費的班,每年都會有的,學費根據上課時間不同,定價也不同。這樣的班就是面向全部的文學愛好者,沒有限制。我經常在《人民文學》雜志上看到魯迅文學院的廣告。有詳細介紹。我現在在學校,看不到這個雜志,所以不知最近有沒有辦班的消息。還要你自己多留心了!

⑸ 魯迅文學院是在中國文學界的地位是怎樣的

魯迅文學院是一所招收中青年作家、文學評論家、文學理論家、文學編輯家和文學翻譯家等進行研究性學習的專業培訓機構,是中國作家協會直屬的局級事業單位。

前身是由文化部和中國文聯共同創辦的中央文學研究所,成立於1950年;1954年更名為中國作家協會文學講習所;1958年停辦;1980年經批准恢復為中國作家協會文學講習所;1984年正式定名為魯迅文學院。

學院組織有大批國內第一流的作家、評論家、學者、教授參與教學。自2002年春季起,魯迅文學院將接受有關部門的委託和直接指導,創辦高級研討班。用若干年時間,為國家培養出一大批優秀的作家等。

(5)北京魯迅文學院怎麼樣擴展閱讀

1949年,新中國剛剛成立,丁玲等一批從延安來的革命作家,即向中央政府呈報了《創辦文學院建議書》。明確指出:「按文學藝術各部門來說,文學是一種基礎藝術,但我們有戲劇、音樂、美術各學院,恰恰缺少文學院,所以有創辦文學院之必要。」

經過半年多籌備,1950年10月,中央文學研究所在鼓樓東大街103號一座四合院里宣布成立。出席成立大會的有郭沫若、茅盾、周揚、沙可夫、李伯釗、李廣田等一批中國現代文學巨星。郭沫若稱是一個偉大事件,「在中國歷史是第一次」。

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在中央文學研究所的吸引下,郭沫若、胡喬木、周揚、茅盾、鄭振鐸、葉聖陶、老舍、曹禺、吳組緗、艾青、何其芳、張天翼、田間等一批卓越詩人、作家、理論家、教育家、戲劇家走上研究所的文學講台。

一批優秀作家和作品,迅速脫穎而出。馬烽、西戎、胡正、陳登科、唐達成、鄧友梅、瑪拉沁夫、張志民、苗得雨,以及《小兵張嘎》的作者徐光耀,《紅色娘子軍》的作者梁信等使中國文壇變得多彩而活躍。作家梁斌,在這里邊創作邊工作,寫完了《紅旗譜》。



⑹ 魯迅文學院怎麼樣

簡介:魯迅文學院是一所招收中青年作家、文學評論家、文學理論家、文學編輯家和文學翻譯家等進行研究性學習的專業培訓機構,是中國作家協會直屬的局級事業單位。 前身是由文化部和中國文聯共同創辦的中央文學研究所,成立於1950年;1954年更名為中國作家協會文學講習所;1958年停辦;1980年經批准恢復為中國作家協會文學講習所;1984年正式定名為魯迅文學院。 學院組織有大批國內第一流的作家、評論家、學者、教授參與教學。自2002年春季起,魯迅文學院將接受有關部門的委託和直接指導,創辦高級研討班。用若干年時間,為國家培養出一大批優秀的作家等。

⑺ 進入魯迅文學院需要滿足哪些條件

魯迅文學院是招收中青年作家、文學評論家、文學理論家、文學編輯家和文學翻譯家等,進行研究性學習的專業培訓機構。分為高研班、網路班、函授班三層。
高研班全稱:中青年作家高級研討班。學員由中國作協下屬的省級協會推薦,每個省級作協推薦一名有成就有潛質的中青年作家參加。
網路班:主要招收有一定寫作基礎和成就的網路作家,需要經過學院遴選。唐家三少、任怨、秋遠航在內的網路作家都在這里學習畢業。
函授班:培養作家的文學殿堂。面向廣大文學愛好者,特別是業余作者。

⑻ 有哪些文學院比較好

目前我了解到的文學院有兩個,一個是魯迅文學院,一個是艾青文學院。魯迅文學院是一所招收中青年作家、文學評論家、文學理論家、文學編輯家和文學翻譯家等進行研究性學習的專業培訓機構,是中國作家協會直屬的局級事業單位。如果你在高中獲得了一些全國性的寫作獎項,可以報這個試試,在裡面還可以學到編輯、翻譯等的技能。而艾青文學院主做文學特長生的培養,如果你覺得你歷練還不夠的話,可以選擇它,它有設置各種活動與課程,會讓你有更多思考與探索,富有趣味性。

⑼ 介紹一下魯迅文學院

1949年,新中國剛剛成立,丁玲等一批從延安來的革命作家,即向中央政府呈報了《創辦文學院建議書》。明確指出:「按文學藝術各部門來說,文學是一種基礎藝術,但我們有戲劇、音樂、美術各學院,恰恰缺少文學院,所以有創辦文學院之必要。」
1950年,中央政府文化部即批文同意建立中央文學研究所。丁玲同志任所長,張天翼同志任副所長。
經過半年多籌備,1950年10月,中央文學研究所在鼓樓東大街103號一座四合院里宣布成立。出席成立大會的有郭沫若、茅盾、周揚、沙可夫、李伯釗、李廣田等一批中國現代文學巨星。郭沫若稱是一個偉大事件,「在中國歷史是第一次」。
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在中央文學研究所的吸引下,郭沫若、胡喬木、周揚、茅盾、鄭振鐸、葉聖陶、老舍、曹禺、吳組緗、艾青、何其芳、張天翼、田間等一批卓越詩人、作家、理論家、教育家、戲劇家走上研究所的文學講台。
一批優秀作家和作品,迅速脫穎而出。馬峰、西戎、胡正、陳登科、唐達成、鄧友梅、瑪拉沁夫、張志民、苗得雨,以及《小兵張嘎》的作者徐光耀,《紅色娘子軍》的作者梁信等使中國文壇變得多彩而活躍。作家梁斌,在這里邊創作邊工作,寫完了《紅旗譜》。
1954年,中央文學研究所改名中央文學講習所,歸屬中國作家協會。
1958年,因「丁、陳」問題,講習所被停辦。
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文學復甦,文講所又開始恢復。但因沒有固定校舍,到處租房辦學。
1984年,文講所更名魯迅文學院,在朝陽區八里庄南里27號建立校舍。
在新時期的20年時間里,又一批青年作家從魯迅文學院走上中國文壇,如蔣子龍、葉文玲、葉辛、陳國凱、王安憶、張抗抗、高洪波、竹林、鄧剛、趙本夫、朱蘇進、喬良、劉毅然、劉兆林、莫言、畢淑敏、余華、劉震雲、周大新、遲子建、陸天明、張平、周梅森、何申、范小青、秦文君、葉廣苓、王旭峰等。
2001年,評選四部茅盾文學獎中,獲獎作者王安憶、張平、王旭峰,都曾是魯院學員。
2001年,在中宣部的關懷和支持下,魯院校舍進行了重新改建,添置了先進教學設施。首屆中青年作家高級研討班(2002年9月—2003年1月)受到普遍好評。主要作家有:關仁山、馬麗華、徐坤、談歌、柳建偉、孫惠芬、巴音博羅、竹雄偉、凌可新、張梅、紅柯、陳繼明、衣向東、金甌、戴來等。
2003年魯院舉辦了第二屆高級研討班(主編班)。
2004年3月—2004年7月又舉辦了第三屆高級研討班(中青年作家班)。主要作家邱華棟、張旻、程青、劉亮程、祝勇、趙光鴻、潘小平、徐劍、鮑玉學、胡學文等。
2004年9月9日第四屆高級研討班(少數民族中青年作家班)開學,該班會集了全國24個民族的青年作家,他們在這里學習、生活四個多月,於2005年1月結業。
此後,魯院又先後舉辦了第五、第六屆高級研討班。
魯迅文學院正在成為中國作協培養青年作家的基地。
魯迅文學院正在進行新的騰飛!

⑽ 魯迅文學院怎麼樣

因為住在附近,平時坐車的時候,總會經過這,比較低調的一所培訓機構,但是中國很多有名的文學家都曾經在這里深造過,像我很喜歡的,寫《活著》的余華,就曾經在魯迅文學院深造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