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北京知識 » 北京現在作家有哪些人

北京現在作家有哪些人

發布時間: 2022-07-31 23:58:58

① 京派作家有哪些

1、周作人

周作人(1885年1月16日—1967年5月6日),原名周櫆壽,又名周奎綬,後改名周作人,字星杓,又名啟明、啟孟、起孟,筆名遐壽、仲密、豈明,號知堂、葯堂、獨應等,浙江紹興人。

是魯迅(周樹人)之弟,周建人之兄。中國現代著名散文家、文學理論家、評論家、詩人、翻譯家、思想家,中國民俗學開拓人,新文化運動的傑出代表。

② 哪些作家是北京人

北京籍當代著名作家、教授、詩人、書法家於秀溪;

北京籍著名兒童文學作家趙靜;

北京籍作家老舍。等等。

北京籍著名中青年作家:包括陳建功、劉恆、史鐵生、王朔、陳染、畢淑敏等。.

③ 老舍,中國現代著名作家,原名什麼字什麼北京人,滿族,作品有哪些至少要五個以上作品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慶春,字舍予,另有筆名絜青、鴻來、非我等。因為老捨生於陰歷立春,父母為他取名「慶春」,大概含有慶賀春來、前景美好之意。上學後,自己更名為舒舍予,含有「舍棄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北京滿族正紅旗人。

中國現代小說家、作家,語言大師、人民藝術家,新中國第一位獲得「人民藝術家」稱號的作家。代表作有《駱駝祥子》、《四世同堂》、《茶館》、《貧血集》、《東巴山集》 。

(3)北京現在作家有哪些人擴展閱讀:

作品風格

老舍的作品大多取材於市民生活。他善於描繪城市貧民的生活和命運,尤其擅長刻畫浸透了封建宗法觀念的保守落後的中下層市民,在民族矛盾和階級搏鬥中,在新的歷史潮流沖擊下。

惶惑、猶豫、寂寞的矛盾心理,和進退維谷、不知所措的可笑行徑。他喜歡通過日常平凡的場景反映普遍的社會沖突,筆觸往往延伸到民族精神的挖掘或者民族命運的思考,讓人從輕快詼諧之中品味出生活的嚴峻和沉重。

④ 有哪些小說作家的北京人啊

曾獲茅盾文學獎:

張 潔 《沉重的翅膀》 《無字》
劉心武 《鍾鼓摟》
凌 力 《少年天子》
霍 達 《穆斯林的葬禮
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
王 蒙 《蝴蝶》 《相見時難》
鄧友梅 《追趕隊伍的女兵們》 《那五》 《煙壺》
從維熙 《大牆下的紅玉蘭》 《遠去的白帆》 《風淚眼》
劉紹棠 《蒲柳人家》
湛 容 《人到中年》 《太子村的秘密》 《懶得離婚》
張 潔 《祖母綠》
張承志 《黑駿馬》 《北方的河》
劉索拉 《你別無選擇》
霍 達 《紅塵》
以上都是

⑤ 除了老舍和蕭乾,還有哪些土生土長在北京的近現代作家大致活躍年代

北京,1912(原名《北京》,雖然不是90年代的事,但是也是不錯的。

穆儒丐,北京人,滿族作家,漢名寧裕之。19世紀80年代前半期出生在北京西郊香山的滿洲旗人家庭,原名穆都哩,後更名穆篤哩。
少年時期,按照旗人的傳統,曾在虎神學堂接受書面教育的同時,接受騎射訓練。
1916年到1945年期間,從北京到沈陽從事寫作,曾在《盛京時報》工作。後返北京。
他把自己在報社工作的經歷融入到自己的故事中去,比如下面這本奇書《北京,1912》(原名《北京》,為方便今天的讀者理解,改用此名),他的代表作還有《徐生自傳》和《梅蘭芳》,可以算作是他的「北京」。
晚年的穆儒丐回到北京,更名改姓,默默無聞,平靜地度過了晚年時光,這個曾寫過數百萬字的文人,已經無人知曉。而他的文字其實不輸上面的幾位大佬,究竟是怎樣的故事,出自這樣一個被文學史埋沒的京味小說高人,不如各位尋來一讀,體會其中的奧妙。

王蒙(1934- )當代作家,北京人。其處女作是長篇小說《青春萬歲》。他的短篇小說《組織部來了個年輕人》影響很大,從1976-1981年發表三十多篇作品。其中《最寶貴的》《悠悠寸草心》《春之聲》分獲1978、1979、1980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中篇小說《蝴蝶》獲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

劉紹棠(1936-1997)當代作家,北京通縣人。十三歲就開始創作,十七歲就發表了第一本短篇小說《青枝綠葉》,1979年以後寫的中篇小說《蒲柳人家》,短篇小說《峨眉》分別獲得全國中篇小說獎和短篇小說獎。

張潔(1937- ),祖籍遼寧撫順,生於北京。中共黨員。當代著名女作家。1960年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1978年開始文學創作。現為北京作家協會專業作家。其處女作《從森林裡來的孩子》和後來寫的《誰生活得更美麗》分別獲1978、1979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長篇小說《沉重的翅膀》榮獲第二屆茅盾文學獎。

⑥ 中國現代作家有哪些

1、莫言

莫言,本名管謨業,男,1955年2月17日生於山東省高密縣河涯鄉平安庄(現為高密市東北鄉文化發展區大欄平安村),中國當代作家,中共黨員。現為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國際寫作中心主任。2012年10月,成為首位中國籍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2021年,成為河北大學特聘教授。

⑦ 北京有哪些名人

1、程硯秋

程硯秋(1904年1月1日-1958年3月9日),男,原名承麟,滿族索綽羅氏,滿洲正黃旗人。北京人,後改為漢姓程,初名程菊儂,後改艷秋,字玉霜。1932年起更名硯秋,改字御霜。

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著名京劇旦角,著名京劇藝術大師,著名京劇演員,四大名旦之一,程派藝術的創始人。1958年3月9日去世,享年54歲。

2、丁觀鵬

丁觀鵬,生卒年不詳(生於康熙晚期,約卒於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以後),清代畫家,藝術活動於康熙末期至乾隆中期,順天(今北京)人。

丁觀鵬雍正四年(1726)進入宮廷成為供奉畫家,他擅長畫人物、道釋、山水,亦能作肖像,畫風工整細致,受到歐洲繪畫的影響,其弟丁觀鶴同時供奉內廷。

3、老舍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北京人,原名舒慶春,字舍予,另有筆名絜青、鴻來、非我等。

因為老捨生於陰歷立春,父母為他取名「慶春」,大概含有慶賀春來、前景美好之意。上學後,自己更名為舒舍予,含有「舍棄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北京滿族正紅旗人。

中國現代小說家、作家,語言大師、人民藝術家,新中國第一位獲得「人民藝術家」稱號的作家。代表作有《駱駝祥子》,《四世同堂》,劇本《茶館》。

4、愛新覺羅·載濤

愛新覺羅·載濤(1887年6月23日-1970年9月2日),字叔源,號野雲(一說夜雲),滿洲正黃旗人,清末宗室,晚清重要政治人物,清宣宗愛新覺羅·旻寧之孫,醇賢親王愛新覺羅·奕譞第七子,清德宗愛新覺羅·載湉異母弟,清宣統帝愛新覺羅·溥儀的叔叔。

最初過繼為鍾郡王奕詒嗣子,曾留學法國索米騎兵學校,專修騎兵作戰科目,一生愛馬,善畫馬。京劇票友,武工扎實,即能長靠又能短打,更擅猴戲,與楊小樓均為張淇林親授,李萬春曾隨他學戲三年。

5、馬致遠

馬致遠(生卒年不詳),字千里,號東籬,漢族,元大都(今北京)人,號東籬(一說字致遠,晚號「東籬」),元代著名戲曲、雜劇作家。他的年輩晚於關漢卿、白樸等人,生年約在至元1250之前,卒年約在至治改元到泰定元年1323,與關漢卿、鄭光祖、白樸並稱「元曲四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