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北京知識 » 碧雲寺羅漢在北京哪裡
擴展閱讀
天津濱海賣房工作怎麼樣 2025-07-26 05:13:16
廈門五市魚丸哪裡最好吃 2025-07-26 05:12:31

碧雲寺羅漢在北京哪裡

發布時間: 2022-09-10 22:30:43

Ⅰ 北京市香山公園-碧雲寺怎麼樣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碧雲寺位於香山東麓,原名碧雲庵,始建於元代,為西山風景區中最完整的一座寺院,頗像西湖的靈隱寺。全寺面積4萬平方米,內有羅漢堂、孫中山紀念堂、水泉院、金剛寶座塔等名勝。寺里風景秀麗,松柏參天。山門外邊是一座懸空石橋,溝旁高槐大柳,溝底水聲潺潺,四季不涸。殿後是孫中山先生紀念堂。碧雲寺創建於元代至順二年(1331年),距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了。當時稱碧雲庵。明代正德年間(1514年),太監於經在寺後山上修建了生壙改名為碧雲寺。明天啟年間,魏忠賢大加擴修碧雲寺。清康熙四十年江南巡視張瑗得知碧雲寺是逆臣魏忠賢之生壙而鏟平。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大加擴建,在碧雲寺後建起了一座印度式的金剛寶座塔,在寺右部仿杭州凈慈寺羅漢堂修建了碧雲寺羅漢堂,形成軸線對稱的格局,奠定了碧雲寺今日規模。碧雲寺依山勢而建,它的建築逐層升起,六進院落自成格局。寺院既保留了明代佛寺的禪宗特點,又吸收和發展了佛教迷宗的建築風格。山門上有蘭地金字匾一面,上用漢、蒙、滿、藏四種文字書寫「碧雲寺」,為乾隆手書。寺門兩旁石獅峙立,雕琢精細,是明代留下的較好的石獅之一。碧雲寺從山門到寺頂共分六層。山門內的中軸線上有四層大殿,殿後兩廂是生動高大、威武勇猛的哼哈二將。前殿是胖乎乎的彌勒佛。中間為釋迦牟尼殿。殿內有雕飾精美的金龍藻井、金色蟠龍,正中是釋迦牟尼講經時的雕像,周圍是他的門徒和羅漢。碧雲寺大殿後面是裝飾一新的孫中山紀念堂,院內松柏合抱,草地如茵。堂上是孫中山先生的塑像。院里還有孫中山先生的事跡展覽室。從孫中山先生紀念堂拾級而上,經過長達34米的牌坊小徑,是全寺最高的建築——金剛寶座塔,塔高34.7米,建築宏偉,雕琢精緻,是京郊的名塔,也是西山東麓的致高點。

飛豬上還可以查看更多有關於香山公園-碧雲寺的介紹和玩法還有周邊的景點

Ⅱ 北京碧雲寺屬於佛教哪個門派

佛教沒有門派。佛教都是一樣的。

Ⅲ 碧雲寺是什麼樣的

碧雲寺位於北京西郊香山東麓,相傳是金章宗玩景樓舊址,元至順二年(1331年)始建寺廟,原稱碧雲庵。後來宦官於經和魏忠賢先後選此為基地,加以擴建,拓之成寺,並在寺後建墓壙。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進一步擴建,並在寺後墓壙的舊址建金剛寶座塔,南院建羅漢堂,成為現在的規模。

全寺佔地4000餘平方米,依山而建,坐西朝東,六進院落縱貫東西軸線,各組殿宇層層升起,布局嚴整壯觀。這里背靠西山,南鄰靜宜園,周圍松柏蓊鬱,澗泉潺潺,環境優美,建築宏麗,是北京著名風景地之一。

第二進院子是全寺的主體,主殿天王殿是明代建的,殿內原有四大天王塑像已毀,現存布袋和尚銅像也是明代造物。

金剛寶座塔是仿照印度建築形式,又結合我國建築的傳統手法建成的。塔前有四柱三樓白石牌坊一座,闊34米,雄偉庄嚴,遍體滿布浮雕。塔總高34.7米,全部為漢白玉砌成。塔基共兩層。塔基上面為三層塔座,座身有層層佛龕,內有刻工精緻的佛像。塔座上矗立著五座十三層密檐方塔、兩座喇嘛塔和一座小金剛寶座,八個塔尖參差高聳,輪廓極為豐富,塔身上布滿佛教題材的浮雕。

羅漢堂平面呈田字形,內有500尊羅漢塑像,是仿照杭州凈慈寺羅漢堂而建成的。

Ⅳ 心酸的五百北京西山五百羅漢的地址在什麼位置

北京香山附近的碧雲寺有個五百羅漢堂,北京八大處還有一個五百羅漢壁雕。你要的的是哪個?

Ⅳ 碧雲寺是什麼樣的

碧雲寺位於北京西郊香山東麓,相傳是金章宗玩景樓舊址,元至順二年(1331年)始建寺廟,原稱碧雲庵。後來宦官於經和魏忠賢先後選此為基地,加以擴建,拓之成寺,並在寺後建墓壙。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進一步擴建,並在寺後墓壙的舊址建金剛寶座塔,南院建羅漢堂,成為現在的規模。

全寺佔地4000餘平方米,依山而建,坐西朝東,六進院落縱貫東西軸線,各組殿宇層層升起,布局嚴整壯觀。這里背靠西山,南鄰靜宜園,周圍松柏蓊鬱,澗泉潺潺,環境優美,建築宏麗,是北京著名風景地之一。

第二進院子是全寺的主體,主殿天王殿是明代建的,殿內原有四大天王塑像已毀,現存布袋和尚銅像也是明代造物。

金剛寶座塔是仿照印度建築形式,又結合我國建築的傳統手法建成的。塔前有四柱三樓白石牌坊一座,闊34米,雄偉庄嚴,遍體滿布浮雕。塔總高34.7米,全部為漢白玉砌成。塔基共兩層。塔基上面為三層塔座,座身有層層佛龕,內有刻工精緻的佛像。塔座上矗立著五座十三層密檐方塔、兩座喇嘛塔和一座小金剛寶座,八個塔尖參差高聳,輪廓極為豐富,塔身上布滿佛教題材的浮雕。

羅漢堂平面呈田字形,內有500尊羅漢塑像,是仿照杭州凈慈寺羅漢堂而建成的。

Ⅵ 五百羅漢堂的北京、成都、昆明五百羅漢堂

北京碧雲寺的五百羅漢,其規模在華北地區最為可觀。成都寶光寺、昆明筇竹寺及西山華亭寺的五百羅漢均為彩塑。成都寶光寺的羅漢像高約一點五公尺,形像雄偉,保存良好,是清代咸豐元年(1851),依照常州天寧寺石板線刻的原貌而塑的。筇竹寺五百羅漢乃四川合州黎廣修攜其弟子五人入滇,從清代光緒十六年(1890)起,歷時七載所完成的作品。

Ⅶ 香山公園(9)碧雲寺

       碧雲寺位於北京海淀區香山公園北側,創建於元至順二年(1331年),後經明、清擴建,始具今日規模。寺院坐西朝東,依山勢而建造。整個寺院布置,以排列在六進院落為主體,南北各配一組院落,院落採用各自封閉建築手法,層層殿堂依山疊起。中間六進院落分別是哼哈二將殿、彌勒殿、大雄寶殿、菩薩殿,中山紀念堂和金剛寶座塔,東跨院是水泉院和含青齋,西跨院是羅漢堂和禪堂院。

        山門 是三開間 ,中間是券門洞,兩邊各開一券頂窗。窗扇為三交六椀菱花圖案,素色。山門上有藍底金字匾一面,上用滿、漢、蒙、藏四種文字書寫「碧雲寺」,為乾隆手書。山門前有深壑通以石橋,門前有石獅一對石獅蹲坐於須彌座上,身形偉岸,栩栩如生。據稱石獅為魏忠賢所造,是明代極有藝術性的石雕。雕工異常精美和復雜,不光須彌座的束腰上有雕飾,上、下枋上有紋飾,連上、下梟也有雕飾,這種全面雕飾的做法是須彌座雕飾中最復雜的一種。

        哼哈二將殿 處於第一進院落北側,在山門之後,面闊三間,單檐廡殿灰瓦頂。開一券門洞,兩券頂窗。 泥質彩塑哼哈二將,分別站立大殿兩側,高約4.8米,形象逼真,色彩鮮明,體態剛勁,是一對價值極高的雕塑藝術品。

        彌勒殿 處於第二進院落北側,殿前有鍾鼓樓。

        大雄寶殿 處於第三進院落北側,大殿面闊三間,殿前有水池,池上有一座雕欄漢白玉石橋通往大殿。殿前露台上左右各有一高約8米的八角形漢白玉經幢,上刻經文。  經幢一般由幢頂、幢身和基座三個部分組成,幢身刻經文、佛像等。

       菩薩殿 處於第四進院落北側,面闊五間,匾額上為乾隆御筆「靜演三車」,殿內供奉五尊泥塑彩繪菩薩像,正中為觀音菩薩,左為文殊菩薩、大勢至菩薩,右為普賢菩薩、地藏菩薩。菩薩殿前是重修碧雲寺碑亭,重檐八角攢尖琉璃瓦頂,上下檐均有斗栱裝飾,亭內立碑,上刻乾隆御筆記述乾隆十二至十四年重修碧雲寺的碑文。

        孫中山紀念堂 處於第五進院落北側,此處原為寺後殿,名普明妙覺殿,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先生逝世後在此殿停靈四年;1954年,將此殿辟為中山紀念堂,面闊五間,前出廊,兩山牆後鑲嵌漢白玉石碑刻。正門上方懸掛紅底金字木匾,上為宋慶齡手書「孫中山先生紀念堂」。紀念堂左側為宋慶齡守靈休息室

       金剛寶座塔 處於第六進院落北側,前有 三座牌坊 ,第一座是木牌坊,在第一層基台後,枋無名匾,金龍和璽彩畫。第二座是石牌坊,在木牌坊後,沖天柱上刻有雲紋,頂端設蹲獸。漢白玉石牌坊四柱三間,上枋刻飛鶴,下枋刻游龍,生動無比,靜中有動。坊樓為仿木結構,單檐歇山頂,中間上下枋間上書「西方極樂世界阿彌托福安養道場」 , 石牌坊後有兩個八角形碑亭,南北相對,亭內放乾隆御制金剛寶座塔碑。第三座是磚牌坊,三間七樓,一主樓二夾樓四次樓,開三券門洞,券臉素凈無飾紋,坊額無匾,上下枋無紋飾,簡潔端莊。1983年將頤和園東門外的孫中山紀念碑,移建金剛寶座塔前空地上。

        金剛寶座塔 位於全寺最高點,建於乾隆十三年(1748年),塔仿北京五搭寺形狀建造。 金剛寶座塔高347米,分搭基、寶座、塔身三層。塔基呈方形,磚石結構,外以虎皮石包砌,台基兩側有石雕護欄。塔身全部為琢磨過的漢白三石砌成,四邊還雕刻有藏傳喇嘛教的傳統佛像。塔基正中開券洞,券牆上有一漢白玉石匾額,上書金字「孫中山先生衣冠冢」塔基正中開券洞,券牆上有金字「孫中山先生衣冠冢」,1929年孫中山的靈柩移往南京後,為其特製的楠木棺和停靈時穿戴的衣帽封於洞內,故為其衣冠冢。寶座上有八座石塔:一號為屋形方塔,七、八號為座圓形喇嘛塔。二、三、四、五、六號座為十三層密檐方塔,二號在中央為一大塔,四隅各有一小塔。這是一種獨特的建築形式,是曼陀羅的一種變體。曼陀羅是梵語譯音,意為「壇城」,後來演變成象徵性圖案。按藏傳佛教之意,井字中央是須彌山,四周分布水、陸、山、佛。五座佛塔基座均為須彌座,塔肚四面刻佛像。

      碧雲寺的西跨院北側是羅漢堂,南側是禪堂院。

       羅漢堂 在中山紀念堂的右側,西跨院北側,系仿杭州凈慈寺羅漢堂而建,平面呈「田」字形,每面九間,中間有四個小天井用以採光,堂的外貌似盝頂,堂中心建有重檐歇山十字脊的多角亭閣,中央矗立有小型喇嘛塔,堂正面出軒,其餘三面各出抱廈一間。羅漢堂殿頂中間設一閣,閣頂建有佛塔一座。殿頂四角也各建有佛塔一座,佛塔為覆缽式,每座塔身四面都設有佛龕一個,內有佛像一尊,塔身上方的塔剎由相輪、華蓋、寶珠組成。圖為中部佛塔。 殿內有木雕貼金羅漢像500尊,加上佛、菩薩以及蹲於樑上的濟公和尚等共計508尊雕像。

        禪堂院 在西跨院南側,建於明代,為僧人修行處,一七四八年乾隆重修碧雲寺,欽題「鷲光合印」匾。院中一塊石頭,上刻「最愛香山好」,為乾隆十二年御制詩摘句。2006年這里新辟《千年香山》歷史文化展,現在正殿和廂房分別是三個有關香山歷史的展室。

       碧雲寺的東跨院為北側是水泉院,南側是含青齋。

        水泉院 在東跨院北側 , 是碧雲寺內風景清幽的好去處,院中還有一天然流泉,名「水泉」,又稱「卓錫泉」。泉水自石縫中流出,匯到池中,泉水甘甜爽口。泉水旁邊是用太湖石堆疊而成的假山。花木、泉水、假山構成了一座優美、幽靜的庭院花園。水泉院,原為乾隆皇帝行宮的一部分,院內有山石泉水,亭台小橋點綴其間,頗具江南風光。水泉院南側是三代樹,一株較奇特的古樹,柏樹中套長柏樹,最里層長著一株楝樹,現在楝樹仍舊活著,這株參天銀杏就長在一堆枯死的古槐樹樁但中,胸徑一人合抱不過來,高數丈。水泉院西側山石上有一座攢尖頂的小亭子,檐下掛「碧照」匾,小亭西側是一長方形廊亭,檐下也有一匾,上書「清凈心」三個字。水泉院因院內有一「卓錫泉」而得名,泉水自岩壁的縫隙滲出,落地成池,然後淼淼匯成溪流,一直流出院外。水泉院北面有龍王殿一座。

        含青齋 院落在東跨院南側,進門後可見涵碧齋,涵碧齋為乾隆行宮(估計靜宜園還不夠十全老人住),原有的環廊已毀,僅余兩座主殿內有阿南史代的古木照片展,但不開放,1925年極右勢力的西山會議在此舉行。含青齋前有一水池,中間有一石板路。含青齋也是民國時期的西山會議會址。1925年11月23日,中國國民黨部分中央執行委員、中央監察委員和候補中央執行委員在中國北京西山碧雲寺召開的所謂「國民黨一屆四中全會」,參加這一全會的國民黨政治人物,被視為國民黨內部的一個政治派別「西山會議派」。

Ⅷ 碧雲寺是什麼時候建的

1、碧雲寺是公元1331年修建的。相傳為耶律楚材後裔耶律阿勒彌舍宅開山而建,始稱碧雲庵。

2、碧雲寺位於北京海淀區香山公園北側,西山余脈聚寶山東麓,是一組布局緊湊、保存完好的園林式寺廟。創建於元至順二年(1331年),後經明、清擴建。

3、碧雲寺坐西朝東,依山勢而建造。整個寺院布置,以排列在六進院落為主體,南北各配一組院落,院落採用各自封閉建築手法,層層殿堂依山疊起,三百多級階梯式地勢而形成的特殊布局。因寺院依山勢逐漸高起,為不使總體布局景露無遺,故而採用迥旋串連引人入勝的建造形式。其中立於山門前的一對石獅、哼哈二將,殿中的泥質彩塑以及彌勒佛殿山牆上的壁塑皆為明代藝術珍品。

塔院位於寺院最後,院內有北京市最高的金剛寶座塔,塔基正中開券洞,券牆上有金字「孫中山先生衣冠冢」,1929年孫中山的靈柩移往南京後,為其特製的楠木棺和停靈時穿戴的衣帽封於洞內,故為其衣冠冢。羅漢堂在中山紀念堂的右側,系仿杭州凈慈寺羅漢堂而建,平面呈「田」字形,每面九間,中間有四個小天井用以採光,堂的外貌似盝頂,堂中心建有重檐歇山十字脊的多角亭閣,中央矗立有小型喇嘛塔,堂正面出軒,其餘三面各出抱廈一間。殿內有木雕貼金羅漢像500尊,加上佛、菩薩以及蹲於樑上的濟公和尚等共計508尊雕像。

4、2001年06月25日,碧雲寺作為明、清古建築,已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5、碧雲寺內著名景點有:山門、塔院、鎮墓獸、水泉院、哼哈二將、中山先生衣冠冢、大雄寶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