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北京知識 » 郭德綱在北京住哪裡
擴展閱讀
福州哪裡吃羊 2025-09-18 17:53:17
福州哪裡門口有一對大象 2025-09-18 17:01:45

郭德綱在北京住哪裡

發布時間: 2022-09-12 09:11:32

『壹』 北京德雲社在哪裡

德雲大廈在山東以曲藝為中心的藝術中心,位於老城區,山大路和花園路交叉路口的五交化地塊。

北京德雲社以天橋劇場為總部,在北京還有三里屯劇場、三慶園劇場、新街口劇場、廣德樓劇場和湖廣會館劇場,以及東北的黑龍江德雲社、吉林長春德雲社,位於南方的南京德雲社。

還有首個海外分社德雲社墨爾本分社。這也是中國相聲社團跨出國門在海外建立的首個分支機構。2020年6月,德雲社與齊魯工業大學計劃合作成立德雲學院。

郭德綱發文稱山東德雲文化廣場開工了,山東德雲社文化廣場是目前國內最大的一所文藝演播綜合體。在濟南德雲文化廣場聽到相聲,山東德雲社正式啟動。



(1)郭德綱在北京住哪裡擴展閱讀

山東德雲文化廣場項目佔地面積約43畝,規劃建築面積約17萬平方米,該項目立足濟南、輻射全省,以德雲社和紅事會品牌資源為支撐,以德雲社劇場為核心,將打造集相聲演藝、曲藝表演、婚慶餐飲、曲藝教育、文創展示等多業態為一體的地標性城市文化綜合體。

德雲社開始叫做「北京相聲大會」,只有郭德綱、張文順和李菁(後退出)三個人在廣德樓等茶館演出。

1995年,郭德綱來到北京,首先找到的人是相聲界前輩張文順以及青年演員李菁,開始在京味茶館、廣德樓等地演出。1996年開始,相聲演員邢文昭以及徐德亮(退出)等開始陸續加入演出。到了1998年,擴展為十幾個人,演出場館也從茶樓擴展到茶館戲樓里,並取名為「北京相聲大會」。

山東德雲文化廣場項目佔地面積約43畝,規劃建築面積約17萬平方米,2020年8月15日在歷城區五交化地塊舉辦開工儀式。

『貳』 在北京住的明星都住在哪塊啊 哪個區 大興有嗎

大興有郭德綱和於謙,好多大明星都住別墅區里。

『叄』 郭德綱是那個地方的人

郭德綱
,民間相聲演員,故鄉天津,現住在北京,同行的人叫他郭師傅,在行里威信挺高,是德高望重的長輩.之前曾擔任評書先生,受觀眾好評.後來因興趣所致投身於相聲事業,但事業不順,時常被別人批判技術差,但他對自己的理想矢志不渝,一絲不苟.是當代青年人信念的榜樣.

『肆』 郭德剛老家是哪

郭德綱出生時家住在大紅橋附近的北竹林村大眾里,郭德綱的父親是警察,母親是教師。父親與李寶金共過事,以後在紅橋區文化館工作,天津是曲藝之鄉,他向很多老藝人學過藝,但基本上是自學成材,能吃苦,有天分,曲藝樣樣都拿的起來,後來為發展進北京,不談其人性、隱私,德剛是個人才。
希望你喜歡我的回答

『伍』 郭德綱是一個天津人,為什麼對北京如此了解

郭德綱十幾歲就離開天津北漂,這么多年以來主要在北京發展,呆久了自然會了解。而且,天津跟北京挨得很近,有許多相似的風俗習慣,郭德綱在天津生活過一段時間,來北京是可以很快適應的。

郭德綱1973年生於天津,是地道的天津人,早些年在天津市紅橋區文化館工作過,後來混不下去了,便去北京闖盪。

1988年,15歲的郭德綱第1次進北京,報考全國總工會文工團下面的一個說唱團,當了臨時工,在那裡待了一年以後,又回了天津。

回天津以後,為了糊口,郭德綱便開始了跑場,在天津的各個小劇場里唱戲,並沒有什麼起色。

後來挺不甘心,郭德綱又來到北京,由於找不到能接納他的相聲團體,他只待了三四天就回天津了。

1995年,22歲的郭德綱第3次進北京,他發誓一定要在北京相聲界有一席之位,便四處奔波,開始尋找機會。

由於沒有師承,郭德綱在北京的相聲界很難混,總是遭受歧視和打壓,但他熱愛相聲的初衷不改,在各種劇團打零工,堅持創作相聲。

那時候的他,經常吃了上頓沒下頓,到處找便宜的房子租。北京城底層民眾待的地方,經常有郭德綱的身影。

在北京到處亂跑的那些日子雖然很苦,但卻認識了不少人,很快,同樣是1995年,郭德綱、李菁、張文順一起創辦了北京相聲大會,就是德雲社的前身。從此,郭德綱更加努力了。

北京與天津挨得很近,很多的生活習慣風俗都很相近,郭德綱北漂時,很快就可以適應那裡的環境。

而德雲社成立以後,郭德綱則開始了艱難的創業,好多年都是租房住,養一幫徒弟。說相聲賺不到錢,只能出去兼職,維持德雲社的運轉。

而在他四處兼職的過程當中,又認識了很多朋友,比如於謙。郭德綱與於謙是在一次工作當中認識的,由於於謙所在的劇團缺演員,便將郭德綱臨時調過來借用。就這樣,兩個人慢慢熟悉以後便成為朋友。後來,於謙加入德雲社,發展越來越好了。

於謙生於天津,但他一直在北京發展,早些年是體制內的,到處演出,客串影視劇等。於謙是一個愛交朋友的人,他在北京那裡有自己的圈子,郭德綱跟著於謙也會長一些見識,認的人群與他之前認識的不一樣。

郭德綱1995年創立德雲社,到他走紅的時候是2005年,10年的時間,郭德綱已經成為了一個徹底徹頭徹尾的北京人,在這里的生活已經很習慣了,各方面都了解。

而在郭德綱走紅以後,他接觸的人層次也不一樣了。以前那些人處於貧民窟,而現在接觸的人都是中產階級以上的,有機會出席高端場合。

郭德綱成名前與成名後很長一段時間都在北京發展,從底層到上流 社會 ,什麼樣的人他都見過。加上他本人讀書多,有文化底蘊,自然對北京是非常了解的。

相聲這幾年發展的算是不錯了,從前些年快沒人聽了,到現在很多人喜歡。要說這裡面靠的是誰的影響,很多網友都認為是郭德綱。這個說法是沒搓的,正是他一直堅持弘揚相聲逗樂的特點,才讓相聲有了如今的發展。在他早期的時候,就是想著能把說相聲的聯合起來,這樣更有聲勢。可是卻發現,聽相聲的人越來越少,而說相聲的也越來越說不下去。

很多原本有些本事的相聲藝人,要麼到了年齡,不能說了。很多人都是改行了,說不下去了。面對這樣的情況,老郭當時也是沒有辦法,只能靠自己一點一點的努力。沒人聽就培養觀眾,沒人說就自己帶徒弟。看看現在的相聲市場,還有活躍的演員,就能明白老郭為相聲帶來了什麼影響。

面對這個問題,老郭經常都是很謙虛的。別人認為他振興了這門藝術,但是他都說自己是震動。其實從這一點上來說,他的說法更為准確。因為原本這門藝術還是很出名的,很多人原來都是從說相聲開始的。早年間有一個事情,這門藝術在中國也曾是十分受歡迎的。那個時期,這門藝術就跟功夫的地位一樣。為了練功夫,很多外國人到中國來學藝,那個時期也有不少的外國人來學相聲。

當時在電視的熒屏上,有一大批的演員,都是靠說相聲被人所認識的。他們中間有的說非常好,比如(馮鞏和牛群)。這一對搭檔就有很多的作品,不管是在當時,還是現在聽起來都是很好聽的。甚至在當時,曲藝和喜劇類的節目,都是以相聲為主。當時那麼多的小品明星,也沒能壓住他們兩人的風頭。當時相聲的影響有多大?觀眾們都喜歡,學校表演節目都有這個。還有一些演員甚至還有主持人,他們都很有名氣,原來都是說相聲的。

但是隨著這一對搭檔宣布分開發展,似乎一時間就沒人能撐起這門藝術了。加上各種媒體技術的發展,相聲的表現力就差了很多。相對於擁有各種舞台道具的小品,相聲的觀賞性就差了許多。原本的相聲演員,都是各種劇團養活著。可是隨著改革和發展,很多人享受不到這樣的待遇了。於是看聽的觀眾越來越少,說的人也越來越少。

上一輩的人老了或者改行了,下一輩的沒什麼人學。這當然就得不到發展了,而且幾乎快要絕跡了。但是老郭小時候成長的地方,因為某種原因還保留著這門藝術的傳承。能保留很大程度是因為相對比較封閉。正是如此才能把很傳統的東西,保留了下來。但是也正是因為這種封閉,導致不能有大的發展。

對於這問題,老郭看得非常准確。所以他才多次到北京發展。他知道自己留在家鄉,是很難出頭的。只有到繁華的首都,才能有更大的發展。事實證明他是對的,經管異地發展有著各種難題。但是這種逗人樂的東西,果真還是有市場的。

因為在天津確實待不下去了。想進事業編一點機會都沒有。所以出去看看世界也沒錯,沒想到啊!哪都這樣,只能自己幹了。最起碼北京的圈子都不認識他,他也不認識任何人。所以才能生的根,發芽是以後的事了。你問問他自己是不是也沒想到會有這樣的局面。說實話,我也是瞎猜的,具體誰知道啊?就算本人你問他敢說嗎?

郭德綱作為一位知名相聲演員,學富五車,才高八斗,上知天文,下曉地理,這是很正常的事情。

是不是真了解北京,也沒法驗證了。畢竟北京土著已經不多了,年輕人對過去的東西知道的不多。大家喜歡郭德綱,他說什麼唱什麼,都被認為是對的。恰恰說明北京主流文化已經移民化了。

天津離北京那麼近,尤其是相聲圈兒的人兩地之間聯系非常多,郭德綱雖然是天津人,但是他去北京發展已經很多年了,肯定認識很多北京人,出名之後一定又認識很多名人,經常在一起吃飯,聊天,比很多北京人更了解北京也不為過。

他的職業也對他有這樣的要求,說相聲的肚子里沒玩意兒也說不了。

了解一個地方並不需要多長時間。居住一段時間,有了解的願望,多問,多跟當地人交流,任何人都可以做到。

所以作為天津人的郭德綱非常了解北京一點不新鮮。

我覺得有以下幾點

1、天津緊鄰北京,從小耳濡目染,也會多少有一些了解;

2、自小來北京,幾十年發展,再大的北京城也會摸得清清楚楚;

3、謙哥,以及一些朋友都是北京人,口口相傳,怎麼都會了解的。

4.郭德綱是一個能認真下功夫去研究一件事的人。他想做什麼事情肯定能做好

1、天津緊鄰北京,從小耳濡目染,也會多少有一些了解;

2、自小來北京,幾十年發展,再大的北京城也會摸得清清楚楚;

3、謙哥,以及一些朋友都是北京人,口口相傳,怎麼都會了解的。

京城永遠都是京城,相聲之類的只有京城才是絕配

畢竟北漂多年,加之與張文順,王文林等北京本地藝人相處。

『陸』 郭德綱的別墅在哪個花園幾號樓

亦庄的瀛海庄園,很老的別墅項目,價錢也蠻低的,我們家在離那很近的一棟洋房那有套房子

『柒』 如果相聲界評選一位第一宗師,你認為誰能勝任

如果是按照現在的成就來說的話,我選擇郭德綱,因為郭德綱是把相聲藝術又盤活的人,郭德綱之所以能夠受歡迎,可以持續很長的時間,與他對傳統相聲的轉變和創新息息相關,郭德綱的相聲作品中,有很多與時俱進的包袱和他自己的創新玩笑,不僅包含了郭德綱成名前的苦澀歷史,而且毫不誇張地說這僅僅是郭德綱的自傳。

郭德綱成名之前的痛苦歷史

也正是由於中華全國總工會的經驗,郭德綱從那時起“想要改善自己的物質生活”的願望變得更加強烈。但是回去後,郭德綱並沒有好轉,總的來說,郭德綱總有沒有放棄說相聲的希望,這樣,郭德綱第二次進入北京,這次回北京時,郭德綱作了充分的准備,必須在北京打一場持久的戰爭,但是即使租金便宜,郭德綱也常常口袋裡沒有錢,無法支付租金,只能欠房租,當房東在上門索要租金時,郭德綱躲在房子里,不敢出聲,正是由於這種惡劣的環境和毅力,郭德綱不僅培養了自己的“不怕天,不怕地”的性格,而且使自己的相聲事業蒸蒸日上。

『捌』 郭德綱從一個籍籍無名的小伙成為一代宗師,他都經歷過那些辛酸史

要說郭德綱的辛酸史無疑就是三進京城。

郭德綱現在已經成了無人不知的明星,他1973年出生,7歲學評書、9歲學相聲、又先後學了京劇、評劇、河北梆子等劇種,就僅相聲他就先後跟常寶豐、楊志剛學習過,最終師承侯耀文才真正有了出頭之日,一身技藝最終功成名就,看似正常,但他也有「三進京城」這樣的辛酸歷史,而這「三進」,就用了他6年時間,最終才在北京扎穩了腳跟,而他之所以選擇北漂的初衷只是「是條好狗也得上北京來叫喚叫喚」;

北漂的那幾年,外人看來非常辛酸,就連他自己都覺得特別難過的事兒無計其數,但他也同樣感謝那段時光,不受那些罪、也不可能有今天的成就,就連他在2004年拜了侯耀文為師之後,有了一個好的師承、有了一個好的資源之後,他也有很多如被節目組關在櫥窗里「生活」48小時的經歷、也在稍有成就時被北京衛視封殺過;所以,成功絕非偶然,他有這樣遠超常人的經歷就活該他成功。

『玖』 郭德綱住哪啊

北京!
姓 名: 郭德綱
英文名: Guoguo
性 別: 男
籍 貫: 天津
出生地: 天津
現所在地: 北京
身 高: 165cm
體 重: 83KG
血 型: O
婚姻狀況:已婚,妻子王惠
星 座: 摩羯座
生 肖: 牛
學 歷: 本科? 咱得憑良心說話啊~初中肄業
生 日 : 1973年1月18日
職 業: 「草根藝人」、相聲演員
昵稱(綽號):天津小孩(曾經的網名)、德雲班主、綱子(長輩與同輩等對他的稱呼)、郭師傅(尊稱)、老郭、德綱
其fans的稱呼:綱絲、小聖人(出自新相聲 你得學好) 、後台領導(徒弟們給的新尊稱)
郭德綱1973年生於天津,自幼酷愛民間藝術.8歲投身藝壇,先拜評書前輩高慶海學習評書,後曾跟隨相聲名家常寶豐學相聲,曾受到多位相聲名家的指點、傳授。其間又潛心學習了京劇、評劇、河北梆子等姊妹劇種,輾轉於梨園,兼工文丑與銅錘行當的經歷,對豐富自己的相聲表演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通過對多種藝術形式的借鑒,逐漸地形成了自己的表演風格。2005年底,在網路與媒體的相互作用之下,郭德綱借勢風雲突起,憑借著自己多年的磨打錘煉,一躍成為現今相聲界年輕演員之中的佼佼者之一。
[編輯本段]大事記
●自幼學習評書,曾演說《楊家將》《張廣泰》《隋唐》等書目
●9歲由常寶豐開蒙學習相聲,曾受白全福,高英培等前輩的指導。2004年拜師相聲名家侯耀文。2006年12月20日在津舉行隆重盛大的拜師儀式拜金文聲為師學習南路快書,王派快板。
●1988年隨河北梆子老藝人小達子先生學唱梆子,曾演出《轅門斬子》《六月雪》《老少換》《蝴蝶杯》等劇
●1989年隨老藝人劉炳文先生學唱評劇。工文丑.老生.花臉.彩旦。曾演出《卷席筒》《唐知縣參誥命》《打金枝》《秦香蓮》等劇目
●1999年在民間藝人金文聲先生69歲生日時,拜金文聲先生為師、義父。
●1998年與相聲名家范振鈺合作,2000年與張文順先生合作,2002年與於謙合作。曾與張永久、王世勇、楊進明、李菁、徐德亮等多位相聲演員合作。2006年舉辦德雲社十周年慶典相聲晚會。
●2003年在北京相聲小品邀請賽上與搭檔於謙合作,以相聲《你好北京》獲組委會特別獎。
●2004年拜師相聲名家侯耀文。至2005年德雲社已成為著名的實力派演出團體,並上演節目達600餘段。2005年加入其師傅侯耀文所領導的中國鐵路文工團。
●2006年12月20日在津舉行隆重盛大的拜師儀式,與於謙、李菁、高峰同時拜金文聲為師。
他的弟子包括何雲偉(頂門大弟子)、曹雲金、岳雲鵬、孔雲龍、朱雲峰、欒雲平、趙雲俠、於雲霆(於謙之子)、李雲傑(相聲師承為楊進明)、劉雲天(劉雲天拜郭德綱為師學的是評書,相聲是拜的孟凡貴為師)、郭鶴鳴、曹鶴陽等
[編輯本段]相聲
雖然有人稱郭德綱抄襲傳統相聲的名段改為自己的段子,比如:「騎馬前行」改為「騎摩托車前行」;「賣掛票」改為「賣吊票」等等(事實上,郭德綱本人多次表示,這些段子是由老段子改編的),還有人指摘其某些作品風格低俗,但是依然擁有相當多的愛好者。因為郭德綱參加電視演出不多而主要在劇場演出,所以名聲僅在愛好者中傳播。2005年冬天起受到媒體的追捧,知名度逐漸上升。郭德綱自稱「非著名相聲演員」,其相聲愛好者自稱「綱絲」。
郭德綱於謙9月最新段子:你得鍛煉 你得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