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老北京像玄武門之類門都有哪些
北京城門引分為內城九門,外城七門,皇城四門,龍脈口四門,宮城四門,現代城門等。北京舊城有「內九外七皇城四」之說,指的是內城九門、外城七門以及皇城四門。
內城九門:正陽門、崇文門、宣武門、朝陽門、阜成門、東直門、西直門、安定門、德勝門。
外城七門:永定門、左安門、右安門、廣渠門、廣安門、東便門、西便門。
皇城四門:天安門、地安門、東安門、西安門。
龍脈口四門:中華門、端門、長安左門、長安右門。
宮城四門:午門、神武門、東華門、西華門。
近代城門:和平門、復興門、建國門、水關門。
⑵ 北京內城九個城門是什麼
北京內城九個城門是北面的德勝門、安定門,東面的東直門、朝陽門,南面的崇文門、正陽門、宣武門,又稱前三門,西面的西直門、阜成門。北京內城又稱京城、大城。東段和西段的大部分為元大都城牆,北段和南段修築於明朝洪武、永樂年間。內城有城門九座故又名內九城。
北京九門就簡介
朝陽門,元稱齊化門,門內九倉之糧皆從此門運至,故瓮城門洞內刻有谷穗一束,逢京都填倉之節日,往來糧車絡繹不絕。崇文門,元稱文明門,俗稱哈德門、海岱門。正陽門,元稱麗正門,京人俗稱前門。宣武門,元稱順承門,明永樂十七年,南拓北京南城牆時修建,沿稱元順承門之名。
阜城門,元為平則門,與朝陽門東西兩方遙遙相對,京西門頭溝,齋堂的煤車多出入此門,故瓮城門洞內由煤棧客商募捐刻梅花一束記之。德勝門,元為健德門,為出兵征戰之門,寄語於德勝二字。安定門,元稱安貞門。
東直門,元祟仁門,此門為京華九門中最貧之門,以郊外盆窯小販,日用雜品占據瓮城為主,但瓮城廟中的葯王雕像極為精細,市人稱東直雕像。西直門,元稱和義門,是東直門的姐妹門,故瓮城門洞中刻有漢白玉水紋石雕一塊,京人皆知西直水紋。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北京九門
⑶ 北京除了天安門,還有那些門
還有地安門、午門、端門、正陽門、宣武門。
1、地安門
地安門是北京中軸線上的重要標志性建築之一,是皇城的北門,天安門則是皇城的南門。南北互相對應,寓意天地平安,風調雨順。
地安門是北京皇城四門之一。皇城正門稱天安門(明稱承天門),東稱東安門,西稱西安門,北稱地安門。明稱北安門,俗稱厚載門,亦稱後門。
⑷ 北京歷代有哪幾個城門
北京歷代共有城門32個,分別為內城九門,外城七門,皇城四門,龍脈口四門,宮城四門,現代城門等。北京舊城有「內九外七皇城四」之說,指得是內城九門、外城七門以及皇城四門。
具體如下:
內城九門:正陽門、崇文門、宣武門、朝陽門、阜成門、東直門、西直門、安定門、德勝門
外城七門:永定門、左安門、右安門、廣渠門、廣安門、東便門、西便門
皇城四門:天安門、地安門、東安門、西安門
龍脈口四門:大清門、端門、長安左門、長安右門
宮城四門:午門、神武門、東華門、西華門
(4)北京城門有哪些門店擴展閱讀:
北京近代城門有和平門、建國門、復興門以及水關門。
近代城門的建造要遲於其他城門,歷史相對較短,多為民國及民國以後建造。主要的現代城門有和平門、建國門、復興門以及水關門。
和平門
位於內城南城牆,正陽門和宣武門之間。它建於1926年,並非是北京的傳統城門,該門無城樓、瓮城之設,而只是在城牆上開的兩個拱形券洞,並將該處牆體略增高增厚,用來連通南新華街與北新華街,便利內外城之間的交通。
和平門初名「新華門」,1927年改名「和平門」,以區別於中南海新華門。張作霖時期此門曾改名為興華門,後改回。門洞高13米,寬10米,各裝兩扇鐵門。1958年將門洞拆除,改為豁口。
建國門
不屬於老北京城中的內九外七中的老城門,而是在民國時期日本人發動侵華戰爭佔領北平後,為了出入方便,將位於東邊老城牆扒開的缺口取名叫啟明門。1945年抗戰戰爭勝利,國民政府改啟明門為建國門,名字一直到1949年中共建政延續至今。
復興門
不屬於老北京城中的內九外七中的老城門。日本發動侵華戰爭佔領北平之後,為了東西方向運輸便利,將位於城市西邊老城牆扒開的口子,當時取名為長安門意為長治久安,1945年抗戰勝利,國民政府接管北平後將長安門改為復興門,一直到1949年新中國建立沿用至今。
水關門
是清末(1905)將正陽門東水關蓋板後擴建成「門」,為便利東交民巷「使館界」人員進出之用。照片為水關門建成不久,自南向北拍攝的南側面。經歷「庚子之變」後,擔心因「事件」再次成為「困獸」,「使館界」的御河出水孔道——正陽門東水關被改造成了「門」,便於出入登臨赴天津的火車。
⑸ 北京城門有哪九個門、
北京舊城共有「內九外七」十六座城門。內九指內城的九座城門,分別是東城牆的東直門、朝陽門;南城牆的崇文門、正陽門、宣武門;西城牆有阜成門、西直門;北城牆的德勝門和安定門。 外七是指東城牆上的七座城門,分別是東便門、廣渠門;南城牆上的左安門、永定門、右安門;西城牆上的廣安門和西便門。 內九門:東直門,元代稱崇仁門。鎮門之寶外有鐵塔,內有一座石雕的葯王爺像。多走運木料的車。 朝陽門,元代稱齊化門。標志是瓮城門洞上刻有一枝谷穗。它是北京的糧門,多走糧車。朝陽門也叫「杜門」,有休息的意思。通過京杭大運河運來的漕糧,都由此門入城,存放在朝陽門內的幾座大倉庫內。瓮城內建有關帝廟,廟里只有神牌而沒有神像。 崇文門,元代稱文明門,別稱哈達門。標志是鎮海的崇文鐵龜,多走酒車。崇文門是「景門」,光明、昌盛之門。同時它是北京城各門中人流貨流最繁忙的城門。當年北京南郊大興縣一帶有很多釀酒的作坊,酒車常從崇文門進城,所以有「崇文門進酒車,宣武門出囚車」的說法。 正陽門,元代稱麗正門,從離卦中「日月麗乎天」得名,又稱前門。標志是瓮城裡的金身關帝廟。北京城的城門都各有一座廟,而唯獨正陽門有兩座,其中金身關老爺最為靈驗。正陽門是內城的正門,明朝稱大明門,清朝稱大清門,除了皇帝之外,任何人也不準從箭樓下邊的正門出入,而只能走東西兩邊的旁門。因此它平時總是緊緊關閉。 宣武門,元代稱順承門。標志是報時的宣武午炮,多走囚車。宣武門是「死門」,當時北京的墓地多在北京的陶然亭一帶,所以送葬的人多出宣武門,清代的刑場在菜市口,押送死囚的車也出宣武門。 阜成門,元代稱平則門。標志是瓮城牆壁上刻著一朵梅花,多走煤車。阜成門也叫「驚門」,有「公正」的意思。西山門頭溝出產的煤是北京城裡必不可少的燃料,此門距西山最近,因此煤車都從此門進城。標志「梅」與「煤」同音,老年間有「阜成梅花報春暖」的說法。 西直門,元代稱和義門。標志是瓮城上有一塊刻著水紋的石頭,多走水車。北京城內的水質不好,皇宮用水都取自玉泉山,每天清晨,水車皆從西直門入城。 德勝門,軍隊凱旋時從此門入城,多走兵車。德勝門也叫「修門」,有品德高尚之意,仁義之師要從此門出入,因此此門多出入兵車。 安定門,軍隊出發從此門出城,鎮門之寶是真武大帝,多走糞車。安定門也叫「生門」,有「豐裕」之意,所以皇帝要從此門出去到地壇祈禱豐年。其他八座城門的瓮城內都建有關帝廟,惟獨安定門瓮城內修建的是真武大帝廟,真武大帝於是成為鎮門的寶物。安定門外的糞場比較多,所以糞車多從安定門出入。 外七門:廣渠門,又稱沙窩門。 廣安門,明代叫廣寧門,又叫彰儀門。 新建的城門: 和平門、建國門和復興門都是民國時期,為了方便交通,在城牆上加建的,但是它們和原來的城門有很大的區別。它們沒有城樓、箭樓和瓮城,實際上只是在原來的城牆上開了兩個拱形的券洞,使來往車輛、行人得以通行。 拆除簡史:1954年,長安街上建於金代的綺麗的慶壽寺雙塔被拆除(今電報大樓的位置); 1957年,外城門中最大的「前有箭樓、中為瓮城、後是城樓」的永定門被拆除; 1958年,中軸線上的中華門被拆除;1965年地鐵開工,內城城牆陸續被拆除; 1969年,內城城牆被盡數拆除。 至此,就只剩下了九門之首的正陽門城樓和箭樓、德勝門箭樓、東便門角樓和兩小段城牆了。而東直門城樓被拆除得尤為可惜,這是北京留下來惟一的明成化年間雕梁畫棟閣樓式楠木建築。 永定門城樓最近新建了起來,不過感覺已非古物。
⑹ 老北京都有哪幾個門,各門都何用途
1、朝陽門(稱齊化門),運糧。
朝陽門的門洞上刻有一枝谷穗,是清朝時期的糧門,來往的大多是糧車。從京杭大運河運過來的糧食,就由此進入城內。
2、祟文門(稱哈德門),收稅。
它是比京各城門樓中人貨量最繁忙的城門。來自全國各地的貨物要想進城。就必須在這里交稅。因為崇文門大多是酒車,所以又稱酒門。
3、正陽門(稱前門),皇帝出入。
正陽門是內城的正門,在當時除了皇弟以外,任何人不準在正陽門的正門出入,普通百姓只能從兩邊的旁門進出。
4、宣城門,死門。
宣武門直通菜市口,多是囚上。在當時北京的大多數墓地都在陶然亭一弗,所以送葬人多出入宣武門。
5、阜成門,煤運。
從北京西山挖出來的煤大多從阜成門進入內城。所以這多走煤與,因為煤與梅同音,所以阜成門城頭上刻著一朵梅花。
6、德勝門,軍門。
軍隊出城或凱旋歸來就由德勝門進入進出,德勝門有品德高尚之意,象徵著軍隊為仁義之師,也正因如此,此門多走兵車。
7、安定門,生門。
軍隊出征也從安定門出城,因為安定冂外糞場比較多,所以通常情況下,平時以糞車出入居多。
8、東直門,木材。
東直門外有一座鐵塔,塔內供奉著一座葯王爺。因為東直門連著水年所以此門多去走木材。
9、西直門,御用水車。
在清代因為北京城內水質不太好,所以皇帝本人飲用的水都取自玉泉山,每天清晨,皇家御用水車就由此門進入皇城。。值得一提的是這九座城門中有八座城門按時關閉,唯有祟文門因為是收稅關口,所以通宵有差役守衛。
(6)北京城門有哪些門店擴展閱讀:
朝陽門關廂的熱鬧主要得益於京杭大運河。早在隋朝就已開通的這條大運河,在蒙古人統治的元朝依然發揮著巨大的作用,成為連接北京與南方各省的一條重要交通命脈。而朝陽門,正是離大運河北端重要碼頭——通州碼頭最近的一個城門。
通州碼頭在朝陽門正東40里,那時離京南去的官員客商,或是由南人京朝覲、經商的官員與客商,都要在朝陽門經停。因此,朝陽門下往來客商川流不息,一片車水馬龍之景,各行各業的商人看到這巨大的商機,都爭相在朝陽門關廂開設店鋪。
更為重要的,這里是漕運糧食的必經之門,經大運河運達北京的南方糧米,在東便門或通州裝車,通過朝陽門進城,儲存在城內的各大糧倉中。時至今日,朝陽門附近仍有許多有「倉」字的地名存在(如海運倉、北新倉等),間接佐證了朝陽門的這一功能。
⑺ 北京叫什麼門的地方有幾個啊
北京城門共32門。具體如下:
內城九門:正陽門、崇文門、宣武門、朝陽門、阜成門、東直門、西直門、安定門、德勝門。
外城七門:永定門、左安門、右安門、廣渠門、廣安門、東便門、西便門。
皇城四門:天安門、地安門、東安門、西安門。
龍脈口四門:中華門、端門、長安左門、長安右門。
宮城四門:午門、神武門、東華門、西華門。
近代城門:和平門、復興門、建國門、水關門。
(7)北京城門有哪些門店擴展閱讀
宣武門景點:
1、宣武門教堂
北京最古老的教堂(天主教)是宣武門的南堂。這座教堂是明萬曆三十三年(1605年)由義大利傳教士利馬竇創建。利馬竇來華多年,對中國事務了如指掌,他生前所著的《中國札記》,至今還是研究、了解明朝歷史的經典著作。
2、清學部舊址
清學部舊址,區級文物保護單位。位於西城區教育街。原為敬謹親王尼堪府邸。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清政府設學部在此。原府坐北朝南,府門5間,銀安殿面闊五間,前出丹墀,東西翼樓各面闊五間;啟門3間,神殿5間,遺念殿(後罩樓)7間。東院有花園。
⑻ 北京舊城共有哪些城門
北京舊城共有「內九外七」16座城門,它們各自有不同的名字、用途和特徵。內九城門是指內城上的9座城門,按照順時針方向,分別是東城牆上的東直門、朝陽門。南城牆上的崇文門、正陽門和宣武門。西城牆上有阜成門和西直門,北城牆上的德勝門和安定門。
⑼ 北京城門有哪九個門、
內城九門:正陽門、崇文門、宣武門、朝陽門、阜成門、東直門、西直門、安定門、德勝門。
外城七門:永定門、左安門、右安門、廣渠門、廣安門、東便門、西便門。
皇城四門:天安門、地安門、東安門、西安門。
龍脈口四門:中華門、端門、長安左門、長安右門。
宮城四門:午門、神武門、東華門、西華門。
近代城門:和平門、復興門、建國門、水關門。
(9)北京城門有哪些門店擴展閱讀
正陽門發展歷史:明永樂元年(1403年)明成祖朱棣登基後,意將都城從南京應天府(今南京市)遷到北京,於是下詔改北平為北京,並從永樂四年(1406年)開始營建北京的宮殿和城垣,並將元大都城南城垣向南拓展近一公里,當時仍沿稱麗正門。
這次移建歷時兩年,明永樂十七年(1419年)始建,於永樂十九年(1421年)完工。其後,經洪熙、宣德兩代,一直稱麗正門,形制未變。
明英宗正統元年(1436年)至正統四年(1439年),大規模修建京師城垣和城門,修築了瓮城、箭樓、東、西閘樓,並疏浚城壕、建造石橋、牌樓,形成了"四門、三橋、五牌樓"的格局,並改稱麗正門為正陽門。
⑽ 北京的內城分別有哪九門
內城是元大都城改建的。明軍攻克大都,變為一座府城,即北平,後來漸漸衰微,特別是城北更是荒涼,城市重心南移。因此當時徐達命拆除北城,南移五里另築新城牆。後來又將城牆南移二里,東西兩邊仍為元代的城牆。當時城周長四十六里,城牆高12米,共設九門:東直門、朝陽門、崇文門、正陽門、宣武門、阜成門、西直門、德勝門、安定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