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北京的春節》讀文收獲20字
讀後《北京的春節》有感_、
今天,我懷著愉快的心情閱讀了《北京的春節》這篇課文。課文的主要內容是說作者用充滿京味的語言來描述了一幅北京春節熱鬧的場景,表達出作者對北京過春節習俗的喜愛之情。
北京的春節是熱鬧、喜慶而隆重的。
這篇課文緊緊圍繞著過春節的三次高潮------除夕夜、初一和正月十五的相關場景。感受到春節習俗的豐富多彩和深刻的內涵。文中以「時間」為線索,理清了文章的思路。
課文的最後一段以「承上啟下」的作用寫「一眨眼就到了殘燈末廟。」同時,這一段與課文首句相呼應。
老舍爺爺在這篇文章中,各用了一句話來寫「做年飯」和「吃團圓飯。」作者以自己老家的風俗來寫過年的場景。
我們這一帶地方的風俗就跟北京不怎麼相同,我們這個的地方過新年不趕廟會,而北京就趕廟會。我們這個地方大部分都還是和北京相同的----貼對聯,穿新衣,拜年,吃團圓飯,守歲等。我們這一帶小孩也跟北京小孩過年差不多,都會用自己的零花錢去買一些爆竹,買些玩具,還買些零七八碎而的東西。。。。。。
北京的元宵節就跟春節差不多,都非常的熱鬧。而我們這一帶不如北京熱鬧。過元宵節我們開始吃元宵,鬧元宵。。。。。。可高興了
這篇課文給我留下影像最省的除夕前,孩子們要做的三件大事----買爆竹、買零七八碎兒的食品、買各種玩意兒。因為這些事情也是我們過年時喜歡做的。
我從這篇課文中感受到了大家的幸福,團圓的美好願望。那豐富多彩的名風名俗,寫出了我們中華名族的風俗,文化傳統。
㈡ 北京的春節讓我們感受到了北京春節的習俗有哪些
北京春節的習俗有:
臘月初八:吃臘八粥、泡臘八蒜;
臘月初九至二十二 :孩子們買雜拌、爆竹、玩意、大人們准備年貨;
臘月二十三 :放鞭炮,吃麥芽糖,江米糖;
臘月二十四至臘月二十九:准備年貨 做大掃除;
除夕:穿新衣、貼對聯、貼年畫、放鞭炮、守歲;
正月初一:男人們到親戚家、女人們在家接待客人、小孩逛廟會;
正月初六:店鋪開張、伙計們輪流逛廟會、天橋、聽戲;
元宵: 張燈結綵、放花炮、看花燈、吃元宵。
(2)使讀者感受到北京春節期間的什麼擴展閱讀:
《北京的春節》是現代作家老舍1951年創作的一篇散文。文中描繪了一幅幅老北京春節的民風民俗畫卷,表現了春節的隆重與熱鬧,展現了中國節日習俗的溫馨美好,同時對比新舊社會的春節,突出了新社會移風易俗、春節過得歡樂而健康,表達了作者對新中國、新社會的贊美。全文充滿北京味兒的朴實語言,陳述樸素自然,不事雕琢,流暢通達,又有極強的表現力和感染力。
能點個贊嗎?謝謝!
㈢ 北京的春節中詳細描寫春節熱鬧場面的段落,你有什麼閱讀感受
閱讀完老舍先生筆下的《 北京的春節 》 ,使我感覺到了老北京人與我們過春節時的不同點 ,讓我體會到了北京城過春節時的熱鬧,團圓與喜慶。使我對老北京過春節產生了無限的嚮往 。
㈣ 《北京的春節》一文中哪種習俗最讓你感興趣寫出不少於100字的感受
春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佳節,也是許多人一年之中最嚮往和盼望的節日。春節到來,奔波忙碌了一年的人們合家團聚,除舊布新、祭祖敬神等活動更是熱熱鬧鬧地辦了起來,祖國各地的春節習俗豐富多彩、各不相同,但都訴說著人們對新一年的美好願望。而在這其中,老北京的春節習俗無疑是趣味和文化底蘊最豐富的了,全新出爐的北京春節習俗大全,就為你介紹老北京的春節怎麼過。
space
北京春節習俗大全之近代北京的年前臘月
自進入臘月以後,就有文人墨客在市肆檐下書寫春聯,以圖掙些銀子過年。祭灶之後,新春聯漸次粘掛,千家萬戶,煥然一新。有的人家用朱箋,有的用紅紙,只有內廷及宗室王公等按例用白紙,鑲以紅邊藍邊,不是宗室者不得擅用。
臘月里,人們將梅束起放在一個腹大口小的器具中,放置於地下五尺左右的地方,燃火,讓地微微有些溫暖,梅花就會漸漸放白,用紙籠之,到市上去賣,小桃、郁李、迎春都可如此。繁盛之區,支搭席棚,售賣畫片。婦女兒童爭相購買,以為樂。
臘月初一,大街上賣粥果者排成市場。更有賣核桃、柿餅、棗、栗、干菱角米者,肩挑筐貯,叫而賣之。其次則肥野雞、關東魚、野貓、野鶩、腌臘肉、鐵雀兒、饊架果罩、大佛花、斗光千張、樓子庄元寶。初十以後則賣衛畫、門神、掛錢、金銀箔、錁子黃錢、銷金倒酉、馬子燒紙、玻璃鏡、窗戶眼。
廿日之後則賣糖瓜、糖餅、江米竹節糕、關東糖。糟草抄豆,是廿三日送灶時供給神馬用的。又有賣窯器者,銅銀換瓷碗,京城之香爐燭台;悶葫蘆,小兒籍以存錢;支鍋瓦,灶口用為助爨。至廿五日以後則賣芝麻秸、松柏枝、南蒼術以供」煨歲「之用。臘月諸物價錢都比平日貴些,所以才有」臘月水土貴三分「的諺語。老年人到了這時,總要勸後輩謹慎花錢,於是又有」二十七八,平取品抓「之諺。
臘月八日為王侯臘,家家煮果粥。都在前一日備好米和豆,以百果雕作人物像生花式。三更煮粥成,全家聚食,饋送親鄰,為臘八粥。臘八粥,是用黃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紅豇豆、去皮棗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紅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紅塘、瑣瑣葡萄,以作點染。
臘八煮粥,切不可用蓮子、扁豆、薏米、掛元,用則傷味。每至臘七日,則剝果洗凈器皿,終夜經營,到天明時粥熟。除祀祖供佛外,分饋親友,不得過午。並用紅棗、核桃等製成獅子、小兒等類,以見巧思。推薦:北京年味最濃的地方
臘八日御河起冰窖,通河運水貯內窯,太液池起冰貯雪池冰窯,開門運之,夏日出用甚便。
每至十二月,於十九、二十、二十一、二十二四日之內,由欽天監選擇吉期,照例封印,頒示天下,全體執行放公假。此後,梨園戲館擇日封台,八班合演,至來歲元旦則賜福開戲。上學的兒童,在」封印「之後塾師也讓放假,謂之」放學年「。
廿三日更盡時,家家祭灶,院內立桿,懸掛天燈。祭品則羹湯灶飯、糖瓜糖餅,飼神馬以香糟炒豆水盂。男子羅拜,祝以遏惡揚善之詞。婦女於內室,掃除爐灶,以凈泥塗飾,燃香默拜。
廿五日至除夕傳說為」亂歲日「。」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到了歲暮,要將一年吃剩的葯,拋棄在門外,並將所收集的葯方,放一起燒掉,這叫」丟百病「;並在爐內燒松枝、柏葉、南蒼術、吉祥丹,名曰:」煨歲「。
除夕前一日,叫」小除夕「,家置酒宴,人們往來拜訪叫」別歲「,其時家家戶戶焚香於戶外,叫做」天香「,通常要三天。
你可能也喜歡:
2016年二十四節氣表大全
春節什麼時候貼春聯合適?貼春聯的由來
梅州客家春節習俗與飲食風俗
春節初一十五禁忌大全,一定要知道!
space
北京春節習俗大全之近代北京的除夕正月
除夕,人們蟒袍補褂,四齣拜訪親友,謂之」辭歲「,家人叩拜尊長,也叫」辭歲「。按例,新婚的夫婦必須要到岳父家辭歲,否則為不恭。除夕自戶庭以至大門,凡是行走之外要撒上芝麻秸,這叫」踩歲「。
除夕,夜子初交,門外寶炬爭輝,爆竹競響。肩輿簇簇,車馬轔轔。百官到朝,祝賀元旦。此時爆竹聲如擊浪轟雷,傳遍朝野,徹夜不停。更夾雜著撥浪鼓聲,賣瓜子解悶聲,賣江米白酒冰盞聲,賣桂花頭油搖喚嬌娘聲,賣合菜細粉聲,與爆竹之聲,相為上下,真是好聽。」土民之家,新衣冠,肅佩帶,祀神祀祖;焚鍺帛畢,昧爽家團拜,獻椒盤,斟柏酒,闔蒸糕,呷粉羹。出門迎喜,參葯窗,謁影窗,具柬賀節。「如果路上遇到親友,則施禮,繼而祝曰:」新禧納福「。
」至於酬酢之具,則鏤花會果為茶,十錦火鍋共饌,湯點則鵝油方補,豬肉饅首,江米糕,黃黍;酒餚則腌雞臘肉,糟鷺鳳魚,野雞爪,鹿兔脯;果品則松榛蓮慶,桃杏瓜仁,栗棗枝圓,楂糕耿餅,青枝葡萄,白子崗榴,秋波梨,蘋波果,獅柑鳳桔,橙片楊梅。雜以海錯山珍,家淆市點。縱非親厚,亦必奉節酒三杯。若至戚忘情,何妨爛醉!「俗話說得好」新正拜節,走千家不如坐一家。而四馬喧嘩,歡樂終日,真可以說是極一時之勝「。推薦:
㈤ 這段話寫出了北京人春節的什麼,使我們領悟到傳統民俗文化的什麼
「除夕真熱鬧」飽含著濃濃答親情,浸潤著傳統美德。讓我們了解老北京春節的傳統風俗,感受著濃濃的傳統民俗氛圍,深入領悟傳統民俗文化的豐富內涵。
㈥ 老舍的《北京的春節》一課中。 反映了北京過節時的什麼氣氛
熱鬧氣氛。作者先介紹北京的春節從臘月初旬就開始了:人們熬臘八粥、泡臘八蒜、購買年貨、過小年……做好過春節的充分准備。緊接著,詳細描述過春節的三次高潮:除夕夜家家燈火通宵,鞭炮聲日夜不絕,吃團圓飯、守歲;初一男人們外出拜年,女人們在家接待客人,小孩逛廟會;十五觀花燈、放鞭炮、吃元宵。最後寫正月十九春節結束。
㈦ 北京的春節表達了北京春節的什麼
北京的春節表達了北京春節的隆重與熱鬧。
本文是著名作家老舍的一篇文章,選自《聶紺弩雜文集》。文中主要介紹了北京的春節。人們在臘八那天要熬臘八粥和泡臘八蒜,臘月二十三過小年,除夕非常熱鬧,初一的光景卻截然不同,到元宵節是春節的又一個高潮。直到正月十九,春節結束後的生活也多姿多彩。
㈧ 作者筆下的「北京的春節」給你什麼樣的感覺
作者筆下的「北京的春節」給人非常熟悉親近的感覺,因為北京的春節從臘月初八持續正月十九,各種民俗活動豐富多彩,而作者僅用2000多字,就把廣闊的生活圖景呈現在讀者眼前,濃濃的年味使讀者彷彿置身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