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北京朝陽區的道家墳(園)以前是什麼地方
清朝時,自運河漕運來的糧食和百貨,抵達通州後,多是「舍舟遵陸」,改用車輛,「徑趨朝陽門」,運入城裡的幾大倉房。久而久之,這里形成了一條長達40里的土路,也是朝陽路的前身。車馬長年累月的「輪蹄絡織」讓這條路變得破舊不堪。每逢雨雪過後,路上「積涔成窪,經潦作濘」。
公元1729年,為方便通州到京師運糧及行走之需要,雍正皇帝下令開始修築朝陽門外石路。後來路兩側的荒郊開始逐漸形成十里堡、大黃庄等一些散落的村莊,其中一村落距朝陽門八里,故名八里庄。
八里庄四周墳地頗多,有英家墳等、道家墳(園)等。因為燒香禱告,所以這里也成了寺觀庵堂的聚集地,如紅廟、延靜寺、慈雲寺、甘露庵等,如今這里的許多地名皆因此得名,如紅廟、延靜里、慈雲寺、甘露園。
解放初期,八里庄屬於北京市第十三區管轄范圍。1954年6月撤消行政村建制建立八里庄鄉。1956年撤鄉建八里庄街道,1959年4月,八里庄街道並入小庄街道。1960年10月,八里庄街道由小庄街道劃出,建立八里庄人民公社。1979年,改稱為八里庄街道至今。
Ⅱ 北京四大郊野公園都是哪
北京四大郊野公園分別是長陽公園、念壇公園、玉東郊野公園和綠堤公園。
一、長陽公園
長陽公園位於北京市房山區,也叫房山新城濱水森林公園。公園主要依託水系而建,按照地理環境形成了兩河兩園的生態濱水景觀。兩河是指小清河和啞叭河,兩園指長陽公園和大學城公園。主要有城市綜合區,濕地展示區和郊野生態區三個部分。
二、念壇公園
念壇公園位於規劃中的大興新城核心區,佔地2500畝,其中濕地面積為150畝,整個水域面積達到700畝,充分利用念壇水庫的原有地形,保留了主湖區、湖心島等景觀要素,通過挖湖堆山的地形改造手段,營造出具有緩坡、丘陵、草地、湖泊、島嶼、密林等富有野趣的自然山水園林空間。
三、玉東郊野公園
玉東公園位於北京市海淀區玉泉山以東,頤和園以西。自元代起這里就已成為京城最著名的風景游覽區。園區內山林環護,田園交錯,被譽為江南水鄉,明代眾多田園詩文多產於此。
四、綠堤公園
綠堤公園位於豐台區永定河畔,緊鄰西五環,佔地面積約105公頃,總投資6808萬元,是目前北京市郊野公園中面積最大、投資最多的公園。該公園綠化面積達95%以上,還首次引進了許多奇特罕見的珍稀物種。自駕游的乘客可走京石高速從五環路出口出去即到。
Ⅲ 今天北京的哪些地區曾經是墳地
北京以前曾經有的地方是墳地,你可以從地名看出來,比如豐台區的,朱家墳,馬家墳,張家墳等,還有的是埋葬過大家人物的地方,如公主墳,朝陽區以前基本上在二環以外比荒涼.但是沒有聽說過有大的墳地.
Ⅳ 北京地壇公園「地壇中醫葯養生文化園」
摘自: 書樓尋蹤館
北京地壇公園【地壇中醫葯 養生 文化園】
地壇中醫葯 養生 文化園
地壇中醫葯 養生 文化園是我國第一家以中醫葯 養生 文化為主題的主題公園,它位於地壇公園內,佔地面積約2.5公頃。地壇又稱方澤壇,是北京五壇中的第二大壇,建於公元1530年,是明清兩朝帝王祭祀「皇地祇神」的場所,也是我國現存的最大的祭地之壇。1925年辟為「京兆公園」,建國後的1957年稱為「地壇公園」,是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2010年4月19日將園內原有的牡丹園改造成中醫葯 養生 文化園。
園區以肝、心、脾、肺、腎、五臟為主要分區,配以五行、五色、五方的內涵,以水棲和陸路為經脈經絡,將全園連接成一個完整的生命形體。園內有各類樹木3千多株,還有近百種中草葯和可入葯的植物。
主要景觀依次為園林主門,精、氣、神和合主題雕塑,心火區,腎水區,肝木區,悅和苑, 養生 長廊, 養生 坊,杏林問茶,葯王孫思邈雕像,脾土區,運動 養生 廣場,24節氣地雕,肺金區,調息廣場,足底反射步道等。
從正南門進入園區,展現在眼前的是一幅「和」主題的石雕壁畫,用抽象的圖案表達了「精、氣、神」的「和合」。如果把園區看成一個人體,道路和水溪就是人體的經絡,5個景區就是人體的5個主要臟腑。
按中醫理論,心區位於園區的南邊,整體色調以暖紅為主。心區(火區)的主要景點有:致和廊、致和廣場、湧泉、火焰雕塑。心區(火區)有一組長廊,名為致和廊,取《中庸》:「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之意,它是整體園區「和」理念的體現之一。廊上掛對聯「秋風橘井落甘露,春雨杏林別有天」,這是岳美中老先生的名聯,既得景觀之趣,又體現了岳老對中醫的熱愛。
心主神明,故設置致和休閑廣場,以養心神;心為君主之官,要有規有矩,故其地面鋪設圓中有方;鋪以紅磚,並養有金魚,體現神明活躍之性。心主血脈,心區(火區)的中心設一塊形似心臟的景石,汩汩流水,喻指心之泵血,同時,線刻鋪地「湧泉穴」寓意滋水涵木,體現中醫學火中有水,水火既濟的陰陽平衡理念。
心在五行屬火,故在此區塑以火焰雕塑,明艷的紅色象徵君主之火、陽明之火, 3朵火焰取「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之意,生生不息。心區(火區)周圍植以紅色花系為主的植物,如紅花刺槐、紫葉矮櫻、碧桃、貼梗海棠,點綴黃花的連翹,冬去春來之際,在嫩綠的垂柳下,營造早春欣欣向榮的植物景觀。
按中醫理論,肝區位於園區的東邊,以青綠色調為主。肝區(木區)的主體是一組曲屈的 養生 長廊,圍合成一個草葯圃,名為「悅和苑」,是 養生 知識宣傳及室外草葯展示之所。「悅和苑」匾掛於肝區月亮門之上,「養肝之要,在乎戒忿」,所以名中取「悅」字,精神愉悅以使肝氣得以疏泄。
「和」字緊扣「精、氣、神」三寶和合的主題,並與園中「望和亭」、「致和廊」、「明和仙域」等景觀遙相呼應。
曲屈的 養生 長廊,源於「木曰曲直」與肝的生理功能之間的關系。長廊展示以彩繪創作、浮雕及展板為主題,宣揚中醫 養生 文化。
入「悅和苑」,映入眼簾的是長廊序,四字行文,押韻成趣。長廊序的左邊是大型彩繪———時珍采葯圖。右側是長廊入口,左右對聯:「處天地之和,從八風之理」,體現了中醫學順養的 養生 原則。
長廊牆壁上有中醫 養生 適宜技術展示,包括拔罐、艾灸、刮痧、葯枕、葯浴等,以貼近大眾、通俗易懂的語言傳達了中醫葯的保健技術。
沿長廊向北,依次還有彩繪壁畫「生生之道」、木雕八段錦、木雕五禽戲、彩繪壁畫「融合共進」、中醫運動 養生 展板。
養生 坊門庭兩邊,掛「健行天地兼修內外七分養,康度春秋融貫古今百歲生」的對聯。 養生 坊是集 養生 保健、互動演繹及售賣為一體的綜合區域,給大眾傳達 養生 之道、 養生 之法和 養生 之源。
在 養生 坊,可邀約中醫葯專家介紹 養生 文化,設置若干中醫傳統 養生 體驗項目,進行 養生 適宜技術體驗及 養生 文化的實踐。
「悅和苑」的另一個室內建築是葯房茶社,葯房茶社命名為「杏林問茶」,它具有3個功能:一是展示中醫葯文化底蘊,整體空間裝飾為古中醫葯房,裝飾物件有:牌匾、葯櫃、寶閣、櫃台及制采葯工具、醫療器具、著作等。二是中醫葯人文演繹及 養生 常識展示,即進行人文表演,如:開方、抓葯、制葯過程等。三是通過茶文化讓人們了解「以養御治」的 養生 理念。
「草葯圃」草木豐茂,以應肝之升發,其色青綠,以應肝之主色。這里種植了40餘種華北地區適宜生長的葯用植物,主要有扁莖黃芪、落新婦、沙參、北柴胡、薄荷、北倉術、鐵線蓮、地黃、旋復花、防風、遠志、芍葯、華北耬斗菜、委陵菜、東北土當歸等。
「草葯圃」內立有木製如意葫蘆,象徵「福祿吉祥」、「 健康 長壽」,肝主疏泄,調暢情志,若心情舒暢,情志調達,則有利身體 健康 。
腎是人生命活動的根本所在,按中醫理論,腎區在整個園區的北邊,道路鋪設以暗黑色調為主。腎區(水區)設置了山石、瀑布、深潭、跌水、小溪,營造出寧靜愜意的 養生 環境。
瀑布之下,深潭之處,有「水中丹爐」矗立其中,取水中有火、陰陽並濟之意。「火非水不藏,水非火不生」,二者是分不開的,與腎與元陰元陽相符合。
葯王制葯的雕塑位於瀑布一側,描繪了唐代偉大的醫學家孫思邈讀書制葯的場景。孫思邈一生著作數十部,場景取最有代表性的《千金葯方》和《千金翼方》放於前,同時手拿《大醫精誠》長卷,體現其仁愛之心。旁邊宣傳牌展示了孫氏「 養生 十三法」,即:發常梳、目常運、齒常叩、漱玉津、耳常鼓、面常洗、頭常搖、腰常擺、腹常揉、攝穀道、膝常扭、常散步、腳常搓。
為對應黑色(深色),腎區(水區)周圍以常綠植物為主,如油松、雪松、青扦、華山松、沙地柏等,山石周圍也圍繞著似自然生長的植物,有紫丁香、金銀花、金銀木、迎春、棣棠等,形成「雖由人作,宛如天成」的景觀效果。
按照中醫理論,脾區(土區)位於整個園區的中心。脾和運動相關,所以這里設置了一個運動 養生 廣場,作為群眾運動健身的場所。
「時間 養生 」是中醫 養生 的重要內容之一,在脾區(土區)廣場周圍擺放了「二十四節氣」的主題地雕。
並設立4個主要節氣,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的石墩,展示不同節氣與老百姓息息相關的 養生 知識。
20塊圓形地雕刻制精細,值得駐足細賞。
除了節氣名稱,還輔以相應 養生 中葯及療效簡介。
養生 廣場的中心漸漸升高,在3個抬高的斜面上雕刻了黃色的「水、雲、火」紋,分別代表著「精、氣、神」,欲表現「和合」的精髓。脾區(土區)周圍以春天黃花的連翹、棣棠、黃刺玫和秋天黃葉的元寶楓為主,搭配海棠花、雪松,主要是在保留現狀的基礎上進行植物景觀改造。
由脾區向西南進入肺區,即金區。按中醫理論,肺區位於園區的西面,以白色調為主。肺是人的呼吸器官,肺區(金區)以林木為主,通過高大的側柏林、銀杏林及點綴的七葉樹,營造安靜的「呼吸吐納」的 養生 環境。
林下開辟了動、靜兩個小廣場。一是調息廣場,適於練習靜功,位於肺區(金區)的茂林之中,是一個相對閉合的 養生 活動空間。
按照五行理論,肺屬金,腎屬水,金生水,所以肺陰與腎陰相互滋生,稱為金水相生,廣場上以「金水相生」景石為中心,設置有6個調息打坐台,滴滴答答流水不斷的景石給練習呼吸吐納的人們提供了視覺焦點。二是導引廣場,適宜導引運動。導引是指由意念引導動作,並配合呼吸對形體進行鍛煉的運動。
草地中的金石雕塑是肺區的標志,肺在五行屬金,金石以河北曲陽黃石料製成,石上鐫刻金區的簡要說明。
健身步道位於導引廣場的邊上,是按照中醫足底按摩原理設置而成的。步道上鋪有突起的卵圓形小石頭,遊客可赤腳行走其上,以按摩足底穴位和反射區,從而調節臟腑,強身健體。
由肺金區向東就回到了南入口廣場,結束了一個短暫的人體 養生 之旅。在此過程中,還可以看到各個區域內的宣傳欄、 養生 箴言及穴位的鋪裝,聽到悠揚的五行音樂,處處精緻,處處用心,讓遊客在遊玩、 娛樂 、休息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了解和學習中醫葯 養生 文化知識。
中醫葯 養生 學博大精深,在設計過程中運用了大量中醫哲學,但作為普通的遊客並不能完全體會,所以在園中運用了宣傳欄、鋪裝、說明牌等,重在渲染濃厚的 養生 氛圍。
北京地壇中醫葯 養生 文化園作為國家中醫葯發展綜合改革試驗區的示範工程,是一次勇敢的創新和開拓,為北京乃至全國、全世界中醫葯 養生 文化的傳播發揮了積極作用,為「 健康 花園」這一剛起步的專類公園建設提供了一個可行的、嶄新的思路。
地壇中醫葯 養生 文化園的建成,藉助地壇皇家園林的古老神韻,集中展示了中醫 養生 保健的精華,不僅是弘揚中醫文化的窗口,更是讓市民了解中醫,享受中醫的良好場所。
Ⅳ 北京永定河森林公園 簡介
北京永定河森林公園位於門頭溝區永定鎮與石景山區、豐台區交界處,緊臨108國道。這里經過幾十年採挖砂石形成的深達42米的大砂坑曾是北京西部最大的沙塵污染源。為消除這一污染源,落實"生態發展涵養區"的功能定位,市、區政府加大投資力度,對這里實施生態修復工程。
永定河森林公園是北京市委、市政府關於永定河綠色生態發展帶"五園一帶"項目首個啟動建設的公園,已於2013年4月28日向社會免費開放。公園將首鋼鋼渣鐵路線改造為觀光線路,引進觀光小火車和鐵路自行車,開創了北京市乘火車游公園之先河,市民可以乘小火車賞花、觀湖、隔河遠眺園博園,體驗永定河文化。
地理位置:位於京原路55號乘車路線:乘327路、385路或者965路公交車燕山水泥廠站下車,向西步行450米即到。
自駕車路線:
1、由城區到公園:蓮石西路(門頭溝方向)水屯/北宮路出口,沿輔路前行1.7公里。
2、由城外到公園:上西六環,在白莊子橋進入京原路/G108/來源/西五環出口,向東轉進入卧龍崗橋,沿卧龍崗橋行駛,過白莊子橋約1.6公里後直行進入龍林路行駛1.3公里左轉進入X109行駛60米直行進入京原路行駛700米左右即到
Ⅵ 北京柳蔭公園的前身叫什麼公園
柳蔭公園原稱「久大湖」,據說明末年間,此地藏有宮廷寶藏,便有人挖地丈余,尋寶未果,但見挖掘出泥土,卻是燒磚的上等原料,於是此地便挖成了窯坑。1958年將原有的窯坑改造成「久大」人工湖。1984年改名為柳蔭公園,1992年5月1日正式售票開放,2013年起免費開放。經過多年的發展,柳蔭公園形成了兩大特色,一是北京市內唯一一座具有田園風光的山村野趣公園,二是以「柳」取勝。公園共栽植30多個品種柳樹。
網路可查
Ⅶ 槐新公園以前是墳場嗎
不是。槐新公園佔地90公頃。位於南四環中路南側,地屬南苑鄉槐房、新宮兩個行政村。東至大紅門貨場,南接通久路,西到李莊子,北至四環路。公園以大面積的植物景觀為主,融入適合在自然環境中開展的休閑、健身、遊憩、觀賞、科普教育等多種活動。
Ⅷ 人定湖公園在北京什麼地方
人定湖公園在北京西城區安德路六鋪炕15號。
人定湖公園是一座歐洲風格的園林,是1958年發動群眾建造的公園,1994年4月進行改造,1996年6月全面竣工。總面積9.2公頃,其中水面積1公頃。以現代園林為主,公園南半部用草地、水景、雕塑、花架、景牆創造了一個具有歐洲規則式庭院韻味的園林環境。
Ⅸ 槐新公園以前是墳場嗎
槐新公園以前不是墳場。因為槐新公園佔地90公頃,位於南四環中路南側,地屬南苑鄉槐房、新宮兩個行政村。1948年以前是北京監獄的舊址,1948年土改的時候改建成了農用地,1993年有改建成了槐新公園。
Ⅹ 金頂街墳地哪個便宜
金山陵園。
金頂街位於石景山區西部。金頂街附近有很多墳地,其中金山陵園價格在5萬到10萬之間,相比於其他15萬左右的價格,金山陵園價格便宜些。
金山陵園是於1998年經北京市民政局批准建立的一座合法經營性公墓,位於北京市海淀區香山南正黃旗18號。園區坐落於香山公園、國家植物園和北京西山國家森林公園之間,自然環境優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