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北京知識 » 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什麼會議在北京舉行
擴展閱讀
岳陽廈門哪個城市發展好 2025-07-30 01:44:17
綿陽到杭州怎麼走省錢 2025-07-30 01:44:10

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什麼會議在北京舉行

發布時間: 2022-11-21 23:58:22

1. 什麼是RCEP

RCEP,即《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全稱為: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由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新加坡、汶萊、柬埔寨、寮國、緬甸、越南,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等15方共同制定的協定。

《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的簽署,標志著當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經貿規模最大、最具發展潛力的自由貿易區正式啟航。

協定意義

2019年11月6日,商務部副部長兼國際貿易談判副代錶王受文表示,《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是一個全面、現代、高質量、互利互惠的自貿協定。

《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RCEP)涵蓋人口超過35億,佔全球47.4%,國內生產總值佔全球32.2%,外貿總額佔全球29.1%,是全球涵蓋人口最多、最具潛力的自貿區談判。一旦達成,將進一步促進本地區產業和價值鏈的融合,為區域經濟一體化注入強勁動力。

根據2018年數據,整體上已經結束談判的RCEP15個成員國人口達到了22億,GDP達到29萬億美元,出口額達到5.6萬億美元,吸引的外商投資流量3700億美元,基本都佔全球總量的30%左右。RCEP15建成之後,將會是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貿易區。

如果印度在解決有關問題加入後,規模會進一步擴大。完成RCEP談判有利於對外發出致力於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支持多邊貿易體制的信息,改善地區貿易和投資的環境,推進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幫助各國更好地應對挑戰,增強本地區未來發展的潛力,造福於本地區的各國人民。

2. rcep是什麼的簡稱

《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RCEP)是2012年由東盟發起,歷時八年,成員包括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紐西蘭和東盟十國共15方而制定的協定。
2020年11月15日,第四次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RCEP)領導人會議15日以視頻方式舉行,會後東盟10國和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紐西蘭共15個亞太國家正式簽署了《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RCEP)。
《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RCEP)涵蓋人口超過35億,佔全球47.4%,國內生產總值佔全球32.2%,外貿總額佔全球29.1%,是全球涵蓋人口最多、最具潛力的自貿區談判。一旦達成,將進一步促進本地區產業和價值鏈的融合,為區域經濟一體化注入強勁動力。
根據2018年數據,整體上已經結束談判的RCEP15個成員國人口達到了22億,GDP達到29萬億美元,出口額達到5.6萬億美元,吸引的外商投資流量3700億美元,基本都佔全球總量的30%左右。RCEP15建成之後,將會是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貿易區。
如果印度在解決有關問題加入後,規模會進一步擴大。完成RCEP談判有利於對外發出致力於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支持多邊貿易體制的信息,改善地區貿易和投資的環境,推進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幫助各國更好地應對挑戰,增強本地區未來發展的潛力,造福於本地區的各國人民。
拓展資料:
repc好處:
第一,通過促進亞太地區貿易投資的自由化便利化,使該區域經濟合作進一步深化。亞太地區盡管有不少以東盟10國為基礎的「10+1」自貿協定,但是條款紛繁復雜。各國間貿易和投資規定相差甚大,制度的制定和實施成本很高。RCEP是對現有各個「10+1」協定的集體升級,是該區域內統一的規則體系,有助於降低進出口企業的經營成本,減少經營的不確定性風險。同時,RCEP能夠極大推動本區域內的商品、技術、服務、資本及人員的跨境流動,形成「貿易創造」效應。除傳統的貿易和投資活動外,金融、物流、旅遊、通信等服務貿易將會成為未來新經濟的增長點。
第二,RCEP對單邊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給出了有力的回應。2017年以來,美國特朗普政府實行了一系列貿易保護主義措施,廢止了一些已達成和即將達成的協定。在其影響下,不少國家也陸續採取了跟隨措施,給全球貿易、投資及其他經濟活動帶來明顯的負面沖擊。RCEP的達成,反映全球對更加自由便利的貿易投資環境的熱烈呼喚,將為2020年中歐雙邊投資協定及歐美自貿協定的達成奠定良好的基礎。

3. 什麼是RCEP

RCEP全稱是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即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由東盟十國發起,邀請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紐西蘭、印度共同參加(「10+6」),通過削減關稅及非關稅壁壘,建立16國統一市場的自由貿易協定。

RCEP是應對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發展而提出的。由於推動全球自由貿易的WTO談判受阻,面對經濟全球化中的一些負面影響,要想在世界經濟中立於不敗之地並有新發展,就必須加強區域經濟一體化,為此,相互開放市場,密切合作關系,來尋求合作發展。

(3)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什麼會議在北京舉行擴展閱讀:

東盟力推RCEP主要基於四個方面原因:

1、鞏固和發展東盟在區域合作中的主導作用,這一主導作用關繫到東盟的發展和穩定,關繫到東盟國際地位的提升和在國際事務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2、整合和優化東盟與中、日、韓等6國已簽署的自由貿易協定,改變規則過多、操作易亂的現狀,以建成一個高質量的自貿區。

3、應對美國主導的TPP和中日韓計劃建自貿區而帶來的新變化。

4、通過RCEP進一步密切東盟經濟關系和提升凝聚力。在2012年8月31日第44屆東盟經濟部長系列會議閉幕記者招待會上,柬埔寨商務大臣占巴實表示,雖然東盟內部還面臨許多現實的挑戰,但是,只要東盟各國深化政治互信和加強經貿往來,疑慮就會減輕,困難也會隨之減少。

4. RECP的全稱是什麼

RECP的全稱是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RCEP)是2012年由東盟發起,歷時八年,成員包括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紐西蘭和東盟十國共15方而制定的協定。

2020年11月15日,第四次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RCEP)領導人會議15日以視頻方式舉行,會後東盟10國和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紐西蘭共15個亞太國家正式簽署了《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

(4)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什麼會議在北京舉行擴展閱讀

根據2018年數據,整體上已經結束談判的RCEP15個成員國人口達到了22億,GDP達到29萬億美元,出口額達到5.6萬億美元,吸引的外商投資流量3700億美元,基本都佔全球總量的30%左右。RCEP15建成之後,將會是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貿易區。

完成RCEP談判有利於對外發出致力於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支持多邊貿易體制的信息,改善地區貿易和投資的環境,推進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幫助各國更好地應對挑戰,增強本地區未來發展的潛力,造福於本地區的各國人民。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

5. rcep好在哪

RCEP簽署的最大貢獻是把現在分散的各個小市場統一成一個由15個國家構成的大市場,未來各成員可以通過亞太視角安排和整合產業鏈價值鏈。

首先是生產基地的設置,企業可以通過深入系統地研究和分析RCEP各國在貨物貿易開放、服務貿易開放和投資優惠政策的安排後,選擇一個最理想的地方作為生產基地,使區域優惠政策最優化、最大化。

其次是為產業鏈價值鏈重構提供了利好。在原產地規則方面,RCEP在本地區使用區域累積原則,使得產品原產地價值成分可在15個成員國構成的區域內進行累積,來自RCEP任何一方的價值成分都會被考慮在內,顯著提高協定優惠稅率的利用率。

最後是促進數字經濟發展。RCEP對電子商務數據經濟的規范發展、促進電子商務使用和合作都做出了非常明確的規定,這將有利於營造良好的電子商務發展環境,大大促進區域內電子商務的發展。

(5)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什麼會議在北京舉行擴展閱讀:

《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RCEP)是2012年由東盟發起,歷時八年,由包括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紐西蘭和東盟十國共15方成員制定的協定。

2020年11月15日,第四次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RCEP)領導人會議以視頻方式舉行,會後東盟10國和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紐西蘭共15個亞太國家正式簽署了《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

6. rcep什麼時候生效

暫時無具體生效時間。

2020年11月15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RCEP)第四次領導人會議通過視頻方式舉行,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出席會議。會上,在15國領導人共同見證下,15位貿易部長簽署了RCEP協定。

根據RCEP的規定,協定生效需15個成員中至少9個成員批准,其中要至少包括6個東盟成員國和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和紐西蘭中至少3個國家。現在協定已經簽署,接下來RCEP各成員將各自履行國內法律審批程序,努力推動協定早日生效實施。

(6)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什麼會議在北京舉行擴展閱讀:

RCEP由東盟於2012年發起,歷經8年談判,特別是今年以來,RCEP各成員方克服新冠疫情帶來的困難,全面完成市場准入談判,完成協定1.4萬多頁法律文本審核工作,最終今天的領導人會議期間如期簽署協定。

這是東亞經濟一體化建設近20年來最重要的成果。這標志著當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經貿規模最大、最具發展潛力的自由貿易區正式啟航。

7. 標志著全球規模最大的自由貿易協定正式達成,這有何意義

在11月15日第四次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領導人會議舉行,其中包括東盟十國以及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紐西蘭15個國家正式簽署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全球規模最大的自由貿易協定也正式達成,這對於國家用實際行動維護多邊貿易體制、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對深化區域經濟一體化、穩定全球經濟具有標志性意義。雖然此次協定談判長達8年,但是對於之後的作用和影響是毋庸置疑重要的。主要目的是通過削減關稅及非關稅壁壘,建立一個16國統一市場的自由貿易協定。

8. rcep是什麼意思 rcep介紹

1、RCEP是指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第四次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領導人會議於11月15日舉行,東盟十國以及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紐西蘭15個國家,正式簽署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

2、簽署RCEP,是地區國家以實際行動維護多邊貿易體制、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的重要一步,對深化區域經濟一體化、穩定全球經濟具有標志性意義。

9. 解讀2020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傳達出來的重要精神

文/卞永祖(著名經濟專家、中國人民大學重陽研究院研究員) 整理/《祖國》楊晨

編者按:中央經濟工作會議12月16日至18日在北京舉行。會議總結了2020年經濟工作,分析當前經濟形勢,部署2021年經濟工作。針對會議傳達出來的重要信息和重要精神,著名經濟專家、中國人民大學重陽研究院研究員卞永祖做客本刊,為讀者朋友進行解讀。卞研究員認為:

日前召開的中央工作會議與往年最大的不同,就是突出了此次新冠疫情爆發後,國際 社會 和世界經濟都出現了發生了重大變化,此次會議正是在這樣一個大背景下召開的。會議還凸出了務實客觀這一明顯特點,一些新的提法,新的思路都在這次會議裡面有所體現,十分接地氣,重抓落實。

比如說,目前在疫情形勢下,中國這個工業基礎雄厚或者產業鏈完整的優勢,表現出強大的優勢, 11月份我們的出口額增幅非常大啊,尤其是我們的這個順差的增幅啊,也超過了100%,疫情雖然對全球經濟造成了重大沖擊,但是對各個國家造成的沖擊是不平衡的啊,對中國的經濟沖擊並沒有那麼大,因為中國的產業鏈相對完整啊,但全球其他主要國家的產業鏈呢,卻受到很大的負面影響。

接下來,中國經濟在世界上的重要性也會更加突出,可能會有更多的國家,未來依靠中國產品目的啊,甚至是依靠中國的產業鏈來實現他們產業鏈的運轉。今年,中國經濟佔全世界經濟的比重今年可能會比去年提高一個百分點,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顯得更加突出。在這種情況下,中國要加快對外開放,這有利於構建一個對中國有利的國際國內環境,尤其是國際環境。

因為最近全球單邊主義比較盛行,多邊主義甚至遭到一些質疑,中國加快對外開放,是有利於經濟全球化進程的,有利於推進多邊主義,使世界經濟朝更加開放的方向發展。為中國的企業走出去構建了一個比較好的環境。同時,加快對外開放,也為中國招商引資創造了好的條件。中國目前在高新技術領域,還存在一些短板,現在可以利用中國產業鏈完整的優勢和經濟順利運轉的優勢,加大對世界高新技術的吸引能力。

另外,我們也看到全球經濟下滑,發達國家資金流動性寬裕,釋放了大量的資金出來,這些資金暫時可能沒有地方去。那隨著中國對外開發加大,中國或成為這些資金流向的目的地,這有利於中國實現產業升級,也有利於促進中國金融領域的結構性調整,並釋放一定的金融風險。那所以說,我覺得加快對外開放,是目前疫情背景下,我們要抓住的有利於中國經濟發展的機遇,以利於促進中國經濟的結構性調整和轉型升級。

在疫情沖擊下,中國產業鏈優勢已經有很大的一個凸顯了,但是,我們也看到中國現在一些新的產業鏈正在快速成型和發展,尤其是一些高端製造業,比如以5G為代表的一些製造業,如生物 科技 啊,這些電動車啊,這樣的一些高端的製造業正在快速崛起,但亟待完善布局。同時還有一些高端的服務業,也亟待生成自己完整的產業鏈,補齊短板,未來姓陳形成具有世界競爭力的產業鏈體系。

我個人認為,這次經濟工作會議還有一個非常大的極限思維,就是我們看到這次疫情對全球經濟帶來的負面影響,在短期內不會消失,甚至可能進一步加劇形成新的系統性問題,那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堅持底線思維就是要防範這樣一些負面危險的發生。

這次會議上特別提出要保持宏觀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和可持續性,並且要保證這個政策精準有效,這個說法給了所有經營者或投資者信心,也為全世界在中國的跨國企業和投資者增添了信心。會上帶來一個非常明確的信號,那就是我國的宏觀經濟政策、財政政策,包括貨幣政策啊,都不會有大的改變。這實際上是給全球經營者和投資者吃了一個定心丸。

我們知道,在今年疫情形勢下,非常多的國家都執行了炒常規貨幣的宏觀經濟政策,如美國、歐洲、日本。但這種貨幣寬松政策是不可持續的,必然在明年會有一個轉變,這種轉變很可能會給國際資本市場、經濟經營以及就業帶來重大的沖擊,這些是全世界投資者所擔心的。

中國明確提出上述宏觀經濟政策不僅是給自己帶來底氣,也使得中國經濟金融並沒有出現像西方那麼大的泡沫。尤其我們的貨幣政策使得我國金融一直保持在正常狀態——正利率,不像西方國家已經出現了負利率。

由於我國經濟保持平穩 健康 發展,從目前來看,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拉動力過去是30%左右,今年肯定會遠遠超過30%,那在這種情況下,保持中國政策貨幣政策宏觀經濟政策的這種穩定性,對中國經濟的增長有利,也對全球經濟的恢復有利。

另外國家非常明確提出來未來要在提高居民收入上要有所作為,這個也非常重要的。我們都知道世界經濟存在嚴重貧富分化問題,財富集中到少數人手裡邊,中國經濟已經深度融入全球經濟了,貧富分化現象在中國也有所發生。但中國跟其他國家不同的是:我們看到很多國家對這種現象是沒有辦法解決的,但是這次中國明確提出來要解決這一問題,底氣何在?正是因為中國有世界上許多國家都不具有的體制優勢。

比如說我們最近對平台出台反壟斷立法,這就是對目前一些領域寡頭的壟斷行為進行更正,還有包括對螞蟻金服上市的暫停,都體現了我國對市場壟斷施以重拳。由於壟斷使得廣大經營者的經營環境變得越來越困難,也就使得更多的普通勞動者收入受到了影響,使財富更多集中到了一些平台擁有者手中,這對我們國家的經濟發展,或者說我們 社會 主義發展的目標,實現全 社會 的共同富裕是不利的。我國加強立法、依法依規實施反壟斷,從另外一個維度看,通過消除寡頭平台所造成的壟斷,還有利於消除 社會 金融風險。

我國實施反壟斷有利於維護中小企業經營者和我們廣大勞動者的權益,有利於實現居民的收入水平更加平等,更加合理、均衡啊。這與擴大我國內需是密切相關的。我們都知道中國現在已經進入了一個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亟待擴大內需市場規模。

目前,由於美國對中國進行打壓,我國經濟的外部環境變差,通過加強內需實行「雙循環」去對沖這種打壓,此外,如果說我們經濟更多的依靠內需的話,那當然跟其他國家的沖突、矛盾也會減少,那麼我們外部面臨的風險也會有所降低。

它們依靠其在金融領域的話語權,發行了大量的貨幣,這從本質上講是對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剝削和掠奪。同時,他們濫發貨幣必然會帶來比較深度的系統性風險,此前的多次西方引發的金融危機,對全球經濟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對全球居民財產都是一個非常大的威脅。由於中國經濟、金融在世界上的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那麼中國及時採取強有力的措施消除國內金融市場風險因素,極大地保障了中國乃至全世界的投資者和普通民眾的財產安全。體現了我國政府的責任擔當。

把國內金融市場籬笆紮好,充實一些銀行的資本金,和國內的一些中小企業、城鄉商業銀行的抗風險能力,彌補其資金不足和人員技術落後方面的短板;及時發現並處理中國債券市場出現的風險苗頭,解決不良債務問題,提前釋放金融體系的壓力,我想這與我們預見性地洞察到國際上存在的巨大金融風險有很大關系。

另外呢,我覺得這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還體現了,我們對全球治理上可能會更加有所作為。目前來看全球的經濟治理較為混亂,我們說原來西方國家大力推動的多元主義和經濟全球化,曾經成為全球治理的主流思想。可現在他們自己把自己的這一套東西給否定了,並且開始興起了保守主義、單邊主義,這就使得全球的治理出現嚴重混。而中國此時卻積極推動經濟全球化和多邊主義,並反復強調現在全球經濟出現的問題不是經濟全球化帶來的。

會議還提出我們國家要實現碳中和的目標,為全球的做了一個表率啊,我們的這一表述並不比西方發達國家要晚多少,但與西方國家不同,中國是發展中國家。

要知道,中國是最大的工業國家,那要是完全實現這個碳中和目標啊,實際上是面臨非常大的壓力,這也更加體現了中國的責任擔當。我覺得中國這些主動作為,跟西方這種在全球治理體系裡所扮演的角色是不一樣的。

西方主導下的全球治理,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其中的自私自利性——這套治理體系有利於西方國家的時候,西方國家要求全世界執行,等不利於西方國家的時候就帶頭去推翻,這與我國倡導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顯然是背道而馳的。因此,目前這種混亂的全球治理體系需要作出修正,應當體現更加公平公正透明。

11月15日,東盟十國以及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紐西蘭五個國家,正式簽署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RCEP),標志著全球規模最大的自由貿易協定正式達成。這實際上體現了中國所倡導的多邊主義和經濟全球化得到很多國家的認同,從某種程度上來講,這一協定的簽訂也對中國打破美國對華打壓封鎖,提升國際話語權地位是有利的,是對西方霸權國家力主推動的單邊主義、保守主義的有力回擊。